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健康

一個失敗的減肥市場

減肥是近年來使用頻率最高的字眼之一,並且還成爲衆多商家爭搶的一塊“肥肉”。一項調查顯示:在我國,包括減肥藥品、食品、減肥術、減肥器械等統稱的減肥產品市場每年達到200億元人民幣,而且正以5%—10%的速度逐年遞增。然而,五花八門的減肥產品究竟給減肥者帶來了多少真正的效果?專家的解答是無奈的———

一個失敗的減肥市場

成功案例市場難尋

據世界自然醫學會全球肥胖病防治委員會祕書長黃明達介紹,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原因造成肥胖。內源性肥胖是遺傳、肌體內分泌紊亂等原因造成的,僅佔肥胖人羣的20%—30%。外源性肥胖又叫單純性肥胖,佔了肥胖人羣的70%—80%,主要歸因於攝入食物過多、運動過少等後天生活方式不當。

他認爲,內源性肥胖屬於減肥的難點,單純依靠減肥產品基本不能得到理想的減肥效果;外源性肥胖是可以通過外力達到減肥目的的。從目前的減肥市場看,經營減肥產品的商家並沒有科學地研究自己生產的減肥品的適宜人羣,僅靠一般減肥概念誇大產品作用。因此,多數嘗試過藥物、吸脂等減肥方法的減肥者,都效果不佳。

中國肥胖問題工作組組長、前中國預防科學院院長陳春明教授對此也有同感。她說,對減肥者實施一套科學系統的治療方案才能成功。目前人們熱衷的減肥方法,既不科學、又缺少醫生指導,還無詳細的市場跟蹤、監測,必然失敗的多。

陳春明說,目前市場上服用減肥藥品、減肥食品,施行減肥術等減肥方法十分流行,減肥藥品主要指抑制脂肪吸收和調整中樞神經系統兩類處方藥,前者作用於腸道,抑制人體內30%的脂肪吸收;後者抑制食慾,降低人體攝入的熱量,這兩類藥均屬於處方藥,有副作用,需要醫生根據肥胖人羣個體特點用藥,並不斷監測患者用藥的情況。

陳春明解釋說,一些含大黃類的減肥食品,通過腹瀉也能得到降低體重效果,但是,體重的降低並不一定代表體內脂肪減少,瀉藥常會帶來體內水分、蛋白質的流失,甚至是肌肉的減少。她告誡,這種體重減輕的假象是短暫性的,停止服用後體重肯定會反彈。

生活方式至關重要

黃明達指出,目前中國人的飲食結構不盡合理,食用熱量高的食品太多,蔬菜水果偏少;吃飯過快,這些都直接導致了肥胖的產生。從人體架構看,東方人(中國、日本等亞洲人)基本屬於素食爲主人羣,每天依賴一定量的蛋白質、蔬菜、穀物、水果便足以獲取能量。可是,現在許多人一味地模仿西方人食用高熱量食物的生活方式,其結果不僅容易造成肥胖,同肥胖相關的一系列併發症也會緊隨其後。不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減肥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不良市場何以做大

既然減肥市場的走向不合理。那麼,誰造就了200億元的市場?黃明達用冷靜而理性的話來概括減肥市場長盛不衰的原因。

上世紀90年代初,中國保健科技學會肥胖病研究會的一項流行病學調查發現:全國成年人中的肥胖患者(包括肥胖和超重的人數)佔10%,未成年人中的肥胖患者大約爲5%左右。可是,到了2001年,這一數據發生了明顯改變:前者增長爲35%、後者增長爲13.6%。最近幾年,肥胖人羣還在以5%—10%的速度遞增、肥胖病以及由其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也在快速上升。十多年前,從未聽說過的兒童高血壓等病症,現在甚至出現年輕人突發腦中風、心肌梗塞……爲了達到健康目標,肥胖人羣向減肥產品伸出了求助的雙手。

不過,黃明達遺憾地說,爲疾病而減肥的人羣在減肥大軍中僅佔了不到1/5的份額,而追求美體瘦身的人卻有4/5還多。他遇見過不少前來諮詢減肥的女性,她們既不超重、也不肥胖、甚至還偏瘦,卻吵着要減肥。這部分人羣,主要是年齡在20歲—35歲之間的妙齡青年。她們選擇減肥,除受自身審美觀念影響外,更多的是爲了擇業、社交等社會對人外在形象的要求。

前一類人爲健康而減肥、後一類人卻爲美體瘦身而減肥,他們的減肥觀被精明的減肥產品商家牢牢抓住。商家們推陳出新地創造時尚的減肥概念,誇大宣傳減肥品療效,製作視覺衝擊力頗大的減肥前後對比圖片,引導着減肥者不斷嘗試新的減肥方法。這些不科學、不合理的減肥方法,註定要帶來一大批減肥失敗者。

標籤:減肥 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