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教師

幼兒教師職前階段科研能力的培養論文

教師1.7W

論文摘要:幼兒園園本教研對幼兒教師科研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學前教育專業必須不斷提高培養目標的針對性、課程內容的適切性、教學方法的實踐性、課程評價的多樣性,以培養適應幼兒園需要的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學前教育師資。

幼兒教師職前階段科研能力的培養論文

論文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教師;科研素質

對幼兒教師科研素質的再度重視,源於幼兒園園本教研的廣泛開展。園本教研深入開展的直接動因並非是教育行政部門的指令,而是幼兒園自身發展和質量提升的內在訴求,是對“從對科學主義的崇拜到主張學前教育走向生態新學前教育理論和實踐關係的認同,也是教研理念從傳統學術性研究到現代實踐性研究的轉變。

一、幼兒教師職前科研能力培養的理論基礎

高職高專作爲幼兒園教師隊伍最主要的來源地,有責任在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中打造他們的科研素質,以適應幼兒園的要求。幼兒教育研究表明,幼兒教師正面臨着新的教育理念的挑戰,這些新的教育理念中有一個共同的方面,即指向了幼兒教師科研能力的發展。

(一)走向生態的學前教育觀

隨着後現代主義思潮的廣泛傳播,教育理論也被大家從生態學的視角來重新審視,學前教育理論也從“對科學教育的崇拜到學前教育走向生態”。不再是沒有批判的將一些源自於西方文化的思想和教育理論都當做“先進理念”頂禮膜拜,而是要去研究在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大背景下,怎樣更多的去關注傳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和本土文化,研究適應本幼兒園和本班幼兒的課程。而這些必須要求幼兒教育工作者有能力去研究自己在教育、教學工作中遇到的問題,通過與同事的對話和反思,去發展和建構屬於自己的實踐性智慧,而不是讓幼兒教師按同樣的標準和要求去統一理念和規範行爲。

(二)新的學前教育質量觀

從後現代視角,早期教育機構的優劣已從質量話語——客觀統一的質量標準到意義生成話語——教師的教學兒童的學習是否有意義。通過觀察、紀錄、對話、解釋、反思等研究手段,深入地把握每個兒童,選擇適宜於每個兒童的個別化的活動方案,並鼓勵和支持幼兒生成自己的活動,才能實現教學活動的意義。嘲沒有科研素質和能力的幼兒教師是無法實現教學有意義的。

(三)園本教研的新要求

園本研究是基於本園的實際,基於具體的幼兒園教學情境,研究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情境中所存在和遇到的問題,並與研究共同體一起構建一種多樣性、平等性、批評性和境遇性的對話文化。它更多關注的是實踐研究,意在通過教師的反思來挖掘教師的緘默知識,通過教師的行動研究來解決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從而使教學有意義。它面向的是全體幼兒教師,而不是個別的有科研能力的教師;教研不是幼兒教師可做可不做的事情,而是每個想提高教育質量的幼兒教師必須要做的事情。因此,教育科研素養是現代幼兒教師必備素養之一。

二、幼兒教師職前階段科研能力培養的現實途徑

目前的高職高專院校,大多是由原來的中等專業學校或幼兒師範學校合併升格而成,沒有學前教育專科人才培養的經驗模式借鑑。他們普遍比較重視專業技能,特別是藝術技能的學習和訓練,忽視學前教育理論特別是教育科研素質的培養。據對在職幼兒教師的調查顯示,只有11%的幼兒教師系統地學習過學前教育科研方。目前開設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院校在教學中也還存在着種種問題。譬如,課程目標定位不準,課程內容多量化研究、少質的研究,教學方法多是傳統的講授法、滿堂灌,課程評價上多采用筆試考查學生對科研方法的識記程度,等等。這些影響了教學的效益,成爲制約幼兒教師職前階段科研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

學前教育事業要向縱深發展,必然依賴於幼兒教師隊伍的專業化建設,而專業化建設的必然要求是幼兒教師具備教育科研素質。幼兒教師的職前教育機構,不僅要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列爲教育計劃的必修課程,落實在課表上、課堂中,而且要改革該課程的目標、內容、方法、評價等要素,全面提高教學效益,從而實現預期的目標。

(一)培養目標的針對性

專業培養目標是制定專業教學計劃的依據,也是評價培養成效的標準。確定什麼樣的培養目標,就決定了制定什麼樣的教學計劃,開設什麼樣的課程。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把培養早期教育機構和幼兒園所需要的合格教師作爲培養目標,本無可厚非。但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既應區別於中專幼兒教育的培養目標——一一線幼兒教師,也應區別幹本科院校的培養目標一一研究型的幼兒教師。因此,建議高職高專把學前教育的培養目標修訂爲“培養早教機構和幼兒園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學前教育師資”。“初步研究能力”定語的加入,既高於中幼的培養目標,又低於本科的培養目標,切合高職學前教育的實際,有利於制訂教學計劃,把科研素質列爲學前教育學生的必備素質結構中,把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列爲教育計劃的必修課程,落實在課表上,落實在教學中。

(二)課程內容的適切性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前教育科研方課程內容的選擇應依據幼兒園園本研究的需要、學前教育研究方法的最新成果,而不是本科院校前教育科研方教材內容的簡單壓縮和教學要求的降低。

幼兒園園本研究最迫切的需要是幼兒教師會觀察、紀錄、參與、解釋、對話、反思、敘事,能在真實的教育情境中開展行動研究,積累實踐性知識,形成實踐性智慧,成爲研究性教師,成爲“反思性實踐家”。

因此,“在未來,質的研究對學前教育領域的研究可能會變得非常重要,這是因爲在研究與學前教育有關的各種問題時不可能脫離背景,任何問題都跟該問題有關聯的各種生態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質的研究方法具有的自然主義的探究方式、描述性的.敘述方式、解釋性的研究理念和人性化的研究過程特徵與學前兒童發展的整體性、敏感性、動態性和獨特性有着內在的適應性,因而越來越受到學前教育工作者的青睞和重視。嘲高職高專學生的特點也適合做質的研究。她們大多有高中文科的學習背景、女性形象具體的思維特點,她們“天生就是和行動、應用型研究聯繫在一起。她們拒絕接受現狀,旨在導向社會乃至個人的改變。 因此,質的研究方法應成爲高職高專(《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的主要內容。但在目前出版的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中,適合的較少。以科學出版社2007年2月出版的楊世誠主編的學前教育科研方法》教材爲例,只有4節內容介紹了觀察法、教育敘事法、訪談法、頭腦風暴法,僅僅用了27頁的篇幅,佔總篇幅的十分之一。此教材還是高等教育“十一五”規劃教材,是高職學前教育的配套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的劉晶波主編的前教育研究方法用了7章(共14章)的篇幅專門介紹了質的研究,羅列了常用的質的研究方法,有一定的針對性,可作爲教材。但僅僅依賴於此還不夠,還需要參考大量的書籍資料。譬如,在學習紀錄法時,可以參考己錄,讓兒童的學習看得見、己錄,讓教師的教學有意這兩本書。

任課教師還應經常深入到幼兒園,參加幼兒園的園本研究,在給幼兒教師做專業引領的同時,收集大量的最新的研究案例,充實到教育教學中,以豐富課程的內容。

(三)教學方法的實踐性

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學前教育科研方法課程目標應該是培養學生會做科研,而不僅僅是學習一些科研理論。因此,應打破求完整、求系統的學科體系的教學觀念,建構一種做中學、求實效的行動體系的教學觀念,以某種科研方法的掌握和科研任務的完成爲驅動,帶動學生的做和教師的教。

筆者認爲,該課程的學習任務可分爲兩類,一類是具體任務。譬如,如何確立研究問題、如何查閱文獻、如何做調查研究等,如何運用觀察法、實物分析法、訪談法、資料分析法等質的研究方法開展研究,這類任務是獨立的、是具體的,可以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逐步學習掌握的。另一類是系統任務。即綜合運用多種研究方法去完成一項質的或是量的研究。這類任務的完成需要在學習了多種方法之後,並且需要較長的時間,需要一個研究小組協作共同完成。

在具體任務的教學中,可採用展示案例——共同探討——仿做研究——典型解剖——再做研究——形成作品——上交存檔這樣的教學流程。譬如,在學習訪談法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先給學生播放一個完整的訪談錄音做示範,然後結合範例與學生一起探討訪談的程序和技巧,再由學生自己確定一個有關幼兒教育的話題、選擇訪談對象進行訪談並錄音。老師從學生上交的訪談材料中,選擇有典型意義的作品在課堂上進行分析和解剖,並讓學生交流訪談經驗、學習教材中有關的內容,然後,學生再次進行訪談,並把錄音材料作爲平時作業上交。這樣,就實現了學生的親自動手“做”研究的目的,培養了她們從事實際研究的興趣和能力,並帶動了相關科研理論的學習。

在系統任務的教學中,應根據學生能力強弱搭配的原則,確立以3~4人爲一個小組的“研究共同體”,開展合作研究。這既是系統任務完成難度大的需要,也是爲了適應幼兒園“研究共同體”組織形式的需要,是培養他們協作精神和開放的研究心態的需要。雖然系統任務的完成往往在學期末,但研究小組要早建立、研究任務要早安排、研究活動要早開展。系統任務的選擇既可以做質的研究、也可以做量的研究;既可以做幼兒教育方面的課題,也可以以高職學生學習、生活方面的問題爲課題。研究成果可以多樣化,既可以是研究報告,也可以是行動研究的其他成果,但必須綜合運用多種方法。譬如,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學習、生活中的某一現象或問題,確定一個較爲中長期的研究課題,按計劃——行動——觀察——反思——計劃的工作進程,定期開展小組學習、討論,既可以改變她們的行爲,給她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變化,也養成了研究的意識和能力,品嚐到研究的樂趣。

(四)課程評價方式的多樣性

課程評價是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的“指揮棒”。課程評價的標準又是以課程目標是否達成爲依據的。因此,應採用多樣化的評價方法,來評判學生是否會“做科研”,是否學會了多種科研的方法和手段,是否有多樣化的科研成果。

按照這個指導思想,學生的平時成績就以學生個人的平時作業爲依據。在平時教學中,把學生學習各種研究方法後進行練習的作品收集起來,建立她們個人的作業袋。教師借鑑實物分析的方法,發動學生自評,梳理自己的成長軌跡;發動學生互評,相互學習交流借鑑,最後由老師綜合評定出出時成績。

學生的期末成績以小組系統任務完成的成果爲依據。研究小組在全體同學和學前教育研究室全體教師面前展示研究成果,並對師生提出的課題研究的相關問題進行答辯。由全體教師按照研究成果的價值、答辯效果給小組以總的評價。再由任課教師在此基礎上針對小組成員在成果和答辯中的貢獻做出個人的評價,以此作爲學生個人的期末成績。

綜上所述,高職高專院校必須重視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科研素質培養,並在培養目標、課程內容、教學方式、課程評價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培養幼兒園所需要的有初步研究能力的幼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