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教師2.68W

身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課堂教學,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麼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麼寫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合集15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今天的活動舉辦的還算是成功,但是我想,或許我在下次的活動中,可以做的更好。上午活動一開始,我用一個簡單的亂糟糟的場景引入主題,用尋找懶惰蟲的方式清唱歌曲讓幼兒初步感受,從而爲後面的學習作了一定的鋪墊。因爲該歌曲較短,旋律簡單流暢,很容易熟悉。活動中我用了三次範唱後,幼兒早已會哼唱這個旋律了。於是接下來我讓幼兒直接說一說歌詞、聽了歌曲後的感受,再隨圖譜學唱一遍。之後把重點放在創編有趣的動作上,選擇幼兒創編的動作進行表演。在第二段的創編過程中我也是層層深入,先讓幼兒模仿唱,然後表演唱,最後是幼兒獨立創編。整個活動中教師的多次清唱、簡單的圖譜、有趣的動作、都充分幫助幼記憶歌詞。最後在完整學唱時加入了音樂的伴奏和輕鬆的間奏,並讓幼兒進行自由表演、兩兩合作表演等,使得幼兒情緒高漲,活動氣氛活躍有效。

但本次課堂,在第一段“懶惰蟲”學習中我忽略了幼兒的創造思維的發展。如歌詞中唱到“你的眼睛痛、你的鼻子痛”,教師在提問時,可以設計提問:在”懶惰蟲“是不是真的很痛,那爲什麼說痛呢?”如果孩子理解了懶惰蟲是假疼的,那麼他們在演繹歌曲時可能會更輕鬆而且更幽默、詼諧。另外還可追加這樣的提問:“懶惰蟲除了眼睛、鼻子痛,他哪裏還會痛呢”讓幼兒進行簡單的創編,讓孩子唱出不同的“痛”,以此幫助幼兒,演繹歌曲,效果可能會更好。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晚飯後,小朋友們先去漱口,然後回到活動區玩玩具。只聽見盧蕭急匆匆地走到我跟前說:“周老師,張婉迎哭了。”我找到張婉迎,發現她正在廁所裏哭呢。原來她尿褲子了。只見張婉迎紅着臉,低着頭一副很不好意思的樣子。我走到她身邊輕聲地問:“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她擡起頭看了看我說:“周老師,我……我尿褲子了。”“這一次是怎麼了?”她說:“剛纔上廁所時,我的褲子帶兒太緊了,脫不下來,所以……”聽了孩子的一番話,我向她笑了笑,說:“沒關係的,別的小朋友都不知道,老師幫你保密,咱們不跟別人說。”她一聽我這麼說,馬上點了點頭。

孩子把褲子尿溼了,一定很難受,我馬上把她帶到寢室,幫她把褲子換下來,蓋上被子,並陪她等着她爸爸來接她。

我看她的表情很不自然,便問她:“張婉迎,你在家幫媽媽幹活嗎?”“我有時幫媽媽幹活兒,有時媽媽不讓我幹。媽媽總誇我是好孩子。”我說:“你是個好孩子,老師喜歡你,爸媽也喜歡你。這次雖然尿褲子了,但是我們不會怪你的,你也別難過、害羞了。老師小的時候還尿過牀呢!”她忙問:“周老師,你也尿過牀?”“對呀!那時候周老師還很小,自控能力差,還不如你呢!”我這麼一說,她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老師,咱們拉鉤兒,這件事不對其他人講,好嗎?”“好吧!”我看到孩子臉上露出的笑容是那樣的真誠。

當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教師應該關心她,幫助她,而不應責備她,羞辱她。要尊重她的人格,讓她處處感受到老師對她的愛,讓她感受到這個世界處處充滿愛!

評析

幼兒把大、小便弄到褲子上並不是罕見的事。然而,處理此類事情的態度卻各不相同。有的人從成人角度出發:“怎麼這麼大了還尿褲子,拉褲子!”問幼兒的語言就帶着責備,再加上厭惡處理此事給自己帶來的髒、臭、累等麻煩,斥責孩子也就不足爲奇了。也有的人一句話沒說,幫孩子把褲子換了。孩子是有情感的,看見老師不理自己,只管做事,以爲老師生氣了,第二天說怕老師,不愛來幼兒園了。有人想:當老師也太難了,難道還讓我們滿面笑容地去表揚孩子尿褲子不成?其實不然,事情很簡單、只需我們換個位置――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的感受、他現在的需要,就知道老師――作爲孩子成長的促進者、幫助者應該怎麼做了。周老師首先很尊重孩子的人格,一句“你怎麼了,可以告訴我嗎?’’把主動權留給了孩子,而不是居高臨下地指責、命令。她從張婉迎小朋友的行爲、表情上看到了孩子的緊張、羞愧.看到孩子現在需要老,幣的理解、諒解:“是褲帶太緊,脫不下來,才尿的褲子。”需要老師幫她維護自尊:“這件事不對其他人講。在此,周老師巧妙地利用主動關心、輕聲詢問、親切安慰、滿足需求、聊家常等方法使孩子放下一顆緊張的心,特別是通過“我小時候還尿過牀呢”、通過拉鉤兒使孩子從心底露出了真誠的笑容。老師這樣敏感而細心的關心、照料,會使孩子在感受愛的同時學會關愛他人。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能結合自己故事教學中的困惑開展課題研究,並且創編這個活動,充實課題資料、實踐課題。把故事設計成繪本來上,是一種創新。課堂上多媒體課件、自編大圖書、自制小圖書的運用,以及故事表演用的情景創設、道具、頭飾等,都說明“薰衣草”老師是花了很大的精力和心思在這節課上的。本堂課以小兔子和小紅傘來貫穿,採用了多種策略來幫助幼兒理解故事,觀察、猜測、想象、講述、情景、表演……,使幼兒對故事活動抱有濃厚的興趣。整堂課幼兒的學習興趣很濃,師幼互動較多,幼兒語言表達機會較多、參與性高。

不足之處:在讓幼兒觀察圖片時,應該再發揮一下幼兒思維,教師不要急於告訴答案或者過渡到下一環節。在教師帶領幼兒一起閱讀圖書時,教師手拿大圖書,幼兒手拿自制小圖書,到底讓幼兒關注哪本書來看看說說呢?教師是否應該不用把書展示給幼兒看,而是放在自己腿上,和幼兒手中的小圖書一起使用,大家一起翻閱自己手中的書,來看看說說。

建議:在介紹大書的時候,教師對封面扉頁封底解釋的太多,以至於浪費了很多時間。在幼兒表演中教師進行適當的語言鋪墊以提高幼兒表演興趣。在故事開頭環節,應讓幼兒先猜測小紅傘有什麼用?你會拿小紅傘做些什麼事?以便幼兒能更好的理解後面發生的情景。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今天的小花都是幼兒獨立創作的,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個繪畫活動。教師也是和以前一樣的講解,一樣的示範,也就是一般的常規教學。當我示範花及花心還有花莖時,有的幼兒就說了:“這個像氣球”“是的,是有點像我們以前畫的氣球。但是我再添上綠色的葉子,現在像什麼了?”“小花”幼兒回答。“花在哪裏?我們把它用籬笆圍起來,這樣大家就不會把它踩到了。”於是老師又在周圍畫上了一些籬笆。

接着孩子們就開始作畫了。有的動作非常迅速的在自己的畫紙上畫起來。有的紅有的黃有的藍,顏色各種各樣鮮豔極了。這時我發現,有的小朋友並沒有按照老師的畫法來進行,還給小花增添了圓圓、尖尖的花瓣,真是太漂亮了。我及時抓住這個機會,在大家面前表揚了小朋友真會動腦筋。接着,有的小朋友也開始模仿。這時我又發現昕昕小朋友的籬笆又有新的創意,他的籬笆是圓形的,把所有的小花都圍起來了,真像一個小花園。太棒了!!本次活動,幼兒個個都參與,個個都有自己的作品。而且效果空前的好,就連年齡小的小朋友也能較完整的畫出自己的作品來。

教師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抓住教育契機,在增強個體自信的同時,對其他孩子也能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可見,普通的教學活動,只要能抓住孩子的閃光點,讓孩子體驗到成功的快樂,也會得到較好的成效。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本活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活動中,我努力創造機會讓幼兒創編節奏圖譜、創編身體動作圖譜、設計配器方案,這都是孩子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過程。

2、注重教給幼兒學習的方法,當幼兒在配器、創編節奏圖譜時,產生了不同的意見,這時我引導幼兒用聽一聽、試一試的辦法去尋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們用這種辦法爲後面的學習找到了途徑,這也正符合了終生教育的原則。

同時活動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總結如下:

1、時間偏長,重點不突出,可根據情況做兩節課上,第一節課的主要內容爲引導幼兒創編節奏圖譜,第二節課的主要內容爲設計配器方案,並用樂器演奏。

2、關注幼兒的興趣不夠。在身體動作圖譜未出現的時候,就有幼兒提出了用拍手以外的身體樂器來跟隨音樂拍打節奏,這時,作爲老師應該尊重幼兒的意見,爲保持幼兒學習的興趣,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表現。

3、活動中要採取又快又好的教學方法,對於幼兒較難掌握的節奏型,老師可用一個大鼓帶領幼兒練習。

細節上的調整:

1、可出示完整的節奏圖譜,讓幼兒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演奏的音樂有多長。

2、老師指揮時動作指向要明確,該讓幼兒聽音樂演奏的時候就不說話。

3、在“創編身體動作圖譜”時,有孩子說出了“拍屁股”的身體動作,老師是用寫文字的方式呈現,面對類似情況,可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處理,用他們可理解的符號來代替文字效果會更好。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今天我執教的是語言活動:《啊嗚啊嗚吃得香》,《啊嗚啊嗚吃得香》主要是針對剛入園的幼兒進入集體生活,對家人還有強烈的依賴心理。平時在家裏衣食都是大人包辦,兒歌《啊嗚啊嗚吃得香》短小、簡單,表現了各種動物自主獨立的心理,並藉助學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句話,鼓勵幼兒在園、在家都能自己吃飯,養成獨立進餐的良好習慣。

我採用的是最簡單的形式,以圖片的形式展開課程。寶寶們對圖片也有很大的興趣,特別是小動物的圖片,當我拿出小兔的圖片,寶寶們都很大聲地說:“這是小白兔。”《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兒歌,主要是讓寶寶們通過小動物喜歡吃什麼,並且它們是啊嗚啊嗚吃的,延伸到我們寶寶最喜歡吃什麼。我對兒歌進行了改動,將“寶寶自己吃飯,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句中,讓寶寶們自己先說你喜歡吃什麼,是怎麼吃的?那有些寶寶就會很快想到自己想吃什麼,比如說吃蝦,那可以請他創編一下兒歌:“寶寶自己吃蝦,啊嗚啊嗚吃得香。”寶寶在這個環節中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都想說說自己想吃的東西,而且都能將語句完整地表述出來。

應該說《啊嗚啊嗚吃得香》這一活動開展的還是非常順利的,寶寶們也知道了要自己動手吃飯,而且吃飯原來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通過這次活動,我們班的寶寶中午用餐也比以前好很多了,大家都在啊嗚啊嗚香香地吃飯,也能保持桌面和地面的乾淨了。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這是一首活潑富有童趣的歌曲,通過遊戲的方式讓幼兒在音樂中感知手的動作變化和與身體接觸,進一步瞭解身體的不同部位,從而產生愉快的情緒,歌曲的旋律主要在兒童最感舒適的音域內進行,速度爲中速,,節奏平穩,節奏是音樂要素之一,這首歌曲正是運用了這樣的節奏來表現遊戲時的歡快的情緒,適合小班幼兒演唱。

對立學習音樂小朋友們都喜歡,不過遊戲他們就更喜歡了,學習起來也很容易掌握,那我們大家一起先來做一個幼兒聽有節奏的口令,用手指做合攏、放開的動作。反覆做幾次,交換順序。讓幼兒知道合攏就是兩手合在一起,放開就是把手分開放在兩邊,孩子們的注意力都非常集中,都表現得很積極興奮,想知道老師到底會發出什麼樣的口令。在老師發出口令後,寶寶們馬上做了起來。有的寶寶還會跟着老師說合攏放開。遊戲是小班幼兒的最愛,它在幼兒學習中起着重要的動力作用。讓幼兒在學中玩、玩中學,則不會使幼兒感到枯燥無味,同時讓幼兒體驗在集體活動中的樂趣。這一環節中,運用遊戲的方式直接進入教學內容。接着老師引導幼兒結合自己的已有經驗,在說說、做做中理解歌曲的內容,着個環節的分段教學法加深了幼兒對歌曲的印象,讓幼兒熟悉了歌詞,爲後面的學唱整首歌曲做好了鋪墊。帶領幼兒邊唱歌曲邊做相應的動作。在表演歌曲中,老師引導幼兒通過自己的理解來表現歌曲的歡快情緒,同時也提供給幼兒自我表現的機會。通過表演演唱使聽衆感受音樂的藝術形象,產生聯想和想象,進而達到審美的目的。由於幼兒的年齡較小,常常以自我爲中心。通過運用表情、動作來表現歌曲,並在表演中能有意識的與同伴進行交流與合作,對幼兒來說有一定的難度,需要經過教師的引導和幫助經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做到。

音樂是幼兒的天性,幼兒園的音樂教育是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的重要教育手段。如今,倡導“讓幼兒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爲學習的主人。”已成爲教育工作者的共識。然而,如何在你教我學的歌唱活動中發揮孩子的主體性,使枯燥平淡的歌唱教學變得生動活潑和富有兒童情趣,是人們常常遇到的一個問題。在這個活動中,我遵循了幼兒學習的規律和幼兒的年齡特點,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整個學習活動,始終以幼兒爲主體,變過去的“要我學”爲現在的“我要學”。遵循由淺入深的教學原則,幼兒在唱唱、聽聽、看看、想想、動動的輕鬆氣氛中掌握活動的重點、難點。

本活動意在打破傳統單一教學模式,通過師幼互動,運用形象生動的遊戲,以鼓勵、賞識的方法來調動幼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使幼兒愉快地投入到整個活動中。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緊張而又忙碌的學期工作結束了,回首這一學期來的工作,我們倍感欣慰。雖然說不上創造了一流業績,但是我們學府幼兒園立足市一級評估爲契機,銳意進取,推動幼兒教育事業發展又上了一個新的臺階,我園教師們的教育教學水平又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領導班子團結一致,精誠合作帶領教職員工努力探索以人爲本、科學管理的辦園策略與方法,通過不懈的努力,在實踐與探索中,圓滿完成本學期的各項任務,取得了顯著成效。現將一學期來的工作做以回顧總結:

一。規範教育教學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

爲了進一步規範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本學期加強了對教師的業務工作檢查制度,通過教師業務必查項目與隨機抽查項目緊結合,使廣大教師在備課、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戶外活動、家長工作等方面養成了一定的常規,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教學秩序。

二。積極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師業務水平

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開展緊緊圍繞師資培訓進行。在師資培訓方面,我們採取了集體有組織地開展業務練兵和個人自學幼教理論相結合的方式,我園進行了環境評比、早鍛鍊評比、公開課評比、優質課評比、簡筆畫評比、優秀案例反思評比等等練兵活動,活動的開展,激發了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培養了自信心。經過一學期努力,各方面均有一定程度的進步。

其次是自修筆記,要求廣大教師有針對性地學習並結合先進經驗談體會,切實幫助教師學習專業知識,教養筆記則根據教師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要求,每月一篇教學心得,每週一篇教學反思。從不同方面總結自己在工作中小經驗,努力尋找理論支持點。通過積極的努力,取得了較好的成績,爲我園今後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礎。並組織教師走出園門外出學習新的教育理念與新的教學技能。外出學習的教研組長及時把了解的新信息傳遞到每個教師,並把新理念貫徹到教學實踐中去,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以中青年教師教學評選爲契機開展幼兒園中青年教師教學展評活動,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和教學反思能力。

三。學習新《綱要》轉變教育思想

我園根據區教育局的要求,組織教師進行研討活動,以《綱要》爲依據,將《綱要》的內容與本園的教學實際相結合,並根據《綱要》的劃分的五大領域,組織教師對健康領域、語言領域、社會領域、科學領域、藝術領域的教材內容進行學習。通過一學期的積極摸索,教師的適宜引導來設計、組織活動。

爲了豐富幼兒的在園生活,20xx年10月份,根據《我愛祖國》主題活動,我園舉辦了幼兒古詩文比賽活動,並對這些在活動中表現好的幼兒進行頒獎。這些活動的組織與開展,受到幼兒與家長的歡迎與好評。廣大教職工通過籌備、組織活動進一步鍛鍊了組織協調能力。

四。深入一線,加強管理

1。爲確保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做好教學質量監控是。園長、業務園長組織教師深入各班進行聽課、看活動,瞭解每位教師的教學,聽課後和教師及時進行反潰本學期聽課率達100%以上。

2。根據幼兒園對教師教學工作的評估操作體系,分層次地的運用檢查評比與記分相結合,科學、合理、公正地教師的教學進行評估。

3。完善班級工作手冊,以利於加強檢查與管理,同時有利與資料的整理與收集。

五。家園協調,合作共贏

1。各班開學初,教師都向家長公開了幼兒園以及每個教師的聯繫方式,使家園聯繫的方式更多元化,聯絡更暢通,。

2。每月出好一期家園之窗,欄目不斷豐富、內容不斷充實,同時通過家訪等形式密切家園聯繫。

3。11月份各班運用不同的形式向家長開放半日活動一次,通過觀摩教學活動,瞭解幼兒園的教學情況以及孩子的發展情況。

4。積極參與社區組織的各種活動,在組織好常規教學的同時,我園還積極參加蠔二社區組織的“金蠔節廣場舞表演”活動,從而使不僅促進了家園互動,也使老師的文藝表演水平有所提高。

六。存在的不足

1、教育理念和教師的教學實踐還存在着一定的距離,教師在活動中幫助幼兒梳理提升經驗的能力有待提高。

2。教研組教研活動的質量還不是很高,用怎樣的方法吸引教師,讓教師真正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我們還有許多工作要去思考。

3。區角活動開展不紮實、有效。

一學期來,幼兒園的教學工作仍存在着許多不足,我們將在下一學期的工作中進一步改進提高。

教育需要無私奉獻,管理需要不斷創新。成績只代表過去,新年新起點,讓我們一起在反思與展望中以更好的姿態投入嶄新的20xx年,只要我們不斷的努力奮鬥與拼搏,在新一年的工作中,我們會取得更大更優異的成績!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今日上午走進了小二班日常教學調研,張教師帶班。她是去年8月來我園工作的新教師,正如她所說,從開始的迷茫、鬱悶、忐忑不安到和平、喜悅和充實。一年來,她在不斷的歷練和成熟。所以,感覺她的帶班多了一份從容,少了一份不安或不知所措。一個半天,她帶領着孩子晨間活動、團體教學、戶外遊戲,利用創編的小故事《小椅子》來對孩子常規教育。儘管也有個別孩子調皮的,但她已經能夠控制大局面,每個環節還是比較流暢。看着她的變化真爲她高興。

下頭就兩個教學活動,提幾點提議,期望張教師再接再厲,讓自我在教學方面更出色。

教學活動一:數學活動《樹葉媽媽和孩子》

教學一開始,教師問:“你明白樹葉是什麼顏色的嗎?”孩子們都能夠大膽表達,異常是一個孩子回答的很好:“我看見紅色的樹葉,那天在下頭的時候我看見大的紅樹葉。”這時教師要及時表揚、肯定。講得好又有教師的及時迴應,那以後孩子的表達慾望會更強烈。讓每個孩子拿一片樹葉的時候,有點亂。教師能夠以遊戲的口吻說:“秋天到了,樹葉從樹上慢慢飄落下來了。”(這時教師輕輕地從高處散落樹葉,不能很興奮地從下往上拋樹葉)之後,再請小朋友每人撿一片樹葉寶寶。另外,樹媽媽和樹葉寶寶做遊戲共做了6遍,有點多,有時需要見好就收。

教學活動二:美工活動《片片樹葉》

手工活動在一開始的導入語很自然、貼切,教師的講解也很清楚。能夠異常強調把樹葉寶寶送到樹媽媽的懷抱,如果這個不說,小班的孩子很容易貼到外面去的。就是教師問:“樹葉寶寶都擠在一齊了,想個什麼辦法把它們分開呢?”教師直接自我回答了。這個時候要留點時間,讓孩子動動腦筋,相信孩子能夠想出好辦法的,如果想不出好辦法,教師再告訴孩子也不遲。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星期五下午,西西小朋友從口袋裏拿出幾包海苔,要我幫她收好。我隨手放在了鋼琴上,想等接人時讓她帶回家。離園時間快到了,我開始給小朋友整理衣服。就在我緊張忙碌時,有個小朋友大叫起來:“蕾蕾手裏有零食!”我循聲看去,蕾蕾手裏正拿着我放在鋼琴上的海苔,已經吃得就剩下一包了,我氣急敗壞地走過去,大聲說:“你怎麼偷了西西的海苔,老師不是說過不能自己偷偷地去拿放在教室裏的別人的東西嗎?”蕾蕾呆呆地看着我不說話。剛好下午評紅花,我問小朋友:“蕾蕾偷吃了海苔,能得大紅花嗎?”小朋友異口同聲地說:“不能!.”不一會兒,蕾蕾媽媽來接蕾蕾了,我對蕾蕾媽媽說:“蕾蕾今天偷了別人的海苔,不能得大紅花了。”蕾蕾媽媽看了我一眼,沒有說一句話就拉着蕾蕾走了。

三天後的早晨,蕾蕾媽媽和蕾蕾奶奶帶着蕾蕾來園了。我看見蕾蕾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就問:“蕾蕾,你怎麼了?”這時,蕾蕾奶奶走過來說:“劉老師,有件事情我想弄清楚,上個星期五你說蕾蕾偷了什麼?”我“哦”了一聲,說:“就是海苔零食。”蕾蕾奶奶又說:“這海苔是幼兒園裏的還是小朋友的?”我說:“是小朋友的。”看到我疑惑不解的樣子,蕾蕾奶奶搖着頭說:“我認爲你的說法有錯誤,如果是小朋友說蕾蕾偷了東西,我不會生氣,但是老師就不能這樣說了。”我馬上意識到了自己教育行爲中的不當,給家長帶來了傷害。蕾蕾奶奶又接着說:“孩子現在還小,還不懂得“偷”的概念,這個字用在孩子身上太重了吧!你說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我都可以賠給她,但是這個“偷”字讓我們一家人心裏都很難過。”這時蕾蕾媽媽插話說:“那天我聽到你說的話,我氣得掉頭就走。這幾天我心裏一直都很傷心,孩子還小,怎麼能說“偷”,這也會給孩子心理造成陰影。”我連聲說:“對不起,我確實是不該說“偷”,而應該說“拿”,你們說的對,我也太大意了,今後在工作中我一定要注意。”看到家長由陰轉晴的臉,我心裏才鬆了一口氣。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深感責任重大,一言一行都不能有絲毫的馬虎,任何一句不當的話語,都可能在孩子和家長的心裏留下陰影,特別是孩子幼小的心靈,更不容許我們有太多的失誤。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誰咬了我的大餅》比較適合孩子,富有童趣,重點圍繞“是誰咬了我的大餅呢?”展開活動,過程中幼兒充滿好奇心,有了好奇心才能抓住孩子的注意力。故事中爲了弄清楚“是誰咬了大餅”,相繼出現了五個小動物,通過ppt的展示,小豬帶着大家去驗證,五位小動物都通過咬大餅去證明那一口和自己沒關係,這個懸念一直留到故事最後,才明白這一口是小豬自己咬的,同時我鼓勵孩子們學習講述小動物之間的對話。這富有戲劇性的故事讓孩子們意猶未盡。

剛開始我設置懸念用猜測想象,激發興趣,導入故事,出示第一張圖片時幼兒一下子看出了是一塊大餅;接下來,我繼續引導幼兒邊看圖片邊說一說,跟着老師欣賞故事。我覺得在這個部分要讓孩子感受繪本有趣的情節還是比較難的,簡單的故事,重複的內容要想上的生動,老師的語言是非常重要的,不足的是我的語言有些偏向成人化,沒有好好琢磨出童趣的語言,沒有以小班實際年齡特點出發,給這節課打了折扣。另外,在觀察動物齒印的時候,我會鼓勵幼兒學會比較,從而進行判斷,得出結果。藉助餅乾圖片,我帶領幼兒開展“找一找”的遊戲,根據自己手裏餅乾上的牙印去判斷是哪位小動物的咬的,儘管有部分幼兒一時間還判斷不出,貼錯了,但是經過對比以後,都有了進步。

當然,這次活動不足之處存在着許多:這份教案我還是理解的不夠深入與透徹,最大的敗筆就是不夠生動,語言上沒有多加推敲,對於理解角色的內心把握的很不到位,所以在引導幼兒學習的時候也沒有能夠比較正確的引導幼兒,因此與幼兒的互動不是很好,整節活動沒有突出點、沒有高潮,幼兒情緒很被動。另外在出示第一個動物朋友小鳥時,教師還可以讓幼兒充分發揮想象,讓孩子說說還有什麼動物的嘴巴是三角形的,同理,在出示其它動物圖片時也可以這樣開展,這樣整個活動會更生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這學期,我園青年教師的公開活動搞得紅紅火火,這月輪到我做公開活動。常聽老教師們說:“有了一份優秀的教案,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於是,在一本教育雜誌上,我找到了一篇優秀教案――“感知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非常適合小班幼兒,而且數學領域的內容也是我擅長的。

我認真按着教案准備材料,並根據教案按部就班的開展活動。首先,我以“雞媽媽”的身份,用兒歌的形式帶領小雞們一起鍛鍊身體,“我的小雞嘰嘰嘰,跟着媽媽跳3下,我的小雞嘰嘰嘰,跟着媽媽轉兩圈……”然後是“小雞捉蟲”的遊戲,要求幼兒聽老師的口令捉幾條蟲子,根據蟲子的顏色放到相應的紙盒裏。每一個環節中,孩子們都按照老師的指令在做着。最後“雞媽媽”給每隻小雞一個袋子(內裝獎品),讓小雞摸一摸自己的袋子裏有多少食品。

這次活動雖然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運動覺、觸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了遊戲,但從孩子們的眼中,我並沒有看到他們由衷的快樂,也沒有看到孩子們忘我的投入。這是爲什麼呢?

反思

仔細分析自己和幼兒在活動中的一言一行,我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兒產生了“審美疲勞”。自從幼兒入園後,在語言活動中,幼兒聽到過“小雞小鴨”的故事,並經常進行表演遊戲;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學過了《小雞小雞在哪裏》、《小小蛋兒把門開》等歌曲並進行過表演;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做過“小雞捉蟲”的遊戲;在美工活動中也畫過小雞。在各類活動中,頻繁的出現小雞的角色,使孩子們產生了“審美疲勞”,他們在扮演角色時沒有了原先的激情和興趣,在遊戲中的快樂程度也隨之減弱。

原因之二是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課程實施應以幼兒爲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領”的痕跡很重,整個活動都是老師再說,幼兒跟着在座,每一個過程都是老師領着走過來的,孩子們也是被動地完成老師的作業,整個活動中幼兒缺乏主動性。

措施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對症下藥,開始重新思考,重新設計。小半的孩子喜歡什麼呢?電視機裏天線寶寶的聲音給了我靈感,憨態可掬的天線寶寶是小班小朋友的最愛。

經過重新準備,我在另一個班組織了活動。首先,我用天線寶寶的音樂吸引幼兒,讓他們把自己當成一名天線寶寶來參加活動。接着,我引導天線寶寶們玩手指遊戲,“一根手指可以變成什麼......”遊戲中,幼兒的想象非常豐富,而且感知了4以內的數量。然後,我設計了問題“天線寶寶一家人有幾個人,分別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再讓幼兒根據服裝配石的顏色找到4的樹齡,歸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後,何天線寶寶一起玩“分飯吃飯”的遊戲,寶寶們聽清問題,取出相應的食品。如“拿4顆紅色的qq糖”、“拿一塊方方的糕”幼兒看清楚了趕緊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盤裏。有個別“小饞嘴”已經悄悄地往嘴裏塞了一顆qq糖,我就悄悄地問:“現在只有3顆了,怎樣變成4顆呢?”在生活化的數學情境中,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兒好像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了數量,並且嘗試從物體的形狀與數量、顏色與數量等不同的屬性進行選擇,增加了難度,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非常成功,滿足了幼兒喜愛天線寶寶的心理需要,老師設計的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氛圍始終保持着寬鬆、和諧、快樂。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整個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滿足幼兒情趣的纔是優秀的。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新學期伊始,爲了美化環境,親近自然,老師和孩子們紛紛從家裏帶來了各種各樣的`綠植。在戶外小烏龜形的種植園裏孩子們還親手種下了南瓜、西紅柿、葫蘆等大家共同收集來的小種子。平日裏這些植物都是孩子們和老師一起負責澆水和照顧的。一個週一的早晨,細心的依依發現她最喜歡的那盆綠蘿有點發蔫兒了,接着孩子發現,“小烏龜”裏剛長出的小苗也都無精打采地耷拉着腦袋。天天趕緊拿起水瓶給他最心愛的南瓜苗澆了滿滿一瓶水。快到中午的時候神奇的事情發生了:一棵棵小苗又重新挺了起來。孩子們明白了,原來小苗是因爲缺少水分才發蔫兒的。眼看就要到“五一勞動節”了,孩子們不禁擔心起來:要過節了,剛剛長出的小苗還那麼嬌嫩,沒有人給小苗澆水可怎麼辦呢?一時間這個問題成爲了孩子們關注和討論的話題。

頭腦風暴——節假日怎麼給小苗澆水

看到孩子們這麼關心小苗,我爲他們的善良和愛所感動,同時想到,這是一個引導孩子探索問題解決方法的好機會。於是我引導孩子們一起討論:放假了,怎麼給小苗澆水呢?

孩子們的討論非常熱烈。有的說:“我們可以在放假前給班裏的花兒多澆一些水。”有的說:“我們可以輪流來給花兒澆水。”還有的說:“我們可以每人搬一盆花兒回家去澆水。”

孩子們的主意還真多!這些方法是否可行呢?我引導孩子們思考:“你認爲我們這些方法能做到嗎?誰能說一說你的看法?”這下,有的孩子說:“我覺得要是放假前給花澆太多的水,花會被淹死的。”有的說:“要是小朋友都出去玩了怎麼辦呀?”還有的說:“我們班的大綠蘿又大又沉,每次都需要兩個人擡才行,小朋友家的車也裝不進去呀。”這幾個方法被否定以後,爲了保護孩子們的積極性,我鼓勵他們繼續思考還有哪些解決辦法,並用繪畫的方式記錄下來,然後大家再交流。

孩子們果然又想出了新辦法。琳琳拿着自己的記錄介紹說:“可以在幼兒園門口的水龍頭上接出一根管子,到了週末傳達室的爺爺就可以打開水龍頭給小苗澆水了。”但元元覺得這個方法只能澆操場上的植物,教室裏的小花還是沒有水喝。這時睿睿的一個想法吸引了大家的注意。他說:“如果我們有一臺能自動澆水的機器,一會兒澆這一盆,一會兒澆那一盆該多好啊!小苗就不會渴死了。”

睿睿的提議引發了大家的興趣,都躍躍欲試地想設計一臺自己的“澆花器”。

第一次設計——天馬行空的科技想象

爲了支持並引導孩子們的想法,我設計了記錄紙,並對大家說:“如果你想自己設計澆花器,就在記錄紙的設計師一欄寫上你自己的名字,如果你想和自己的朋友一起設計就寫上你們兩個人的名字。”這番話看上去是在給孩子們介紹記錄紙的用法,實際上我是在鼓勵孩子們嘗試和自己的同伴一起進行設計,更多地體驗合作與協商的樂趣。有些孩子仍是自己設計,但更多的孩子開始和夥伴一起興致勃勃地設計能自動澆花的機器,孩子們叫它 “自動澆花器”。

有的澆花器是一個拿着水槍的機器人,它胸前設置好的程序可以保證按時給每一盆花澆水;有的澆花器是一輛瘦身的灑水車,可以自己移動位置用水管來給小苗澆水;有的澆花器上有一個漂亮的定時器,可以讓噴水壺一樣的裝置定時來給小花噴水。在交流中孩子們都爲自己澆花器上的裝置興奮不已。

看到孩子們充滿想象力但又不切實際的設計,我想:怎樣才能既保護了孩子們大膽想象的熱情,又能夠引發孩子們利用身邊現有的材料進行設計與製作的興趣呢?我對孩子們說:“大家的設計都非常棒!每個自動澆花器的功能都非常強大。現在我請大家在設計圖的右邊或者空白處把你們製作澆花器需要的材料記錄下來,看一看在我們的周圍能不能找到?然後再想一想如果我們真的製作它們,會不會有什麼問題?”通過記錄和統計,孩子們發現找不到製作需要的材料和零件是最大的問題。

看着孩子們愁眉不展的樣子,我啓發孩子們:“我們能不能開動腦筋用我們周圍能夠找到的材料來製作一個簡單的澆花器呢?”一直在思考的浩浩說:“我倒是有一個主意,可以在我家裏找一個很大的飲料瓶,在瓶子底兒打個洞,然後讓水慢慢地流進小花盆裏給小花澆水。”我又問孩子們:“大家覺得浩浩的想法可以實現嗎?”這下孩子們頻頻點頭,因爲大家覺得廢舊的飲料瓶很容易就能找到。

第二次設計——圍繞廢舊材料的利用進行

接下來我又請孩子們對自動澆花器進行了第二次的設計。這次的設計孩子們仍然是以繪畫的方式在記錄紙的左邊畫上澆花器的圖紙,在記錄紙的右邊將需要的材料一一畫出並標出每種材料的個數,然後由老師用文字幫助孩子記錄下他們的想法。記錄的過程既是孩子們用語言描述自己想法、老師用心傾聽的過程,也是孩子們在與老師交流的過程中梳理思路、完善方案的過程,同時也是老師以此瞭解孩子原有水平選擇支持策略的過程。在孩子們的記錄中,雖然繪畫的形象還不夠清晰,對於材料的統計也不夠明確,但在一次次的記錄中孩子們已經具有了初步的計劃意識。

爲了分享孩子們新的設計方案,我們又一次進行了交流。孩子們拿着設計好的圖紙津津有味地介紹着自己和同伴的新設計以及需要的材料。他們有的想利用海綿吸水和擠壓出水的現象,把一塊吸滿水的海綿放在兩根積木一樣的木棍中間,然後靠木棍擠壓海綿中的水來澆花;有的想用吃完的香蕉皮蘸水後放在花盆的邊上;有的想利用繩子可以吸水的現象在小盆裏盛滿水,然後用幾根繩子把水吸到不同的花盆裏;還有的想利用小孔流水的現象在塑料盒子的底部打一個小孔,把繩子打結後從小孔穿過來,裝滿水後讓水順着繩子流到花盆裏……孩子們的想法和第一次的設計一樣充滿了豐富的想象力,不同的是第二次的設計孩子們會先考慮需要的材料是否能夠找到,然後利用現有的材料進行設計。

製作“自動澆水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完成了自動澆花器的設計圖,孩子們躍躍欲試起來。大家迫不及待地從幼兒園的“百寶箱”——廢舊物品收集箱裏、從自己的家裏帶來了需要的材料。天天不但帶來了自己需要的儲水盒,還特意多帶來一些準備給也需要它的夥伴們。當孩子們認爲準備工作已經做好了的時候,製作活動就正式開始了。由於孩子們的設計不同,製作的過程和遇到的問題各不相同,老師的指導也便不同。

1.耐心等待幼兒自己發現問題

最先做好也最先發現問題的是用香蕉蘸水的珠珠。爲了用香蕉皮,她和蘭蘭一起很快吃完了一根平日裏不太喜歡吃的大香蕉,然後在盛滿水的小桶裏蘸了一會兒,就趕快放到身邊的花盆裏。結果發現花盆裏並沒有出現她們想象的足夠多的水來讓小苗喝個夠。又試了一次,發現香蕉皮吸的水實在太少了。

對於香蕉蘸水的設計我從一開始就覺得會有問題,但看到孩子爲自己想出的好辦法興奮不已,我只是問問孩子:“能告訴我爲什麼想到了用香蕉來蘸水嗎?”珠珠很認真地對我說:“我最愛吃香蕉啦,每次吃的時候我摸香蕉皮都是溼溼的。我覺得香蕉一定能吸好多的水來澆我們的小花。”聽完這番話,我說:“珠珠真是個細心觀察的孩子,你們的設計也挺有意思的,那就照你們的想法試試看!”由於想到這一組可能會最先出結果,所以我一直遠遠地關注着她們。當看到她們似乎發現問題後,我沒有急於上前而是想看一看她們會如何去面對問題,如何去解決。倆人先是坐在位子上看着放在花盆裏的香蕉皮愣了一會兒神,然後開始觀察周圍夥伴們的製作情況。最後,她們的目光停在了依依一組的製作上。兩個人站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商量着什麼。我走到她們的身邊也觀察了一會兒,然後問:“珠珠,你們接下來有什麼打算?”珠珠又興奮起來,說:“我們要做一個新的自動澆花器。要用海綿來做吸水材料,然後吊在花的上面讓海綿裏的水慢慢滴到小苗上。”原來她們是受了依依組的啓發,也要做一個這樣的澆花器。我鼓勵她們說:“你們組不但愛觀察,還非常愛動腦筋想辦法。”她們開始重新設計自己的澆花器,並對需要的材料進行統計。當我問起她們調整計劃的原因時,她們告訴我:“香蕉皮吸水太少了,不夠小花喝的。海綿能吸好多的水,所以我們就改成海綿了。”

2.適時介入,引導同伴互助

雯雯和香香按照自己的設計準備好紅色的塑料盆並打滿水後,把一根又細又長的棉線繩的一端浸在水盆裏,把另一頭放在了附近的花盆裏。開始的時候她們用手捏住繩子的一端,可後來發現只要一鬆手繩子就會從水盆裏滑落出來。看到她們愁眉不展的樣子,我問:“爲什麼繩子總是從盆裏滑下來呢?”我請周圍的幾個孩子一起來幫忙想辦法。這時有人說:“可能是繩子太輕了,所以會從盆裏滑出來。”有人建議說:“要是像我們的葉子觀察瓶(在自然角里,孩子們把收集到的不同形狀的葉子畫上各種表情,想泡在透明的瓶子裏進行觀察。但由於葉子太輕總是會浮到水面上,於是大家想了一個辦法:用一根線的一端拴住一顆漂亮的小石子,而另一端系在葉柄上,這樣小葉子就會浮在瓶子的中間,便於大家進行觀察了)一樣,用小石頭把繩子拴住再沉到水底,這樣就不會滑出來了。”小朋友的建議讓雯雯和香香的眼前一亮,趕緊找來石頭拴在了繩子的一端,繩子果然沉在了水底,即使鬆開手也沒有再滑下來。

天天把用來做儲水盒的泡沫盒用釘子在盒子的一角鑽出一個小洞,然後請老師幫忙把兩根繩子並在一起系出一個結兒,接着把繩子從小洞裏穿了出來,而繩結正好能堵住盒子一角的小洞,盛滿水後水就順着繩子流到要澆的小花盆裏。製作雖然成功了,但是天天組的小朋友發現泡沫盒做成的儲水盒太小了,不一會兒的功夫水就流光了,還是解決不了節假日小苗喝不到水的問題。於是,他們想更換一個大的盒子來儲水。

3.利用“問題告示亭” 明確問題,學習求助

有的小組在製作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解決不了的難題,需要大家幫忙出主意想辦法,但是由於每組小朋友都在忙於自己的製作,無法及時提供幫助。而且每組的製作進度各不相同,有的組正處在最初的製作階段,有的在第一次製作後發現了問題正在調整自己的計劃,還有的已經進入了第二次的製作階段……怎麼才能把

自己需要幫助的問題讓大家都知道呢?爲此我們專門進行了討論。在討論中,孩子們認爲如果有一個地方像廣告亭一樣能夠把大家的問題貼在那裏,讓老師和小朋友看到後都來幫忙就好了。

孩子們找到班裏的一塊小黑板,並將黑板用繩子分成上下兩欄,上面的一欄叫“我們的問題”,是請小朋友們把需要大家幫忙尋找的材料或是需要大家幫忙解決的問題用繪畫和文字說明(老師幫助記錄)的方法記錄下來,做成“告示”展示在這裏。如果誰幫助有需要的小朋友找到了材料,就把這個“告示”從上面的一欄中取下來粘貼在下面的一欄“問題解決”裏,並把找到的材料放在黑板下面的箱子裏。當有需要的孩子看到自己的告示挪到了問題解決的一欄中時,就知道自己的材料有人幫助找到了,就會到箱子裏去尋找。而對於需要大家幫助想辦法的問題,如果有解決辦法的孩子就會直接去找需要幫忙的小朋友告訴他自己的想法;或者由老師將問題轉移到牆飾上,引導大家一起探索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在使用的過程中孩子們發現小小的黑板發揮着重要的作用,都想給它取個名字,最後通過投票決定,就叫“問題告示亭”。

4.將小組疑難問題轉化爲大家共同探究的小主題

孩子們在製作和調整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意想不到的問題。雯雯和香香的“吸水式澆花器”藉助線繩運輸水分澆花總是不成功,一大盆的水怎麼也輸送不過去。於是她們繼續尋找一種可以吸水的材料。浩浩和宸宸的“水瓶噴水式澆花器”在倆人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纔用釘子把瓶蓋釘了個洞洞可以流水了,可是用積木搭成的支架總是會倒,根本就支撐不了裝滿水的礦泉水瓶。他們把自己的問題——“什麼材料最吸水”、“什麼樣的支架站得穩”貼在了“問題告示亭”上。

這兩個問題是幼兒科學探究中的典型問題。我將這兩個問題粘貼在科學區的牆飾上,以期吸引更多的孩子來探索解決。爲了尋找合適的吸水材料,幾個對這個問題感興趣的孩子一起做起了小實驗。通過實驗孩子們發現,在我們的生活中有許多可以吸水的材料,但是特性各不相同:線繩太細,不但吸水的速度很慢,吸水量也很少;衛生紙吸水的速度很快,吸水量也比較大,但是非常容易斷;而紗布就比較適合給小苗輸送水分,不但吸水的速度比較快而且比較結實,只是比較適合在室外使用,因爲會有水流到地上。

對於“支架”的研究孩子們是從生活中的尋找開始的:我們的桌椅、小牀很穩,這是爲什麼呢?通過觀察孩子們發現,讓支架站穩的祕訣就在於支架要三條腿以上纔可以,兩條腿或一條腿的支架就需要有一個很沉的底座來支撐。有了這樣的認識,孩子們開始尋找適合做支架的材料和做支架的方法。幾個經常在“木工區”裏活動的孩子帶頭選擇了用木頭來釘支架。其他同樣也需要支架的孩子看到木頭的支架很結實,也開始設計並製作起來。

分享交流會——經驗分享,共同提高

孩子們的製作活動已經持續了一段時間,而且大多是在活動區的時間裏進行設計和製作的。作爲教師看到孩子們能夠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步伐和節奏來製作自己喜歡的澆花器,在欣慰之餘,也不免有些遺憾。因爲我親眼看到並親身感受到各個小組的孩子們發現問題時的焦急,以及解決問題後的興奮與自豪。而且孩子們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那麼如何能將這些好的方法讓孩子們共享呢?我採用了集體活動的方式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分享與交流的平臺,讓孩子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和夥伴們盡情地交流與分享自己最感興趣的問題與方法。

香香組的小朋友分享的是他們小組合作的經驗,他們在製作木頭支架的時候,發現只有三個人分工合作才能比較快地完成任務;睿睿組的小朋友一邊展示着本組的設計圖一邊說,“在設計圖紙的時候要幾個人商量好了再畫下來,要不老改圖紙就太亂,看不清了”;天天組的小朋友採用了現場展示的方式,分享的是針對遇到的問題反覆試驗的做法,他們在把小的泡沫儲水盒換成大的塑料盒時,由於盒子太輕,一倒水總是會從支架上翻下來,通過反覆實驗他們發現只要用比較沉的鵝卵石壓住輕飄飄的塑料盒,再倒水就不會翻倒了……當孩子們聽到或看到夥伴們的新經驗好方法時,對自己的製作也更加有信心了,決心一定要完成自己的計劃,做出最好的“自動澆花器”來。

通過一段時間的努力,一臺臺滴答滴答流水的“自動澆花器”在孩子們的手中誕生了。每一臺看上去很簡單的澆花器都凝結了孩子們的汗水和智慧,因爲它們的誕生都不是一帆風順的,都是孩子們克服了種種困難才獲得了成功。孩子們在製作“自動澆花器”的活動中,親身經歷了從設計、製作,再到不斷調整的全過程。孩子們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但體驗到了探究和發現的樂趣,掌握了簡單的勞動技能,還真切地感受到了同伴合作的力量,以及關愛身邊的植物所帶來的那份快樂。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在《切水果》此次活動中,我們選擇的水果都是一些幼兒十分熟悉的水果。在這次活動中,經過讓幼兒觀察各種水果的外形特徵以及教師的引導,使幼兒主動參與體育遊戲,並讓孩子在遊戲中體驗奔跑、追逐的樂趣,所以,根據小班幼兒年齡特徵設計了本次體育活動,儘可能的爲幼兒供給思考、嘗試的機會,不斷開展他們的想象空間,發展他們的智力水平。

孩子們玩得很盡興,運動量也到達了小班年齡段的標準,在遊戲中孩子們玩的興致很高,活動目標完成得比較順利。

在活動中部分孩子有點放飛自我,沒有遵守必須的遊戲規則,這對體育活動而言是很危險的,幼兒沒有必須的規則意識,這需要我們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加強幼兒對這方面的引導滲透。讓幼兒明明白做任何事都有必須的規則。使的以後進行其它遊戲活動也更順利安全。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最近,我們班有些小朋友因前幾天沒來幼兒園,有些常規教育跟不上。入園後,在教室裏亂竄亂跑,經常和小朋友爭搶玩具的現象時有發生。儘管教師盡心的看護,有的孩子有時還是爲爭玩具和小朋友打架,不細心會碰到別的小朋友。

一天早晨,謝雨辰的奶奶來幼兒園問我:“教師,誰是楊明浩昨日我的孫子說楊明浩打他了,今日也不願意來園。”就在這時,楊明浩進來了。一進門就說:“教師早”我很自然地和孩子打招呼“楊明浩早”那位家長也迎上去說:“你就是楊明浩你打他了”她指指自我的孫子說。楊明浩先是看了看我,然後又看看那個小朋友,說“我沒有打他”。楊明浩媽媽說“楊明浩,你打小朋友了以後可不能這樣了。”楊明浩很委屈的說“我沒有打他”。看到這,我覺得楊明浩被冤枉了,因爲他好幾天沒來上學,再就是平時他真做錯了事,教師批評他都會說以後我不敢了、我聽話;但如果冤枉了他,就會據理力爭。

針對這件事我做了反思: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小班的孩子故意打人的現象確實不多,通常是玩玩具發生爭搶,走路碰撞或者向對方發出玩的邀請的時候發生的誤會,導致了有些家長不理解。所以,作爲教師應注意多觀察瞭解每一個孩子,注意這方面的常規教育,經過兒歌、故事等形式滲透到日常教育活動中,教育孩子們要慢慢走,別亂跑,學會正確的走路,而不是跑路,不推拉小朋友。玩玩具時不爭不搶、大家一塊分享。再就是多與家長溝通,請家長朋友遇到這樣的事情千萬不要着急、心疼,多理解別人的孩子,瞭解自我的孩子,不要輕易的冤枉孩子。共同爲孩子們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