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

在平日裏,心中難免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就很有必要寫一篇心得體會,這樣有利於我們不斷提升自我。到底應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

工匠精神這本書,以一種通俗而又嚴謹的語言告訴人們,什麼樣的工匠纔是一個合格工匠,做一個合格工匠的基本素養和他需要怎麼樣的付出,合格工匠的心態怎樣保持平衡以及怎樣才能發揮出優秀的工匠精神。

作者從中外大量的事實中闡述了他的觀點,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談到工匠不僅僅是把工作當作是賺錢的工具時,他用一位大提琴師下崗後做一名葬儀師和家喻戶曉的庖丁解牛的故事來說明普通工匠對工作的執着,“對所做事情和生產的產品喜歡精雕細琢、精益求精。”以稻盛和夫、喬布斯等爲代表的一代巨匠的故事來這說明他們所具有的非同尋常的品質和毅力,以及他們努力影響和帶動了一批批優秀團隊的品質和精神。不管是普通的、在各自崗位上勤勞、敬業投入和全身心奉獻的普通工匠,還是巨匠,他們的一舉一動不僅表現出高超的技藝,還融合了他們骨子裏的一種職業精神。

“工匠精神”可以從瑞士製表匠的例子上一窺究竟。瑞士製表商對每一個零件、每一道工序、每一塊手錶都精心打磨、專心雕琢,他們用心製造產品的態度就是工匠精神的思維和理念。在工匠們眼中,只有對質量的精益求精、對製造的一絲不苟、對完美的孜孜追求,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正是憑着這種凝神專一的工匠精神,瑞士手錶得以譽滿天下、暢銷世界,成爲經典。

作爲員工,我們更應該學習工匠精神,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以工作爲樂趣,把服務各方面都做到精益求精,只有這樣我們自己纔能有機會成長,單位會因爲我們而發展,最終達到單位與員工雙贏的完美結果。那麼如何才能把每個當下的事情做到極致?

一、必須注重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是每個人都無法反駁的道理,但是爲什麼在工作中,我們總是疏忽細節?其實不是做不到,而是不注重。所謂細節,往往都是那些我們覺得差不多、無所謂的地方。而到最後,往往問題都是產生在這些地方。所以,注重細節要先反省在工作中被忽略的地方。

二、持續、專注地工作。無論什麼工作,只有天天持續努力纔會進步。即使最簡單的工作,在持續的過程中也會有所收益。這就是把當下做到極致的基本做法。

人活在當下,難免糾結於昨天,又難免爲了明天奔忙。但是人生只有一次,每一分每一秒都是錯過不會重來的唯一,所以,活在當下,就是對得起此刻的每分每秒。這就是工匠的修行態度。

我們每個人都應使自己由浮躁變爲腳踏實地,由隨波逐流,循規蹈矩變爲積極主動工作,真正把熱愛崗位、全心全意履行崗位職責落在實處。無論從事什麼行業,只有全心全意、盡職盡責地工作,才能在自己的領域裏出類拔萃,這也是敬業精神的直接表現。不論你的工資是高還是低,你都應該保持這種良好的工作作風。其實工作就是一種修行,在修煉的道路上我們應該披荊斬剌,要耐得住寂寞,受得了冷諷熱嘲,使自己變的強大。“用心做事”是一種人生原則,它能使自己在生活中學到更多,做得更好,只有用心做事,才能把事做出色。人有時候都是會累的,都會抱怨,工作忙,工作累,工作是受罪。都喜歡自由,喜歡家,因爲在家覺得輕鬆自在不受束縛,於是我們越是抱怨,越是覺得累。越是覺得這簡直就是在受罪。從而我們會慢慢變的遲到早退、偷懶、服務態度不好等等,對工作不認真負責的狀況屢屢發生,然而我們應該問問自己,這是不負責任的。我們只有將單位的事情當作自己的事業來做,將單位當作自己的家,纔可以造就一個充滿生機,具有活力的單位。

“用心做事”是對工作強烈的責任感和正確的思維方式。態度決定一切。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着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

工匠精神不是口號,它存在於每一個人身上、心中。長久以來。正是由於缺乏對精品的堅持、追求和積累,才讓我們的個人成才之路崎嶇坎坷,組織發展之途充滿荊棘。這種缺乏也讓持久創新變得異常艱難,更讓基業長青成爲鳳毛麟角,所以,在資源日漸匱乏的後成長時代,重提工匠精神、重塑工匠精神,是我們每個人、每個單位生存、發展的必經之路。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2

滾滾長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提起這首詞,人們就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今天我有幸拜讀了羅貫中著的這部作品。深深被這本書所打動。

書中的情節是以東漢皇叔劉備爲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傑,因爲志同道合要興復漢室,所以三人於桃園結義,發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後約九十年的晉渡滅吳爲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爲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飄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英雄氣概,最爲人稱道的,莫過於「劉玄德攜民渡」、「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樑之才,而軍事家曹操由忠於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徵刻畫之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是一部千古奇書。

雖然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曹操被寫成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然沒有抹殺。他在幾東征西戰中,佔領了長以北的大片土地,連少數民族都臣服於他,他是三位霸主中最有才幹的,魏也是三國中最強盛的,他奠定了魏國的基礎,後來晉國才能統一天下,所以曹操是一位真真正正的英雄。最值得我欣賞,是他那豁達的胸襟和廣闊的胸懷。在赤壁的慘敗之後,曹操並未一籌莫展,而是笑着說了一句"今北方仍由我所據",並且三次大笑展現出他對待挫折的樂觀態度。曹操同時也是個很有文學情趣的人,喜歡作文賦詩,即使大戰在即也情趣不改,他的許多詩作都是樂府中的名篇,說明曹操也是一位有文才的人。

三國之所以精彩,如三國開書所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多少英雄,多少故事,都已灰飛煙滅,可是那些經典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是不可磨滅的經典之作。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3

《活着》是一部讀來讓人感到沉重的小說,那種翻開書頁的不忍,那種合上書後的隱隱不快,我很想知道一個需要怎樣的信念和意志力,才能支撐他在遭遇到一連串的打擊後還能頑強地活下去。家道中落的悲哀,失去雙親的痛楚。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打擊。終於的落單與那頭老牛,孤苦伶仃的日子裏,回首曾經,他需要多大的勇氣。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着。福貴是生者的讚譽或是悲哀,之於他我更多的同情卻又不得不爲他的淡然而新生絲絲敬意。他用平靜的面容掩飾着他內心的波濤洶涌。他用他的一生告訴我:平淡是福,活着真好。

以前喜歡閱讀但很少寫讀後感,這次不是不想寫而是看過讀友們寫的感覺自己更加詞窮,寫不出內涵。人爲何而活着?有人認爲是爲了愛活着,有人認爲是因思考而活着,也有人認爲因爲責任而活着,而富貴卻說:“人,是爲了活着而活着。”

年少時的富貴,因貪圖享樂不能自拔,最終從一個富家少爺淪落一貧如洗的貧困人家,可當他洗心革面重新做人的時候,又被命運開了玩笑,給母親抓藥的時候又被當壯丁抓走,苟且偷生只爲一個單純的信念——一定要活着回家,富裕時已經辜負了親人,而這次一定不能再辜負吧。終於活着回家,看到一雙兒女,雖然爹孃已經去世,女兒因病不能變成啞巴,但一家人能在一起就是的幸福。可生活就是如此,明天和意外你永遠不知道誰先到來。當一切都在自我滿足的幸福之中時,有慶好好的就那麼走了,當看到這裏的時候連自己都不相信就這樣走了,原本要殺人的富貴因爲對方是當初過命的兄弟而非縣長的時候就這麼原諒了,可他原諒不了自己。

偷偷的把有慶埋了,擦乾眼淚偷偷的回家,最後家珍還是知道了,善良的女人也接受這樣的事實。日子波瀾不驚的繼續,原本以爲苦難就此結束雖然清貧但可以好好生活的時候,鳳霞走了,家珍走了,二喜(女婿)走了,最後甚至連五歲的外甥苦根也走了,有些接受不了這樣的情節,可最後又被富貴的開朗所感染着,趕着那頭叫做“富貴”的老牛,樂呵呵的面對屬於自己的生活。也許富貴覺得他不是單純的一個人活着,而是所有人再他一個人身上活着,活着看生活一天天變得更加美好。

爲了活着而活着的人生,簡單明瞭,如果自己是富貴或許做不到如此活着,但更慶幸不是富貴,可以爲活着而更美好的努力着。活着究竟是爲了什麼?對於自己來說,活着就是不辜負自己的所有角色,努力踏實的笑對生活,做想做的自己,好好活着。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4

燈光下,拿起媽媽新買的書,封面上一個醒目的題目映入我的眼簾《苦兒流浪記》

這本書的資料很令人感動:書裏的主人公名叫雷米,是一個可憐的棄兒。他年幼時被人偷走,養父把他賣給了藝人維達理。雷米跟隨可親可敬的主人四處流浪賣藝。主人去世後,他無依無靠,在苦難中漸漸成長起來。在好心人的幫忙下,最終找到了親生母親,迎來了屬於自我的幸福生活。

讀完這本書,我愣愣地看着封皮,腦海裏思潮起伏。雷米在主人死後,無依無靠、獨自闖蕩,雖然經歷漂泊之苦,但他一向是用勇敢、堅強、樂觀向上、只靠自我的心態去應對一切困難的。可如今的孩子們呢,一遇到困難就叫家長,如果讓他們自力更生,那僅有軟弱、無助、哭喪。他們就像溫室裏的花,經不起一點風吹雨打;他們在父母的翅膀下生活,受不了一點傷害。

在家長那特殊的“愛”下,他們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毛病,不管他們學習多好,在父母的縱容和壞毛病的“追隨”下,如何在社會上立足?勇敢、堅強、勤勞、樂觀向上,這些詞已經從他們的生活中消失了,留下的僅有軟弱、無助、懶惰。那些完美的詞只配讓那些真正勇敢、堅強、勤勞、樂觀向上的好孩子使用!

靠山山會倒,靠人人會老,靠自我生活才完美!同學們,請牢記這句話,必須要按照這句話去做。讓我們向他——我們的榜樣雷米學習,做一個勇敢、堅強、樂觀、勤勞、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5

我個人是非常喜歡這本書的,湯姆充分的體現了在那個時代男孩的形象,裏面生動的形容詞可以讓我浮想聯翩,我很高興看了這本書,認識了湯姆。

第二章裏面,湯姆在那裏無聊的給圍欄刷漆。

他一點都不喜歡刷漆,所以他用了奇妙的辦法讓他的朋友們幫他刷漆,還要給他付費。就像我是店主,你不買東西,還要給我錢是一樣的道理。從這一點上看,我們就不難猜出湯姆是個機智過人而又不幹正事的孩子,但是這點,才能得到大家的喜歡。湯姆就是靠着他的那份不屈不撓,從而得到了貝琪的心。

他們兩個從一開始的喜歡,到吵架,再到喜歡,這種少男少女的心境,描寫得十分的真實。我在本書中最喜歡的一章就是湯姆和貝琪在山洞受困這一章,裏面有一句我感觸特別深。湯姆和貝琪動身沿着一條通道往前走,湯姆一邊走一邊打量每一個新的洞口,每次當他認真查看時,被愛都觀察他的臉色,希望從中看出令人鼓舞的現象,而他也總是歡欣鼓舞的說:“哎,沒事。這一條不是,不過我們馬上就會找到!”

從這段中我們可以看出湯姆不但樂觀開朗,還總是鼓勵他人。在受困的山洞中,他不僅沒有放棄,還不忘關心他身邊的貝琪。就是因爲湯姆這種不怕困難永不放棄的精神,才使得它能夠成功帶領他的同伴走向希望。最後湯姆帶着貝琪走出了山洞,大家歡欣鼓舞,紛紛開心的迎接着他們的到來。故事的結尾很平淡,就是湯姆和流浪兒童庫克的對話,也彰顯了這就是青春,這就是童年的真正記憶。一羣和你打打鬧鬧的朋友,喜歡的女孩,懶洋洋的哥哥,老師對着自己吼的家人,和自己寶貝般的收藏。如果這個結局太絢麗多彩的話,那就不是湯姆的歷險了。

《灌籃高手》也一樣,櫻木花道和流川楓沒有成爲全國冠軍,赤木隊長因爲球賽的原因沒有得到保送的學位,而準備和副隊長憑藉着自己的努力考大學,讀後感。流川楓進了日本國家隊,櫻木也療傷去了,他沒追到琴子。宮地也沒追到彩子。在最後,琴子對櫻木說的“大家都在等着你呢。”然後櫻木看向窗外的櫻花,故事就結束了。

大家都該幹什麼幹什麼,這纔是青春。在別人眼裏平平淡淡,不怕!自己的一生是活給自己的,只要活得問心無愧,就是一種多姿多彩。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6

今天,我讀了《自然之道》這篇課文受到了很大的啓發。

本文講述了“我”與同伴們不顧嚮導勸阻,出示善意,救下了龜羣的偵察兵,卻最終導致龜羣慘遭食肉鳥捕食的悲劇發生,由此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將會發生與願望相反的結果。

是啊,我明白了:做任何事情都不能違背自然規律,否則將會發生與願望相反的結果。你看那些在河邊亂扔塑料袋、礦泉水瓶、廢紙、果皮等垃圾,以及在岸上亂塗亂畫的人感到羞愧,他們的覺悟太低,素質太差了。是不可以被別人這麼破壞,他們這樣做,就已經違背了自然規律。有些人就會讓自己開心,就傷害那些弱小的動物,讓它們痛不欲生。可惜了那些遭遇到的動物,做人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都要分清楚搞明白,這樣我們的生活纔會太平,不違背自然規律會給我們好的結果。

我聽父母說,他們當年的生活特別不富裕。就是因爲那些破壞大自然的人,有些人類爲了貪圖富,不惜傷害自己的母親;有些人爲了賺錢,不惜砍伐樹木;還有些人買假貨賺錢,不惜違背了自己的良心等。我們不應該做這種下流的事情,應該想辦法補救。現在的生活之所以這這麼好,都是那些爲祖國奉獻的人。願獻出自己的一份愛心,幫助那些貧困的孩子,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人類纔會懂得保護大自然的規律。

黃河的嚴重性非常的大。人類破壞森林就等於是在自殺。森林會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這是導致環境日益惡化的最直接原因。所以,保護森林就是保護人類自己。破壞森林就是毀掉人類自己。

由於人爲破壞,母親河變成了禍河,這是大自然對人類的懲罰。愛護動植物,保護大自然,就是保護我們人類自己,讓我們遵守自然之道吧!

《自然之道》這篇課文讓我真正明白了一個道理:保護森林資源、保護大自然、保護環境,否則就會得到大自然的懲罰;違背自然規律,會給大自然帶來災難。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以自己的主觀意識爲主,要三思而後行,不要好心辦壞事。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7

匆匆地讀過一遍餘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心情有些沉重。前些時候輿論對該書及作者爭端頗多,如今看過並粗略地研究了一下,覺得議論是理所當然的這書裏寫的,有歷史上的匆匆過客,有漂泊一生的落魄文人,有空守着古老文化遺產的範欽的後代們,有淳樸善良但又愚昧無知地剝奪美的人。深刻地刻畫了一個又一個文化的側面,令人爲之汗顏。讓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對於“廢墟文化”的描寫。餘先生似乎對此情有獨鍾。他好多次都寫到了墳,並在敘述中多次插入對墳的描寫。無論什麼墳,都標誌着一個人的死去,這個人的一生也許悽慘黯淡,也許風流千古爲萬人景仰,抑或是揹負沉重的情愁在這個世上走上這麼一遭。即使沒有名垂千古,至少也該有“一堆黃土掩風流”吧。或許他認爲死亡比活着更美好些吧。有些東西留有回憶就夠了,至少蝴蝶來過這世界。他說:“只要歷史不阻斷,時間不倒退,一切都會衰老。老了就老了吧,安詳地交給世界一副慈祥美。假飾天真是最殘酷的自我糟踐。沒有皺紋的祖母是可怕的,沒有白髮的老者是讓人遺憾的還歷史以真實,還生命以過程。這就是人類的大明智。”

秋雨先生說:“如果說人生是一條一劃而成的線,那麼具有留存價值的只能是一些點。”是的,人生無非是漫長曆史的一個縮影。歷史從古代走到今天,還要繼續走下去。歷史的足跡卻成了無數人一生的執著追求。歷史的魅力便在於它的足跡總是隱藏在山水之間,難於尋找。所以沒有博大的歷史情懷,深厚的文化內涵的人是永遠不會找到這些無價之寶的無疑,餘秋雨教授是“探寶”的勝利者,他的收穫便是這本《文化苦旅》。

《文化苦旅》帶領着我在歷史長河中漫遊。我們面前出現曾在歷史舞臺上演出過的一幕威武雄壯的活劇,一個個偉在大的人物出現了,他們的身上體現了中國文化的良知和高尚的人格,但他們中的.多數還是逃脫不掉那悲劇性的結局。我的心被打碎了!但這破碎的心卻真的讀懂了中國文化。當莫高窟出土了大批極具研究價值的敦煌文物時,人們在爲歷史喝彩。然而歷史卻上演了一幕極其荒誕的鬧劇,讓外國人大搖大擺地將一本本一箱箱的珍貴文物搬到了他們的博物館裏。或許歷史是要故意磨礪一下那些過於執著的歷史學家們,讓他們只能憑藉外國博物館提供的微縮膠捲來研究生長在中國的敦煌學。啼笑皆非的同時,我們不得不反問歷史,這種磨礪的代價是否太大了?當然,這部歷史更多地留給我的是對人生的思索。

“對歷史的多情總會加重人生的負載,由歷史滄桑感到引發出人生淪桑感。”這是作者的感嘆,也是對讀者的啓示。人的一生也是一段歷史。人生之路是彎彎曲曲;回頭看一眼留下的足跡,自豪的同時難免感到一絲惆悵。因爲無論你擁有多麼輝煌的成功,卻總會留下這樣或那樣的遺憾。作者在山水之間跋涉是爲了錄求歷史的足跡,文化的靈魂;我們在生活中跋涉則是爲了錄求人生的真諦。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8

XX年6月9日——11日,廣東教育學會在廣州暨南大學邵逸夫禮堂舉辦的第九屆青年教師閱讀大賽。我們大亞灣有6個人同行。對於本次學習,我總結如下:

1、 參賽的老師普遍注重學生書寫習慣(包括坐姿):如注意3個一(一寸、一尺、一拳頭),腰挺直,某某同學寫得字非常工整等等激勵學生。我覺得這個在省委會都重視的問題已是現階段中國小生的普遍現象,大部分學生不論年級高低,坐姿歪歪斜斜,不然就是臉蛋貼作業本,像要吃掉作業本一般;字的書寫結構也毫無章法,沒有一定的順序,隨意亂拼,如寫口字,同學們的筆順是:豎、橫折橫。最後一橫不僅是跟橫折共一筆,更牛的是從右往左寫。當然這與幼兒園教育關係較密切,但作爲國小教師的我們,糾正學生的書寫習慣我們責無旁貸。

2、教師注重對學生的評價語言。從評價語言中可以看出教師的文化底蘊和功底,有些老師的評價能結合學生的回答和課文的關聯而體現得及時且中肯、精確到位。如“讀出了飛蛾的求生意志”、“某某同學不僅僅耳朵在聽,而且是心也在聽。想得真多啊,一下子說出那麼多!老師同意你的想法。讀得很自豪、很激動。打分表揚(老師善於讓學生接讀)。你已經陶醉其中。好一個名師出高徒。一個情不自禁把作者的感受表現得淋漓盡致啊!了不起,從作者的字裏行間看出作者的感情。謝謝你,你的聲音真好聽。你是個有愛心的小朋友,你能結合實際談感想,很好。你讀出了小紅軍的內心,你真是個細心的孩子。讀得好,聲音洪亮,前面的導語是學習的好幫手。人之常情,你真有愛心。你可真善於發現。同學們積累的詞語還真不少。果然聰明。讀得抑揚頓挫,有滋有味,真厲害!詩有詩意,詞有詞律。寫字如做人,身正心也正。這孩子有學問。讀得乾淨利落。你真會想像。你真了不起。你有一雙火眼金睛。第一個吃螃蟹的是勇者。善於積累、學以致用、熟讀成誦、歸類應用。入情入境背誦,我感受到你得內心。短短時間內寫好一首詩,說明你功力深厚啊!你的朗讀讓我聽出長征的味道。”

諸如這些評語都體現老師深厚功力。

3、教師非常注重孩子的朗讀,甚至從易到難引導背誦,他們用多種形式引領學生進入朗讀的世界。如接讀、回答朗讀(從那些句子看出)、比賽讀。讀得過程中還不忘指導孩子要讀得乾脆利落,怎樣握玩感情。

4、教師善於激發學生的學習情趣和熱情。如在上課是談話:問猜猜老師喜歡什麼職業或有什麼愛好,或者你有什麼愛好,做遊戲(左手摸右耳等、唱歌)。在課文的教學中,也緊緊圍繞課文和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進行。

5、教師把教師流程分成幾個板塊,如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總結——說話——寫話。基本有這樣的教學模式。

總之,教書的教學設計板塊和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都是可以給我以後的教學借鑑的。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9

有一種力量,鼓舞着我們在危難的時候幫助朋友,那就是友誼。友誼可以犧牲自己的性命去救朋友。這本書中也有一個動物用自己特殊的工具救了朋友,那個動物就是——蜘蛛夏洛。

《夏洛的網》主要介紹了在朱克曼家的穀倉裏,快樂地生活這一羣動物,其中小豬威爾伯和蜘蛛夏洛建立了最真摯的友誼。然而,一個最醜惡的消息打破了穀倉的平靜:威爾伯未來的命運竟是成爲燻肉火腿。作爲一隻豬,悲痛絕望的威爾伯似乎只能接受任人割宰的命運了。然而看似渺小的夏洛卻說:“我救你!”於是,夏洛用自己的絲在豬欄上織出了被人們視爲奇蹟的網上文字,徹底逆轉了威爾伯的命運,終於讓他在集市的大賽上贏得了特別獎和一個安享晚年的的未來。但,這是,蜘蛛夏洛的生命竟走到了盡頭……這是多麼感人肺腑的文章呀!連一直蜘蛛夏洛也懂得要對朋友好,而我們人類就不懂了嗎?曾經我對友誼不重視,而犯下了不可饒恕的錯誤。

曾記得有一次,我的同桌華翊竹在做作業時筆壞了,就像我來借。我堅定地說:“不借!”我心裏暗暗的想:誰叫她往日這麼小氣,這就是她的報應,哼。華翊竹見我語氣這麼堅定就白了我一眼,就像別人去借了。後來,被老師發現後,老師以爲她在講空話就批評了她。我心裏偷偷一笑,嘖嘖稱讚老師,真是明察秋毫。

經過一次教訓我和華翊竹又成了好朋友。

我記得那一次是在期會考試的時候發生的一件事。在考試時,我做到一半,筆突然不聽使喚了,寫不出,原來是墨沒了,可我只有一隻黑筆怎麼辦呢?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我想:如果向後排同學借的話,老師肯定以爲我在講空話,可向前排接的話,他們又聽不見。這時,我望瞭望同桌華翊竹,心想:平時她這麼小氣,再加上上次我不借她筆,她肯定不會借我的。就在這時,華翊竹像猜透我的心思似的給我遞來一支筆,我看了看她,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的寫了起來。放學後,我硬着頭皮向她誠懇地說了對不起,接着我們手拉手邁着輕盈的腳步回家了。

同學們,俗話說的好呀:“人生難得幾位友!”所以,我們要珍惜友誼,對待朋友如春風般的溫暖。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0

每個人都應該根據自己的現階段的水平和能力選擇合適的文獻。過於強調閱讀“著名”的文獻常常可能適得其反,打消科研的積極性。選擇合適的文獻並不是單指選擇同一水平的文獻,更要儘可能分出層次,以期可以一步步到達最終理解“著名”作品的程度。那麼如何選擇呢,下面講幾點個人體會。

讀“著名”作品作者的學生的文章。他們的學生由於能得到親身指導,耳濡目染,更能體同身受理解老師的想法。同時你的難點可能也是他們的學生同樣曾碰到的難點,這樣你就可能從他們的文章看到他們是如何理解的,這樣就更容易學會。總之一句話,學生的水平通常比老師差,但有條件很接近導師,因此閱讀學生的作品無疑是通向名著的一個途徑。

閱讀作者早期的作品。通常一個人的作品會反映出來他思想發展的軌跡:從簡單到複雜,從具體到抽象。文風也會越來越簡約和凝練。後期的作品雖然更趨成熟,但同時理解起來會更困難。這時候不如逆着來,更容易跟得上。同樣的思路,讀別人的博士論文也是一個循序漸進的方法。具體就不分析了。

那麼如何真正的,而不是假裝的理解了呢?

前文的基本觀點是讀文獻過程是努力試圖從作者的角度去理解文獻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的想法也常會不知不覺地被作者的思想所“綁架”,成爲作者的“代言人”。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有時候覺得自己把一篇文章看的很懂了,對其中的各個細節都掰扯的很清楚,但當脫離論文給別人解釋的時候,別人一問問題,就不知道怎麼回答了。或者也只是憑着記憶說出作者的解釋,而非自己消化過的解釋。所以說我們需要從文獻中走出來,從作者的影子中走出來。

那麼如何從文獻中走出來呢,我認爲就是如費曼所說的,通過獨立思考在我們的大腦重新創造出作者要表達的思想。這裏的“創造”有如下兩層含義。能否創造是檢驗是否理解的一個重要標準

讀文獻的時候,就像看戲。從一開始就已經不知不覺的被作者帶入了作者設置的情境當中,也就不可避免的會被作者牽着走。當我們對論文有了基本的瞭解以後,我們就要放下論文。常言說的好,功夫在詩外。同理,理解文獻是發生在不讀文獻的時候。這樣的時候可以是:

“以賣促學”的時候。就是與合適的人討論自己學到的東西。合適的討論者主要指那些願意學習你正要講的東西,並且還會不時的提出問題的人。在這種交流中,你也要儘可能降低身段,不要因爲對方問了一些太初等的東西,就覺得講下去沒什麼意思。

討論的過程,雙方平等的心態很重要:既願意問,也願意回答。在講解的過程,你也會發現你自己不理解的地方,這樣就會催進你獨立地思考。

“內省反思”的時候。現實中,找到合適的討論者並不容易。中國的教育不鼓勵提問,再加上人情面子問題,不懂者常常不願意提問,反而以恭維來取代提問,這樣就阻塞了交流的進行。因而內省反思就也變得更加重要,而且也現實一點。

“內省反思”主要是指脫離論文的情形下,在閒暇的時間裏,在自己腦子裏獨立地重構出論文的結果。具體一點兒說:

要在閒散的時間進行。特別要選擇在”無法面對”論文的時候,這樣才強制你獨立地思考(當然對於意志力特強的除外)。比如在中午去吃飯的路上,回家的路上,旅行(坐車)的路上,睡覺前或早上醒來的時候。總而言之,是各種手邊上無法看到文獻的時候。

要有明確的目標。這段閒散時間裏,自己要儘可能明確在要想清楚一個什麼問題,要搞明白一個什麼難點等等。

發現那些“唐突”的或“缺失的”中間步驟。在我們獨立思考的過程中,要慢慢地想問題是怎樣表述的,爲什麼會有這樣的結果存在,問題的難點是在哪裏,爲什麼難等等。在這個時候,我們不可避免地去回憶作者的思路和解決方法。這個過程很重要。

在回憶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那些自己感覺到很“唐突”的中間步驟。這些地方一般你不理解或者理解不到位的地方。對這些唐突的地方,要儘可能用自己的方法去理解或補上缺失的環節。即使你最後還是沒有想通,但事實上你已經進步許多了:當你下次再翻開論文時,你的理解就更有針對性,而且讀起來也容易很多了。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1

親子共讀就是以閱讀爲紐帶,引導孩子學習知識,同時加強父母與孩子之間溝通的一種方式。親子共讀有助於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雙向溝通,爲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孩子產生濃厚學習興趣,在閱讀中得到樂趣,在樂趣中增長知識。

在親子共讀活動中讓我讓感觸最深的是要持之以恆,堅持每天都要讀。作爲家長平時工作都比較忙,加上各種家務及孩子作業,平時讀書、學習機會本身就少。加上家長本身存在惰性,平時很少讀書。即使平時有點時間也只是在心情好時纔看一點書,可以說是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給孩子沒有做出一個好榜樣。這次學校組織親子共讀活動,作爲家長爲了配合學校做好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同步進行,我不得不每天抽出固定時間陪孩子讀書。我的孩子本身就愛閱讀,每次買到新書總是在很短時間內讀完。這次親子共讀活動中,家長陪伴孩子閱讀,讓孩子的閱讀積極性更高了。每次我們讀完一篇文章,孩子總能提出這樣或那樣的問題。作爲家長只有自己讀明白了書中內容,才能更好的正確引導孩子,讓孩子明白書中的道理。對書中好的詞、句向孩子做出詳細的講解,讓孩子在閱讀中一點一點的積累新知識,做到積少成多,滴水成河。

通過親子共讀,孩子的閱讀、理解能力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不得認識了更多的字,明白了更多的道理,並且通過親子共讀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親近。現在雪瑤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更主要的是通過親子共讀,讓我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明白孩子心理需要,爲孩子的健康成長和今後正確的教育方向奠定了基礎。作爲家長能有這些感觸和體會,感謝學校和老師提供的這次學習、交流機會,你們不但給予了孩子們更多關愛,而且爲家長搭建了與孩子學習、交流的平臺,增進了家長對孩子的瞭解。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2

最近家裏閱讀的讀本是《法布爾昆蟲記》,這套書籍融合作者畢生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於一爐,以人性關照蟲性,又用蟲性反觀社會人生,將昆蟲世界化作供人類獲得知識、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本書以忠實於法文原著整體風貌及表達特色爲選擇原則,讓世界讀者首次領略昆蟲們的日常生活習性以及特徵的描述等.《昆蟲記》是法布爾以畢生的時間與精力,通過仔細地觀察後,深刻地描繪了多種昆蟲的生活:“歌唱家”蟬、“音樂家”蟋蟀、勤勞的舍腰蜂、美麗的大孔雀蛾……真實地記錄了昆蟲的本能、習性、勞動、婚姻、繁衍和死亡.它行文生動活潑,語調輕鬆詼諧,繪本令人入目難忘。所以賀陽非常喜歡這套繪本,我們也經常和他一起閱讀,在這過程中其實我們大人也很有收穫。

賀陽小朋友很小就喜歡聽故事,他媽媽一般在睡前會給他講,有時一個故事可以聽很多遍,主要是一些認知方面和文明禮貌方面的故事及繪本等,慢慢發現我們講的滿足不了他,而且講的比較累,後來我們就下載一些聽讀方面的APP,比如“喜馬拉雅聽書”。因爲還不會認字,聽故事是他每天睡覺前的必修課,聽有時比看效果更好,它可以引發孩子的想象力,可以想象場景,形象事物等。後來慢慢大點了,我們也開始引導他不能只是聽,要自己去讀,所以要認字,這樣他對認字也很感興趣了,最近這一兩年認識了很多字,有些難的偏僻的字都是因爲閱讀和聽讀而學習到的。

他喜歡生物自然、昆蟲等,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所以我們沒有刻意去讓他讀一些故事類的書,而是讓他自己選擇購買他喜歡的書,比如買了《神奇校車》《海底小縱隊》《不一樣的卡梅拉》《昆蟲百科》等,他可以邊聽故事,邊閱讀,樂在其中,有時是不厭其煩的去聽、讀。最近他又開始迷上聽《西遊記》了,單田芳老人家講的繪聲繪色。在他的故事裏,我們放佛看到了聰穎的齊天大聖、貪吃怕死的八戒、老實本分的沙僧、妖媚可惡的妖怪和滑稽笨拙的小妖……在這樣一個個活靈活現的人物影響下,我們也告訴他這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引導他也慢慢喜歡其他名著,這也算是“親子閱讀”的一種變相閱讀吧!只要他喜歡,我們是支持保護他的興趣,這也是最好的吧!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3

讀文獻的實質:teach yourself,也即是自學。但是中文“自學”字面意義上沒有反映出閱讀中的一些關係。teachyourself,誰teach?第一反應當然是自己教自己。我看更準確地說應該是,作者教你。

這怎麼是可能的呢?作者不在你身邊,你只是和他的文字打交道,“他”如何教你呢?根據個人的閱讀經驗來看,閱讀的過程似乎是兩個人之間的對話,作者和自己的互動的問答過程。在這裏,我更願意承認在閱讀的時候我們的個人人格實際上“分裂”爲了兩個人,一個代表作者,一個代表自己。

當“自己”不懂的時候,通過文字去努力理解作者意圖的時候,實際上就是自己努力變成“作者”的過程,試圖從作者的角度去思考,去回答“自己”的問題。這樣,閱讀就是“自己”努力地去“移情”成爲作者從而教會自己的過程。

因此,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始終要有一個“作者的意識”,始終要考慮和琢磨作者爲什麼要這樣寫而不要那麼些,他當時的意圖是什麼?他當時心裏是怎麼想的?爲什麼?這應該是通往作者心理的不二法門。

“數學書有兩種,一種是看了一頁就不想看下去的,一種是看了一行就不想看下去的”,楊振寧曾這樣講過。這大概也是不少學科文獻閱讀的感受。事實上,萬事開頭難。我個人的閱讀經驗經常是這樣的:第一次努力讀下來,可能只懂了全文的1%,讀第二次大概懂了5%,可是第三次我大概就懂了30%。也就是說理解的程度是隨次數增加而指數增長的。

所以說如果一篇文獻你沒有(認真地)讀過3次,你是沒有資格說難的。許多人常常只讀了第一遍以後就覺得難讀不下去放棄了。我相信他如果再讀上兩次,他可能就不這麼認爲了。“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後天會很美好,但絕大多數人都死在明天晚上,卻見不到後天的太陽,所以我們幹什麼都要堅持!”馬雲的說法和這裏“文獻至少讀三次”有異曲同工之妙。

首先應分清楚著名作品和經典作品的一些區別。在科技文獻中,經典作品應該屬於一個領域相對基礎性的優秀作品。著名作品常常是指一個領域裏程碑式的作品,比如代表着前人幾十年研究而最終被攻克的某難題的文章,或者橫空出世的某一新理論等。

從這裏的區分講,經典文獻是那種寫的很仔細,可以用來打基礎,進入某一領域必讀的優秀作品。反之,著名作品常常很艱深,就不一定是要非讀不可了,特別是在個人能力還不足以做到的時候。這時候我們該怎麼做呢?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4

上學期快結束的時候,教研組長湛老師通知我們要參加全市的青年教師大賽。那時候的我對參加這種大賽一點概念都沒有,從選題開始就是茫然的。

選題—結合其他老師給的建議和我本身意見,我選擇了力的合成這個課題。選完課題之後我就找了網上各種比賽視頻,主要是看他們的實驗創新的地方,因爲前輩的建議是要得獎就一定要有兩點,主要就是引入和實驗這兩塊。可是看了這麼多視頻後,沒有發現什麼特別創新的地方,就是有一個比賽上的我看的很感興趣,當時就覺得,這節課也能上的很好。

實驗—我一開始的演示實驗思路是用傳感器來做,但是真正做起來的時候發現誤差很大,所以這個放棄了。(事實上這個決定還是很正確的,比賽的時候有選手用了傳感器,評委說既是有點也會缺點。)學生實驗一開始的想法就是書上的普通實驗,後來想着用三根橡皮筋來創新,這是作業上出現的一種方法,但是理論和實際還是有差距的,最終也放棄了這種想法,還是迴歸最基礎的辦法。

過程—上課整個過程的完善是靠一節一節課磨得。每次上課前都是痛苦的準備着,上課是就是浴火燃燒着,下課後就是浴火重生之後又開始準備着。但是效果還是不錯的,很多老師給了很好的建議。

經過這些過程這堂課基本成型。真正比賽的時候還是有點緊張的。經過這次比賽,收穫很多明白很多,比如說,對這樣的比賽課更瞭解了,知道該怎麼來準備,向其他學習的優秀老師學習瞭如何更好的把握課堂,另外就是學會在這種大賽情況裏對各種突發狀況的處理等等。

在此要謝謝我的指導老師肖學輝主任、湛正香老師的細心指導,還特意趕來看我的比賽;也要謝謝曾凡茂、謝珍珍老師的幫助!

閱讀的個人心得體會15

非常感謝幼兒園給我們提供了一次繪本學習的機會,在週末的時間裏,認真地聆聽,觀摩應彩雲名師團隊的繪本講座,對於我們已經開展的繪本教學真的有了許多的教學思路和心得體會。

我們都在羨慕着應老師他們能“玩轉繪本”細細想來確實我們許多工作的不到位。

我們在選擇繪本的時候有認真的去篩選繪本嘛嗎?在認真研究幼兒的年齡特點了嗎?互動,遊戲的角色都有適時的加入嗎?原來我總是以自己的教育經驗不足爲藉口,其實不然,很大時候,可能真的是自己的拖延而致。在面對文庫中諸多的領域,不同作者的繪本,常常不知該作何選擇。在這次的繪本交流會中,我也見識到了許多優秀的繪本,算是一種收穫了,但最值得的還是爲我們提供一個選擇思路:

1、適應幼兒的年齡特點;

2、依據幼兒的原有生活經驗;

3、適合幼兒的學習方式;

4、能激發幼兒的閱讀興趣。

當然,光是有選擇也還是不夠的。一本很好的繪本要是沒有很好的教學方式也說一種失敗。看應老師的課,覺得很輕鬆,所以的銜接都是特別適宜的。在聽了4場後,我們在羨慕的同時也在總結着:

1、導入(出售繪本封面,請幼兒描述,引入主題)約3min;

2、開始故事(聲請並茂,節奏,語調很重要。大概3、4副畫面)3min左右;

3、互動,引入遊戲或練習(與主題有關)10min左右;

4、繼續故事3min左右;

5、互動,討論,教師小結並將興趣繼續延伸,激發幼兒閱讀興趣。2min左右。

除去這些,也還是要根據幼兒的學習興趣來進行一定的調整。所以,我所看到的幾堂課都是不一樣的感覺,及時流程相類似。但每個老師都有自己的特色。林老師和何老師的親和力和應變能力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像投影儀出現問題了,孩子們開始躁動,但老師還是以幽默的方式“原來風太大了”逗得孩子們大笑,課堂繼續。

由此可見,繪本的選擇,教學方式和教師的狀態都是重要的。

我也在反思,我們班級在週五開展的繪本集教到底欠缺了什麼?好像都欠缺了許多,更覺得自己失敗極了,不過也幸好在這次的學習中,讓我發現了所欠缺的東西。因此必須要加強要求自己,瞭解繪本,瞭解孩子,同事也瞭解自己。希望我們的班級繪本課會越上越好。

今天我去參加了宸宸學校的家長會,這次會議的主題是“繪聲繪色童心兒童夢——一年級親子繪本閱讀主題會”,整個家長會心情激動又有很多感概。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現如今,知識就是力量,是指明方向的燈塔,擁有知識,則海闊憑魚躍,天空任鳥飛。

知識的獲取很大一部分來自於閱讀,閱讀除了能增長知識以外,還有一點非常重要,它能讓孩子靜得下來並且能善於思考,能有自己的見解。之前對孩子的閱讀方面不是特別重視,也買過一些繪本或故事書,但是總是難以堅持,孩子不認識字或很少,需要我耐心的讀給他聽,自己很難做到每天堅持,所以半途而廢,自從上了長征街國小,閱讀及聽繪本是老師佈置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一開始我也是抱着完成任務的想法,不是很積極。可是這次家長會給了我很大的觸動,通過劉殿波碩士的精彩講述,我感受到了繪本的強大,形象的圖畫以及豐富的文章給了孩子視覺及聽覺的雙重感受,從閱讀中能感受到快樂,並且初步的瞭解人生,明白做人的道理。感謝芳芳老師的講解,讓我糾正了以前給孩子用手機聽繪本故事的不良習慣,明白了父母的聲音是有溫度的聲音,會帶給孩子更多溫暖,而不能單純藉助於電子產品,並且瞭解繪本故事不只是聽,還要觸摸要觀看,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繪本的價值。

繪本給了孩子最初的人生啓蒙,其作用不亞於父母及老師的影響。其中《猜猜我有多愛你》還有《爺爺一定有辦法》這兩本劉老師提到的繪本之前我和孩子閱讀過,但是已經是1年之前的事情,回到家我跟孩子聊起,他居然都記得,而且記得爺爺一定有辦法這本書中的兩個故事線,孩子和爺爺的故事,還有地板下小老鼠的一家人的生活。這讓我驚訝於孩子的記憶力已及繪本的魅力所在,更是感激學校及老師的良苦用心,是你們讓我認識到閱讀對於孩子的成長是那麼重要的一件事,與書交朋友,書會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並且樹立良好的世界觀,是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我相信,孩子的天性都喜歡閱讀,凡那些表現出不喜歡閱讀的孩子,都是因爲家長沒有在合適的時機給他們提供合適的閱讀環境。所以我會努力,在繁忙的工作中擠出時間進行親子閱讀,與孩子共享美妙的親子閱讀時光,共同體會繪本的魅力。

標籤:心得體會 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