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行業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反思

行業2.93W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反思一

一個學期即將結束,我回顧了自己在本學期裏所做的工作,認真反思,總結積累經驗,希望能取得更大的進步。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反思

我是一名語文教師,更是一位班主任,不僅要抓好自身的教學工作,更要肩負起班級的管理和學生的教育工作。

社會、家庭把一個個天真活潑,充滿朝氣的孩子送到學校,交給我們老師,這是對我們當教師的多大信任啊,那麼我們就應該懂得如何去愛我們的教育事業,乃至於愛我們眼前的每一位學生。有了對教育事業的愛,有了對班級、對學生的愛,才能憑着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深入、細緻地開展工作,用恰當、靈活的工作方法教育好、培養好學生,尤其是後進生。

工作中,我虛心向他人學習,努力積累教育教學經驗。經常閱讀教育教學雜誌報刊,學習《新課標》,積極參加校本培訓,認真備課,教法力求靈活有實效,讓學生自主性地參與學習,培養他們創新意識、探究精神。在上好課的同時,細緻地批閱作業,並幫助學生及時訂正。課外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進行輔導。

讓學生學好文化課的同時,我努力培養學生能力,想方設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班級的管理與建設中。與學生合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點。《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是一個決策者,而不再是一個執行者。”對於班級管理,我們不能“一手包辦”,也不能“放任自流”,而應建立以學生爲主體、全員參與,以教師爲主導、協助管理的合作關係,建立一套自律的班級管理模式。通過民主、自主的競選後,在班幹部上崗前,要作好崗前培訓,使他們明確自己的職責和工作範圍,以及要達到的目的(或效果)。學生在工作中總會表現出稚嫩的一面,需要老師去指導、去組織。因此,在班幹部日常管理中,對出現的問題要及時處理解決。同時,通過每週的班會和其它渠道,對班級現狀瞭如指掌,做到活而不亂、嚴而有度,並根據實際情況做出下一步決策。

柏拉圖說:“教育者的品質爲教育成功的因素。”身教重於言教。我努力從小事抓起,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低年級兒童缺少自主意識,教室裏有時粉筆掉地上或地上出現果殼紙屑,很多學生都不會自覺地去撿,於是我就以身示範,自己撿、自己掃。學生看到後,紛紛跑來幫忙,我就趁機表揚、引導,讓他們意識到維持環境的潔淨是大家的責任,是大家的光榮。以後,學生都能很自覺地保持教室的潔淨。

班主任的工作是瑣碎的,卻更需要耐心和細心。我熱愛每一位學生,他們和我是平等的,我尊重他們,也努力地去了解他們。平常課前課後,儘量到學生當中去,和他們聊天,聽學生反映,觀察學生的精神狀態和情緒變化。誰進步了,給予表揚和勉勵;誰退步了,給予點醒和鞭策;誰生病了,給予關心和愛護;誰有困難,給予幫助和安慰。讓學生親近自己,使自己成爲他們的朋友。在工作中,我發現與學生交談,特別是進行思想教育時,需要把握學生心理,運用一定的談話技巧。這一點受自身年齡、教學經驗影響,我還稍嫌稚嫩。因此,我正潛心研讀相關的心理學和教育教學資料,學習他人寶貴經驗,努力使自己做得更好。

  國小語文教師教學反思二

  一、教學反思的內容

1.反思教學理念

新課改後越來越重視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其中包括價值觀、情感態度、知識和技能。從長遠發展來看,艾濱浩斯記憶曲線表明其中知識是最容易遺忘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只有讓學生充分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的技能,才能在以後通過其他各種渠道來複習隨着時間的流逝逐漸被遺忘的知識,並靠自己汲取全新的知識。所以,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把價值觀、情感態度和技能有意識地逐漸融入對知識的講授中,加深學生的印象,讓記憶更加深刻,也讓教學過程不再呆板枯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只有通過對教學課程的不斷反思,及時發現問題,積極解決問題,才能不斷優化教學模式。

2.反思教學過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十分重要。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溝通交流,理解信任,互相學習,纔是完整的優秀的教學,並且營造出和諧上進的語文教學氛圍,更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基於溝通對教師產生良好的信任,積極投入到教學中,學生的優勢才能得以挖掘和展示,有利於提高學生的成就感,培養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向多元化發展。

3.反思學習方式

因爲一個班級的學生數量多,少則十幾個,多則幾十個。學生的知識水平也不盡相同,良莠不齊。在課後進行教學反思時,教師需要根據學生的不同表現對每個學生給予正確的、客觀的評價,然後,按照學生不同的學習程度或各自的個性特長制訂不同階段的階梯式教學模式,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才能都能展示出來,學生間相互競爭比賽,共同進步。例如,教師可以在設置問題時有意識地或有針對性地選擇某個同學來回答,且這個問題適合這個同學的知識能力水平。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盡力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其全面發展。著名教育家夏

?D尊曾說過:“教學上的水是什麼?就是情,就是愛。教育沒有了情愛,就成了無水之池。”所以教師不能爲省事而採取單一單調的教學方式。

4.反思教材的運用

新課改後,教材由原來語文課程的中心地位逐漸演變爲現在只是作爲幫助教師教學的輔助性工具,一種教學資源,學生的參考資料。教師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教材的使用者,更是教材的編纂者。所以,教師在使用教材時,還應該加入屬於自己的創造性元素。例如,可以在課前教學設計時作爲一個板塊加以創造,也可以在課後教學反思時作爲一個專題溫故思考。在這個過程中教師不但積累了教學經驗,還能夠爲教材的使用提出有效的建議或意見,把教師、學生和教材的關係和諧統一起來,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作用。

  二、教學反思的方法

國小教學內容如此之多,語文教師需要反思的內容也隨之增多。在衆多的教學內容中進行反思,需要語文教師掌握正確的教學反思方式方法。

1.根據不同對象進行反思

以反思對象作爲反思標準。通過歷年教學的情況,以不同特點的語文教學爲對象融入自己的教學模式中來反思,即爲縱向反思;以不同特點的語文教學爲對象融入不同時期的教學模式中來反思,即爲橫向反思。這兩種反思方法都能夠幫助教師從他人優秀的教學模式中學習到教學方式方法中的不同及優點長處,然後進行總結、歸納、改進、對比、反思,補己之短,併發揮自己獨特的優勢。

2.根據不同指向進行反思

以反思的指向爲反思標準。語文教師根據自身素質和修養進行理性的分析教學的方式方法,善於發現問題並及時解決問題,這種方式即爲理性分析法;更傾向於實踐的方式,在語文具體的教學過程中,以實踐來修正反思,即爲時間修正法。

3.根據不同內容進行反思

以反思的內容爲反思標準。語文教師可以成立教研組,以教研組的形式來進行教學內容的研究和教學方式的探討,教師通過相互交流、探討、交換反思成果的方式來制訂出更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這種方式即爲專題反思法;而當反思重點放在如何提高教學綜合水平以及提高教學質量時,這種反思活動方法可以稱爲綜合反思法。

4.根據不同主體進行反思

以反思主體爲反思標準。當聽課、探討、反思教學理念、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活動由語文老師們集體進行時,這種方式即爲集體反思法。集體反思法更有利於教師之間溝通、交流、探討和分享教學經驗,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如果採用一對一式的對話形式的反思方法即爲對話反思法。教師自己或其他教師對自己的某個階段的教學或某個單元的教學進行客觀、正確的反思評價即爲個人反思法。這種反思方式可以以教育日記、教學志的形式記錄下來。

5.根據不同使用手段進行反思

以反思使用的手段爲反思標準。根據不同的使用手段來進行的反思方式分類較多,例如,使用日記、錄音、錄像、觀摩等方式手段來進行反思活動。語文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使用攝像機等攝影工具將課堂情況實時錄製下來,以此來進行教學反思活動。課後反覆觀看,找出自己課上在內容、形式、語言等方面存在的問題,並及時糾正過來。這種方法比較快捷方便,也好保存,便於以後觀看,語文教師可以見證自己教學的進步程度。語文教師也可以採取每日記日記的習慣來進行教學反思,在日記中記錄下在這一天的教學中存在的教學問題,及時反思,溫故知新,從中汲取經驗、教訓,改善日後的教學質量。

 三、提高教學反思能力

教學反思對於語文教師的教學如此重要,提高教學反思的能力也同樣重要。教學反思的方式有很多種,提高教學反思能力大致有以下兩種方式:

1.教案反思,記錄行爲反思

教案反思需要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分析學生對象,分析教學教材,調整教學順序,組織教學內容,設計詳細的教學案例,課後對教學效果、教學特色、教學疑問進行教學總結,提出改進的方法。另外,在實踐活動前,進行自我提問及反思策略,對記錄實踐活動的全部過程和最終效果的反思是記錄行爲反思方式的重點,反思結果最好能夠記錄下來,作爲日後的參照依據。

2.進行自我提問、回答

自我的提問和回答這種方式需要語文教師通過對自我的觀察與評價來進行。這種方式能夠促進教師進行積極的思考和反思,從而鍛鍊教學反思的能力並逐漸提高這種能力。在設置問題時,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學生作爲實踐的主體。每個學生都有差異性,他們的興趣愛好也大不相同,語文教師應該針對每個學生不同的優點特色進行提問;二是實踐的材料和實踐的最終目標,語文教師應該對實踐活動的性質有深入的認識和了解,並且目的性要明確;三是實踐的策略,對實踐的策略內容進行反思、提問,分析是否合理、運用得當。

反思的熱潮自歐美興起,隨後各國也爭相研究教學反思的作用與意義及教學反思的方式方法。而我國的孔子早在幾千年前就曾告訴過我們:“溫故而知新”。教學與學習同等重要,需要

將二者聯合起來,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與教學的效率。只有通過不斷對教學方式和內容進行自我反思,語文教師才能提高教學效率以及改進教學模式,尋找出更加有利於學生學習的具體方式。促進教師發展的重要基礎就是進行深刻、有效的教學反思。在不斷的實踐過程中改變傳統教學觀念,優化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