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5篇)

教師1.87W

在不斷進步的社會中,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反思過去,是爲了以後。反思應該怎麼寫纔好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5篇)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

時間飛逝轉眼一學期過去了,我班是一個全新的組合體。但是大家都能較快的融入這個新的大家庭,共同商討、一起遊戲、互相配合共同完成各項班務工作。這不,轉眼間冬天來了,新年又到了,一年忙到頭,付出的是什麼,收穫的又是什麼呢?還是仔細地回顧一學期的工作吧!

一、認真反思,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

提高自身素質只有通過多種渠道不斷的學習,才能提高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的責任心,才能提高自身的素質和教學本領。本人在本學期中,積極參加各項時事、政治學習,堅持把理論同實際相結合,從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用正確的思想引導幼兒,做好保教工作。本學期中,充分發揮自身的凝聚力作用,堅持做到以身作則、勇於奉獻、勤勤懇懇,無論是否當班,都要做好並檢查班級的各項工作,只有這樣才能使其他老師充分把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在工作中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充分發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團隊精神作用,團結一致地做好班級工作。在狠抓班級常規中,真正做到工作有目的、行動有組織、實施有計劃。

二、勇於改革,豐富課堂內容形式。

我結合主題課程,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區域活動,努力做到“靜與動”的結合。爲了給孩子們創造一個優美整潔且符合幼兒年齡特點的活動環境,我們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場地,設計最佳的區角位置,找資料、齊動手,在活動室裏設立了圖書角、益智區、小巧手、表演區、建構區、娃娃家、小醫院等,還利用室外一角,設置了小超市,在每個區域我們都利用廢舊鞋盒,佈置作品展示去。結合季節特徵,開展了“種子貼畫”、酒瓶裝飾等手工活動,很受小朋友喜歡,在感受到快樂的同時提高了孩子們動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班小朋友在老師的引導下,對摺紙活動非常感興趣,吃好了飯,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羣的孩子圍在一起在研究摺紙,有的在比賽自己折的飛機

許多孩子的動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變巧了,還鍛鍊了他們的耐心,孩子在教室裏追跑打鬧的現象也少了。

三、加強常規建設,培養幼兒良好的行爲習慣。

俗話說:“沒有規矩,難成方圓”。良好的常規可以使幼兒的生活具有合理的節奏,使神經系統得到有益的調節,我進一步培養幼兒自我服務的能力,爲他們的生活和學習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規也不是以犧牲幼兒的個性、快樂爲代價,我班有個別幼兒生性好動,比較調皮,我們兩位老師步調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漸能互相幫助、關心集體,搗亂的小朋友小了,熱愛勞動的小朋友多了。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2

在幼兒園領導的關心支持下,在小班組 全體老師的努力下,一學期的保教任務已近尾聲,我們的辛勤付出結出了豐碩的成果:孩子的社會性發展、一日常規的好習慣養成和幼兒動手能力的提高無一不凝聚着保教人員的汗水和心血。本學期我們小組也經常開展教學研討活動,在教研活動中年級組成員個個參加交流,人人出謀劃策,對於年級組工作沒有你我之分,想的都是小班組的大家。

在開學初,我們年級組的六位教師大家共同分析了各班教師和幼兒的實際情況,並根據各自的情況從而制定了符合我們本年級組開展的工作計劃、措施。在工作中我們本着積極認真、互相學習、探索的態度開展工作。

一、本學期我們着重進行了帶好一日活動的教學研討。

1、孩子們第一次離開自己的家,來到幼兒園,每日的活動內容和方式都有很大的變化。我們着重進行了一日生活中細節問題的研討,首先我們努力轉變觀念,端正工作態度,儘量合理、緊湊地安排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帶班時做到人到心到,時刻關注幼兒的一舉一動,減少一日活動中的隱性浪費,努力使每個孩子每天在幼兒園裏都有所提高。

2、課後反思:反思我們分成兩塊:一個是針對主題進行反思,一個是對教師日常的教育教學行爲展開反思。我們要求每個班級對開展過的主題選一個自己最成功最有感受的活動介紹出來與他人分享。其他成員都發表自己的見解或者是自己是如何做的,取得了怎樣的效果等。也可以選擇自己比較失敗的活動展開反思,請其他成員分析失敗的原因,以及如何調整方案後再進行實踐。再者新教師針對每天的活動都會及時進行反思,老教師針對主題進行反思。

通過這一系列的討論,我們形成了一個實踐中發現問題——研討解決方法——產生新的問題——再研討解決方法的良性循環;同時我們還十分注重幼兒的一日生活各細節的教育,利用故事、教育教學活動、實例分析等多種手段加強幼兒良好行爲習慣的培養,使班級形成良好的行爲規範。

二、除了搞好教研工作外,本年級組還能認真完成幼兒園佈置的各項任務。

本學期我們的教室是新裝修好的,因此,如何營造舒適優美的環境且能和孩子產生“對話”環境的最大作用,成了我們年級組所有老師的難題。因此,我們小班的環境創設與教學課程緊密結合,着重體現了幼兒的全面參與性。每一個主題,我們都和孩子們一起創設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如:小三班的“軲轆軲轆”,小二班的“瓶罐一起玩”,小一班的“好吃的水果”等等,運用多種美術技能,把我們的教室打扮的分外美麗。

另外,結合班級區域活動創設了數學角、識字角、主題牆、評比欄。這些區域的創設大大豐富了孩子們的活動,當然這些都是我們小班年級組所有老師辛勤勞動的成果:一有時間就聚在一起討論如何創設最有利於孩子發展的環境。週末,大家都主動放棄休息時間,去採購材料,蒐集廢舊物品,佈置主題牆。每項工作都是非常認真的對待,從不計較誰少幹多幹。

本學期小班年級組的工作是在相互理解支持、團結合作中進行的。年級的每項活動與工作都蘊涵着每位老師的配合與辛勤的勞動。今後,我們將一如既往地堅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更投入的開展各項工作:

1、在教學研究方面還要不斷地研討、學習,總結經驗,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2、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理論水平和業務素質,以全新面貌向更高的目標邁進。

總之,在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我將更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開拓前進,爲美好的明天作出自己奉獻。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3

一個學期以來,我盡心盡責,投入於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斷地實踐、總結、更新,力求做得最好。孩子們在各個方面都有所不同程度地提高了能力,我感到莫大的快樂,我們本着同一個目標:讓每一個孩子健康、愉快地生活,全面發展成爲會學習、會思考、會交往、有創造性的新一代兒童。以“尊敬幼兒、尊敬家長、一切以幼兒利益爲優先的原則”開展各項工作。以下是本人對這學年度的工作總結

一、班級情況分析及工作重點

本學期我們將重點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常規習慣,增強幼兒的語言能力、生活自理能力及培養幼兒的社會交往能力和音樂素質的培養。在工作中加強個別幼兒的指導,通過把主題探究活動與日常的保教工作結合起來,讓幼兒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二、幼兒發展目標

(一)健康領域

1、學習用適當的方式表達情緒,情緒安定,愉快活潑。

2、生活有規律,形成良好的飲食、睡眠、排泄、盥洗、整理物品的習慣,形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注意公共衛生。

3、幫助幼兒進一步認識身體的主要器官及其主要功能和保護方法,會對自己的身體進行適當的保護。

4、認識有關安全標誌,學習交通規則和用水、用火用電的安全知識,具有初步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5、喜愛體育運動,逐步養成運動的習慣,掌握走、跑、跳、投擲、平衡、攀登等基本動作以及有關粗淺知識,動作協調靈活。

6、增強合作和競爭意識,具有一定的勇敢精神和堅持性。

(二)語言領域

1、能注意傾聽,學習理解與其生活經驗相關的語言。

2、能用普通話清楚、大膽地說出自己想說的事。樂意與人交談,講話禮貌。

3、喜歡欣賞文學作品,理解作品內容,感受文學作品的美。能獨立地朗讀兒歌和複述故事。學習創編和表演文學作品。

4、學會看圖書,並喜歡將從圖書、電視、廣播等途徑獲得的信息在同伴中進行交流和討論。

5、對文學產生興趣。

(三)社會領域

1、瞭解不同職業的成人勞動及其勞動的社會意義,尊敬他們,愛惜勞動成果。

2、體驗人與人相互交流、合作、溝通、關愛的重要和快樂,樂於與人交流。

3、學習尊重別人的需要、感受、意見、並作出合適的反應,有同情心。在活動中學習評價自己和同伴。

4、理解並遵守集體生活的各項規則,增強規則意識。

5、瞭解家鄉、祖國著名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主要產物、傳統節日及重大變化等,萌發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初步瞭解不同地域不同種族的人,瞭解其不同的風俗和文化特點。

三、教育工作

從本班幼兒實踐情況出發,將設計好的主題活動,精心安排到每週計劃活動內容,認真組織好每節活動,在活動中,讓幼兒在實際操作中實踐,使幼兒成爲真正的學習主人,在獲得全面、和諧發展的同時也得到個人的發展,這也是我一直以來堅持努力的方向。

1、從日常生活中抓起,培養幼兒良好的衛生習慣,鍛鍊幼兒的身體素質,一個學期以來,我嚴格遵守幼兒園的衛生制度,嚴抓幼兒的衛生情況,教育幼兒勤洗手、勤剪指甲、勤洗頭、勤更換衣物和襪子等。經常安排幼兒多和水,培養幼兒良好的進餐習慣。無論在進行活動是或休息時,都密切留意幼兒的身體狀況,教育幼兒別吃手指甲或用髒手揉眼睛等。每天保證戶外活動的時間,帶領幼兒認真開展各項體育活動、鍛鍊身體。在每週計劃活動中,根據幼兒的現狀活動,合理設計好,每日的晨間活動。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利用空閒的時間或下午的時間,組織幼兒進行衛生、健康、體能的活動。引導幼兒瞭解衛生、健康的重要性和怎樣預防感冒、發燒、生病的一些措施方法。一個學期以來孩子們都具有,良好的進餐習慣、衛生習慣,身體素質逐漸上升。

2、嚴抓幼兒的安全問題,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增進幼兒的安全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經常檢查班上的環境是否有安全隱患,做到及時發現及時清除,然後帶領幼兒進行活動。利用每週五下午的時間,更幼兒進行安全知識的講解,認識一些安全電話號碼:110、120、119、112等。讓安全知識參透幼兒的心中,不斷增強幼兒的安全意識,一個學期以來,孩子們的安全知識增強了不少,也掌握了一定的安全知識。

3、爲幼兒創設良好的學習、探索環境。幼兒最根本的學習途徑是活動,我注意發掘每位幼兒的潛能,讓幼兒在有準備的環境中得到自我發展的自由。我圍繞着每個主題活動,從本園、本班的實際情況出發,在活動中積極參透探索學習的理念,促進幼兒發展。

四、衛生保健工作

一、堅持保教並重

1、本學期堅持嚴把晨檢關。早晨幼兒入園,我們認真對幼兒進行詢問,觀察,瞭解幼兒是否有不適,並杜絕危險品的帶入,及時向家長了解幼兒在家的健康情況,做好傳染病的防治工作,發現異常或傳染病做到及時隔離與治療,控制了傳染病病菌的傳播,把好了安全的第一關卡。

2、對患病兒我們將隨時進行觀察,做好記錄,按時喂藥;及時瞭解班級幼兒的健康狀況、做好生病幼兒的全日觀察記錄、發現問題及時彙報及時處理,堅持晨檢與全日觀察相結合,並做到有記錄、有分析、有措施。

3、在本學期的保健工作中,增強保育員的教育意識,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提高保育員的參與意識和配班意識,真正做到保教合一。

五、安全工作

我們始終都要把安全工作放在首要。加強日常活動中的安全管理。重視幼兒一日活動中各個環節的安全管理工作,如晨間安全檢查、自選活動、餐前餐後、午睡前後及午睡間的巡視,保證幼兒一日活動不脫離老師的視線。在日常活動中穿插安全教育、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幫助幼兒掌握一些自我保護技能。提高自己的責任心,細心排除一切不安全因素。我們要讓幼兒在安全的環境下健康成長。

六、家長工作方面

一個學期以來與家長相處的很愉快,工作得到了家長的一致認可和表揚。平時,經常通過面談的形式,來與家長交流教育心得,交流幼兒在家在園的表現情況。共同尋找教育幼兒的好方法,仔細聆聽家長的意見和看法。班上的各項活動需要家長的支持、配合時,他們都會給出相對應的配合,在園內進行活動是家長也會鼎力支持。

三、工作上的不足之處

在個別幼兒教育的問題上,未能做得最好,班上還有個別幼兒需要加強學習,在下學期我還會加強這方面的工作。幼兒教育工作是一項高尚、重要的工作,我會在以後的日子裏以更好的工作態度,工作精神,投入與我的職業,帶給幼兒開心的樂園。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4

爲貫徹落實《xxxx省學前教育規定》提出的“學前教育機構應科學安排幼兒一日活動”的要求,根據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的文件精神,爲了提升幼兒教師專業素養,我園舉辦了一日活動常規工作要求,以下是我學習的幾點體會:

一、幼兒一日生活常規的養成有助於學習習慣的形成。

一日常規的建立對幼兒園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義。幼兒從熟悉、自由、寬鬆的家庭環境進入到陌生、有紀律約束的集體環境之中,難免有些不適應,他們不能像在家裏那樣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而要受集體規則的制約。從孩子入園的第一天開始,我們就要重視對幼兒進行一日常規的培養,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讓幼兒理解並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爲規則。我們每一個幼兒教師都知道幼兒園的工作是瑣碎而具體的。通過學習,我靜下心來仔細回顧其中的每一個環節(從幼兒進園及晨間活動到遊戲活動)及環節中的每一個細節時,我收穫良多。

幼兒園的一日活動主要包括:生活活動、教學活動、區域活動、戶外活動等多種多樣的活動。其中生活活動主要包括:入園、盥洗、餐點、如廁、喝水、午睡、離園等基本環節。這都是些很多小的細節和工作,這些活動雖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視,但卻蘊含着豐富的教育契機和教育價值,是促進幼兒生長髮育、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和幼兒園一日活動得以順利開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可以稱得上是幼兒園一日活動的潤滑劑。因此認真做好幼兒生活常規管理活動,讓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就顯得尤爲重要。如幼兒在加點前及餐前便後的洗手,洗手時應該養成節約用水的好習慣,午睡前自己整理衣物和鞋襪,午睡後整理被褥等,不僅可以鍛鍊幼兒的自理能力,還能夠讓幼兒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

二、一日常規中的教學活動,可以啓發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

愛說愛問是幼兒的天性,對幼兒提出的各類問題,老師要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花一點時間同他們進行討論,並認真做出解答,以後他們就會大膽地表達想法。在教育過程中,不能過多地限制幼兒說話,老師要圍繞教育內容積極引導,選擇有吸引力的話題。引導得當了,孩子們就不會說題外話,而是圍繞教育內容向老師左問右問。這樣不但不會影響教學,而且能使教育內容在幼兒頭腦中打下更深的烙印。

比如在主題活動《我會串珠》中,讓幼兒知道分類可以按大小分、可以按種類分、也可以按顏色分,站在不同角度想問題,老師可以把圖片拿出來讓幼兒用自己方法試着分,讓幼兒邊操作邊回答。通過不斷的探索,幼兒增加了對故事的認識,能夠比較清晰地表達出故事的內容,並積極考慮如何表達自己的意思。

三、一日常規中的區域活動,可以培養幼兒自己處理問題、想辦法的能力。

孩子是一個有別於大人的獨立個體,他們總想掙脫大人的控制。讓幼兒自己解決問題,不僅培養了幼兒的自主意識,還提高了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在幼兒辦錯事或自己能處理事情時,儘量讓他們自己處理或參與,使他們成爲主角。一天學習活動中主要的形式是操作和遊戲,這樣對操作前的要求、操作中的提醒和操作後的常規培養就顯得格外的重要。在活動中隨時教育幼兒活動所需物品,從哪裏拿,還要歸放到哪裏去;離開座位時應隨時將椅子放好;使用剪刀時注意安全;別的小朋友需要幫助時,及時給予幫助等等。從一點一滴的小事來滲透對幼兒的常規教育。

通過一日活動常規的學習,讓我更進一步明白了幼兒園一日常規的具體要求,也體會到了一日活動常規的重要性。在以後的工作中我會加強一日活動的整合,更加重視孩子們的養成教育,日漸完善並持之以恆地做好幼兒一日活動常規工作。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生活將自始至終地伴隨一個人的成長,貫穿於一個人的終生教育之中。作爲一名幼兒教師,一定要處處做個有心人,要學會根據孩子的特點,在一日活動中合理地開展有趣的教育教學活動和遊戲活動,爲幼兒創設“做力所能及的事”的條件與環境,從而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常規習慣。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5

我們班孩子在剛開始,感知圖形的顏色時候,他們還是區分的比較好的,可是在接下來感知形狀的活動中,有許多小朋友把形狀和顏色混在一起了,對於圖形的形狀搞不清了。

我們班的小朋友他們能夠分辨清楚圓形和三角形正方形和長方形難一區分,後來我一一給他們講解,他們似乎也是半懂不懂,也許由於小班幼兒入園才兩個多月,一些行爲習慣的訓練還沒到位,再加上孩子的自控能力較差,注意力容易轉移等特點,所以對於進行遊戲活動的材料產生了強烈

的好奇心,以至於有小朋友拿着操作材料在參加活動,影響了活動的效果,過後一想是我在放置材料上有欠缺,考慮不周,而至於整個教學過程中的氣氛還是比較活躍的,只是活動的設計上還得動一番腦筋,有待改進。

對於這次開展的教學活動,雖然有不經人意之處,但是經過這次活動前前後後摸索學習,讓自己有了一定的提高,多多鍛鍊纔會更好的成長。

  【篇三:幼兒園教師教育工作反思】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6

幼兒園常規教育是幼兒德育教育的重要內容,是使幼兒學會適應集體生活、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的重要手段。良好的生活學習常規對幼兒一生的發展都具有重要影響。但是,如何採取有效的常規教育方法,讓幼兒學會自律、掌握規則,是我們教育工作者面臨的一大難題,需要我們在教育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總結。

我們班的幼兒在到了中班之後,隨着經驗的不斷豐富,能力的逐步提高,他們在活動中表現出更多、更強的積極性與參與性。然而,在實際生活中,隨着家長和老師對孩子要求的日益提高,他們所面臨的實際心理壓力越來越大。據我所知,在我們幼兒園已有一部分孩子參加了美術、舞蹈、電子琴、英語等輔導班。這樣,由於自身能力的相對有限和外界要求的不斷增強,許多孩子心理壓力較大,情緒表現不夠穩定,產生不少情緒、行爲問題,如部分孩子行爲退縮、膽小、任性等。因此對幼兒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的培養十分重要。

怎樣能幫助幼兒進行良好的自我調節呢?對此我進行了有針對性的教育——幫助幼兒學習正確評價自己,樹立一定的自信心。

作爲一名幼教工作者,我深知:正確的自我評價是幼兒樹立自信心的前提,也是幼兒能夠進行適當對自我調節的基礎。有了對自己較爲客觀、正確的認識,幼兒才能對自我產生認同,瞭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接受自己的地位與現狀,建立初步的自尊與自愛。這樣,在受到外界不良刺激影響時,幼兒就能夠依靠對自己適當評價,及時調整心態,進行自我調節、自我激勵,保持心理狀態的穩定性。因此,教師的評價在幼兒的心目中尤爲重要,這樣就要求教師要真正作到愛護、尊重每個孩子,肯定幼兒身上的每一個閃光點。在對孩子評價時要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行,儘可能多地用積極的態度評價幼兒。以最大限度地來提高幼兒的自信心,使其產生自豪感、榮譽感,使幼兒開始重視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地位與形象。

所以,在平時我們就有針對性地開展了一些談話活動,讓幼兒通過討論,瞭解自己的長處與短處,並經常採用個別鼓勵與集體表揚等方式來幫助幼兒形成客觀、正確的自我評價標準,以提高幼兒的自我調節能力。例如:我班幼兒符葉超在平時活動中表現突出,有一次,我請他到辦公室找一位老師拿本書,但這位老師有可能不在,要在幼兒園裏找一找。可是符葉超這孩子不願意接受這個任務。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首先肯定了他在各種活動中的突出表現,使其心中樹立起“我是一個能幹的孩子”的形象。然後我再表示出對他能完成任務充滿信心,這樣在我的鼓勵下,他很快就高興去完成了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在教師的幫助下,幼兒有了對自己正確的自我評價,培養了自我激勵的精神,及時調整了自己的心理狀態,順利完成任務。平時利用晨間談話或午餐後休息時間進行一些談話活動:如讓孩子說說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孩子的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孩子們基本上能夠正確地評述了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有的說,自己最大的弱點是吃飯慢,但是繪畫好;有的孩子承認自己有時在活動中隨便插嘴,但是上課肯動腦筋,積極發言。通過談話活動,使孩子們初步認識到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隨着自己的慢慢長大,自己會變得越來越能幹,長處會越來越多,短處會越來越少,甚至將短處轉變成長處。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7

班級是幼兒園的核心單位,是幼兒學習、遊戲的主要場所。幼兒日常行爲習慣的養成,一日活動的組織都是依託班級這塊基地進行的。班級的管理水平直接影響着幼兒園教育教學活動的進行。《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充分關注幼兒的經驗,引導幼兒在生活和活動中生動、活潑、主動的學習。在工作實踐中,出了有效管理班級常規的六個字——熱愛、嚴格、周到。

一、熱愛: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我們必須做到“熱愛”二字。一是創建寬鬆、愉悅的家庭式氛圍。新教育理念倡導的是一種民主、和諧的環境,因此,幼兒園的班級管理應該注意這種氛圍的創設。年齡越小的孩子其情感依戀越強烈,這就要求我們營造與家庭相似的寬鬆、安全、溫馨的物質環境,以便讓他們在這種環境中自由、快樂的發展。與此同時,我着重創設心理環境,和孩子們近距離的接觸,用自己的愛心去換取他們的童心,以此拉近和孩子的距離。孩子們很快會從對家人的依戀轉移到對老師的親近上,如摸摸你的衣服、牽牽你的手、坐坐你的大腿,這些動作都是他們表達對你的接受。

除了動作,他們還從語言上來表達對你的認同與愛,當大家說到新衣服時,孩子們會說“老師,我給你買一件漂亮的衣服”;當爬上窗戶擦玻璃時,總會聽到“老師,小心點”;當不小心撞了椅角,孩子們會投來關心的眼光“老師,你沒事吧?”。雖然只是短短得一句話,但在我看來卻無比激動,這是我們共同創建寬鬆、愉悅的氛圍的作用。二是事事關注、事事細心。如教學活動時,從教態到語氣都應真摯、親切,使幼兒感到舒服、溫暖;教學活動後,主動親近、愛撫幼兒,跟他們交流感興趣的事,和他們做朋友。既關心幼兒的教育問題,又注重幼兒的養護問題,從睡眠、起牀到用餐、喝水等一日各個環節。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幼兒園教師母愛般的師愛。

二、嚴格:

一是教師做到爲人師表,嚴格遵守幼教法規和幼兒園的一切規章制度;二是對幼兒嚴格要求。幼兒的一日生活常規規範着幼兒的言行,它體現在幼兒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行爲習慣上。因此,在常規管理上做到嚴要求,包含兩個方面:兩位老師統一認識,統一要求;對孩子的要求堅持一貫,不朝令夕改。在一個班集體中,兩位教師由於性格、生活環境等不同,工作作風、工作方法也不盡相同,但不管怎樣,在引導孩子明辨是非,培養良好的行爲習慣等方面,達成共識,做到要求統一。就這樣,在統一要求,嚴格管理中,孩子們逐漸明白了該怎樣做,不該怎樣做。“常規”不僅被幼兒接受而且漸漸成爲他們自覺的行動。如上幼兒園不再哭鬧,自己進入活動室;自覺向老師問好,和家長再見;喝奶、吃飯、入廁時都能有序進行;玩完玩具自覺收好,放回原處;脫下的衣服自己動手疊好放到指定的位置等等。

三、周到:

新《綱要》中提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並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因此,一個班級管理工作成功與否,還要看家長工作做得是否到位。我們做到了熱情周到、真誠接待每一位家長,選擇家長容易接受的方式與家長溝通。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瞭解到:許多家長都認爲幼兒的身心和諧發展是幼兒園的事、是教師的事;另外,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孩子在家都是嬌生慣養,因此有些工作開展的不是很好。爲了保證班級管理的順利進行,取得最佳的效果,每學期初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介紹我們將要開展的一些工作、幼兒開學來的一些情況、家長將要配合的一些事情等,讓家長了解到,只有家長切實地參與,才能促使幼兒身心和諧地發展,才能使我們的班級管理得更好。

爲了使家長進一步明確配合的內容,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我們還設計了家長園地、推選了家長委員、確定了家長開放日和家長助教活動等。在“家長園地”中我們根據班級情況和所要開展的活動情況,在欄內提出家園配合的目的、要求、以及幼兒的表現,許多家長對此很關注,使得這個欄目充分發揮了其作用。

總之,一個好的班級,離不開教師的精心管理。古人云:“親其師,信其道。”要想有一個積極向上的良好班級氛圍,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地成長,作爲管理者的教師就必須掌握孩子發展的腳步,做到心中有目標,眼中有孩子,處處有教育,營造健康向上、個性張揚的班集體。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8

【摘要】當前在幼兒園教師的教育反思中,還存在“態度、深度、廣度、力度、厚度”“五度”方面的問題,這直接影響到了教育反思的有效作用發揮。改善之舉:教師可通過活動前的設計、活動中的關注、活動後的評價路徑,運用描述性、比較性、批判與聯繫性反思三種方法,以個人反思和小組合作反思爲主要形式,把握好“以具體教學活動爲基礎,選取合適的切入點,依託一定的教學理論,進行必要的分析闡釋,開展對話交流”幾個要點來進行教育反思。幼兒園可利用“理論促進實踐,開展聽課評課;共性個性結合,進行案例診斷;掀起頭腦風暴,鼓勵思維碰撞;參與網上交流,開闊眼界思路;鼓勵同伴結對,個體融入羣體”的幾個策略來訓練提高教師的教育反思能力。

【關鍵詞】教育反思;反思路徑;反思方法;反思形式;訓練提高策略

反思型幼兒教師是適應時代發展的新型幼兒教師形象,教育反思能力是現代幼兒教師必備的素養之一。教育家波斯納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成爲膚淺的知識。”爲此他提出了教師成長的公式:經驗+反思=成長。大凡優秀的教師都是經過實踐―反思一總結這條途徑成長的。當前,教育反思已成爲幼兒園教師主動改善教學、提升個人能力素質的一種常規方法。但最終反思的效果怎樣?教育反思到底應該反思什麼?如何進行有效反思?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進行認真地思考和梳理。

1.當前幼兒園教師在教育反思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1.1反思意識弱,缺乏主動思考的態度。雖然,大部分幼兒園教師能認識到反思對提高其教育教學實踐能力的重要意義,但在實踐中,教師的反思還基本停留在被動反思的階段,即教師的反思大多是爲了完成課題研究的需求或者是爲了應付領導的檢查,而沒有達到自覺思考並調控自己的教育教學活動的程度。在工作中,我們還發現,有些教師只是把寫反思作爲一種習慣性的經驗積累的過程,潛意識地讓自己走着一條重複“經驗”的道路,“克隆”着同樣的教育效果,有的教師甚至因此出現了倦怠感。

1.2反思水平低,缺乏層層挖掘的深度。我們在檢查教師的反思記錄時發現,許多教師進行反思時習慣採用報流水賬的形式,把活動中幼兒的一言一行都詳細地記錄在案,最後加上一句“幼兒玩得很開心”或者“今天的活動不是很成功”之類的結束語。這些描述僅僅是對活動本身的一種再現,但是對於成功或者失敗的原因並沒有進行深層次的挖掘,在反思中缺乏“問題意識”,找不到反思的切入點。

1.3反思內容窄,缺乏拓寬視角的廣度。大多數教師的反思是圍繞教學目標的設定、教學內容的組織、師生的互動、教學的效果等來進行的,進而對自己的教育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和回顧。其實,反思實質上包含着兩個層面的內容,除了對教育教學本身的反思,還應是以“自我”作爲對象進行反思的一個過程。但是,很少有教師會去反思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識結構以及能力水平等。

1.4反思技能差,缺乏解決問題的力度。目前,教師們的反思大多停留在對一天活動後的總結和思考,或者在觀摩其他同事、姐妹園教師的活動後進行口頭交流和案例分析等。思考的角度大多從活動是否爲幼兒所喜歡,效果是否能達成預期目標出發。個人認爲,現階段幼兒教師反思的途徑比較單一,反思的視角也比較狹窄。究其原因,還是由於幼兒教師缺少反思的技能。還有的教師在反思的時候把反思誤認爲是“錯誤檢討”,把反思活動當成了查找缺點、尋找問題的活動,總是圍繞着什麼地方不理想、什麼地方不成功、什麼地方幼兒沒什麼興趣等問題來展開討論,卻很少對自己所困惑的問題進行深入的分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1.5反思氛圍淡,缺乏文化積澱的厚度。重建是反思的歸宿,但是因爲教師反思水平不高,個人經驗有限,所以在重建時僅依靠個人力量,對很多教師來說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因此,團隊反思的氛圍就顯得十分重要。反思中需要藉助他人和集體的力量,藉助教師之間的交流與互動,依靠幼兒園這個團隊來發揮作用。然而,由於幼兒園文化氛圍不夠濃郁,教師反思意識都比較薄弱,整個團隊的反思氛圍不突出,不能引領教師個人養成反思的習慣。

2.反思“思”什麼 2.1反思的路徑

2.1.1活動前的設計(目標的設定;環境、材料的準備——情境創設的合理性,以及是否能滿足幼兒的需要;活動過程的安排;幼兒已有經驗等)

2.1.2活動中的關注(幼兒參與程度;幼兒的表達與表現)

2.1.3活動後的評價(如何圍繞目標和幼兒表現進行有效評價;引導幼兒自評與互評;焦點問題或矛盾衝突的解決等)

2.2反思的基本方法

2.2.1描述性反思——能夠結合目標、內容、設計組織過程及教育效果,依據個人經驗,整體、有序地表達出本次活動的優點與不足,提出調整預案。

2.2.2比較性反思——能夠結合一定的教育教學理論和觀念,提出自己教學活動組織過程中的問題和困惑。

2.2.3批判與聯繫性反思——通過問題和困惑的提出,能夠反思教育的價值、自己的教育信念、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能力水平。

2.3反思的主要形式。個人反思和小組合作反思。

2.4反思的要點

2.4.1要以具體的教學活動爲基礎。教學反思不是抽象的思辨活動,離不開具體的對象.這個對象必須有時間、有地點、有人物、有事件,是在真實情境中發生的“原生態”的教學事實,是由特定時空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等各種因素構成的教學場景和教學細節。這些場景和細節可以是教師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可以直接來自於實際的課堂觀察或課堂經歷,也可以是通過錄像、錄音等手段所保存下來的教學記錄,或以文字形式記錄下來的教學實錄。但不管是哪種方式.都應能具體生動地再現當時的教學情境。

2.4.2要選好反思的切入點。教學活動是一種由多個要素在特定條件下整合而成的連續性活動,具有時間性和整體性。面對這樣一個複雜整體,作爲一種理性思維的反思,要洞察其全部,只能選取合適的“切入點”。選取“切入點”的過程。是對教學事實進行再認識的過程.也是反思主題的提煉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找到反思的着力點,順利打開思路。從具體的視角審視課堂教學中的深層問題。

2.4.3要依託一定的教學理論。教學反思需要理論的參與。通過理論的參與,可以使教學反思衝破原有的“認識框架”,超越簡單的“是”與“非”“好”與“不好”的純粹經驗性的判斷和理解,從而探討出隱藏在教師教學行爲背後的教學理念、教學智慧等,有效地對實踐進行恰如其分的批判和評價,乃至進一步提煉出屬於自己的“紮根”理論。

2.4.4要進行必要的分析闡釋。教學反思中的理論不同於一般理論文章中對理論的闡述,它是在吃透理論基礎上的理論運用,有時候表現出來的雖然只是“片言隻語”,但它決不是反思的“點綴”或“標籤”,它必須與教學活動的分析闡釋結合在一起,揭示出教學活動中隱含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智慧,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發揮理論在教學反思中的真正價值。

2.4.5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教學反思是對教學活動的一種主觀化思考。不同教師由於專業興趣和視野的限制,反思時很可能出現“視域”的分歧,不同教師有不同的“關注點”,立論的依據不同,認識的深淺不同,對同一教學現象有時會發出多種聲音。正是這些不同的聲音,爲我們從不同側面進入教學、認識教學活動提供了多維的視角。因此,教學反思不能“執一己之端”,還需要開展對話交流活動。讓不同的教師參與反思.通過不同的聲音,喚起對教學活動不同層次、不同視角的思考,在不同見解的碰撞爭鳴中.對教學活動進行“考問”.從而切近教學的真實,促進參與者不斷調整自己的認識.既不簡單認同,又不固執己見,你來我往,如琢如磨,推動反思的深入。

3.訓練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策略

3.1理論促進實踐,開展聽課評課。聽課評課是目前教研活動中最常見、最有效、最受教師歡迎的教研活動形式之一。它通過“一看、二評、三提高”的模式,促使教師學會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斷完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在聽課評課活動中,我們改變原來執教者僅作爲接受聽課者評析的被動地位,而成爲先由執教者自我反思,介紹活動設計的思路,反思活動中的得與失、有何改進的設想以及有何困惑等,然後參加觀摩的教師針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從各個方面進行評析。

我們鼓勵執教者和觀摩的教師進行互動,就不同的觀點展開討論,最後大家共同來修改活動方案。根據需要,我們有時會採取再實踐再評析的方法(即一課多研的方法),有時又會採取同課異構的方法(即以一個素材的多個角度着手進行教學)。聽課評課爲我園教師進行反思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實現了思考——實踐——再思考——再實踐的提升過程,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3.2共性個性結合,進行案例診斷。案例診斷是現今教研活動中比較流行的、易操作的教研活動形式之一。它通過選擇有典型意義的案例,以文字資料或錄像資料等形式呈現給教師,幫助教師通過回顧和了解案例過程,反思教與學過程中的教育觀念與行爲。通過對案例的分析與反思,教師對自己的教育行爲和教學方法會有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而積累教育經驗,提升教育觀念。所以,我們選擇不同的案例,有的來自於幼教雜誌,有的來自於教學活動的觀摩,還有的是本園教師中具有代表性的課例。在此方法的運用過程中,除了要根據教師實際需求選擇有針對性、典型性的案例外,我們還考慮到一次教研活動的時間畢竟有限,它和現場的觀摩活動也有着較大的區別,要讓教師進行全面深刻的反思是有一定困難的。爲此,我們會提前把案例提供給大家,讓教師先進行個體反思,然後利用教研活動進行集體互動反思,對有爭論或不清楚的問題進行案例的再現,引發再次的思考和討論,從而使案例診斷真正爲提高教師反思能力服務。

3.3.掀起頭腦風暴,鼓勵思維碰撞。“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十個問題更重要”,頭腦風暴法就是鼓勵教師大膽提出自己在實踐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以集體互動式的教研活動形式來引導教師圍繞問題,運用各自的專業知識,分析尋找問題的癥結,探討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問題價值的大小,我們有時利用某次教研活動中的某一時段,有時是專門組織一次相關的研討活動,還可能是根據教師們所持觀點的不同組織甲乙雙方的辯論會等。由於問題的提出直接來自於教師們最爲實際的需求,所以這些問題更容易引起教師的共鳴,教師們能充分發表各自的見解,通過彼此之間的思維碰撞,反思自己與他人的觀念和行爲,從而提高各自的反思能力,促進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高。頭腦風暴法在培養教師的反思能力中不失爲一種有效的途徑。

3.4參與網上交流,開闊眼界思路。隨着信息化時代的到來,網上信息交流也日趨活躍。我們深刻認識到,它不僅可以拓展教師學習與交流的平臺,也爲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提供了更多的機會。爲此,我們嘗試開展園內的網上教研活動,研討的話題有的是園方提供,有的是教研組提供,也有的是教師個別提出,這能讓教師們在網上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同時,我們還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區級以上的網上研討活動。通過網上交流,教師的教育教學思路開闊了,思考問題也更爲深刻了。

3.5鼓勵同伴結對,個體融入羣體。俗話說“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教師獨立反思有時會存在模糊性和侷限性。同時,由於受教齡、學歷、教師自身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影響,教師的專業化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從而不可避免地造成教師間反思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異。爲此,在幼兒園範圍內鼓勵教師尋求同伴間的互助合作也成爲提高教師反思能力的明智之舉。在結對中,有的是強強合作,有的是強弱合作,可以是自由組合,也可以由幼兒園牽頭安排。在實踐操作中,我們發現教師們的合作互助所涉及的面是非常廣的,有的是共同設計教學活動,有的是彼此之間進行看課、評課活動,有的是案例的分享交流等。合作互助爲我園教師提供了更爲直接的學習與交流的機會,營造出良好的氛圍,深受教師們的歡迎。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9

近期在網上看到一篇題爲《忙!但我沒在爲孩子忙!》的博文。這篇文章在幼兒園教師中引起極大共鳴。如今幼兒教師的工作項目越來越多:區角創設、主題牆佈置、論文撰寫等等,教師們每天忙得團團轉,甚至靠犧牲很多的休息時間來完成工作任務。然而大家在爲什麼而忙?忙得有價值嗎?有沒有真正忙在了孩子的發展上?這些問題引起了我們的思考,爲此我們在全省範圍的各大幼兒園開展了一次問卷調查,許多項目的統計結果引起了我們的反思。

從教育的本質意義上考慮,“爲什麼而忙”其實就是一個教育的價值取向問題。教育的價值取向是教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能夠對教育活動起導向作用。在一定時期內,它可以驅使教育向着一定的傾向發展。人們要創建什麼類型的教育和培養什麼類型的人才,都可以通過教育的價值取向予以影響。就幼兒教育的價值取向而言,要培養“和諧發展的”一代人,什麼樣的幼兒教育行爲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很值得我們幼教工作者去做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目前,由於對幼兒教育改革的極大熱情,來自各個方面的新的教育理念、方式、手段不斷被廣大幼教工作者吸收與納入幼兒教育工作的日常實踐中,然而很少有人思考:“此做法是否是我們幼兒園所需要的?” “此項工作對我們當地的孩子和家長有多少收益?”由此造成的直接效果是:幼兒園在原日常教學的基礎上,出現了許多新的工作量。如近幾年來幼兒園紛紛推出了活動區、主題牆、幼兒成長檔案、教師個人成長手冊、教師筆記、教育反思、個案觀察、家訪記事、家園網站創建等等工作項目,教師工作量在不斷地累加,而擠佔掉的是關注孩子的時間。那麼,什麼是幼兒園教師日常教學工作中真正有價值的工作呢?這個問題值得我們去思考。

我曾對500名幼兒園教師進行了問卷調查,並進行了系統的分析統計。結果表明,教師們認爲她們有53%的工作精力用於應付各種記錄和書面資料、佈置幼兒園環境(其中有約兩小時爲額外工作時間),僅有12%的精力用於幼兒個別教育、家長交流和反思教育策略。而就幼兒教育評價的價值取向而言,對孩子的關注和教育才是最有教育價值的行爲。

  現象

爲了進一步調查和了解幼兒園教師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實際,我們對幼兒園教師的日常工作進行了周跟蹤調查。發現幼兒園教師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的價值取向上存在着較大的誤區,教師們更多地爲“任務”而做,而不是爲“有意義”而做。因此,教育行爲的價值度較低。主要存在着以下幾種現象:

1.寫得多,效益少

粗略統計了一下,在一所上等級的幼兒園,每一位幼兒園教師每週需要撰寫的書面材料有:①一週兩天或三天(兩位教師輪流帶班)的一日活動計劃,平均字數爲2350字。②每日的課後反思,平均爲455字。③每週一篇教學筆記,平均爲400字。④每週一篇觀察記錄,平均字數爲300字。⑤每週一填的幼兒成長檔案,平均每位幼兒50字,共計1500字。⑥區域活動記錄表,一週一份,平均250字。⑦家訪記錄每學期普訪一次,平均每週兩次,100字左右。⑧主題牆檔案記錄表(部分幼兒園有),平均250字左右。⑨班務工作計劃總結、班級德育工作計劃總結、班級安全工作計劃總結、科研課題資料、論文撰寫等平均到每週約1820字。⑩幼兒日常服藥記錄、因病缺勤記錄等,每天一份,每週平均200字。綜合以上內容加以統計,每位幼兒園教師平均需要撰寫的書面材料爲7625字。按一個人書寫的平均速度——每分鐘25個字,教師每週的書寫時間要達到305分鐘,即5.1小時。

然而,那麼大的書寫量對教育工作具有多大的效益呢?在調查統計中,有73%的教師認爲“沒有多大效益”。有89%的教師認爲效益僅爲30%。

2.成人佈置環境多,幼兒利用得少

隨着幼兒園參觀學習活動的增多,幼兒園的“可顯”環境顯得尤爲重要了。於是,主題牆環境創設、幼兒園區域環境創設、家園聯繫欄創設、幼兒園文化環境創設、自制教玩具、角落細節化環境創設、幼兒參與式互動牆創設、家長參與式環境創設等等大量的工作落到了教師和家長身上,且你學我的“美麗”,我學你的“特色”。據問卷統計,有78%的幼兒教師認爲這是“爲給別人看而做的工作”。

出於對環境創設美觀的要求,幼兒園的環境中少有幼兒的“真正”參與,且美麗的環境真正運用到幼兒教育中的成分很少。據問卷統計,有91%的教師認爲,真正運用到幼兒日常教育的部分爲20%以下。

3.物品製作得多,可用的少

由於目前各大幼兒園普遍經費有限,因此環境創設提倡“廢舊物品利用&rdqu

o;和“本土化製作。教師們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蒐集各種廢舊的牙膏盒、紙箱、飲料瓶及麻繩、稻草、竹子等原生態物品,憑自己的“巧手”製作了大量的玩教具。往往因爲“土法上馬”,物品不是不牢固就是不可用,造成“製作得多,可用的少”,這也是幼兒教師工作價值含量低下的一個方面。

4.事務性工作多,關注孩子少

綜上所見,在日常工作中幼兒園教師承擔着大量的“書寫、製作、比賽”等工作量,造成經常“疲憊上崗、帶病上崗” (問卷顯示高達86%)。且目前幼兒園普遍存在班額過多的現象,教師日常帶班工作基本擔當的是“消防員”的角色,很難也很少再有精力去關注個別幼兒。據問卷顯示,“能較好地關注個別教育的”只佔12%。

5.應付常規多,個別指導少

在幼兒教育改革的進程中,曾有一度似乎認爲常規可以不要了,只要孩子們快樂、自主就可以了。其實在幼兒園的一日作息制度中,常規教育還是具有很大的必要性的。但是在日常教學中,教師們尤其是青年教師們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了應付常規中,對孩子的個別指導無力顧及。這一現象在被調查的12所幼兒園中都有體現。

6.要求家長的多,溝通得少

目前幼兒園家長的文化層次不斷提高,對幼兒教育的關心程度也不斷提高。但由於教師工作量的巨大,且目前幼兒園使用的教材基本每一天活動的組織中都有一個需要家長幫忙準備物品的項目,造成每一次與家長交流時任務交待得多,真正對孩子的教育策略溝通得少。在一次對500名家長的調查中,有65%的家長反映了此情況。

從一名幼兒園教師的日常工作價值來分析,以上這“六個少”恰恰是對於幼兒教育具有較高價值的工作。

  認識

細細研讀《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大家不難體會到,當前我國需要的是“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基礎”的涵蓋終身教育理念的幼兒教育,是“促進每個幼兒在不同水平上發展的”以人爲本的幼兒教育,是“重視幼兒興趣、情感、態度、探索性學習的”科學的幼兒教育。《綱要》中反覆強調的關鍵詞是:“關注、引導、探索、自主、體驗、感受、互動”,這一切都表明在綱要落實過程中,在幼兒教師的工作中關注孩子、有效促進幼兒成長才是幼兒教師真正有價值的工作。作爲在幼兒教育戰線上工作多年的一名幼兒教師,筆者提出以下認識:

1.提高教師有價值的工作份額

(1)關注孩子一成爲主要工作

在幼兒園教育中,孩子是第一位的,沒有任何一項工作比關注孩子具有更高的價值度。爲此,要提高教師有價值的工作份額,必須提高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關注孩子的時空量。讓教師從思想上認識到,關注孩子纔是她的第一職責,一個會關注孩子的教師纔是好教師。從行動上來說,要把關注孩子作爲一日的主要工作。曾經瞭解過英國的幼兒教育狀況,和我國相比,他們沒有漂亮的現代建築,也沒有精緻的裝飾,但教師的一日工作始終是圍繞孩子開展的,個別化的指導、適當的引導、關注孩子的需求幾乎是她們全部的工作內容。

(2)溝通家長——作爲經常性工作

有句話說“家長是幼兒園的上帝。”聽上去是有些過,然而也道出了家長對於一所幼兒園、對於幼兒教育的重要性。從功利一點的角度說,家長的“口碑”是幼兒園辦學聲譽的重要部分,關係着幼兒園的成長與發展。從內涵一點的角度說,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老師,是比教師更瞭解孩子的“知情人”,是最關心孩子成長的人,是對孩子成長舉足輕重的人。因此,與家長的溝通應該是幼兒園工作的重中之重,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做得更好。

(3)研究有效策略——成爲必要性工作

“對於孩子的這種情況該如何教育?”這應該是一名教師最應該經常思考的問題,而在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很少有教師思考這個問題。據問卷調查統計顯示,經常思考此問題的教師只佔19.7%。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教師要經常性地針對實踐作思考,對教育現象作針對性的研究,有效提高教育的效益與質量,這應該是有價值的必要性工作。

(4)利用天然資源與環境——成爲滲透性工作

其實,環境是有着更寬泛的含義和內涵的。對於幼兒來說,漂亮、精緻的環境並不是他們的第一需求,他們更需要一個可互動的、可感知、可自由支配的環境。且就幼兒教育的更深層次的意義來說,廣闊的大自然、豐富的社會是對幼兒成長更有利的'環境。作爲幼兒園教師,如何去充分挖掘和利用這些教育資源,並將這些資源滲透利用到日常教育

教學活動中,創設對幼兒成長真正有利的環境,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工作。而創造一個給“參觀者”看的“花花世界”,其必要性值得商榷。

在這基礎上,關注教育中的安全也是作爲一名幼兒教師需要投入一定工作量的工作之一。

2.從教育行政部門入手,改革評價機制

如前所述,幼兒園教師的許多“低價值”的工作量的增加是和上級教育行政部分的指向有一定的關係的。上級部門的許多考覈評估只是以資料爲評價依據,而日常教育教學狀況如何,教師對孩子的關心與教育狀況等並不列入考覈依據。爲此,書寫大量材料,甚至補寫大量材料成爲一種客觀現象。據問卷調查統計顯示,幼兒園等級評定之前,補寫材料的幼兒園幾乎爲100%。因此,如何進一步改革評價機制?如何增加日常隨訪項目和比例?如何將“關注孩子、溝通家長、實施有效策略”等日常的、動態的、有價值的因素列入指向性目標中?如何減少“低價值”的工作量,增加“高價值”的工作量等,都值得相關教育部門的思考。

馬克思主義一貫強調科學的精神是實事求是。教育評價是建立在事實判斷基礎上的價值判斷。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0

良良是一個聰明、能幹的小男孩。在一次區角活動中,我偶然聽到良良在玩“智力魔珠”時說:“玩這個東西真沒勁,我不想玩了。說完他便放下手裏的。智力魔珠”,跑到一邊玩別的去了。“智力魔珠”是近來小朋友最感興趣的玩具,每次大家都是搶着玩的,良良爲何不喜歡玩呢?連續幾天,我都十分留意他的活動情況。其實良良並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樣“不喜歡玩”,在沒有人注意時,他玩得很認真,儘管動作並不很熟練,成功率也不高。但他發現老師在注意自己時,就會立刻停下來。這是爲什麼呢?

我分析,良良是一個自尊心很強的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平時得到的表揚較多。可是在玩“智力魔珠”時,他屢遭挫折,與同伴玩時明顯有差距。看到自己的失敗,他選擇了逃避。於是,我主動找到良良,和他一起玩“智力魔珠”,在玩的過程中,我教給他一些方法和竅門,並且鼓勵他大膽嘗試新的方法。一段時間後,良良終於能玩得得心應手了,對自己也信心倍增。

更值得欣慰的是,以後每當碰到困難時,良良選擇的不是逃避,而是積極探究,大膽嘗試。

這件事使我意識到,作爲一名教師,要善於觀察,瞭解幼兒發展中的某些問題,掌握幼兒發展的特點和狀況,必要時還要及時介入幼兒的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幼兒的健康發展。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1

幾乎每個人都在感嘆,爲何時間過的這麼快!在忙忙碌碌中,半個學期過去了。回首這段時間的工作、生活,真是酸、甜、苦、辣盡在其中。望着漸漸成長的孩子們,從他們身上讓我找到一種自豪感。這半學期的幼兒園生活,使孩子們學會了許多,各方面進步也很大。我整理一下思緒,總結這段時間的工作,以便更好地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

聽人說幼兒園教師要具備“三心”:愛心、童心和細心。我也在平時的工作中認真的做到這“三心”,用愛心去關心每一個孩子,用孩子般的童心去和他們遊戲,用細心去關注每個孩子的成長變化。而我認爲具有一顆愛心是一切的基矗幼兒園是個兒童的世界,而我們正生活在這色彩斑斕的兒童世界裏,我要用我的愛心去滋潤一株株纖細的幼苗,培育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有愛,我們還必須有足夠的教育教學能力,豐富的經驗,具備一定的教育教學藝術。每次的教學活動我都認真對待,爲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讓孩子更好、更快、更開心地接受教師所授的內容,我總是不斷的嘗試、探索、創新。爲了讓每個孩子都能長好、學好、玩好,每個人的能力都能在原有基礎上有所提高,我根據班級實際情況,以“綱要”爲準則和兩位老師一起商議、討論,制訂了班級計劃、月計劃、周計劃等各類計劃。在一日活動中不僅以遊戲貫穿各科教學,還積極使用肯定鼓勵等方法,使班裏每個幼兒都在溫馨、歡樂的環境中身心愉快地學習、生活。

在家園互動中,我認真做好每一位家長的工作。因爲我知道幼兒教育不單單是幼兒園的教育,家長們的支持和幫助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我常常利用家長園地、幼兒接送時間、等及時向家長反饋孩子在園的學習、生活情況,適時地和家長討論科學育兒的知識。同時,孩子們在幼兒園裏遇到了什麼問題,總是第一時間與家長取得聯繫,家園一致共同教育。

在業務工作中,我認真學習同事的經驗並仔細認真地做好記錄,在活動後的空餘時間認真思考推敲。但在這同時由於自己言語不勝給同事帶來了不愉快,在今後工作要及時反省自己,把自己的業務水平在提升一截。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2

工作已經一個多月了,但是一直沒有坐下來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工作情況。作爲一名新教師,一定要不斷反思才能讓自己更加進步吧。

這麼久了,從學生的身份轉變爲一名老師,是需要心理過程的調整和適應。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不是學校里老師傳授的那個樣子。真正的幼兒園工作也不是實習的時候看到的那個樣子。現在的我才慢慢的體會到“耐心”“愛心”“責任心”在工作中的分量和應該爲這些漂亮的詞語在實際中所要付出的行爲是多少。

一、適應與迷茫

頭一個月工作有點迷茫,雖然在學校裏和書本上學了很多的理論知識,但是真正到了工作中卻是經常想不起來,也運用不起來。除了準備好教學活動以外,其他的事情都是空白,上完課要去做什麼事情,要帶孩子幹什麼,怎樣組織孩子活動都不是很有經驗。怎樣培養孩子的常規也很是迷茫,再加上從來沒有帶過小班孩子,對於這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經驗。除此以外,還要寫教育日誌,教學反思,區域活動記錄,主題生成活動,區角材料的投放等一些工作。創設環境也是一項不小的工程。再加上幼兒園裏還有其他的一些工作任務,比如要佈置教室以外的空間,要參與一些教學案例的寫作活動,還要建構自己班級論壇等。讓人有點眼花繚亂。跟有經驗的老師搭班,只能是看一點做一點,跟着老師一起做。做什麼事情也總是對自己沒有信心,總是要問過老師後才能放心的去做,沒有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點讓自己也很懊惱,老師與我商量什麼事情也總覺得自己的大腦是那麼的空洞,怎麼大腦裏的東西一個個都那麼不爭氣,都用不起來,很煩惱。

二、遊戲

這個月的工作中有一點是很缺乏的,那就是“遊戲”,幼兒園裏每天都要帶孩子做遊戲,可是自己知道的遊戲又是那麼的少,經常處於枯竭的狀態,每次回家都上網惡補這方面的不足但是還是滿足不了工作的需求。其實現在想想自己有點走入這遊戲的誤區了,幼兒園的活動應該是多樣化的,而不是說遊戲僅僅是遊戲而已,應該吧自己的思維拓開來,如一些民間遊戲,多樣化的繪畫活動,手工活動等都可以作爲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發現這個月在這方面的開展有點忽略了,只是單一的想着做遊戲而已。這方面需要好好改善。

三、教學活動

教學活動方面的備課也有點偷懶,總是很依賴參考書的活動設計,雖然書上的設計都是精品,但是作爲一名新教師還是應該有更多自己的想法和見解,不能老是照搬照抄,這樣遲早是要陷入盲目和思維僵化的程度。沒有自己的東西和思考,也不能形成自己的教學特色,這樣也枉爲“新老師”這個稱號,終將陷入循規蹈矩的輪迴之中。

四、與孩子的相處

我很喜歡孩子這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幼兒園裏,一個班級30個學生,各種調皮、個性突出的孩子都有,有的時候看到有小朋友抓傷其他的小朋友,或者打架,搶玩具就覺得很懊惱,到底怎麼處理纔好呢?雖然在讀書的時候看過很多的案例和故事,但是真正到了自己要親自處理的時候還是有點不知所措,心理清楚地明白孩子之間有點小擦和是很正常的,你不能跟孩子發脾氣,而且發脾氣問題還是不能得到改善。可是跟孩子說道理他們也不能理解,批評過後還是這樣,經常會有無能爲力的感覺出現。我知道,沒有壞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我現在肯定也存在很多方法的不正確,或也有處理不當的時候。這些都需要好好的反省自己。可是無奈的是在當時要照看30個孩子的時候是沒有時間去靜下心來去處理一兩個孩子的問題,很多時候都錯過了最好的教育時機,或者處理的不夠恰當。這些都是讓我感覺到現實與理論的差距,也讓我看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與書中真理的差距是這麼的大,有的時候知道這樣做不夠正確但是也不得不屈服於現實,比如:我們都說吃飯的時候最好不要批評孩子,但是又說教育孩子一定要及時纔能有效果,可是當孩子吃飯的時候發生事情了,如果不及時提醒他就會錯過教育的時機,可是這時候是吃飯的時間,批評他又會影響他們的食慾亦或是消化,這時候真是很矛盾啊。

其實在工作中還有很多的事實與理論的衝突,但是沒有好好的及時記錄和反思,很多第一手的資料沒有及時處理覺得很可惜。現在對工作環境已經漸漸熟悉,接下來一定要專注於工作,好好把握每一個環節。讓問題及時處理。還要不斷地充實自己,多看多學多做,一步一個腳印,走好每一個環節。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3

在週一,我執教了一堂健康《好玩的紙棒》。在活動前,我進行了認真的備課、設計課程教案,做了非常充分的準備。活動後,我的第一感受是:成功了,因爲在三年前,我也是參加優質課的評比,但不到5分鐘,就被頑皮的孩子“哄”下了臺。今天,在室外,我和孩子們玩了整整一節課,這對我來說是一個“質”的飛躍。認真反思這個活動,我覺得主要有以下收穫。

一、思 教材

《綱要》指出:爲幼兒提供一些廢舊和輔助材料,讓幼兒創造性的開展體育活動,培養幼兒對體驗遊戲的興趣,提高幼兒動作的靈敏和協調性。我園依託省級課題“紙趣”的深入和研究,孩子們自己製作了許多可玩的作品,例如紙棍、紙飛機等。紙棍可以擺各種圖案,更可以開展多種活動:跳、鑽、平衡、爬等,因此,我設計了中班活動“好玩的彩棒”。結合幼兒的興趣點,我選擇紙管作爲運動的載體,主要是因爲紙棒是孩子們自己親自動手製作的,具有一種成功感。還有紙棒材質牢固,玩的變化性大,具有挑戰性。

二、思 過程

1、師幼互動是教學基石。

良好的師幼互動關係能接近師幼的距離,使教與學之間有效連接,讓受教育者得以充分地學習和發展。要實現“師幼互動”教學,就得改變課堂教學機械、沉悶、缺泛生機與樂趣的局面,處理好影響幼兒主動性的各種因素,想方設法引導幼兒參與教學全過程,例如:在孩子的熱身運動中,活動關節部分雖然進行了很認真的編排,但缺少音樂,如果幼兒能配上相應的音樂,效果可能會更好。然後,在示範助跑跨跳動作時,可以把隊形排成半圓型,這樣便於全體孩子們學習。這樣小朋友肯定會很感興趣,後面的師幼互動性也會更強。

2、尊重幼兒的探索慾望。

《綱要》中指出:“爲幼兒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爲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能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過程和結果。”在整個活動中都是教師在唱主角,教師不停地拉着孩子隨着自己的思路和問題走,沒有顧及孩子的興趣點和探索慾望,更沒有因爲幼兒的問題或思維改變自己的活動過程,幼兒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體現。例如:孩子們在探索紙棒的玩法時,有孩子想出了用紙棒拋的方法,有好多小朋友都模仿着,開心地學着拋,這時我只是拼命地阻止,把孩子們拉過來,禁止玩,讓他們繼續下一個環節,這樣小朋友對下面的環節一點也不感興趣扼殺了幼兒的探索慾望。如果我能改變活動計劃,當小朋友想出了新玩法時,我可以說:“你的方法真好,小朋友們都學會了,你再想一個好玩法。”他肯定很高興,也會很樂意完成任務。也保護了孩子的探索慾望。

3、規則是課堂狀態的保障

體育遊戲是以遊戲爲活動形式,以身體練習爲內容,以增強體質,娛樂身心、陶冶性情爲目的,按照一定規則進行,具有濃厚娛樂氣息的身體練習和思維練習。體育遊戲的這一特點,創造了遊戲井然有序的形式,同時也調節和約束着遊戲者的行爲及彼此的關係,從而使遊戲得以安全、公正、須利地進行。例如:在活動前講解活動的規則時,因爲在戶外,老師的聲音顯得比較輕,沒有讓全體孩子聽清楚遊戲規則,纔會出現個別小朋友不聽指揮,自己一個人先玩了。如果在日常活動中強化遊戲規則,那麼可能就不會出現這樣效果了。

4.區域設置是玩的延續

延伸活動中將孩子們探索的玩法巧妙整合成戶外自選區域遊戲,讓意猶未盡的孩子玩個夠!孩子們自主選擇自己喜歡的遊戲,讓紙棒發揮了更加迷人的魅力!他們在遊戲中運動,在運動中得到鍛鍊和發展,在發展中收穫快樂和幸福!

三、思 評價

特級教師孫雙金老師認爲:評價活動的成功與否,最重要的一點是看孩子的表現是否“小臉通紅、小眼發光、小手常舉、小嘴常開”! 從幼兒興趣出發,本節活動中充分調動幼兒積極性。例如:我班的文藝,在第一次練習跨跳時,是我牽着手跳過的,可第二次是自己勇敢跳過去的。這說明幼兒處於“我想玩”“我要玩”的主動積極狀態。同伴評價:整個活動目標定位準確、具體,過程清晰。

有人說:“有行動,就有反思;有反思,就有改進;有改進,就有提高。”通過這一堂優質課評比,我在作反思中發現了自己的缺點和失誤,以此告誡自己在今後的幼兒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希望通過不斷學習,不斷反思,不斷的積累,使自己的教學更機智,更加新穎,更富有特色與魅力。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4

要成爲一名具有高反思水平的幼兒園教師,首先要有反思的自覺性和責任感,有探究問題的熱情、質疑的精神和教學的主體意識。同時,外界的各種教育支持和幫助也是十分必要的。不同教師羣體的反思水平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對不同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體現不同的特徵。在對幼兒園教師教學反思能力培養的構想中,筆者將需要得到幫助的教師羣體定位爲“反思實踐者”,而將能給予“實踐者”幫助的教師羣體定位爲“反思支持者”,這些“支持者”包括教師同伴和幼兒園園長,也包括大學專業教師或科研機構的教育專業研究人員。以下是筆者對不同發展階段的教師進行反思能力培養的初步構想。

從觀察描述入手,積累教學經驗,瞭解反思思路本文中入職期教師是指教齡1年以內的新教師。這類教師的知識大多屬於陳述性知識而較少屬於程序性知識。這些陳述性知識是表面的、抽象的,缺乏具體實例的支撐;少量的程序性知識則顯零散而不繫統。因此,對於新教師羣體,反思能力的培養應該從觀察開始,通過觀察優秀教師的大量教學實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理解組織教學的原理和一般教學經驗,探究優秀教師的教學與他們的知識結構之間的聯繫,同時通過聆聽“反思支持者”外顯的、展開式的反思活動,瞭解反思的基本思路。

定期觀摩現場教學或錄像,並嘗試把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教學行爲講述出來,儘量詳盡、全面。因爲講述過程本身就是對他人的教學過程進行歸納、概括、反思、評價和再理解的過程。如某新教師在觀摩優秀教師組織的小班打擊樂活動“大雨小雨”後,對執教者的教學過程和行爲作了如下描述:“這位教師先請幼兒複習歌曲《大雨小雨》,又請幼兒邊唱歌邊做動作,唱‘大雨’時做幅度較大的自上而下抖動手臂的動作,唱‘小雨’時做兩手指輕輕觸碰的動作,最後請幼兒用兩種打擊樂器——鈴鼓和小鈴分別爲兩段歌詞伴奏。”對新教師的講述進行補充,並且採用提問的方法幫助新教師關注關鍵問題。如:“這位教師在請幼兒爲兩段歌詞選擇不同的打擊樂器伴奏時用了什麼方法?她 最先提的問題是什麼?(想一想,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大雨’?什麼樂器發出的聲音像是在下‘小雨’?)幼兒回答不出來時,她又提了什麼問題?(現在老師這裏有兩種樂器——鈴鼓和小鈴。請你敲敲小鈴,搖搖鈴鼓,聽一聽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大雨’,哪種樂器發出的聲音像下‘小雨’?)當某某小朋友回答不出來時,這位教師走到他面前,對他說了什麼話?(鈴鼓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大雨’,小發出來的聲音像下‘小雨’,對不對啊?)請總結一下這位老師的提問策略。”

逐一回答“支持者”所提的問題,比較自己的描述和“支持者”描述的不同,看哪些教學環節被自己忽略了,並做好記錄。

聽取“支持者”對教學中各環節的解釋,積累各種“背景性知識”,即在具體的實踐情境中 支撐其選擇和判斷的知識。對現場教學或教學錄像中執教者的教學行爲進行解釋,並向新教師指出執教者用以調整教學策略的非言語線索,幫助新教師總結在什麼情況下,利用什麼教學策略可以解決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如“當教師提出的問題幼兒難以回答時,教師應 該隨時調整問題的難度,如將問答題改成選擇題,甚至改成是非判斷題,從而使無效問題變成有效問題。”

在“支持者”的幫助下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爲進行分類總結,記錄關鍵環節,並形成書面材料向全園發佈。這可以爲回顧、反思自己的教學活動提供原始素材。因爲只有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行爲是合理的,才能爲教學反思提供基本的參照物。幫助新教師分項歸納優秀教師的教學行爲,分析優秀教師各種教學行爲的類型、特點、效果。

幼兒園教師工作反思15

今天,醫務室通知我們班的孩子做健康體檢,這本來是一件小事,可是因爲種。種的原因,卻變成了一件大事。我給班裏的孩子分了批,一半一半進行,沒想到孩子們到了醫務室就顯得非常興奮,你說我講,吵吵嚷嚷,還不時地把玩醫務室裏的東西。弄的我和校醫一個頭兩個大,我要邊聽,還要邊記錄下孩子們的測量數據,在那麼吵鬧的環境裏我根本聽不清楚。於是在忍耐了一些時間後,我再也受不了了,對着他們開始大聲的批評,可是他們剛安靜了一會,吵鬧的聲音又一次響起了,不一會兒,我又因爲受不了發作了,又批評了幾句。這樣反反覆覆地好幾次,這次體檢在我的生氣、指責中結束了。孩子們最後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了,一個個沒有了先前的嬉笑吵鬧,耷拉着腦袋,等待老師的最後責罰。那時候的我當然是氣憤勝過了理智,在教室裏讓他們又一次經受我喋喋不休的指責。

在事後,我經過了反思,覺得自己也有需要反省的地方。孩子總歸是孩子,不同的地方,他們會有新鮮感,會很好奇,進而有點不受約束。我應該在孩子們進行健康檢查之前,把有些該注意的東西全部說清,比如到了那裏不要大聲吵鬧,不要跑來跑去等,這樣先給孩子們打好預防針,再比如說做到的孩子老師回來後會給他獎勵,我想我如果事先能這樣說,孩子們的表現肯定會比那天的好很多。一直讓孩子在犯了錯誤後學着反省,我突然意識到讓孩子們學着反省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功課,也需要好好自我審視、自我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