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教師6.45K

身爲一名到崗不久的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教學反思應該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幼兒教師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

還記得上次進行大班數學活動的事,那個時候,經驗並不是特別豐富,但是我還是盡力開展了一次數學活動。在吸取了上次的不足之後,我有一次進行了大班數學活動《數字捉迷藏》!

在這次活動中,我將整節活動更爲細化了一些,讓活動更加的遊戲化,將“捉迷藏”貫穿到底,數字不停的藏,孩子們不停的找,過程更完整。既然是捉迷藏,那一開始的就得要“藏起來”,這是我上次活動所欠缺的,這一次,我將數字放在氣球上,用白板的淡出及聲音音效技術,讓一個個的數字氣球爆炸,然後消失,以達到數字藏起來的效果,更加具有神祕感,孩子的參與性就更強了。數字們共計隱藏了三次~

第一次數字藏在了兔子的身上,由數字構成的兔子,孩子們在找的過程,讓孩子們在找的過程中學會講述以自我爲中心的上下左右,抑或是兔子身體部分,瞭解簡單的方位。

第二次數字藏在了表格中,我用遮擋技術,我出示隱藏一半數字的數字格,讓幼兒從中找出數字,孩子們根據沒有隱藏的數字的一部分,分析猜測是哪個數字,活動氣氛一下子被提升起來,孩子們爭先舉手想要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快就將10個數字全部召找出,並且幼兒同時學會了方位詞“行”“列”,通過說“行”“列”就能馬上找到數字。

第三次我們利用孩子們猜出的數字表格,進行猜數字遊戲,這個遊戲充分調動了孩子的積極性,也鞏固了新的知識。

在最後的環節我給孩子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激發幼兒探索慾望,孩子們也表示勇於接受挑戰,整節課幼兒都能積極的參與活動。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2

這學期,我園青年教師的公開活動搞得紅紅火火,這月輪到我做公開活動。常聽老教師們說:“有了一份優秀的教案,可以說就成功了一半。”於是,在一本教育雜誌上,我找到了一篇優秀教案――“感知4以內數的實際意義”,非常適合小班幼兒,而且數學領域的內容也是我擅長的。

我認真按着教案准備材料,並根據教案按部就班的開展活動。首先,我以“雞媽媽”的身份,用兒歌的形式帶領小雞們一起鍛鍊身體,“我的小雞嘰嘰嘰,跟着媽媽跳3下,我的小雞嘰嘰嘰,跟着媽媽轉兩圈……”然後是“小雞捉蟲”的遊戲,要求幼兒聽老師的口令捉幾條蟲子,根據蟲子的顏色放到相應的紙盒裏。每一個環節中,孩子們都按照老師的指令在做着。最後“雞媽媽”給每隻小雞一個袋子(內裝獎品),讓小雞摸一摸自己的袋子裏有多少食品。

這次活動雖然調動幼兒的聽覺、視覺、運動覺、觸摸覺等多種感官參與了遊戲,但從孩子們的眼中,我並沒有看到他們由衷的快樂,也沒有看到孩子們忘我的投入。這是爲什麼呢?

反思

仔細分析自己和幼兒在活動中的一言一行,我發現了問題所在。

原因之一是幼兒產生了“審美疲勞”。自從幼兒入園後,在語言活動中,幼兒聽到過“小雞小鴨”的故事,並經常進行表演遊戲;在音樂活動中,幼兒學過了《小雞小雞在哪裏》、《小小蛋兒把門開》等歌曲並進行過表演;在體育活動中,孩子們做過“小雞捉蟲”的遊戲;在美工活動中也畫過小雞。在各類活動中,頻繁的出現小雞的角色,使孩子們產生了“審美疲勞”,他們在扮演角色時沒有了原先的激情和興趣,在遊戲中的快樂程度也隨之減弱。

原因之二是教師的角色定位不明確。《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指出,“課程實施應以幼兒爲主體,充分發揮幼兒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在本次活動中教師“引領”的痕跡很重,整個活動都是老師再說,幼兒跟着在座,每一個過程都是老師領着走過來的,孩子們也是被動地完成老師的作業,整個活動中幼兒缺乏主動性。

措施

找到了問題的癥結,我對症下藥,開始重新思考,重新設計。小半的孩子喜歡什麼呢?電視機裏天線寶寶的聲音給了我靈感,憨態可掬的天線寶寶是小班小朋友的最愛。

經過重新準備,我在另一個班組織了活動。首先,我用天線寶寶的音樂吸引幼兒,讓他們把自己當成一名天線寶寶來參加活動。接着,我引導天線寶寶們玩手指遊戲,“一根手指可以變成什麼......”遊戲中,幼兒的想象非常豐富,而且感知了4以內的數量。然後,我設計了問題“天線寶寶一家人有幾個人,分別穿什麼顏色的衣服?”再讓幼兒根據服裝配石的顏色找到4的樹齡,歸類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最後,何天線寶寶一起玩“分飯吃飯”的遊戲,寶寶們聽清問題,取出相應的食品。如“拿4顆紅色的qq糖”、“拿一塊方方的糕”幼兒看清楚了趕緊把食品放到自己的小盤裏。有個別“小饞嘴”已經悄悄地往嘴裏塞了一顆qq糖,我就悄悄地問:“現在只有3顆了,怎樣變成4顆呢?”在生活化的數學情境中,五顏六色、形狀各異的食品吸引了孩子的眼球,幼兒好像在玩過家家的遊戲,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了數量,並且嘗試從物體的形狀與數量、顏色與數量等不同的屬性進行選擇,增加了難度,把活動推向了高潮。

活動非常成功,滿足了幼兒喜愛天線寶寶的心理需要,老師設計的生活化、遊戲化的數學問題,激發了幼兒自己解決問題的積極性。整個活動的氛圍始終保持着寬鬆、和諧、快樂。孩子們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整個活動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滿足幼兒情趣的纔是優秀的。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3

到了週五又是孩子們帶玩具的時間了,小豆帶了遙控汽車玩具,並興奮的和我說:“樑老師,這個玩具可好玩了!”吃完中飯,小朋友圍在了豆豆身邊,研究起豆豆的玩具。可是玩具動了幾下,就不爭氣的停了下來,這個時候小韜急壞了,“糟了糟了,電動汽車壞掉了!”孩子們研究起壞掉的原因:福福說是因爲電動玩具裏面的零件出問題了,所以纔不會動;飛飛覺得玩具遙控器上的電池沒有電了,所以才停止不動,因爲她家裏以前有個玩具也發生過同樣的情況。於是小朋友提議檢查電池,並換上新的電池。我支持孩子們的想法,併爲他們找來了新的電池,在孩子們裝電池的過程中,又出現了新的問題,比如裝多少,如何裝等等,這時我突發奇想在科學區開一個“電池總動員”,讓孩子探索根據電池的大小裝電池,並進行記錄。

實錄一: 到底用哪種電池呢?昊昊很喜歡電動玩具,因此他經常光顧“電池總動員”這個區角。看,他拿起一個小型電風扇,拆開蓋子看看,然後用7號電池比一比,太鬆了吧!昊昊摸了摸腦袋,再用5號試試,很快區角里傳出這樣的歡呼聲:“快來看啊,我把電風扇裝好了,它能轉了!”拿起電扇昊昊興奮的大叫,小臉上笑開了花!

實錄二:咦,裝了電池怎麼也不會動啊?這個區角不僅是男孩子的小樂園,許多女孩子也喜歡參與。我們的雪帆就是其中的一位,不過她碰到的難題也不少。好不容易找到蓋子打開來,很快找到了匹配的電池,但是,怎麼裝也不會轉,她急的連拍了幾下電動小玩具,還是不會轉,眉頭都皺在了一起。在經歷了幾次的失敗之後,她求助於旁邊的小朋友,魏來一把拿過去,幫雪帆三兩下的裝好了,可是雪帆還是很着急,“樑老師,這個電動玩具爲什麼我怎麼裝也裝不好啊?”我請雪帆觀察電池,發現了圓頭與扁頭的祕密,鼓勵她看看成功的電動玩具圓頭與扁頭的位置。

實錄三:我學會記錄我們的成功實驗啦!玩過一段時間之後,孩子們逐漸會根據電池的形狀、大小,尋找正確的正負極進行裝置。這時,我增加了新的難度,讓孩子在裝好之後記錄根據電池型號記錄電池的節數。這時,孩子們又有了新的挑戰!看,福福經歷幾次失敗之後,再次裝好電動娃娃的電池,一實驗,亮了!於是立即查看電池節數,1、2、3、4,在看看小娃娃的編號,是8號!於是在8號處記錄下電池的節數,完成之後,福福高興的把電動娃娃放在了展示吧上!

實錄四:我們是環保小衛士!在這個區角,也發生出了這樣的聲音。這次是歆歆和飛飛的困惑。事情是這樣的,當他們將電池裝進音樂小人時,發現小人沒有任何反應,飛飛檢查了一下,發現裝的方法都是正確的,這時歆歆說,“電池沒點了,我們快去告訴老師吧!”立即歆歆把他們的困惑告訴了我,我提供了兩節新的電池,他們裝好後發現音樂小人馬上跳起了舞蹈,他們也高興的直拍手,這時新的問題出現了,飛飛說:“我爸爸說廢電池是不能亂扔的!因爲裏面有壞的東西!”於是我們延伸了孩子的疑慮,在集體活動中將用好的電池和蘋果心子一起埋在土裏,過了一段時間去看看土裏的電池和蘋果心子,發現電池完好無缺,但是蘋果心子卻不見了!這說明廢電池裏面有有害物質,它是不被腐爛的,還會破壞我們的環境呢!我們要將他們收集好,然後放到專用的回收筒裏,在這個活動中,中六班的小朋友成了“環保小衛士!”

分析和反思:這個活動是發生在我們班的真實案例,它引發了我多種層面的思考和反思。

一、區域活動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而生成。有些時候,我往往會被開展什麼樣的區域活動而苦惱,好不容易絞盡腦汁想出了一種區域,並提供了材料,接下來卻爲如何繼續開展和生成而苦惱萬分。通過這個區域活動折射給我的信息,我覺得開展區域活動也可以是根據孩子的需要而生成的,就如案例中所說孩子在一次玩具分享的時候對電池產生了興趣,那我何不將這個興趣點點亮,並將它延續呢?!其實,在接下來的電池總動員中,發現正負極,記錄電池節數和做一個電池的環保小衛士,都不是教師強加生成的活動,而是教師根據幼兒的需要生成的,這說明教師要成爲孩子真正的支持者、合作者,首先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需要,並能提供一定的條件滿足孩子的需要。

二、支持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孩子在探索過程中一定會碰到各種各樣的問題,這些問題有些是孩子碰到的困難,需要孩子解決;有些是下一個活動延伸的預兆,需要教師留心。無論如何,當孩子碰到這些問題的時候,作爲教師,應當支持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比如在案例中,一開始,我發動家長收集了很多的電動玩具,家長帶來了電筒、小型電風扇和裝電池的玩具,這些玩具需要電池的大小和形狀都是不一樣的,這需要孩子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匹配,所以第一個環節我們就讓孩子自己根據玩具電池的大小進行匹配。但是在這個環節中,孩子發現根據大小裝好之後,如果有圓頭與扁頭的兩端裝反了之後,電動玩具是不會動的,一開始,孩子們只能以各種方式試探着裝,當成功的時候,小朋友總會很興奮。這時我會提醒孩子看看裏面的正負極,讓孩子自己探索其中的規律。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我提供了記錄表,先記錄電池的節數,一段時間之後,我們還可以讓孩子以圓頭和扁頭記錄電池正負極,這樣便於孩子發現正負極的祕密。那麼如果教師一開始就告知幼兒怎樣的是正極、怎樣的是負極,那麼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就缺少了探究的動力,活動中,孩子雖然不知道什麼叫正極、什麼叫負極,但是他們能擺弄和操作,並且興趣濃濃,這樣就夠了。當他們想知道圓圓頭和扁扁頭名字的時候,教師再告知於他們,我想這樣也不晚啊。所以,我認爲支持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究和操作找到答案,是教師在區域觀察指導過程中必須要做到的。

三、支持幼兒新的嘗試,生成主題活動,增長新的經驗。這個案例的結尾環節,可以說是我沒有預設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幼兒對前面的活動有了較多的經驗後,他們又有了新的想法,“爲什麼這些電池不能隨便亂扔。”“他們到底怎麼不環保了?”其實,這是孩子在探索過程中出現的新的需要,這時教師及時開展了對比實驗,讓事實告訴孩子答案,其實這是讓孩子通過新的嘗試,增長了新的經驗。尾聲:當然,這個區域活動在我們班裏開設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這個過程中,我也有了新的啓發:科學區域到底怎麼開設、科學區域的材料到底怎樣投放、科學區域的活動到底如何延伸。這些問題我都有一定的思考,並獲得了一定的反思。我想無論如何,教師在開設科學區域時,要時刻注意着接住孩子拋過來的球,並以他們能夠接受的方式,恰到好處的傳還給他們!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4

“愛磨牙的老虎”講的是一節音樂活動,其實我給小朋友們上這節課的原因,主要就是爲了讓小朋友麼可以感受到音樂的美妙。所以本節課的教學目標以感受音樂爲重,通過手、耳、眼、想象等多種感官的參與,用不同方式、嘗試多種形式,達到對音樂作品的理解,並拓展學生對民族打擊樂的認識和運用能力。如何提高學生的興趣,將學生緊緊吸引在音樂作品中,最大限度的發揮想象力,去感受作品呢?

首先,我先讓學生認識打擊樂器,並瞭解其音色特點。在導入部分,我突出性的出示了鼓的圖片,並通過聆聽,將老虎的形象與鼓建立起關聯。這樣學生既認識了樂器,又瞭解了其音色,還知道了樂器可以描述某種事物的形象;接着,有明確介紹了鈸、鑼、木魚、響板、鼓這五種打擊樂,並示範了其打擊方法、聆聽了他們的音色,爲後面的環節做好了鋪墊。

其次,在課堂上,第一次全曲欣賞,設計意圖旨在培養學生聆聽的習慣和能力,對樂曲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分段欣賞旨在細化知識點,提高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拓寬學生的知識面。第二次的全曲欣賞,是一次直觀的感受體驗,讓學生真正瞭解到音樂背後的音樂人,在打擊樂操作水平上是一次提高的過程。

再次,在編創活動中,立足本節課的內容,從模仿、嘗試到創編,構思自己的打擊樂作品,步步深入,讓學生在活動中逐步提高。音樂表現力、創造力得到鍛鍊和發展。

在教學中,我精心設計了很多環節,通過兒童化的語言、遊戲的形式,抓住了學生的注意力,同時鼓勵學生去想象、去創造,並給學生提供了探索、嘗試的平臺,讓學生充分去體驗、表現,學生的反應比較積極,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比較全面,創造精神得到了肯定。

總的來說呢,經過這節課的進行,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也認識到了很多不足,之後經過不斷地努力,也提高了不少,當然,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從我自身的角度上來說,對欣賞課的環節設計、難易程度的把握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還要更加的腳踏實地,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教學、業務水平。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5

上午的室內活動,我組織孩子們玩橡皮泥。李月說:“老師,我想包餃子,你教我好嗎?”我說:“好。”便坐下開始教她。這時,坐在李月旁邊的滔滔小聲說:“老師,我想做3條蛇,行嗎?”聽到這話,我驚訝極了。滔滔平時在班裏性格內向,不愛主動與別人說話,而且對什麼活動興趣都不大,有時我叫他,他也只是光看着我不吭聲,我彷彿已經忽略了他了。

想到這兒,我覺得應趁這個機會和他多交流,連忙說:“當然可以,你做吧,老師相信你一定能做好。” 滔滔聽了很高興,從盒子裏拿出一塊橡皮泥搓了起來,不一會兒,就搓好了3根長短不一的長條。沒等我開口問,滔滔就一一指着它們告訴我:“老師你看,這是蛇爸爸,這是蛇媽媽,這是蛇寶寶。”“爲什麼你這樣分呢?” “蛇爸爸最大,所以我就搓得最長;蛇寶寶最小,我就搓得最短;蛇媽媽不大也不小,我就搓得不長也不短。”

滔滔說得多好呀,把我平時在數學活動中講過的比較長短的知識也搬了過來。我稱讚他說:“滔滔,今天你真棒。”說完,把3條“蛇”舉起來讓小朋友看,一一介紹它們的名字,告訴大家這是滔滔做的。不知哪個小朋友喊了聲:“老師,我也想做蛇!”“我也想做!”其他小朋友也跟着叫了起來。我趁機說:“讓滔滔來教你們做,好不好?”

滔滔膽怯地看着我,我鼓勵他說:“滔滔,老師相信你一定能行,你看小朋友們都等着呢!” 滔滔點了點頭,開始認真地教起小朋友。看到小朋友圍在他身邊嘰嘰喳喳地問這問那,滔滔很是自豪,我也由衷地爲他感到高興。

通過這次活動,我意識到幼兒的世界是個特殊的世界,他們有自己的想法、性格、愛好和閃光點,都渴望得到老師的愛,但有些孩子因爲內向膽小,不敢表達出來(就像滔滔,今天是因爲我坐在他的身邊,他覺得與老師的距離拉近了纔敢問我),因此在日常生活中,老師應該同時關注這部分孩子,及時發現並創造機會讓他們展示自己的閃光點。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6

金魚是我們班小朋友的寵物,每天活動前那水晶缸總會吸引住孩子的目光。我時常加入他們的談話,和他們一起欣賞。

一天,我和孩子們像往常一樣欣賞着小魚,忽然,蘇珊向我提了一個問題:“楊老師,小魚的嘴爲什麼總是一張一合的呀?”孩子的提問讓我驚訝,一個小班的孩子竟一下子問到了事物的本質上。這個問題的答案我是直接告訴她呢,還是鼓勵她自己去探索呢?如果直接告訴她,有的幼兒可能表面上認同了,實際上卻沒真正理解。如果不直接告訴她,那麼,小班的孩子能夠自己探索嗎?

帶着疑惑,我試着把“小魚的嘴爲什麼總是一張一合的”這個問題向全班的小朋友提了出來。問題剛一提出,馬上在全班引起了不小的爭論。大多數孩子認爲小魚是在喝水,也有一個微弱的聲音說小魚是在呼吸。哪一個答案是正確的呢?

孩子們喝完水,我讓他們看一看自己水碗裏的水沒有了,並引導他們思考:“既然小魚是在喝水,那魚缸中怎麼還有水呢?”本以爲這樣一來孩子就會明白的,可沒想到孩子卻給了我一個意想不到的答案:“因爲我很大,杯子很小,所以一下就喝完了。可是魚很小,水很多,就看不出來了。”孩子們的看法也不無道理,於是我換了一個角度:“你們要是喝水喝多了,肚子就會漲。那小魚總是這樣不停地喝水,肚子還不撐破了?”有的孩子說:“是呀!”可多數孩子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一旁的瑋皓雖然認定“小魚的嘴一張一合是在呼吸”,但卻說不出其中的道理,急得直嚷嚷。看來光靠說是不能讓孩子們認可的。

在接下來的活動中,我給孩子們準備了一些大魚、食物、投影儀和放大鏡,讓孩子進行更細緻的觀察。結果,孩子們觀察到,魚把水喝進去,又把水從魚鰓吐了出來。這時,大多數幼兒的觀點傾向了瑋皓這一邊。最後,我用木偶表演的形式又給孩子們講解了一遍。

通過這次活動,我認識到,教師在活動中要有深化教育目標的意識,協調好知識與能力的關係,把隱性教育內容顯現在孩子的面前,才能與孩子一起獲得成長和樂趣!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7

摘要:

20xx年《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強調“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是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1,可見高素質的教師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而培養高素質的教師、促進教師的專業化成長最爲有效的途徑是反思。可以說,幼兒教師想要得到專業成長,實現自身價值,就必須在教學中貫穿反思。本文以教師自身出發,以強化反思意識和提高反思能力爲切入點淺談反思策略。

關鍵詞: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反思策略

申繼亮,劉加霞認爲教學反思的含義:教師爲了實現有效的教育、教學,對已經發生的或正在發生的教育、教學活動以及這些活動背後的理論、假設,進行積極、持續、周密、深入、自我調節性的思考,而且在思考的過程中,能夠發現清晰表徵所遇到的教育、教學問題,並積極尋求多種方法來解決問題的過程。2因此,我們可以從此定義中看出教學反思要求教學主體主動的、審慎的、積極的、持續的、深入的去思考自己的教學實踐活動。

一、強化反思意識

舍恩理論證明,既然人們不可能在每種情況下都重新設計自身的行動,那麼,個人必須掌握一種能在任何情況都有效的行動理論,而這種行動理論來自目的明確的個人意識。人們的行動理論存在兩種模式:第一種是名義理論,即人們宣稱自己的行爲所遵循的支撐理論,通常是以一種固定的`信仰和價值觀的形式表現出來的,甚至自己也信以爲然,這即是反思意識的培養;第二種則是應用理論,即人們實際運用的行動理論,這隻有通過觀察人們的實際行動才能夠推斷出來,此即是對反思意識的良好運用。筆者認爲,關於反思意識的強化,莫過於投入自主性,增強責任感,二者相輔相成,能共同作用於意識。

1.自主性

幼兒園與教師踐行教學反思之初,便是名義理論向行動理論逐漸演化的體現,由自治轉變至他治,而此過程稍有偏差即能導致兩者的相互對立,不一致性,這就是缺乏自主性意識,承諾與行動相悖,而成功的教學反思就是要使得教師意識到這種不一致的差距。通過充分發揮主觀能動作用,去促成這種轉變的正確性,一致性,扮演教學反思的真正主導者,收效方能明顯。

2.責任心

人們的任何行動都是經過設計的,習慣的力量非常巨大,要想改變人們的習慣也是非常困難的,因爲大部分人很少會去思考自己的應用理論是什麼,所以,當要求人們去想一想自己的應用理論時,不僅不合乎常理,也有違人們一直以來所熟悉的行爲模式。可以想到的是,如果人們缺乏對某件事情的責任感,便不能在長期的踐行中形成習慣並一路堅持。教師應明確自身教學目標,以創造良好的教學質量爲己任,輔之合理的獎懲機制,培養自身對教學反思的責任心。這樣接下來就可以思考改善和發展它們的能力,剔除阻礙這些能力可持續發展對的因素。責任感可以幫助組織中的成員清楚地認識到自己是以何種推理爲基礎來行動的,使員工之間的互動溝通更有效率,組織的運行管理更有成效。

二、提升反思能力

提升教師教學反思的能力,目標主體迴歸到教師本身,此時僅僅依靠之前所提到的幼兒園外部制度刺激已不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自身還需要有足夠的提升意願及需要,從以下多個方面謀求優化

1.端品行,重實踐

爲師之道,端品爲先,模範不端,則不模不範矣。教師提升教學反思能力的第一步,是立人,只有擁有良好的德行,才能在後續的工作中充當學生楷模,從根本上做到教書育人。自古云人品不立,則自知不足以爲師,爲師者不可不重自身的道德節操,上行下效,尤其對心智尚在發展塑性時期的幼兒學生,做到了德行一致,在教學實踐中展露德行,纔可談反思能力的提升,纔可談教育的成功。

2.深挖掘,精儲備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教師是書本、大綱、教育理念的“傳道者”,將最基礎的素養授予潺潺學步中的幼兒,能於平淡無奇的點點滴滴發現新的視角,新的變化,在學生面前展示一個精而廣的世界,才稱得上成功的教學。視角和變化的求新,不僅要求教師能夠順利將教學任務當中的知識授予學生,更注重激發教師自身對教學更深層次的思考和研究,不惟立言制行,不盲從權威,不一葉障目,隨時檢點,“傳道中”隨時充電,豐富自己的素養和儲備,如此,才能真正昇華自身的反思能力。

3.疑經驗,糾偏差

管理學講究將工作的實際執行結果與之前的控制標準相比較,發現偏差所在並找出原因,擬定糾正措施以防止偏差發展或繼續存在,這就是所謂的反饋控制,又稱成果控制,是對既定的目標或期望值加以調整和影響的行爲。

三、總結

教師切不可經驗主義,一切盲從以往個人甚至他人的經驗成果,實際教學成果與過往經驗時時對比,找出兩者反映出的偏差和不匹配,及時調整,重建經驗,使其“迎合”當下目標值,爲下一步的工作實施總結新的經驗。

作者:柳月 單位:吉林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S].20xx.

[2]劉加霞,申繼亮.國外教學反思內涵研究述評[J].比較教育研究,20xx,(10).

[3]熊川武.反思性教學[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9.

[4]朱家雄.幼兒園課程[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xx.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8

案例背景:

小班是寢教合一,地方比較小。爲了班裏的物品擺放整齊,我們充分利用了窗臺。陳老師和向紅姐把自己的鞋子放在了牀後面的窗臺上。

觀察記錄:

起牀時間到了,孩子陸陸續續的走出了教室,我和向紅姐忙着擡牀。發現王xx、何xx從牀後面鑽出來。我心裏一驚,趕緊問:“ 你們在牀後面幹什麼?”“老師,我拿鞋。”“你的鞋子放在哪裏?”

“窗臺上!”“爲什麼要放在那裏?”“老師的鞋子都在那裏放着。”

“以後你們的鞋子可不要放在窗臺上了,因爲老師要把牀往裏推,和在一起。你們在裏面老師也不知道,一不小心就被夾住了,多危險啊!老師的鞋子也不放在窗臺上了,你們的鞋子放在自己牀的下面,記住了嗎?”她們兩個點點頭。

教學反思:

面對幼小的孩子,老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因爲孩子的眼睛是雪亮的。看見老師做什麼,她們就會學着做。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所以老師要用正確的語言去感染孩子,真正做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9

《一顆鈕釦》原本是一個繪本故事,但是在這個繪本故事中卻蘊藏着數學的知識,所以在設計教案時我把教學內容定爲一個綜合性的教學活動,把繪本和數學結合起來。把教學目標定爲:1.觀察畫面,能在理解故事的基礎上根據鈕釦的特徵(色、形、大小、洞的數量)尋找其主人。2.願意幫助別人,感受幫助別人的快樂。

在教學的過程安排上,根據《一顆鈕釦》這個繪本故事的發展情節開展:一隻小老鼠出去散步,撿到了一顆白色的、圓圓的、有四個紐洞的鈕釦,於是它決定去尋找鈕釦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小老鼠找到了好朋友小狗、小兔、小刺蝟、大象和蟋蟀,它們都掉了鈕釦,但是它們掉的鈕釦和小老鼠撿到的鈕釦都不一樣,有的顏色不同,有的形狀不同,有的大小不同,有的紐洞的數量不同,所以沒找到鈕釦的主人。在這個過程中,我給孩子們準備了視頻課件,在生動有趣的畫面的引領下,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很高,都能找到兩個鈕釦的不同之處,並能用語言表達出來。故事的最後小老鼠回到家看到媽媽的衣服上也掉了一顆鈕釦,小老鼠就想:這是不是媽媽的鈕釦呢?於是我讓小朋友們仔細觀察媽媽衣服上的鈕釦是什麼顏色的、什麼形狀的、有幾個紐洞?和小老鼠撿到的鈕釦是不是一模一樣的?觀察完後,點擊鼠標讓小老鼠手裏的鈕釦飛到媽媽的衣服上,和衣服上的鈕釦排在一起進行比較,結果是一模一樣的,小老鼠終於找到了鈕釦的主人,原來是媽媽掉的鈕釦。《一顆鈕釦》是一本非常適合小班幼兒閱讀的繪本,小老鼠在一路探尋的過程中,逐步認識了顏色,比較了大小,區分了形狀。該繪本內容簡單有趣,畫風可愛,情節與對話基本上都是重複的,特別符合小班“到底是誰的鈕釦”這個懸念一直牢牢地吸引着小班幼兒的注意,讓他們能始終沉浸在故事情節中,滿足了他們好奇的天性。

經過這樣一個故事情節的發展過程,孩子們對怎樣找到兩個相同的鈕釦有了豐富的經驗,然後我再出示爲每個孩子準備好的掉了一個鈕釦的衣服和一些各種形狀、不同顏色、不同大小和不同數量紐洞的鈕釦,告訴小朋友們,老師這裏還有好幾件衣服上都掉了鈕釦,請小朋友幫忙尋找鈕釦,並且幫忙把它縫在衣服上,這樣讓小朋友們自己尋找操作,孩子們都能找到和衣服上的鈕釦一模一樣的鈕釦,讓每個幼兒都在操作中練習,也滿足了他們想要像小老鼠那樣幫助別人的願望,鞏固了所學知識,獲得了成功的喜悅。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0

情境一:今天的科學活動課上的是《一籃蔬菜》。爲了增加孩子的興趣,我真的蒐集了好多的蔬菜放在了籃子裏,供幼兒認識。可是還沒有上課,我的籃子就被孩子們發現了。幾個孩子圍着我的籃子在爭論着:“這個辣椒很辣的,吃了會出汗的。”張旭揚指着幾隻紅顏色的辣椒吐吐舌頭髮表了自己的觀點。聽了這話,張榮軒馬上反駁道:“這種辣椒我吃過,不辣的,尖尖的辣椒才辣的。”他們的爭論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好奇心,紛紛加入了他們的行列,有的贊同張旭揚的觀點覺得辣椒是很辣的,也有的則站在了張榮軒的一邊支持他。爭執不下,孩子們想到了請我來作證明。爲了讓孩子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探索答案,我什麼也沒有表示,只是提醒他們:可以用你的鼻子、舌頭去幫忙找出答案;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能幫助你;還有書本、電腦博士也會告訴你。

情境二:過了兩天,有好多孩子跑來告訴我有關辣椒的知識。“綠顏色的辣椒不辣的,吃起來有點甜。”“我媽媽說紅紅的尖尖的辣椒才辣的,吃了嘴巴都會辣的疼。”“長得胖胖的辣椒不辣,長的小小的上面尖的辣椒辣的。”“我在超市裏還看到了一種黃色的辣椒,叫水果辣椒,一點也不辣。”聽了他們的話後我說:“辣椒有很多種,有的辣有的不辣,你們有什麼辦法可以讓別人知道辣椒的味道到底是辣的還是不辣的呢?”高藝澤說:“在辣椒旁邊寫幾個字別人就知道了。”話音剛落張景澤小朋友馬上說:“可是我們不會寫字呀?”“那可以讓老師幫忙寫的呀!”“老師很忙的。”……見孩子們爲了這樣一個問題而爭執起來,我及時的進行了引導:“老師是可以幫你們的忙,可是我們已經長大了,能不能自己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呢?和好朋友商量一下有沒有更好的辦法。”於是,孩子們三三兩兩地聚在一起討論起來,我則在旁邊傾聽着他們的談話。“畫一個辣椒,旁邊再畫一張嘴巴,然後畫個×別人就知道是辣的了。”“讓別人聞一聞,會打噴嚏的是辣的。"呂晨銘說。“別人來了就講給他們聽哪個是辣的……”最後大家一致決定用畫畫的形式解決問題。我爲孩子們提供了一些不同品種的辣椒,並提了一些要求:今天就請辣椒寶寶來幫助你們,把你喜歡的辣椒畫下來,好嗎?”孩子們便認真地畫了起來,畫的還真不錯。

反思:《綱要》指出,要爲幼兒的探究活動創造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嘗試,支持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發表不同的見解。在日常生活中,一些成人看來很小的事物也會引起幼兒的好奇和興趣。一片落葉、一隻辣椒、一張廢紙……都可能使孩子迷戀不已。他們會用自己的理解表達自己的想法,而在這其中往往蘊涵着不少有價值的問題。當孩子對辣椒的味道發生爭論時,這其實都是幼兒探索的萌芽。此時,我便成爲孩子的支持者,鼓勵他們運用多種途徑、方法去探索。教師除了爲幼兒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外,還應進行必不可少的指導和鼓勵。當幼兒對辣椒的味道產生興趣和疑問時,我沒有馬上告訴他們答案,而是適當的提示孩子可以獲得這些答案的幾種途徑,使孩子們通過自己的努力尋找到了有關辣椒味道的答案。我很慶幸自己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答案,而是爲孩子創設了寬鬆的問題環境,給孩子思維留白,進行了有效的互動,讓孩子在自己的探究過程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1

優點:

1、在今天的活動中,幼兒對活動表現出較濃厚的興趣,通過幼兒的回答和演唱時的表演也能看出幼兒體驗到了歌曲詼諧的情感,達成了第一點目標。

2、第一環節以“打招呼”的形式進行練聲,不僅將主旋律讓幼兒提前練習,幼兒也有濃厚的興趣。

3、圖片的利用不僅簡單、便於操作,也能很好地幫助幼兒記憶歌詞。活動中教師採取圖片遞減的方式,逐步讓幼兒成爲演唱的主體,這樣既讓幼兒感受到了挑戰性也體現了活動的主體性。

不足:

這一活動對於才升入中班的孩子來說有一定難度,並且因爲是借班教學,在每一次活動中幼兒出現的問題都不一樣。在今天的活動中,教師並沒有根據孩子的問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例如:

1、音樂活動中提倡讓幼兒樂唱、勤唱、敢唱、善唱,我想這些都與是否會唱有關。今天的活動中幼兒的情緒一直沒有達到高潮,這與一些幼兒沒記牢歌詞、不會唱有關,不會唱就不敢唱。而圖片可以幫助幼兒記憶歌詞,但教師將圖片撤得太早。因此活動中當教師發現幼兒對歌詞的記不牢的時候可以採取圖片重現的方式,進一步幫助幼兒記憶並鞏固歌詞。

2、今天的活動中幼兒未能明白襯詞的意思,導致不能很好地進行分聲部演唱,這時教師可請協教老師一起來進行示範,用示範代替煩瑣的語言解釋,從而更好地突破這個難點。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2

一、教師反思力對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意義

教師的反思力是教師在職業活動中,把自我作爲意識的對象,以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教育教學活動本身作爲意識的對象,不斷對自我及教學進行積極主動的評價、反饋、控制和調節的能力。《綱要》、《指南》的教育評價內容也凸顯了反思性教學的理念:“評價的過程是教師運用專業知識審視教育實踐、發現、分析、研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教師自我成長的重要途徑。”

(一)教學反思是促進幼兒教師專業成長的有效途徑

幼兒教師不能僅僅只滿足於自己獲得的經驗,而應該對經驗進行深刻的理性思考,以對後續的教學行爲產生積極的影響。這樣就不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教學水準上,從而使自己的專業水平不斷成長。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幼兒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專家引領與各級培訓固然必不可少,但幼兒教師開展自我的行動性研究卻是內在的、自發的行爲,而誘發教師行爲研究的“催化劑”則是教學實踐和學習交流中引動的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具體問題的直覺反思是平時養成的反思習慣的基礎。

(二)教學反思有利於新課程理念的落實

作爲課程的實施者,應及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改變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爲。新課程倡導的新理念通過培訓、落實和實踐,已取得了應有的成效。但在目前,相當一部分的老師仍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這些倡導的理念爲何不能轉化成教師的教學行爲呢?原因就在於部分幼兒教師仍依賴過去傳統的教學經驗。怎樣才能使這些倡導的理念真正成爲教師實踐中採用的知識理論呢?幼兒教師首先應該反思自己的教學理念,經常進行教育理論的學習。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以幼兒發展爲本的觀念,充分發掘教學的育人功能,促進幼兒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諸方面的全面發展,同時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做幼兒個性健康的促進者,使每個幼兒都得到最大可能的發展,使新課改理念落到實處。

(三)提高教師自身素質,促使經驗型教師向研究型教師的轉變

幼兒教師提高自身素質有許多途徑,比如觀摩優秀教師的教學、開展教研活動、集體討論等,但更直接、更有效的方法是進行教學反思。對自己的教學行爲進行反思即對自己的教學觀念、教學原則、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進行解析,自覺主動地進行自我批評,與優秀教師對照,找出差距,彌補不足,努力超越自我,不斷提高自身素質,有力地推動自己走向成熟。

二、提升教師反思力的策略

(一)關注幼兒主體地位,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幼兒是活動的主體,更是體現教學活動質量的主體。實踐證明,善於反思的教師能借助於幼兒在活動中的反應來分析和判斷自身所確定的教育目標、選擇的教育內容、採用的組織形式、投放的材料以及在教育過程中的具體指導策略等是否適宜,並思考存在問題背後深層次的原因,從而減少教師在教育活動中的盲目性和錯誤,使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達到最優化,最終實現有效促進兒童學習與發展。

(二)提高科研意識與保教質量

具備良好的科研素質,積極參加教學研究,主動挖掘和關注日常教學中可能存在的研究問題,是當代幼兒教師應具備的專業素養。教師能夠從活動反思中逐步學會教學,從“操作型”教師轉變爲“科研型”教師。此外,活動反思的價值不單指向個人,也指向其他教師。通過集體的教學觀摩、教學評比、教學經驗切磋與交流,每位教師都會從各自不同的經驗中獲益,利用對多種經驗的學習與反思,可以促使教師對自己的活動進行全方位的審視,從而從不同方面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從整體上推進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全面提升。

(三)增強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

反思是教師對教育事件進行理性選擇的一種思維方式和態度。我園教師在活動開展後,針對活動目標實現、重難點突破、幼兒表現等教學實踐進行分析、思考和判斷,總結好的實踐經驗,發現教法中的不足之處,主動尋找改進和提升的有效途徑,有助於提高教師對教法的創新意識,改進教學方法,形成個人獨特的教學風格。但是在開始要求教師寫教學反思的時候,教師的感受不一:有積極參與者的感受,希望做好我自己,品味其中研究的快樂,感受創造的幸福;但是也有的教師進行反思是迫於無奈,感到增添了更多的苦和累。對此,我園開展了不同形式的反思交流活動,讓教師們看到同伴在交流中說出了自己的經驗和體會,體驗到了快樂,激發了教師反思的內部動力,增強了反思的信心和勇氣。教師的反思漸漸成爲了一種習慣,從開始對教育活動預案設計問題,根據孩子興趣需要動態生成問題、自我經驗問題;逐漸深入到對隱藏在活動中的這些問題以及活動設計思路(如將運水的活動目標主要定爲“學習與同伴協商、合作的技能、願意動腦思考運水工具的合理使用方法”等)背後的各種觀念(如兒童觀、課程觀、知識觀等)進行反思與評價,甚至還要對“背後”的背後進行追問,這即是反思與評價的根基性。

總之,反思是一種現代教育思潮。它讓我們每個人都學會回過頭來看過去,看自己原先所走過的路,所做過的事。如何使自己的觀念不斷地體現於自己的教學行爲中,那就需要學會自省,學會反思。如:每個教師教育教學行爲是否正確,教育教學方法是否正確,是否會換位思考題等問題。通過不斷的學習、實踐與反思,我們要學會思考,學會更新觀念。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以專業的眼光去發現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不斷求知,善於實踐,積極反思,就會成爲一名符合現代幼兒教育需要的學習型、研究型、專家型的管理者和教師。

作者:黃紅梅 單位:江蘇省淮安市楚州實驗國小幼兒園

【參考文獻】

[1]馮曉霞.反思教學——教師專業成長的關鍵,學前教育,20xx,(4)

[2]幼兒園指導綱要(試行)解讀,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3

本活動方案在實施過程中,幼兒始終處在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中,注意力非常集中,探索、創造的熱情很高,成功之處主要體現在:

1、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是學習的主體”的思想《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爲幼兒學習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關注幼兒在活動中的表先和反應,敏感地察覺他們的需要,及時以適當的方式應答,形成合作探究的師生互動。活動中,我努力創造機會讓幼兒創編節奏圖譜、創編身體動作圖譜、設計配器方案,這都是孩子主動參與、主動學習的過程。

2、注重教給幼兒學習的方法,當幼兒在配器、創編節奏圖譜時,產生了不同的意見,這時我引導幼兒用聽一聽、試一試的辦法去尋求最匹配的方案,很快,孩子們用這種辦法爲後面的學習找到了途徑,這也正符合了終生教育的原則。

同時活動也出現了一些不足之處,總結如下:

1、時間偏長,重點不突出,可根據情況做兩節課上,第一節課的主要內容爲引導幼兒創編節奏圖譜,第二節課的主要內容爲設計配器方案,並用樂器演奏。

2、關注幼兒的興趣不夠。在身體動作圖譜未出現的時候,就有幼兒提出了用拍手以外的身體樂器來跟隨音樂拍打節奏,這時,作爲老師應該尊重幼兒的意見,爲保持幼兒學習的興趣,允許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來進行表現。

3、活動中要採取又快又好的教學方法,對於幼兒較難掌握的節奏型,老師可用一個大鼓帶領幼兒練習。

細節上的調整:

1、可出示完整的節奏圖譜,讓幼兒清晰地知道自己所演奏的音樂有多長。

2、老師指揮時動作指向要明確,該讓幼兒聽音樂演奏的時候就不說話。

3、在“創編身體動作圖譜”時,有孩子說出了“拍屁股”的身體動作,老師是用寫文字的方式呈現,面對類似情況,可把問題拋給幼兒自己處理,用他們可理解的符號來代替文字效果會更好。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4

我作爲一位新教師在12月11日上午理解了園長和各位年級組長及班主任教師的半日活動考覈。半日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很好的反映了一個幼兒園教師的綜合素質。不管是班級管理、日常教育教學,還是語言表達本事等等都是一個合格的幼兒園教師所應具備的。經過各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園長的點評指導,我深知自我還有許多不足的地方,這些天我不斷地在反思自我的工作,也不斷的在領悟。各位教師和園長給我的提議,現反思如下:

1.教師像一個班的總導演,孩子們則是演員。孩子們應當在教師的引導下收放自如的活動遊戲,做爲導演的教師不能被孩子們牽着走。在這方面我還不是一個合格的導演,似乎是一個配角,對於孩子拋過來的球還不能很好的理解並反饋。當讓也不能忽視孩子的自主性。教師不能過多的控制孩子,在必須的規則基礎上要給孩子自由的空間,教師也要學會去傾聽孩子。在以後的的活動中,我要認真備好每一節教學活動,不僅僅是備教材,更要備孩子,同時加強自身的弱項。

2.每一個活動在心中都應有明確的目標,清楚重點在哪裏,我圍繞重點如何展開。哪怕只是晨間戶外活動的一個小小的團體遊戲,都應當做到心中有數。如本次半日活動中的晨間團體遊戲《龜兔賽跑》主要是訓練孩子的爬和跳的本事,結果在活動開展中我把重點誤導在“圈圈路”上,其實“跳”纔是重點,應把孩子的注意引到“跳”這個點上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活動中要及時應變,給與孩子正確的引導。此外,作爲戶外活動應當研究孩子運動量的把握和個體間的差異。

3.小班孩子由於年齡特點決定生活環節也是孩子們的一門課程。在頻繁生活環節中孩子們能學會很多本領,生活環節對於小班孩子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所以作爲教師不僅僅是要上好一個教學活動,生活環節也是馬虎不得。比如像盥洗、點心這樣的環節,教師也要提出明確的要求。必須要讓孩子們事先明確要求,他們才能按要求去做,所以常規往往在瑣碎的生活環節中培養而成的。

4.教學活動顯然是幼兒園生活的主體部分,也是教師教學本事的體現。關於《嗶嗶啵啵爆米花》的反思如下:環節層次不夠清晰,語言組織不夠簡練,活動的重點把握不明確。在備課時要多研究孩子的反應,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研究活動中的每一個細節,圍繞活動目標展開。如何讓孩子進取地參與活動,不僅僅看活動資料本身是否能吸引幼兒,也要看教師會不會抓住孩子的興趣點並適時引導,讓孩子堅持高度的熱情。此外,教學活動設計要充分研究孩子的年齡特點。小班幼兒處於直觀思維時期,讓幼兒比較玉米粒和爆米花的區別,應當讓幼兒一手拿一樣東西進行觀察比較。

5.幼兒園教師與其它的教師不一樣,因爲我們應對一羣可愛的孩子。我們的一舉一動都會給孩子帶來很大的影響。所以如何用語言的藝術,體態的藝術來吸引孩子們是我需要好好學的一門學問。

在此,十分感激各位經驗豐富的教師和園長給我的指導,作爲新教師我有很多的不足,期望能在不斷的磨練中有提高,有收穫。

幼兒教師教學反思15

公開課於一名觀摩者來說,大多數時候就如“管中窺豹”一般,透過竹管的小孔,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所見的並不全面,略得一二而已。但是,如何發揮觀摩活動的最大價值,從“管中窺豹”到“一目瞭然”,我有以下三點想法。

減少表演,迴歸本真

一方面,社會心理學中,有學者提到,“當一個人在其他人面前出現時,他總有某種理由對自己的行爲進行調節,以便這種行爲對其他人傳遞一種對他有利的印象”。從這個層面來說,授課教師爲了上好一堂公開課,事先精心地準備,適度地打磨,所謂公開課中存在的“表演”是正常的。這樣的準備和“表演”猶如抽絲剝繭般,更利於觀摩者捕捉到授課者期望傳達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

但是,過猶不及,如果教師僭越了他所擁有的權限,偏離了教師的定位,把準備變成“粉飾”,那麼公開課就站在了促進教學的對立面,徒留形式化。

另一方面,目前評價公開課的維度幾乎都圍繞教師展開——教態、指導語言、環節設計等都被列爲重要指標。但是,在評價指標中鮮有涉及幼兒的發展和感受。這樣的評價機制很容易讓作爲發展主體的幼兒淪爲公開課的配角。若要呈現更爲真實的公開課,讓教師更好地找準自身的角色定位,那麼把幼兒的表達、表現和發展納入公開課的評價體系尤爲重要。

找準切入點,以點帶面

公開課往往凝聚着授課者的心血,甚至是一個團隊集體智慧的結晶。一節公開課大到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小到提問方式無一不經過反覆的斟酌和考量。觀摩者如果沒有側重,僅僅就課論課,往往收效甚微。若能從一個點進行切入,由點帶面進行分析,往往能有很大的收穫。如何找觀摩切入點,可以從兩方面着手。

一是針對授課者的特點和特色進行切入。每位教師尤其是名師,都有其擅長的“點”。在公開課中着重觀摩授課教師擅長的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會更有收穫。

二是針對自身薄弱環節進行切人。除了少數情況,大多數觀摩者對授課者都不太瞭解,很難從授課者的特點、特色這個點切入。這時,不妨從自身薄弱的環節人手。觀摩者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發現自己薄弱的“點”,在觀摩公開課中有針對性地觀摩,培養專業發展的自主意識和自我反思能力。比如,筆者入職之初,發現自身對於幼兒的語言迴應簡單重複居多,形式單一,在公開課的觀摩中就有意識地記錄教師和幼兒的言語互動,從最初的鸚鵡學舌到之後的靈活運用,收穫頗豐。

半日活動觀摩

目前在幼兒園的公開課的呈現形式中以集體活動爲主。但不同於中國小以集體教學爲主的課程,幼兒園的課程是融入在幼兒的一日生活中的,集體活動僅僅是幼兒課程的一個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倡導幼兒自主學習的今日,集體教學活動的侷限性日漸凸顯。顯然將集體教學作爲公開課的主要呈現形式是有待改進的。

半日活動除了集體活動之外,還包括晨檢、戶外活動等諸多環節。這些環節更有利於讓觀摩者瞭解授課者對於半日活動的安排,從而發現幼兒自主選擇和師幼互動的情況,讓授課者能更深刻地理解教育理念和教育技巧。同時,幼兒在熟悉的環境下相對更爲自然,可以讓觀摩者瞭解授課教師對於突發狀況的處理。這些更容易讓觀摩者運用到教育實踐中。

總之,需要授課者、觀摩者和組織者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發揮觀摩活動的最大價值,從“管中窺豹”變爲“一目瞭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