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舞蹈

舞蹈班教學計劃【精】

舞蹈2.98W

時光在流逝,從不停歇,我們的工作又將迎來新的進步,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想學習擬定計劃卻不知道該請教誰?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舞蹈班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舞蹈班教學計劃【精】

舞蹈班教學計劃1

一. 情況分析

由於本次開辦的是我園的轉盤特色課程,所以每次上課的人數大概在十五人左右,本學期的所有“小演員”都是小班的孩子,而且他們從來沒有受過舞蹈訓練,甚至沒有欣賞音樂基礎。所以,基訓、節奏感、音樂表現能力基本上是一片未被開墾的土壤。不過,小班的孩子由於模仿性強,而且年齡小,可塑性比較強,另外,大部分孩子性格活潑、開朗,樂觀好學,有很強的表現欲。只要 “因材施教”相信在期末節日演出時,會達到預期效果!

二,培養目標

舞蹈教學是促進幼兒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之一。舞蹈教育形象、生動活潑、感染力強,是幼兒十分喜愛、易於接受的一種藝術形式。舞蹈教育不僅促進幼兒的發育成長、塑造優美形體,而且它還是一種創造性的肢體語言,使幼兒在音樂的引導下有表情的表達自己豐富的內心世界。本學期的具體培養目標如下:

1、通過對身體各個部位,如:頭、頸、背、腰、腿、腳的訓練,發展幼兒身體的柔軟性與靈活性。

2、喜歡跟着音樂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3、通過學習培養幼兒對舞蹈的興趣,同時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與創造力。

三、指導措施

音樂舞蹈本身是生動形象的,它能起到吸引幼兒注意力,但是小班幼兒的特點是注意力容易轉移,不穩定。要提高幼兒學舞蹈的興趣,注意力很重要。所以,在教學活動中,首先讓幼兒聽懂音樂,聽着音樂做一些簡單的舞蹈動作,如:拍手、擺動身體、勾繃腳等;然後培養幼兒音樂素質,引導啟發孩子們學會用肢體動作去模仿大自然的各種動物、人物,如:小兔子、小花貓等,讓她們自信的、快樂的、在音樂裏跳屬於自己的開心舞蹈;最後,可以讓幼兒跳一些簡單的集體舞動作,以備後來節日演出。在教學中多采用“融合式教學”,把趣味性、規範化、專業化融合在一起。初學舞蹈時,孩子們可能因為首次接觸並且耐力不夠,往往學了一會就會到累或者厭煩。針對這一問題,所以此時多以“興趣式教學”為主,在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教學前提下,讓孩子們易於吸收,不會感到枯燥乏味。另外,舞蹈老師在教學中不光是傳授知識,訓練技藝、強健體魄,同時還應該注意培養孩子的思想道德品質和健全、完美的品格。

四、具體安排

(一)本學期主要教學內容

舞蹈基本功訓練包括:(1)地面(2)中間(3)勾繃腳練習地面訓練:頭、背、地面壓腿、地面旁腰、地面壓胯、勾繃腳等。

中間訓練:屈膝跳、拍手行進步、蹦跳步、等。

基訓小組合:《開火車》、《小鐘説話》、《下雨啦》等。

舞蹈組合:《快樂寶貝》

舞蹈班教學計劃2

主要以培養3-6歲幼兒認識,學校舞蹈為目的,是中國幼兒舞蹈訓練課堂必須具備的舞蹈專業只是和技能。課堂訓練內容已參考北京舞蹈許願中國舞幼兒考級教程,再經過自己的選擇,創編組合而成的一套芭蕾基本功和舞蹈韻律強的音樂歌舞小組合的課堂教程。

第二節:教學任務

經過一套綜合練習,使幼兒逐漸識別音樂的節拍,並能按照音樂節奏跳舞,把握基本舞蹈元素動作,能夠準確的完成。慢慢地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增強他們身體機能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提高他們身體靈活性,活躍性及心靈的愉悦感。陶冶自身的藝術感受力,併為有一部分幼兒對舞蹈產生的濃厚興趣,為將來投身舞蹈事業打下良好基礎。

第三節:教學內容

1) 課前熱身遊戲 2) 芭蕾舞基本功訓練

3) 音樂舞蹈小組和共6個,這是教學的重點。

組合練習分為:頭部練習,腿部練習,腰部練習,波浪手,擺臂

第四節:教學步驟

1) 第一至第三課教授a芭蕾基本功,地面練習為,前壓腿,旁壓腿,豎叉,橫跨 舞蹈組和地面:腰部訓練,站立:頭部訓練

2) 第四至第六課教授 a芭蕾基本功,地面練習為:前壓腿,旁壓腿,躺身後壓腿,舞蹈組合地面訓練:腿部訓練,站立:蹦跳步

3) 第七至第九課教授 a 芭蕾基訓,已複習1-6課內容,提高動作的準確度和規範性

4) 第十至第十三課教授 a 組織一個芭蕾基訓基本功組合 b 把小朋友分組,輪流表演基本功組合 c 通過每一堂遊戲的循序漸進,排列隊行並加添幼兒生活情趣的小舞蹈。 教學大綱

一:1、介紹:掌、擴指、攤手、轉腕、上翹指。2、考級一:走步:大蘋果

二:1、手背位置、手背動作。2、保護小羊,你説可笑不可笑

三:1、彎腰、轉腰、前壓腿,旁壓腿。2、小鐘,小腳

四:1、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2、擦玻璃

五:1、頭位置,動作,擺肩。2、小鳥的歌,伸手

六:1、勾蹦腳,伸坐,雙跪坐,交叉盤坐,仰卧,蹦跳步。2、小白兔

舞蹈班教學計劃3

一、 班級特點分析

少兒舞蹈班招收的都是1~3年級左右的學生,這個年齡的學生主要也是培養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身體各個部分軟開度訓練,學習舞蹈節奏、舞步組合,節拍練習及舞蹈小節目,以學習動作協調能力為訓練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良好地氣質,提高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瞭解。

二、 教學重點

針對此年齡層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編排和教授這門課程,希望通過這門課程中簡單的站位,舞姿,動作及小的舞蹈組合訓練,讓學生更充分、正確的活動運用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在學完這節課程以後,在柔韌性,模仿能力和表現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歡這門課程。

三、 教學效果

1、 軟開度達到一定的標準(橫、豎叉、下腰、壓腿)完成。

2、 模仿手段(能夠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師的動作)

3、 表現力(跳舞蹈小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四、 教學手段

1、 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 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示範導入教授新課內容。

3、 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如:壓腿練習(10分鐘)步驟:

(1)教授正確的把握壓腿方法;

(2)教師正確示範,口數節拍;

(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

(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

(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五、 教學計劃

根據每期課時,分為四大階段進行訓練。

1、 通過有針對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動組合,由頭到腳的引導學生們活動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肉,進行單一舞蹈動作的訓練。

2、 由單一的動作練習過度到音樂組合中,主要通過單一的動作講

解,示範和反覆練習完成,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 這個階段是最為重要的訓練階段,在以前課程的基礎上,大量加

大組合的訓練,同時還要不斷鞏固複習基礎課程練習,並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練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舞蹈表現力,全面的複習本學期學習的課程內容。

舞蹈班教學計劃4

一、班級特點分析

本學期舞蹈班招收的是國小2—5年級的學生,在基本解決了身體軟開度的前提下,對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我們要做的工作是讓她們更加了解舞蹈,並用正確科學的訓練方法幫助他們健康成長,以培養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身體各個部分軟開度訓練,學習舞蹈節奏、舞步組合,節拍練習及少兒成品舞蹈,以學習動作協調能力為訓練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良好地氣質,提高學生良好的音樂素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瞭解。

二、教學內容

針對班級的特點,孩子們的需求,重點培養舞蹈姿態、進一步解決軟開度、素質訓練和舞蹈表演等各方面學習。

1、主要通過壓胯、壓腿、耗腿,腰等的訓練解決軟開度問題。

2、採用《中華民族民間舞考級教材》讓孩子們學習中國以及世界各民族、地區的民間舞蹈風格、主體動律及音樂元素等等,增強舞蹈表演表現能力。

3、針對此年齡層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編排一些幼兒及少兒成品舞,為學生今後上舞台表演打下基礎。

教學重點是希望通過這門課程中的站位,舞姿,動作及小的舞蹈組合訓練,讓學生更充分、正確的活動運用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在學完這節課程以後,在柔韌性,模仿能力和表現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歡這門課程。

三、教學目的

基本功方面:上肢訓練:頭部、肩部、腰部,下肢訓練:腳踝部、腿膝部、夠部。主要解決柔韌性、軟開度及身體各部分的靈活和協調性。解放身體、提高身體素質,同時為把上和中間的訓練做好重要準備。

表演方面:通過學習民間舞增強表現力,全面提高綜合素質。樹立中華民族民間舞特有的學風:“情動於中,身心交融,自娛應變,表現靈活。”在“六一”等節日表演節目、展現自我!

四、教學手段

1、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示範導入教授新課內容。基礎班注重語言的趣味性,提高班注重專業性。

3、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如:壓腿練習(10分鐘)步驟:

(1)教授正確的把握壓腿方法;

(2)教師正確示範,口數節拍;

(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

(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

(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五、教學流程

根據每期課時,分為三大階段進行訓練。

1、通過有針對性,趣味性的地面活動和把杆組合,由頭到腳的引導學生們活動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肉,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

2、中國舞考級教程由單一的動作練習過渡到音樂組合中,主要通過單一的動作講解,示範和反覆練習完成,為下一階段的學習考級打下基礎。

3、舞蹈成品舞訓練是極為重要的階段,在以前課程的基礎上,大量加大組合的訓練,並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練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舞蹈表現力,為學生上台表演打下基礎,展示自我風采,增加自信。最後全面的複習本學期學習的課程內容。

舞蹈班教學計劃5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對兒童基礎訓練養成他們正確的體態習慣,優美的舉止,從內到外對人進行全面美感塑造的教育,能培養孩子鑑賞、創造美的能力。

2、少兒通過學習,可以使肢體各方面在力量、速度、耐力等方面受到鍛鍊,提高身體的協調性、敏捷性、靈活性,使孩子的形體、氣質得到訓練,糾正孩子不良的站姿、坐姿,促進少兒身體的健康。

3、通過表現力訓練,讓學生養成不僅會跳,更要會表演,使學生懂得舞蹈是“舞”和“演”。

4、對基礎好的學生適當指導,幫助,並予以拔高,促其更快向表演團隊發展。

二、教學內容:

一、上肢

手型:嘴式手型

手腕動作:小波浪、抖手、對腕、折腕

手臂位置:上位、下位、斜上位、後斜上位、前平位、旁平位、斜下位

手臂動作:前大波浪、旁大波浪、平開手、扶胸禮、雙蓋手、

二、上體:

鬆肩、晃頭、含胸、展胸、提腰、鬆腰、彎腰

三、下肢

地面位:對腳盤坐,雙跪坐

腳踝動作:踮腳

舞姿:前抬腿、前吸伸腿

舞步:吸腿走、碎步、前踵步、蛙跳步、跳踢步、吸跳步、橫追步、鴨走步、旁踵步、踮腳走

四、表演能力訓練

第一週:

1、熟悉幼兒,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2、交待舞蹈的常規要求。(時間與物品)

3、新授舞蹈組合:小熊晚安

第二週:

1、音樂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2、複習舞蹈組合:小熊晚安

3、新授頭組合

第三週

1、音樂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2、複習頭組合

3、新授舞蹈組合:走路

第四周

1、音樂遊戲:拉個圓圈走走

2、複習舞蹈組合:走路

3、新授舞蹈組合:小手小腳

第五週:

1、音樂遊戲:蝴蝶

2、複習舞蹈組合:小手小腳

3、基本步伐——進退步:右腳向前踏地屈膝移重心,左腳離地屈膝,原地踏步,右腳前腳掌向後踏地,繼續一再動作。

小碎步:雙膝放鬆、屈膝,兩腳掌着地,快速交替行走,速度要平均,一般用於鬥勁輕快、活躍的舞蹈中。

蹦跳步:雙腳正步併攏,一拍一次前腳掌着地跳躍,起跳前,雙膝略微彎曲,落地時,腳單着地,跳躍要輕盈富有彈性。蹦跳形式有:雙起雙落、單起雙落、雙起單落。蹦跳標的目的為:前、後、左、右、斜前方、斜後方等。

小跑步:按音樂節奏跑步,左腳向前小跑一步,同時右腳離地;右腳向前小跑一步,同時左腳離地,動作要有節奏地交替進行。小跑步時,幼兒之間可拉手小跑,也可獨自叉腰或做其它動作小跑。小跑步也多用於活躍、歡喜的舞蹈中。

4、新授舞蹈組合:我的本領多麼大

第六週:

1、音樂遊戲:蝴蝶

2、複習舞蹈組合:我的本領多麼大、小熊晚安、走路、小手小腳

第七週:

1、音樂遊戲:開火車

2、基本步伐——點步

娃娃步:兩腳交替屈膝向兩旁踢出,腳心向上、腳踢起時向外撇,雙膝儘量挨近。雙手可以五指張開、隨身體自然擺動,也可一手臂側屈肘於胸前,一手臂側平舉。

3、新授舞蹈組合:小紅花

第八週:

1、音樂遊戲:開火車

2、複習舞蹈組合:小紅花

3、新授舞蹈組合:泥娃娃

第九周:

1、複習基本步伐、動作組合

2、複習舞蹈組合:泥娃娃

3、新授舞蹈組合:動物模仿操

第十週:

1、複習舞蹈組合:動物模仿操

2、新授舞蹈組合:小燕子

第十一週:

1、複習以前學的內容。

2、複習已學過的所有組合。

3、複習舞蹈組合:小燕子

第十二週:

1、複習以前學的內容。

2、複習已學過的所有組合。

3、學習在舞蹈小燕子的單一舞蹈動作的基礎上進行隊形變換,形成完整的舞蹈形式。

第十三週:複習小燕子

第十四周:

1、複習小燕子

2、複習舞蹈組合:小熊晚安、走路、小手小腳、我的本領多麼大、小紅花、泥娃娃、動物模仿操

第十五週:

1、複習小燕子

2、複習所有的動作組合,作好彙報演出的準備。

第十六週:彙報演出

舞蹈班教學計劃6

一、教材簡析:

在整個教材的設置上,充分思考到校學生的生理特性並結合他們的心理特點,把知識性、訓練性、娛樂性及表演的適用性有機的結合在一齊。在訓練上強調了學生訓練舞蹈的科學性、系統性及多樣性,使之促進學生在德、智、體、美諸方面得到了協調發展。本學期主要是針對一年級學生所能掌握的舞蹈基本潛力和基本動作。主要練習校園羣眾舞的訓練,力求充分挖掘學生的天性,使學生的舞蹈動作能夠到達高一層次的協調流暢。從而啟發學生用肢體去表達情緒、抒發感情。增進學生的合作意識。

二、學生特點與基本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不長,動作發展也不十分協調。所以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是激發幼兒學習舞蹈的興趣,同時讓學生能在眾人面前大膽的表演,提高幼兒的自信心。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學習正確的站立、壓腳背跪坐、盤腿坐、伸腿坐等基本姿勢。認識自我身體的各個部分,學習校園羣眾舞《找朋友》訓練學生動作的協調性,節奏感及樂感。

二年級的學生有了一年的舞蹈學習基礎,所以這學期的舞蹈學習會增加難度,校園羣眾舞是面向全體學生的一種羣體舞蹈,它是通過一些基本的舞蹈動作、跑跳組合以及通過隊形的變化,在音樂的伴奏下進行的一種韻律活動。學習校園羣眾舞《陽光校園》,訓練學生的舞蹈感覺和樂感。

三、學期教學目標:

1、認識自我身體的各個部位,學習正確的坐立基本姿勢。

2、培養學生喜歡跳舞和做音樂遊戲。

3、能按音樂節拍做動作,培養節奏感。

4、學會幾種簡單的基本舞步,及多個小律動、組合、能在眾人面前自由地、愉快地表演。

5、培養學生模仿動作能夠獨立跳舞。

6、掌握隊形的變化,體會學舞蹈的樂趣。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掌握《校園羣眾舞》的風格特點。

2、通過羣眾舞的學習,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技術。

3、舞蹈步伐和音樂韻律感的掌握。

4、根據不一樣年齡階段的羣眾舞學習實踐過程培養身體的協調性及團隊精神,還要結合教學教法作業,進行專題研究、討論。

教學難點:

1、校園羣眾舞的舞蹈動作要注重手、腳、頭的協調。

2、要注意舞伴的舞步流動、身體配合。

五、教學措施:

通過一個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對舞蹈這門課程有了很大興趣,通過學習校園舞蹈,我認為在以後的課堂上應多讓孩子們分組學習,這樣能增強學生的羣眾榮譽感和職責心,也能夠更好的控制課堂紀律和課堂氣氛,在起初舞蹈的動作外,穿插一些遊戲舞蹈,在遊戲中學習舞蹈,在舞蹈中快樂學習。

舞蹈班教學計劃7

一、情況分析:

本學期舞蹈興趣班是由小班1人、中班6人、大班16人組成。年齡差距較大而且大班幼兒都已經有了一年以上的舞蹈基礎,對音樂的感受力、協調能力的發展已比較完善。而小、中班幼兒只是剛剛起步,有些插班生則對舞蹈一無所知。這樣的混合班給我們的教學帶來了較大的難度。由於小班人數較少,因此我們準備把本次舞蹈興趣班的教學重點放在對中班以上幼兒的訓練上。部分幼兒由於年齡較小,協調能力和對音樂的感受力都是剛剛開始發展,雖然有較強的積極性,但是手腳並不聽使喚,不能按照老師的要求進行練習。這便需要我們老師策劃出新穎適合的教學內容,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和耐心的教學態度,使幼兒產生親切感,提高對舞蹈學習的能力。而小班幼兒的教學也不容忽視,在教學中我們開展分層次和以大帶小等等多種的教學活動形式,使每名幼兒在舞蹈興趣班的學習中都能得到發展。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教師指導,培養幼兒舞蹈興趣,發展舞蹈潛能,促進兒童身心健全發展.

2、訓練幼兒協調,速度,肌力,耐力,瞬發力,柔軟性等基本能力.

3、進行形體訓練並學會簡單的舞蹈基本動作, 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感受力和節奏感。

4、在訓練過程中鍛鍊幼兒的思想注意力,反映能力和動作協調能力。

5、培養幼兒具備透過舞蹈, 提高幼兒對舞蹈藝術的審美能力、表達思想、情意的創作能力。

三、具體工作安排

第一週:熟悉幼兒

新授:方位練習

第二週:複習:方位練習

新授:肩部練習,小碎步,

第三週:複習:肩部練習,小碎步,

新授:表情舞(配樂:大西瓜)

第四周:複習:表情舞(配樂:大西瓜)

新授:芭蕾手位(配樂:祕密的庭院) 走步和敬禮(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五週:複習:複習:芭蕾手位(配樂:祕密的庭院) 走步和敬禮(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新授:鴨走步(配樂:來了一羣小鴨子)音樂反應(一)(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六週:複習:音樂反應(一)(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鴨走步(配樂:來了一羣小鴨子)

新授:手位(一)(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七週:複習:手位(一)(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新授:手位(二)(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八週:複習:手位(一、二)(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新授:推指繞腕(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九周:複習:推指繞腕(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新授:綜合訓練(歌曲:小毛驢) 音樂反應(二)(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十週:複習:綜合訓練(歌曲:小毛驢)音樂反應(二)(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新授:雞走步(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第十一週:複習:雞走步(配樂:中國舞等級考試教材伴奏)

新授:綜合訓練(歌曲:小天使)

第十二週:複習:綜合訓練(歌曲:小天使)

新授:提腰、鬆腰(歌曲:泥娃娃)

第十三週:複習:提腰、鬆腰(歌曲:泥娃娃)

新授:民族舞蹈(一)(新疆舞:歡樂的玩吧。配樂:西域風情)

第十四周:複習:民族舞蹈(一)(新疆舞:歡樂的玩吧。配樂:西域風情) 新授:民族舞蹈(二)(新疆舞:歡樂的玩吧。配樂:西域風情)

第十五週:複習:民族舞蹈(二)(新疆舞:歡樂的玩吧。配樂:西域風情) 新授:民族舞蹈(三)(新疆舞:歡樂的玩吧。配樂:西域風情)

第十六週:複習:民族舞蹈(一、二、三)(新疆舞:歡樂的玩吧。配樂:西域風情) 第十七:總複習

十八週:彙報演出 冉映霞

舞蹈班教學計劃8

教學目標:

1、培養幼兒對音樂舞蹈的興趣和節奏感。

2、發展幼兒的感受力,記憶力,想象力和表現力。

3、能隨音樂協調地做形體動作,知道其名稱。

4、培養幼兒同伴友好相處,競爭,合作的個性。

教學安排:

九月份——第一週:

課堂基本要求目標:規範形體課堂的理解及上課時各種站、坐姿。

第二週:

練習隊形,站立姿勢。

目標:學習形體的常規要求。(時間與物品)第三週:

1、基礎訓練內容:列隊、坐姿、站姿。

2、兒童舞蹈:《數鴨子》

目標:訓練手臂各個關節的靈活性。

要領及注意點:

1、做"小波浪"時,要求手經抓握狀,指尖摸手心再手掌展開,手指上翹,雙手與腿部的距離拉開。

2、做"大波浪"時,眼要隨手。

第四周:

1、基礎訓練內容:正壓腿、側壓腿

2、兒童舞蹈:《大王叫我來巡山》

目標:學會吸跳步,訓練上下身協調要領及注意點:

1、"吸跳步"要求做到"吸腿"準確,挺胸,拔背,上下肢協調配合。

2、兩次行禮動作要注意姿態準確。

3、培養幼兒對老師和小朋友們講禮貌的習慣。

十月份——第五週:

1、基礎訓練內容:勾繃腳的基本練習、正壓腿、側壓腿。

2、兒童舞蹈組:《葫蘆娃》

目標:訓練手腳的協調,踝關節的靈活。

第六週:

1、基礎訓練內容:勾繃腳的練習、正壓腿、側壓腿、開胯練習。

2、兒童舞蹈:《潑水歌》

目標:訓練前腿部的靈活要領及注意點:

1、前吸腿時腳尖點地。

2、抬腿和伸腿要腿直、繃腳。

第七週:

1、基礎訓練內容:壓腿、勾繃腳練習。

2、兒童舞蹈:《鯊魚鯊魚》目標:訓練後踢腿膝關節的靈活。第八週:

1、基礎訓練內容:壓腿、勾繃腳練習、拉肩練習。

2、兒童舞蹈:《沒有去學校》

目標:訓練幾個手位要領及注意點:

1、做手位時,一定要經過提壓腕。

2、注意手動眼隨。

十一月份——第九周:

1、基礎訓練內容:跪下腰

。2、兒童舞蹈:《快樂星貓》

目標:訓練肩關節的靈活要領及注意點:

1、鬆肩的動作重拍向下。

2、踮腳時腳腕內側要靠攏。

第十週:

1、基礎訓練內容:跪下腰。

2、兒童舞蹈:《哆來咪》

目標:膝控制蹲的方法第。

十一週:

1、基礎訓練內容:踮腳走。

2、兒童舞蹈:《螃蟹體操》

第十二週:

1、基礎訓練內容:大八字位,小八字位。

2、兒童舞蹈:《聰明當一休》

十二月份——第十三週:

1、基礎訓練內容:跪地踢後腿。

2、兒童舞蹈:《舞底線》

第十四周:

1、基礎訓練內容:跪地踢後腿。

2、兒童舞舞蹈:《哈哈頌》

第十五週——第十六週:

1、基礎訓練內容:勾繃腳的基本練習、側壓腿、開胯練習。

2、舞蹈組合內容:複習已學舞蹈組合。

一月份——第十七週———第二十週:

1、彙報演出,發放評價表。

2、請家長提出寶貴意見。

舞蹈班教學計劃9

一、班級特點分析

少兒舞蹈班招收的都是5-10歲左右的學生,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主要也是培養興趣為主要目的。進行舞蹈基本功訓練,身體各個部分軟開度訓練,學習舞蹈節奏、舞步組合,節拍練習及舞蹈小節目,以學生動作協調能力為訓練重點,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學生良好的氣質,提高藝術修養,增加學生對舞蹈的瞭解。

二、教學重點

針對此年齡層兒童的心理和生理特點,來編排和教授這門課程,希望通過這門課程中簡單的站位,舞姿,動律動作及小的舞蹈組合訓練,讓學生更充分、正確的活動運用自己的身體,讓學生在學完這節課程以後,在柔韌性,模仿能力和表現力都有所提高,也更喜歡這門課程。

三、教學內容

1)課前熱身遊戲

2)芭蕾舞(民族舞)基本功訓練

3)音樂舞蹈小組合共6個,2個完整的舞蹈片段,這是教學的重點。

組合練習分為:頭部練習,腿部練習,腰部練習,波浪手,擺臂

舞蹈片段分為:民族舞一個,。流行舞爵士舞一個。

四、教學效果

1、軟開度達到一定的標準(橫,豎叉下腰壓腿)完成。

2、模仿能力(能夠很快很形象的模仿老師的動作)。

3、表現力(跳舞蹈小組合要有一定的表情,自信)。

五、教學手段

1、有計劃的制定出每節課時的教學目標,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重難點。

2、每次教授新課由老師表演師範導入教授新課內容。

3、有步驟的教授課程內容。如:壓腿練習(10分鐘)

步驟:

1、教授正確的把上壓腿方法;

2、教師正確示範,口數節拍;

3、口數節拍,教授學生壓腿練習;

4、口數節拍,學生單獨完成

5、配合音樂,完成組合。

六、教學計劃

根據每期課時,分為四大階段進行訓練。

1、通過有針對性,有趣味性的地面活動組合,由頭到腳的引導學生們活動開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寸肌肉,進行單一舞蹈動作的訓練。

2、由單一的動作練習過度到音樂組合中,主要通過單一的動作講解,示範和反覆練習完成,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打下基礎。

3、這個階段是最為重要的訓練階段,在以前課程的`基礎上,大量加大組合的訓練,同時還要不斷鞏固複習基礎課程練習,並且加入舞蹈小舞段的練習,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提高舞蹈表現力。

全面的複習本學期學習的課程內容。

附:

教學大綱

一:1、介紹:掌、擴指、攤手、轉腕、上翹指。2、正步位,小八字位,大八字位。

二:1、手背位置、手背動作。雙手位

三:1、勾蹦腳,伸坐,雙跪坐,交叉盤坐,仰卧,蹦跳步。

四:1、波浪。2、擦玻璃。3、彎腰、轉腰、前壓腿,旁壓腿。

五:1、頭位置,動作,擺肩。2、平踏步,橫移步,自然走

六:1、爬青蛙,熱身,提腕,壓腕,推指,繞腕,立掌折腕

七:1、把上彎腰。含胸,展胸。2、自編舞蹈

八:1、把上基本訓練。2、走步和敬禮。

九:1、手位和前旁大踢腿

十:1、壓腿,半蹲,踮腳,蛙跳走。2、遊戲:小火車。

十一:1、提腰,鬆腰.2小鳥飛。

十二:1、推指,繞腕,吸腿走,碎步。2、半蹲,踮腳,蛙跳走。

十三:1、前30訓練,後30分鐘彙報節目

備註:節目單要清楚,每節都要考勤;節目單,考勤表及時交給單位。

教學需求

地面固定舞蹈把杆固定式舞蹈把杆

壁掛式舞蹈房把杆固定式舞蹈把杆

把杆材質—水曲柳木,原木色直徑51MM左右,內有2.2CM直徑彈簧鋼貫穿,價格:2米(含支架)350

3米(含支架)390

4米(含支架)430

舞蹈鞋軟底練功鞋

價格:10元/雙

顏色:肉色,粉色,紅色,白色,黑色

舞蹈班教學計劃10

一、教學任務:

1、 增強對舞蹈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節奏。 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生認識、瞭解舞蹈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覺。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樹立學生大膽表現的個性。

2、增進學生的靈活的形體,培養學生羣體的合作精神。

培養學生舞台表現能力,增進他們的表現欲。使學生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3、 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學生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4、 瞭解我國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通過各種民族音樂學習表演各種民族舞蹈。

二、基訓:

1、練習:壓腿(前、旁、後),踢腿(前、旁、後),控腿,腰的訓練

2、中間動作:大踢腿(前旁後) 、大跳,前橋,轉的技巧,舞姿訓練。

3、舞蹈技巧訓練:身、跳、翻、轉等訓練。

三、民族民間舞、成品舞蹈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基本內容

1、 認識舞蹈

2、 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民族舞部分: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 民族舞蹈

2、 形體舞蹈

3、 第四階段:展示

四、教學計劃

三月份:基本內容:

1、認識舞蹈、瞭解舞蹈、站立的姿勢、優美的體態

2、正、旁、後壓腿、行進中的正、旁踢腿

3、把杆上的後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組合

4、把杆上的開肩練習、下叉(豎叉、橫叉)

5、跪立的空腰、跪立的下小腰

6、平躺的反手撐腰、直立的涮腰練習

四月份: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組合

1、漢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國小生學習舞蹈(花木蘭)

2、五月份:完整舞蹈的學習(小蘋果)(巾幗小英雄 )

3、分解舞蹈動作的學習

4、編排舞蹈動作的順序進行訓練

5、完整舞蹈的訓練, 配樂舞蹈訓練

6、體能的練習、舞蹈的鞏固

六月份----七月份:舞蹈的展示

鞏固舞蹈,進行展示。

舞蹈班教學計劃11

一、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

1、課程的性質、教學目的:

國小生舞蹈地方課程屬於普及性課程。本課程的教學目的是: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提高舞蹈素養,提高綜合性藝術素質。

2、教學任務:

學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快樂、優美地表演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常識,強調學生在藝術氛圍薰陶中健康成長。

二、具體教學目標

一~三年級:

1、通過訓練使學生身體各部位有必須的靈活與協調潛力。

2、跳舞時與音樂協調一致。

3、對事物的動態和舞蹈動作有模仿興趣,樂於參與自娛性的兒童羣眾活動。

4、初步理解舞蹈表情,明白舞蹈與音樂的姐妹關係。

5、在舞蹈中與他人合作。

6、欣賞舞蹈,能有體態反應,掌握舞蹈風格。

四年級:

1、動作基本準確到位,配合協調,身體各部位能夠靈活運用。

2、跳舞時能情緒投入準確表演掌握不一樣舞蹈風格。

3、樂於通過舞蹈表達自我情感。

4、羣眾配合協調默契隊形整齊準確

(1)意識到在生活中注意自我體態語言行為美

(2)觀賞舞蹈表演,簡單瞭解欣賞舞蹈的文化背景。

五教學資料

第一教學單元

Ⅰ、教學目的及教學要求:

通過本單元學習,要求初步掌握舞蹈的基本知識,具有正確的身體姿態,掌握幼兒舞蹈的基本舞步。動作有必須的力度和節奏感,舞蹈動作協調。

Ⅱ、教學資料:

一、理論課

1、掌握舞蹈的概念、種類,瞭解中華舞蹈發展的相關知識。

2、瞭解舞台平面、空間、方位,懂得常用舞蹈術語,學會識別舞蹈圖譜

二、舞蹈的基本訓練

1、學習舞蹈基本手位、腳位。手形、腳位、手位、腳形。

2、進行不一樣節奏的腳位站立、腳腕訓練、腰的訓練、,走跑跳訓練,基本舞步訓練,組合訓練。

三、教學進度

小松鼠(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一週)基本動作練習

第二課時(第三週)完成“準備段,第一舞段”

第三課時(第五週)完成“第二舞段,間奏部分”第四課時(第七週)綜合表演,動作提高

小足球組合(總共四課時)

第一課時(第九周)完成“準備舞段”教學

第二課時(第十一週)完成“第一舞段,第二舞段”教學

第三課時(第十三週)完成“間奏段,第三舞段”教學

第四課時(第十五週)完成“第四舞段,綜合表演”教學第十七週欣賞課《春暖花開》

第十八週表演課綜合練習

舞蹈班教學計劃12

基本站姿:

雙腳並立,身體儘量伸直,使頭、肩、胯三點成一線,兩眼平視,脖子拉直,下顎稍微內收,使人可以從後看到後頸較直。挺胸使兩肩胛骨向後向內關閉,兩肩下沉同時將身體的中段(胸腰部分)向上撥起,使身體的中段和兩肩有個互相頂壓的力。臀部稍向內收,小腹向上拉,但不可過分使身體變形,感覺上身軀幹是直的。兩條大腿要稍內收,雙膝要繃直,不可彎曲,大腿和小腿的肌肉要收緊,感覺是向反方向拉緊。

預備步站姿:

左腳在前,腳尖向前方,身體重心在左腳,身體儘量伸直,使頭、肩、胯三點成一線。右腳在後打開,膝蓋繃直,大拇指內側點地,腳跟向內側下壓,不要翹起來,腳面繃直。右胯向後斜45°打開,使身體從上身到右腳尖形成一條很長的直線,可以在舞蹈中表現出很漂亮的形態和體型。

一、準備活動內容

1.各關節活動:

(1)頭部活動 (2)手腕活動

(3)踝關節活動 (4)膝關節活動

2.上身運動

(1)提肩 (2)雙提肩 (3)肩繞環 (4)振 臂 (5)擴 胸

3.全身運動:

(1)體前屈 (2)體轉運動 (3)體前屈涮腰

二、課程內容:

1.提高班課程:

(1)少兒拉丁倫巴,恰恰恰基本動作的複習

(2)少兒拉丁倫巴,恰恰恰基本步法的展開提高講解

(3)少兒拉丁舞倫巴和恰恰恰套路,牛仔基本步的學習

2.初級班課程:

(1)倫巴基本步

(2)恰恰基本步

(3)適當加入牛仔舞蹈的教學

課程時間:一季度每星期兩節課

三、課程週期內容計劃

1.少兒基本舞步的提高講解,讓學生將基本動作完成的更加標準及熟練,提高及達到良好的的拉丁舞感。

2.少兒拉丁舞成套動作的提高教學,針對不同舞步講解不同的動作風格,使學生動作流暢性更好,建立剛好的拉丁舞框架。

3.倫巴舞以及恰恰舞為重點提高舞種,適當加入牛仔,桑巴,以及鬥牛舞蹈的提到教學。

四、基本技術:

1.少兒拉丁倫巴:基本律動,庫卡拉恰,搖擺步,方步,定點轉,手對手,紐約,四分之一轉, 以及套路組合。

2.少兒拉丁恰恰舞:基本律動,橫移步,前進後退,四分之一,

定點轉,紐約步,高位扭臀,以及銅牌組合。

五、基本素質:

1.協調性:基礎動作協調,手腳配合協調,音樂和動作協調 。

2.柔韌性:身體柔韌素質,拉丁舞感強烈 。

3.表現力:情感表現、培養自信,舞蹈氣質 。

學期教學目標:

1.掌握少兒體育舞蹈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術、基本技法和方法,以及舞蹈動作難度的把握。

2. 掌握基本的練習方法,培養音樂感,將舞蹈套路完成的熟練,有強的表現能力。

3. 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表演比賽能力和欣賞比賽能力。

4. 在少兒體質不斷增強的情況下,還將逐漸養成高貴、典雅的藝術氣質

舞蹈班教學計劃13

一、中華民族舞蹈培訓班:

(初級班)舞蹈基本功地面訓練包括:頭、肩、勾繃腳、地面壓腿、地面壓胯、地面旁腰等。

中間站立訓練包括:半蹲練習、提踵立半腳尖、屈膝跳、半腳尖行進、拍手行進步、手的節奏訓練、跑跳步、小馬跳等。

基訓小組合:《捲縮與伸展》、《靈敏的手》、《有力的手》。舞蹈小組合:漢族舞蹈《邀請》、《找朋友》黎族舞蹈《趕海去》。舞蹈《好朋友》藏族舞蹈《開火車》。

(提高班)舞蹈基本功訓練:地面部分的訓練包括:地面抬腿及大踢腿、豎叉及橫叉、地面下腰、前軟翻等。

中華民族舞把上訓練包括:把上基本站姿、一位擦地、一位蹲、單腿蹲、小踢腿、大踢腿、控制等。

中華民族舞身韻訓練包括:輪指訓練、手眼訓練、盤腕與小五花手訓練、雙晃手訓練、波浪手花梆步組合、民族舞手位組合訓練、圓場步、跑跳步、三步舞步、十字步等。

舞蹈組合:漢族舞蹈:《東北秧歌》蒙古族舞蹈:《擠牛奶》彝族舞蹈:《啊哩哩》傣族舞蹈:《大青樹下》

二、少兒拉丁舞培訓班:

基礎班:拉丁舞簡介、拉丁舞五個舞種音樂的區別、拉丁舞的基本手位、基本站姿、倫巴舞的基本舞步、恰恰舞的基本舞步、倫巴及恰恰舞的花樣組合。

提高班:捷舞的基

基本舞步、鬥牛舞的基本舞步、桑巴舞的基本舞步、捷舞、鬥牛舞、桑巴舞的花樣組合。

三、少兒形體韻律操培訓班:

基礎班:頭、頸部訓練,手指、手腕訓練,手臂、肩部訓練,胸、腰、髖部訓練,下肢腿部訓練,腳跟、起胯訓練,地上壓腿訓練,跑跳訓練,手位、伸展訓練。

提高班:《球操組合》,《腰胯組合》,《手位、波浪組合》,《步伐跑跳組合》。

四、現代舞培訓班:

基礎班:基本功訓練:包括地面、中間部分。舞蹈組合:《呼吸韻律組合》,《現代爵士》

提高班:基本功訓練:包括地面、中間、把上訓練,道具的運用。舞蹈組合:《椅子舞》,《紅扇》

舞蹈班教學計劃14

一、高中舞蹈課程的選擇。

高中學生對舞蹈知識的瞭解相當匱乏,可是他們渴望美,有對美的追求,對新的知識有探求的願望。我選擇中華舞作為入門的參考,使高中舞蹈教學計劃有針對性地進行,避免執教過程中的主觀性及盲目性。普通高中的教學的目標是簡單的舞蹈普及,提高學生的審美水平。

二、高中舞蹈課程的課時安排。

依據教學的大綱要求,高中舞蹈模塊為選修模塊,開設一個學期。

三、高中舞蹈教學階段的任務。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景,高中舞蹈教學必須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的教學規律。一般來説,每一學期的教程大致可分為三部分:基本功的訓練、舞蹈片斷的教學、複習和考試(或演出)。三部分的授課時間不能平均分配,要依據各部分教學任務與需要而定。

1、中華舞基本功的訓練。

基本功的訓練要貫穿與舞蹈教學過程的始終,包括:一些簡單的把幹,地面組合訓練等,要求學生昂首挺胸、收腹提臀、學會深呼吸…提升學生的氣質,訓練學生身體的軟、開度。

(1)使學生身體各部位(頸、肩、背、腰、髖、膝、腳腕、腳趾)的本事、體力與技術到達基本的水平。

(2)對有基礎的學生進行有重點的訓練(技巧部分的訓練),使之鞏固提高。

(3)有重點地克服與糾正學生的弱點,如身體某部位的本事較薄弱,動作中存在的具有傾向性的毛病等等。

教師應力求將教學組織得趣味(當然必有具有訓練價值),避免使學員感到枯燥費力。由於教學對象的條件與基礎的不一樣,教學過程中仍然要因人因課制宜。

2、舞蹈片斷的教學

這一部分的教學資料能夠安排得豐富多彩一點,教學舞蹈片斷的選擇必須要力求精良,難度不宜太大。主要是讓學生經過學習瞭解各種類、各民族舞蹈的特點,為今後的舞蹈學習和鑑賞打下良好的基礎,能夠包括:

(1)古典舞的鑑賞以及古典舞片斷的學習。

(2)中華民族民間舞的鑑賞以及舞蹈片斷的學習

(可選擇兩、三種比較有代表性的,比如:新疆舞、藏族舞、蒙族舞、傣族舞等)

3、複習與考試

一個學期以考試或彙報的形式結束,這堂課既檢查學員的學習成果,同時也檢驗教師的教學水平。結束課的成績好壞也是我們總結經驗、制定或修訂下階段教學計劃的重要依據之一。因為一份好的教學計劃,必定是“教”與“學”的高度統一,是執教者不斷克服教學中隨意性的成果,是遵循教學規律又與教學對象的實際相結合的產物。一個好的教學計劃會使教學工作產生事半功倍的效益。

四、高中舞蹈教學的教材組織。

教學計劃制定後,接踵而來的是要組織好每一課的教材。一種本事或某一技巧訓練成效如何,關鍵在於教材的組織。教材組織得當,會有效地獲得訓練成果,教學效果就會加倍地提高。反之,則阻礙教學任務的實現。教師在教學中只着眼於嚴格要求學員去刻苦訓練,卻不講究教材的科學性組織,這是不可取的。

總之在高中舞蹈教學中,教師必須周密地組織每節課的教材,教學不可無計劃,但教學計劃也不可一成不變。相信只要在實踐中不斷修正與補充,高中舞蹈教學將到達更切合客觀實際的教學效果。

舞蹈班教學計劃15

20xx年朱馬國小舞蹈興趣班教學計劃

一、教學任務:

1、增強對舞蹈的興趣,提高學生對音樂的節奏。 通過舞蹈表演培訓使學生認識、瞭解舞蹈

2、掌握舞蹈方位、力度、感覺。

3、發展學生的柔韌性和協調性,樹立學生大膽表現的個性。

4、增進學生的靈活的形體,培養學生羣體的合作精神。

5、培養學生舞台表現能力,增進他們的表現欲。

6、 使學生們對舞蹈表演產生濃厚的興趣,善於用肢體語言表現自己最美麗的一面。

3、 通過舞蹈特長培訓使孩子們的形體得到良好的發展,使學生們在舞蹈訓練中感受舞蹈的樂趣,提高學生們的審美能力。

4、 瞭解我國不同民族舞蹈和外國個別特色舞蹈,在基本功訓練的基礎上感受舞台表演使孩子們的特長得到充分展示。通過各種民族音樂學習表演各種民族舞蹈。

二、基訓:

1、練習:壓腿(前、旁、後),踢腿(前、旁、後),控腿,腰的訓練

2、中間動作:大踢腿(前旁後)、大跳,倒踢紫金冠,轉的技巧,舞姿訓練。

3、舞蹈技巧訓練:身、跳、翻、轉等訓練。

三、民族民間舞、成品舞蹈

1、學習廣場舞、漢族舞、等。

教學內容

第一階段:基本內容

1、 認識舞蹈

2、 舞蹈的基本功訓練

第二階段: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體驗。

民族舞部分:漢民間舞蹈

第三階段:完整舞蹈小組合的學習

1、 民族舞蹈

2、 形體舞蹈

第四階段:展示

四、教學計劃

九月份:基本內容:

認識舞蹈、瞭解舞蹈、站立的姿勢、優美的體態

正、旁、後壓腿、行進中的正、旁踢腿

把杆上的後踢腿、地面上的踢腿組合

把杆上的開肩練習、下叉(豎叉、橫叉)

跪立的空腰、跪立的下小腰

平躺的反手撐腰、直立的涮腰練習

十月份:興趣培養、分類舞蹈的基本動作和組合

漢民間舞蹈的基本動作。一年級國小生學習舞蹈(歡聚一堂)

十一月份:完整舞蹈的學習(小蘋果)(火火中國風 )

分解舞蹈動作的學習

編排舞蹈動作的順序進行訓練

完整舞蹈的訓練, 配樂舞蹈訓練

體能的練習、舞蹈的鞏固

十二月份----一月份:舞蹈的展示

鞏固舞蹈,進行展示。

20xx年9月

舞蹈班教學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