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聘才頭條

解密!你知道爲啥大學生就業難?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是一件關乎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大事,更關係到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那麼你知道爲啥大學生就業難呢?今天畢老師就來說一說!

解密!你知道爲啥大學生就業難?

小雪爲什麼就業難呢?

小雪在校期間表現出色,學習成績優秀,曾獲得校二等獎學金。同時,她還是學生幹部,參加多個社團,人際交往能力和組織能力都不錯。因此人們普遍認爲,她想找到工作不是件太難的事情,可是她就業也一樣多次遭遇波折。

小雪她向幾家中意的媒體、雜誌社投出簡歷,也參加了一些筆試、面試,卻沒有單位錄用她。經歷過幾次打擊後,小雪開始“懷疑”自己,也變得有些慌張。於是,她開始退而求其次,決定放棄做一名媒體人的夢想。在畢業前半個月,她應聘到上海一家五星級酒店做服務員。

後來,她發現這樣的工作與自己所學專業相差甚遠,沒有發展空間。於是,她孤身一人前往北京,加入到“北漂”一族的行列。

畢老師分析:

從小雪求職一開始盲目自信,以至於沒有認清自己認清社會現狀,對就業的準備不充分,想當然地認爲找工作不是件太難的事情。爲了找到理想中的工作她屢次投遞簡歷,希望用人單位能夠錄用她。但沒有親身實踐的她,在臨近畢業的求職過程中屢屢受挫以至於懷疑自己的能力出現問題。

之後她又沒有進行準確的自我定位,不知道自己需要什麼以至於盲目選擇了不適合自己的酒店服務生職業。她的價值理念告訴她在這樣的環境中無法最大限度地發揮她的社會價值。在不斷地尋求與認識社會現實的過程中楊雪也在不斷的認識自己,實踐的結論使得她加入北漂一族,她去北京尋求更多的工作機會。

爲啥大學生就業難?

這幾年,大學生就業安置難、就業質量不高、就業薪酬低、畢業生就業反彈頻繁、學校就業率等問題頻繁出現,到底是什麼導致大學生就業難呢?

1

社會環境因素

第一、就業結構失衡,供給與需求矛盾突出帶來就業難。新生勞動力就業與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相互交織,勞動力供大於求的矛盾十分尖銳。勞動力供給嚴重大於崗位需求,大學畢業生就業空間必然受到擠壓,適合他們的崗位也就面臨着激烈的競爭。

第二、教育制度、內容不符合社會要求。中國現有的學校教育體制下,一些學校的辦學方法和觀念落後,沒有市場意識,專業設置與市場需求脫節,大學生所學專業不符合市場需求,出現了供需的結構性矛盾。我們教育出來的人才往往會背書、懂理論,但是沒有實踐能力。

第三、社會發展的區域存在不平衡。表現爲“有人沒事幹,有事沒人幹”、“事多的地方人少,人多的地方位少”等現象。由於區域和城鄉之間的鴻溝,大學畢業生在擇業時更多地考慮城市和經濟比較發達的地區,衆多的畢業生競爭有限的崗位,千軍萬馬擠“獨木橋”。廣大欠發達地區和基層普遍缺乏人才,急需智力投入和支持,很多學生未能就業,即使處於失業狀態也不願去西部地區就業。

2

高校教育因素

  第一、教學模式

儘管國家對高等院校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有些高校仍沿襲傳統應試教育的教學模式,學習成績的高低還是衡量和評價學生好壞的主要標準。因此,學生對分數的追求而忽略能力的培養和鍛鍊,造成高分低能;重點大學的教師一般都重視科研,把工作重點放在培養研究生方面,而對本科生教學的責任心不強;部分教師講課滿堂灌、課後不輔導,考試一錘定音。另外,各高校辦學水平參差不齊,難以適應市場的需要。

  第二、專業設置的結構性問題突出

當前,大學生就業既有總量矛盾也有結構矛盾。現階段大學生的就業已經市場化,而高校專業設置基本上是按照原計劃模式統一運行的,不能及時、靈活地反映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狀況,致使專業結構與市場需求出現了錯位,增加就業困難。很多高校爭設“熱門專業”,造成供給嚴重大於需求;私立高校設置投資少、見效快的專業,導致專業失衡,這些因素都進一步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

3

個人自身因素

  第一、大學生對所學專業不感興趣

有些大學生對自己所學專業根本就不感興趣,儘管用人單位提供的崗位和待遇都不錯,就是不願去,而對於其他的'崗位又不懂或沒有相應的文憑,自然不能就業。

  第二、大學生對崗位不滿意

對於職業的選擇,大學生更願意去國家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因爲這些單位聽起來高雅、工資穩定、環境好,但是由於各種原因,這些單位吸納畢業生的能力在逐年下降。而對於其他單位,大學生因各種原因而儘量躲開。

  第三、大學生的素質與用人單位的期望距離大

有的大學生給人的第一印象就很差,在招聘時就已經被用人單位否了,如有些畢業生在招聘中不遵守時間,對招聘單位的情況瞭解甚少,對崗位的認知較少,不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等,這些人連進入用人單位的資格都沒有。這裏要說的是被招聘之後又被辭退的那些人。

總之一句話:

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學生本身的原因外,也與學校和用人單位等有關。所以畢老師建議,面對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高校要樹立以人才需求爲導向,以學生能力爲本位的教育觀,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改變傳統的重書本、輕能力的人才培育模式,培養社會所需的各類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