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德育滲透心得體會

當我們對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時,常常可以將它們寫成一篇心得體會,這樣能夠讓人頭腦更加清醒,目標更加明確。那麼心得體會到底應該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德育滲透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德育滲透心得體會

德育滲透心得體會1

學生的思想教育是令人頭痛的問題,發生在學生身上的一些現象和存在的問題,隨着工作的深入,與學生接觸的時間越來越長,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真可說是千變萬化,德育工作是越來越難做,實踐證明,在教學中注重滲透德育思想是一項不可忽視的“陣地”。那麼,究竟學科進行德育滲透時應注意什麼問題?下面談談我多年來這一方面的心得體會。

一、要樹立德育爲首,育人爲本的.理念。

德育內容應該說在各語文學科的教材裏都有所體現,因爲語文學科的課堂教學都應是對學生進行德育的主渠道。每一位教師只有牢固樹立育人爲本的理念,有着強烈的責任感,才能自覺做到教學育人,切實履行授業傳道、教書育人的職責。

二、要善於分析學生,結合學生的特點進行。

我們面對的是“特殊”的羣體,文化基礎薄弱,學習主動性不夠,缺乏刻苦精神;所以在滲透德育思想時要十分注意找到“興趣點”,它是否被學生接受。是否有力於學生髮展。

三、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

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覺中完成的。學科教師進行德育也要注意方法與效應相對應,注意改善與教育對象的關係。我們也需要研究教育的“即事明理,借物寓情”,用愛心換愛心,以信任換信任,注意因勢利導,淡化德育痕跡,讓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進行,增強德育的滲透性和效果。

四、公正、尊重事實

學科教學在滲透德育的同時,還應注意客觀公正,尊重事實。對學生、對事物的分析要一分爲二。防止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從一種傾向轉爲另一種傾向。想根源,嚴而無格;客觀公正評價學生,客觀公正評價社會,才能增加學生對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德育滲透心得體會2

偉大的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說;“人的所有各個方面和特徵的和諧,都是由某種主導的、首要的東西所決定的。在這個和諧裏起決定作用的主導成分是道德。道德是照亮全面發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而同時它又是人的一個個別的特殊的方面。”毛澤東也曾說:“學問再多,方向不對,等於無用。”“沒有正確的政治觀點,就等於沒有靈魂。”可見,良好的教育必須以良好的德育教育爲根基,任何一門學科的教學脫離了德育教育都是不完整的、不成功的教學。只有思想品德教育走在前列,智力因素的潛力也才能相應的最大程度的發揮。國中地理是一門綜合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基礎性學科,它兼具歷史性、人文性、經濟性,是一門豐富多彩、情感凸顯的學科。在當前全球信息網絡化、國際經濟一體化的形勢下,地理學科在加強德育教育,培養棟樑之材方面更是具有獨特的優勢。

一、地理教育要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用科學的、實事求是的眼光來看待事物。

國中地理內容爲兩大板塊,一是世界地理,包括地理知識基礎理論、世界自然資源、世界氣候、世界人口、世界政治分區、世界區域地理;二是中國地理,包括中國疆域、人口與民族、氣候、資源、河流與湖泊、交通、經濟、中國區域地理。無論是學習世界地理還是中國地理,教師除了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基礎知識,更要注重辯證唯物主義教育,科學的、客觀的認識和分析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不能憑感覺,更不能想當然地來學習世界與中國、認識世界與中國。如學習世界自然資源中,我們認識到,目前,世界上由於地域差異、經濟差異、人文素質的差異,有很多國家、很多地區,人們文化落後,缺少科學知識,缺乏環境保護意識,使我們的自然資源數量不斷地劇減。更有甚者,一些貧困落後的國家地區的農村,人們爲了求生存,還有毀林開荒、亂砍濫伐、過度放牧、亂採礦藏、破壞環境,造成環境惡化、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減少;而人口又不斷增加,生態受到威脅,自然災害頻繁多發,直接影響到世界全局性和諧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使學生明確到,協調人口、資源、環境關係,才能求得全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強化愛國主義思想,培養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時代棟樑。

愛國主義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愛國主義教育從來都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旋律。我們地理學科更是要利用其獨特的優勢對學生進行生動強烈的愛國主義教育。整個中國地理全學年的內容都是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薰陶教育的最佳素材。學習中國的疆域,補充中國歷史上如唐朝、元朝時期領土範圍,讓學生揚起民族自豪感。學習中國的人口與民族時,課堂上一曲宋祖英的《愛我中華》清脆動聽的歌聲的響起,必定會使學生心中“愛我中華”的情思引起共鳴。學習中國的河流與湖泊時,描述長江的浪漫與多情,舉世矚目的三峽電站,講述母親河的似海深情,青海湖的神奇美妙,自然會調動學生的“朗朗乾坤,泱泱中華,捨我其誰”的豪情。

三、國情教育、比較國情教育不容忽視,教育學生全面地客觀的認識事物。

地理教育中,弘揚愛國主義主旋律是主陣地,但也不能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甚至故意迴避一些相對落後的或是相對陰暗的“角落”。我們也要教育學生利用一分爲二的`觀點來認識、分析國情,使他們認識到我國地理面貌和特點以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就和問題。培養學生具有熱愛祖國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強心,樹立把我國建設成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如學習中國區域地理時比較中國東部和西部的自然地理、經濟、人文、交通、工業等方面的狀況,使學生認識到目前中國西部文化相對落後,人才缺乏,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較差,從而很好地理解國家推行西部大開發的戰略方針和部署的目的和意義。

四、地理教育中要注意學生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專心專研科學文化知識,立志成才的精神。

當前學生大都是在蜜罐中成長着的,他們很容易滿足於父輩創造的良好的物質條件,也就容易走上安於現狀缺乏奮鬥的生活之路。地理教育中必然得加強對學生理想、人生追求的人生價值觀教育,培養學生具有高尚的情操,從小立志成才,從而發奮圖強,不懈追求,刻苦專研科學文化知識,樹立遠大的理想。國中地理內容是對學生進行人生價值觀教育的頂好教材。學習歐洲、北美等先進發達國家的地理知識時,充分調動學生好奇、上進的心裏,鼓勵他們樹立不認輸、不自卑、努力成棟樑,共建繁榮富強的大中國的遠大理想。學習南極洲地理,通過85年、89年中國分別在南極洲建立長城站和中山站的史實的介紹,培養學生刻苦學習,立志成才,爲國爭光的精神學習地理史上的中外名人故事,如麥哲倫環球航行、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酈道元與《水經注》徐霞客與《徐霞客遊記》、哥白尼與布魯諾的“日心說”等等,都是引導學生學習榜樣,追求卓越,發奮圖強的最好德育舞臺。

古人云:“靜坐自無妄爲,讀書則是立德。”新時期新形勢下的地理教育,必須不能只爲傳授單純簡單的地理知識而進行教學,只有高揚德育旗幟,爲造就適應時代發展、成爲建設社會主義國家棟梁之才的遠大目標而奮鬥,使我們的學生一方面具有廣博的天文地理知識,另一方面具有開闊博大的胸襟、高尚的品德、遠大的理想,方是地理課堂的核心。

德育滲透心得體會3

三甲國小:謝榮羣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職責,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培養學生技能,還要在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幫助學生學會做人,養成良好的習慣,懂得做人的道理,感受一切美好的事物。那麼怎樣才能在數學教育教學中更好的滲透德育教育呢,我認爲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中體現的人格魅力。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爲了上好千克的認識這節數學課,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帶領學生到超市去調查數據,買來各種各樣的蔬菜水果、豆子、棉花等;上課時採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引導學生實際操作,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等,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裏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並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以後的學習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在國小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比如:教學《論語》一則時,將文言文的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緊密結合,啓發學會在朗讀中瞭解古文內容,在朗讀中感悟文中的道理,使學生感受到祖國悠久文化的偉大,懂得應該虛心向別人學習,學習他人的優點,改掉自己存在的不足。

三,在教學過程中進行德育滲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的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學習,合作性學習等。在數學中,有很多規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師口頭傳授是起不到作用了,這時候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總結。這樣不斷可以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學方法來說,我們可以採取小組合作學習法,這種學習法共享一個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爲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爲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於自己又有利於他人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係,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還可以從小讓他們養成嚴肅看待他人學習成績的習慣。

在學科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賓奪主,要提高滲透的自覺性,把握滲透的可行性,注重滲透的反覆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學中,結合學生思想實際和知識的接受能力,點點滴滴,有機滲透,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以達到德育、智育的雙重教育目的。

德育滲透心得體會4

一個有道德、有理想的人,他會努力地學習;同時,一個正在豐富自己知識的人,他的道德修養也會逐漸地提高。知識與品德應該是互相影響,相輔相成的。對於一個正走在人生啓蒙階段的國小生,如果不把品德培養放在首位,就很難使之成爲將來對社會有用的人。元朝的學者吳澄說:“學必以德性爲本。”清末的康有爲也提出“以德育爲先”的口號。 新的課程標準把德育教育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作爲基礎學科的數學也必須重視德育教育。結合自己所教的數學學科與德育滲透的幾點看法:

一、把自己的言傳身教與學生的自我約束結合起來

一個好的教師,在學生眼中就是智慧的象徵、人格的象徵,可以說教師的思想、行爲、作風和品質,每時每刻都在感染、薰陶和影響學生。

作爲一名數學教師,在工作中我總是嚴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平時我要求學生不遲到、不早退,我本人在工作中首先就早到晚歸,經常深入班級。有的學生不喜歡學習,厭惡做家庭作業,我就經常利用空餘時間或放學後守着他們做,不厭其煩的給他們講解不懂的知識點,這樣做既改正了他們的壞習慣,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應該說,教師的一舉一動都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學生。從老師的身上,學生們會無形中感到什麼是應該做的,什麼是不應該做的,他們會自覺地遵守學校的各項規章制度,自覺地約束好自己,管理好自己。教師應以高尚的師德向學生傾注愛心,去贏得學生的'信賴,構建純潔的友誼。學生的尊師,往往是教師愛生的體現。學生只有生活在良好的師生關係氛圍中,才能體會到校園生活的樂趣,樂於學習,激發其熱愛學校、熱愛人生的社會責任感,進而會增強榮譽感、進取心。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國小數學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並不佔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鑽研教材,充分發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於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學多位數的讀法的時候,瞭解到中國的人口數,以及世界人口數,適當補充土地資源的知識,讓學生知道土地資源的有限,人口超負荷增長給人類帶來的危害性。在教學時、分、秒時可以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的教育。另外,還可以結合教學內容介紹一些我國的發明創造,如“九九口訣”和“七巧板”的發明,“珠算”的歷史,祖沖之在追求數學道路上的感人故事。這樣既可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從而轉化爲爲祖國建設事業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學生培養不畏艱難,艱苦奮鬥,刻苦鑽研的獻身精神。可以說是一舉多得。這樣的例子在數學中還很多,只要教師充分挖掘教材,是可以找到德育教育的素材的。

三、利用數學活動滲透德育教育。

德育滲透不能只侷限在課堂上,應與課外學習有機結合,我們可以適當開展一些數學活動課和數學主題活動。例如,三年級學過簡單的數據整理後,我們可以讓學生回家後調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通過計算一個班家庭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數量,然後結合垃圾袋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這樣學生既可以掌握有關數學知識,又對他們進行了環保教育。另外要根據學生的愛好開展各種活動,比如知識競賽,講一講數學家小故事等,讓學生領悟人生的價值。

新課程的培養目標指導我們,要使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熱愛社會主義,繼承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遵守國家法律和社會公德;逐步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具有社會主義責任感,努力爲人民服務,要使學生成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它既需要我們用一句句實話、一件件實事去打動我們的學生,去影響我們的學生,又需要我們開動腦筋,採取積極措施去幫助教育我們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