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教師隊伍管理制度

教師1.73W

在當今社會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會接觸到制度,制度是國家法律、法令、政策的具體化,是人們行動的準則和依據。擬起制度來就毫無頭緒?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師隊伍管理制度,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教師隊伍管理制度

  教師隊伍管理制度1

爲了加強中國小教師隊伍的管理,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精神,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特作如下規定:

一、中國小教師的調配、編制管理以及自然減員的補充,均由縣(區)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凡從省外調入的中國小教師,都要認真做好考覈工作,嚴格履行審批手續;由省內往省外或由教育系統調往外系統的,凡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的中學教師和具有中師以上文化程度的國小教師以及雖不具備上述相應學歷,但確有教學經驗的教師,都要嚴格控制,並須經縣9區)教育行政部門審覈,由市教育行政部門審批。對違反規定調出的,除要追回教師外,還要追究有關領導的責任。

二、教師的調配工作,要堅持面向農村,面向偏僻地區,加強薄弱環節,促進人才合理流動。教師從農村調往縣城,城郊或縣城調往市區的必須嚴格控制。要鼓勵城鎮教師去農村或偏僻地區工作。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採取定期輪換的辦法,分期分批抽調地方城鎮教師到農村學校任教。實行教師職務聘任制或任命制的學校,如確因編制或職務限額的限制暫不能被任用的教師,要動員和鼓勵他們到農村學校去工作。

三、除黨政機關選拔縣以上領導班子成員外,一律不準到中國小抽調幹部或教師。各部門對長期借調的教師,在本規定發佈後三個月內必須將其退回原學校;逾期不退者,學校停發工資。

四、高、中等師範院校畢業生的分配、派遣由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並要按照遼政發〔1986〕89號文件有關規定辦理。師範院校畢業生見習期滿後,連續工作滿五年,經批准方可調動。新分配的畢業生報考高一級師範院校的,必須工作二年以上、本人表現好並經學校同意和縣(區)教育部門批准。

五、爲了加強普通中國小的師資力量,今後各類專業學校和各高等學校,都不準從中學抽調教師;同時,中學也不要從國小抽調骨幹教師。

六、中國小教師中不具備培訓條件或經過系統培訓仍不勝任教學工作的,可調整安排做其他行政工作或調到其他部門工作。

七、要建立健全教師考覈制度。對教師的政治思想表現、工作態度、教學業務能力、教學效果、文化程度等要進行全面考覈,並將主要考覈材料歸入本人檔案,作爲評聘職務的主要依據。

八、要加強中國小教師的檔案管理。中層以上領導幹部的檔案,由縣(區)以上教育行政部門配備專人管理。凡屬教師離職進修、在職培訓以及業務考察、考覈、任用、獎懲等有關材料,必須及時整理歸檔。

九、對教育和教學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要予以表彰和鼓勵。給教職工晉級或授予稱號的,須由縣(區)以上政府或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對校級幹部的獎勵,須由其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對教師、職員、工人給予開除留用以上處分的,須經縣(區)以上教育主管部門批准;對學校領導幹部的處分,由其任命機關批准。

十、要加強民辦教師的管理。辭退民辦教師,須報縣(區)教育局批准,並收回任用證書。各地一律不得再吸收新的民辦教師,一經發現,必須堅決清退,並要追究領導者和承辦人的責任。已由民辦教師轉爲公辦教師的(含”五大”、”中函”畢業生),在五年內不準調動。

各市可根據本規定,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制定具體的教師管理辦法。同時,還可就中國小教師的任用、職責、考覈、獎懲、培訓進修等問題,制定實施細則,使我省教師隊伍的管理更加完善。

本規定也適用於職(農)業中學、盲聾啞和弱智兒童學校、工讀學校、中等師範和教師進修院校。

  教師隊伍管理制度2

爲加強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管理,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保證學校教育工作有序進行,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特制定《教師工作常規管理制度》。

一、學習制度。準時參加學校政治、業務學習,認真做好學習記錄。經常讀書看報,每學期閱讀一本教育專著,做好讀書筆記。每學期參加課改實驗或專題培訓一次,撰寫5篇教學反思或教學隨筆,撰寫一份教研、教改實驗報告或教學經驗總結、研究論文。

二、研討制度。建立教研、教改成果的檢查、研討、評估、交流制度。教研組每學期要有教研活動計劃、教改課題,各學科至少召開一次專題研討交流會;教研組積極承擔各級教研課題,每週要有教研活動,每學期至少要完成一項校級科研課題。教師每學期至少上一次公開課或教改實驗課,主動更新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教師每學期至少要參與一次校外教研活動,評課和研討時要注意聽取他人意見、汲取他人精華、發表自己見解。

三、請假制度。嚴格執行請假管理制度,堅持做到有事先請假、無事不請假、小事少請假。教職工每日考勤由教導處負責,實行簽到制。請假時須按有關程序到教導處辦理登記手續,工作時間憑票出入校門。半天以內的病假或事假,由教導主任或主管副校長審批;1-3天以內的公假或私假,應經校長同意;3天以上報教育局審批。教師請假應自找本學科或本教研組教師代課,並告知教導處同意備案,假後上班時主動銷假,並在規定時間內爲學生補上課。

四、辦公制度。認真執行坐班制度,上班時間上做到“四準”:準時到校、準時進教室、準時上課、準時下課。辦公期間杜絕玩遊戲,嚴禁吸菸、喝酒、下棋、打牌,做與工作無關或影響他人辦公的事。輪流值日,保持辦公室的整潔;相互尊重,維護人際關係和諧。

五、課程制度。嚴格按照國家和教育行政部門頒發的課程計劃組織教育教學活動。嚴肅教學紀律,嚴格執行課程計劃,不經教導處批准,不得隨意調換課程、隨意授課,改變授課計劃;不得隨意增減課程和授課時數;不得搞突擊教學提前結束新課;不得隨意停課、放假,不按時完成教學任務。

六、集會制度。週一晨會或學校集會時,由政教處出面組織,全體教師均應主動參加,主管副校長應提前到操場維持秩序,組織好師生列隊參加,做到準時、文明、整齊、安靜和安全。教研組長和班主任應根據集會時提出的要求,結合師生思想動態,及時進行強調引導、提出具體要求。

七、上課制度。建立和維護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向課堂教學要質量。教師上課必須做到“五不”:不上無準備的課,不坐着上課,不歧視後進生,不將學生趕出教室,不在上課時接打手機、聽音樂;力求“四多”:多采用直觀教學,多面向全體學生教學,多給學生思考的時空,多讓學生合作探究、互動學習。

八、聽課制度。建立隨堂聽課、定期聽課制度,養成專心聽課、認真做好聽課和評課記錄的良好習慣。聽課後要及時參加評課、議課,同授課教師溝通交流。每學期校長、主管副校長、教導主任聽課不少於30節;教研組長、教導幹事聽課不少於20節;教師每人聽課不少於15節,新教師聽課不少於20節。

九、備課制度。教師每學期第一週圍繞學科課程標準、班級學生實際和學校教學工作計劃,制定本學期所任學科教學計劃,上報教導處備查。提倡教師集體備課,交流教學經驗。教師課前必須精心備課,做到備課標、備教材、備教法、備學生、備學法。教案一般應包括教學課題、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準備、教學過程等,尤其是教學目標和教學過程的設計要備詳實。教學目標設計要體現“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的三維目標;教學過程設計包括組織活動設計、認知活動設計、情境活動設計和評價活動設計,設計要有利於學生知、情、意、行的和諧發展。教案每週一由教研組長簽字,每月底交教導處檢查一次,並做好檢查記錄。

十、作業佈置。要精心設計作業,不允許搞題海作業。少佈置機械重複的作業,多佈置實踐性、發展性、自選性的作業。學生作業量要適當,國小生一般一、二年級不留書面的家庭作業,其他年級的書面作業應控制在一小時以內。畢業年級學生的各科作業也要適量,最多不超過二小時。教師應督促教育學生獨立、認真、按時完成作業,養成複習、預習、自習的良好習慣。

十一、作業批改。語文科作業按課批改,數學科作業當天批改,其他學科作業按次批改。作業每次批改都應註明批改日期,使用統一的修改符號,批註提倡短語加等級。學生作業中的錯誤之處應明確打錯,並讓學生在下次作業前更正。應要求學生使用統一規格的作業本,按規定的格式完成,字跡要工整,少寫錯別字,按時按量完成。學生作業應及時批改,及時反饋,必要時採取面批面改形式。高年級作業批改可把教師批改與學生互動批改有機結合。

十二、家校聯繫。班主任和科任教師每學期對每位學生至少進行一次家訪,或同家長親自面談一次學生的學習和表現。各班主任應健全學生家長聯繫簿,有家庭住址、聯繫電話,遇到學生曠課或發生突發事件,應及時與家長聯繫,該緊急處理的及時處理,該向校領導報告的要及時報告。學生髮生突發事件時不得隱匿不報。教師不得辱罵、貶損、嘲諷學生,不得體罰和變相體罰學生。班主任在學期結束前要對學生的在校表現寫出實事求是的評語,評語應以鼓勵爲主。

十三、質量管理。強化教學過程管理和質量考評工作。教學工作的每個環節都要有明確具體的規範化要求和質量標準,有檢查、指導、評估措施,要以新生入學定員人數爲基數考評班級、年級的及格率、優秀率和平均分。建立各班學生考試成績和各科教師教學成績考覈數據庫,對入學成績、抽考成績和會考成績全面科學地進行教學質量分析,採取考試成績幾何描述的方法,實施教學質量增值評價,客觀、公正的評價教師的教學質量。

十四、考覈獎懲。教師績效工資是學校分配中活的部分,由學校建立崗位績效工資分配製度,在覈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按照規範的程序和要求,自主分配,以體現教職工的責任、成績和貢獻。嚴格落實教師工作量、教學質量、教研成果、公開教學活動、競賽活動輔導、業務培訓和教學能力等爲主要內容的績效工資分配辦法,細化量化考覈細則,用數據和事實考覈教師績效工資分配,把“幹多幹少”和“幹好幹壞”區別開來,按照考覈結果兌現教師績效工資獎懲。

  教師隊伍管理制度3

(一)教師培訓

崗位培訓是提高教師專業水平,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必要手段。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培訓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基礎工作,它直接關係到新課程實施的質量和水平,因此,加強新課程理論和新課程實施方案的`培訓是教師培訓工作的當務之急。

1、培訓方式

培訓可分爲國家級、省級、市級、校級培訓。校長、教研負責人蔘加國家級或省級培訓,骨幹教師和全體高中教師參加省級、市級或校級培訓。主要通過“專家講座”、理論研討等方式對課程改革進行全員培訓。在培訓中應把“參與式培訓”作爲高中教師培訓的主要形式,它不僅因爲培訓形式的平等、互動,更在於爲教師創造了新的環境與新角色,教師不再是被動的聽衆,而是積極表達自己思想趨向,在與他人的對話中交流、互動、反思,不斷豐富對新課程的理解。

2、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通識培訓、各學科課程標準培訓、新教材培訓以及繼續教育等內容,通過專題培訓以及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培訓,幫助教師深刻領會高中課程改革的意義,詳細瞭解普通高中新課程方案,明確教師在課程改革中的責任和作用。

3、培訓要求

堅持“全員培訓”和“先培訓,後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各級教育主管部門和學校應制定新課程培訓方案和質量標準,對培訓內容和質量進行評估和監控,把新課程培訓與業績考覈、評優晉級掛鉤,併成爲教師繼續教育的重要內容。

4、培訓辦法

(1)根據“邊培訓、邊實驗、邊開發”的原則,形成“實驗、學習、培訓、管理、研究”一體化的良好運行機制。

(2)加強教師培訓後的反思。教師應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待自己的思想、觀念、行爲和自身教學效果,進而對教學活動的內容、對象和過程進行有效的反思。

5、培訓的組織和質量評估

(1)教師培訓要有組織、有計劃的開展。教研室在學期初要制定好本學期的教師培訓方案,要定出參加各級培訓的時間、人員。

(2)校本培訓要成爲新課程實施過程中學校的常規教研活動。在教師培訓方案中,要詳細計劃校本培訓的主講人、培訓內容、參加對象、評估方案、時間、地點等,並向全體教師公佈。

(3)上級主管部門的培訓由培訓的組織單位進行質量評估。校本培訓的質量評估由教研室組織制定具體評估方案。評估方案內容應包括培訓方案、審議、培訓過程與培訓結果驗收三部分,涵蓋培訓全過程,乃至追蹤培訓的長期效果。

(4)採取持證上崗制。結合上級培訓和校本培訓的結果,對參加高中新課程通識和專業培訓的教師進行綜合評定,合格者發給《培訓合格證書》,不合格者,不得承擔高中新課程實驗的教學任務。

(二)教師教研

1、教研機構

學校成立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等教研機構,全面負責學校教研機制運行。

2、教研製度

學校要完善各級教研機構制度,保障教研活動的有效進行。

(1)建立教研職責制度。即教研室工作制度、教研組工作制度和備課組工作制度以及教研檔案管理制度等。

(2)建立教研激勵制度。即課題研究激勵制度、教研成果激勵制度、論文評選和獎勵制度、優秀教學案例評選制度等。每學年舉辦一次教研成果(含課題研究、教學論文、教學案例等)評比與展示。

(3)建立課題管理制度。即課題申報制度、課題審批制度和課題結題制度等。

(4)建立教研指導制度。即學科帶頭人制度,新老教師“結對子”制度等。

(5)建立教學研討會制度。每學期舉辦由教研組長、骨幹教師參加的學校教育教學研討會研究和討論學校各項教學改革措施。

3、教師日常教研

(1)教師每上完一節課,要進行教學反思,並記錄在教案上。爭取建立教師個人教學“博客”,利用網絡技術與更多的同行進行經驗共享、交流。

(2)教師要適時聽取學生對教師上課、作業、輔導和評價等各個教學環節上的意見,及時調整教學方法。

(3)教師每完成一個模塊的教學任務,要進行一次總結。

(4)教師每學年要針對自己的教學實際參與至少一個課題的研究。

(5)每位教師每週至少要聽一節課,教齡未滿三年的新教師每週至少聽兩節課,見習期教師要跟師傅進行跟班聽課。聽課必須做好聽課記錄,包括教學過程記錄、總評和反思。

(6)每位教師每學年至少要撰寫一份教學案例或教學研究的總結。

(7)教師應積極參與校本課程的開發。

(三)教師職責

1、任課教師要能勝任高中三年的教學工作。

2、教師必須擔任一門必修科目和若干門選修科目的教學工作。

3、教師每週工作量12課時至14課時。

4、教師要服從學校安排擔任班主任工作,要負責學生的思想品德、心理健康教育和班級管理。

5、學科教師有責任配合班主任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和班級管理。

6、教師要積極承擔研究性學習的指導工作,每學期每位教師至少負責一個課題指導工作。

7、教師要負責對學生進行選課指導。(實行導師制的學校,每位教師都要成爲若干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上的導師,負責學生的選課指導、品德教育、人生規劃、心理健康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