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分析昔日學霸爲何變學渣

教師2.5W

近日,“名校學渣”在網上很是火爆,爲什麼會從學霸變學渣呢?對此,教師分析昔日學霸爲何變學渣,可能因心理因素影響,名校競爭激烈,焦慮和壓抑是名校學渣的共同體驗。具體的分析內容請看下文。

教師分析昔日學霸爲何變學渣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當所有人都在做着各種想做的事時,我卻一直活在唯分數論的世界裏”

“進入了一個環境就會不由自主地用這個環境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個學渣,尤其是一個沒有任何閃光點的學渣,內心有多麼難過了嗎”

“他們原來唯一比其他同學強的地方就是學習成績好,上大學後他們發現自己唯一的優點沒有了,所以會心情低落”

--

最近一段時間,“名校學渣”成爲網絡熱詞,起因是知乎上的一個提問:“在清華當學渣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清華、北大、人大等名校學生或畢業生紛紛跟帖回答,訴說自己的“血淚史”,人氣最高的一個回答竟有6000多個“贊”。

而圍觀者在感慨“在名校讀書壓力真大”之餘,也生出一個疑問:但凡能考上中國最頂尖的幾所名校的人,智商必然不低,怎麼就會被碾壓成學渣了呢?

  與學霸同行,一不留神就會墊底

如果說進入名校有什麼樣的困擾和辛酸,那麼學霸太多就是其中之一。這些學霸不僅學習好,而且顏值高、家境優渥、多才多藝、視野開闊,關鍵是他們都還很勤奮。和這樣的人在一起,稍一懈怠,就會被碾成學渣。

張冬易高中時也曾是學霸一枚,但當她以傲人的成績考入夢寐以求的名校時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

爲了不掉隊,這4年,她從沒有懈怠過。因爲專業是小語種,她每天都要背單詞、練口語、磨聽力、閱讀書籍。在這所以文科著名的學校中,外國語學院的課程是出了名的多,她和所有同院的同學一樣,每天課後要進行幾個小時的自習。

“學外語是個苦功夫,沒有捷徑,只能拼學習時間。日常的學習不能停,一停了就沒有語感了,背過的東西也會忘。”每到期末,班級裏更是人心惶惶,通宵自習室、寢室、學校外面的麥當勞和咖啡廳……到處都是張冬易的同班同學。那半個月,她和同學一起“刷夜”,從沒在凌晨兩點之前睡過覺。

即使這樣,張冬易仍然覺得自己是個學渣。

“我的成績只能勉強保持在中游水平。”張冬易說,對於外語類專業的學生來說,學分績是今後出國深造時的一個重要指標。而學校要求,一個課程每個班只能有30%的同學上90分,這更加劇了班裏的競爭,張冬易得到的90分寥寥無幾。

4年下來,張冬易的學分績在3.4左右(滿分4.0),對於其他專業來講,這並不是一個難以啓齒的成績,而對於她和她的同學來說,這已經是申請出國的底線。

“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當所有人都在做着各種想做的事時,我卻一直活在唯分數論的世界裏。”張冬易說,這幾年她從來沒有痛快地玩過,學分績就像一個緊箍一樣,讓她一刻也不能放鬆。每每想休息一下,就會想到是不是有人還在學習。

那可以別這麼拼嗎?“不可以。”張冬易回答,她一直被這羣“着了魔”的同學推着跑,稍一懈怠,就會墊底。她最遺憾的是,苦讀4年,自己既沒有充受大學生活,也沒有得到好的成績。

  焦慮和壓抑是名校學渣的共同體驗

“做學渣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發現自己沒有任何出衆的地方,而且連唯一的優勢——學習好,也沒有了。”這則回帖道出了很多身在象牙塔尖,卻承受着巨大壓力的大學生的心聲。

從國小習成績優異的郭磊,在幾年前走進了清華大學。然而,他最終沒能走到畢業。

入學時的他,和大多數新生一樣,頂着名校的光環,戴着大學聯考(精品課)成績全省排名前列的頭銜,充滿了熱情和憧憬。上大學後,他沒有懈怠,依然像高中一樣嚴格要求自己,每天按照自己的規劃上課、自習、參加學生活動。那時的.他,還當選爲班上的學習委員。

微積分55,線代60。他沒想到,人生的第一次掛科來得這麼快。

“到底發生了什麼?”郭磊一遍遍問自己,明明學習挺用心,卻在第一學期期末考成這個樣子,這個不按劇本發展的結果讓他實在難以接受。清華沒有補考,只能在下學年重新上一次課。不同的是,那時和他一起聽課的是學弟學妹。

大概是從那時開始,郭磊便無法專心學習了。“不是我不想聽課,而是我做不到。”掛科的事讓他異常焦慮,而課程卻不能缺掉任何一環。焦慮,無法聽課,學不會,更加焦慮……郭磊就這樣進入了一個死循環。

郭磊開始害怕見到父母,而父母在他的精心“掩飾”下絲毫沒有察覺兒子的精神狀態已經不似從前。“我承擔了他們十幾年的夢想,要我在他們面前把這個夢想親手打碎,我做不到。”於是,雖然揹負着越來越大的心理包袱,他仍然故作輕鬆地和大家一樣上課、學習。

大三的最後一個學期,郭磊已經掛了3科,按照學校的規定,他要被退學了。然而這讓郭磊愈加明確,想要走出這種情緒,他必須離開這裏。

決定要離開了,郭磊的心情反而輕鬆了不少。在學校心理諮詢老師的幫助下,他漸漸將心態調整過來。退學後,郭磊轉學到美國某高校讀大二,之前在學校裏平均分不足70分的他,這學期在美國的學分績是3.92,名列前茅。

郭磊經歷過的壓抑和焦慮,幾乎是所有名校學生的共同體驗。有人坦言“每天都在焦慮”,因爲“進入了一個環境就會不由自主地用這個環境的標準來要求自己。所以,你知道一個學渣,尤其是一個沒有任何閃光點的學渣,內心有多麼難過了嗎?”而且,這些考入名校的學生,都曾經那麼驕傲。

  學渣,或是一種自嘲

在名校當學渣,或許並不全是悲情,在知乎的衆多回答中,有很多是對於自己學渣身份的調侃,他們雖然自稱學渣,但也不掩飾他們在其他領域取得的成績。

畢業於北大的梅里如今在英國知名劇院做歌劇演員,他說,是4年的學渣生活讓他取得今天的成就。

梅里表示,母校的獨特之處在於“思想自由,兼容幷包”,學習好壞績點高低並非唯一的評價標準。學校裏面喜歡做什麼事情的人都有,“你能把一樣東西玩到極致,你就牛,管它是不是不務正業”。

雖然是一個“學渣”,梅里卻覺得在大學的4年過得很開心,因爲大部分時間他都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我經常夜晚一個人在琴房練聲,每週課餘花一個小時去藝術學院上聲樂課;找到了一羣知己,大家夜晚到湖畔的石舫上對着湖水裏月亮和塔的倒影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歌,所謂青春的情懷大概不過如此。”梅里說。

雖然成績不好,專業也和自己的興趣相差甚遠,但梅里還是發現了自己男高音的特長。最終,他走上了歌劇演員的“不歸路”,而身邊的朋友同學也都一直支持鼓勵甚至欣賞他。“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方向和理想並能夠爲之努力,這對我來說真是一件幸運的事情”。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團委書記劉佳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名校的“學渣”,有些是沒有調整好自己的生活學習狀態,導致學習成績不好;有些其實是很優秀的,他們自稱“學渣”更多是一種自嘲。

劉佳稱,很多同學上大學後沒有在學習上花費太多精力,成績就沒有那麼拔尖了。這是十分普遍的現象。

“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在別的方向和領域取得成績,同樣值得肯定。整個大學期間在任何方面都沒有收穫,這個纔是真正意義上的學渣。”劉佳說。

不過,在提倡全面發展的校園環境裏,不少同學也陷入了找不到方向的困境。一位來自北京大學的同學說,“北大的價值導向永遠是豐富的,我們是學渣,但我們並沒有懶惰或者放縱,而是不知道什麼值得幹,什麼值得學。當然,我們的確沒有非常努力地去探索。”

  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變成學渣

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些曾經的學霸成爲學渣,甚至一蹶不振呢?

在某頂尖大學從事了多年學生工作的孫老師表示,名校學渣現象出現的客觀原因是,學生入學時的專業基礎不一樣。“我們的生源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競賽保送,他們是有專業基礎的同學;還有一部分是沒有基礎,通過大學聯考進來的同學,以及國防生”。

這樣的客觀背景導致上專業課時,有些人基礎很好,自然成績就好,有些人反而是零基礎。“甚至有些同學,大學4年一直在追趕,對於他們來說,學習壓力的確很大。”孫老師說。

造成學渣現象的另一個原因就是心理因素。孫老師指出,該校很多學生高中時都是尖子生,他們除了學習沒有其他興趣和特長,也沒有除成績以外的獲得自我認同感的途徑。

“他們可能唯一比其他同學強的地方就是學習成績好,上大學後他們發現自己唯一的優點也沒有了,所以會心情低落。當然,很多同學也會在大學生活中慢慢找到興趣和發展方向。”孫老師說。

劉佳說,名校裏競爭激烈,即使大家曾經都是“尖子生”,也總得排出來一個名次,後邊的同學就會有心理落差,一旦不能及時調整,就會越來越消沉。

一位治療過名校“學渣”的心理諮詢師分析,有些同學一直習慣趨利避害的處事方式,做事情一定要讓父母和周圍人滿意,獲得表揚嘉獎。時間久了,就會變得不習慣找別人幫忙,也經常掩飾自己的負面情緒。這最終導致無法和自己、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陷入焦慮。

而一名中學教師看了知乎上的一些回答後感觸很深,他說,中國小教育和廣大父母也要重視“名校學渣”現象,別再把“考上名校”視爲唯一的目標,別再培養“只會學習、做題和考試”的孩子了,如果經歷千辛萬苦把孩子送進名校卻成了學渣,甚至退學,又有什麼意義?

以上是‘教師分析昔日學霸爲何變學渣,可能因心理因素影響’的內容,更多教育資訊發佈在這裏,歡迎大家多多來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