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公共管理

對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研究論文

“社會學概論”作爲一門概論性質的課程除了是社會學專業的基礎課之外,還是公共事業管理、行政管理等公共管理類專業的基礎課程,鑑於本課程的基礎性和非專業性,我校公共事業管理與行政管理的社會學概論主要在一二年級開設,這要求既要傳授社會學的基本知識,又要爲專業課程的開展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經過不斷的實踐和探索,我在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有了一定的體會。

對公共管理類專業《社會學概論》教學研究論文

  一、教學內容

社會學概論是這門課程涉及的內容非常廣泛,很難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進行詳細的講解,特別是在總的學時減少的前提下,例如,出於增加學生社會實踐的考慮,我院公共事業管理專業的《社會學概論》由原來的72學時減爲54學時,這需要我們對整門課程的教學內容進行一定的編排和取捨。

1、明確課程性質

社會學起源於19世紀的西方世界,我國社會學於上世紀七十年代末開始恢復重建,它是一門利用經驗考察與批判分析來研究人類活動與社會結構的學科。其研究對象範圍廣泛,小到幾個人面對面的日常互動,大到全球化的社會趨勢及潮流。其研究重心很大一部份放在現代社會中的各種生活實態,不但注重描述現況,也不忽略社會變遷。現在社會學概論不僅是社會保障、社會學、社會工作的必修課,也是公共管理專業的必修課,對於大學生來說,通過學習社會學課程,不僅可以對自己生活的環境又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更好的理解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社會結構,同時也能幫助其將來更好的融入社會。

對於非社會學專業的學生來講,還需要面對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社會學與常識的的關係。因爲社會學所涉及的內容大多都來自於日常生活,爲人們熟悉。所以在一開始會有部分學生認爲社會講授的是衆所周知的事物、是一些常識的集合。但實際上社會學有着自己獨特的研究方法、研究對象,並得出了系統的、科學的社會學理論。關於理論與常識的區別吉登斯曾說,社會學的理論比之一般人由日常生活提出的看法更有組織也更自覺,社會學者的研究依賴相當的資料,社會學針對廣泛的社會議題作總括性的思考。

2、合理佈局課程內容

課程在簡要介紹基本概念和理論的基礎上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統一,通過對個人社會化、社會現象、社會結構、社會制度的分析來認識和學習社會學。關於社會學概論性質的教材比較豐富,以彭華民、楊心恆主編的《社會學概論》爲例,本課程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1)緒論,主要講解社會學的產生與發展、研究對象、研究方法、學科地位及其應用;(2)個人與社會互動,主要包括人的社會化、社會角色、社會互動等;(3)社會結構,主要包括社會羣體、社會組織、社區、社會不平等、社會分層與流動等;(4)社會制度,主要包括家庭制度、經濟制度、社會保障制度、宗教制度等;(5)社會變遷與發展,主要包括社會變遷、社會問題與社會政策等。這本教材的設置按照從微觀到宏觀的邏輯思維編排從個人的社會角色、社會化入手,逐步過渡到社會互動、社會組織、社會分層、社會變遷等。筆者認爲,這種內容安排既保證了學生對學科有一定的'整體認識,又能由淺入深增加學習興趣。

3、注重理論與現實的結合

社會學的理論流派較多,每個理論流派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這對於非社會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有的理論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那麼在講授時就要做到理論與現實的結合。例如,在講授理論與學者時,可以從學者的生活背景、生平和學術生涯入手,這種方法十分有助於學生更好的理解理論,在這方面《發現社會之旅》是一本十分不錯的參考書籍。再者,在講授理論可以結合最新的國內外研究成果進行介紹,我在講解迪爾凱姆的“自殺論”時,吳飛的《浮生取義》作爲對中國自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鑑價值。這種內容安排能有效的提高學生對於理論的理解。

  二、教學方法

隨着社會的發展變化,學校和學生對於滿堂灌式的教學都已經持否定的態度,爲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滿足對學生能力培養的需求,我在教學中主要使用了以下幾種教學方法。

1、思維啓迪法

改變單向灌輸的教學方法首先就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去,讓學生的思維跟隨老師一起運轉起來,激發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講授“個人社會化”這一節的內容時,爲了讓學生髮現媒體對於個人行爲的影響,筆者展示了四張不同影星抽樣的劇照:一位中國男性、一名中國女性,一名外國男性、一名外國女性。讓他們觀察這四張照片的共同之處,共同之處一:抽菸,這一點很快被他們發現,當然這不是重點。共同之處二在我的提示下大家發現:四張照片都很酷、很有吸引力。繼而提出問題:影視作品中的這些鏡頭爲什麼這樣設置?這樣設置對於青少年吸菸有什麼樣的影響?最後我又展示了一張現實生活中幾個中學生抽菸的照片,這引來了一陣笑聲,因爲兩者的反差實在太大。打開他們的思路,讓他們思考。這樣一方面增加了課堂的興趣,另一方面提高了觀察探究思考的積極性。

賴特·米爾斯提出了“社會學的想象力”的概念,“社會學概論”課程的目的也就在於此,對於以後可能從事社會管理的公共管理類學生來說,主動思考,看到現象背後的實質是十分重要的心智品質。

2、案例教學法

案例教學法是實踐性教學常用的方法,社會學研究的內容和日常生活有着緊密的聯繫,這爲案例教學提供了大量的素材。通過對案例的分析引出社會學理論,既可以加強學生對理論的理解度,又是一次利用理論分析現實問題的嘗試。社會學的理論比較抽象,僅靠概念的詮釋是不夠的。如在講授“社會學的想象力”這一概念時,僅僅指出這是“一種認識到個人經歷與廣闊的社會之間的關係的心智素質”。很難讓學生理解,我在教學中主要通過“喝咖啡”、“離婚”、“失業”等案例讓學生思考這些事件可能產生的後果,以及這些事件與世界經濟、文化的關係。這樣學生才能明白社會學想象力的意義,即“個人只有通過置身於所處的時代中,才能夠理解他們自己的經歷,並把握自己的命運,他只能變得知曉他所處的環境中所有個人的生理機遇,才能明瞭他自己的生活機遇。”

3、體驗教學法

社會學是一門研究社會與人類行爲的學科,所以,僅僅讓學生學習知識是不夠的,更重要的是能夠讓學生根據自己真實的體驗理解、掌握社會學知識。爲此,我在教學中採用了體驗式教學法。

體驗方式分爲兩種,一種是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來獲得體驗,如在講授社會化這一章節時,我首先跳出自身回顧了自己二三十年來的經歷,在我的帶領下,學生們也回顧了自己的成長經歷。通過回憶,發現在各人的成長中家長與社會通過服裝、玩具在塑造着自己的性別角色,通過不斷的獎勵與懲罰塑造着自己的個性。另一種方式是通過社會調查增加學生對社會的理解。社會調查是社會學獲得研究資料的一項重要手段,也是增加社會觀察的一條重要途徑。實地調查的感性體驗使學生走出了象牙塔接觸了社會,這有助於克服知識理想化、真空化的缺陷。

  三、考覈方法

成績考覈是整個課程的最後一個環節,考覈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措施,對教師來說是總結教學效果、進行教學反思的重要途徑。

社會學作爲一門理論和實踐相統一的綜合性應用性學科,目的是讓學生了解社會學的研究領域和研究方法,掌握社會學的基礎知識,培養學生運用社會學的理論和概念來分析和認識社會現象,以及解決社會問題的能力,爲專業知識的進一步學習打好基礎、爲更好的認識社會與融入社會提供幫助。故在教授本課程時我採用的考覈主要有期末考試和平時成績組成,平時成績有出勤、課堂發言、撰寫小報告等組成,期末考試採取過開卷和閉卷的形式。即使是閉卷考試,也十分重視對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檢測。將純粹對知識點的考查轉向對知識運用能力的考查。例如,描述這樣的一句話,“,近年來,30歲左右的單身男女獲得了一個充滿尷尬和自嘲意味的稱謂——‘剩男剩女’”,讓學生利用社會學的概念、理論、觀點分析社會現象。

除了這些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的有效運用外,良好的教學效果還有賴於教師的教學狀態,爲此,學校、院系、教研室形成了三級教學監督機制,每個學期對教學效果提出意見和建議。

總之,多方法多措施的綜合運用是提高社會學教學效果的保證,在新的時期下,不斷探索大學教育的方式方法是每一位高校教師必須思考和研究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