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集合)

教師6.53K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過不少讓自己印象深刻的隨筆吧?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幼兒教師教育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篇(集合)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

在幼兒園裏,我時常會聽到孩子們大呼小叫:“有蜜蜂!”“有蜘蛛!”……有些孩子會“勇氣十足”地衝上去踩死這些小昆蟲,甚至會肢解這些小昆蟲。孩子們的行爲雖然是無意的,卻過於殘忍。我想,這也許是我們疏於對孩子進行相關的教育造成的。記得有人曾說過愛護動物的教育是給孩子上的善良教育的第一課。於是,我在班裏開展了主題活動“動物,我們的朋友”。

在一次語言活動中,我請幼兒以“大灰狼和某某動物”爲題編一個小故事。豆豆想象力特別豐富,在他的故事中不僅出現了大灰狼、小兔子,還有孩子們不常提到的蛇媽媽和小蛇。他的故事編得很有趣,孩子們聽得津津有味,可是故事的結局卻嚇了大家一跳。他說:“蛇媽媽和小兔子把大灰狼的頭切下來當水桶,天天提着它去河邊打水喝。”孩子們聽得毛骨悚然。

在孩子們的心目中,大灰狼是兇狠、殘暴的,它常常傷害孩子們喜歡的小動物,所以孩子們會對大灰狼毫不手軟,甚至會殘暴處置。我想雖然孩子們由於年齡小,不可能辯證地理解“食物鏈”等知識,但是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對待動物時心存一份寬容和仁慈,以免孩子們幼小的心靈種下暴力的種子。

於是,我馬上和幼兒進行了討論:“蛇媽媽噴出的毒液把大灰狼毒暈了,它不能再去追小兔子了。除了殺掉它,誰還有更好的辦法來處置暈倒的大灰狼呢?”寧寧說:“把它鎖到籠子裏。”田田馬上接口:“對。送到動物園裏。”他們的想法得到了許多幼兒的贊同,孩子們終於鬆了一口氣,看來他們更喜歡這個不那麼血腥的結局。我給予了肯定:“是的,即使是兇惡的動物,我們也不必殺掉它們。今天大家想出了更好的辦法處置大灰狼,說明你們很善良。”

我認爲,生動有趣的故事、琅琅上口的兒歌遠遠比說教更能感染幼兒。所以,在接下來的主題活動中,我經常引導孩子閱讀相關的文學作品,讓孩子從中受到感染,獲得共鳴。如,我們一起閱讀了宮西達也的繪本《你看起來好像很好吃》,其中講到霸王龍保護和領養了他原本想要吃掉的小甲龍,孩子們驚奇地發現即使是殘暴的'霸王龍也有溫情的一面。而故事裏霸王龍父子相處的情景,和孩子們在家與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相契合,讓孩子們產生了情感共鳴。故事最後,霸王龍和小甲龍分別的場面更是讓孩子們感動得流下了眼淚。孩子們認識到,人類應該善待自己的夥伴和自然界裏的一切。在平日裏,我還特意選擇諸如《吉利和古拉》《青蛙弗洛格的成長故事》等圖書和孩子們一起分享。正是在這些作品的感染下,孩子們每當看到樹上的小鳥,都會不約而同地念“勸君莫打枝頭鳥,子在巢中望母歸”。我的心中常常會涌動起陣陣感動,感受到文學作品的力量。相信這樣的“善良教育”能使幼兒的情感世界變得更加豐富,引導他們學習用愛去接納整個世界。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2

CC是一個剛插班進來的女孩子。一開始,她媽媽就和我說CC膽子很小,做事很被動,所以之前一直處於一個被集體忽視的狀態。爲此,從來園第一天起,我就特別留心觀察CC,發現她很願意旁觀小朋友們的遊戲,情緒會隨着遊戲情節的變化而起伏。看到這些,我想CC其實也很想和大家一起玩,只是不敢主動參與到小夥伴的遊戲中。只要我們推一推,她一定能很快融入集體的。於是在各種活動中,我會刻意幫助CC找小夥伴。“可可,你和CC一起合作吧!”“山山,CC還沒有找到遊戲小組,讓她進你們小組,好嗎?”在孩子間發生矛盾時,我也總想到儘量保護CC的自尊心和自信心:“CC是不小心的`,你原諒她吧!”“你是姐姐,讓一讓她吧。”……我想通過這些方法讓CC儘快地被大家接納,交到好朋友。但一段時間以後.有些孩子便提出了抗議:“我纔不要和CC一組!”“每次都要我們讓CC!”“CC總是要人幫!”……

孩子們的抗議聲讓我認真地反思了自己的行爲,“特殊"的關照真的是在幫CC嗎?在孩子的世界裏,對CC的關照只會讓他們認爲CC真的和大家不一樣,從而導致CC和小夥伴們的關係越來越遠。我要求大家處處照顧CC,其實是對CC的不信任、不認可。連我自己都對CC不認可,又怎麼能讓其他孩子認可和接納CC呢?

此後,我逐漸減少了對CC的“特殊關照”,不再給她強拉配對小夥伴,不再要求別人讓着她,不再過分表揚她本應做好的事情……經過一段時間的“無爲而治”,CC反而能更自在地和大家相處。很多時候她會在旁邊安靜地看大家做遊戲,有時當“醫院”少了病人、當“餐廳”少了客人時,其他孩子會邀請CC一起來玩,偶爾在特別需要夥伴時,CC也會主動參與到小朋友的活動中,這時我會及時對她進行肯定和鼓勵,讓她更有自信。雖然現在CC還不是一個會主動交往的孩子,但她不再被邊緣化,在班上有一些玩伴了,能夠愉快地融入集體了。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特殊”不過是我們貼上的標籤。我們給孩子貼上了“特殊”的標籤,又怎能指望孩子從“特殊”中走出去呢?所以,我想,愛首先應該是接納,愛其本來的樣子,不強化、不粉飾,進而尊重、支持,促進其成長。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3

不管是教師還是家長可能都感覺到有些孩子願意大喊大叫,剛剛告訴完不要大喊大叫一會兒孩子又忘記了,依然如故。這是怎麼回事呢?

對於孩子自己,說話音量過大,一會損壞喉嚨,影響聲帶的發育;二會給人留下不禮貌、沒教養的印象。即便是一句簡單的“你好!”,不同的音量,不同的語氣,都將產生不同的效果。誰又願意聽到那刺耳的問候呢?

如果在幼兒園或者是某個集體,若是天天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不僅會影響孩子的聽覺,更加會影響他們的情緒以及注意力。有研究表明,一個人若是經常生活在嘈雜的環境中,易形成焦慮、煩躁不安的情緒。孩子的天性原本是無憂無慮、輕鬆自由的,可是卻過早地感染焦慮,那是對孩子多大的摧殘啊!

那麼,孩子爲何會大嗓門地說話呢?天生這樣嗎?遺傳的因素固然有,家庭的成長環境因素固然有,但更多的是受幼兒園或學校環境的影響。有時,幾個孩子在共同討論一個話題,大家都有很強的表現欲,都急於表達自己的觀點。於是爭先恐後,互不相讓,你一言我一語。而這時候,有的孩子爲了引起同伴的注意,往往會採用大聲嚷嚷的方法,以爲只要自己大聲地喊,就能超過別人的聲音,就能被大家所聽到。你的聲音這麼大,我的聲音比你還要大。這樣就造成了“一浪高一浪”的現象。

如果孩子產生這種現象,作爲老師其實有着不可推卸的責任。活動中、課堂上,如果教師忽視某些孩子的存在,無視他們的反應,無視他們的心理,更無視他們的語言。其實在某個角落裏,有一雙充滿期望的眼睛正在看着你。就因爲老師的忽視,而使他失去了表現自我的機會,剝奪了他表達的權利。這個時候,那些表現欲強烈的孩子往往會大聲地把自己的想法喊出來。因爲,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引起老師的注意,纔會讓大家聽到自己的聲音。而有些老師,爲了維護自己的“主導”地位,爲了維持“你是學生,我是老師”的關係,則會用更高分貝的音量來壓倒孩子,穩定局面,覺得只有這樣做纔不失老師的尊嚴。久而久之,這一切都將成爲一個惡性循環。孩子的聲音越大,老師也就越想壓過他們。而老師的聲音越大,孩子也會試圖用更大的音量來引起老師的注意。

親愛的教師們,希望你們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一雙雙天真無邪的眼睛在注視着你,你的一言一行都將成爲孩子效仿的對象。

蒙臺梭利教學法從產生到現在已經有近百年的歷史,能走過那麼多年 ,還能有如此衆多的追隨者、推崇者,自然有其先進的教育理念值得我們學習。針對以上所提到的現象,我覺得“蒙氏”教育給每個接觸過它的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靜”和教師很少用語言只用眼神。孩子各得其所而又各得其樂,他們自由,但不會影響同伴,他們活動,但又井然有序、有條不紊,絲毫沒有喧譁的場面。如果有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當然,我們不能盲目推崇任何一種教育方法,但是“蒙氏”所營造的這樣一種氛圍,是不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樣一個問題:爲什麼有的孩子就能做到這樣?是天生的?不是!孩子的天性都一樣。那麼,既然孩子的差別不是主要問題,那幼兒園及教師的方法就值得探討了。我們認爲,教師的職責並不在於教導孩子,而是爲孩子準備一個豐裕而不受干擾的學習環境。假若教師、師生之間的交談都是輕輕的、溫柔的,那麼,我們的孩子還能大聲喊叫嗎?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4

今天剛來幼兒園不久,郭子儀小朋友就被媽媽抱着走進幼兒園,抱在懷裏的郭子儀還在又哭又鬧,他的媽媽嘴裏不時說“不聽話就讓老師關小屋”。孩子聽了她的話哭鬧的更加厲害。

我趕緊走過去抱過孩子,詢問孩子哭鬧的原因。郭子儀的媽媽生氣地對我說“早上不吃飯,我說不吃飯就讓老師關小屋,他就開始又哭又鬧”。我明白了孩子是怕自己在房子裏。爲了消除孩子的害怕心理,我明確地告訴他老師會像媽媽一樣照顧小朋友,絕不會讓小朋友自己呆在一間房子裏。得到老師的承諾,郭子儀不再哭鬧,和其他小朋友去玩了。

“關小屋”這件事我還從別的家長中聽到,當時沒有在意,通過今天郭子儀哭鬧這件事情,使我明白必須要對孩子進行勇敢教育,讓他們坦然對待困難,勇敢面對很多事情。同時還要和家長達成共識,希望家長平時不要恐嚇孩子,要從小培養孩子活潑開朗勇敢的性格。

“老師,天上飛來了什麼?”

今天的風很大,天空中不時會有颳起的土和小草。從廁所回活動室的路上,郭海洋突然指着天空大聲地喊起來:“快看哪,天上什麼飛來了?”。我和小朋友都隨着他指的的方向看去。只見從北方有一個很大的白色東西向南方飛來,隨着那個白色東西越來越近,小朋友有的'說是飛機,有的說是大鳥,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說是飛碟。白色的物體離我們很近了,終於看出了是一個很大的白色塑料布,小朋友們都露出了失望的表情。

回到活動室,很多孩子還在討論着那個白色的塑料布。我見他們還對那塊塑料布那麼感興趣,就問他們塑料布怎麼會飛到天上去呢?通過討論孩子們明白了風大了就會吹起來,很大的風會給人們帶來很多不便,甚至還會把大樹房子吹到等很多危害;但小一點的風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多好處,例如發電,吹乾衣服等。我又問孩子們塑料布和塑料袋飄在空中好不好?有的孩子說很好看,可有的孩子說不講衛生。針對這些我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讓他們懂得塑料袋舊電池等這些東西,對環境破壞非常嚴重,不能隨便亂扔,看到垃圾要撿起來放到垃圾桶,從而培養了孩子們的環保意識。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5

這幾天連續的陰雨把孩子們困在了教室裏,今天中午看見外面雨停了,我便對孩子們說:“把玩具收起來,太陽出來了,我們一起到外面散散步吧!”“耶!太好了……”孩子們一邊歡呼一邊動作迅速地整理好玩具,手拉手開始排隊啦!這時恆恆卻若有所思的站在一旁,我便走上前提醒他:“恆恆!快點和好朋友手拉手,我們現在要去外面散步了!”“老師!我想問你一個問題,下雨天好還是有太陽好?”原來恆恆沒有像其他孩子一樣滿心期待地去散步,他的小腦袋裏竟在思考這樣“深”的問題?我該怎樣去回答和處理呢?恆恆的問題引起了我的思考:對於個體孩子提出的隨機問題,我是與這個孩子產生互動討論呢?還是把這個問題拋給更多的孩子,讓更多的孩子一起參與交流討論,從而引發孩子發現和提出新的問題!

於是第二天的中午,我便組織了一次雨天好還是晴天好的談話活動,把問題再次拋給孩子。我說道:“昨天恆恆問了我這樣的.問題,下雨天好還是有太陽好?老師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你們是怎麼想的,把你的想法大膽地說出來!”,這下孩子們議論開了,孩子們一邊說我便把他們的觀點記錄了下來:

1.喜歡晴天的理由:太陽出來讓植物生長;曬曬太陽人不會生病;太陽出來可以曬衣服,太陽出來可以出去玩,我們可以鍛鍊身體……

2.喜歡雨天的理由:下雨天植物不會乾枯,下雨天河水不會幹,可以穿漂亮的雨鞋,撐着傘出去玩,下雨天的雨聲特別的好聽,水滴很好看……

從孩子們闡述的觀點中,他們的思維方式、認知能力還是比較單一的(因爲沒有哪個孩子是既喜歡雨天又喜歡晴天的),因此我又隨即提出了這樣的問題: “有的喜歡下雨有的喜歡有太陽,那麼如果一直下雨或者一直有太陽,這樣好嗎?今天回家好好想想,也可以問問爸爸媽媽,明天我們再來交流!”

在這次的交流討論中,大部分孩子都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但顯然這次談話並沒有結束或者說得到一個標準的答案,又引發了新的問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在日常活動中隨機生成的問題,可以變得非常有價值,可以引發一次次的集體活動,把個體孩子的問題和經驗轉化爲集體孩子的問題和經驗,在觀點的碰撞中、經驗的分享中、情感的交流中讓孩子們更多的去關注、去發現、去思考!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6

晨間談話,顧名思義就是晨間活動時對孩子進行的羣衆或個人的談話活動。我校幼兒教師充分利用這段時間,發揮它應有的功效,使孩子們的口語潛力將大幅度提高,教師也會從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瞭解到不少有益的信息,孩子們經過一週的的晨間談話訓練,已逐漸盼望着與教師在晨間交流了。

晨間談話能夠滲透孩子生活習慣的`培養。如何穿衣服,給孩子講解不亂扔紙屑的好處,讓孩子們養成飯前便後勤洗手的習慣,鼓勵孩子們在課堂上肯動腦筋,大膽講話,增強了孩子的自信心,許多孩子在學習上都有了提高。教師和家長的心裏都高興極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7

“教育孩子爲了別人”,這也許是我們原來沒有仔細想過的一個問題。以前,我們也教育孩子要助人爲樂,要有同情心,要學會分享,但是,這一切的教育好像都只是建立在助人者自願的基礎上的。再確切地說,如果,我不去幫助別人,不同情別人也是沒有罪的,也不會受到別人的指責的。因爲這不是非做不可的。

但是當教育的理念提到,做人做事就是爲了別人,或者說,你生來就是爲了別人或者的,那樣,你不去做一些利於他人的事情的時候,你會怎麼樣呢?也許會被認爲你或者根本就是沒有意義的。

“教育孩子爲了別人”,這其實是外國的'一個培養富二代的學校的教育理念。這是我在一本《讀者》的雜誌上看到的一篇文章。

雖然看《讀者》上的文章都比較有感觸,但當看到這篇文章的時候,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一下,以至於過去幾天了,對這篇文章還記憶猶新。

我覺得這樣的教育理念是一個很新的教育理念。現在的富二代他們不再缺乏金錢,他們不用爲生機而操心,也許在這樣的境況下,他們不再有生活的壓力,同時也缺失了上進的動力。一個人如果缺失了上進的動力,不可以想像他會做出一些什麼事情來。所以,現在一些富二代的子女在社會上有一些不好的印象,他們甚至做了一些實在不該做的事情。探究深層次的原因,也許就是不明白生活的真正意義,那麼提出這樣的觀點,在滿足了自己的生活需要的時候,那就有更多的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那樣你的金錢也就不會在浪費在無謂的地方,不會因爲你的錢多而做出一個反面的事情來。

當然對於我們錢不多的人來說,他其實也是一個很好的觀念,有了這種觀念,人或在世上的意義就會不同,做出來的行爲也會有所不同,當然產生的社會意義自然也就不同。讓我們去試一試吧!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8

剛剛入園的孩子被老師帶進了圖書館,大家散坐在地毯上,接受人生第一課。老師的背後是一排排擺滿了書的書架。“孩子們,我來給大家講個故事好不好?”“好!”老師從身後的書架上抽出一本書,講了一個童話故事。老師講完故事後對孩子們說:“孩子們,這個故事就在這本書中,這本書是一個作家寫的。你們長大了,也一樣能寫這樣的書。”老師停頓了一下,問:“有哪位小朋友也能來給大家講一個故事呢?”一位小朋友馬上站起身講起來:“我有一個爸爸,還有一個媽媽,還有……”稚嫩的童聲在室內迴盪。老師用一張上好的紙,很認真地把這位小朋友講的“故事”記錄下來。“下面,我請一位小朋友來爲這個‘故事’配個插圖。”一位小朋友主動站了起來,走上前,在紙上畫了一個“爸爸”,一個“媽媽”,又畫了一個“我”。老師認真地伸出雙手把它接了過來,附在剛纔記錄的“故事”的後面,然後取出一張精美的封皮紙,把它們裝訂在了一起。老師在封面上寫上了作者和插圖者的姓名,並寫上“出版日期”。最後,老師把這本“書”高高舉起:“大家瞧,這是兩位小朋友‘寫’的第一本書。孩子們,你們看到了,寫書並不難。雖說你們現在年齡還小,只能‘寫’這樣的小書,但我相信等你們長大了,學會很多知識以後一定能寫出大書,成爲偉大的作家。”

其實,簡單也是教育藝術。這節“作文課”因其“簡單”,才格外富有感染力,讓孩子初次品嚐就喜歡上了學習。我以爲,越是高超的教育藝術越是簡單的。無論是活動氣氛的營造,還是具體過程的展開,抑或材料的準備,都毋需刻意,簡單才顯自然。這其中,關鍵在於教師要能巧妙、合理地利用“簡易的環境”,讓教育在這“純淨如水”的滋潤中獲得效果。

活動過程的簡單,一是行動的“簡約”,教師“惜言如金”“惜力似銀”,只在必須說和必須做的時候纔給予必要的幫助。教師要充分提供機會、平臺,鼓勵孩子動口動手,不要怕孩子說得不流利,做得不準確。二是程序的“簡約”,環節應“格外清晰”,轉折少一些,節奏緩一些,以照顧到孩子的差異,充分展示教學過程的細膩和精緻,讓每個孩子都尋找到自己喜歡的“美味”。

此外,對於成功的體驗也應是簡樸的'。一是讓參與者成爲成功者,就像本案例,聽故事的、講故事的、畫插圖的,每一個孩子都可以獲取不同程度的成功。二是讓努力者成爲成功者,讓努力者多一些體驗、多一些收穫。

簡單也是好的教育。與其讓過於花哨的形式、過於繁瑣的過程、過於迷茫的模式捆綁住孩子,不如充分利用好身邊的“簡單資源”,讓教育呈現出美好、溫馨的形象,煥發出迷人的光彩。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9

我和爸爸

九月剛開學,軒軒帶來幾張暑假和爸爸去海南旅遊的照片,和小朋友分享他的假期故事,眉飛色舞地講起爸爸和他一起堆沙雕,一起撿螃蟹和教他游泳的情形。他說,他很喜歡和爸爸一起玩,因爲爸爸什麼都會做。

軒軒的講述引發了班上的熱烈討論,大家都想說一說自己的爸爸。看到孩子們對爸爸的話題這麼感興趣,也引發了我們的思考:以往的主題活動一旦涉及親情教育,大多與媽媽相關。在孩子們的眼中,媽媽是美麗、溫柔、和藹的,爲家庭和孩子付出了無限的愛,因此孩子們與媽媽的情感交流和表達較爲頻繁,而爸爸往往是被孩子忽略的人,甚至是嚴厲、懶惰、粗心的代名詞。但是,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作用同樣重要,於是我們支持孩子們將話題繼續下去。

講爸爸的故事

接下來的幾天裏,我們聽到了小朋友們講述自己和爸爸在一起發生的各種各樣的故事。

豆豆說,自己和爸爸在一起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每天晚上玩戰鬥遊戲,他的爸爸用這種方法鍛鍊他的身體,現在他的力氣可大了。

堯堯說,自己的爸爸個子很高,每次去動物園看小動物的時候,擔心人太多,堯堯看不到小動物,爸爸就讓他騎在自己的肩上,這樣能看得很遠,他很喜歡騎在爸爸背上的感覺。

小穎說,自己的爸爸工作很忙,經常回到家還要繼續工作,沒有太多的時間陪自己,但是爸爸每天晚上都會陪自己看一會兒動畫片,所以這個時候是她最幸福快樂的時間。

涵涵說,自己每天晚上睡覺時,爸爸都會把她抱在懷裏,給她講好聽的故事,讓她感覺到很溫暖、很安全。

不過,並不是所有小朋友講述的都是快樂、幸福的事兒,我也聽到一些抱怨的聲音。

小凱說:“我爸爸喜歡玩電腦遊戲,他每天回到家就知道自己玩遊戲,都不跟我玩,我說讓他帶我出去玩,他就讓媽媽帶我去。”

銘銘說:“我爸爸在銀行上班,他的工作很忙,每天回家很晚,不能接我放學。我和爺爺奶奶一起住,週末纔回自己家。爸爸總是睡覺,還經常出去吃飯,都沒有時間和我一起玩。”

在孩子們的講述中,我看到了父子(女)相處的三種狀態:第一種,爸爸經常陪孩子一起遊戲,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很親密;第二種,爸爸工作很忙,沒有時間陪伴孩子,親子關係比較生疏,但是孩子能夠理解爸爸;第三種,爸爸總是做自己的事情或自己遊戲,忽略了孩子想參與親子活動的願望,親子關係淡漠。不和諧的`親子關係正是繼續開展活動的契機,會使活動更有價值。

大腳小腳一起走

早上,萌萌媽媽帶來~張光盤,內容是萌萌和爸爸一起在公園遊戲。原來聽說幼兒園要組織爸爸的主題活動,萌萌爸爸就拍了一段視頻請小朋友們觀賞。視頻拍攝得很精彩,很好地詮釋了親子相處的溫馨。內容也很豐富,有爸爸和萌萌一起拍球,兩人一起玩輪滑,萌萌穿爸爸的大鞋玩耍,還有一起戲水、玩健身器材等畫面。萌萌摔倒時,爸爸馬上抱起她着急地問:“摔疼了沒有?”還仔細檢查萌萌身上摔傷沒有。玩完大鞋小鞋的遊戲,爸爸不顧自己光着腳,先幫萌萌穿好鞋子;萌萌玩健身器材感到害怕時,爸爸鼓勵她:“別怕,有爸爸在呢,你一定能行的。”

溫馨的畫面感動了班上的每~位小朋友,莉莉哭着說:“我感覺萌萌太幸福了,她的爸爸太愛她了。”作爲教師,我看到了不少孩子眼裏的羨慕和渴望。怎樣才能幫助更多的孩子感受到爸爸對自己濃濃的父愛呢?帶着這種思考,我們開展了親子活動“大腳小腳一起走”。

活動前,我一一聯繫爸爸們,確認他們能按時參加活動,並請他們對孩子保密。活動開始,爸爸們一進班,孩子們的臉上寫滿了興奮與驚喜,有的孩子直接衝上去抱住爸爸高興地大叫。我沒有安排直接比賽,而是先設置了自由遊戲環節,請爸爸們和孩子們自由嘗試,尋找更好的遊戲方法,增加彼此交流的機會。孩子們和爸爸們反覆嘗試和溝通,從不協調到逐漸默契。等到比賽時,輸贏已經不重要了,快樂的感覺纔是最珍貴的。遊戲結束後,照片回放幫助爸爸們和孩子們一起回味快樂。最後的“悄悄話”環節,我請孩子們到爸爸身邊,給父子(女)之間提供一個表達情感的安靜機會。有的孩子坐到爸爸腿上,有的孩子摟着爸爸的脖子,還有的孩子和爸爸頭挨着頭,溫馨的場面讓所有人感動。

這次活動節奏緊湊、動靜交替,給爸爸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他們感受到孩子對和爸爸一起遊戲的渴望,感受到自己作爲父親的責任。

我愛爸爸

隨着班上幼兒和爸爸的情感溝通逐漸加深,親子感情逐步融洽,爲了進一步激發孩子們瞭解爸爸、愛爸爸的願望,我們相繼開展了一系列有關爸爸的活動。在《畫爸爸》的活動中,孩子們認真觀察爸爸的外貌,感受到遺傳的奇妙;在圖畫書閱讀《我爸爸》中,孩子們認識了爸爸的強壯、高大、勇敢、幽默和溫情等多面特點;在歌表演《爸爸好》中,孩子們感受到爸爸對家庭做出的貢獻和犧牲,感受到爸爸的責任心和愛;在視頻欣賞《爸爸的背》中,孩子們看到了爸爸對孩子長年如一日的默默付出和保護。

隨着對爸爸的加深瞭解和對父愛的進一步理解,孩子們更愛爸爸了,除了用語言表達,還親自爲爸爸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給爸爸端杯水、捶捶背,幫爸爸擺碗筷、掃地等,還有的孩子主動改掉了不良習慣,如爸爸在家工作時不影響爸爸,不惹爸爸生氣等。

愛是相互的。孩子稚嫩的心裏有個樸素的願望,用自己的愛報答爸爸的愛,讓爸爸更愛自己。爲了不讓孩子們失望,爲了能讓孩子們積極表達愛和孝心的行爲成爲習慣堅持下去,我建議家長和幼兒共同商量設立協議。比如,如果孩子堅持每天爲爸爸做一件事,那爸爸可以在週末陪孩子做一件事,像去動物園、一起做遊戲、親子共讀等,這樣孩子們才能更好地認識愛與被愛。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0

我做幼兒教師已有整整十七個年頭了。在這段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日子裏,我曾被我的孩子們無數次地感動過。

記得那是20xx年的春天,我帶領的小班要開展一個以“可愛的蛋寶寶”爲主題的活動。因爲是第一次嘗試,我對這樣的學習方式是否適合孩子心中沒底,而孩子們則充滿了好奇。

活動開始前,我先請孩子們每人從家裏帶一個雞蛋來園,並揹着孩子提醒家長先將雞蛋煮—下,避免摔碎。幾天後,孩子們如約帶來了他們每個人的“蛋寶寶”。於是,一場有趣的“護蛋行動”開始了。

在接下來的日子裏,孩子們幾乎每天都會想出各種辦法來護理“蛋寶寶”。他們找來各種盒子,鋪上棉花布片,爲“蛋寶寶”建造溫暖的家園;他們用手中的彩筆爲“蛋寶寶”添畫五彩花衣,讓每一個“蛋寶寶”都擁有獨一無二的印記;他們走到哪兒都記得帶上自己的“蛋寶寶”,一起曬太陽、做遊戲、聽故事……甚至在午睡時,我都會發現熟睡的孩子手裏還緊緊地攥着他的“蛋寶寶”。那一刻,我被孩子們的愛心和用心感動了。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這些備受呵護的“蛋寶寶”開始散發出不太好聞的氣味。我猶豫着是不是應該把“蛋寶寶”搬出教室,然後悄悄丟棄,再找一個能讓孩子們相信的理由,自然地讓這些“蛋寶寶”退出孩子們的視線。我不希望孩子們因爲心愛的“蛋寶寶”不見了而感到傷心。可是沒想到,孩子們的一個舉動打消了我的猶豫。

那天下午,幾個嗲妹妹在盥洗室裏,用洗手液給自己的“蛋寶寶”洗澡。一番折騰後,那幾個已有異味的“蛋寶寶”被嗲妹妹們洗得香噴噴的。她們還跑去找生活老師,執意請她找出冬天時用來塗臉的“孩兒面”,小心翼翼地給“蛋寶寶”塗面霜,還時不時地湊上去聞一聞,嘴裏輕輕地嘀咕:“真香啊!這下好了。”我終於按捺不住,走上前明知故問:“寶貝,你們在幹什麼呢?”嗲妹妹們異口同聲地說:“塗了香香,蛋寶寶就不臭了,你就不會把它們扔掉了!”我很吃驚,繼續追問:“咦,你們怎麼知道我想扔掉這些蛋寶寶呢?”顯然,孩子們被我問住了。面面相覷了好一會兒,其中一個膽大的忍不住笑了,湊到我耳邊說:“祝老師,昨天中午睡覺時,我聽到你和周老師在說話,周老師說了,蛋臭了要扔掉。”

原來如此!真沒想到,孩子們竟然如此珍愛這些“蛋寶寶”,愛到甚至可以接受“蛋寶寶”所有的缺點。

儘管我放棄了讓孩子們把“蛋寶寶”丟掉的打算,但畢竟雞蛋不能久放,時間長了也不衛生。此時我真的有些困惑:主題活動“可愛的'蛋寶寶”接下來究竟該怎樣結束呢?正當我一籌莫展時,又_件令我震驚的事發生了。

兩天後的那個早晨,孩子們都在各自喜歡的區域裏做遊戲,教室裏顯得安靜而平和。突然,一個聲音打破了平靜:“老師,我的蛋孵出小鴨了!你快來看啊!”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連忙跑向那個大聲呼喊的男孩,蹲下身子,看着男孩手裏捧着的那隻令他驚喜並引以爲傲的“小鴨”。

我的眼眶溼潤了。男孩手裏捧着的是一隻用雪花片搭成的、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小鴨”。當這隻“小鴨”在這樣的時候,以這樣的方式出現在我面前時,我再一次被感動了!我開始相信:愛是可以創造奇蹟的。

接下來的幾天裏,孩子們的“蛋寶寶"都先後“孵”出了可愛的寶貝,除了“鴨寶寶”以外,還有“烏龜寶寶”和“企鵝寶寶”。我雖然知道這一切都不合情理,但還是欣喜地接受了每一個孩子的驕傲的宣佈,因爲我從孩子們的眼神中看到了純粹的愛和滿足。

那些變質了的雞蛋就這樣離開了陪伴了它們整整三週的孩子們,但孩子們似乎並不傷心,因爲前一個“蛋寶寶”已孵化出另一個由他們親手創造的寶貝,而孩子們相信前後兩個“蛋寶寶”是一體的,孩子們的愛還在!

我也相信,不久後孩子們就會知道“雞蛋只能孵出小雞”的常識,但是他們一定不會忘記自己有一次奇妙的的經歷。長大之後,只要他們還記得這件事,就一定會從當年幼兒園老師對他們的理解和尊重中獲得感悟。

如今,再次回首這段“被感動的經歷”,我依然被感動。內心不禁感謝起那些曾經陪伴過我的孩子們,是他們用世間最純潔的愛滋潤了我的心靈,讓我在和他們相處的日子裏,經歷心靈的洗禮和昇華。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1

鵬鵬奶奶總是擔心自己的寶貝孫子太“老實”,會在幼兒園裏“吃虧”,頻頻和我打招呼,希望我能多照顧鵬鵬,還不停地買小點心、水果等來送給我們。每每見到她拎着東西,我和搭班老師就急了,苦口婆心地解釋,好不容易纔能讓她把東西帶回家。可越是不收她的“禮品”,她就越擔心自己的孫子。

這天,鵬鵬奶奶拎來的一包小番茄又被我婉言謝絕了,奶奶有點不太高興。等我們晨聞活動回來,李鑫突然發現寶貝似的大喊:“彭老師。小番茄又回來了!”一下子,許多小朋友都擁過去圍在小番茄周圍,餘露還情不自禁地用手指按按這個、摸摸那個。雨桐馬上阻止:“不能摸,這是給老師吃的。”

“對,是鵬鵬奶奶送給老師吃的,這樣老師就喜歡鵬鵬了。”

“彭老師,明天我也叫媽媽送水果給你吃。”“我也是!”“我也要!”

聽着孩子們你一句我一句的交流,我心裏有點不是滋味:孩子們好像都懂得這份禮品的“含義”,可是這並不是孩子們應該學會的人情世故,我更不想讓孩子們覺得,只要送禮就能換來老師的喜歡。

“你們都猜錯了吧?這可不是鵬鵬奶奶要送給我吃的哦!而是爲了感謝小朋友,特地送來給鵬鵬的好朋友們品嚐的!”我說。

“好!”小朋友們都高興地拍起小手。

“太棒了,謝謝鵬鵬!”平時就特別懂禮貌的鄧遠走到鵬鵬面前表示感謝:“下次,我也請你品嚐我的禮物。”

離園前,我請鵬鵬把小番茄分給大家,小朋友們都非常開心,還不停地謝謝鵬鵬。家長們在教室外也關注着這一切,不停地評論着:“小孩子多有禮貌啊,還知道說謝謝,上學後確實不一樣了!”“小孩就是容易滿足,兩個小番茄就樂成那樣……”

鵬鵬奶奶看到鵬鵬的.表現也樂得合不攏嘴。我想,她應該放心了。

第二天,鵬鵬奶奶又拎來更多的小番茄,我忍不住說:“奶奶,真的不用,我們不能收!”

“這次我是帶給孩子們的,謝謝小朋友們,和我家鵬鵬做朋友,看見他快樂,我也就放心了。”

“您放心,我們會把每個孩子都當成自己孩子的……”我笑着把小番茄交還給鵬鵬奶奶,“禮品”危機終於解除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2

“看看誰聽話,誰坐的好,就給誰分好吃的。”這是我前幾天剛進教室門口,看到班裏小朋友亂糟糟的場景時,脫口而出的一句話,只聽話音剛落,孩子們便七嘴八舌地討論開來,“老師,你要獎勵我們什麼呀?”……是啊,這次我要獎勵他們什麼呢?小貼畫?好吃的?……似乎這些並不能引起他們多大興趣了,但是我不能言而無信呀!於是我眼觀六路,尋找教室裏最可能吸引他們的東西。啊!有了,十二生肖小貼畫,這個可是以前沒有獎勵過的。於是我對孩子們說:“誰坐的最好,我就獎勵他十二生肖小貼畫,數量有限哦,不是每個小朋友都會有的。”話還沒說完,就看孩子們都一個個坐正坐好,等待十二生肖的小貼畫“降臨”到自己身上,看來,這招還是挺管用的。事後,我在想,我是不是過多的依賴以給孩子物質獎勵,來影響孩子的'行爲?如果哪天沒有“十二生肖小貼畫”的及時出現,我又該如何收場?、

記得以前看過一個心理學家所說的話,她說:用小星星、小貼畫以及其他一些小玩意來引起幼兒的興趣是非常有效的辦法。她指出這些小玩意能輕鬆的解決小孩的行爲問題。不得不承認:這些年來,這一理論確實得到了很多人的擁護。很多老師和家長都用很多的貼畫來當孩子的獎品,但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呢?我不敢想象。

隨着孩子人生閱歷的不斷豐富,孩子們會和我們“討價還價,”就像我們大班的孩子,簡單的、普通的小貼畫,並不能引起他們的注意了,作爲教師的我們就必須尋找更“特別”的東西來吸引他們。久而久之,明明是爲了獎勵好習慣的一個制度,很可能就演變成了一個“敲詐勒索”的計劃。到那時,我們就會後悔莫及。

所以,我們必須認真、全面的考慮獎勵和調動積極性這兩個問題。口頭表揚和認可是大人在對待小孩時經常使用的一種方法。當然,偶爾經過全面考慮後,使用一些物質獎勵也是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作爲教師和家長的我們應該知道:必須培養幼兒從自己完成的工作中得到一種自我滿足感。不論是完成一個任務,愛惜財務,還是解決一個問題,其中的自我滿足感應該成爲一種必然的內在獎勵,而不是以某些外在物質爲基礎。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3

作爲一名幼兒教師,我們每天面對幾十位名各色各樣的幼兒,再加上園裏各種各樣繁瑣的事情,有時在面對調皮的孩子時我們難免會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孩子們吵吵鬧鬧的時候,難免會大聲斥責幼兒。在一些你反覆說都不聽的孩子面前,在哪些不遵守規則的孩子面前……在這些時候,我們總希望孩子們能聽話,能好好地遵守規則,在這些時候往往也會讓老師產生挫敗、無力、或者焦慮,進而用發怒的方式來要求幼兒。

吼叫會給孩子帶來什麼?

1、傷害孩子自尊心和師幼關係

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時期,孩子大部分時間都是待在幼兒園裏,和老師生活在一起。吼叫會對孩子的自尊心造成很大的傷害,更嚴重的會影響孩子的性格改變。當你對孩子吼叫的時候,你是在對孩子進行言語上的侮辱,這已經嚴重摧毀了孩子本來就很脆弱的自尊心。這會讓一個平時很樂觀的孩子慢慢變得不愛講話。長期對孩子發脾氣、吼叫,不僅會影響良好師幼關係的建立,也會讓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形成自我否定的消極心理,嚴重的.還會影響他們與別人建立親密關係的能力。

2、無法正確處理情感

孩子對情緒信息的處理存在一個逐步接受的過程,孩子遇事哭鬧,很大程度上是不知道目前所遭遇的情緒應該如何正確表達,如果此時老師以吼叫制止哭鬧,不進行情緒的疏導,孩子就會將此時的感受歸咎於不好的、負面的,即使長大成人以後面對類似的情緒也會不知所措。

3、孩子學會吼叫

3—6歲的幼兒沒有正確的是非觀,無法辨別事物的正確與否。而且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愛模仿,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你大聲吼他,他將來在外面也大聲吼別人,這會影響到幼兒的人際交往以及處理問題的方式。

如何做到零吼叫?

1、耐心傾聽

作爲一名老師,當面對不聽話犯錯的幼兒時,關鍵是要找出孩子犯錯的原因,從源頭下手,把原因除去。

此時老師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冷靜下來,多一分耐心,問問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當老師的心思已經放在瞭解孩子的想法,並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爲其實是情有可原的,並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2、放下身段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要蹲下來和幼兒交流,瞭解幼兒的真實想法,知道孩子內心想要的是什麼,和孩子平等的交流。

3、讓孩子去體驗後果

在教學中,我發現孩子們的好奇心特別重,當你越是告訴她不要幹什麼時候,她越是想嘗試。如果孩子老是聽不進老師的話,你再怎麼吼叫也是無用的。那麼在保證安全和沒有惡劣後果的前提下,教師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會“自食惡果”的滋味。通過自身的切實體驗,孩子將能深刻領悟到老師的教導有多麼正確和重要。

4、學會感同身受

平時的告誡之外,教師也要在實際的情境中教導孩子一定的道理。讓孩子有同理心,讓他從其他人的角度去體會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爲會如何影響他人。至於解說道理的方式,則可依孩子的年齡來選擇講解的深度,特別小的孩子可以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

5、給一個選擇

也就是說,不要只說“不可以”、“不允許”、“立刻”、“你給我”之類的詞語,請指出一條可以的路來給他走。

每次給孩子留一些餘地,而不是採用激烈的態度制止孩子的行爲,慢慢地好習慣就養成了。

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是天底下最光榮的職業,但我們肩上的擔子也是非比尋常的,我們的一言一行對孩子有着深遠的影響,我們更應該嚴格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做一名“零吼叫”老師。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4

要當一個好家長,不僅要關心孩子的身體狀況,學習成績,能否考上重點中學或者大學等等,而且對孩子的心理、思想,個性有足夠的瞭解,並能夠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有意識的幫助他改掉缺點。

但有不少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多少有一些心理錯位,不是用賞識的目光讚美孩子的優點,而是恨不得用放大鏡去尋找孩子的弱點,更可怕的是,處處拿別人孩子的長處去比自己孩子的短處。孩子需要鼓勵、需要肯定、需要賞識。家長用別的孩子作例子爲自己孩子樹立榜樣,目的在於“激將”,殊不知,卻易導致孩子自信心的喪失和崩潰,從而產生自卑心理。

幼兒教師教育隨筆15

中午時分,孩子們正沉浸在自選遊戲的快樂中,一個聲音打破了融洽的氛圍:“老師,凡凡把小青蛙放進龍蝦缸了!它會被咬死的。”孩子們紛紛圍過來,一個個義憤填膺地怒視着凡凡,彷彿他是可惡的壞傢伙。凡凡卻是一副神態自若的樣子,還用小手放在嘴邊“噓”了一聲:“別吵,我們一起看看,龍蝦和小青蛙會做朋友嗎?要是不會,我會救它的。”孩子們聚精會神地觀察起來。只見龍蝦慢慢悠悠地捲起尾巴,立起身子,張開大鉗子舞動了兩下,就把整個身子轉過去向旁邊前行,似乎對那隻驚嚇得一動不動的青蛙絲毫不感興趣。小青蛙呢?愣了半天終於回過神來,一跳一跳打了幾轉之後,也安靜地吸附在缸壁。“你們看,他們不是挺好的嗎?”凡凡對此好像胸有成竹,一旁的小朋友們也長出了一口氣。“凡凡.你下次可別嚇我們了。”東東耐心地提醒凡凡,其他孩子也應和着勸告着。出人意料的是凡凡的總結性陳述:“如果我不這麼做,你們怎麼會看到龍蝦是不咬青蛙的呢!”此刻,我不免慶幸自己的等待,要是我急欲阻止,不會親見如此驚險而生動的一幕,也無法瞭解凡凡淘氣的真實原委。

每個孩子都有創造力,如果孩子沒別的事情可做,有時候他們就會製造一些惡作劇。教師應該將孩子的這種創造力引上正軌,並讓它保持健康發展的勢頭。基於這種認識,我修正了對凡凡的教育方式:

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允許凡凡從事一些冒險活動,這不僅有助於培養孩子的創造力,同時,還有助於建立教師與孩子之間的良好關係;

定期幫助孩子用新的工具及材料做一些實驗,不要求孩子的每次實驗結果或每次活動都有實際用途,真正的創造力往往要伴隨着許多次的失敗;

避免對凡凡不切實際的想法太快地表示反對,並對孩子說一些諸如“那樣做根本不行”之類的`令孩子灰心喪氣的話;

以積極的態度對待孩子所犯的錯誤,當孩子所犯嚴重錯誤需要適當紀律論處的話,懲罰要對事不對人,不要在糾正錯誤的同時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爲凡凡選擇一些有利於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的玩具或活動,如放大鏡、磁鐵、用於製作紙盒、卡片等的薄紙板等,都比那些成品的玩具更能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鼓勵凡凡收集一些東西,如羽毛、鈕釦、種子、郵票或感興趣的任何東西,收集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與創造精神,允許凡凡將自己喜歡的小玩具帶回家,有可存放的小天地。

實施一段時間後,小朋友們熱情地稱讚凡凡爲“小小博士”。凡凡依然眨巴着那雙大眼睛,興高采烈地邀請你去看他的新發現或新發明。

可見,創造力是在孩子獲得一種真正的自尊感的氣氛中得以發展的。透過“越軌行爲”,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需求,爲他們創造更多的自由創造空間,豐富他們的知識經驗。拓展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創造意向,及時鼓勵和支持孩子的創新要求,這一切都將成爲培育孩子創造力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