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業範文 > 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論文

技術與德育似乎並不着邊際,但是事實上,隨着信息技術的發展,信息技術對學生的道德觀、價值觀產生了強烈的影響和衝擊。我們大家都應該認識到信息技術已經充斥了我們生活周圍的每一個角落。《中國小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中就明確指出要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德育滲透。德育簡而言之就是培養的人的品德的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或階級的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受教育者施加系統的影響?把一定的社會思想和道德轉化爲個體的思想意識和道德品質的教育。

信息技術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論文

一。德育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個體健康成長,在共性的道德品格規範基礎上形成個性品格的重要過程。

國小生尚處於身心健康發展的關鍵階段,他們許多認識還比較幼稚,面對各種不良網站不懂鑑別,面對生活中的許多不良現象不知所措。在這開放的時代,學生接受信息的途徑較多,稍不留神就會影響學生心理品質的良性發展。我們應該廣開路途,積極開發活動課程、環境課程、學科課程,卓有成效地進行德育研究,不斷拓展德育活動內容的外延,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應該讓學生主動參與教育活動,積極性日益高漲,師生的精神生活快樂而健康。

二、利用各種信息技術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

網絡的信息優勢是許多傳統媒體所無法比擬的,因此,網絡中的豐富而形象的信息勢必成爲我們德育重要的資料來源。衆所周知,強大的信息發佈優勢是網絡迅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而這一優勢,能使我們在德育工作中取得不小的收穫。充分利用廣播、電視、網絡等現代教育媒體對學生的行爲規範進行引導,通過現代教育媒體,讓學生獲取信息,讓學生再進行點評、自我對照,從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道德、意識和品質。

平時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要教育學生養成良好地使用計算機的習慣。

1、具有良好的網絡道德,不傳播計算機病毒與不健康的內容,不非法竊取他人的信息,不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尊重版權與著作權,未經著作人同意,不復制其軟件作品,自覺使用正版、反對盜版。

2、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不沉迷於網絡和網絡聊天、網絡遊戲,自覺抵制網絡黃毒的意識,能夠對不良信息有較強的抵抗力,明白網上活動也要遵守社會道德準則與人際交往準則,不阻礙正常的信息交流,不破壞網絡環境與安全。

3、具有耐心、細心和認真思考,努力嘗試,決不放棄的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在德育教育中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作用

1、我們可以改變傳統的班會課形式,引入信息技術的'方式,搜索與展示信息技術條件下,生動豐富的圖文資料、視頻短片,展示豐富多彩的網絡資源,這樣的主題班會,避免了教師簡單空洞的說教,使主題班會課更具感染力和說服力。

2、傳統的德育工作可能對學生已經沒有太多的吸引力,而信息技術條件下的德育內容可以是文字、聲音、圖片、動畫、視頻等,學生可以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德育內容。

3、網絡技術可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使得師生交流變得平等,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主動地去搜集自己想要的知識,尋找自己遇到的問題,達到自主教育的目的。

4、網絡的心理輔導交流可以避免暴露自己的身份,保留自己的隱私,可以大膽地吐露內心的感受,師生能夠單獨交流,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因材施教,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教育。

5、有效利用學生信息技術特長引導特殊學生,讓學生們可以在教室、機房和家裏進行瀏覽,使他們從中學到了許多課堂上無法學到的知識,也瞭解了許多發生在他們同齡人身上的事情。

五、利用網絡便捷而又獨特的溝通優勢,關注學生的個體發展,充分做好每個學生的思想工作以及心理健康教育

網絡爲我們帶來了溝通的便利,是每一個接觸到網絡的人都能感受到的優勢。學生在掌握計算機知識的同時,也瞭解到外部世界,獲得了豐富的知識資料,但是,網絡上的信息錯綜複雜,很多不良的信息出現在學生的視野之中,其潛在影響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對學生的德育工作,特別是網絡上的思想教育工作應加強,採取相關的教育措施,鞏固學生的思想陣線,提高學生的思想免疫力,使他們有效地抵禦各種誘惑,更好地利用信息資源,促進身心健康成長。

1、結合時事,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提高學生的思想政治意識。

2、結合案例,對學生進行道德教育、紀律教育和法制教育。網上新聞事件很多,教師選取典型的青少年違法違紀事件,或者是學校在校生事件,重點剖析,指導學生辨別是非,增強法制觀念,提高遵紀守法意識。

3、結合音樂、圖畫,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在信息技術課上,既掌握了必要的網絡知識,又提高了個人的思想素質,有效地消除網絡垃圾對學生的影響。

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路,這已經成爲我們這個時代的共識。在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中,將德育融合於素質教育之中,就一定能闖出一條教育的新路,培養出新一代人才。信息技術作爲現代化教學的手段,更應與德育緊密的結合起來,培養出德才兼備的跨世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