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

心理學2.15W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1

心理小故事之一:買菸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

甲去買菸,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菸,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後,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解讀: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爲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爲1。第二種:店主認爲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爲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爲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解讀: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心理小故事之二: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爲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爲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解讀: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心理小故事之三: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爲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解讀: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心理小故事之四: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爲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解讀: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閒。

心理小故事之五:學會捨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裏只有一個他認爲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爲什麼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後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時候他的筐裏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解讀: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心理小故事之六: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後兩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後,馬上籤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着: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增加了32%。

解讀: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心理小故事之七: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着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着。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麼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着一壺冒着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慾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瀰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着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爲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着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覆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芸芸衆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衝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裏幾度沉浮,纔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解讀: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爲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2

一羣小孩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小孩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小孩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小孩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小孩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小孩5美分。

小孩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爲他玩了!

你在爲誰而"玩"

這是我在20xx年6月18日的《你職業枯竭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寓言。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爲什麼會自斷經脈,因爲它不是爲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爲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小孩們的內部動機"爲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爲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着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小孩們的行爲。寓言中的老人,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座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爲,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爲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一個人之所以會形成外部評價體系,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喜歡控制他。父母太喜歡使用口頭獎懲、物質獎懲等控制小孩,而不去理會小孩自己的動機。久而久之,小孩就忘記了自己的原初動機,做什麼都很在乎外部的評價。上學時,他忘記了學習的原初動機***好奇心和學習的快樂;工作後,他又忘記了工作的原初動機成長的快樂,上司的評價和收入的起伏成了他工作的最大快樂和痛苦的源頭。

切記:外部評價系統經常是一種家族遺傳,但你完全可以打破它,從現在開始培育自己的內部評價體系,讓學習和工作變成"爲自己而玩"。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3

一個國王在夢中夢見一隻大象從窗戶穿進來,不知道爲什麼,尾巴反而被勾在窗戶上。又有一次,夢到一隻龐大的牛要穿過窗戶的細縫,它的頭角和四蹄都過去了,可是尾巴卻過不去。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尾巴糾纏着,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人生感悟: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人也當在不斷的割捨裏昇華自己!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4

有一羣孩子在一位老人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

幾天過去,老人難以忍受。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0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

老人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只給了每個孩子2美分,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2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

他們向老人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爲他玩了。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的方法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爲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爲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着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爲。

德西效應在生活中時有顯現。

比如,父母經常會對孩子說:“如果你這次考得100分,就獎勵你100塊錢”、“要是你能考進前5名,就獎勵你一個新玩具”等等。家長們也許沒有想到,正是這種不當的獎勵機制,將孩子的學習興趣一點點地消減了。

在學習方面,家長應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增進孩子對學習的情感和興趣,增加孩子對學習本身的動機,幫助孩子收穫學習的樂趣。

家長的獎勵可以是對學習有幫助的一些東西,如書本、學習器具,而一些與學習無關的獎勵,則最好不要。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5

嘀嘀和快的乾的火熱,但當打車軟件火熱的時候,有人卻用這個軟件賣藥,賣的是痔瘡藥哦。

出租車司機因爲長坐,而容易生痔瘡。而在一個交通繁華地段,如果用打車軟件,用語音或者文字推送一個賣痔瘡藥的'信息,絕對是最精準的營銷。

據說,一條消息會有5個人回覆。這個主意簡直是太絕了!當你看不明白的時候,別人已經在行動了!

啓示:

透過本質,看到的士師傅身上的痛苦,比如痔瘡、腰樵等問題,深入挖掘客戶的需求,從而輕鬆成交客戶。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6

馬戲團裏表演的大象,都是從小就開始訓練的。小時候的小象很調皮,玩性又大,故用繩子把小象栓在木樁上,由於小象力量小,經過很多次的試驗都無法將木樁拖出來,當時間久了之後,只要把象系在木樁上,象知道自己無法掙脫,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長大變成了大象,在馬戲團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無窮,可以搬很多東西,但在表演後,卻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樁上。

大象的力量其實是很大的,但是它因爲從小的'經驗,覺得木樁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東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動木樁。

人生感悟:其實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觀念所束縛,不瞭解自己已有很大的改變了,因而放棄想移動木樁的念頭。

木樁,就像是妨礙個人發揮淺力的障礙;或許不是具體可見的阻力,而是由個人過去細微的經驗所產生的無名恐懼。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7

一次,幾位學生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學生們生活得怎麼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彷彿都成了上帝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裏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几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簡陋低廉……老師說:“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學生們說得已經口乾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學生們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說:“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緻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學生們並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裏拿着的是一隻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能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8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羅森塔爾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

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

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爲了班上的佼佼者。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

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

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

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

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9

是一隻雄鷹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爲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啓示: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嘗試能幫助你逃脫困境,甚至能解救你的生命!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10

小豬太胖了,圓滔滔的身體讓它不能跟同伴們一起玩,連走路都吵着說累,小豬決定減肥,朋友們也資助小豬一起減肥,各人決定用跳繩的要領來資助小豬減肥。

小狗和小貓展示着給小豬看,它們一上一下的跳的`特別漂亮,小貓還跳了個花樣呢!小豬看着也覺得特此外好玩,急遽湊上前去說:“我也要玩、我也要玩。”

可小豬從來沒跳過跳繩,剛一蹦起來就被繩子纏住,“撲通”一聲摔在了地上,“哎呦——哎呦——疼死我了。”小豬哀嚎着。

坐在地上的小豬說什麼也不願起來,小豬說:“我可不想在被繩子絆倒,疼死我了。”

小豬不願意在去學跳繩,朋友們對小豬說:“如果你做事情因爲受一點苦就中途而廢,那你永遠都只是一隻肥胖的小豬,我們可不願意和一隻胖豬做朋友。”

小豬可不想失去朋友,更不想成爲一隻被人譏笑的胖豬,在朋友們的勉勵和資助下,小豬學會了跳繩,現在小豬不僅是一個跳繩妙手,照舊一隻漂亮的小豬,小豬在朋友們的資助下,減肥樂成,而且這次加入的運動跳繩角逐上還獲得了第一名。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11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爲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週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着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衆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爲纔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爲,纔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纔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12

一天,幾個學生向著名心理學家弗洛姆請教:心態對一個人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

他微微一笑,什麼也不說,就把他們帶到一間黑暗的房子裏。在他的引導下,學生們很快就穿過了這間伸手不見五指的神祕房間。接着,弗洛姆打開房間裏的.一盞燈,在這昏黃如燭的燈光下,學生們纔看清楚房間佈置,不禁嚇出了一身冷汗。原來,這間房子的地面就是一個很深很大的水池,池子裏蠕動着各種毒蛇,包括一條大蟒蛇和三條眼鏡蛇,有好幾只毒蛇正高高地昂着頭,朝他們“滋滋”地吐着信子。就在這蛇池的上方,搭着一座很窄的木橋,他們剛纔就是從這座木橋上走過來的。

弗洛姆看着他們,問:“現在,你們還願意再次走過這座橋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作聲。

過了片刻,終於有3個學生猶猶豫豫地站了出來。其中一個學生一上去,就異常小心地挪動着雙腳,速度比第一次慢了好多倍;另一個學生戰戰兢兢地踩在小木橋上,身子不由自主地顫抖着,才走到一半,就挺不住了;第三個學生乾脆彎下身來,慢慢地趴在小橋上爬了過去。

“啪”,弗洛姆又打開了房內另外幾盞燈,強烈的燈光一下子把整個房間照耀得如同白晝。學生們揉揉眼睛再仔細看,才發現在小木橋的下方裝着一道安全網,只是因爲網線的顏色極暗淡,他們剛纔都沒有看出來。弗洛姆大聲地問:“你們當中還有誰願意現在就通過這座小橋?”

學生們沒有作聲,“你們爲什麼不願意呢?”弗洛姆問道。“這張安全網的質量可靠嗎?”學生心有餘悸地反問。

弗洛姆笑了:“我可以解答你們的疑問了,這座橋本來不難走,可是橋下的毒蛇對你們造成了心理威懾,於是,你們就失去了平靜的心態,亂了方寸,慌了手腳,表現出各種程度的膽怯——心態對行爲當然是有影響的啊。”

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如此呢?在面對各種挑戰時,也許失敗的原因不是因爲勢單力薄、不是因爲智能低下、也不是沒有把整個局勢分析透徹,反而是把困難看得太清楚、分析得太透徹、考慮得太詳盡,纔會被困難嚇倒,舉步維艱。倒是那些沒把困難完全看清楚的人,更能夠勇往直前。如果我們在通過人生的獨木橋時,能夠忘記背景,忽略險惡,專心走好自己腳下的路,我們也許能更快地到達目的地,不是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13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用小白鼠做過一個有趣的走迷宮實驗。

實驗之初,他把一羣小白鼠分成3組,分別配給A、B、C三組實驗人員,然後告訴A組:“你們真是太幸運了,配給你們的小白鼠是經過幾位教授特意挑選並精心訓練的。它們血統高貴而且非常聰明,智力幾乎接近人腦,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們,努力使它們發揮出最棒的水平來。”

告訴B組:“你們的運氣很一般,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組。它們血統一般,智力也一般。你們用最常用的方法訓練它們即可。”

告訴C組:“你們非常地不幸,這組小白鼠簡直糟糕透了。它們血統低劣,智力也很差,簡直就是白癡。你們隨便用什麼方式訓練它們都行,反正它們的本質已經註定了。”

3組實驗人員按照“指示”各自訓練了小白鼠一個月之後,教授分別對3組白鼠進行了測試,最終的結果表明:A組小白鼠果然最爲聰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宮,還縮短了專家們預計的時間;B組白鼠則表現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宮,所用時間也比專家預計的稍長一些;而C組最爲糟糕,只有兩隻成功走出迷宮,而且所用時間之長簡直令人無法忍受。

實驗完畢之後,羅森塔爾很平靜地告訴各組實驗人員:其實這些小白鼠根本沒有什麼血統以及智力的區別,它們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們分成了3組而已。

實驗人員瞠目結舌的同時,不由得想起自己一個月以來對待白鼠的態度:A組人員非常珍愛自己的白鼠,他們不但很悉心地照顧它們,還用最積極、難度最大的方法訓練這些“智力超常”的小傢伙們,甚至會定期和它們進行“語言交流”;B組人員則像對待普通動物那樣對待自己實驗對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訓練它們;而C組人員呢?他們每個人都在嘆息自己運氣不好,竟然攤上這麼幾隻蠢笨的東西,恰巧訓練過程中又有很多跡象表明這夥白鼠的確“愚蠢無比”,比如不聽指揮、沒有紀律性等等,所以,他們常常打罵這些可憐的小傢伙,有時還會以“忘記”餵食的方式來懲罰它們。

羅森塔爾教授從這個實驗得到了啓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學生現在真的成爲了班上的佼佼者。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消極和不良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體會到即便智力相差無幾,被對待的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分出個優劣高低來。我們自身,乃至整個世界,往往會因爲我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如果你想成爲聰明人,就要以聰明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集錦14

從前有一隻龍,他只有一隻腳。它好奇的問蜈蚣:我用一隻腳走路,已經覺得忙不過來了,你有那麼多隻腳,又是如何安排她們之間的出腳順序呢!

蜈蚣答道:說實話,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只是自然的行走。有位女學生問于右任老先生:您的鬍子這麼長,睡覺時,是放在棉被裏!還是棉被外!

於老回家後,一個禮拜都睡不安穩。

人生感悟:每個人都靠着一呼一吸之間生存下來,如果你刻意去留心一呼後一定要一吸,一吸之後一定要一呼的`話,相信你一定呼吸的很累!

標籤:集錦 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