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理學

(優)經典心理學小故事

心理學3.03W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1

在1907年,詹姆斯從哈佛大學退休。同時退休的還有他的好友物理學家卡爾森。一天,兩人打賭,詹姆斯說:“我一定會讓你不久就養上一隻鳥的。”卡爾森不以爲然:“我不信!因爲我從來就沒有想過要養一隻鳥。”

(優)經典心理學小故事

沒過幾天,恰逢卡爾森生日,詹姆斯送上了禮物——一隻精緻的鳥籠。卡爾森笑了:“我只當它是一件漂亮的工藝品。你就別費勁了。”從此以後,只要客人來訪,看見書桌旁那隻空蕩蕩的鳥籠,他們幾乎都會無一例外地問:“教授,你養的'鳥什麼時候死了?”卡爾森只好一次次地向客人解釋:“我從來就沒有養過鳥。”

然而,這種回答每每換來的卻是客人困惑而有些不信任的目光。無奈之下,卡爾森教授只好買了一隻鳥。

這是一個著名的心理現象。其發現者就是心理學家詹姆斯。它說的是:如果一個人買了一個空的鳥籠放在自己家的客廳裏,過了一段時間,他一般會丟掉這個鳥籠或者買一隻鳥回來養。因爲買一隻鳥比解釋爲什麼有一隻空鳥籠,要簡便得多,這就是著名的鳥籠效應。

在我們的身邊,包括我們自己,很多時候不是先在自己的心裏掛上一隻籠子,然後再不由自主地朝其中填滿一些什麼東西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2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森塔爾曾經用小白鼠做過一個非常有趣的走迷宮實驗。

實驗之初,他把一羣小白鼠分成3組,分別配給A、B、C三組實驗人員,然後告訴A組:“你們真是太幸運了,配給你們的小白鼠是經過幾位教授特意挑選並精心訓練的。它們血統高貴而且非常聰明,智力幾乎接近人腦,所以你們一定要好好對待它們,努力使它們發揮出最棒的水平來。”

告訴B組:“你們的運氣很一般,這些小白鼠只是很普通的一組。它們血統一般,智力也一般。你們用最常用的方法訓練它們即可。”

告訴C組:“你們非常地不幸,這組小白鼠簡直糟糕透了。它們血統低劣,智力也很差,簡直就是白癡。你們隨便用什麼方式訓練它們都行,反正它們的本質已經註定了。”

3組實驗人員按照“指示”各自訓練了小白鼠一個月之後,教授分別對3組白鼠進行了測試,最終的結果表明:A組小白鼠果然最爲聰明,不但都走出了迷宮,還縮短了專家們預計的時間;B組白鼠則表現一般,只有一半走出了迷宮,所用時間也比專家預計的稍長一些;而C組最爲糟糕,只有兩隻成功走出迷宮,而且所用時間之長簡直令人無法忍受。

實驗完畢之後,羅森塔爾很平靜地告訴各組實驗人員:其實這些小白鼠根本沒有什麼血統以及智力的區別,它們都是普通的白鼠,是我把它們分成了3組而已。

實驗人員瞠目結舌的同時,不由得想起自己一個月以來對待白鼠的態度:A組人員非常珍愛自己的白鼠,他們不但很悉心地照顧它們,還用最積極、難度最大的方法訓練這些“智力超常”的小傢伙們,甚至會定期和它們進行“語言交流”;B組人員則像對待普通動物那樣對待自己的實驗對象,按照普通的方式去訓練它們;而C組人員呢?他們每個人都在嘆息自己的運氣不好,竟然攤上這麼幾隻蠢笨的東西,恰巧訓練過程中又有很多跡象表明這夥白鼠的確“愚蠢無比”,比如不聽指揮、沒有紀律性等等,所以,他們常常打罵這些可憐的小傢伙,有時還會以“忘記”餵食的方式來懲罰它們。

羅森塔爾教授從這個實驗得到了啓發,他想這種效應能不能也發生在人的身上呢?他來到了一所普通中學,在一個班裏隨便地走了一趟,然後就在學生名單上圈了幾個名字,告訴他們的老師說,這幾個學生智商很高,很聰明。過了一段時間,教授又來到這所中學,奇蹟又發生了,那幾個被他選出的學生現在真的成爲了班上的佼佼者。

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正是“暗示”這一神奇的`魔力在發揮作用。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接受這樣或那樣的心理暗示,這些暗示有的是積極的,有的是消極的。媽媽是孩子最愛、最信任和最依賴的人,同時也是施加心理暗示的人。如果是長期的消極和不良的心理暗示,就會使孩子的情緒受到影響,嚴重的甚至會影響其心理健康。相反,如果媽媽對孩子寄予厚望、積極肯定,通過期待的眼神、讚許的笑容、激勵的語言來滋潤孩子的心田,使孩子更加自尊、自愛、自信、自強,那麼,你的期望有多高,孩子未來的成果就會有多大!

通過上述實驗,我們體會到即便智力相差無幾,被對待的方式不同,結果也會分出個優劣高低來。我們自身,乃至整個世界,往往會因爲我們的努力而改變。所以,如果你想成爲聰明人,就要以聰明人的標準來要求自己。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3

有個小男孩,有一天媽媽帶着他到雜貨店去買東西,老闆看到這個可愛的小孩,就打開一罐糖果,要小男孩自己拿一把糖果。但是這個男孩卻沒有任何動作。幾次的邀請之後,老闆親自抓了一大把糖果放進他的口袋中。回到家中,母親好奇地問小男孩,爲什麼沒有自己去抓糖果而要老闆抓呢?小男孩回答很妙:"因爲我的手比較小呀!而老闆的手比較大,所以他拿的一定比我拿的多很多!"

這是一個聰明的孩子,他知道自己的.有限,而更重要的,他也知道別人比自己強。凡事不只靠自己的力量,學會適時地依靠他人,是一種謙卑,更是一種聰明。

經典心理學小故事4

心理學上的一種實驗者效應。20世紀20-30年代,美國研究人員在芝加哥西方電力公司霍桑工廠進行的工作條件、社會因素和生產效益關係實驗中發現了實驗者效應,稱霍桑效應。

實驗的第一階段是從1924年11月開始的工作條件和生產效益的關係,設爲實驗組和控制組。結果不管增加或控制照明度,實驗組產量都上升,而且照明度不變的控制組產量也增加。另外,有試驗了工資報酬、工間休息時間、每日工作長度和每週工作天數等因素,也看不出這些工作條件對生產效益有何直接影響。第二階段的試驗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領導的,着重研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的關係,結果發現生產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於被實驗者在精神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參加試驗的工人被置於專門的實驗室並由研究人員領導,其社會狀況發生了變化,受到各方面的關注,從而形成了參與試驗的感覺,覺得自己是公司中重要的一部分,從而使工人從社會角度方面被激勵,促進產量上升。

這個效應告訴我們,當同學或自己受到公衆的關注或注視時,學習和交往的效率就會大大增加。因此,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學會與他人友好相處,明白什麼樣的'行爲纔是同學和老師所接受和讚賞的,我們只有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增加自己的良好行爲,纔可能受到更多人的關注和讚賞,也纔可能讓我們的學習不斷進步,充滿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