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職場範文 > 職場動態

如何快速成爲職場達人

突破現狀:上班族面對每天的工作,總是會漸漸形成一種習慣,從好的一方面來說,這表示對工作逐漸上手、越來越熟練了,碰到各種狀況都知道應該如何去處理;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如果上班族每天面對每一個狀況,都是用同一種思考模式、同一種方式來處理,很可能就會成爲整個團隊往前邁進的障礙。所以,上班族應該建立自我挑戰的習慣,常常自我挑戰,別人還沒有要求你改變,你自己就已經在那裏求新求變了。

如何快速成爲職場達人

能原諒別人:在工作上,不論是與同事之間或與客戶之間都是每天互動頻繁的,其中都會有不愉快的事。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後,又往往不見得能夠有機會、有時間好好去處理,於是多數人只好把這些不愉快放在心裏面,而且總是忘不了,日積月累、久而久之,我們的工作就變得很不快。

追求卓越:卓越的領導很多都是通過後天的努力成功的,而他們追求卓越的過程,即使不是領導者的人也都可參考。一個人會成爲卓越的領導人,關鍵是他(她)應是一個有勇氣追求卓越的人,不隨便妥協,也不隨便放棄,並不過分自傲,對事務非常執着,而且勇氣十足地去追求卓越,他當然可能還是失敗,但你不能不佩服他的勇氣。

職場相處是一件複雜的事情,而很重要一步是要學會“難得糊塗”。你懂得裝傻,在工作中學會隱藏自己的實力,不炫耀,也不亂反駁,讓你在職場中贏得好人緣。真正聰明的職場高手,是大智若愚。

1.鋒芒不可太露

在職場中,你不露鋒芒,可能永遠得不到重任,而鋒芒太露易遭嫉恨。所以才華顯露要適可而止,既有效地保護自我,又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在職場中最重要的技巧就是適時“裝傻”:不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能隨便糾正對方的錯誤。職場中“小人”有的是,正所謂明槍易擋,暗箭難防。

2.吞下委屈,化爲動力

職場上的確有不辨是非的時候,作爲職員,工作中受點委屈是很正常的事。此時,與其在那兒怨天尤人,不如學會化委屈爲動力,因爲還有比委屈更爲重要的事,比如您在職場的生存和發展。上司批評你“工作是怎麼做的?看看小王的設計多精彩”。可有誰知道小王是剽竊了你的創意,沒有揭穿的證據,那你就更加努力吧,這就成爲你更加出色的反動力。正所謂吃虧是福。

3.小事糊塗,正事清醒

在職場中,要正事聰明些,小事糊塗些。正事就比如本職工作、領導交辦、公司目標等;或是自己的正事,如合同、薪水、待遇、升遷等,這些事都需要清楚些。對自己的工作一定要清楚,不能含糊,“大概、可能、好像”儘可能不要說;在處理人際關係上,變數很大,非常微妙,還是做和事佬、少表態,不背後議論他人,難得糊塗些好了。

來源於舟山電視公共生活頻道

職場達人也是有套路的

爲什麼你工作努力但沒有起色?

1)成長的機會永遠比眼前的待遇重要 —— 做重要的事比多拿錢重要

我知道在水木BBS上的worklife版本,每天都在上演的就是比較自己的第一個offer是多少。offer不高就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每次看到類似的曬Offer的帖子,我就彷彿回到十幾年前的校園。

關於畢業生的Offer,尤其是麪霸的Offer,我只想說,名企給畢業生的高offer,第一是遠遠超過這個畢業生的實際身價的;第二,名企的這個很稀少的高Offer,很多時候起着PR即宣傳的作用;第三,很多名企,尤其我前段時間反思的外企,很高的Offer請去的畢業生,只是做很簡單的支撐性的工作。所以,眼前的高薪未必對應的是高成長的機會。

關於成長,我講兩個身邊的故事。第一個是以前Motorola的老同事,他給我們講起,自己當年的同學中最終做成大事的不是他們這些進外企的,也不是當年趾高氣昂出國的,而是一個當年去四線城市的。因爲他去了當年沒有人願意去的一個老牌電視機廠商。而且去了之後也是任勞任怨。最後很早就當了這個大型國有企業的副總。原因很簡單,當年,沒有名牌大學的學生願意去四線城市,去一個國有企業工作,所以他一來所獲得機會就非常好。

另外一個也是我同學身上發生的,大約在2002年左右,她在讀研期間,我們有一次同學聚會,她說自己在一個創業互聯網公司實習,她當時說起這個公司的名字時沒有人知道。當時我剛去Motorola,她後來工作選擇了另外一家外企。這個當時沒有人知道的互聯網公司的名字叫“百度”。後面的故事我無需再講,因爲這家公司早期的前臺,也成了傳奇。

2)沒有一個人可以做你一輩子的導師,但是你一生都得不斷去尋找導師

其實成熟的企業都會有導師制,就是你一進公司就給你指定的帶你熟悉公司文化、規章,幫你適應公司的“老人”。這個放在古代就是老師和學徒,我們歷史上那些精美的工藝品加工技藝就是這樣傳承下來的。

這裏我要講的是,除了公司指定的那個3-6個月的導師,你更應該去不斷尋找自己的導師。導師不是面面都比你強,這樣的人,你也很難搭訕。你最看重的能力、見識方面,如果有缺陷,就得找有這些方面所長的“牛人”。

請客拜師之類的倒未必,你只要在工作和生活中創造機會接近Ta,觀察Ta,爭取當面請教Ta,甚至是創造和Ta共事的機會,就可以了。

我一進入一個新的環境,就馬上去尋找可以成爲自己導師的人。然後再利用之前提到的“搭訕”的技巧,接近Ta,被Ta注意到,從而得到學習的機會。

這個尋找需要有一個雷達,你內心的雷達。建設這個雷達,你首先需要的就是虛心,只有任何時候虛懷若谷,才能不斷髮現牛人。其次你也需要能客觀冷靜的分析自己的優缺點。知道自己缺什麼,知道自己拿什麼可以吸引到別人,可以和別人換。

3)如果你在身邊找不到比你強的人,換個地方

很多人換工作都是爲了有更好的待遇,這個目的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你把收入結果“結果”,去追溯這個“結果”的原因,你發現,你需要另外的跳槽理由。

前面第一條說過,成長的重要性。成長怎麼來?第一是取決於這個公司的平臺。就和歷史上各個國家民族的興盛與衰落一樣,大勢面前,個人的力量是很小的。國勢上升,民衆都受益。國勢衰落,則民衆都受損。公司也是這樣。

成長的第二條就是來自於你身邊的.牛人。我從上學到公司都是這樣,身邊一旦有牛人同學或者共事,就一定能得到長足的發展。可能一開始自己還跟不上牛人的節奏,有點灰頭土臉。但是一旦身邊有這樣一個目標,你的水平不提高也難。

所以,對我而言,如果一個環境無法讓自己成長,那就應該果斷的離開,而身邊沒有牛人,沒有你可以學習的目標的地方,就是一個無法讓你有成長的地方。

4)理財,要從拿到第一個月的工資開始

最近看歷史的緣故,看到一些我們歷史上的風雲人物,晚景淒涼,比如胡適。他在老年時在美國的那幾年,在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當管理員,沒有太多收入,而自己年輕時雖然風光,但是沒有積蓄,所以見到年輕人就對他們說:“錢是人的膽子,年輕時要注意多留點積蓄!”

我相信“改變自己”的粉絲中,大多數不是富二代,官二代。所以,從畢業的第一份工資開始,就養成積蓄和理財的習慣,對於你30歲之後會有很大的幫助。

我在給會員的一期語音中,專門講到理財問題,其中的重要觀點就是大家應該從第一份收入開始就學會理財,逐步養成理財的習慣。

理財的本質,不是積少成多——那個是省吃儉用,做簡單的加法。而是要實現隨着時間的複利。愛因斯坦說:“複利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複利是宇宙間最強大的力量”。而複利的最終結果,和你理財的年限長短相關,因爲我們的預期壽命是固定的,所以,越早開始理財,你的人生會越來越有信心!

想放下一切去流浪,想和心愛的人周遊世界,想去創業?先從現在開始理財吧。創業成功是一種概率,只有少數人最終做得到。但是理財,每個人都可以做到,你所需要的就是學習+自律。

5)不要總盯着自己的缺點,去發現並放大自己的優點

在“揚長避短”和“揚長補短”這個選擇上,我也困惑了好多年,後來,逐漸明白,所謂的“長”和“短”,如果歷經歲月還是“長”或“短”,那個東西可能是無法根本改變的,是你與生俱來,並且不斷被加強的個人根本屬性。

不信?擡頭看一下你的父母,看一些你眼前的老師、教授,看一下你的領導。看一下那些你喜歡的和不喜歡的特點?哪個不是歲月悠久?

後來在做經理的時候,招聘的過程中,發現我們不再去尋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去尋找一個適合的人,一個優點你很看重,缺點你可以接受,能力匹配崗位需求的人。我也終於明白,對於我們自己,需要做的也就是“揚長避短”。

那麼木桶效應呢?那個對組織更有效。不過即使是組織,你難道沒發現,每個NB的好公司都有優缺點都很明顯嗎。做符合自己DNA的事情時,得心應手。做自己不擅長的事情時,笨手笨腳。

人生苦短,多花時間放大自己的優點吧。一個優點足夠明顯的人,纔是可以成事的人。一個看起來沒有什麼缺點的人,反而可能是很平庸的人。

6)只會埋頭苦幹你會變得憤世嫉俗

在工作這麼多年以來,見過不少埋頭苦幹的人,同時也是抱怨叢生的人。抱怨自己懷才不遇,抱怨領導不是伯樂,抱怨公司升遷機制失靈...

爲什麼埋頭苦幹的人最後成了憤世嫉俗的人?我後來纔想明白。沒有人是不求回報的人,但是有人明騷,有人悶騷。埋頭苦幹的就屬於這種“悶騷”的,我有一度也是悶騷的,孤芳自賞的。

埋頭苦幹的人因爲自己的努力得不到認可,而變得憤世嫉俗。其實他不知道,別人不是不認可他,而是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麼,更別提在想什麼了,有什麼特長和奇思妙想了。

可能部分埋頭苦幹的人是完美主義者,但是,領導沒有時間去探索每個人的具體進展。同事也沒有義務像一個伯樂一樣,去窺視自己身邊的每個人。你可能的確想把自己最完美的一面,最完美的結果展現在大家面前。但是身邊的所有人,等到的往往是“沒有任何進展”。

這種情況下,你的靠譜指數爲0,誰會把機會給你呢?

怎樣溝通,怎樣變得不那麼“埋頭苦幹”,其實很多時候不用花言巧語。可以經常和同事、領導討論一些進展,具體問題。可以階段性的把工作進展在大家那裏Demo(演示),也能取得很有效,很積極的反饋。當你和大家都把自己的階段性成果放在一張桌子比較時,你才能知道自己的具體的位置。你纔可以及時做出調整。

從今天起,擡起頭來,做一個幸福的人。

7)眼界高於能力,能力大於所得,這纔是正軌

這句話我說過好幾次,到現在依然想再次強調,因爲這個規律對我現在依然成立。

在任何一個以盈利爲目標的組織裏,無論是大公司還是創業公司,沒有人真正愛你,他們看重的是你的能力,他們付出的成本是工資和時間!

在打工的環境下,在一個大型的,盈利良好的企業內,價值創造的鏈條被切成若干關聯的環節,絕大部分基層員工都會被侷限在某個環節內,無法直接曝露在客戶面前,更無從瞭解價值鏈條的細節。在這種情況下,有一個技巧可以分享。總結起來就是“眼界高於能力,能力大於所得”。

眼界指Vision,就是說盡管你可能是基層的工程師,但是還是要有遠大的理想,並且瞭解公司遠景,最好找到合適的結合點。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前提下,8小時之外堅持不斷學習,提高水平,並及時和老闆溝通這種心得。經常能站在一定高度和老闆進行溝通的人,他所能得到的機會要比整日默默無聞的人多得多。這就是所謂“眼界高於能力”,從而得到很多可以提升自己能力的實戰機會。

能力大於所得指的是,如果你本身價值7000元月薪,那麼6000可能是一個更好的數字。因爲所有的績效考評都是人主觀判斷,其中重要的一條就是橫向比較。如果同樣是貢獻價值7000元的人,一個拿8000,一個拿6000。如果你是領導,你會給哪個人加薪?而如果這個價格低一些的人,在8小時之外還非常努力,經常能表現出更好的潛質,那麼又是什麼結果?作爲領導,你是不是還經常得考慮給這個性價比高,潛質更好,更加努力的同事多升職?如果你足夠努力,總是能讓“眼界高於能力,能力大於所得”的狀態一直保持下去,那麼持續的上升渠道就在你面前。而作爲員工個人,往往又容易在這種狀態下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從而形成正向反饋,加速提升。所以,在大的企業的同學們應該特別注意這一點。

8)堅持學習,即使是你在最低落的時候

直到今天,我還是認爲,我在Motorola面試時,之所以在同批人中第一個獲得二面機會,是因爲我在筆試前後,還在埋頭看一本C++的書。所以,“愛學習”是我給第一任領導的第一印象。後來在Motorola,也是不斷給同事介紹書。所以,書在工作中給我了我很多機會,很多印象分。

我個人的生活也曾落入低谷,在那個時候,我看了很多書,《少有人走的路》、《愛上雙人舞》等,無一不給我啓發。在去年陷入焦慮的時候《痊癒的本能》,《精神焦慮症的自救》又給了我安靜的力量。所以,在人生低谷的時候,書就像我的救生艇。朋友的語言給我慰籍,而書籍則給了我黑暗中的火把和黎明的曙光。

我們人生的智慧無非就是向前看的能力和向後看的能力。前者,可以看一些講趨勢的書,比如《失控》、《奇點臨近》。後者,可以看類似《中國大歷史》。這些書讓強化了我的Vision和反思的能力。

我們每一天都在變老,唯有讀書,能讓你不再恐懼。

總結一下,如果人生是一場遊戲,恭喜你已經從“訓練模式”畢業,進入獨立作戰模式。而遊戲的最終結果,就是看你把有限的人生資源:時間,金錢和注意力投在哪些地方。集中火力,在正確的事情上確保投入!

切忌孤身奮戰,從作戰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尋找自己的“戰友”。戰友在哪裏?戰友就是那些和你目標相容,優秀的人。每一天,都要提醒自己,要離這些優秀的人近一些,再近一些...

成爲職場達人要有結果意識

傑夫·貝索斯是美國亞馬遜集團的CEO。年輕的貝索斯大學畢業後,初涉職場,應聘到了一家單位,成爲總裁助理。

一天,總裁囑咐貝索斯準備一些材料,以便在和客戶談判的時候使用。一切都做好之後,貝索斯心想:既然是和客戶談判,那就最好多研究一下客戶的喜好,這樣或許能夠在談判中跟對方拉近感情。貝索斯一打聽,發現這次談判的客戶是阿拉伯人,對飲食有着自己獨特的喜好。於是,貝索斯就事先熟悉了一下這座城市裏經營阿拉伯飯菜的飯店,以備不時之需。

不久之後,因爲種種原因,雙方談判陷入了僵局,而此時剛好臨近午餐時間。就在總裁一籌莫展的時候,貝索斯向他提議帶客戶去吃阿拉伯菜餚。到了飯店,客戶壓根兒沒想到對方會安排自己品嚐家鄉菜,心裏頓時感到很溫暖,談判雙方的感情迅速升溫,很快就順利地簽了合同。

之後,大喜過望的總裁從此對貝索斯刮目相看,不斷提攜,從而使得貝索斯成了該公司歷史上最年輕的副總裁。

很多時候,我們沒有把工作做好,並不是因爲在工作中偷懶,而是因爲沒有提供有價值的、正確的結果,這也正是老闆總不滿意員工工作的主要原因。工作任務不等於工作結果,在執行工作任務的過程中,我們一定要實現工作任務背後的結果。

在“拉近客戶感情”的問題上,很多人會想:反正老闆沒有讓我去做,何必多此一舉,把他吩咐的事情做好就行了。但貝索斯卻不這麼認爲,他帶着“結果意識” 預想到了自己的工作:我該如何把工作幹得更加出色,讓老闆省心,使公司獲利?所以,他在關鍵時刻幫了公司的大忙,讓老闆驚喜萬分——一頓簡單的飯菜,就輕輕鬆鬆地感動了本來挺難對付的客戶,從而成功簽約。這樣的員工,老闆怎麼會不提拔重用呢?

有調查表明,在職場中的成功人士,91%以上都具備強烈的“結果意識”,他們做工作時總是能用最不平常的努力,做好最平常的事;用最低的成本,解決最棘手的問題。試想一下,在做具體工作時,如果領導說一,你就幹一,那麼你不會失業,但永遠無法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更不可能成爲重點培養對象。

所以,出色與平庸的員工,最大的差別之一就是:前者總是能在危機來臨之前,主動地想辦法把問題解決掉,遞上一個超乎領導期望的結果;後者辦事則經常差強人意,應付了事。

在北京舉辦的“傑克?韋爾奇與中國企業領袖高峯論壇”上,中國的企業家曾這樣問傑克?韋爾奇:“我們大家知道的都差不多,但爲什麼我們與你們的差距那麼大?”傑克?韋爾奇的回答是:“你們知道了,但是我們做到了。”

韋爾奇說出了職場成功的真諦——結果證明一切!“知道”是一種認識,而“做到”是結果。爲什麼你和其他人一樣工作,而其他人卻被提升?爲什麼你也在努力付出,卻遲遲得不到賞識?原因就是你提供的結果不同。

職場不會爲“過程”感動,只會爲“結果”喝彩。如果一個人總是抱怨在公司裏只有苦勞而沒有功勞,那麼你就需要好好反思一下了:自己到底有沒有做出公司期望我們做到的結果?公司不會因爲你整天累死累活卻沒有結果,而給你獎勵或者晉升的機會,因爲只有結果才能給公司帶來價值。

柯良軍是亨克猛城公司的客戶經理。有一次,柯良軍負責陪同某運營商的主任等一行來考察,吃飯的時候,客戶發現他對飯店周圍的情況很熟悉,於是問他是不是經常到這裏吃飯。柯良軍的回答卻出人意料,他說:“爲了定這家飯店,我兩天前特意提前過來,對周邊的路況和飯店的環境都進行了實地考察,覺得滿意之後,才定下來的。”

在考察結束的前一天,柯良軍在早餐時向大家提議說:“今天是主任的生日,所以我希望晚上的時候請大家一起爲主任慶祝生日。”客戶一聽,既感動又很吃驚,不禁問他:“我們只是第一次見面,你怎麼知道今天是我的生日?”

柯良軍笑着回答說:“我在換登機牌的時候,留意了每一個人的身份證,所以知道今天是您的生日。”當天晚上,柯良軍爲客戶精心準備了一個生日晚會。

柯良軍的行動深深打動了客戶,從那以後,這家運營商成爲了亨克猛城公司的忠實客戶。柯良軍獲得了亨克猛城公司“金牌員工”的稱號。

一般人待客,可能只會考慮飯店夠不夠檔次,訂好餐就可以了。那將是什麼樣的結果?現在的結果又是什麼樣?提供這樣的終端服務,客戶會不受感動嗎?客戶不會在乎你花費多少心血,他們只接受結果,結果就是你努力過的最好證明。如果柯良軍同樣付出但沒有堅持到終端顯示,他的付出也沒有意義,所以要成功,一定要把理念執行到終端一刻不動搖。

我們不是忽略你爲工作付出的努力,但更注重現實結果,因爲結果就是效益,結果就是口碑!競爭時代,只有用功勞來體現苦勞的價值。沒有結果,盡職盡責只是一紙空談;沒有結果,即使你付出了汗水,也會在職場競爭中敗下陣來。

職場中人,心中時刻裝着“結果意識”吧,忙碌沒有價值,結果纔是職場進步的“王道”,我們必須加強這種認識,在自己的頭腦中樹立“結果意識”。

標籤:職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