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精選15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報告成爲了一種新興產業。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精選15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需要我們幾代人的艱苦努力,而建立和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是建設新農村、解決當前“三農”問題的重要環節。目前,廣大的山區農民普遍面臨“看病難”問題,客觀地說,全國80%以上現有的醫療衛生資源愈來愈集中於城市,使農民看病因路途遙遠帶來不便。更重要的是絕大多數農民無力支付高額的醫療費用,往往是有病不敢去看、小病拖成大病,輕病轉爲重病。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陷入惡性循環。所以醫療保障的缺失成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尤其是邊遠貧困地區發展的嚴重阻礙。爲認真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決定》中提出的“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要求,就梅州市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進行了調研。

一、梅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及產生的進取效應自20xx年12月省人大常委會經過《關於建立和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議案的決議》以來,梅州市各級各部門高度重視,採取措施,進取探索,逐步完善,合作醫療的覆蓋面、受益面不斷擴大。

(一)從中央到省、市、縣都高度重視和進取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明政府已經重視公共衛生和農民健康所承擔的職責,醫療保障制度開始在廣大農村建立和發展。

(二)突破了資金來源的“瓶頸”。根據20xx年1月國家衛生部、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的《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見》,中央、省財政爲參合農民每人每年補助25元,市、縣配套資金10元,農民個人交納10元。政府補貼佔了大頭,有效解決了農村醫療衛生和健康保障資金來源問題。

(三)緩解了農民“看病難”問題。

(四)農村縣、鎮一級醫療衛生機構有望得到加強。醫療衛生主管部門和縣、鄉鎮醫院都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推行看作是一次難得的發展機遇。

二、當前存在困難和問題

總體來說,梅州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較好成績,開局是良好的,但在實施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部分農民以新型合作醫療認識不足。農民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中處於被動地位,對合作醫療的認識仍滯留在傳統合作醫療的概念上,擔心交了錢不能被公平對待,必須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進取性,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開展,提高覆蓋率帶來較大的難度。

(二)資金仍然不足,實際受益面偏小。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定位於“大病統籌”,即主要用於保大病。很多真正的窮人依然看不起病。能夠切身體會到合作醫療優越性即享受政府補貼的還是農村中生活相對寬裕的羣衆,這就構成了實際上的“扶富難扶貧”,這種結果顯失公平合理,也有悖於合作醫療的初衷。

(三)基層衛技人員匱乏,醫療服務水平有待提高。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站是農民就醫的主要去處,辦得好壞,直接關係到農民的治療水平和醫療消費水平。目前,不少基層衛生院存在“員滿缺才,無崗有人,有崗無人”的不合理現狀。

(四)管理體制不順,人員編制不以位。梅州市縣級合作醫療經辦機構均設在衛生部門。除五華縣有4名工作人員外,其餘各縣(市、區)僅有1至2名工作人員隨着合作醫療工作的不斷深入,已明顯感到人力不足。如下去,鎮村合作醫療的基層工作層面,只能是應付了事。

(五)信息管理網絡不健全,宣傳、培訓和工作經費缺乏。隨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參合的人數會越來越多,工作量也越來越大,信息化管理項目也越來越細。管理手段滯後,報名填表、醫療報銷等工作仍採取手工填寫,沒有配備電腦,不但工作量大,成本高,效率低,且容易出錯,也不利於資金管理的公開和透明。

三、建立完善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提議

(一)提高認識,加大宣傳力度,增強農民參保信心。各級常委政府要把建立和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提高到密切黨羣關係、構建和諧社會、堅持農村穩定的高度來認識。要不斷研究和完善各種制度,讓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機制上有約束力,在經濟上有吸引力,在過程中有透明力,打消農民羣衆的'思想疑慮,增強農民參保信心,使他們變被動爲主動,自願自覺地參加新型

農村合作醫療,把好事辦好、好事辦實。

(二)健全制度,擴大受益面,提高農村醫療保障水平。針對目前農民參保進取性不高,受益覆蓋面不大等問題,應制定相關政策、措施來解決。一是政府應研究並建立一個穩定的多方籌資機制,包括穩定的財政投入機制。二是建立便民的就醫制度和核銷機制,以大病統籌爲主的互助共濟制度,降底住院起付標準;三是探索建立參保農民小病受惠制度,防止小病拖成大病。四是要變“大病統籌”爲在貧困山區農村實行普遍的“大病救助”,異常是對農村的五保戶、低保戶和其他貧困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享受醫療費報銷補助後個人負擔醫療費太高的重病人再給予適當的醫療救助。同時,擴大補償範圍,慢性病、住院分娩、人身事故等應列入補償範圍。

(三)做好基線調查,確保基金安全運行。過去合作醫療失敗的教訓之一是籌資有限、保障本事弱。目前,梅州市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水平,異常是市縣財政的配套支付本事能夠滿足多大的需求,要在科學的調查測算基礎上做出規劃,但基層工作壓力大,急於完成任務,根本沒有時間多基線調查。要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健康運行,必須做好供需雙方的形勢分析。

(四)採取進取措施,推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與合作醫療同步發展。要把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服務與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結合起來,充分發揮農村基層衛生在農民醫療就診方面的地緣優勢,爲農民供給優質、價廉、方便的服務。

(五)着力解決基層工作機構人員經費問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需要嚴格的制度管理,工作量大。所以,必須儘快理順管理體制,落實鎮級農村合作醫療機構人員編制問題,每個鄉鎮必須配備2-3名專職人員,以穩定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網絡。同時,必須保證鎮、村農村合作醫療辦公的經費,如果經費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勢必影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健康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2

沒有健康,就沒有人的全面發展,就沒有全面小康。9億農民的“看病難”、“因病致貧”、“困病返貧”的問題深深牽動着中央領導的心。爲此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改善鄉村衛生醫療條件,積極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實行對貧困農民的醫療救助。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開始在全國陸續推行。爲了推進這項造福於億萬百姓的民心工程的順利開展,我們來到了湖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首批試點縣,漣源市茅塘鎮,進行了相關的問卷調查。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開展情況,以及農民的切身感受,探討其中存在的問題。

在我們對漣源市茅塘鎮的道童村,柿鄉村,光陽村等四個村的117份問卷調查中,調查者的學歷,年齡:

表一:

學歷 文盲 國小 國中 高中 大中專 大學以上

人數(人) 11 25 68 43 14 5

比例(%) 9.4 21.3 58.1 36.7 11.9 4.2

表2:

年齡(歲) 18歲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數(人) 9 71 81 20

比例(%) 5.3 36.9 47.3 11.7

茅塘鎮是漣源市一個經濟較爲發達的鄉鎮,尤其以鄉鎮企業發展出名,全鎮有3萬-4萬人,而在外地經商或打工的人佔了調查者人數的67.6%,依靠農作物作爲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當少的一部分。

在調查問卷中問及農民的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佔有54%,800-1000元的佔有14.9%,1000元以上的佔有31%,而家庭醫療費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佔有44%,300-900元的佔有34.9%,每年醫藥費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佔有20.6%,近幾年,農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別像茅塘鎮這種鄉鎮企業較爲發達的小鎮,農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時,農民醫療費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這是我們在問卷調查中,農民普遍反應的問題。據資料顯示,1990年至1999年,全國農民的平均收入從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農民看病的門診費用和住院費用也分別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說農民在收入僅增長3.32倍的情況下,門診費和住院費的費用分別增長了4.4倍和3.7倍。這意味着農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醫療費用的支出增加過快,增幅過大,致使許多農民生病後不去醫院就診,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貧病交加。

在問及當前農民看病就醫存的最大問題時,有43.9%的人認爲現在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家庭難以承擔,我們在農村調查時,農民還反映農村醫療保險定點的鄉鎮衛生院醫藥費用更貴(相對於私人的診所醫院)。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規定,只有在指定的定點醫院就醫所產生的費用才能得到補償。農民並沒有得到實惠。另有33.2%的人認爲鄉鎮醫院就醫程序複雜,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技術水平較差,醫療設備陳舊,農民根本不能從其獲得醫療保障。農民大病小病不願去鄉鎮一級醫院就醫。同時也有7.9%的人認爲鄉鎮醫院路途太遠,不方便就醫,只有15%的人對當前鄉鎮醫療狀況還比較滿意。

國家對農村推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有80%的農民表示支持認同這一政策,減輕了農民遭遇重大疾病時的醫藥負擔。可以看出農民對於參保的積極性很高、期望也比較大。15.4%的人認爲這項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問及農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有何顧慮時;有42.7%的人擔心新型農村醫保政策不穩定,怕錢白投了,12.6%人對其獲得補償時,擔心資金無法兌現,辦理時程序複雜。也有25.5%的人對此無顧慮,相信政策帶來的巨大實惠性和穩定性。

調查農村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瞭解,有58.8%的人聽說過,自己也參了保,但對其政策具體的內容如補償辦法等卻不清楚,21.8%的人對這一政策,一點都不瞭解,甚至沒聽說過。

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險管理機構獲得補償,這是關係到農民切身利益也是農民最爲敏感的的問題,同時也是新型農村合作醫保執行和落實的關鍵所在。有41.6%的人認爲從管理機構獲得補償不方便,要獲得補償,比較難辦,程序也比較複雜,辦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認是自己對農村醫療保政策的不瞭解倒致獲得賠償時不方便,只有24%的人認爲辦理農村醫保補償,還比較方便,很滿意。

由以上對問卷調查的統計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推出的初級階段。農民得到實惠,取得一定成績的同時,也存在着許多問題,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三點:

一、鄉鎮醫院醫藥費用太貴,尤其是農村醫保的定點鄉鎮醫院,醫藥費用更貴,服務質量卻比較差。農民不願去定點的鄉鎮醫院看病。而根據農村醫保政策,只有在定點的鄉鎮醫院就醫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農村醫保管理單位纔會予以補償。農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補償,自己也要支付相當多的部分。這種農村醫保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沒有給農民帶來廉價的醫療服務 ,也沒有給農民帶來最大的實惠。

二、農村的鄉鎮醫院醫療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醫療技術水平落後,醫院的醫療設施陳舊,農民從鄉鎮醫院得不到醫療保障。這是我們在茅塘鎮調查時農民反映最爲迫切的問題。而且根據農村合作醫保的政策規定,鄉鎮醫院作爲農民第一級醫療保障機構,定點的鄉鎮醫院報銷額度在30-60%,報銷幅度最大。縣級醫療機構報銷額度在30-40%之間。農民不但沒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醫保政策帶來的優惠,切實減輕醫藥負擔。

三、農民從農村醫療保障中獲得補償時普遍反應不方便,程序複雜,原因應該有兩方面:①從調查中可以看出農民雖然知道這項政策,但對於政策的相關內容卻不是很瞭解。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對於投保和報銷都有明文規定。只有符合報銷條件所產生的醫藥費用,才能獲得補償。並不是什麼都可以報銷,如打架、鬥摳、交通肇事以及性傳播疾病等所產生的醫療費用、規定的自費藥等都是不能從農村醫保中獲得補償的。但我們在調查中幾乎沒有農民知道這些規定。②農民從醫療保險中獲得補償時,必須經過三級政府機構的審批覈查。雖然當地縣鄉政府都專門設立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管理辦公室,但辦事效率不高,不專業,沒有一批專業統一的審覈機構。甚至有農民反應個別管理幹部損公肥私,“拿回扣”。以上這些都嚴重阻礙了新型農村合作醫保的繼續向前發展,降低了農民對農村醫保的信任和支持。

要使農民得到最大實惠,不但要使農民有地方看病,還要有錢看病。就要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正確對待擺在我們面前,客觀存在的種種問題。以下是個人的'一些建議:

一、深化鄉鎮醫院改革

首先要解決的是要讓農民有地方看病、看好病、有醫療保障,這是辦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前提。這就必須要深化農村鄉鎮醫院改革規範醫療服務行爲,更新醫療設備,提高醫療業務水平。鄉鎮醫院的改革一直時我國農村醫療衛生改革的“老大難”。我國現在的鄉鎮衛生院絕大多數都是以行政鄉的建制發展而來,有的鄉鎮只有3萬到4萬人,完全可以同周邊鄉鎮一起建,充分利用醫療資源,合理配置。漣源市茅塘鎮這種3萬到4萬人的小鎮就完全可以和附近的鄉鎮合併建院,然後再向每村配置駐村醫生。這樣既可以優化資源配置,又方便農民看病。同時,鄉鎮醫院也可以投入市場,任其參與市場競爭,而不是國家來養活衛生院,將鄉鎮衛生院承包或拍賣,能夠解決鄉鎮衛生院的投資發展,但醫學人才的引進,也是鄉鎮醫院發展的一個重要環節。我國每年有許多醫學大學生寧願在大城市作醫藥代表,也不去鄉鎮醫院當醫生,不外乎是鄉鎮衛生院收入低,待遇差。在現在高校就業形勢如此嚴峻的情況下,茅塘鎮衛生院還沒有一個正規大學生,甚至大專生也沒有,國家應該出臺政策,宣傳和鼓勵醫學大學生到鄉鎮醫院就業。這樣才能爲鄉鎮醫院的發展注入活力。農民的醫療保健也纔能有保障。

二、加強藥品購銷監管

有較低廉的藥品,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健康發展的重要保障,鄉村醫院醫藥費用太貴,特別是定點的鄉鎮醫院,必須加強對藥品的購銷監管。可以實行鄉鎮醫院村衛生所,由上一級醫療機構牽頭,直接向廠家統一採購藥品,減少中間環節,降低藥品進價,鼓勵使用低成本、低價格,療效又肯定的藥物。要制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本藥物目錄,實行藥品價格公示,加大農民羣衆的監督,讓農民明明白白看病買藥,切實減輕農民負擔。

三、加強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

我們在茅塘鎮以及附近幾個鄉鎮調查時知道,每個鄉鎮的衛生院都是被農村醫保部門自動指定爲醫保定點醫院。對於醫療和藥品定點機構的確定,必須加強對定點醫院的審批和檢查,不管哪種所有制形式,只要條件俱備,人民羣衆滿意的醫院和藥店都可以作爲定點醫療和藥品供應機構。而對於那些不及時提高自身素質,管理鬆弛,私自漲價,弄虛作假的定點醫院和藥品供應機構要及時取消農村醫保定點資格,加強動態監督。否則,這種定點醫院靠醫保養身,農民有苦難訴的現象 ,將嚴重阻礙農村合作醫保繼續向前發展

四、加大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

農民反映獲得補償不方便,對農村醫保的各種顧慮,關鍵還是要加大醫保政策內容宣傳,積極引導,進一步提高農民羣衆參加合作醫療的各種積極性。鄉政府應該通過各種渠道如,電視、報紙、傳單、公開信,幹部下鄉等使合作醫療的政策優越性,實施補償辦法以及各項規定家喻戶曉,人人明白,這樣既可以使農民打消各種顧慮,提高積極性,又可使醫保管理部門提高辦事效率,切實使農民方便滿意。

搞好合作醫療,有利於保障農民獲得基本醫療服務,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有利於減輕農民負擔,緩解農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有利於促進農村衛生事業的全面發展,是實現小康和現代化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實施的初級階段,雖然我們遇到了許多困難,但我們只要提高對合作醫療的認識,正確的對待存在的問題,不斷完善和發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用事實來打消農民心中的疑慮與困惑,相信這項爲農民服務的政策必將深入民心。從而推動社會主義事業全面向前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3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政府在不斷解決“三農”問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出臺的重大惠農政策。重點是幫助農民減輕因患重大疾病帶來的經濟負擔,減少“因病返貧”現象。

自20xx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試點推廣開來,到如今已經基本覆蓋了全國農村。它的實施,有效的緩解了廣大農村百姓“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提高了農民健康,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搞好新農村合作醫療,是加快連雲港市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解決農民就醫難,提高農民健康福利工程、愛民和惠民工程,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小康社會的基本條件。爲此,我於20xx年,8月,趁着暑期之餘,前往贛榆縣沙河鎮醫院的農村合作醫療報銷點親身實踐、調查,切實的瞭解新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情況。

8月1號,吃完早晚,我乘車前往沙河鎮醫院,開始了爲期一週的實踐活動。來到沙河鎮醫院新農村合作醫療報銷管理辦公室,得悉來意,劉主任熱情的表示歡迎,向我講述一些關於新農村合作醫療的情況。而且,我還查閱了許多的辦公室文件,對我市的新農村合作醫療情況,有了一個大概的瞭解。

一,新農村合作醫療在連雲港市受到廣大農村百姓的歡迎。

在醫療合作報銷點工作,每天我都會遇到許多拿着醫療清單的人前來報銷,對此,閒暇之餘,我對部分人進行了訪問、調查,被訪者都笑容滿面,直言表示願意參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他們帶來了切身的實惠,減輕了看病的經濟負擔。另外,我也遇到不少持懷疑態度的人,他們對報銷補償兌現不及時,不公平、不透明,有關醫療規定不合理意見很大,也有人抱着“花錢參保,不生病就吃虧了”的態度,因此部分人拒絕參保。經過一週的訪問,查閱相關新聞報道,大多數人還是對新農村合作醫療持着歡迎的態度,且這個比例在不斷上升,參合率穩步提升。由被訪者總體看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在連雲港市被廣大老百姓歡迎,漸漸地深入民心,農民也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對普通農民的關懷。

二,連雲港市農民的參保情況。

連雲港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在20xx年贛榆縣省級試點縣的基礎上全面推廣,次年,全市參加人口253萬,參合率達到77。8%,發展到20xx年,經過政府的宣傳引導,以及受參保帶來的實惠吸引,參合率已經高達99.89%,位居江蘇省前列。人均籌資水平由20xx年的30元,增加到20xx年的100元,政府補償由20元增加到70元,受益人羣不斷擴大,受益程度不斷增加。到了20xx年,人均籌資達到150元,政府補償120元,最高支付限額達到當地農民人均純收入的6倍以上。

連雲港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績,受到衛生部、省政府、省衛生廳的表揚,走在了全省和全國的前列。調查中瞭解到,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與四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有着不同之處。首先,在補償模式上不同,市區只保大病,即住院治療,縣裏則採取保大加。保小的模式。另外,藥品和診療目錄範圍不同,市裏採取的是城鎮職工醫療保險的規定和診療目錄,範圍大。而縣裏採用的是《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目錄》,品種相對較少。最後,在管理方式上不同,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委託人壽保險連雲港負責支付業務,而縣裏在由縣鎮合管辦負責,在醫院內設立醫療保險點。

三,連雲港事農民的就醫情況。

在沙河縣醫院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辦公室實踐期間,我隨着劉主任,也進入過農村調查農民的就醫情況,以及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如今,幾乎每個村子,都有小型的醫療診所,雖然設施簡單,但是村民就醫方便,而且不用交付掛號費、診療費、注射費,藥費也比醫院內便宜許多,大多數農民願意到村衛生所看病。在衛生所看病,一般都是常見病,爲此,政府按照實際出發,採取了“保大+保小”的模式,一些常見病也能看,帶着醫療卡看病,當時就能報銷哦部分醫療費用,給農民帶來了實惠,提高了農民參保的積極性。

四,農村合作醫療主要存在的問題,缺陷。

1、少數人抱着佔便宜的心理,平時不願花錢參保,直到發生大病、需要大筆醫療費時,才跑去要參保,可是已經過了每年的參保期限,於是找人託關係、甚至去醫療報銷辦公室去大吵大鬧,爲此給大家帶來了不少的麻煩。

2、由上述看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到位,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參保率過低,不利於新農村建設的推進。

3、新農村合作醫療,以大病補償爲主,有很大的侷限性,事實上真正影響農民健康的都是一些常見病和多發病,而只保大病,卻難以覆蓋、惠及多數人的利益。

4、連雲港市對不同醫院、不同的消費者水平,按照不同的比例進行補償,報銷的比例還偏低,即使報銷了部分,農民還要自付50%——70%,面對昂貴的醫療費,補償金也是杯水車薪,沒有根本上解決農民“看病貴”的問題。

5、藥品種類過低,有一些農村急需的`藥品都未在報銷範圍之內。我在報銷管理辦公室實踐時,常遇到農民拿着醫療費用單,詢問“爲什麼花了這麼多錢,報銷卻這麼少,即使按最低比例也不對啊。”這時,工作人員不得不無奈的解釋,他所用的藥品不在報銷範圍內,而在報銷範圍內的藥品卻又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6、對外出打工和外來打工者的補償。這些人看病往往報銷繁瑣,甚至是無法報銷,爲此有人打工者在得病時,不得不回到家鄉就醫,以節省醫療費。這些打工者,爲了所在的城市建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當地政府應該考慮到農民工的利益。

7、醫療費用補償操作不透明,也不規範,缺少民主監督,甚至是有關係的可以多報銷,沒有關係的,就少報銷許多。

8、定點醫療報銷醫院的職業道德有待提高,醫生醫德,令人堪憂。

五,結束語。

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是關係農民健康,推進新農村建設,建設和諧社會的重大問題,是關乎連雲港市350萬的大事。對於連雲港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以及我的所見所聞所想。我建議:

1、提高財政補償的標準,加強宣傳,爭取讓更多的人蔘保。提高報銷比例,擴大報銷藥品的品種範圍,降低報銷的起點。

2、加強和細化農村合作醫療的管理,提高透明性,保證公平、公正、公開。合理的改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

3、加強醫生職業道德的教育,另外,要關注、解決外來勞工和外出打工者的醫療報銷程序,爭取早日實現聯網管理,實現跨市、跨省的新農合報銷網絡互通,早日實現隨時隨地的看病報銷問題。

最後,我相信,經過黨和政府的不懈努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會越來越好,逐漸的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構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實現社會和諧,百姓安康!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4

前言: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也向着精神方面的追求,但是,在農村地區仍然存在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爲此,切實保障農村人們醫療水平顯得尤爲重要,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

安徽省自近年來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在阜陽市韋寨鎮“新農合”的實施中仍存在高“參合率”下的低滿意度、政策宣傳不到位、報銷範圍窄的嚴重問題。本實踐報告對這些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加強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豐富籌資機制,擴大報銷範圍,讓法律走進新農合等相應對策,以促進當地新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0號—20xx年8月23號

調查地點:

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

調查對象:

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農民、韋寨鎮衛生院

調查方法:

運用走訪,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

調查目的:

宣傳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增強農民的自我保障和防範風險意識,提高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同時探索現有醫療保障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在政府、企事業單位與農民之間構築起溝通的橋樑,爲農民醫療保障問題獻計獻策。在不斷的努力實踐調查下,深入探討和總結,將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理成實踐調查報告,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真實的農村合作醫療現狀,塣大關注“三農”問題的隊伍。

調查意義:

在“關注民生,共建和諧”這一大的社會主題的引導下,響應時代號召,關注社會民生,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並有待完善的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研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努力在三年內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提高90%以上。安徽省作爲一個全國中等發展水平的人口大省,其農村人口比例約爲729%,對其新型農合醫療實施現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的醫保現狀。臨泉縣韋寨鎮,又是安徽省中農村醫保參合率較高的縣區,作爲阜陽市新農合的試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農村醫療保障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嚴重問題,選擇其爲調查地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實施性。

實踐內容:

在臨泉縣韋寨鎮衛生院,每天看病的人都很多,醫院門口停滿了各種電瓶三輪車、自行車等,從一個側面來說,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們看病帶來了很大方便,由於報銷過後,所花費的費用並不會太多,人們不管大病小病,都會往大點的醫院跑,因爲在他們眼中,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保證,所以新農村醫療合作的實施,真正做到了惠及農民,提高了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通過對來看病的農民進行採訪,他們表示新農合確實給百姓們帶來了諸多好處,讓人們擁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但同時也表示,新農合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報銷落實的慢,惠及面窄等,而對醫院醫生的採訪,他們深切感受到比以前累很多,有時候身體吃不消,確實,醫生也是人,需要休息,這就需要醫院擴招一些年輕有幹勁的醫生。對護士的採訪,都表示會很累,因爲病人太多,大病小病都來醫院,但是這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這就需要醫院制定出一個合理完善的輪崗制度。

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固然好,都是爲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着上述的一些問題,希望有關政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讓這項制度真正爲農民造福,讓農民的生活和生命得到保障。

那麼,結合以上調研所反映出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能夠給出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農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幹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衛生”工作“活沒人幹,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國小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羣衆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衛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衛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羣衆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衛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鬆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於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並重新確定標準,爲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淨化農村醫療衛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爲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羣衆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羣衆當做扶貧重點,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羣衆就醫難的問題。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政府、鄉鎮衛生院和新農合醫療制度試點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好的制度措施真正造福於農民,提高農民的幸福滿意指數。

總之,這次社會實踐調查,讓我經歷了很多,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瞭解到了我們國家農村發展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落實國家的制度政策,做到一切爲了人民,爲了人民的一切,提高整個國民的幸福生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5

有句俗話說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當中筆者覺得醫療是懸在農民頭上的最無法迴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常講天災人禍,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禍中最重要的一樣。縱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窮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爲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看病有報銷是農民朋友期盼多年的願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後,能及時得到較大數額報銷,可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現在有實行的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正是鑑於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週的時間到我們村、鎮和縣的有關單位瞭解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了調查探討。

我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以戶爲單位參保,自下而上彙總。如果居民在村裏,那麼由村委會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如果居民在鎮裏,則由社區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以戶爲單位繳納一定費用,領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即可從下一年度開始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看病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農民在全縣範圍內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需要住院時可在全縣範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者報銷辦法各縣稍有區別,以我的家鄉蒼山縣爲例:在村衛生室就診的報銷藥費的25%,在鎮衛生院就診的,醫藥費在3000元以下的報銷醫療費的30%,3000元以上及在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另有規定;每人每年最高補償2萬元(報銷所得)。

對參保對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住院發生的治療費、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牀體位費等,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委會委託市人壽保險公司履行報銷手續。參保人因病在市區住院的,可以自由選擇市區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診治。在辦理住院手續的同時,應憑農保證和個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該院的農保專員處登記。辦理出院手續時,應與該院農保專管員聯繫,辦理醫療費報銷手續,領取補償款。

當然,如果參保人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靈活就醫,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參保人如果因爲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醫療機構治療。出院後,憑參保人的相關證明、農保證、急診住院證明、住院醫療費用原始發票、醫療費用明細清單、病歷、出院記錄到農保中心辦理報銷手續。

時光飛逝,3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較好的成效。關於這一方面的調查是最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有幸目睹了幾位大爺、大媽、大嬸拿到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款後的喜悅勁,那不是用熱淚盈眶所能描述的,他們是以出聲哭泣的方式來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會的公平機制。由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實行參保戶(農民)出小頭,國家地方財政出大頭的方式籌集經費的,所以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上,這就是在縮小城鄉的貧富收入差距,是對我國公平機制的一種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給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讓他們知道國家政府可以幫他們出一點醫療費用,讓他們能徹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療後,報銷款的發放又相當於黨和政府給康復者的一份慰問金(劑),讓農民羣衆感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和對他們真摯的關愛!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爲一種社會成員(農民)之間互助共濟的社會政策,通過一種在參保人之間分攤一部分資源費用或者說是通過參保人對患病者的間接支援關係,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這一新型社會關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國農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溫暖。

當然在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我的調查發現,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於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資金,每年所籌集的'資金差不多隻能支付當年的醫保開支,甚至還會出現不夠,因而相應的保障水平比較低。

觀念難轉變。對於大多數農民羣衆來說,一年拿10元錢並不困難,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這10元的合作醫療基金時,就變得十分困難。原因在於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反反覆覆,許多農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陣風似地搞一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少部分農民羣衆還把對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轉嫁到對幹部、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認爲減免的一點醫藥費還不是衛生部門又通過藥費漲價、多開處方給刨回去了。除此之外,農民羣衆尋求醫療保障的意識不強,無風險規避意識,儘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時,就是不願掏那份不必要的錢,更不願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涉及到村、鄉、政府、醫院、信用社等多家機構。而且農民在報銷過程中要出示合作醫療證、身份證等證件,萬一少了一樣,農民就得從城裏趕回家拿,這樣往返幾回又得花不少的錢,而且手續流程又是很繁雜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許多農民去醫院辦手續時都不知道到哪個部門好,也就是城裏鄉里幾趟跑,到了醫院還不知找哪好!

在全國大興打工經濟的繁榮時期,身強力壯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員參加合作醫療,必須在參保地就診,在縣外就診的不予報銷。這對於當地的合作醫療來說,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對象勢必流失,參保的將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女,而其發病的機會又多,報銷的頻率數額都比較大,這無疑對本就蒼白無力的合作醫療基金造成更大的壓力,使其運行更加艱難。

我對村裏的部分民工做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也相應的對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在我調查的幾個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但都不是很瞭解。當問及他們對這一政策的滿意程度時,大部分人態度都不是很明確,但有個民工的話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總比沒有好。這說明大部分人還是認同這一政策的。

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不足之處,我想在這裏提出一些建議,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採自網上的建議:

明確政府在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職責。隨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如雨後春筍,農村富裕勞動力由農村一線向非農產業轉移,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涌向城鎮,城鎮人口持續上升,如果這部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衝擊到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影響其平穩運行。因此,各級政府要及時調整衛生投入政策,實行衛生投入向農村傾斜,保證各級財政都有足夠的衛生資金投入到農村,要將農村的醫療衛生保險政策納入國家的總體社會保障規劃。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機制。隨着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有條件的地方要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國家部分的補助標準,直至對個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對於經濟實力發展較快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本地的合作醫療制度予扶持,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此壯大合作醫療的腰幹,逐步增強其實力,擴大受惠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對於農村五保戶參保的個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門解決,對農村貧困戶、特困戶的個人部分,可由地方財政負擔,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模式。農村衛生機構的設置不必與行政機構相對應,可以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行政村合併、鄉鎮合併,撤併部分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重新調整佈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重點是要抓好衛生扶貧和對貧困人羣的醫療救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要努力尋找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的最佳結合點,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條件差和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力實施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行動,確保其健康生存權。

健全規範的合作醫療運行網絡機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報銷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得農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醫療部門吞噬:或是開大處方,重複開藥;或是開人情處方,達車開藥;或是藥價賣得高,出售假藥;或是多出檢查程序,擡高檢查費用;或是讓流醫黑店鑽了空子,搶吃合作醫療,等等。有鑑於以往合作醫療的教訓,現有的合作醫療要突破原有的合作範圍,以縣爲基本單位,保障醫療經費,保障農民羣衆藥費的報銷。縣、鄉、村三級要層層設立專門機構,縣要成立合作醫療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導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醫藥用品的政府採購機制。當前的醫藥市場,醫療藥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價格千差萬別。爲了切實管好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將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讓利於民,受惠於民,農村合作醫療的醫藥用品應該納入政府採購範圍。通過完善藥品購銷制度,徹底根除藥品回扣虛高藥品價格的不正之風,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藥品質量,規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讓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羣衆對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擁有充分的管理監督權。

另外,作爲新型合作醫療的具體實施部門---衛生系統,要積極探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合作醫療的新辦法、新措施,以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人員參保率;要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鑄起農村合作醫療的銅牆鐵壁。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6

爲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情況,11月中下旬,黃陂調查隊組織力量對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區級定點醫院、1個鄉級衛生院、4個村級衛生室以及3個村的農民家庭共30個樣本進行了專題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新農合的參合率較高,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農民得到的實惠逐年增加,同時也存在經費不足等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合參合率提高,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

農村合作醫療作爲一項惠農政策,自20xx年在黃陂區實施以來,廣大農民羣衆得到的實惠一年比一年多,既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因而得到農民羣衆廣泛的稱讚和擁護.

1、農民參合比例較高.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實際利益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

根據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xx年黃陂區應參合農戶253269戶,應參合農村人口886440人;實際參合農戶252509戶,883781人,參合率達到9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各級財政投入增加,籌資標準持續提高.

去年,各級財政按照參合人數將年籌資標準提高了40元/人,達到335元/人.在此基礎上,20xx年又進一步增加了投入,籌資標準達到380元/人,其中,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實際人均投入增加了45元.目前20xx年的籌資方案也已出臺,籌資標準每年430元/人,其中個人70元,比20xx年多徵10元,四級財政籌資標準提高40元.

3、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

隨着新農合覆蓋率的提高,人們逐步提高了有病及時就醫的意識,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今年1至10月,門診統籌補償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1.8%,達到127.38萬人次;住院人次數同比增長18.7%,達到9.97萬人次.

4、報銷補償費用快速增長,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今年1到10月,黃陂區共報銷各項補償費用29647.0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58.63萬元,增長11.1%.

5、超過3/4的村級衛生室納入新農合報銷系統.

20xx年全區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的村級衛生室達到440個,佔全部村級衛生室總數的76.4%.村衛生室是農村醫療的最前沿,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後,農民就近看小病可及時報銷40%(日封頂15元,年封頂300元)醫藥費,方便了羣衆看病.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着新農合的普及,農民參合的意識增強,有病積極就醫,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健康觀念發生很大變化.

二、存在的問題

1、經費不足,與農民醫療剛性需求的增長不相匹配,矛盾突出.

20xx年,黃陂區按照參合者每人每年380元標準,共籌資專項基金33583.7萬元.蛋糕就這麼大,必須維持到全年,黃陂區合管辦高度關注各月經費報銷情況,以避免出現第四季度經費不足無錢可報銷的局面.至4月底,各項報銷補償支出達到12298.6萬元,佔全年籌資額的36.6%,比上年同期增長34.7%.至10月底,已經支出29647.0萬元,佔籌資款總額的88.3%,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門診補償2740.3萬元,住院補償25141.2萬元.

支出增長,主要是農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前農民是“小病挨,大病拖”,隨着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新農合參合比例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農民的健康觀念轉變很快.黃陂木蘭鄉諶寨村病人家屬諶喜祥說:“反正國家出大半,有病就到醫院住院.以前不願住院的病,現在也願住院治療.”有新農合做支撐,絕大多數人更看重身體健康,小病看門診,大病住醫院,只求身強體壯.因而門診量和住院人次數大幅增長,導致報銷費用增長,經費不足.

爲應對經費不足的困難,黃陂區合管辦採取的措施,一是調低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按照原方案,區級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爲80-85%,街鄉鎮衛生院90%.爲了保證下半年不至於出現無錢可報的局面,黃陂區合管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適度調整、略有結餘”的原則,年中調整補償方案,將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調低了10%.如木蘭鄉諶寨村諶緒發,1月在區級定點醫院住院20天,住院總費用16214元,實報12812元,扣除起付線及自負部分,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同村村民11月住院,報銷比例接近70%.二是提高起付線.起付線是住院報銷的門檻,報銷時是要從總醫療費中扣除的.10月開始,區級綜合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從300元提高至500元,街鄉鎮衛生院報銷起付線從100元提高至200元.起付線提高,意味着農民住院報銷比例下降.

2、相關宣傳還不完全到位.

每年年底,儘可能地組織農民按時參加下一年度的新農合,繳納新農合參合金,是村委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農合的實施方案對農民來說比較複雜,每年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報銷比例的調整等.對於新農合的'政策和新的方案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特別是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的規定、全家參合與否與報銷比例的差別、起付線的規定、門診報銷比例與限額的規定等,比較複雜,直接與醫療費報銷結算相關,需要農民知曉.實際工作中,由於村級事務繁雜,人手有限,有的村雖然向農戶發放了宣傳資料,但農民參合主要還是受報銷比例吸引,對起付線、基藥等一些規定的宣傳重視不夠.之後一旦農民生病住院結算費用時,容易與定點醫院新農合工作人員產生糾葛,鬧不愉快.這樣的情況在各定點醫療機構都有發生.

3、農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覈定.

村幹部反映,爲了達到新農合全覆蓋,每年村級參合人數指標是按照行政村戶籍人數下達的.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民外出打工、全家外出定居或務工等流動情況比較多,難以聯絡,行政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覈定,從而對全區應參合人數穩定性產生影響.一些外出就業的農民,有的在工作單位辦了醫療保險,就不願意回農村辦新農合,但戶口在農村,村裏要求必須辦理新農合,繳納參合金,相關農戶對此有意見.

4、存在違反“四合理”(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現象.

這是全國各地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中瞭解到,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各醫院在給病人使用非基本藥物目錄上(即不能在新農合報銷)的藥物時,基本都能徵求病人及其家屬同意,纔開處方.但參合病人對一些檢查是否必要、基藥的使用、空調費、服務費等收費是否合理存在疑義,有的病人意見較大.今年,黃陂區合管辦加大了對醫療機構費用監管,請市三級醫院專家組成專家組,從3月起,每個月對全區定點醫療機構抽查1520個病例,看是否存在違反“四合理”的現象,並對違規醫療機構進行了處罰.

5、農民認爲鄉村定點醫療門診每天最高報銷限額15元或每年限額300元比較低

特別是對一些慢性病病人、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作用不大,認爲還是住院報銷比例高,比較划算,這樣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有的農民反映,有些常用藥不在基藥報銷目錄,如感康、午時茶、護彤等都不是基藥,因而村衛生室沒有.

三、建議

1、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做大基金池.

特別是中央財政,要把加大新農合資金投入作爲繼續關注民生、關注農民健康保障的重要舉措,抓好落實,以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近3年來,中央財政此項投入都在40%左右,20xx年達到41.1%,20xx年將達到44.2%,這個比例提高的速度還可以再快一點.

2、提高村級新農合報銷點覆蓋率.

要加快速度,儘快將還沒有進入新農合系統的村級衛生室納入門診報銷網絡,使當地參合農民能夠及時得到門診報銷補償,減輕農民小病的醫療支出負擔.

3、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

毫不動搖地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查處定點醫療機構違反“四合理”的行爲,堵塞資金支出漏洞,把寶貴的、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切實保障農民健康上來.

4、加強新農合相關政策宣傳.

要不失時機、不間斷地加強政策宣傳,讓大多數農民知曉主要政策規定,營造社會支持新農合事業、促進新農合健康發展、相互理解、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7

一、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擡”的情景司空見慣,目前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到達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xx-19xx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爲9%。19xx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xx-19xx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爲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爲例,20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衛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xx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xx年曆史爲52。11元,19xx年爲51.65元,10年間增長了2.52倍,而10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並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資料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十分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本事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爲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一樣於發達國家,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二、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團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團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我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爲世界各國,異常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供給了一個範本,不僅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衆的歡迎,並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20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團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爲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給付額到達20000元。

三、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xx年到20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羣衆有病未就診,23.35%的羣衆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

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所以,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以往解決過這一問題,並且是在十分困難的條件下。

19xx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向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佈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所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十分必要的。

四、實施中的一些問題:

1、社會滿意度低

社會保險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點就在於,它強調的不是個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險金的社會滿意度[7]。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爲一種社會保險,受益的農民和政府補助資金來源的納稅人的滿意度對其成功與否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而調查中發現一些農民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主要是基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保障水平低,農民瞭解不深,怕政策有變,認爲是把自我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等的研究。而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主要是因爲保障水平低,參加和理賠程序繁瑣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社會滿意度低。

2、障水平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3、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不到位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許多農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從自我短期得失的角度研究,由於自我身體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還有一些農民認爲它跟以前的義務教育保證金一樣,最終被政府騙走了,認爲是把自我的保險金拿去補償別人了。宣傳也沒有把具體的理賠標準發給農民,使得他們在理賠時,看到那麼多藥費不能理賠一些農民有被欺騙上當的感覺。

4、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登記、理賠程序過於繁瑣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序繁瑣。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理賠程序也很繁瑣。城鎮居民的醫保都是能夠拿來抵押一部分醫藥費的,能夠直接在卡上交醫療費的,事後再來結算。國外的醫療保險更是讓醫院、醫生與保險公司而不是患者發生直接的利益關係。而有些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要農民先墊付,這樣如果一些農民借不到錢還是看不起病,然後持着有關手續到合作醫療報帳中心申報,最終又要去信用社領錢。有的村莊離報帳中心和信用社很遠,來回的車費都比較貴。繁瑣的登記、理賠程序增加了農民許多不畢業的麻煩,降低了農民的滿意度。

以上都是我在很多閱讀了相關資料後,結合工作中和調查中瞭解的一些實際問題。對此次全國性的醫療保障制度的一些看法。在此次的暑期實踐中工作的同時我也深深的被打動着,我國對三農的重視。近幾年來國家一步步的免除了農業稅,學費,還有此刻進行中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等一系列惠民政策。

聽衛生室的護士說此刻好多種疫苗也是免費爲兒童接種的。順便提議一下,我在工作中發現的一個弊端:醫生拿過來讓我錄入電腦的紙質聯單都是很複雜的多張聯單。我覺得既然已經錄入電腦保存就不需要浪費很多的紙張來開四聯單了,一張存單就能夠了。對此醫生也甚感煩瑣,畢竟在惠民的同時我們也要注意環保。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8

去年十月底,我參與了我社區20xx年度農村合作醫療收繳工作,並參加了由社區兩委班子組織、社區成員共同參加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經過走訪轄區居民、瞭解農戶、聽取社區老幹部情景介紹,對這項工作有了初步瞭解,在那裏談一下自我的感想。

一、居民對此項政策的態度

大多數居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表示支持和參與,我社區居民參與率達95%以上。也有部分居民對此制度缺乏瞭解,持觀望態度。由於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諸多不便,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調查顯示,羣衆有病時,有38%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民迫切期望改變現狀,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正是從爲羣衆解決這些難題爲出發點,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使大多農民的觀念和心態了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地要求參合。

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一樣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團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職責。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爲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本事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爲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範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爲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爲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本事較小。

三、存在問題及相對提議

作爲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瞭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

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爲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經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進取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到達規範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當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爲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到達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各相關單位應當採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9

暑假期間,我在村集體衛生室做了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電腦錄入員的工作。看到我過近幾年來關於農民保障制度所做的一些成就我決定利用工作之便對我農村合作醫療的現狀進行調查。我簡單做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羣衆調查問卷,查閱了關於新農合的知識,分析了農民對醫療保障的主要看法。總體瞭解如下:

一:歷史弊端

由於受經濟條件的制約,在農村,“小病挨、大病拖、重病才往醫院擡”的情況司空見慣,目前因病致困返貧現象嚴重,農村需住院而未住者達到41%;西部因病致貧者達300—500萬。農村的貧困戶中70%是因病導致的。自1985年以來,雖然農村居民收入也在不斷增長,但增長幅度明顯小於城鎮居民。剔除物價因素,19××—19××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3.1%,而同期城鎮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4.5%,國內生產總值年增長速度爲9%。1988年以後,農村居民實際收入增長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19××年農村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長僅爲1.4%。但與此同時,農民醫療支出大幅上升。以安徽省爲例,xx年前三季,農村人均醫療支出42.82元,與上年同期37.69元相比,上升了13.6%;其中醫療衛生保健人均支出19元,已接近上年人均全年支出20.2元。1990年人均全年壓療支出14.41元,1998年曆史最高爲52.11元,1999年爲51.65元,xx年間增長了2.52倍,而xx年間農民純收入增長也僅是2.52倍。

而且在全國的保障制度中,農民被排擠在保障體系之外。農村社會保障始終處於我國社會保障體系的邊緣,有相當部分社會保障的內容將整個農村人口排擠在保障體系以外。我國農村的經濟發展水平仍然非常低下,多數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偏低,承受能力弱,相對於城鎮社會保險改革進度而言,農村社會保險僅侷限於部分富裕地區試點階段,家庭保障仍是農村社會保障的主體。以醫療保險爲例,我國當前進行的醫療保險改革不同於發達國家,最大的'原因就在於它不是全民醫保,而只是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改革,目前是解決公費醫療負擔過重問題,保障基本醫療服務。而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雖然曾在農村被廣泛實踐過,但幾經周折,最終由於各種原因而解體。

二: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在保障農民獲得基本衛生服務、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和因病返貧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它爲世界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所普遍存在的問題提供了一個範本,不僅在國內受到農民羣衆的歡迎,而且在國際上得到好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xx年起在全國部分縣(市)試點,預計到xx年逐步實現基本覆蓋全國農村居民。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及省政府關於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意見有關精神,農民大病統籌工作改稱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行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相結合的籌資機制,籌資標準不能低於30元/人,其中縣財政補助10元,鄉鎮財政補助5元,農民籌資15元。歸納起來是籌資提高,政府補助多,農民受益面大,爲患大病的農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給付額達到xx0元。

三:建設新農合的意義

經過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然而,經濟的發展並沒有給農民在看病問題上帶來太多的實惠。我國人口占世界的22%,但醫療衛生資源僅佔世界的2%。就這僅有的2%的醫療資源,其80%都集中在城市。從1998年到xx年農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長2.48%,但醫療衛生支出年均增長11.48%,後者的增長竟然是前者的近五倍。據有關媒體報道,至今中國農村有一半的農民因經濟原因看不起病。在廣東那樣的經濟發達地區,也有40.08%的羣衆有病未就診,23.35%的羣衆應住院而不能住院。另外,我國社會保障的覆蓋面還很窄,不足以解決農民的“後顧之憂”。在廣大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上處於“空白地帶”。疾病,像一把利劍掛在農民兄弟的頭上,“看病難、看病貴”是目前中國農村比較普遍的現象。時期,我國經濟社會轉型過程將進一步加劇,要使這一轉型能夠平穩推進,整個社會需要構建嚴密而可靠的安全網。因此,農民的醫療衛生問題已經遠遠超出了問題本身,解決農民的看病難,不僅僅是尊重農民起碼的生存權的問題,更是建設公平、公正的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如何解決農民的看病難?回顧歷史,我們曾經解決過這一問題,而且是在非常困難的條件下。1993年世界銀行年度發展報告《投資與健康》指出:“直到最近,(中國)一直是低收入國家的一個重要的例外……到上世紀70年代末期,醫療保險幾乎覆蓋了所有城市人口和85%的農村人口,這是低收入發展中國家舉世無雙的成就。”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農村人口還佔全國人口80%,但我國人均預期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的36歲提高到了68歲。專家們承認,這種健康業績的基礎,是在“將醫療衛生工作的重點放到農村去”的資源配置大格局中,輔之縣鄉村三級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網絡、遍佈每個農村社區的土生土長的“赤腳醫生”隊伍和合作醫療制度的“三大法寶”。因此,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發展農村合作醫療,是新時期建設新農村題中應有之意,是非常必要的。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0

爲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衆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爲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20xx、20xx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爲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並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三)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着力構建三位一體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雛形。

三是實施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實現了農民的小病普惠。實施新農醫制度後,各地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與新農醫有機結合,借鑑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做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活動。鎮海、餘姚、江北等地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適度讓利,採取必檢項目和農民自選項目相結合,上門體檢和集中體檢相結合的方法對參保人員進行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機制,將村衛生室通過競聘後,改建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縣鎮兩級財政對每個服務站每年給予平均3萬元的補助,服務站對參加新農醫的村民提供門診優惠,藥品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讓利,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和注射費,業務用房、水、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羣衆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說,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爲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戶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爲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

(二)審覈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啓動等原因,羣衆對審覈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儘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覈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羣衆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20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20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0xx年前後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並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1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再次參加了市政協組織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通過在xx縣xx鎮一天瞭解農戶、聽取基層幹部情況介紹,對這項工作在我市的試行有了初步瞭解,在這裏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xx年10月,國務院召開了有中央政府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主要領導人蔘加的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會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強調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工作,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等等。市政協很快在xx年初組織進行了農村衛生工作專題調研,其中關於新型合作醫療的摸底調查是調研的主題之一。我參加了此次調研,親身感受到了當時大多數農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持懷疑、觀望態度,包括我們的一些基層幹部也對開展這項工作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切膚之痛,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一些已被控制和消滅的傳染病、地方病死灰復燃,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農民的健康水平呈現出下降趨勢。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xx年的調查顯示,羣衆有病時,有48.9%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6%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但又不相信政府能真正下決心解決問題。其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有許多不同點,主要是:

第一,新型合作醫療是政府主導下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第二,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多方籌資,中央和地方則政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具體的籌資比例爲: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佔2/5,農民個人繳納115,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條件的也要給予資金扶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集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責任。

第三,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爲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能力差。

第四,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爲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一個縣的人口,大縣有一百多萬,小縣也有二、三十萬,統籌的範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爲單位(xx左右人口)統籌,少數以鄉爲單位(二、三萬人口)統籌,互助共濟的能力較小。

這次調研我們看到,僅三年時間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已經在全國部分地區實施。在我市四個縣的試行也僅是今年1月份纔開始,已呈現出一種喜人的局面。xx鎮約2.7萬人口,有2.1769萬人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1%,已有154人住院費用得到報銷,7.9萬元,門診人次1051,費用7971元。看病享受了實惠的農民動情地說,我們農民有病住醫院,也能報銷醫藥費,這是歷朝歷代沒有的事,真是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制訂的好政策。現在農民觀念和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有病想看了、敢看了,注重自己的生命與健康了。一些持觀望態度的人,開始積極主動要求參合。兩年前後一比較,人們的心態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我們各級黨委和政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的推行,作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把它作爲爲農民作好事做實事的具體體現。

當然作爲一項新生事物,在其實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瞭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普遍存在期望值過高現象。

如現行的合作醫療是建立以大病統籌爲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濟制度,主要是幫助農民提高抵禦大病的風險,而農民卻要求將門診費用大幅度提高;在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由於工作人員的解釋和處理與農民的理解有偏差,容易使農民對政策產生懷疑,失去繼續參合的決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達到規範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有病治不了或拖成大病,花錢更多。政府應該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爲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達到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是困擾農村合作醫療長期穩固發展的嚴重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與兩年前相比情況更差,縣醫院連續兒年都引進不到大學本科的醫生,而現有的人才還在繼續流失,這己經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人才進不來和流失掉,最根本的原因是待遇問題,如何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是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支撐點。

4、調研中農民強烈希望,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爲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積極參合的信心。

我們此次調研只是對試運行中的新興農村合作醫療的初步瞭解,更客觀、真實的信息有待於這項工作的進展中的不斷反饋。以科學的發展觀來看,無論從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是要長期保持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在資本、資源和技術這些基本要素上我國都不具有優勢,只有勞動力要素供給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大部分來自農村,所以體力良好和心智健全的農村勞動力就是我國競爭力。從這一點上講,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農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增進我國的人力資本資源的積累,對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具有戰略上的意義。應該把增進農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和人口控制、普及國民的義務教育放在同樣重要的政策位置,從國策的認識高度來看待。只有把這三項政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地提高我國國民的素質。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雖然表現爲各個方面,但增進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和心智健全就是我國社會全面發展需要永遠追求的基本目標: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促進全體國民自身的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2

今年來,___區委、政府把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健全組織機構,全面宣傳發動,籌措參合資金,強化基金管理,嚴格審覈補助程序,保證了新農合工地的順利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收到省衛生廳副廳長和省新農合辦公室主任的稱讚和表揚。省新農合工地督查領導也認爲灣成區工作紮實、到位,在全省範圍內有借鑑意義。

一是推進過度快。截止12月1日下午5時,全區14個鄉鎮辦共有51.95萬人參加新農合,籌措資金519.51萬元,平均參合率達92.4,超過去年12個百分點。二是補助資金多。目前,基金專用帳戶共有1348.95萬元,其中省級補助448.10萬元,市級補助179.22萬元,區自補助268.83萬元。三是保障新農村建立貢獻大。全區參合農民共發生醫藥總費用2903.33萬元,總補助金額844.52萬元。其中門診13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48.16萬元,補助費用225.90萬元;住院1.2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639.74萬元,補助費用658.83萬元。其中15有名參合農民分別領取了最高封頂線1萬元的補助,在羣衆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都說實施合作醫療後,小病不扛了,大病敢看了,看病不難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勁頭和信心更足了。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供組織保障

爲了認真做好我區新農合工地,保證2月1日正式啓動審覈補助程序,使參合農民因病發生的醫藥費用能夠及時得到補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安排部署新農合全面工作。一是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成立了___區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由區長爲主任,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副區長爲副主任,衛生、、財政、農業、民政、發改、教育、人勞、計劃生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監督委員會由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爲主任,區人大副主任、區政協副主席爲副主任,區委宣傳部、監察、審計、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物價、廣電中心、醫藥等部門負責人和參合羣衆代表爲成員。二是完善了經辦機構各鄉鎮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同時,爲了強化責任確保新農合工作落到實處,區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列入年度綜合工作目標。

三是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爲了新農合工作便於管護,我區結合實際,經區政府研究,區編委下發文件成立“___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經辦機構爲事業單位,股級規格,人員編制8人,辦公機構設在衛生局,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護。現有辦公用房6間,辦公設施配套,設有區外大額、區內大額、區內小額、補助覈算、信息管理等部門。區財政前期撥付啓動經費3萬元,隨後又撥付辦公經費35萬元,保證了工作需要。各鄉鎮經辦機構設在衛生院,人員編制2人,人員、辦公用房和設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四是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按照定點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根據方便羣衆就醫、技術功能合理的原則,經過醫療機構申報、專家評估、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我們確定了區級定點醫療機構4個(區一院、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區結防所)、13個鄉鎮衛生院爲鄉級定點醫療機構,225個村衛生所爲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區衛生局同各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服務協議,制訂了行爲規範,明確了各項工作制度,爲新農合醫療制度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宣傳到位,措施得力,籌措資金又好又快

新農合醫療的籌資工作是重點,也是難點,加之我區動員會召開會,距上級要求完整籌資任務的時間僅有9天。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嚴格落實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工作責任制,認真做好籌資工作。一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利用標語、橫幅、宣傳車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講政策,講新農合的好處,提高羣衆參與意識。二是區政府組織有關職能部門人員派駐到各鄉鎮進行督導,區衛生局作爲新農合牽頭單位,組織機關全體人員分包到各鄉鎮開展籌資工作;三是各鄉鎮村幹部積極主動深入到戶,反覆做思想工作,釋疑解惑,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村組幹部帶頭參加,影響和吸引羣衆積極參合。在籌資過程中,有的鄉鎮善於講求方法,採取有效措施,籌資工作非常順利。如:溧河鄉對按時完成籌資任務的行政村獎勵500—1000元;瓦店鎮各村委統一爲五保戶、特困戶繳納參合資金。針對全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實情,我們採取打電話、發電報的形式,進行廣泛動員籌資。由於宣傳到位,措施得力,各鄉鎮都能按時、按要求完成籌資任務。

三、規範程序,達到農民受益的最終目的`

在新農合試點工作實施補償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方便羣衆、取信於民上做工作。爲了方便羣衆,我區實行“一證通”(合作醫療就診證),參合農民持證可在區內任何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治療,不需要辦理任何轉診手續。對需要到區外以上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我們及時辦理轉診手續。對於急診等特殊患者,我們開設“綠色通道”,患者可先入院,後辦手續。具體辦法是:

(1)參合農民在村、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其家庭帳戶中的金額數日進行遞減,最大限度地方便羣衆。

(2)參合農民在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由患者持醫院開具的收費票據到戶口所在地鄉鎮合管辦審覈領取補助金。

(3)參合農民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所發生的費用,出院當天由定點醫療機構合管辦進行審覈,並給予補助。

(4)外地務工人員可在地公立醫療機構診治,出院後半年內持相關憑證到區合管辦審覈、領取補助。急診病人到區外定點醫療住院的三日內到區合管辦辦理轉診手續,出院後帶有關手續到合管辦審覈領取補助。同時,我們要求區、鄉定點醫療機構每月25日前到區合管辦報帳,區合管辦審覈後並寫出撥付資金的申請報告上報區財局,區財局覈實確認後將資金從財政專戶撥入新農合支出帳戶,由支出帳戶再撥入各定點醫療機構基金帳戶。

對在區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費用,區合管辦審覈後,由患者到合管辦領取領款條到指定銀行領取補助,按照市衛生局的統一安排,7月1日後,在市直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病人,由定點機構直補,每月25日前,定點機構將補助情況報區合管辦審覈無誤後,通過銀行將定點機構墊支的補助資金予以撥付。真正做到了收支奮力、管用分開、資金封閉運行。我區試點工作運行以來,區合管辦嚴格程序,認真審覈,做到人卡相符,人證統一,按規定範圍補助,先後退回不合理收費單據60份,資金累計6萬餘元;涉嫌冒名頂替10人次,杜絕了新農合資金的不合理流失。

四、強化監管,構築三位一體農村醫療保障模式

在監管方面,區合管辦加大監管力度,採取經常性督查與集中督查相結合的辦法,深入各定點醫療機構,督查醫療機構是否執行診療規範,藥品使用是否超出《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費用補償是否規範等方面。同時,我們還深入病房,查看病人是否認證相符,杜絕冒名頂替,套取資金。並做好公示工作,定期對門診小額補助、住院大額補助進行公示,張貼在村、鄉定點醫療機構及村委會,同時建立舉報鮮花和舉報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合作醫療公平、公正、公開。已審覈補助的13萬多人次約884萬元,未出現一例差錯,無一人上訪現象,達到了政府放心,醫療機構贊同,羣衆滿意的效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3

一、調查前言

爲了迴應國家政府“走基層”的號召,深刻了解新農村建設給農民帶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改變,瞭解農民的生活有沒有日新月異,瞭解新農村建設有沒有落到實處,瞭解新農村合作醫療是不是落實到每家每戶,是不是讓農民受益匪淺。同時,也爲了增長見識和才幹,增加社會實踐的閱歷,豐富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經驗。我於20xx年1月8日至2月13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貴陽南方醫院中西醫專科門診部就前來就診的農民進行了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狀況的調查。

首先介紹一下這次調研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前來醫院看病的120戶農戶戶主以回答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並與許多患者進行了交流,記錄並分析調查結果,得出結論,提出相應意見。

我的調查安排在1月8日至2月13日,這段時間正值感冒等流行性疾病的高發期,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醫院看病,但是畢竟在貴陽,前來看病的農民不算太多。爲了方便調查,我的調研安排在了下午,地點就是醫院的們診部。調查按時間分爲兩個階段,1月8日至31日,到醫院門診部查找看病記錄,因爲每一位患者都會有相應的住址,根據住址得知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如果是農村人,我就去向他們收集相應的信息,詢問相關政策,由於農民大多是文盲,故調查的步驟大致爲:先製作調查問卷,念給農民聽,將答案記錄下來。

調查問卷的內容包含填寫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齡、族別、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等;剩下的就是正式的問題了,其中主要有:,是否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村合作醫療的瞭解程度,生病了是否及時得到治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前後一家人全年的醫療費大度值是多少,覺得醫院在實行農合前後藥價和其他醫療費用有沒有上漲之類的,對各醫療點的效率和服務態度等是否滿意,最後是自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以來農戶對這一政策的一些看法以及對該政策的建議和意見。

下面的表格是調查日誌時間,地點,接受調查的農戶數,參合農戶數,非參合農戶數,戶口類型。

在20戶農戶中,參合的有20戶,參合率爲100%,參合的農戶中有12戶對農合感到滿意,其餘8戶也對滿意該政策,但認爲使用程序太複雜了,不方便。完全滿意率達60%,20戶農戶中,只有5戶是對農合瞭解的,有8戶是聽別人說好才參合的,剩餘的7戶則認爲是政府規定必須參合的。自從參合後,在所調查的農戶中,生病都有及時去治療。在參合農戶中,20戶農戶都認爲農合減輕了家庭醫療負擔。而有16戶農戶,即80%的農戶認爲農合使用程序應該簡化。 8月19日我到牧場村的村政府瞭解關於農村合作醫療的一些具體情況。主要內容包括:牧場村所居住的總人口,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等,村委會到村裏的各個組貼宣傳單,並在每個組找一個負責人幫助宣傳農村合作醫療,召開農村合作醫療呢動員大會,並且本村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把合作醫療工作納入鄉鎮年度工作考評中。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力度不夠,村政府對村衛生室的資金投入不足,而且對落實村衛生室工作政策不太完善,農村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環境衛生條件差,且管理不完善,一般村衛生室就一個醫生,並且衛生室裏的現代化醫療設備缺失,硬件建設不足,村衛生室得位置也設立得不科學不合理,許多村衛生室爲了追求高利潤、生意興旺而把衛生室位移到離集市很近的地方,並掛着“某村衛生室”合作醫療牌子,以至於大多數偏遠地區的農戶看病遠,病人還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看醫生,有時還會引起病情惡化,使農民即使參加合作醫療,也很難從合作醫療政策中享受實惠,於是在偏遠地區便形成了新的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重新回到大病醫不起,小病幹忍着的狀況。

新型合作醫療的費用報銷程序複雜,要花費大量時間,需辦理的大量繁瑣手續,且衛生室辦事效率不高,僅僅是把農民就醫難得問題換了一種形式呈現出來,農村合作醫療雖然可以報銷部分醫療費,但藥價和其他各種醫療費用價格混亂,沒有明碼標價使用,醫療費用的透明度低,部分農民對此唏噓不已,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有待改善。而且有些地方不願意從合作醫療證上除賬,只願收現金。並且有在經銷藥品上索取回扣,對病人採取各種方法索取紅包的現象。使患者受益率降低、精神和物質上耗費加大。

鄉村醫生的素質低且態度差,我認爲這成爲了推廣新型合作醫療的一大障礙,村衛生室醫生技術水平不夠,文化素質欠缺,服務意識差,惠民意識不夠。農村人尤其是男性農村人很愛面子,面對醫生惡劣的服務態度,兩者容易發生衝突,大家對此都很有意見,而且一些醫生名利化,在經銷藥品上索取回扣,索取紅包等現象時有發生。小地方醫生不敬業,不爲病人的利益着想,坐在那裏真的就只是爲了工作而已。因此農民心中不滿,生病也不太想去看醫生。

政府對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激發農民的.積極性,沒有針對不同地區採用合適的方法,盲目學習,沒有結合自身情況提出有效的宣傳方法,如這次調查的牧場村,大部分人不識字,而宣傳的方式僅僅是貼宣傳單和召集村委會的人員開動員會,沒有深入每家每戶讓羣衆真正瞭解這一惠及百姓的好事,很多農戶認爲這是國家規定強制要參與的。農民對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不瞭解,導致就醫消費不合理和盲目就醫的現象。

三、對策和建議

我認爲,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加強對各部門的監督,加大政府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保證農合政策落到實處。具體有以下幾點:

1、加大宣傳力度,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瞭解,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意識和風險共擔意識,宣傳應深入到每家每戶,做好政策的解釋工作,貼宣傳單的範圍應該擴大,並應有了解這一政策的認識給老百姓進行講解,動員大會不能只在村委會或更小的範圍內舉行,要顧及廣大羣衆,在全村範圍內舉行,耐心地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講解相關的政策內容。同時利用其他各種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儘量做到家喻戶曉。

2、增加醫療過程中各種費用的透明度,爲了規範新型合作醫療管理與運行,應該要嚴格執行衛生收費標準,加強對報銷程序和各醫療機構的監督力度。要做到藥價和各種醫療費用明碼標價,讓農民知道自己的錢花在了哪裏,使農民信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程序應該形成一條流水線,裁減各項多餘的複雜的程序,還應設置諮詢臺,方便不懂程序的就醫者就醫,要改善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讓羣衆在醫院感受到尊重和溫暖,並且逐漸信任農村合作醫療,信任政府,信任國家,還有,爲了方便貧困地區羣衆治療,應採取醫療費用可以從合作醫療證上除賬,也可以交現金的制度。

3、加大對村衛生室的資金投入,逐步改善衛生室的環境衛生,徵集資金,完善硬件設施,將村衛生室安排在離村子比較近的地方,經常與農民進行就醫這方面的交流,切實的幫羣衆解決問題,讓偏遠地區的羣衆也能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帶來的實惠。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應該讓全民受益的政策,政策的實施必須顧此即彼,全面落實。

4、提高醫務人員和幹部、黨員的素質,對村衛生院醫生進行適當的素質教育,提高醫生的競爭壓力,政府等有關部門應敦促村衛生室各醫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文化素養以及服務態度,對採用靈活的方法醫生進行相關考覈,並把服務意識和責任心作爲考察醫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4

爲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體系,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全面協調發展,根據一年多來黨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在各級政府的統一領導和部署下,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在廣大農村羣衆的積極參與下,我市初步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爲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下簡稱新型農村醫療制度)。爲了鞏固這一體系,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型農藥經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經過調查,總結系統的現狀和有效性,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與成就

20xx年,全區有132個鄉鎮,3914個村(居)委會,常住人口549.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80萬,家庭141.74萬戶,農民人均純收入6221元。有155所鄉鎮衛生院、2838所村衛生室和3273名鄉村醫生。自20xx年7月1日鎮海區率先開展新型農藥試點工作以來,到目前爲止,除海曙區外,其他縣(市)區已全面啓動。截至今年12月底,參保鄉鎮109個,佔83%;參保村2694個,佔69%;參保人數275.4萬人,佔全市農業人口的76.4%。

主要成果: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型農業醫療體系良性運行機制。

第一,加強領導。

市委、市政府、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型農藥。他們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的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完善組織,落實支持保障措施。20xx和20xx市政府已連續兩年將新型農業藥物的實施納入政府實踐項目。根據市政府的指導,結合當地實際,各縣(市)、區制定了農業新藥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以常務副縣(市、區)長爲首、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型農藥協調小組,併成立了機構。市、縣(市、區)政府已將實施進度和實施結果納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數據,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新藥政府補助資金到位。

第二,認真執行。

各級政府成立專門工作組,確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會,廣泛宣傳新農業和新醫療體系的優勢,積極引導和動員農村羣衆參與衛生、金融、民政、農業,宣傳等有關部門,做好業務指導、政策宣傳和解釋,要求人大、政協等部門高度重視對基層鄉鎮(社區)黨員幹部的支持和監督,承擔多項基礎工作,如組織動員、人員登記、資金籌集、醫保卡發放等。由於各級政府領導和有關部門的重視、紮實的工作和高度的羣衆參與熱情,確保了地方集資工作的順利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是規範管理。

各縣(市,區)成立了新的農業醫療管理委員會,成立了專門的`新農業醫療辦公室,各鄉鎮也成立了相應的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社區)成立了新的農業醫療聯絡處,,三級組織網絡的建立爲新型農業醫療體系的規範化管理提供了組織保障。制度正式實施後,各級經辦機構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簡化結算申報審覈流程,落實服務承諾,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切實加強資金監管,制定資金管理辦法,建立資金收支專戶,嚴格費用審查,建立重大結算申報金額審查制度,杜絕不合理,違法的補償支出,,定期報告和公佈基金運行情況,提高基金運行的透明度,瞭解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和羣衆的監督情況。

(二)堅持原則,因地制宜,不分形式,創造性地開發了多種農業新藥經營模式。

一是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堅持落實原則。在籌資過程中,各地堅持政府的組織、指導和支持,農民自願入戶。由於宣傳指導工作到位,在全面推進的縣(市、區)參保率達到80%以上,其中鎮海、北侖、鄞州、江北達到90%以上,大大突破了預期目標。在籌資機制上,堅持農民個人繳費、羣體支持和政府支持相結合的原則。在全市22109.3萬大病統籌基金中,個人(包括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國務院爲切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主要政策,對統籌城鄉、協調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了解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我對荊門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基本情況

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1月1日起正式啓動,基本模式是 “區辦、區鄉(鎮、街道)共管”體制,以區爲單位管理住院醫療基金和健康體檢基金,以鄉鎮(街道)爲單位管理門診醫療基金。基金來源:中央財政補助(人平20元)+省級財政補助(人平15元)+區財政補助(人平5元)+農民個人繳費部分(人平15元),合計55元。基金用途分配:門診基金(8元)+住院基金(41.5元)+大病補助(1元)+體檢基金(2.5元)+風險基金(2元)。

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委政府重視,宣傳發動深入,農民參合積極。一是領導重視。爲切實解決我區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曾多次向中央、省、市爭取相關政策,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我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方案,終於使這項惠農工程在我區得以實施。二是宣傳發動深入。各地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合作醫療啓動的`各項工作。各地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會議集中宣講、廣播和有線電視滾動播出、短信羣發、印發宣傳資料、製作專欄等廣泛進行宣傳活動。這些措施調動了農民參加的積極性。

三、在合作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分配中呈明顯弱勢,其原因表現如下:

1、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設備落後。

2、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

3、合作醫療工作機構力量薄弱,影響工作效率和監管力度。

四、完善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的知曉程度。一是利用村衛生室這塊陣地,由村幹部和鄉村醫生經常向羣衆宣傳,儘快讓農民瞭解政策。

(二)加強鄉鎮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方便羣衆就醫。一是要加大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改變鄉鎮衛生院的基礎條件和外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