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個人範文 > 心得體會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身爲一名人民老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課堂教學,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麼什麼樣的教學反思纔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反思心得體會,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

通過本模塊的學習,學習了教學新手東莞中學松山湖學校彭科老師的示範授課案例,以及華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李興懷老師和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陶維林兩位資深專家的示範授課案例,這三個示範授課案例聚焦於數學課堂教學能力和數學教學反思的綜合素質提升。聽了專家的評課,掌握了數學聽課與評課的方法,也初步知道如何提升自己數學教學專業的素質。通過學習,感覺是受益匪淺,現簡單談下學習所獲得的幾點心得體會:

 一、看三個示範授課案例獲得的收穫

彭科老師的教學設計考慮周密,精心設計了一系列變式問題和問題的分類討論教學方面極端位置的關係,教學非常精密和嚴謹。

陶維林老師教學注重數學思維,課堂上學生求索的問題環環相扣 ,整個課堂教學輕鬆、自然 ,引人入勝, 數學課堂達到了學習者獨立思維的落實、過程體驗的落實。

李興懷老師具有紮實的教學基本功,善於搭建知識臺階,教學中同步進行精當的概括小結、延伸教學內涵,合理運用兩塊黑板演繹數學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實物投影儀展示教師的手書解答起到模範示範作用,教學效果好,是自己今後努力的方向。

 二、從課例點評中獲得的收穫

四位專家的點評都非常值得學習,他們的總結全面到位,參考價值非常高。從點評中,我更深刻地認識到:教無定法,一堂課首先是教學目標定位(長遠、短期、兼顧),下來是教學設計與學法指導。

點評中,他們也指出了幾位授課老師的不足之處,如彭科老師課堂有些趕進度,完成任務,在分析題意、引導發現等思維培養方面花時間太少,從長遠來說對學生的探究、創造性培養不足;陶維林老師的課堂容量小,節奏慢,與學生目前的考試(限時限量)短期的高分的期望不吻合;李興懷老師課堂主要解決應用題,難度大,要求高,一些學生可能感到吃力。這些問題的指出,可能正是自己教學中會常常出現的問題,也是值得反思的地方。

總之,從這次學習,本人知道了數學教學的設計標準,掌握了數學聽課與評課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自己的數學教學專業素質。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2

“教學反思”就是教師自覺地把自己的課堂教學實踐,作爲認識對象進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靜思考和總結,就是研究如何教,如何學,並在教中學,在學中教。師生互動情況以及如何小組合作探究新知的經驗過程寫下來。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我認爲可從以下幾方面着手。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後教學時參考使用,並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回顧、梳理,並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爲以後再教學時應吸取的教訓。

3.記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爲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後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雲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見解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他們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到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他們也是一種讚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作爲以後豐富教學的材料養分。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3

作業是反饋教學效果、培養學生能力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每天老師的書桌上都擺放着學生的作業,有時收上來的作業有課堂的、課外的,還有作文等等,一摞又一摞。要花大量時間和精力來批改,發下去的作業,有些學生會看一看,有些學生卻理都不理,所以我覺得作業批改的方法要改變一下。

通常情況下,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答案正確的用“√”表示,錯誤的用“×”表示。有一次,我偶然在報刊上看了一篇關於《批改作業的評價》的文章後感觸很深。因此我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在批改作業時,我想:對學生寫錯的地方不要用“×”,而用“?”,等學生改正過來後就獎給他一個“√”,這樣效果會不會好些呢?

其實,憑直覺,“√”像進取的階梯,“×”像剪刀,是“此路不通”的意思,將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剪”去不少。老師批改完作業,學生拿到作業本後,如果看到“√”號感覺還不錯,但是看到“×”號就直皺眉頭。特別是作業中佈滿了“×”號,到處都有此路不通的標記,學生此時的感覺就真的是無路可走。所以我在批改作業的時候,用“O”號圈畫出具體的錯誤,如錯別字等;用“?”號代替“×”號則可以代表書寫潦草不清或是空白的作業等。而 “О”號或“?”號則像循循善誘的老師,學生看到它,就不會因爲做錯了題目而喪失學習的信心。值得注意的是,當學生(特別是寫鉛筆字的低年級學生)擦去錯誤的答案並訂正過來後,老師先前畫的那個“×”號仍留在那。這就會讓人產生這樣的誤解:這老師批改作業太不認真,竟將對的答案判錯了。這樣的結果是我們老師不願看到的。看來,老師在批改中發現學生的錯誤後,不一定要用“×”表示,用“?”代替“×”就十分可行。想想當學生拿到作業本,看到了問號就會自覺地細心地檢查,發現錯誤然後改正過來,改對了老師還會給他一個“√”。這樣的結果,學生高興,老師暗喜。假如學生沒有改正過來,那個問號就會一直留在上面,等待着給它一個滿意的答案。如此看來,老師在批改作業時,遇到學生寫錯的地方得多用“?”,少用或不用“×”。再是在批改作文時我用一些簡單但又具有激勵性的評語進行批改,激發他們的興趣和信心,只要他們有進步,我就會在旁邊寫上“xx,你進步了,加油哦”,“xx,看着你的進步,老師真替你高興”------因人而異,根據學生能力的大小,適時的誇誇他們,讓學生感受到了教師如泉水般涓涓細流的關愛,這樣一來既降低他們做作業時的枯燥感,又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事實證明,我的方法是可行的,一個小小的問號,對學生的學習有如此的幫助,我們是應該好好利用的。它能保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孩子們養成認真檢查作業、認真思考的良好習慣。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4

1、高中思想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內涵

對於思想政治課而言,要做到真正有效的教學不僅需要教師注重對課本知識的教學,而且需要注意對學生世界觀人生觀的形成進行培養。根據以上分析,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內涵可以理解爲: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內,思想政治教師採取恰當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過程,儘可能多的獲取真正理解的有效知識。同時,能夠把這些知識內化成學生的一種品質,昇華爲學生的一種精神,從而提高學生參與社會生活的能力,樹立科學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讓學生儘可能多的在課堂上學習政治思想、政治意識,並且將這些知識手段運用於實際生活,去解決其他問題。

2、目前思想政治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2.1學生層面

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主要是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習慣不是很好。可能受到社會上的評論或者是家長教育的影響,心裏面存在着對於政治學的誤解,認爲政治學是假大空的東西。這樣的認識讓他們對於政治學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主動性不強。還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心裏把政治學科做爲副科看待,平時對於政治學科不願花費太大的精力,僅僅在考試前一段時間突擊背誦一下政治理論。這樣的想法對於學習政治都是很不利的。

政治學對於學生三觀的形成至關重要,通過對政治學科的學習,可以樹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而這些觀念的形成對於一個人的未來人生髮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政治學科的學習重在積累,在於平時點點滴滴的思考,僅靠考試前夕突擊背誦來學習政治是遠遠不夠的。

2.2教師層面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實驗)》中,對思想政治課的教學建議提出瞭如下的要求:“注意學科知識與生活主題相結合,努力把基本觀點、原理融入生活題材之中,圍繞學生關注的社會生活問題組織教學;堅持正確的價值導向,採用靈活的教學策略,必須重視在教學活動中靈活運用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範例分析中展示觀點,在探究活動中提煉觀點;強化實踐環節,豐富教學內容,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社區服務、社會調查等實踐活動,並與課堂教學建立互補關係,全面提高學生社會參與能力;倡導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求真務實的態度和創新

精神”。在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思想政治課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運用情境創設、案例分析、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來進行教學。

然而就目前思想品德課的現狀來看: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單一,有些教師照本宣科,採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可以看出“滿堂灌”這種傳統的、說教式的教學方式仍是思想政治課的主要教學方式,這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是完全相悖。這就致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不高,思想政治課變得枯燥、乏味、死板,出現了教師在講臺上口惹懸河地講着,學生卻無精打采目光呆滯的聽着。

3、提高思想政治課教學有效性的途徑

3.1分清主次,以學生爲核心展開教學活動

在整個政治教學活動中,學生是整個教學環節的主體,教師起着輔助作用,政治教學的好壞最終取決於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內容時,進行政治教學的過程中,一定要緊緊圍繞學生展開,分清主次,纔不至於偏離主要方向。

在以學生爲主展開的教學活動中,教師應該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視角來思考,設計能夠贏得他們認可的教學內容及講課方式。否則,一堂課老師講得再好,學生不接受,也是做無用功。這就要求老師要轉換思維,不以自己的喜好來安排教學活動,而是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由此展開課堂教學。這樣,政治教師可以採用學生樂見的講課形式,來達到傳授知識的目的。

由於年齡、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學生和老師之間存在着很大的鴻溝,這就要求老師要不斷完善自我,並且擁有廣博的胸懷,不以自己的個人喜惡來對待學生。筆者認爲作爲人師,最基本的是能夠放下自己的情感偏見,公正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認清自己作爲教師的最基本職責——傳道、授業、解惑。曾聽過一個剛邁入教師行業的人講,學生如果惹到他,讓他不順心,他會不管那位學生,潛在意思是毀了那個學生的將來。對於這種思想,筆者完全不能苟同,如果對學生沒有一個包容之心,錙銖必較,這樣的人可以說並不能成爲一名合格的教師。

以學生爲主進行課堂教學,這就不僅僅要求教師要把握教學大綱,還要結合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教學。學生作爲個體,他們之間存在着很大的差異,然而,他們也存在共性,有個共同的特點以及價值觀念。這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僅要注意每個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同時還要注意研究當前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從他們共同認可、感興趣的事物入手,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2互相應和,互相尊重,營造輕鬆愉悅的課堂氛圍

傳統教學活動中,比較常見的現象就是教師高高在上,學生低低在下。雖說這能夠保持教師的權威,讓學生產生敬畏之情,但是往往也讓學生“敬而遠之”。這也是爲什麼很少有學生喜歡和老師呆在一起的主要原因,其實,塑造這種高高在上的形象,不僅學生畏懼,教師本身也感到累。既然如此,教師爲何不拿出自己的“真面目”來面對學生呢?向學生坦誠自己,或許更能贏得學生的理解支持和發自內心的喜愛跟敬重。

政治課堂教學過程中,對於很多問題的認識並沒有統一的答案,這樣老師應該注意聽取學生的意見。如果他們的觀點新穎並且不乏道理,老師也可以轉而爲學生喝彩,爲他們鼓掌。學生看到老師真心聽取自己的意見,相應地他們也就會悉心聽從老師的話語,這就有利於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一種相互應和、互相聽取對方言論的良性循環。

在中國這個社會環境下,老師這個職業可謂是非常神聖的職業,很多人都願意相信老師的意見。學生作爲與教師接觸最密切的人員,教師對他們的影響非常

深刻,而學生最想贏得的也是老師的認可和尊重。因此,在政治教學過程中,教師更應該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充分尊重學生的意見,鼓勵他們思考以及講出自己的觀點,這樣才能促成和諧課堂環境的形成,創造一種輕鬆愉快的課堂氛圍,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

3.3設置新鮮有趣的課堂內容,展望政治發展新未來

中學時代的學生,思想處於一個比較開放的階段,他們還沒有形成穩固的價值觀,對新鮮事物有極強的接受能力和濃厚的興趣。因此,如果在政治教學活動中穿插新近發生的事情或者有趣的故事,一定能吸引他們的目光。很多政治老師在教學活動中都會發現,只要一講故事,學生都是全神貫注。那麼,爲何不讓政治課成爲一門生動的故事課呢?其實,與其他科目相比,政治與生活的聯繫更加緊密,非常容易將課堂內容與日常趣聞以及小說故事相聯繫,讓學生在聽故事中學到知識,何樂而不爲?當然,這就需要政治教師投入更多的精力,不過相信在這付出的過程中,老師們也能收穫自己的人生。

4、結語

國家的希望和未來幾乎都有賴於無數莘莘學子,教育者作爲培養下一代的主要工作者,可謂責任重大。如何提高政治課堂的有效性,使政治成爲一門受歡迎的學科,這是所有政治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馬克思唯物辯證法裏講到,在解決矛盾時,需要分清主次。而學生作爲教學活動的主體,只要把握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朝着正確的方向前進。在政治教學活動中,使用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模式,無疑也有助於學生喜愛上政治這門學科。同時,老師注意尊重學生的意見,和諧相處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學生的牴觸心理,讓他們在接受政治老師的基礎上接受政治。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5

歷史教學作爲一門語言的教學,其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言語技能,即運用語言的本事,所以其課堂教學具有不一樣於其他課程課堂教學的特點。我經過對新課標的學習,根據中學教材的資料編排突出了對這種本事的培養,採取了指導性的學案模式,強調師生之間、學生之間的雙向運用,增強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歷史的課堂教學應當反映這種特點,以用爲主,樹立一種“大歷史教學觀”,使有效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真正落到實處。

首先是教師觀念的轉變。歷史教師要轉變的第一個觀念是:歷史教學不是語言知識的教學而是言語技能的教學。過去,由於考試指揮棒的影響,歷史教師過分強調歷史知識的教學,不注重分析。這次中學歷史教材的改革爲教師觀念的轉變奠定了基礎。然而傳統考試的“餘威”仍在,考試依舊是教學的指揮棒。作爲一名歷史教師,是應當懂得如何在這兩點找到一個平衡點。值得高興的是中學歷史教學大綱適時進行了調整,明確規定將降低語法試題的難度,減少知識性的客觀題,重點培養學生的言語本事,在言語運用中學習語言。

教師觀念轉變的第二個方面是:由以本爲本向以用爲本轉變。歷史是一門不斷髮展的語言,現代科技的發展爲它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歷史教材只是學生學習歷史的基礎、媒介,學生要學好歷史就必須融入歷史的海洋,跟上歷史發展的步伐。所以我也時常在教材教學的基礎上隨時把鮮活的歷史輸入教學,讓學生能夠感受歷史,能夠使用歷史表達自我的思想。

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單一、呆板的教學方法容易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並且不能體現語言的生動性,而多種教學方法能夠刺激學生的不一樣興奮點,抑制大腦疲勞。計算機輔助教學使教學方法的運用有了廣闊的天地。無論哪種教法,其基本出發點是學生,學生是課堂的主體。課堂應當是學堂,是學生學習的天堂。

課堂教學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的進取性。歷史學習的特點決定了討論法在歷史課堂教學中的特殊意義。歷史課的討論法應具有更廣泛的資料,更自由的民主氣氛,不但能夠討論本課的問題,並且能夠用歷史發表自我的見解,縱論國內國際的是是非非。而討論課是在考驗教師對整個課堂的駕權本事,在平時教學活動中,經常有學生在討論課時不用歷史,或者是說與本堂課毫無聯繫的話題,這需要教師時常督促。

在這一年的教學活動中,我覺得最大的困難就是如何維持課堂紀律,如何使教學活動在一種簡便,民主的氣氛下進行。到底作爲一名教師應當用何種姿態應對學生。教師在不能體罰的情景下,還能採取哪些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來提高歷史課堂教學的效率,這些都是我們要思考的問題。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6

我們不少教師在課堂上總會重複一些語言,久而久之,它會作爲一種課堂慣用語存在。稍不注意,這些課堂慣用語就會給我們引發麻煩。比如:一位教師講課時有一句口頭禪:“我想大家都知道……”有一次,後排角落裏的一名學生因爲沒興趣聽課,又怕被老師責備,正在悄悄數老師說的“我想大家都知道”時,這位老師又說了一句“最近,我想大家都知道……”這時,這個學生自言自語地說:“我什麼都不知道。”頓時,周圍的同學礙於老師的尊嚴雖沒鬨堂大笑,但有好幾名學生忍不住低下了頭在竊笑。

在教學中,不少教師都有或多或少地存在慣用語不當的問題,因此,我們有必要對此進行認真反思。

一、反思導入語

我們常說,興趣是求知慾的動力,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教師的課堂導入語會直接影響到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影響到師生互動,在平常的教學中,導語不能“公式化”。如:“同學們,請打開書,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課。”當學生聽到老師這樣的開場白時,可以想象學生在課堂上有什麼樣的精神狀態?

導入語,應誘發學生的靈感、激活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學的動力。

二、反思提問語

在聽課時,我常常看到這樣的情形,老師提問時,用手指直接指向一名學生,大聲說:“×××,你來,這個問題怎樣回答?”我想,對於這個帶有命令式的話語,時間一長,學生中會有很多都會怕老師這句話吧。其實,作爲教師,提問應該多樣化,講求藝術性,老師的提問應激起學生思維的漣漪,纔是更有利於學生心靈的發展。

三、反思評價語

有許多教學高年級的教師感嘆學生年級越高,發言越不積極。一次,我聽了一位教師上的高年級的課。課堂上,這位教師對學生提了許多問題,每當學生回答完他的問題後,他連看都不看這名學生,直接朝學生做了一個坐下的手勢,學生一次次的坐下後,學生回答問題的熱情怎麼還會有?教學生,教師不能用一種簡單的方式、慣用的方式去評價所有的學生,教師的課堂評價應像音樂家指揮那樣,應對每個樂於參與的每個細節進行評價。

四、反思總結語

在一堂課快要結束時,有的教師喜歡說:“好了,這節課就上到這裏吧。”這就好像是一個程序,這樣的課堂真難以讓人說是成功的。

課堂總結是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好的總結就在課堂教學中起到畫龍點睛、昇華主題以及引申、拓展、深化課堂內容的功效。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7

在講座之前,老師用幾句簡單的話介紹了自己,聽完她的介紹,馬上讓我回想到了自己在大學時的老師,我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一看,果然是我大學時的孫改仙老師,她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她那口太谷方言,雖然聽着有點困難,但是總覺得有種親切感。

孫老師主要講的是教學技能----如何有效觀課、評課、議課、教學反思。在前面陳清風老師講的是教學常規----如何備課、上課。我認爲這兩節課對我們來說都很重要。我也認真地做了筆記,也想談談自己的一些感受: 在我工作的幾年中,我其實挺喜歡備課、上課的,可不知怎麼地總是不喜歡觀課,其主要原因是害怕評課、議課,我也發現這不僅僅是我有這樣的反應,有很多老師也和我一樣有這種感受。但我們心裏面都很明白,讓我們在教學上提高最快的方法就是多觀課、多評課、多議課、教學反思。聽了孫老師的講解之後,我覺得我們這些老師不願意做這幾樣事的主要原因是沒有掌握它真正的意義所在。不過,我現在也已茅舍頓開、恍然大悟。 我明白了觀課議課能夠改進課堂教學,可以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促進教師專業發展,這比聽課評課有一定的優勢。我們在觀課和議課是一定要積極主動地思考。仔細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由學生的活動中分析與教師教學方面的聯繫情況;思考如果自己是任課教師,由學生的活動,自己如何的處理教學;觀察教學中學生的掌握情況,思考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相信所有的教師都講過公開課,無論是具有資深的老教師,還是有待提高的年輕教師,公開課似乎就是盡己所能地展示自己的最高水平。爲此,歷經幾輪試講,反覆打磨教案,精心捧出成果。而聽課老師,事先對這節課一無所知,臨時坐進課堂。一節課觀摩下來,首先要對講課的老師的教學情況依項打分。如果有評課的要求,就會聚集老師來評論一番,或者給予高度的肯定,或者以譭譽參半。這種情況下,上課的老師都表現出很謙虛的樣子,之後,就會心裏暗暗下決心,不是萬不得已,就決不開課了。 而且結合我這幾年的工作來談,我也發現了教學反思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雖然他好像是可有可無的,但我認爲卻是非常必要的。教師通過課常觀察,個別訪談,形成性測驗等多種方式,及時瞭解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這些方面,對自己的後續教學有很大的好處。

總之,無論是教學中的那個環節,對我們教師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定不能忽視任何一個細節,否則,將無法達到這節課最好的效果,聽了這節講座之後,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有了很大的幫助的,我也一定要努力把每一個環節做好、做細。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8

經過這一週的上課,感觸頗多,有很大收穫,也找到自己的許多不足之處,使得我們加以改正,不斷調整自己的教學方式以及課堂的教學過程,重新設計教學過程,更好地把知識傳授給學生,做到真正傳道、授業、解惑。

下面我就從幾個不同方面說說這一週的.教學心得與體會.

一、教學過程不連貫,出現“斷層”現象。

由於教學的時間太少,各個知識點之間的銜接比較差,容易出現無話可說的局面,課堂中出現停頓。

二、教學過程中受學生的影響較大。

對於課堂上的教學過程的把握比較差,受學生的影響較大,很容易打亂整堂課的教學進度,不能合理的把握課程的時間進度,出現知識點還沒有講完就到了下課的情況。

三、學生的基礎較差,起點比較低。

由於對學生的情況不太瞭解,整堂課設計的教學內容對於學生來說接受起來比較困難,學生學不會,喪失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無法達到應有的教學目標,不能真正掌握本堂課的知識點。

四、期望的教學程度跟實際的教學程度之間有較大差距。

在每堂課的教學中,總是期望所有的或者大部分的學生能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點,可是學生之間的能力參差不齊,差距較大,吃不飽和吃不了的現象較爲突出。

五、教學內容較難,學生聽不明白。

對於稍微難一點的內容,學生就出現無法理解的現象。

解決方法:

一、課下熟讀教案,自己多練習,及時找出問題,進行調整。

二、對學生進行輔導的時候要有針對性,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抓住主要問題,對於出現較多的問題,可以再說一下,讓更多的學生了解。

三、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新的教學目標,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降低難度,讓學生聽懂學會。

四、降低目標,針對學習吃力的學生,應多加輔導,詳細的講解教學內容,做到每一步都講通講透。

五、及時調整教學內容,由難変易,教學內容更加通俗易懂,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理論練習實際,提高學生的掌握程度。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9

隨着這幾年物理教學改革的逐漸深入,我對教學改革的又有了新的認識。新課改是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研究精神和自學能力爲目標的,是一場教育觀念的更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變,強調“一切爲了學生的發展”,教學方式由被動的接受式轉爲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地學習。所以,結合學校的特點和本人近幾年的教學體會,下面是我對國中物理教學研究的幾點認識。

一、中國小教育的過渡

學生從國小升入國中是一個重要的轉折時期。據大量調查統計結果表明,有一半以上的國小畢業生剛進中學時,非常不適應。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多數學生可以逐漸適應中學生活,但仍有爲數不少的學生由於中國小銜接不好而導致學業不良,由此不能順利地完成國中期間的學習任務。所以我想要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首先要了解過渡時期學生的特點,然後根據其特點採取行之有效的方法。

1、過渡時期的學生特點

剛上國中的學生,上進心、好奇心都很強,對國中學習生活有濃厚的新鮮感。但同時會有這樣的體會:教師每節課傳授的知識量太大,教師授課的方法也不同於先前的教師,似乎講得太快了,自己還沒有完全聽明白,教師已經轉向別的內容。因此,學生感到教材難度大,新內容多,學習速度快。而且孩子入學年齡提前,獨生子女增多,家長在孩子入學後既怕孩子跟不上課程,又怕孩子超荷負重,心理壓力大,因此在國小階段,家長採取陪讀等多種多樣的輔導方法。但孩子進入中學後,隨着各門功課知識的加深,部分家長已無力給孩子詳細講解,也不打算與孩子一起學下去,因此,通常只採取督促的方式。而這個年齡的孩子不像國小生那樣聽話,也不像高中生那樣懂事,正處在不太好管的階段,他們渴望獨立,最煩的就是家長過多的督促,因而得不到實質性的幫助。

2、針對學生特點採取的方法

首先我們應該認真分析學生的心理變化,幫助學生做好心理準備這一環。剛剛入學的國中生,都相信自己有能力學好,而一旦發現中學的學習生活和自己想象的並不一致時,便會垂頭喪氣,就容易發生心理問題。因此,新生入學後我們要有意識地對他們進行適應環境和麪對挫折的心理學教育,並適當的給予他們幫助。

其次,正確認識從國小向中學過渡時期班級管理的重要性。班級管理是整個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關鍵環節。抓好過渡時期的班級管理能縮短新生的適應過程,使學生儘快適應中學的緊張而快節奏的學習和生活特點,這對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對於學校整體工作都會產生良好的影響。

最後,我們要在教法和學法上完成國小向國中的過渡。國小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和習慣,引導學生多思考,爲學生中學的學習搭好階梯。中學教師在教法上應適當保留一些國小的教法,逐步減少機械記憶的含量,增大理解記憶的比重。教師在授課時,要努力把抽象的內容講得形象具體,並且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開展形式多樣的比、學、趕、幫、超活動,讓學生自己確定學習目標,通過學習競賽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使不同層次、不同基礎的學生看到自己的進步,提高學習成績,不讓一個學生掉隊。

當然,學生從國小向中學過渡光靠教師的努力是不夠的,還需要有家庭、社會的配合。作爲教師要多瞭解學生實際,分析過渡時期學生的心理特點,給學生創造順利完成中國小學習過渡的條件,使學生儘快適應國中的學習生活,更好地完成國中階段的學習任務。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0

對大班開展了情緒識別活動《心情與表情》,主要要達到以下兩個目標:

1.能夠在觀察、感知中,瞭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

2.願意與同伴分享自己的心情,知道好心情的重要性。

我設計的環節是這樣的:

一、出示表情圖片,瞭解人的基本情緒特徵——喜怒哀愁。

二、體驗情緒特徵——情緒配對。

三、內化遷移情緒特徵——幼兒分享與表情圖相對應的事情。

在設計此次活動的時候,我主要考慮到了以下幾個小細節:

1.看錶情猜心情。

我讓孩子們看四個表情,然後根據這四個表情來猜測不同的四種心情,當孩子們不能根據表情猜測心情的時候,我通過自身的表情及心境表述,讓孩子們能夠理解。

2.事件心情巧配對。

我細心尋找了4張有具體事件的,分別代表4種心情的圖片請孩子們進行觀察、講述,然後進行情緒配對,並在孩子們回答正確後出示相應的表情,讓孩子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並且讓他們將情緒和具體事件進行了聯繫,明確了發生不同的事情會產生不同的情緒,並且能夠將事件和情緒進行較好地配對,遷移了經驗,有了初步的情緒體驗。

3.繪畫分享情緒。

在這個環節中,我爲孩子們提供了四種情緒的圖畫紙,每一種情緒都用一種彩色紙:粉色代表喜、紅色代表怒、藍色代表哀、綠色代表愁,還在每張紙上貼上了相應的表情圖,並讓孩子們進行選擇並繪畫相應的事情。每組分別投放了4種表情的情緒圖畫紙,主要是爲了杜絕同組孩子進行相互間的模仿;每組只投放了5張圖畫紙,主要是爲了幼兒人手一張,拿到什麼畫什麼,避免選擇的時間浪費,同時也是爲了孩子們能夠描述自己的任何心情,避免孩子們一味地選擇“喜”這種他們比較熟悉的情緒進行講述。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1

大家普遍認爲,寫教學反思最大的問題是提起筆來無話可說,不知道寫什麼內容。爲什麼大家找不着值得動筆的心路歷程呢?我想圍繞“寫教學反思的材料從哪裏來”這一主題,把自己寫教學反思的體會跟大家說說。

一、從重組教材中來

能時刻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問題,不受傳統觀念、權威教條的束縛,敢於擺脫原有知識範圍的羈絆和思維定勢的禁錮,對教材內容做出合理的決策,這是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重組教學內容所必備的素質之一。當我們實施這些重組教學內容時,會發現有太多的對比性理性認識和困惑,這些便是寫教學反思最好的活材料

二、從落實課標基本理念中來

新課標倡導許多基本理念,落實新理念需要教師不斷地學習、領悟、實踐、反思與提升。如果我們還在過去習慣的軌道上奔跑,就難於實施新課程要求,即使每節課所倡導的反思,不需要很長的文字,不需要新鮮名詞術語,也會令教師產生畏難情緒和負擔感。其實,理智地利用學校公共資源實踐新課程,服務自身的成長,享受成長的快樂,演繹教育的人生,很划算,一點也不累,教學反思的材料便會滾滾而來。

三、從開放課堂中來

當前大多數課堂的弊端之一便是教師對於課堂的過度控制。開放的課堂是學生心靈上有安全感的課堂,同時學生還高度地參與了教學過程,反思與總結了學習過程,適量監控自我認識活動,而教師也不囿於課前設計好的教學流程,關注學生眼前的生活,關注學生的處境、學習的需要與感受,關注不同學生的已有經驗和背景。這樣的課堂上,學生自主權和主動性得到尊重,學生的觀點、創意和合理要求,將層出不窮,如果獲得教師足夠的關注、認同甚至欣賞,反思就不愁話題內容了。

四、從變革教學環節中來

蘇聯教育家凱洛夫的課堂教學五環節論在我國影響至深,它的立足點是“教師傳授”和“鞏固練習”,目的是按照教師的規定“打基礎”。現在這個五環節精髓與時俱進地存在着各式各樣的演繹模式,不再囿於傳統的課堂教學環節,必將對課堂教學帶來新的變化。反思變化了的東西最容易。如,一般新課的學習,常安排一定的時間複習舊知識。這樣不僅可以加強新舊知識聯繫,溫故而知新,而且能爲學習新知識鋪路搭橋。但是切忌複習時間過長,內容過多,而應做到短時高效,平中見奇,快速反饋,即刻人題。

需要說明的是,重組教材、落實課標基本理念、開放課堂、變革教學環節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以上只是爲了敘說的方便而硬性劃分的。其實,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爲教師的教學反思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第一手材料,只要我們做一個有心人,頭腦中始終有寫教學反思的意識存在,隨時都可以找到寫作的材料。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2

任教高一至高三政治課這十幾年來,課堂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矛盾問題我都在不斷思索並努力尋求適合自身的教學方式,至此談談我個人的幾點看法!

真正的素質教育離我們多遠?這是一個重要的問題,也是一個嚴肅的問題。而新課程的實施爲素質教育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給教師提供了自由的空間。但是,在教學實踐中,新課程理念和舊的教學觀念、傳統的授課形式產生了尖銳的矛盾。我們教師在學習新理念、改變舊觀念的同時,正在研究、尋找既適合新理念和符合學生實際,又能體現自己教學風格的新型教學形式,使目前的政治教學呈現出了新氣象。從實踐出發,在“三個維度”的整體中推進,通過政治實踐活動來提高學生政治文化素養,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正在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得到大力推廣,以學生髮展爲核心,抓住教材中能激發學生創新的點和進行個性化學習的教學方式正在被我們教師所接納,但是這種創新型的教學方法在實踐中還存在諸多缺陷。

困惑一:課改條件下關於政治課堂中“教師的角色”如何定位?

由於新課改被推廣得轟轟烈烈,教師缺乏相對應的現實技能,加之社會壓力、學校大學聯考壓力過大,使大部分教師在新課改條件中無法融合。教師陷入兩難選擇,處於邊緣狀態。

由於傳統的課堂教學過分強調教師的傳承作用,教學以教師、教材爲中心,學生只是作爲知識的“容器”、“倉庫”,學生的學習沒有主動性可言,也就談不上主體地位的突出,素質教育也只是作爲一種形式存在。而新課程強調轉變教師的角色,突出學生的這一主體,這是正確的。但有些教師似乎沒有在新課程中找到準確的角色定位,他們由過去的:“一切都管”變爲“一切不管”,課堂上教師不講授,只念答案而不分析,或是純粹爲講授而“講授”,任由學生的喜好,還美其名曰“敢於放手”,“獨立思考”。教師的作用被淡化,漸漸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自我的正確定位。而作爲教育工作者,傳道、授業、解惑仍然是教師應盡的責任。因此,我們不應以“否定一切”的態度來看待教師角色的轉變,而應該多一點辯證觀點,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呈現者,而且是信息的重組者;不僅是對話的提問者,而且是疑問的激發者;不僅是學習的輔導者,而且是學習的促進者;不僅是課堂的管理者,而且是課堂的合作者;不僅是學業的評價者,而且是成長的記錄者。在這裏,強調後者並不等於否定前者,而是兩者要更好的結合,相互促進、相統一。現在學生的知識儲存量大、興趣廣泛,他們的視野不僅僅限於書本的知識,更多地向課外拓展,所以政治教師要想抓住學生的“心”必須在教學之餘,也要掌握其他學科的相關知識,特別是要關注國內外的社會熱點,能多角度,全方面分析問題。

困惑二: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和要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裏完成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

我們知道高中一節課的時間只有45分鐘,而學生的注意力也只是二十多分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合作探究、交流的過程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過程要充分展示出來是需要時間的,這個時間如何調控和把握?若把握不好會影響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和教學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提煉重難點,要求學生把握基本知識,參與探究活動,並且能讓學生盡情發揮,比如:我在講授《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這一課時,講到某村由於不重視精神文明所引發的後果,結合本縣城存在的一些現狀。我設置一個問題:假如大家是我們本縣的縣長,如何重振我縣成爲一個全國聞名的“文明縣”?這時候學生熱情高漲,都紛紛說明自己的主張,有學生說:“如果我是縣長,我會發展本縣的教育事業,把人才留住……”有學生說:“如果我是縣長,我會發展本縣的特色產業,比如:香蕉、芒果等,讓這些產品打上中國烙印,推向世界,成爲世界品牌。”有同學說:“吸引外資”、“舉辦三月三,提高知名度”、“治安問題是制約我縣發展的關鍵”……學生的興致很高回答也很精彩,迎來陣陣掌聲,我也沉浸在學生的描述中,但是還要考慮到一節課的內容,所以只能對學生問題給打斷了,對一部分學生而言只能是留下了遺憾。因此,課堂不是滿堂講,而是給學生留足思考的時間,並在有效的時間裏教師要協助學生把握重難點問題、考點問題,合理規劃一節課的時間,對於教師而言也是一種考驗。

困惑三:學生自由、合作、探究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與整體全面發展如何協調?

個體化學習是新課程所提倡的,這裏個體與個體之間的差異既指個性化學習帶來的差異,也包括學生中接受能力快與接受能力慢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在自由、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中越來越明顯,特別是學生中發展快慢之間的差異。像對《文化生活》中的有些道德兩難問題我引導學生分析教材上的探究問題後,讓學生分小組相互合作、探究、說說他們曾經經歷過哪些事情?學生面臨兩難問題應如何處置?結果反應快的學生積極研究、探討,說出自己是如何做的。而反應慢的學生呆坐一邊默不做聲,這種差異會帶來整體發展的不協調,使課堂陷入尷尬的局面,目前學校採取大班制教學,一個班至少有六十多名學生,一個一個提問吧,照顧不過來,同時也影響這節課的課堂效果。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設置問題時要考慮不同層次學生主體的差異性,相應做出與課堂內容相關的調整。高中生這段時期的自尊心強,同時也不願服輸,抓住學生這種心理特徵,我在課堂教學中舉行“小組比賽”活動,如:在《民主選舉:投出理性的一票》這一課教學中,我讓學生探究:在進行村民委員會選舉時,你認爲影響投票結果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要求各組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在黑板上寫出他們的答案,這時候學生完全拋棄個人的沉默,一個接一個往黑板上跑,寫出他們的想法,平時不積極回答的同學爲了小組利益想不上去也很難,連平時反應慢的同學也會絞盡腦汁爲其他同學出謀劃策。活動結束後,教師要針對性的評分了,要適當地給他們鼓勵但又不能給各個小組一碗水端平,不然學生覺得沒意思也沒動力,要有意地讓他們留些“遺憾”才能夠再次激發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在評價過程中就得留足餘地了。在活動過程中,不同個體之間的協助,形成“以優帶差”的氛圍,相互幫助,帶動整體的全面發展。

除此之外,在新課程的政治教學中還出現了許多值得我們思考的問題。如:在新理念下如何體現思想政治這一學科的特點,政治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要改變這些狀況,達到思想教育和知識傳授的“雙豐收”,就必須實施素質教育,端正教學思想,這都需要在我們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和提高。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3

我主要從新課程背景下的有效課堂教學策略與反思方面,淺談兩點學習心得體會:

一、從教學目標入手:重視課前的備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首先取決於課堂教學目標制定的有效性,課堂教學目標制約着課堂的進程與發展。新課程理念的核心是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展,因此新課程下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多元的,它不僅要關注學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方法,關注影響學生終身發展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我認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實質即學生獲得發展。因此,要把知識技能、過程方法與情感態度價值觀三者有機地整合於教學之中,這正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真正內涵。

二、重視課後的教學反思課後反思,即教師在完成一堂課的教學後,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育教學行爲及其潛在的教育觀念的重新認識。隨着課程改革的深入進行,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後反思就顯得更加重要和必要了。如何進行課後反思呢?我們認爲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着手進行。一方面是反思教師的“教”。它包括:(1)總結本課“亮點”、積累成功經驗。一節課下來,教師回味課中的成功之處,並且對成功的原因進行分析,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身的教法越來越活,教師水平大大提高;(2)查找不足的病因,探索對應策略。不是每節課都一帆風順,盡如人意,教師面對自己失敗的課(即課堂教學效益低下的課),更應該及時查找失敗原因,找準不足之處,並進行分析,找到應對的策略,記錄下這些策略,對以後的教學幫助會更大。另一方面是反思學生的“學”。我們的教學始終是爲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時,應當站在學生的角度,審視學生在課堂學習活動中的困惑與問題,或在某一個教學環節中的奇思妙想、創新見解,記錄下這樣的教學資源,有利於我們在今後的教學中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進一步促進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4

時光荏苒,日月如梭,轉眼間實習已經過去兩個半月了,這也意味着我的政治教學已經進行了兩個半月了,從剛站上講臺時的青澀緊張,到現在的成熟輕鬆,現在的我對於上課不在覺得是緊張的負擔,而是一種享受。通過這兩個半月的教學,以及實習學校的學生情況,我對我的教學工作做了一個小反思。

首先我在此介紹一下這個學校的學生情況,這個學校是這個縣裏的二中,學生們的基礎十分薄弱,理解能力較差,而且有些調皮,上課的時候自控能力差一點,所以我對我的政治課做了一些小改進。首先,在上課的時候新授知識減少了一些,多一些基礎知識點的提問,如果不會就讓他們抄寫並會背了,給他限制一個時間段來找你背誦,在作業方面我讓他們在做練習冊前先整理並抄寫這一課相關的知識點,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在抄寫中鞏固知識,在做題時對率大大的提升了,還有就是在理解能力方面,尤其是對材料的理解,理解不了材料找不準材料中的關鍵自然就做不對題,所以在上課時我增加了對事例的講解,一個知識點多配幾個事例去講解,政治必修一的知識本來就比較枯燥,通過講解學生們感興趣的事例不僅能是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便於理解,還能提起孩子們對學習的興趣,尤其是對於他們這樣自控力不足的孩子,對於事例的展示光靠一張嘴說是不行的,一定要陪圖片和視頻,用多媒體展示出來,這樣做的效果很顯著。

之前的我總是一直在單純的講課,考慮學生的問題並不是很多,通過這兩個半月的實踐,我考慮的問題全面了許多,我的課堂也變得生動了許多,前幾天我讓學生們給我寫了課堂反饋,從反饋的結果看,很理想,他們都覺得我的課堂生動幽默,不容易睡覺,我對此便是很欣慰。他們的鼓勵讓我對我的工作更有信心,在之後的實習工作的我會繼續帶着我的熱情去上好沒一節課。頂崗實習真的很鍛鍊人,真的是讓你實實在在的去當一名老師,它鍛鍊的是你在講課,備課,管理等方面的各種能力,我不後悔選擇頂崗實習,我相信頂崗實習會是我大學學習和生活中最精彩的一部分。

教學反思心得體會15

教師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程師,特別是在中學階段,政治課的高效課堂要教育、啓發、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爲此,就要求老師必須具備較高而靈活的教育教學技巧。政治課的改革與素質教育的實施,教學方法的探索與創新,學校德育工作的加強等,都是與老師的才能與素養的提高分不開的。政治課的任務就是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會合作、學會學習,全面提高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思想政治課高效教學就是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達到提高課堂效益、提高學生能力目的。反思很有必要,爲此談點個人的體會,與各位同行共勉。

1、教師要放開思想,轉變角色。多年的教學工作使很多教師已經習慣了以往的的課堂教學形式,也有人對於高效課堂抱有過懷疑的態度,實施高效課堂教學後我發現:同樣一節課,在高效課堂下老師變得非常輕鬆,學生興趣非常高漲,課堂氣氛非常活躍,課堂效率大幅提高。這就要求我們要放開思想,轉換角色,爲學生搭建起展示自我的舞臺。

2、高效課堂教學要走出課堂,走向社會,走向生活。我們倡導思想品德教育的實踐性,應該提倡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自主活動,通過某些形式參與公共生活,體驗社會生活,從而達到思想的昇華和品德的內化,要創設一定的形式和情境,讓學生逐步瞭解社會,擴大人際交往,參與公共生活。許多品德,特別是公德,必須在公共生活的環境中,通過公共交往才能得到體驗和內化,才能提高學生品質。

3、高效課堂教學要貼近學生生活,聯繫學生生活實際。思想品德教學的目的就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活動來進行知識教育,改造學生的世界觀,塑造學生良好的人格,這個創造性的活動要以學生的思想和行爲實際爲根據,不能脫離現實生活、脫離教育實際,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主要是聯繫學生的思想和行爲實際;另外,還要聯繫學生學習、工作、生活中出現的一些問題,通過師生共同對這些實際問題的分析,提高學生的能力。

4、重視預習,開展合作,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與以往教學方式不同之處在於高效課堂要求學生充分地預習,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交流,引導學生由“學會”向“會學”轉變,進而由“會學”走向“樂學”,此次高效課堂所提倡的導學案及“30+40”教學法都注重了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養成,用這種方法開展學習,學生將會終生受益。

5、加強探究性學習。高效課堂倡導探究性學習,不僅可以爲學生創造更加人性化和開放的學習環境,而且可以拓展學生的生活視野,爲學生多渠道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提供機會。學生在老師的指導和帶動下主動關心國內外時政,關心和接觸社會,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學生的意識,增強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實效,爲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

在高效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結合我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認識以及教學實踐,我認爲我們在課堂改革推進過程中還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導學案的編制及運用還要日臻完善、更加細緻。學期初,由於思想不夠成熟,急於追趕學習進度,有些導學案的設計模式化,缺乏教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課堂上一些新授課、複習課、講評課的具體操作還有很多瑕疵和不足,導學案的運用還不是很充分,部分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乾脆就是抄襲。

2、對於教師的角色不能正確定位。最初以爲高效課堂便是老師講的越少越好,把課堂交給學生,讓學生恣意發揮。但在實踐中發現,這樣做的結果是學生的確思維活躍,但卻天馬行空,抓不住重點,細枝末節成了學生討論的主要對象,一堂課下來,教學任務完不成,學習效果更是無從找尋。我們所追求的高效課堂中,學生如風箏,老師應爲抓線者。

3、對待預習重視不夠,缺乏對預習的有效監控。高效課堂要求讓學生做好充分的預習,這是課堂合作探究的前提,但實際教學中,學生對於預習重視不足,教師缺乏對預習的有效監控,致使學習效果大打折扣。

4、小組建設和課堂評價不夠完備。如果說高效課堂是將學生渡過成功彼岸的航船,那麼小組競爭合作機制便是高效課堂遠航的帆,而課堂評價則是高效課堂遠航的槳。在日常教學中,各小組學生性格各異、基礎不一,致使學習過程中發言的總是爲數不多的幾個優秀學生,挫傷了部分學生的學習信心。課堂評價中過分重視分數,不能將分數與問題的難易有機聯繫,使學生對分數失去興趣,產生疲勞。

經過認真反思,在下一步的教學過程中,我要繼續做好以下幾點:

1、進一步加強導學案的研究力度,力求編制更細緻,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備課組要求導學案要融進教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教學中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要注意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我相信,既然有了好的開端,我就會一如既往的努力下去,只要有努力就有收穫。

2、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充分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和課前預習環節,運用自習課時間和其他時間通過學生的主動學習、提前預習,來提高我的課堂效率,充分的預習是課堂展示的前提,也是小組合作交流的基礎。

3、開放課堂,重視合作。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課堂上盡情地動起來——身動、心動、神動。讓學生在課堂上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潛能、才能,讓學生養成獨自思考、合作探究、對抗質疑的學習能力。今後教學中,利用學生合作學習機會,讓學生承擔一部分教學任務,使之成爲小老師,優生帶動中等生,中等生帶動學困生,生生動起來的濃厚學習氛圍。

4、重視教育評價,加強學習小組建設。鼓勵性的評價,消除學困生的自卑感,增強優等生的成功感,使學生勇於探究,善於合作。針對學生實際,要探索制定小組和個人獎懲制度,真正實現了宏觀微觀的相互結合。按成績給小組成員編號,按編號爲講解學生加分,越是編號靠後的同學得分越多。這樣能極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鍛鍊學生回答問題的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

“長空萬里迢迢路,總有頭雁引領飛。”改革勢在必行,不進則退,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堅定不移地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乘風破浪,勇往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