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篇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

一羣孩子在一位老人家家門前嬉鬧,叫聲連天。幾天過去,老人家難以忍受。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篇

於是,他出來給了每個孩子25美分,對他們說:"你們讓這兒變得很熱鬧,我覺得自己年輕了不少,這點錢表示謝意。"

孩子們很高興,第二天仍然來了,一如既往地嬉鬧。老人家再出來,給了每個孩子15美分。他解釋說,自己沒有收入,只能少給一些。15美分也還可以吧,孩子仍然興高采烈地走了。

第三天,老人家只給了每個孩子5美分。

孩子們勃然大怒,"一天才5美分,知不知道我們多辛苦!"他們向老人家發誓,他們再也不會爲他玩了!

心理點評:

你在爲誰而"玩"

這是我在20xx年6月18日的《你職業枯竭了嗎?》一文中提到的寓言。這個寓言是蘋果樹寓言的更深一層的答案:蘋果樹爲什麼會自斷經脈,因爲它不是爲自己而"玩"。

人的動機分兩種:內部動機和外部動機。如果按照內部動機去行動,我們就是自己的主人。如果驅使我們的是外部動機,我們就會被外部因素所左右,成爲它的奴隸。

在這個寓言中,老人家的算計很簡單,他將孩子們的內部動機"爲自己快樂而玩"變成了外部動機"爲得到美分而玩",而他操縱着美分這個外部因素,所以也操縱了孩子們的行爲。寓言中的老人家,像不像是你的老闆、上司?而美分,像不像是你的工資、獎金等各種各樣的外部獎勵?

如將外部評價當作參考座標,我們的情緒就很容易出現波動。因爲,外部因素我們控制不了,它很容易偏離我們的內部期望,讓我們不滿,讓我們牢騷滿腹。不滿和牢騷等負性情緒讓我們痛苦,爲了減少痛苦,我們就只好降低內部期望,最常見的方法就是減少工作的努力程度。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2

玫瑰花枯萎了,小仍拼命吮吸,因爲它以前從這朵花上吮吸過甜蜜。但是,現在在這朵花上,小吮吸的是毒汁。

小知道這一點,因爲毒汁苦澀,與以前的味道是天壤之別。於是,小憤不過,它吸一口就擡起頭來向整個世界抱怨,爲什麼味道變了?!

終於有一天,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小振動翅膀,飛高了一點。這時,它發現,枯萎的玫瑰花周圍,處處是鮮花。

心理點評:

這是關於愛情的寓言,是一位年輕的語文老師的真實感悟。

有一段時間,她失戀了,很痛苦,一直想約我聊聊,希望我的心理學知識能給她一些幫助。我們一直約時間,但快兩個月過去了,兩人的時間總不能碰巧湊在一起。最後一次約她,她說:"謝謝!不用了,我想明白了。"

原來,她剛從九寨溝回來。失戀的痛苦仍在糾纏她,讓她神情恍惚,不能享受九寨溝的美麗。不經意的時候,她留意到一隻小小正在一朵鮮花上採蜜。那一剎那間,她腦子裏電閃雷鳴般地出現了一句話:"枯萎的鮮花上,小隻能吮吸到毒汁。"

當然,大自然中的小小不會這麼做,只有人類才這麼傻,她這句話裏的小當然指她自己。這一剎那,她頓悟出了放棄的道理。以前,她想讓我幫她走出來,但翅膀其實就長在她自己身上,她想飛就能飛。

放棄並不容易,愛情中的放棄尤其令人痛苦。因爲,愛情是對我們幼小時候的親子關係的複製。幼小的孩子,無論從哪個方面看,都離不開父母。如果父母完全否定他,那對他來說就意味着死亡,這是終極的傷害和恐懼。我們多多少少都曾體驗過被父母否定的痛苦和恐懼,所以,當愛情這個親子關係的複製品再一次讓我們體驗這種痛苦和恐懼時,我們的情緒很容易變得非常糟糕。

不過,愛情和親子關係相比,有一個巨大的差別:小時候,我們無能爲力,一切都是父母說了算;但現在,我們長大了,我們有力量自己去選擇自己的命運。可以說,童年時,我們是沒有翅膀的小小,但現在,我們有了一雙強有力的翅膀了。

但是,當深深地陷入愛情時,我們會迴歸童年,我們會忘記自己有一雙可以飛翔的翅膀。等我們自己悟出這一點後,愛情就不再會是對親子關係的自動複製,我們的愛情就獲得了自由,就有了放棄的力量。

切記:

愛情是兩個人的事情,兩個完全平等的、有獨立人格的人的事情。你可以努力,但不是說,你努力了就一定會有效果,因爲另一個人,你並不能左右。

所以,無論你多麼在乎一次愛情,如果另一個人堅決要離開你,請尊重他的選擇。

並且,還要記得,你不再是童年,只能聽憑痛苦的折磨。你已成人,你有一雙強有力的翅膀,你完全可以飛出一個已經變成毒藥的關係。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3

搜索落點

雪地行軍是樁危險的事,它極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至迷失行進的方向。但人們感到奇怪,若僅僅是因爲雪的反光太刺眼,爲什麼戴上墨鏡之後,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國陸軍的研究部門得出結論:導致雪盲症的並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無一物。科學家說: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它就會因緊張而失明。美國陸軍對付雪盲症的辦法是,派先遣部隊搖落常青灌木上的雪。這樣,一望無垠的白雪中便出現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點。

感悟: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陸離,卻怕空空一片。一個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誼的落點,他很可能對所有人充滿敵意;如果搜索不到真誠的落點,他很可能會懷疑整個世界。

目標,是個人行爲的意圖。如果沒有目標,那麼行動的結果只能是無聊、空虛,找不到生命的落點,就會患上人生前進的雪盲症。現實中,人生沒有志向,往往 無所事事,無所事事自然找不到人之爲人的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最終結果是,極端的人選擇自殺,一般的人怯懦的活下來,但卻成爲了會呼吸的殭屍。人在職場, 要提早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應稀裏糊塗,隨波逐流。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4

兩個和尚

有兩個和尚分別住在相鄰的兩座山上的廟裏。兩山之間有一條溪,兩個和尚每天都會在同一時間下山去溪邊挑水。不知不覺已經過了五年。突然有一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沒有下山挑水,右邊那座山的和尚心想:"他大概睡過頭了。"便不以爲然。哪知第二天,左邊這座山的和尚,還是沒有下山挑水,第三天也一樣,直到過了一個月,右邊那座山的和尚想:"我的朋友可能生病了。"

於是他便爬上了左邊這座山去探望他的老朋友。當他看到他的老友正在廟前打羅漢拳時。他十分好奇地問:"你已經一個月沒有下山挑水了,難道你可以不喝 水嗎?"左邊這座山的和尚指着一口井說:"這五年來,我每天做完功課後,都會抽空挖這口井。如今,終於讓我挖出水,我就不必再下山挑水,我可以有更多時間練我喜歡的羅漢拳了。"

我們常常會忘記把握下班後的時間,挖一口屬於自己的井,培養自己另一方面的實力。這樣在未來當我們年紀大了,我們還依然會有水喝,而且還能喝得很悠閒。

學會捨棄

有兩個人相約到山上去尋找精美的石頭,甲背了滿滿的一筐,乙的筐裏只有一個他認爲是最精美的石頭。甲就笑乙:"你爲什麼只挑一個啊?"乙說:"漂亮 的石頭雖然多,但我只選一個最精美的就夠了。"甲笑而不語,下山的路上,甲感到負擔越來越重,最後不得已不斷地從一筐的石頭中挑一個最差的扔下,到下山的 時候他的筐裏結果只剩下一個石頭!

人生中會有許多的東西,值得留戀,有的時候你應該學會去放棄。

把心徑擴大1毫米

有一家牙膏廠,產品優良,包裝精美,受到顧客的喜愛,營業額連續10年遞增,每年的增長率在10%~20%。可到了第11年,業績停滯下來,以後兩 年也如此。公司經理召開高級會議,商討對策。會議中,公司總裁許諾說:誰能想出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公司的業績增長,重獎10萬元。

有位年輕經理站起來,遞給總裁一張紙條,總裁看完後,馬上籤了一張10萬元的支票給了這位經理。那張紙條上寫着:將現在牙膏開口擴大1毫米。消費者 每天早晨擠出同樣長度的牙膏,開口擴大了l毫米,每個消費者就多用1毫米寬的牙膏,每天的消費量將多出多少呢!公司立即更改包裝。第14年,公司的營業額 增加了32%。

面對生活中的變化,我們常常習慣過去的思維方法。其實只要你把心徑擴大1毫米,你就會看到生活中的變化都有它積極的一面,充滿了機遇和挑戰。

買菸

甲去買菸,煙29元,但他沒火柴,跟店員說:"順便送一盒火柴吧。"店員沒給。

乙去買菸,煙29元,他也沒火柴,跟店員說:"便宜一毛吧。"最後,他用這一毛買一盒火柴。

這是最簡單的心理邊際效應。第一種:店主認爲自己在一個商品上賺錢了,另外一個沒賺錢。賺錢感覺指數爲1。第二種:店主認爲兩個商品都賺錢了,賺錢指數爲2。當然心理傾向第二種了。同樣,這種心理還表現在買一送一的花招上,顧客認爲有一樣東西不用付錢,就賺了,其實都是心理邊際效應在作怪。

變換一種方式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通常很多事情換一種做法結果就不同了。人生道路上,改善心智模式和思維方式是很重要的。

聰明的男孩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爲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爲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聽的藝術

美國知名主持人林克萊特有一天訪問一名小朋友,問他說:"你長大後想要當做什麼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當飛機的駕駛員!"林克萊特接着問:"如果有一天,你的飛機飛到太平洋上空所有引擎都熄火了,你會怎麼辦?"小朋友想了想:"我會先告訴坐在飛機上的人綁好安全帶,然後我掛上我的降落傘跳出去。"

當在場的觀衆笑得東倒西歪時,林克萊特繼續注視着這孩子,想看他是不是自作聰明的傢伙。沒想到,接着孩子的兩行熱淚奪眶而出,這才使得林克萊特發覺這孩子的悲憫之心遠非筆墨所能形容。於是林克萊特問他說:爲什麼你要這麼做?"小孩的答案透露了這個孩子真摯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還要回來!"

這就是"聽的藝術"。一是聽話不要聽一半。二是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別人所說的.話上頭。要學會聆聽,用心聽,虛心聽。

人生如茶

一個屢屢失意的年輕人千里迢迢來到普濟寺,慕名尋到老僧釋圓,沮喪地對他說:"人生總不如意,活着也是苟且,有什麼意思呢?"

釋圓靜靜聽着年輕人的嘆息和絮叨,末了才吩咐小和尚說:"施主遠道而來,燒一壺溫水送過來。"

稍傾,小和尚送來了一壺溫水,釋圓抓了茶葉放進杯子,然後用溫水沏了,放在茶几上,微笑着請年輕人喝茶。杯子冒出微微的水汽,茶葉靜靜浮着。年輕人不解地詢問:"寶剎怎麼用溫茶?"

釋圓笑而不語。年輕人喝一口細品,不由搖搖頭:"一點茶香都沒有呢。"釋圓說:"這可是閩地名茶鐵觀音啊。"年輕人又端起杯子品嚐,然後肯定地說:"真的沒有一絲茶香。"

釋圓又吩咐小和尚:"再去燒一壺沸水送過來。"稍傾,小和尚便提着一壺冒着濃濃白汽的沸水進來。釋圓起身,又取過一個杯子,放茶葉,倒沸水,再放在茶几上。年輕人俯首看去,茶葉在杯子裏上下沉浮,絲絲清香不絕如縷,望而生津。

年輕人慾去端杯,釋圓作勢擋開,又提起水壺注入一線沸水。茶葉翻騰得更厲害了,一縷更醇厚更醉人的茶香嫋嫋升騰,在禪房瀰漫開來。釋圓如是注了五次水,杯子終於滿了,那綠綠的一杯茶水,端在手上清香撲鼻,入口沁人心脾。

釋圓笑着問:"施主可知道,同是鐵觀音,爲什麼茶味迥異嗎?"

年輕人思忖着說:"一杯用溫水,一杯用沸水,衝沏的水不同。"

釋圓點頭:"用水不同,則茶葉的沉浮就不一樣。溫水沏茶,茶葉輕浮水上,怎會散發清香?沸水沏茶,反覆幾次,茶葉沉沉浮浮,終釋放出四季的風韻:既有春的幽靜夏的熾熱,又有秋的豐盈和冬的清冽。世間芸芸衆生,又何嘗不是沉浮的茶葉呢?

那些不經風雨的人,就像溫水沏的茶葉,只在生活表面漂浮,根本浸泡不出生命的芳香;而那些櫛風沐雨的人,如被沸水衝沏的釅茶,在滄桑歲月裏幾度沉浮,纔有那沁人的清香啊。"

浮生若茶,我們何嘗不是一撮生命的清茶?命運又何嘗不是一壺溫水或熾熱的沸水呢?茶葉因爲沉浮才釋放了本身深蘊的清香,而生命,也只有遭遇一次次挫折和坎坷,才激發出人生那一脈脈幽香。

機智的老爺爺

有一天,湯普森的老爺爺正在熟睡中,突然被窗外一陣陣尖銳的打鬧聲音給吵醒了,老爺爺不得不立即起牀看看外面到底發生了什麼事,以便確認自己是被怎樣煩人的“事件”給打擾了。

老人打開房門一看,才知道原來是幾個頑皮的小孩正在往他的屋頂上扔石頭,原來,小孩們似乎是在比賽看誰扔上屋頂的石塊更多一些。

湯普森老爺爺感到很氣憤,但是他知道自己不能對這些小屁孩發脾氣,因爲那樣只能適得其反,說不定惹怒了這幫熊孩子以後,過幾天他們就會比賽用石頭打自己的窗戶玻璃。

湯普森老爺爺略微思索了一下,便踱着步子走到了小孩兒們面前,讚許道:小傢伙們,你們真熱鬧,在玩什麼呢?哦呵,扔石塊,

“知道了還問?”一個頑皮的孩子一邊扔着石塊一邊接話道。

真棒!不過,這也算不得什麼。我現在有一個更好玩的主意,不僅能比賽還能贏錢,不知道有人是不是感興趣?這下湯普森老爺爺成功的吸引住了小孩兒們的注意力,併成功的掉起了大家的胃口。

小孩們圍到他身邊,迫不及待的問道:是什麼好玩的?快說、快說!

湯普森老爺爺微笑着從自己兜裏面掏出一個硬幣,說到:誰能夠把石頭屋頂而不掉下來,我就給他一個50美分的硬幣。

湯普森爺爺剛說完,小孩兒們就開始興致勃勃的往屋頂扔起了石頭,在扔了一會兒之後,終於有兩個高個子的小孩兒挑戰成功,湯普森老爺爺把硬幣給了他們。

之後,又從兜裏面掏出了一個10美分的硬幣,說道:現在規則改了,誰成功的往屋頂扔上石塊而不掉下來,給10 美分。

小孩們有些遲疑和不解,但是還是繼續的往屋頂扔石塊,過了好一會兒之後,小孩們已是大汗淋漓,終於又有兩個小孩挑戰成功,獲得10 美分。

湯普森老爺爺這次又從兜裏面掏出來一個5美分的硬幣,對着大家說,聽着,現在規則又改了,現在大家只要挑戰成功我就會給他5美分,大家繼續挑戰吧!

這一次,小孩們,不樂意了,“憑什麼獎勵又變少了?”

湯普森爺爺微笑着說:雖然是少了點,但是也是獎勵嘛!你們快扔吧,我很喜歡看到你們挑戰成功的樣子,快扔給我看!湯普森老爺爺後面的語氣幾乎變成了一張央求。

但是小孩們並不買賬,“憑什麼扔給你看?規則說改就改,你還一次獎勵比一次少,”

湯普森老爺爺接口道:也許是大家都累了,要不,明天再來?”

偏不扔給你看,不玩了,沒意思,你不講信用,還要我們明天來?你休想!以後我們都不來”小孩們七嘴八舌的說着,很快就一起悻悻然離開了。”

從此,那幫小孩果然不再來了,湯普森老爺爺終於重新獲得了安寧。

這個心理學故事成功的揭示了:人類從來沒有絕對的滿足感,人的滿足感都是在對比當中獲得的;而且相對於得到的,我們更在意自己失去的。

正如星期天湯姆在路上撿到兩百元錢,開心了一整天;而傑克則在路上撿到了一千塊,中途弄丟了百八,只剩下兩百塊,最後鬱悶了一整天。

按道理髮生在湯姆和傑克身上的都是同一個事實,那就是他們都額外的獲得了一筆200塊錢的好運氣,但是傑克顯然因爲一開獲得的是一千塊這個相對事實而破壞了獲得感,變得好像真是他自己原有的錢丟了一樣。

生活中,我們很多人都處於這樣一種狀態。我們只會去比較自己應該獲得什麼,並只會通過比較去進行簡單的判斷,而很少注意到應該的背後的根本事實是什麼。

於是,這個心理學現象被大量無良的商家反向運用到了打折的問題上,一件原本賣500元的衣服,商家提到1200元,然後再打5折,賣600,卻讓很多消費者覺得自己佔了大便宜而趨之若鶩。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5

最後的日子

在一個偏遠、封閉的小鎮只能聽到兩個電臺:第一電臺專門廣播名人消息,或是熱門歌曲排行榜,它的收聽率相當高;第二電臺則是氣象專業電臺,它的聽衆只有一小羣人。

一天晚上,氣象電臺發出緊急警告:一個威力驚人的“龍捲風”將在午夜來襲本鎮,電臺呼籲鎮民立即疏散他處。這一小羣聽衆立刻組織起來,有的去找鎮長, 有的到街上敲鑼打鼓,有的打電話給第一電臺,請求播出龍捲風消息,好保存身家性命。鎮長說:“本鎮從未有過龍捲風,龍捲風的消息是氣象電臺誤報或捏造,爲 的是提高收聽率。”敲鑼打鼓的人則被視爲瘋子。而第一電臺則以現場正在訪問名人爲由,不立刻插播這一條“生死存亡”的消息。最終,小鎮被夷爲平地,後來者 沒有人知道這塊地曾經是一個小鎮。

感悟:

每一個日子都可能是最後的日子,我們要以敏銳的心過每一天,更要用心看看這個世界,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視爲理所當然,因爲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變,且看你如何去衡量他了。

大衆和小衆,主流和邊緣,兩種相對獨立的羣體。獨立的不光是他們的生存空間,更是他們思維的方式、價值觀、判斷是非的標準。

身居職場,同樣也有主流大衆和邊緣小衆的存在。如果你是職場精英,那麼你就會被公司定義爲主流。你是標準,你的思維定勢讓你考慮問題時往往漠視身邊的那些邊緣員工,但是如果你能大度地進行換位觀察,也許你會發現你的一些職業漏洞和職業風險。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6

一次,幾位學生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學生們生活得怎麼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彷彿都成了上帝的棄兒。

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裏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几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簡陋低廉……老師說:“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學生們說得已經口乾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學生們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說:“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緻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學生們並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裏拿着的是一隻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能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情去品嚐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7

馬戲團裏表演的大象,都是從小就開始訓練的。小時候的小象很調皮,玩性又大,故用繩子把小象栓在木樁上,由於小象力量小,經過很多次的試驗都無法將木樁拖出來,當時間久了之後,只要把象系在木樁上,象知道自己無法掙脫,也就很安分了。

小象長大變成了大象,在馬戲團中可以做很多的表演。大象力大無窮,可以搬很多東西,但在表演後,卻很安分的被栓在木樁上。

大象的力量其實是很大的,但是它因爲從小的經驗,覺得木樁的力道比自己大,是唯一可以栓住自己的東西,使得它不敢去移動木樁。

人生感悟:其實大象是被自己以前的觀念所束縛,不瞭解自己已有很大的改變了,因而放棄想移動木樁的念頭。

木樁,就像是妨礙個人發揮淺力的障礙;或許不是具體可見的阻力,而是由個人過去細微的經驗所產生的無名恐懼。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8

是一隻雄鷹一個人在高山之巔的鷹巢裏,抓到了一隻幼鷹,他把幼鷹帶回家,養在雞籠裏。這隻幼鷹和雞一起啄食、嬉鬧和休息。它以爲自己是一隻雞。這隻鷹漸漸長大,羽翼豐滿了,主人想把它訓練成獵鷹,可是由於終日和雞混在一起,它已經變得和雞完全一樣,根本沒有飛的願望了。主人試了各種辦法,都毫無效果,最後把它帶到山頂上,一把將它扔了出去。這隻鷹像塊石頭似的,直掉下去,慌亂之中它拼命地撲打翅膀,就這樣,它終於飛了起來!

啓示:磨練召喚成功的力量。嘗試能幫助你逃脫困境,甚至能解救你的生命!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9

擅於傾聽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蒙古的部落使者到中國來,進貢了三個一模一樣的金人,金壁輝煌,把皇帝高興壞了。可是這部落大使不厚道,同時出一道題目給皇帝:這三個金人哪個最有價值?

皇帝想了許多的辦法,請來全國最好的珠寶匠檢查那個金色小人,稱重量,看做工,所有測量辦法的結果都是一模一樣的。怎麼辦?使者還等着回去彙報呢。泱泱大國,不會連這個小事都不懂吧?最後,有一位退位的老大臣說他有辦法。皇帝將使者請到大殿,老臣胸有成足地拿着三根稻草分別插入三個金的耳朵眼…… 插入第一個金人的耳朵裏,這稻草從另一邊耳朵出來了。第二個金人的稻草從嘴巴里直接掉出來,而第三個金人,稻草進去後掉進了肚子,什麼響動也沒有。老臣說:第三個金人最有價值!使者默默無語,答案正確。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最有價值的人,不一定是最能說的人的人。老天給我們兩隻耳朵一個嘴巴,本來就是讓我們多聽少說的。善於傾聽,纔是成熟的人最基本的素質。

別盯着杯子

一次,我們幾位同學去拜訪大學時的老師。老師問我們生活得怎麼樣。一句話勾出了大家的滿腹牢騷,大家紛紛訴說着生活的不如意:工作壓力大呀,生活煩惱多呀,做生意的商戰不順呀,當官的仕途受阻呀……一時間,大家彷彿都成了上帝的棄兒。老師笑而不語,從房間裏拿出許許多多的杯子,擺在茶几上。這些杯子各式各樣,有瓷器的,有玻璃的,有塑料的,有的杯子看起來高貴典雅,有的杯子看起來簡陋低廉……老師說:“都是我的學生,我就不把你們當客人看待了。你們要是渴了,自己倒水喝吧。”

我們說得已經口乾舌燥了,便紛紛拿了自己中意的杯子倒水喝。等我們手裏都端了一杯水時,老師講話了,他指着茶几上剩下的杯子說:“大家有沒有發現,你們挑選去的杯子都是最好看最別緻的杯子,而像這些塑料杯就沒有人選中它。”我們並不覺得奇怪,誰都希望手裏拿着的是一隻好看的杯子。

老師說:“這就是你們煩惱的根源。大家需要的是水,而不是杯子,但我們有意無意地會去選用好的杯子。這就如我們的生活——如果生活是水的話,那麼,工作、金錢、地位這些東西就是杯子,它們只是我們用來盛起生活之水的工具。杯子的好壞,並不能影響水的質量,如果將心思花在杯子上,你哪有心

情去品嚐水的苦甜,這不是自尋煩惱嗎?

表演大師

有一位表演大師上場前,他的弟子告訴他鞋帶鬆了。大師點頭致謝,蹲下來仔細繫好。等到弟子轉身後,又蹲下來將鞋帶解鬆。有個旁觀者看到了這一切,不解地問:

“大師,您爲什麼又要將鞋帶解鬆呢?”大師回答道:“因爲我飾演的是一位勞累的旅者,長途跋涉讓他的鞋事鬆開,可以通過這個細節表現他的勞累憔悴.”

“那你爲什麼不直接告訴你的弟子呢?”

“他能細心地發現我的鞋帶鬆了,並且熱心地告訴我,我一定要保護他這種熱情的積極性,及時地給他鼓勵,至於爲什麼要將鞋帶解開,將來會有更多的機會教他表演,可以下一次再說啊。”

人一個時間只能做一件事,懂抓重點,纔是真正的人才。

心態

父子二人看到一輛十分豪華的進口轎車。兒子不屑地對他的父親說:“坐這種車的人,肚子裏一定沒有學問!”父親則輕描淡寫地回答:“說這種話的人,口袋裏一定沒有錢!

你對事情的看法,是不是也反映出你內心真正的態度?

情況不同

一隻小豬、一隻綿羊和一頭乳牛,被關在同一個畜欄裏。有一次,牧人捉住小豬,小豬大聲號叫,猛烈地抗拒。

綿羊和乳牛討厭小豬的號叫,便說:“他常常捉我們,我們並不大呼小叫。”

小豬聽了回答道:“捉你們和捉我完全是兩回事,他捉你們,只是要你們的毛和乳汁,但是捉住我,卻是要我的命!”

立場不同、所處環境不同的人,很難了解對方的感受;因此對別人的失意、挫折、傷痛,不宜幸災樂禍,而應要有關懷、瞭解的心情。

神蹟

法國一個偏僻的小鎮,據傳有一個特別靈驗的水泉,常會出現神蹟,可以醫治各種疾病。

有一天,一個拄着柺杖,少了一條腿的退伍軍人,一跛一跛的走過鎮上的馬路,旁邊的鎮民帶着同情的回吻說:“可憐的傢伙,難道他要向上帝祈求再有一條腿嗎?”

這一句話被退伍的軍人聽到了,他轉過身對他們說:“我不是要向上帝祈求有一條新的腿,而是要祈求幫助我,叫我沒有一條腿後,也知道如何過日子。”

學習爲所失去的感恩,也接納失去的事實,不管人生的得與失,總是要讓自已的生命充滿了亮麗與光彩,不再爲過去掉淚,努力的活出自己的生命。

用人之道

去過廟的人都知道,一進廟門,首先是彌陀佛,笑臉迎客,而在他的北面,則是黑口黑臉的韋陀。但相傳在很久以前,他們並不在同一個廟裏,而是分別掌管不同的廟。彌樂佛熱情快樂,所以來的人非常多,但他什麼都不在乎,丟三拉四,沒有好好的管理賬務,所以依然入不敷出。而韋陀雖然管賬是一把好手,但成天陰着個臉,太過嚴肅,搞得人越來越少,最後香火斷絕。

佛祖在查香火的時候發現了這個問題,就將他們倆放在同一個廟裏,由彌樂佛負責公關,笑迎八方客,於是香火大旺。而韋陀鐵面無私,錙珠必較,則讓他負責財務,嚴格把關。在兩人的分工合作中,廟裏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其實在用人大師的眼裏,沒有廢人,正如武功高手,不需名貴寶劍,摘花飛葉即可傷人,關鍵看如何運用。

習得性無助效應

習得性無助效應最早有奧弗米爾和西里格曼發現,後來在動物和人類研究中被廣泛探討。簡單地說,很多實驗表明,經過訓練,狗可以越過屏障或從事其他的行爲來逃避實驗者加於它的電擊。但是,如果狗以前受到不可預期(不知道什麼時候到來)且不可控制的電擊(如電擊的中斷與否不依賴於狗的行爲),當狗後來有機會逃離電擊時,他們也變得無力逃離。而且,狗還表現出其他方面的缺陷,如感到沮喪和壓抑,主動性降低等等。

狗之所以表現出這種狀況,是由於在實驗的早期學到了一種無助感。也就是說,它們認識到自己無論做什麼都不能控制電擊的終止。在每次實驗中,電擊終止都是在實驗者掌控之下的,而狗會認識到自己沒有能力改變這種外界的控制,從而學到了一種無助感。

人如果產生了習得性無助,就成爲了一種深深的絕望和悲哀。因此,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應把自己的眼光在開闊一點,看到事件背後的真正的決定因素,不要使我們自己陷入絕望。

證人的記憶

證人,在我們的認識裏,通常都是提供一些客觀的證據的人,就是把自己親眼看到、親耳聽到的東西如實地講出來的人。然而,心理學研究證明,很多證人提供的證詞都不太準確,或者說是具有個人傾向性,帶着個人的觀點和意識。

證人對他們的證詞的信心並不能決定他們證詞的準確性,這一研究結果令人感到驚訝。心理學家珀費可特和豪林斯決定對這一結論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爲了考察證人的證詞是否有特別的東西,他們將證人的記憶與對一般知識的記憶進行了比較。

他們讓被試看一個簡短的錄象,是關於一個女孩被綁架的案件。第二天,讓被試回答一些有關錄象裏內容的問題,並要求他們說出對自己回答的信心程度,然後做再認記憶測驗。接下來,使用同樣的方法,內容是從百科全書和通俗讀物中選出的一般知識問題。

和以前發生的一樣,珀費可特和豪林斯也發現,在證人回憶的精確性上,那些對自己的回答信心十足的人實際上並不比那些沒信心的人更高明,但對於一般知識來說,情況就不是這樣,信心高的人回憶成績比信心不足的人好得多。

人們對於自己在一般知識上的優勢與弱勢有自知之明。因此,傾向於修改他們對於信心量表的測驗結果。一般知識是一個數據庫,在個體之間是共享的,它有公認的正確答案,被試可以自己去衡量。例如,人們會知道自己在體育問題上是否比別人更好或更差一點。但是,目擊的事件不受這種自知之明的影響。例如,從總體上講,他們不大可能知道自己比別人在記憶事件中的參與者頭髮顏色方面更好或更差。

羅森塔爾效應

美國心理學家羅森塔爾等人於1968年做過一個著名實驗。他們到一所國小,在一至六年級各選三個班的兒童進行煞有介事的“預測未來發展的測驗”,然後實驗者將認爲有“優異發展可能”的學生名單通知教師。其實,這個名單並不是根據測驗結果確定的,而是隨機抽取的。它是以“權威性的謊言”暗示教師,從而調動了教師對名單上的學生的某種期待心理。8個月後,再次智能測驗的結果發現,名單上的學生的成績普遍提高,教師也給了他們良好的品行評語。這個實驗取得了奇蹟般的效果,人們把這種通過教師對學生心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使學生取得教師所期望的進步的現象,稱爲“羅森塔爾效應”,習慣上也稱爲皮格馬利翁效應(皮格馬利翁是古希臘神話中塞浦路斯國王,他對一尊少女塑像產生愛慕之情,他的熱望最終使這尊雕像變爲一個真人,兩人相愛結合)。

教育實踐也表明:如果教師喜愛某些學生,對他們會抱有較高期望,經過一段時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懷、愛護和鼓勵;常常以積極態度對待老師、對待學習以及對待自己的行爲,學生更加自尊、自信、自愛、自強,誘發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激情,這些學生常常會取得老師所期望的進步。相反,那些受到老師忽視、歧視的學生,久而久之會從教師的言談、舉止、表情中感受到教師的“偏心”,也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老師、對待自己的學習,不理會或拒絕聽從老師的要求;這些學生常常會一天天變壞,最後淪爲社會的不良分子。儘管有些例外,但大趨勢卻是如此,同時這也給教師敲響了警鐘。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0

1、三隻鍾

一隻新安裝好的小鐘放在了兩隻舊鐘當中。兩隻舊鐘“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

其中一隻舊鐘對小鐘說:“來吧,你也該工作了。可是我有點擔心,你走完三千二百萬次以後,恐怕便吃不消了。”

“天哪!三千二百萬次。”小鐘吃驚不已。“要我做這麼大的事?辦不到,辦不到。”

另一隻舊鐘說:“別聽他胡說八道。不用害怕,你只要每秒滴答擺一下就行了。”

“天下哪有這樣簡單的事情。”小鐘將信將疑。“如果這樣,我就試試吧。”

小鐘很輕鬆地每秒鐘“滴答”擺一下,不知不覺中,一年過去了,它輕鬆地擺了三千二百萬次。

感悟:

很多人常常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兒時的夢想越走越遠,風霜的磨礪和肩上的重擔時時讓我們不知所措,我不知道接下來該怎麼辦。

每個人都希望夢想成真,成功卻似乎遠在天邊遙不可及,倦怠和不自信讓我們懷疑自己的能力,進而放棄努力。其實,我們不必想以後的事,一年、甚至一月之 後的事,只要想着今天我要做些什麼,明天我該做些什麼,然後努力去完成,就像那隻鍾一樣,每秒“滴答” 擺一下,成功的喜悅就會慢慢浸潤我們。

2、兒子與女兒

一天,有兩個婦人在聊天,其中一個問道:“你兒子還好吧?”

“別提了,真是不幸哦!”這個婦人嘆息道:“他實在夠可憐,娶個媳婦懶得要命,不燒飯、不掃地、不洗衣服、不帶孩子,整天就是睡覺,我兒子還要端早餐到她的牀上呢!”

“那女兒呢?”

“那她可就好命了。”婦人滿臉笑容:“他嫁了一個不錯的丈夫,不讓他做家事,全部都由先生一手包辦,煮飯、洗衣、掃地、帶孩子,而且每天早上還端早點到牀上給她吃呢!”

同樣的狀況,但是當我們從“我”的角度去看時,就會產生不同的心態。站在別人的立場看一看,或換個角度想一想,很多事就不一樣了,你可以有更大的包容,也會有更多的愛。

同樣的狀況,在涉及自身利益的評價中,我們往往對有益於我們的做法,做出肯定的評價,而對無益於我們的做法,做出否定的評價。人的利己性是產生以上情 況的重要原因,但是不是絕對原因呢?其實,評價標準的缺失纔是更深層的原因。所以,在工作中,我們需要用客觀標準來摒棄因主觀立場不同而導致評價不一。

3、最後的日子

在一個偏遠、封閉的小鎮上只能聽到兩個電臺:第一電臺專門廣播名人消息,或是熱門歌曲排行榜,它的收聽率相當高;第二電臺則是氣象專業電臺,它的聽衆只有一小羣人。

一天晚上,氣象電臺發出緊急警告:一個威力驚人的“龍捲風”將在午夜來襲本鎮,電臺呼籲鎮民立即疏散他處。這一小羣聽衆立刻組織起來,有的去找鎮長, 有的到街上敲鑼打鼓,有的打電話給第一電臺,請求播出龍捲風消息,好保存身家性命。鎮長說:“本鎮從未有過龍捲風,龍捲風的消息是氣象電臺誤報或捏造,爲 的是提高收聽率。”敲鑼打鼓的人則被視爲瘋子。而第一電臺則以現場正在訪問名人爲由,不立刻插播這一條“生死存亡”的消息。最終,小鎮被夷爲平地,後來者 沒有人知道這塊地曾經是一個小鎮。

每一個日子都可能是我們最後的日子,我們要以敏銳的心過每一天,更要用心看看這個世界,用心看看自己,不要把每一件事都視爲理所當然,因爲所有的事情都會改變,且看你如何去衡量他了。

大衆和小衆,主流和邊緣,兩種相對獨立的羣體。獨立的不光是他們的生存空間,更是他們思維的方式、價值觀、判斷是非的標準。

身居職場,同樣也有主流大衆及邊緣小衆的存在。如果你是職場精英,那麼你就會被公司定義爲主流。你是標準,你的思維定勢讓你考慮問題時往往漠視身邊的那些邊緣員工,但是如果你能大度地進行換位觀察,也許你會發現你的一些職業漏洞和職業風險。

4、搜索落點

雪地行軍是一樁很危險的事,它極易使人患上雪盲症以至迷失行進的方向。但人們感到奇怪,若僅僅是因爲雪的反光太刺眼,爲什麼戴上墨鏡之後,雪盲症仍不可避免呢?

最近美國陸軍的研究部門得出結論:導致雪盲症的並非雪地的刺眼反光,而是它的空無一物。科學家說:人的眼睛其實總在不知疲倦地探索世界,從一個落點到另一個落點。要是連續搜索而找不到任何一個落點,它就會因緊張而失明。美國陸軍對付雪盲症的辦法是,派先遣x隊搖落常青灌木上的雪。這樣,一望無垠的白雪中便出現了一叢叢、一簇簇的綠色景物,搜索的目光便有了落點。

所有的眼睛都在搜索世界,搜索世界的眼睛不怕光怪陸離,卻怕空空一片。一個人如果搜索不到友誼的落點,他很可能對所有人充滿敵意;如果搜索不到真誠的落點,他很可能會懷疑整個世界。

目標,是個人行爲的意圖。如果沒有目標,那麼行動的結果只能是無聊、空虛,找不到生命的落點,就會患上人生前進的雪盲症。現實中,人生沒有志向,往往 無所事事,無所事事自然找不到人之爲人的社會意義和個人價值,最終結果是,極端的人選擇自殺,一般的人怯懦的活下來,但卻成爲了會呼吸的殭屍。人在職場, 要提早設計好自己的職業目標,不應稀裏糊塗,隨波逐流。

5、自我肯定

1960年,哈佛大學的羅森塔爾博士曾在加州一所學校做過一個著名的實驗,不知你們是否有聽到過。

新學年開始時,羅森塔爾博士讓校長把三位教師叫進辦公室,對他們說:“根據你們過去的教學表現,你們是本校最優秀的老師。因此,我們特意挑選了100名全校最聰明的學生組成三個班讓你們教。這些學生的智商比其他孩子都高,希望你們能讓他們取得更好的成績。”

三位老師都高興地表示一定盡力。校長又叮囑他們,對待這些孩子,要像平常一樣,不要讓孩子或孩子的家長知道他們是被特意挑選出來的,老師們都答應了。

一年之後,這三個班的學生成績果然排在整個學區的前列。這時,校長告訴了老師們真相:這些學生並不是刻意選出的最優秀的學生,只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最普通的學生。老師們沒想到會是這樣,都認爲自己的教學水平確實高。這時校長又告訴了他們另一個真相,那就是,他們也不是被特意挑選出的全校最優秀的教師,也不過是隨機抽調的普通老師罷了。

這個結果正是博士所料到的:這三位教師都認爲自己是最優秀的,並且學生又都是高智商的,因此對教學工作充滿了信心,工作自然非常賣力,結果肯定非常好。

在做任何事情以前,如果能夠充分肯定自我,就等於已經成功了一半。當你面對挑戰時,不妨告訴自己:我就是最優秀的和最聰明的。那麼肯定是另一種結果。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1

一個人去買鳥,看到一隻鳥前標:此鳥會兩門語言,售價200元一隻。另一隻鳥前標道:此鳥會四門語言,售價400元。該買哪隻呢?兩隻都毛色光鮮,非常靈活可愛。這人轉啊轉,拿不定主意。結果突然發現一隻老掉了牙的鳥,毛色暗淡散亂,標價800元。這人趕緊將老闆叫來:這隻鳥是不是會說八門語言?店主說:不。這人奇怪了:那爲什麼又老又醜,又沒有能力,會值這個數呢?店主回答:因爲另外兩隻鳥都叫這隻鳥老闆。

(說明:真正的領導人,不一定自己能力有多強,只要懂信任,懂得放權,懂得珍惜,就能團結比自己更強的力量,從而提升自己的身價。相反許多能力非常強的人卻因爲過於完美主義,事必躬親,什麼人都不如自己,最後只能做最好的業務員,銷售代表,成不了優秀的領導人。)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2

有兄弟二人,年齡不過四、五歲,由於臥室的窗戶整天都是密閉着,他們認爲屋內太陰暗,看見外面燦爛的陽光,覺得十分羨慕。兄弟倆就商量說:“我們可以一起把外面的陽光掃一點進來。”於是,兄弟兩人拿着掃帚和畚箕,到陽臺上去掃陽光。等到他們把畚箕搬到房間裏的時候,裏面的陽光就沒有了。這樣一而再再而三地掃了許多次,屋內還是一點陽光都沒有。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看見他們奇怪的舉動,問道:“你們在做什麼?”他們回答說:“房間太暗了,我們要掃點陽光進來。”媽媽笑道:“只要把窗戶打開,陽光自然會進來,何必去掃呢?”

啓示:把封閉的心門敞開,成功的陽光就能驅散失敗的陰暗。我們可以改變自己,來實現自己的目標。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3

在一菜攤前看見兩堆菜。

客戶問:“這邊多少錢一斤?” 答:“1塊。”

再問:“那邊呢?”答:“1塊5。”問:“爲什麼那邊的賣1.5元?”

答:“那邊的好一些。”

於是買了1塊5的。

後來發現攤主快速把1塊的一分變成兩堆,很快1塊5一斤的又都賣光了!

啓示:

當你只有一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只有買與不買,當你有兩種價格時,客戶的選擇變成了“買好的”還是“買差的”。而更多的客戶在日常用品上選擇了買好的,這無形間爲你增加了利潤。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4

火帽子得意地叫:“飛機起飛嘍!“可他剛一振翅膀,還沒飛起來,邊歪倒了。原來小鈕釦滑到了耳朵深處,小珠子滑到了鼻孔深處。他的耳朵和鼻子都被堵住了,耳朵好疼,鼻子好疼。火帽子着急地用手去摳。

紅袋鼠來了,忙說:“不能摳,不能扣,越摳會越往裏,還是快去醫院吧。“

最後,紅娘子這個“飛機“還得做”跳跳車“去醫院。

講給寶寶聽:小朋友,如果玩玩具、衣服上有小鈕釦、小珠子之類的東西掉下來了,記住千萬不能把這些小東西塞到鼻子或耳朵裏。如果耳朵、鼻子裏有東西,一定不要用手摳,也不要用尖銳的東西掏挖。鼻子裏有異物時,要用手指摁住沒有異物的那個鼻孔,用另一個鼻孔用力呼氣,把異物呼出來;耳朵有異物時,要把頭歪向右異物的一側,側着身子單腳蹦跳幾次,讓塞入的異物掉出來。如果這些方法不行,就要趕緊到醫院去,讓醫生用專門的工具把異物取出來。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5

一個國王在夢中夢見一隻大象從窗戶穿進來,不知道爲什麼,尾巴反而被勾在窗戶上。又有一次,夢到一隻龐大的牛要穿過窗戶的細縫,它的頭角和四蹄都過去了,可是尾巴卻過不去。人的一生有許多難以取捨,困惑不已的尾巴糾纏着,這時所需的,就是斷然的捨棄與明智的抉擇。

人生感悟:落花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人也當在不斷的割捨裏昇華自己!

標籤:心理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