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新材料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集錦15篇

新材料2.98W

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寫過事蹟吧,事蹟是指對本單位具有突出事蹟的集體和個人整理出的文字宣傳材料。那麼擬定事蹟真的很難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大國工匠人物事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集錦15篇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

火箭“心臟”焊接人高鳳林

今年53歲的高鳳林,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廠發動機車間班組長,35年來,他幾乎都在做着同樣一件事,即爲火箭焊“心臟”——發動機噴管焊接。有的實驗,需要在高溫下持續操作,焊件表面溫度達幾百攝氏度,高鳳林卻咬牙堅持,雙手被烤得鼓起一串串水皰。因爲技藝高超,曾有人開出“高薪加兩套北京住房”的誘人條件聘請他,高鳳林卻說,我們的成果打入太空,這樣的民族認可的滿足感用金錢買不到。他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

極致:焊點寬 0.16毫米 管壁厚0.33毫米

“長征五號”火箭發動機的`噴管上,就有數百根幾毫米的空心管線。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鳳林需要通過3萬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們編織在一起,焊縫細到接近頭髮絲,而長度相當於繞一個標準足球場兩週。

專注:爲避免失誤 練習十分鐘不眨眼

高鳳林說,在焊接時得緊盯着微小的焊縫,一眨眼就會有閃失。“如果這道工序需要十分鐘不眨眼,那就十分鐘不眨眼。”。

堅守:35年焊接130多枚火箭發動機

高鳳林說,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後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正是這份自豪感,讓高鳳林一直以來都堅守在這裏。35年,130多枚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在他焊接的發動機的助推下,成功飛向太空。這個數字,佔到我國發射長征系列火箭總數的一半以上。

匠心:用專注和堅守創造不可能

火箭的研製離不開衆多的院士、教授、高工,但火箭從藍圖落到實物,靠的是一個個焊接點的累積,靠的是一位位普通工人的咫尺匠心。

專注做一樣東西,創造別人認爲不可能的可能,高鳳林用35年的堅守,詮釋了一個航天匠人對理想信念的執着追求。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2

劉麗紮根採油井場近30年,用勤奮與韌勁解決了一個個生產難題。她帶領“劉麗工作室”全體成員,先後實現技術革新1048項。

用團結與創新培養了一批批石油領域人才,在實幹與奮鬥中傳承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石油精神。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3

“當工人,就要當個好工人!”父親這樣說,艾愛國就在幾十年的焊工崗位上這樣做。

2021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艾愛國,站在領獎臺上說,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我就有激情。短片中,普通青年焊工艾愛國,面對紫銅牢固焊接難題,敢於多次嘗試。面對次次失敗,絕不氣餒,提出採用當時尚未普及的氬弧焊工藝焊接。這種技術需要長時間面對高溫,汗流盡了,人消瘦了,戴着石棉手套的手起了無數血泡都沒使他動搖,最終一舉成功。成功的他依舊不斷鑽研,改進技術,並將自己的絕技毫無保留的傳授給年輕人。

71歲的他,面對新的難題,依舊迎難而上,挑戰高難度。不斷創新,在技術突破時他常說:“焊工易學難精。我對自己的技術要求是達到極致。”

樸素的話語,蘊含精深的'道理。

極致,就是最高的造詣。艾愛國在焊接工的崗位上,對待自己的每一件焊接作品都精雕細琢,做到極致。那麼,在我自己的教育工作崗位上,我應該怎樣做到極致呢?

滿懷激情。正如艾愛國所說,熱愛,就有激情,激情,就有創新。幾十年的教育工作,是積累了一些教育經驗,然而這些經驗是在過去中積澱的。有些已經不能適應現有的教育教學。就拿眼前的疫情來說,線上教學就是我們要攻克的難關。

平臺使用可以學習,但與學生隔屏的情形下,如何能有線下教學的現場感,帶動學生主動參與呢?網絡上推薦了一些老師的做法,這些做法適不適合我所教的學生?我的學生每天在家裏是怎樣的狀態?網課時使用的是手機、平板還是電腦?網課時家中有無父母陪伴?會受到哪些因素干擾?這些疑問是通過冷冰冰的問卷調查?還是通過有溫度的通話溝通?我想,真正的熱愛,會讓人充滿激情的工作,做到極致。

學無止境。爲跟上時代發展,花甲之年的艾愛國開始學用電腦,打字、製圖,無一不能。主動學習,自己提升,將自己的經驗撰寫成論文、書籍,毫無保留地傳給年輕人。反觀自己,雖也能做到主動學習,毫無保留地傳遞。但在自己總結,精煉文字方面做地非常不足。學習,也要追求極致。學必思,思必記,整理成文,纔是可以不斷傳遞的經驗。

勇於挑戰。無論何時迎難而上,艾愛國的故事警醒着我。“雙減”之下,疫情之下,教育面臨無數挑戰。作爲一名有着多年黨齡的一線教師,要敢於走出舒適區,挑戰面前絕不後退,默默堅守,耐心、創新地將自己的工作做到極致,這纔是一名黨員應有的優秀品格!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4

洪家光,中共黨員,1979年12月出生,畢業於瀋陽工業大學數控技術專業,現任中國航發瀋陽黎明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工程師,曾先後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創新爭先獎、全國勞動模範等榮譽稱號。

談起1998年剛從技校畢業,走上工作崗位時的心路歷程,洪家光說:“每天與零件打交道,同樣的動作做幾千遍,我當時也曾迷茫過。但漸漸我想明白了,沒有平凡的崗位,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價值,我要儘自己最大的努力,加工好每一個零件。”

葉片是航空發動機重要的`組成部件。20xx年,公司接手了一個難度巨大的任務——打磨飛機發動機葉片的滾輪,並且要把誤差縮小在0.003mm內。被稱爲“拼命三郎”“工作瘋子”的洪家光主動請纓,帶領團隊經過10多年的馬不停蹄,上千次嘗試,將誤差縮小到了0.002mm。

此後,他又先後攻克了多個國家新一代重點型號發動機葉片磨削工具金剛石滾輪的加工課題,改寫了公司金鋼石滾輪大型面無法加工的歷史,創造了讓同行驚歎的佳績。此項技術的應用累計爲公司創造產值9200餘萬元,並已成功授權爲國家發明專利。這個重要的突破寫上了“中國製造”,留下了洪家光的名字。

20xx年,洪家光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稱號。“拼搏到無能爲力,努力到感動自己。”這是洪家光微信朋友圈的個性簽名,也是他實現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340多個技術難題的精神“密碼”。

20xx年2月3日,洪家光作爲張家口工業文化主題公園首棒火炬手,傳遞冬奧火炬。他說:“作爲新時代的航發人,見證並親歷了航空發動機事業迎來新的春天,參與其中、奮戰其中,這是人生的機遇,也是奮鬥的舞臺。我將以更高、更快、更強、更團結的姿態,繼續紮根航空發動機研製生產一線,刻苦鑽研、攻堅克難,奮力跑出航空發動機自主研製加速度。”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5

身爲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淮海工業集團量具鉗工、中國兵器首席技師、“三晉工匠”的周建民,從業39年來共完成1.6萬餘套專用量具,沒有出現一次質量問題。他製作量具不借助任何機器設備,全憑眼看、耳聽和手感,就能使量具達到微米級精度。而今,他的任務就是將自己的技藝傳承下去。

“帶徒弟是一個技術分享的過程,是快樂的。教徒弟能夠促使師傅不斷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能,徒弟的成功也是師傅的成功。”多年來,在該集團工會組織開展的師帶徒活動中,周建民總是毫無保留地手把手教徒弟,憑藉特殊的帶徒體系,成爲大家爭相追逐的“明星”,不同班組、不同工種的職工紛紛想要拜他爲師。

嚴要求、敢放手。在帶徒弟的過程中,周建民是出了名的嚴格。量具是產品的“先行官”。周建民所在班組生產的專用量規,大多用來檢測軍工零件是否符合標準,所以對量規的精度要求極高。“量規的精度最高可達頭髮絲的六十分之一,比繡花還細。”周建民說,雖然對徒弟要求嚴格,但也要讓他們放手去幹活。周建民在教授一些理論知識後,會讓每一個“新手小白”儘快上手實踐,大膽嘗試。

一人一冊一方案。周建民會根據每名徒弟存在的不同問題,因人而異,制訂出適合其實際的目標,並將自己多年來歸納、總結出的“三要訣加工法”“冷熱配合法”“基準轉換法”等生產中的絕技絕活、先進操作法編寫成冊發給每一個徒弟,幫助他們在工作中少走彎路,快速成長爲公司生產的`骨幹力量。

20xx年,周建民的徒弟劉希以優異的成績入選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山西集訓隊,但高強度的訓練讓他有點吃不消,想要放棄集訓。周建民看出了劉希的心思,說了一句讓劉希至今難忘的話:“天道酬勤。”師傅的這句話一直激勵着劉希。最終,在此次大賽中他取得個人第五名的成績,榮獲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6

20xx年北京APEC會議期間,各國元首都收到了來自中國的國禮。這個中國的國禮被命名爲和美,是放在金盤子裏的顏色明亮的白絲巾。這條白絲巾特別是誰也抓不住。因爲這條絲巾來自有近三千年歷史的鍛鍊技術。

傳統的錘子雕刻作品大多是銅器,金銀器上的錘子雕刻很少,被命名爲和美的國禮,設計要求是非常美麗的銀器錘子雕刻。更加困難的是,作品所需的紋理不是規範的幾何圖形,而是要求呈現紡織品自然柔軟的垂下狀態,表現紡織品的自然皺紋,在寬度只有0.1毫米的皺紋中也要刻上圖案,表現紡織品隨着光線的`移動而產生的明暗變化如何把只有0.6毫米的銀片變成這個國禮?錘子使用的主要工具叫做錘子。古代的錘子工匠可以用錘子在金屬器具上刻出千變萬化的浮雕圖案。在上世紀80年代建成的老現場,中國技術美術集團錘擊師孟劍峯已經敲擊了23年錘擊,作爲行業名人,他被命令製作這個國禮。工果你想做好工作,你必須首先利用它的工具。一個獨特的錘子雕刻作品需要設計和創造最合適的錘子。孟劍峯從古代錘子觸摸前輩的智慧,從古代法律探索啓示路徑。8天后,孟劍鋒終於製作了絲巾圖案最難的錘子。

其次,實際面臨的錘子對象是厚度只有0.6毫米的銀片,比蛋殼厚一點頭髮。根據設計圖案,在這片薄銀片上挖出細微的經緯線,交錯成細緻的紡織紋理。在錘子的過程中,如果用力稍微多一點,把銀片敲透的話,整個作品就會放棄工作廢棄。這就是傳中不能出現百萬分之一的錯誤。但是孟劍峯做的,國禮的作品終於完成了,在金色的盤子裏,白色柔軟的絲巾自然重疊,收到禮物的人想拿那條絲巾。現在這個錘子的國禮已經成爲行業技術傳說。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7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年輕就該有夢想與堅守。青春應該屬於夢想,因爲夢不斷地去追求去奮鬥的青春纔是最美麗的。夢想人人都可以擁有,而能夠一路堅持下來的人卻很少。我們在追夢的過程中會遇到迷惘與挫折,這屬於一個追夢者的人生滋味。看看這些“大國工匠”哪一個不是千錘百煉,哪一個不是嘔心瀝血,他們爲了做好每一道工序,無數次做着同樣的工作,進行着反覆的操作。

爭做自己行業的大國工匠。這些“大國工匠”,基本都是奮鬥在生產第一線的傑出勞動者,他們將簡單的招式煉化成自己的絕技,他們在自己平凡的崗位上演繹着人生的精彩,他們以其聰明才智、敬業勤勉,書寫着一線勞動者的不平凡。他們爲我們的.時代、爲我們的社會做出突出的貢獻,讓我們爲之震驚,爲之嘆服,爲之激動,爲之點贊。我們要學習他們這種堅持不懈的精神,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精益求精,在通往工匠的路上砥礪前行,爲公司爲國家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要更加努力的學習知識和技能,我們要不斷地進步充實自己,紮紮實實地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8

師傅帶徒弟是長期從事技術工作的常見模式。小劉賓告訴記者,回顧自己近40年的奮鬥歷程,首先要感謝自己的師傅。

20世紀50年代,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部提出了學習蘇聯勞動儲備制度,並設立了技術學校,貫徹教學原則,培養既有文化技術理論又有操作技能的工人。據小劉賓說,他的主人是中國第一個技術學校的學生,他去蘇聯學習技術。

考覈是拜師入門不可或缺的。“第一次見面,師傅問我,你當兵回來會怎麼辦?我說我什麼都做不了,然後他給了我幾個問題讓我解決。”小劉賓回憶說,師傅給出了六個三角函數公式,要用勾股定理來解決問題。

“雖然我沒有完成高中,但這些事情對我來說仍然很簡單。在軍隊呆了三年後,我沒有放棄對文化課程的。學習,解決了一個方程,然後推出去驗證。結果,數字是合適的.,我感到非常興奮。”主人看到,問題解決得很好,讓劉向賓跟着他學習。

銑牀是機械加工中最困難的工作之一,它需要很好地掌握數學、物理和其他學科的知識。因爲以前沒有數控機牀,都是手動機牀,所以手動計算要求很高,空間尺寸的測量也應該準確。

小劉斌說,第一批技術人員,思想有點保守,尤其是在教“獨特技能”時,不能相信的人不會傳播。一些航天產品的關鍵部件,通常白天不做,晚上鎖門。工作完成後,第二天黎明,主人會讓他拆除所有的工具和夾具。

“現在不一樣了。我當師傅,帶了30多個徒弟。我迫不及待地想把我所有的技能都教給他們。”小劉賓告訴《新京報》,你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上天堂,所以任何一步都要做好。沒有99.9%的產品,所有產品的標準都必須是100%。這也是師傅給他的教導。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9

他們技藝精湛,比如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院火箭總裝廠高級技師高鳳林他給火箭焊“心臟”。是發動機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發動機上一個焊點的寬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許的時間的誤差。每每看到我們生產的發動機把衛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種成功的`自豪感,這種自豪感用金錢買不到。

他們每天都在精益求精,每一刻都在一絲不苟的努力工作,努力學習,可以說學習伴隨一生。在他們的人生中有對祖國的責任,有對單位的責任,有對自己的責任,正是這責任的信念支撐他們走到中國第一。

高鐵研磨師寧允展,深海鉗工,管延安。船上縫鋼板這些人物的事蹟更加突出了他們的責任感對國家的責任。

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事蹟學習心得(篇7)通過觀看《大國工匠》給我了很多啓發。

《大國工匠》主要講述的是來自各行各業的工作人員,他們以精煉的技術,使我們的國家更加的興盛,更加的繁榮。

有時候,一毫米的厚度就有可能導致致命的危機,在那時候機器是不可能完成的,只有通過雙手打磨一件零件,只有憑藉技藝的高超纔會擁有超凡的能力。

《大國工匠》就是給我們訴說了技藝的重要性。帶我們認識了高超的技術人員,告訴我們在工作方面,我們要一絲不苟,要堅持不懈,更要熱愛自己的工作,只有擁有高超的技能才能永垂不朽。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0

小徐,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廠高級技師。自1987年入廠以來,一直爲導彈固體燃料發動機的火藥進行微整形。在火藥上動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就可能引起燃燒爆炸。目前,火藥整形在全世界都是一個難題,無法完全用機器代替。下刀的力道,完全要靠工人自己判斷,藥面精度是否合格,直接決定導彈的`精準射程。

0.5毫米是固體發動機藥面精度允許的。最大誤差,而經小徐之手雕刻出的火藥藥面誤差不超過0.2毫米,堪稱完美。爲了杜絕安全隱患,小徐還自己設計發明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爲“立平刀”。由於長年一個姿勢雕刻火藥,以及火藥中毒後遺症,小徐的身體變得向一邊傾斜,頭髮也掉了大半。28年來,他冒着巨大的危險雕刻火藥,被人們譽爲“大國工匠”。

在無比艱難的兩個多月裏,小徐和隊友們挖出了300多千克藥,且成功排除發動機故障,而他由於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工作結束後雙腿幾乎無法行走。

像這樣危險的任務,小徐已不記得完成多少次了。爲了杜絕安全隱患,小徐發明設計了20多種藥面整形刀具,有兩種獲得國家專利,一種還被單位命名爲“立平刀”。

28年過去了,小徐已不再年輕,同時進廠的工友們都已離開或調換崗位,只有小徐一直堅守,有人問他爲什麼,他說:“危險的崗位總得有人去幹吶!”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1

從1987年參加工作至今,徐立平一直從事着極其危險的'航天發動機固體動力燃料藥面的微整形工作,相當於在炸藥堆裏雕刻火藥。

他在工作中不斷摸索、實踐,自學數控知識並親手設計出多個改良設備,大大提升了藥面雕刻精準度。他爲火箭上天、神舟遨遊、北斗導航、嫦娥探月等一項項國家重大工程任務“精雕細刻”,以匠人之心,用雙手助力着大國航天夢。

20xx年大國工匠年度人物先進事蹟張路明堅守科研一線近40年,在無線通信領域有着“戰神”稱號。

他主導研發了我國四代短波通信產品,曾帶領團隊成功解決邊海防通信難題,他和團隊助力新一代戰機、新一代通信網絡等重大項目和重大工程的建設與應用,屢屢爲我國無線通信技術的發展與進步立下功勳。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2

洪家光以精妙絕倫的手藝和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潛心研究航空發動機葉片磨削加工的各個環節,自主研發出葉片磨削專用的高精度金剛石滾輪工具製造技術,39歲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他先後完成200多項技術革新,解決了300多個生產難題,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爲飛機打造出了強勁的“中國心”。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3

劉湘賓,1963年6月出生,中共黨員,國家高級技師,現任7107廠首席技師,陝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勞模創新工作室、陝西省示範性勞模創新工作室、航天九院首屆職工勞模創新工作室、寶雞市勞模創新工作室帶頭人。曾獲“全國技術能手”、 “中國質量工匠”、“陝西省勞動模範”、“三秦工匠”、“航天貢獻獎”等多項獎勵,並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航天報國是他的理想,“攻堅克難、精益求精”是他奮鬥歷程的真實寫照。參加工作以來,劉湘賓先後解決了鋁基複合材料的難加工、精度難保證等系列技術難題;改進了國家重點型號和傳統加工方案,提高效率3倍以上;自制特種工裝夾具及刀具,提高了產品合格率等等,爲我國重點型號防務裝備、探月工程、載人航天工程以及二代導航衛星研製做出了突出貢獻。

寶雞是西部工業重鎮,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擁有各類技術工人30餘萬人,近年來圍繞加快推進工業轉型升級,先後實施工業強市“1459”工程、“一四五十”發展戰略。始終堅持全力培育產業工人成長的金色土壤,着力在思想引領、建功立業、素質提升、地位提高、隊伍壯大等領域探索創新,初步形成與五大產業集羣相適應的`改革政策體系,一大批優秀技術工人秉承執着專注、精益求精、一絲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成長爲“寶雞工匠”,他們以精湛技藝、精緻產品、精細品質,打造了寶雞製造、寶雞創造的亮麗名片。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4

劉更生教授是研究中醫文獻的,近十多年卻業餘玩起了磚刻,他戲稱自己爲“磚家”,他的玩法在國內可謂獨樹一幟。

到了劉更生的工作室,就是到了一座磚刻的文化宮。磚刻的表現形式包括真草隸篆、陰文陽文,內容又多涉岐黃,出自中醫典籍。一見面,劉老師就在兩面磚架牆中間,給我們介紹他最爲心儀的幾塊磚刻作品。“二至丸”是他的中藥方名系列作品之一,篆書,刻在半塊青磚上,構圖取太極之意,陰陽合一,畫面古樸而生動,又合於這一藥方“冬夏二至”的內涵。“知道”二字大氣典雅,刻在一塊紅磚上,對書法頗有研究的蘇斌先生一眼看出,兩字取自泰山經石峪石刻。劉更生連稱“慧眼”,說這兩個字確實是他從經石峪石刻拓片上摹來的。

在磚刻作品“一千磚頭富翁”前,劉更生大笑自嘲:“這方磚完全摹自齊白石先生的`一方印‘三百石印富翁’,哈哈,我比白石翁還富有!”至於“一千磚頭”的來歷,劉更生卻按下不表,給我們賣了個關子。隸書磚刻“三耕堂”,是劉更生去年虛歲六十時,用於總結和自勉的一件作品。他說,總結自己這些年的工作生活經歷,可概括爲“三耕”:一是一輩子當老師,賣嘴皮子,可謂“舌耕”;二是專業爲中醫文獻,搞中醫古籍整理,早年沒有電腦,天天爬格子,是謂“筆耕”;最近十餘年,喜歡上玩磚刻,就是“刀耕”了。加起來湊成“三耕”,他就成了“三耕堂主人”。

一名大學教授爲何喜歡上了磚刻,劉更生給我們談起“一千塊磚頭”的緣起。20xx年,山東中醫藥大學從千佛山校區遷往新校區長清校區。老校區有一座文獻樓面臨拆遷,此樓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期,比山東中醫藥大學(原山東中醫學院)建院還早。從大學時代起,劉更生在這座樓上學習工作了30年,建立了很厚的感情。20xx年,當得到這座樓要拆掉的消息,劉更生實在不捨,就想留下一些磚作紀念。一座歷經半個多世紀老樓,在剷車轟鳴聲中很快被夷爲平地。同事郭棟得知他的想法,從工地的民工手裏“搶救”了上千塊紅磚頭,僱了一輛農用三輪車幫他拉到了長清校區的家裏。劉更生激動不已,就將這上千塊磚頭存放在自家儲藏室。這些廢磚頭以每塊五毛錢買來,劉更生爲此付了七百元錢。

望着散作一堆,迴歸原初狀態的“文獻樓”,劉更生忽一日萌生了一個念頭。他從小喜歡篆刻,想用刻刀讓這堆磚頭重獲生命。當他拿起刻刀在磚頭上試了試,不覺心頭一震,這磚頭質地密實均勻,竟然是很好的鐫刻材料。從此,一塊塊廢磚在劉更生的刻刀下活起來,鐫刻的內容圍繞《黃帝內經》和傳統文化,形式不拘一格、靈活多變,每一塊磚刻都匠心獨運,力求內容與形式完美統一。不知不覺,劉更生已堅持磚刻十餘年,磚刻作品已完成300多件,開闢了獨具風格的藝術門類。劉更生的磚刻作品做成的拓片,成了山東中醫藥大學對外開展文化交流的靚麗名片,他的名氣也逐漸大了起來。

本來,劉更生的磚刻材料限於那一千塊紅磚,隨着名聲大了,一些朋友主動爲他蒐集古磚。這搜磚、贈磚的背後,又有一串可資紀念的故事。

大國工匠人物事蹟15

今天,央視新聞推出一檔節目《大國工匠》,講述了那些勞動者用雙手匠心築夢的故事。而這個星期四晚自習的時候老師帶領我們觀看了《大國工匠》,這羣勞動者,他們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進名大學,而是追求職業技能的完美和極致,靠着傳承和鑽研,憑着專注和堅守,他們成爲國寶級的頂級技工,成爲一個領域不可或缺的人才。在這個國際勞動節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借這8雙手向各行各業的勞動人民致敬!

早期的大國,即葡萄牙和西班牙,他們真可謂是勇敢的探險者、拓荒者。他們勇於向未知挺進。當其他歐洲國家的活動範圍還僅限於歐洲本身時,葡萄牙、西班牙已開始了對歐洲外的土地的探索與爭奪。於是,世界第一次被瓜分、地理大發現等都成了西班牙、葡萄牙的“傑作”,這兩個國家也從外部掠奪來了大量財富。而最終,他們衰落了,因爲他們的貪心、享樂之心等等。荷蘭、俄羅斯兩國人民的堅強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荷蘭在獨立前的抗爭着實令我歎服;俄國人在強敵臨近之際的英勇無畏令我對其深表敬佩。但是,荷蘭成了“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活例子,蘇聯最終也未脫出僵化的模式。英國、法國、德國都曾擁有強大的軍隊,同時也有強大的綜合實力。若是和平地、與時俱進地發展,他們不僅不會成爲明日黃花,而且還會使世界人民少受些磨難。但他們的野心決定了他們失敗的命運。日本是一個善於學習,善於將所學來的東西快速、充分地消化利用的國家,可他們唯獨沒有學會與人爲善,並最終葬送在自己的野心和缺乏遠見上。美國從獨立到現在成爲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其間運用了各種手段,極力地使自己獲得的利益最大化。雖說美國崛起的手段沒什麼值得讚揚之處,但是其維護主權的堅定、與時俱進的精神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從這9個大國的興衰史中,我們不難發現,他們在崛起的過程中全部奉行擴張政策,而這擴張政策也爲他們當中的大多數的衰敗埋下了禍根。不論是從這些國家的經驗教訓來看,還是從現在的國際形勢來看,要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就決不能重蹈列強們的擴張政策的覆轍。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中國是擁有悠久文明史的禮儀之邦,是當今世界維護世界和平的一支重要的.力量。中國的崛起要不損害世界人民的利益,同時要爲構建和諧世界盡我們的一份力量。在我們和平崛起的過程中,我們應學習那9個大國在擴張中體現出的探索未知的勇氣,善於學習和借鑑的品質,也要注意跟上時代的步伐;那些大國曾有過的貪婪、野心以及取得些許勝利後的得意忘形,則是我們要嚴防出現在自己身上的問題。只有在努力維護和平的前提下的銳意進取、團結、獨立、自主並不斷創新,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我們才能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喜人的成績。

國家的發展離不開個人的進步,因爲國家是由一個個個人組成的。與時俱進、銳意進取、愛好和平不僅僅是對國家的要求,它們同樣也是個人應做到的。我們每個人都應有一顆愛國、進取、和平、創新之心。只有我們每個人不斷進行自我提高,我們祖國的實力才能逐漸加強,我國的國際地位纔會不斷提高。當然,我所謂之人人進取等並非是說每個人都要按同一種方式去做事,而是希望我們人人都懷着強大祖國的理想去爲祖國的發展而拼搏,並在此基礎上發揚自己的個性。我認爲,發揚每個人的個性十分重要,因爲人的個性得到較爲充分的發揚,是一個國家的獨立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的重要前提。

這部紀錄片是品讀歷史的見證,更喚醒了人們對中國未來的深深思索。它啓迪着今天,也影響着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