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行業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行業2.95W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今天的數學課在學生自學課本的基礎上,重點引導學生看懂書上的內容。學生對“找圓心”的問題能夠用較準確的語言敘述,並能積極思考其他“找圓心”的方法。在對已學過的軸對稱圖形進行整理的時候,對於圖形的名稱及對稱軸的條數大部分學生能夠準確的回答,做到了沒有遺漏。練一練1的填表,對多數學生來說沒有難度,效果很好。

當然課堂上也出現了一些問題:

其一:在說明圓是軸對稱圖形時,很多學生錯誤地認爲直徑就是圓的對稱軸。這裏學生首先是被自己的眼睛騙了,因爲學生在折圓的過程中,他們看到的那個摺痕就是直徑。其次學生忽略了對稱軸的本質:對稱軸是一條直線;而直徑是一條線段,在這一點上他們是不能等同的。課堂上我及時引導學生回憶軸對稱圖形的意義,使學生在對比對稱軸和直徑的過程中,明白了直徑所在的直線纔是圓的對稱軸這一難點。但在後面的練習中仍有學生出現一些問題。這將成爲今後練習中的一個重點問題。

其二:在完成練一練2中的填一填時,大部分學生能夠準確讀圖,也能說明自己的想法,但在填寫時很多學生忽略了單位名稱。這也是學生常常出現的問題,需要加強糾正。

其三,很多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興趣較濃,回答時齊答的情況較多,很多學生不願意單獨回答。這樣不利於及時瞭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的學習情況。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今天這節課的重點是用圓的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問題,也就是課本第4頁觀察與思考三,車輪爲什麼都是圓形的?學生通過自學大多能夠明白:圓形的車輪平穩。但是爲什麼平穩就不清楚了,至於說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就更談不上了。對於教材中提示的研究方法,很少有人看懂。應該說這些都在我的預設之中,課堂上我重點引導學生去討論各種圖形的中心點的滾動軌跡,讓學生經歷研究的過程,最後大多數學生明白了:圓形的中心點到邊上各點的距離都相等,中心點的滾動軌跡就是一條直線,這樣的車輪滾動時就平穩。也學會了解釋爲什麼車輪不能是其他的形狀。但在後面解決5頁想一想的問題時,學生的解釋再一次忽略了圓的知識。

學生爲什麼會這樣?問題出在哪裏?想來想去好像分析不出是什麼原因?問了幾個學生只說是“不會”。那麼這個“不會”又該如何解釋呢?

首先,學生對題目的理解還是存在一定問題的。“用圓的知識來解釋”就意味着在解釋的過程中要用到圓的有關知識,學生對自己具備的圓的知識可以說是清楚地(畢竟才上了一節課),我的要求也不是很高,只要結合了圓的特徵就可以,但卻沒有人注意到這一點。

其次,這是第一次在數學課上接觸用數學知識解釋現象的題目,這第一次使學生沒有可供借鑑的經驗,讓更多的學生感覺到無從下手。這也許就是學生那句“不會”後面的潛臺詞。

最後,從課堂上不難看出:學生更關注的是結論。車輪是圓的是因爲平穩。井蓋是圓的是因爲掉不下去。這也許就是更多人的習慣了,我們早已習慣了標準答案,非此即彼。

面對新的教材,充滿了挑戰。而這挑戰絕不僅僅是針對教師

  北師大版六年級上冊數學教學反思

教學反思:

今天雖然是開學的第一天,但是學生的學習熱情並沒有因此而降低。課堂上學生一個個精彩的回答使這節課很順利地進行下來。

觀察與思考二的問題:哪種方式更公平?學生能夠結合生活經驗明確這裏的公平是指每個人到小旗標誌的距離要相等,在此基礎上學生得出了正確的結論。

認一認的活動中,學生不僅能夠通過自學課本瞭解圓心、半徑和直徑,並能夠總結半徑與直徑的特點,做到正確辨認。

畫一畫的活動中, 學生在畫半徑是2釐米的圓時,學生能夠說出自己的畫法,並在對比中得出了相對更準確的畫法。

當然課堂上也出現了我沒有預設到的問題。

第一個沒想到出現在觀察與思考一:圓和以前學過的圖形有什麼不同?因爲在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認識圖形中,已經對圖形進行了分類,而且對分類的依據也進行了詳細的`討論。我以爲學生至少能夠說出圓是曲線。但實際上學生並沒有什麼思路?我臨時決定將問題分解爲:1、以前學過的圖形有哪些?2、它們和圓有什麼不同?並在黑板上畫出了相應的圖形。通過對比,纔有幾個學生想到以前學過的圖形邊是直的,圓是彎的。在進一步的引導之下學生才明白,以前學過的圖形是由線段圍成的,圓是一條曲線圍成的。

第二個沒想到出現在學生用圓規畫圓的過程中,記得在四年級上學期作平行線和垂線時,我要求學生準備三角板、直尺,就有很多學生買的是成套的用具,其中就有圓規。而且在科任課或自習課上也常常看到學生用圓規在畫。我以爲這裏不會出現大的問題。事實上,並不如我所願,課堂上我及時指導學生邊畫邊找成功的經驗。逐漸很多孩子畫得好一些了。第四節課我領着學生做了3道題,可是交上來的作業還是不盡人意。

學生的精彩回答與這兩個沒想到引起了我更深的思考:

學生的精彩源於學生的生活經驗,正是由於學生有相關的知識經驗才使那些容易出問題的地方卻呈現了精彩。而恰恰是我以爲沒問題的地方出現了問題,究其原因學生對圖形的理解還比較直觀,不能從圖形的組成上去分析圖形的本質特徵。另外,當學生沒有任何目的使用圓規時,能使他們得到滿足的可能就是那一個個弧線。但在今天的課堂上要求學生不僅僅滿足於弧線,而是要畫一個較爲標準的圓。要求的不同也就出現了不同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