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篇)

在當下社會,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不同的報告內容同樣也是不同的。我們應當如何寫報告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

有句俗話說的好,農民頭上三把刀醫療、教育、打官司。但在這三項當中筆者覺得醫療是懸在農民頭上的最無法迴避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們常講天災人禍,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禍中最重要的一樣。縱觀我們當今的農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窮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見閻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爲治不起病而離開了他還不應該離開的世界啊!看病有報銷是農民朋友期盼多年的願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後,能及時得到較大數額報銷,可減輕家庭經濟壓力。

針對農村這一狀況,我們知道現在有實行的新型農村醫療合作醫療保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這些農民看病難的問題。也正是鑑於這一問題的現實性意義,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週的時間到我們村、鎮和縣的有關單位瞭解情況,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進行了調查探討。

我國實施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一般以戶爲單位參保,自下而上彙總。如果居民在村裏,那麼由村委會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如果居民在鎮裏,則由社區組織參保,徵收保險費用。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要以戶爲單位繳納一定費用,領取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即可從下一年度開始享受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規定的看病補助。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後,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證,農民在全縣範圍內可任意選擇定點醫療機構看病;需要住院時可在全縣範圍內自主選擇定點鄉鎮衛生院或縣級醫院住院治療。目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者報銷辦法各縣稍有區別,以我的家鄉蒼山縣爲例:在村衛生室就診的報銷藥費的25%,在鎮衛生院就診的,醫藥費在3000元以下的報銷醫療費的30%,3000元以上及在縣級以上醫院就診的另有規定;每人每年最高補償2萬元(報銷所得)。

對參保對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間住院發生的治療費、藥費、檢查費、化驗費、手術費、牀體位費等,由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委會委託市人壽保險公司履行報銷手續。參保人因病在市區住院的,可以自由選擇市區合作醫療保險定點服務機構診治。在辦理住院手續的同時,應憑農保證和個人身份證(或戶口簿)到該院的農保專員處登記。辦理出院手續時,應與該院農保專管員聯繫,辦理醫療費報銷手續,領取補償款。

當然,如果參保人遇到緊急情況也可以靈活就醫,但仍需要遵守相關規定。參保人如果因爲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醫療機構治療。出院後,憑參保人的相關證明、農保證、急診住院證明、住院醫療費用原始發票、醫療費用明細清單、病歷、出院記錄到農保中心辦理報銷手續。

時光飛逝,3年彈指一揮間,我們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制度從試點到現在已經有將近3年的時間,在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較好的成效。關於這一方面的調查是最讓我感動的時刻。我有幸目睹了幾位大爺、大媽、大嬸拿到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報銷款後的喜悅勁,那不是用熱淚盈眶所能描述的,他們是以出聲哭泣的方式來感謝我們的黨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調節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會的公平機制。由於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是實行參保戶(農民)出小頭,國家地方財政出大頭的方式籌集經費的,所以國家財政資金投入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上,這就是在縮小城鄉的貧富收入差距,是對我國公平機制的一種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可以給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讓他們知道國家政府可以幫他們出一點醫療費用,讓他們能徹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療後,報銷款的發放又相當於黨和政府給康復者的一份慰問金(劑),讓農民羣衆感到黨和國家政策的好和對他們真摯的關愛!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的文明和進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作爲一種社會成員(農民)之間互助共濟的社會政策,通過一種在參保人之間分攤一部分資源費用或者說是通過參保人對患病者的間接支援關係,體現了我國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這一新型社會關係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社會文明的進步,讓我國農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間的關愛和溫暖。

當然在認識到我們所取得的成績的同時也要注意分析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中存在的問題。通過我的調查發現,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還存在着以下幾個方面比較嚴重的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由於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資金,每年所籌集的資金差不多隻能支付當年的醫保開支,甚至還會出現不夠,因而相應的保障水平比較低。

觀念難轉變。對於大多數農民羣衆來說,一年拿10元錢並不困難,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這10元的合作醫療基金時,就變得十分困難。原因在於過去的農村合作醫療反反覆覆,許多農民對此持懷疑態度,一陣風似地搞一兩年,最後還是不了了之。少部分農民羣衆還把對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轉嫁到對幹部、對醫務人員的不信任,認爲減免的一點醫藥費還不是衛生部門又通過藥費漲價、多開處方給刨回去了。除此之外,農民羣衆尋求醫療保障的意識不強,無風險規避意識,儘管深知合作醫療的好處,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時,就是不願掏那份不必要的錢,更不願眼看自己出錢別人吃藥。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保險 涉及到村、鄉、政府、醫院、信用社等多家機構。而且農民在報銷過程中要出示合作醫療證、身份證等證件,萬一少了一樣,農民就得從城裏趕回家拿,這樣往返幾回又得花不少的錢,而且手續流程又是很繁雜的,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許多農民去醫院辦手續時都不知道到哪個部門好,也就是城裏鄉里幾趟跑,到了醫院還不知找哪好!

在全國大興打工經濟的繁榮時期,身強力壯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員參加合作醫療,必須在參保地就診,在縣外就診的不予報銷。這對於當地的合作醫療來說,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對象勢必流失,參保的將是些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婦女,而其發病的機會又多,報銷的頻率數額都比較大,這無疑對本就蒼白無力的合作醫療基金造成更大的壓力,使其運行更加艱難。

我對村裏的部分民工做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調查,也相應的對他們做了這方面的知識宣傳。在我調查的幾個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政策,但都不是很瞭解。當問及他們對這一政策的滿意程度時,大部分人態度都不是很明確,但有個民工的話表達了大部分人的心聲:有總比沒有好。這說明大部分人還是認同這一政策的。

對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險的不足之處,我想在這裏提出一些建議,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採自網上的建議:

明確政府在改革完善農村合作醫療中的職責。隨着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農村小城鎮建設如雨後春筍,農村富裕勞動力由農村一線向非農產業轉移,大量的農民工從農村涌向城鎮,城鎮人口持續上升,如果這部分農村人口的醫療保障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勢必會衝擊到城鎮職工的醫療保險制度,影響其平穩運行。因此,各級政府要及時調整衛生投入政策,實行衛生投入向農村傾斜,保證各級財政都有足夠的衛生資金投入到農村,要將農村的醫療衛生保險政策納入國家的總體社會保障規劃。

建立科學合理的農村醫療保障基金籌措機制。隨着地方經濟的發展,財政實力不斷增強,有條件的地方要隨着經濟實力的增強逐步提高國家部分的補助標準,直至對個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廣泛的經濟合作基礎,對於經濟實力發展較快的村集體經濟組織要給予本地的合作醫療制度予扶持,鼓勵鄉鎮企業、社會團體、慈善機構和個人資助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此壯大合作醫療的腰幹,逐步增強其實力,擴大受惠覆蓋面。在實施過程中,對於農村五保戶參保的個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門解決,對農村貧困戶、特困戶的個人部分,可由地方財政負擔,以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選擇科學合理的醫療保險模式。農村衛生機構的設置不必與行政機構相對應,可以根據地理環境、病人流向,結合行政村合併、鄉鎮合併,撤併部分村衛生室和鄉鎮衛生院,重新調整佈局。對於欠發達地區的農村醫療保險制度建設,重點是要抓好衛生扶貧和對貧困人羣的醫療救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發生,要努力尋找經濟扶貧與衛生扶貧的最佳結合點,解決貧困地區的醫療衛生設施條件差和缺醫少藥的問題,大力實施對貧困地區貧困人口的醫療救助行動,確保其健康生存權。

健全規範的合作醫療運行網絡機構。農村合作醫療能夠報銷的部分本身就十分有限,大部分還得農民自己掏腰包,而就是這有限的部分,不多的利惠,往往有可能被醫療部門吞噬:或是開大處方,重複開藥;或是開人情處方,達車開藥;或是藥價賣得高,出售假藥;或是多出檢查程序,擡高檢查費用;或是讓流醫黑店鑽了空子,搶吃合作醫療,等等。有鑑於以往合作醫療的教訓,現有的合作醫療要突破原有的合作範圍,以縣爲基本單位,保障醫療經費,保障農民羣衆藥費的報銷。縣、鄉、村三級要層層設立專門機構,縣要成立合作醫療領導小組,負責全縣合作醫療的政策制定及工作指導

建立新型合作醫療醫藥用品的政府採購機制。當前的醫藥市場,醫療藥品真假難辨,魚目混珠,價格千差萬別。爲了切實管好用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將有限的基金用在刀刃上,最大限度地降低醫療成本,讓利於民,受惠於民,農村合作醫療的醫藥用品應該納入政府採購範圍。通過完善藥品購銷制度,徹底根除藥品回扣虛高藥品價格的不正之風,發揮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物價部門的職能作用,提高藥品質量,規範藥品及醫療服務價格,實行由政府牽頭、部門配合、農民代表共同參與管理的新格局,讓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羣衆對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擁有充分的管理監督權。

另外,作爲新型合作醫療的具體實施部門---衛生系統,要積極探索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參與合作醫療的新辦法、新措施,以擴大合作醫療的覆蓋面,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村人員參保率;要積極探索商業保險參與農村合作醫療的新機制,整合各方面的資源優勢,實現資源的最佳配置,鑄起農村合作醫療的銅牆鐵壁。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2

一、案件的由來和調查經過:

20xx年8月14日上午9時,我局執法人員羅禮全、張援軍、王家春、雷汝新對地處宜賓市江北振興建材城20幢1樓34—35號的經營場所依法進行檢查(出示行證執法證件),現場發現該營業場所門面的店招爲“米蘭整體櫥櫃”,檢查時正在營業,現場據劉紅霞講:“是他(劉紅霞)和李鋼、邵海、何思善四人平均出資20000元於20xx年6月16日開始經營米蘭整體櫥櫃的”。檢查時劉紅霞無法提供該營業場所的營業執照,依據《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第二條的規定,的上述行爲涉嫌無照從事整體櫥櫃的經營行爲,隨即填寫立案審批表附上現場筆錄報立案中心局領導批准立案,20xx年8月14日批准立案,並指定由王家春、張援軍負責全面調查。

二、當事人的基本情況

當事人:

李鋼,男性、現年32歲、漢族、家住宜賓市翠屏區金江村29棟9號,身份證號:512501197509132733,電話:2030900。何思善,男性、現年31歲、漢族、家住廣東省大埔縣湖莒村村下田心小,身份證號:441422197605110013,電話:13808296661,

邵海,男性、現年37歲、漢族、家住湖北省荊州區迎賓街3號,身份證號:422421197011xx0019,電話:13659032118,

劉紅霞,女性、現年36歲、身份證號512501197110102743、家住宜賓市翠屏區金苑30幢45號,職業:個體工商戶,成立日期:20xx年3月18日,營業執照註冊號:5115023028539。字號名稱:宜賓市翠屏區禾田櫥櫃經營部,經營形式:個人經營,經營場所:舊州江北建材城17幢9號,經營範圍:櫥櫃零售。

三、違法事實

經查明:當事人劉紅霞(負責聯繫廠家和進貨的業務)、李鋼(負責銷售和售後服務工作)、何思善(負責設計和售後服務工作)、邵海(負責策劃和銷售工作)四人,未經工商行政管理機關覈准登記註冊,人均出資貳萬元(合計:八萬元)向宜賓市翠屏區致和街魏常金(電話:13909098960)以3256元/月的租金租得門面兩間,面積140平方米,於20xx年6月16日起至20xx年8月14日止擅自在宜賓市江北振興建材城20幢1樓34—35號從事米蘭櫥櫃的經營活動。經營期間已訂購出去12套,共計向訂貨的客戶收取訂金8010元,於20xx年8月14日被我局執法人員查獲。

四、處罰依據及處罰建議

當事人的上述行爲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十一條第二款“合夥企業的營業執照簽發日期,爲合夥企業成立日期。合夥企業領取營業執照前,合夥人不得以合夥企業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規定,屬於無照從事合夥經營行爲。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夥企業法》第九十五條第一款違反本法規定,“未領取營業執照,而以合夥企業或者合夥企業分支機構名義從事合夥業務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停止,處以五千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時,未依照本法規定辦理變更登記的,由企業登記機關責令限期登記;逾期不登記的,處以二千元以上二萬元以下的罰款。

合夥企業登記事項發生變更,執行合夥事務的合夥人未按期申請辦理變更登記的,應當賠償由此給合夥企業、其他合夥人或者善意第三人造成的損失。”的規定,建議對當事人作如下處罰;

1、責令其立即停止無照從事合夥經營行爲

2、罰款5000(五千元)。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3

在開始正文之前必須要說明農村合作醫療是由我國農民自己創造的互助共濟的醫療保障制度,其經歷50年的發展,傳統的農村合作醫療已不再適應社會政治經濟的發展,於是便產生了今天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由於是對當下現狀的調查,因此正文的對象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一、何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是指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爲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採取個人繳費、集體扶持和政府資助的方式籌集資金。

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

首先就拿外沙鄉人們政府副鄉長袁芳在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現狀調查與思考》一文提到的數據開始。文中提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自展開以來,已取得了顯着的成績。截止20xx年,外沙縣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比例已達到90%以上。通過調查,75%以上的農民表示,他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可以報銷看病的費用能夠減輕家庭的負擔。他還提到,參加醫保後,更多人走進了大醫院,大醫院不再是一個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方了。

(1)真理解了嗎?

文中第一個比較吸引人的數字是90%,那還要的那少於10%的人是怎麼回事,雖然相對於九,一顯得不值一提,但是如果以一億爲基數,就有近一千萬人沒參加,這可就不是小事了。但爲什麼呢?是出於對該制度的不理解嗎?當然90%的比率對於發展中的制度已經是不錯了,但問題是他們又是否對於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有充分的理解?畢竟,該制度的推出不是爲了顯示人們對政府制度的支持,而是爲了便民,利民,爲人民服務。

調查發現不參加的羣衆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並不真正瞭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意義,他們僅僅從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慮,由於自己身體好,生病住院概率低,沒有必要花那個冤枉錢。而參加的羣衆又普遍反映不滿意,甚至牴觸情緒。

這首先暴露的就是它宣傳上面的問題。

記得有一次同學請我幫忙推銷洗髮卡,20元一張。她向我訴說了其許多好處,比如:可以免費洗4次頭,白送你36元,做頭髮打六折,時間不限,永不過期。聽着是不錯,但當我問及洗髮質量時,她也不瞭解;當大家認爲那36元以後洗髮能用,都挺心動時,我找她確認了一下,她告訴我那36不過是按原來洗4次頭的價位能省下來的錢,實際上就是隻能洗4次,末了,她還建議我別把事說透,就讓人這麼誤會着,否則賣不了。結果,最後一共賣出一張,我自己買的,全當幫朋友。其他人聽了事實,果然不出她所料,散了。

當收到普遍較低的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滿意度時,我們不難聯想到,那麼多人的不滿意是否就是因爲爲了有更多人蔘與,一開始就有意無意的沒說清楚,讓人產生了不該有的誤解,產生了對農村合作醫療的過高期望。若無意那就是失責,有意就是欺騙,是犯罪。

對於失責,除了上文的說多了,還有一種就是說少了:沒讓人們看到它的長遠利益。這直接影響到了那少於10%的人。

(2)真實惠了嗎?

90%之後出現的另一個百分比是75%。用同樣的方法,我們首先來分析一下它的對立面,那剩下的25%。不是給補貼了嗎,怎麼還會不減輕負擔呢?

由於新型合作醫療一大病統籌爲主,對於小病仍有農民個人負擔;對於大病,由於農村內部也存在較大的貧富差距,那些貧窮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醫院就診,能夠報銷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們依然無力償付,還是看不起病,於是就乾脆不看,那樣他們還是得不到實惠。

至於那75%,我還得問,是真的事實上減輕了負擔呢,還是意識上感覺得到了實惠呢?這兒就有個認爲得到實惠反而加重負擔的例子:

父親生病住院,在出院時,由於父親參加了農村醫療合作保險,故可以報銷一部分醫療費。回到家中,兒子給母親說到農村合作醫療的好處時,遭到了母親的反對,隨之母親就給兒子算了一筆賬。

原來,在農村合作醫療保險規定中,住院是先提條件,且住院費必須高於200元。這樣,像父親這種可住可不住院的情況就必須住院纔可以享受報銷。

如果不參保,父親僅需檢查完後住院幾天就可以回家休養。這樣,費用如下:檢查費658元;住院及護理費五天合計225元;生活費,交通費,雜費共合計200元;醫療費約合3000元;總計4008元,不反而比參保省了2545元。

上下一對比不難發現,多出了的,一是住院費,二是藥費。前者好理解,這藥費又是怎麼回事,不是同樣的藥嗎?

原來,同樣的藥物,在醫院的價格是普通藥店的幾倍,參保者僅可享受藥費報銷45%,一來一回參保者實際上多消費了,卻還以爲自己的便宜了,難保這75%中就沒有這樣的人。

(3)真去大醫院了嗎?

袁芳副鄉長在文中還提到了,醫保讓更多人走進大醫院,得到更好的治療。但事實上,許多地方的鄉鎮醫院根本夠不上那個大字,就比如說前幾天,爸爸的老領導在青海旅遊時出了車禍,送達那的省院,爲了能先看病,還得塞錢給其他病人,讓他們等等,因爲器材太有限,不這麼幹還得等十幾天,可當時人可就快死了!那的省院可遠遠及不上這的市院,更何提縣院呢?而規定卻嚴格要求如果你想報銷,就只可以在當地的鄉鎮醫院看病,而一般鄉鎮醫院醫務人員短缺,且整體素質不高,長期得不到培訓,技術骨幹嚴重流失,很難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醫療需求。

(4)真的說不完

其實存在的問題還有許多,就比如對於外來務工人員,在他們的工作地就無法享受到許多,二在他鄉更沒人在這方面爲他們服務。在我們社區,在8000餘入住人口中近三分之二是外來人口,當去社區詢問居民參保情況時,工作人員爲我一一道來參加各種保種的人數,但我發現,這些人加在一起不過20xx多人,這才知道外來人口根本不在關注人口範圍內。還比如說受益面狹窄等。

就我今天只圍繞了幾個城市小範圍講,也可以發現,各城市差距大,上文提到的百分數或多或少還可以增加減少,也就說明着問題可能不我說的還嚴重。

三、對策及建議

四、結語

發現問題是爲了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是爲了更好的生活。雖然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仍然存在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雖然沒有夠多的提及,但是它給人民羣衆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一項政策性強﹑涉及面廣﹑任務繁重的社會系統工程。需要我們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將一個嶄新﹑健全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推廣到全國農村,切實解決農村醫療衛生問題,造福廣大農民,爲構建和諧社會作出貢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4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正在農村迅速普及,廣大農民的醫療保障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因病致貧的問題正在逐步緩解。

這是各級政府所希望的,是廣大農民所盼望的。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就醫看病上,真正體會到了黨和政府給予的關懷和溫暖。但是,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過程中,存在着不可忽視的問題:

1、籌資問題

資金籌集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落實的基礎。到目前,全國所有試點縣的籌資基本都是以政府組織、統一籌集爲主。縣級以上政府的補助是以某時間段內參加人數爲依據的,爲了爭取上級政府更多的補助,試點縣一般要求各鄉鎮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下達的參合任務,所以政府籌資滋生了三種現象:一是村裏墊資,鄉鎮把任務下到村裏,有條件的村就先墊上,在規定的時間裏交到鄉鎮,然後再向農民收取,交了錢的農民可以領到鄉鎮發到村裏的《就醫證》,沒交錢的農民村裏就不給發《就醫證》;二是鄉鎮墊資,對沒有完成籌資任務的村,鄉鎮政府只能籌措資金先墊上,在規定的時間內交到縣裏,然後再向村裏籌集;三是縣裏墊資,爲了能順利通過上級有關部門的驗收,對沒有完成任務的鄉鎮,縣裏按當初確定的參合率和應交的資金,足額打到專用帳戶。墊資完成、驗收通過,然後就是資金回抽問題。所以目前大多數試點縣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數缺乏真實性。

2、管理問題

(一)管理機構主、客一體,弊病很多。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機構的主體大部分是縣級衛生行政部門內設的,服從並服務於衛生行政部門,管理主體對被管理者缺乏公正約束力,也就是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這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是非常不利的。

(二)管理成本高,管理難度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確定以縣爲單位進行統籌,實施統一的交費標準以及費用發生後的審覈、報銷等等。表面看來,統籌層次很低,但從中國的現實看,絕大部分縣都有數十萬人口,能否有足夠的管理能力值得懷疑。另外,與城鎮醫療保障制度改革類似,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建設沒有配套的醫療服務體系改革和建設做支撐,對醫療機構可能出現的不良行爲缺乏基本制約能力,各種侵蝕問題難以避免。在這種情況下,制度設計不得不將注意力集中於對患者的控制,引入了起付線、封頂線以及分段按比例報銷等等,使制度變得相當複雜,進一步加劇了管理難度。

3、受益問題

從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的上看,讓農民受益而且讓得大病的農民受益是最終目的,但實際情況與最終目的相差很遠。其原因一是資金回抽,縣級財政對農民補助的承諾有的不能兌現,先墊後抽。二是醫療收費缺乏制約。單就藥品而言,一種藥品多種名稱、多種價格,而且是多種不斷變化着的價格,沒有辦法統一價格;診療檢查名目繁多,沒有統一收費標準,有標準的也難以執行。三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本身存在缺陷,如家庭帳戶、門診報銷、分段報銷等。家庭帳戶和門診報銷的設立,起初是爲了提高參合率,照顧受益面,現在看來是與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目的相悖的,國家對參合農民補助的錢,有相當一部分沒有用到老百姓身上:很多農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參加了合作醫療,不知

道的,到醫院看病當然自己花錢,也不去報銷;知道參加了的,大約有三分之二的人不得病、不報銷,受益主體不能突出。

4、基金問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發展到今天,合作醫療基金已經由農民個人交納爲主發展爲以政府補助爲主,各級政府補助資金已經佔到60%到80%,所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名稱應改成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也應該逐步過渡到農村醫療保障制度。

建議:

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爲農村醫療保障制度,取消農民交費,把各級政府對農民補助的資金集中起來,以縣爲單位成立專門的機構進行統一管理,每縣就設一處醫療水平最高的縣級醫院爲定點醫療機構,到縣級以上醫院治療的不報銷。農民得小病自己花錢治療,在目前一般家庭1000元左右以下的醫療費用是承受的起的;得大病憑《身份證》到指定醫院報銷。假設一個50萬人口的縣,按每人補助40元計算,起付線設爲1000元,超過1000元按50%報銷,封頂線設爲20000元,以筆者所在縣計算是可行的。這樣做等於基本實現了全民半費醫療,有利於杜絕國家專項補助基金流失,有利於降低管理成本,有利於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問題,有利於更好地體現黨和政府對農民的關懷。

二.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緩解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矛盾,促進農村社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舉措。

試點地區廣大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在這項制度的實施中,得到了真真切切的實惠,黨和政府的公信力也進一步得到了提升。但是,當前農民羣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還有四點盼望。

一盼資金籌集經常化。當前試點地區對參合農民的個人繳費部分基本都是在每年年底集中收繳。由於許多村組近年來全家外出務工的農戶越來越多,這樣集中收繳往往使一部分外出務工農民因錯過繳費時間,而無法享受來年的合作醫療待遇,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基層幹部在籌資時的工作難度,甚至出現了爲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參合率任務,而由村組幹部墊資繳費的現象。農民盼望能儘快建立起農民年度內自由繳費的籌資模式或者在尊重本人自願的前提下,通過簽訂文字協議的形式,在每年發放糧食補貼、林特產補貼時代發代扣個人應繳納的合作醫療資金,使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籌資工作能經常化。

二盼單獨制訂用藥目錄。目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對臨牀用藥的管理,是按照《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藥品目錄》來執行的。羣衆反映,一些療效確切、價格低廉的臨牀用藥和家庭常備藥卻未列入該《藥品目錄》。這樣不僅使醫生在臨牀用藥時無所適從,而且也加重了參合農民的個人經濟負擔。農民盼望有關部門能結合農民的用藥實際及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政策規定,單獨制訂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藥品目錄》,進一步增加藥品種類,擴大報銷範圍,讓農民羣衆從中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盼建立門診慢性病報銷制度。在廣大農村地區,一些患有高血壓、老慢支、糖尿病和地方病的參合農民,往往不需要住院,但又要經常在門診治療,持續不斷地支付醫療費用;還有一些特殊的治療,如腫瘤患者進行放療、化療,尿毒症

進行腎透析等,由於每次治療實際發生費用遠遠低於合作醫療補助起付線標準,所以得不到合作醫療的補助和支持。這些都增加了農民羣衆的經濟負擔。農民盼望能建立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慢性病管理制度》,有計劃地逐步解決參合農民因長期門診就醫,而造成的醫療費用負擔過重問題,不斷擴大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受益面。

四盼改善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鄉鎮衛生院是基層直接面對廣大農民羣衆的定點醫療機構,而目前大部分鄉鎮衛生院房屋簡陋、設備落後、人才匱乏,醫療條件不能滿足參合農民的就診需求,難以承擔爲新農合患者提供醫療服務的重任。農民盼望各級黨委政府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切實加大對鄉鎮衛生院的投入,不斷改善醫療條件和硬件設施,加強醫衛人員的學習培訓,進一步提高鄉鎮衛生院的醫技水平、醫護質量和管理水平,讓參合農民能夠就近享受到安全、便捷、優質、廉價的醫療服務。

我國農村人口占64%,調查表明,因病致貧、返貧者佔農村貧困戶總數的30%~40%。正是在這樣的一種背景下,建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被重新提上了議事日程,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強調農民自願參加的原則,現就此問題探討如下:

三.自願參與原則存在的現實基礎

自願參與是指農民可以按照自己的意願決定是否加入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反對任何形式的強迫命令,這一決策考慮到了合作醫療的歷史原因以及具體工作執行上的實際困難和阻力,是現實國情下的合理選擇。

第一,我國農村合作醫療起源於上世紀50年代,後因得到黨中央和衛生部的肯定,逐步在全國全面推廣,曾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高度評價,被譽爲“是發展中國家羣體解決衛生經費的唯一範例”。後因集體經濟的解散等衆多原因,合作醫療紛紛解體。1994年,在全國27個省14個縣(市)重新開展“中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改革試點”及跟蹤調查工作,結果合作醫療重建遇阻,試點多數失敗。合作醫療幾經沉浮,使人們對政府產生了不信任感,對合作醫療喪失了信心,現在再度提出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大多數農民對其持觀望態度,如果強制性要求其參與,會起反作用。

第二,歷史經驗表明,要辦好農村的事情,必須尊重農民的意願,維護農民的權益,得到他們的理解和支持,靠強迫命令讓農民辦的事情,都不能成功,也不會持久。現在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政府首次決定採取財政補貼方式,能有效減輕農民因疾病帶來的經濟壓力,但人們真正認識到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作用和意義仍需要一個過程。

四.自願參與原則蘊含的弊端

自願參與原則與“大數法則”的矛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是我國社會醫療保障體系的一部分,是一種具有保險性質的醫療互助制度。而保險就是面臨風險的人們通過保險人組織起來,使得個人風險得以在羣體中轉移、分散,本質上是一種互助行爲,大數法則是其運行的核心,即覆蓋率和參合率越高,就越能保證資金的收支平衡,系統內共擔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要求建立在衆多人入保的基礎上。有關研究表明,農民對政府管理合作醫療的不信任、農民的健康意識和收入水平以及定點醫療機構的服務意識和服務能力等因素促使部分農民

五.不願意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自願參與”原則使制度本身就失去了國家政策的“強制性威力”,故很難保證高參與、廣覆蓋,大大減弱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共擔風險的能力,影響其長期發展。

自願參與原則易產生逆向選擇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意願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參加的預期效用與預期成本的對比。農民的預期效用就是能夠減輕疾病的經濟負擔,而產生效用的前提條件就是患病風險,故身體健康、疾病風險小的農民,利用醫療服務的概率低,預期效用低,因而更傾向於不願意參加合作醫療。與之相反,身體健康狀況差,疾病風險大的農民,傾向於參加合作醫療。這也就是保險中的“逆向選擇”。由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必須遵循自願參與的原則,極易產生參保者的逆向選擇。湛忠清等對安徽省農民的調查表明,農民的身體健康狀況是影響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因素。如果參與合作醫療的多爲健康狀況差的人,那勢必會增大合作醫療基金的使用,可能導致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境中,整個制度將難以正常運行。

自願參與原則難以形成良性的互助共濟關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具有互助共濟性,即對整體而言,是多數人共濟少數人患病的費用償付,年輕人共濟年老人,健康的共濟患病的,病少、病輕的共濟病多、病重的,對個體而言,年輕時、無病時爲年老時、有病時積蓄。是一種在社會範圍內分攤風險、互助共濟。由於自願參加而產生的農民選擇參與與否的隨意性,有些地方就出現年輕人不願參保的現象,不能保證參保的連續性,也不能保證籌資的穩定性。從長遠來看,難以形成良性的互助共濟關係。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5

一、調查前言

爲了迴應國家政府“走基層”的號召,深刻了解新農村建設給農民帶來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上的改變,瞭解農民的生活有沒有日新月異,瞭解新農村建設有沒有落到實處,瞭解新農村合作醫療是不是落實到每家每戶,是不是讓農民受益匪淺。同時,也爲了增長見識和才幹,增加社會實踐的閱歷,豐富自己的社會知識和經驗。我於20xx年1月8日至2月13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貴陽南方醫院中西醫專科門診部就前來就診的農民進行了關於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狀況的調查。

首先介紹一下這次調研的基本情況,本次調查採取隨機抽樣的方法對前來醫院看病的120戶農戶戶主以回答調查問卷的形式進行調查,並與許多患者進行了交流,記錄並分析調查結果,得出結論,提出相應意見。

我的調查安排在1月8日至2月13日,這段時間正值感冒等流行性疾病的高發期,每天都會有很多人來醫院看病,但是畢竟在貴陽,前來看病的農民不算太多。爲了方便調查,我的調研安排在了下午,地點就是醫院的們診部。調查按時間分爲兩個階段,1月8日至31日,到醫院門診部查找看病記錄,因爲每一位患者都會有相應的住址,根據住址得知是農村人還是城市人,如果是農村人,我就去向他們收集相應的信息,詢問相關政策,由於農民大多是文盲,故調查的步驟大致爲:先製作調查問卷,念給農民聽,將答案記錄下來。

調查問卷的內容包含填寫者的基本信息,如性別、年齡、族別、家庭年收入和支出等;剩下的就是正式的問題了,其中主要有:是否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對農村合作醫療的瞭解程度,生病了是否及時得到治療,參加農村合作醫療前後一家人全年的醫療費大度值是多少,覺得醫院在實行農合前後藥價和其他醫療費用有沒有上漲之類的,對各醫療點的效率和服務態度等是否滿意,最後是自農村合作醫療開展以來農戶對這一政策的一些看法以及對該政策的建議和意見。下面的表格是調查日誌:

在20戶農戶中,參合的有20戶,參合率爲100%,參合的農戶中有12戶對農合感到滿意,其餘8戶也對滿意該政策,但認爲使用程序太複雜了,不方便。完全滿意率達60%,20戶農戶中,只有5戶是對農合瞭解的,有8戶是聽別人說好才參合的,剩餘的7戶則認爲是政府規定必須參合的。自從參合後,在所調查的農戶中,生病都有及時去治療。在參合農戶中,20戶農戶都認爲農合減輕了家庭醫療負擔。而有16戶農戶,即80%的農戶認爲農合使用程序應該簡化。 8月19日我到牧場村的村政府瞭解關於農村合作醫療的一些具體情況。主要內容包括:牧場村所居住的總人口,參加合作醫療的人數等,村委會到村裏的各個組貼宣傳單,並在每個組找一個負責人幫助宣傳農村合作醫療,召開農村合作醫療呢動員大會,並且本村成立了相應的組織機構,把合作醫療工作納入鄉鎮年度工作考評中。

二、存在的問題

農村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的建設力度不夠,村政府對村衛生室的資金投入不足,而且對落實村衛生室工作政策不太完善,農村中心衛生院和村衛生室環境衛生條件差,且管理不完善,一般村衛生室就一個醫生,並且衛生室裏的現代化醫療設備缺失,硬件建設不足,村衛生室得位置也設立得不科學不合理,許多村衛生室爲了追求高利潤、生意興旺而把衛生室位移到離集市很近的地方,並掛着“某村衛生室”合作醫療牌子,以至於大多數偏遠地區的農戶看病遠,病人還要經過長途跋涉才能看醫生,有時還會引起病情惡化,使農民即使參加合作醫療,也很難從合作醫療政策中享受實惠,於是在偏遠地區便形成了新的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重新回到大病醫不起,小病幹忍着的狀況。

新型合作醫療的費用報銷程序複雜,要花費大量時間,需辦理的大量繁瑣手續,且衛生室辦事效率不高,僅僅是把農民就醫難得問題換了一種形式呈現出來,農村合作醫療雖然可以報銷部分醫療費,但藥價和其他各種醫療費用價格混亂,沒有明碼標價使用,醫療費用的透明度低,部分農民對此唏噓不已,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有待改善。而且有些地方不願意從合作醫療證上除賬,只願收現金。並且有在經銷藥品上索取回扣,對病人採取各種方法索取紅包的現象。使患者受益率降低、精神和物質上耗費加大。

鄉村醫生的素質低且態度差,筆者認爲這成爲了推廣新型合作醫療的一大障礙,村衛生室醫生技術水平不夠,文化素質欠缺,服務意識差,惠民意識不夠。農村人尤其是男性農村人很愛面子,面對醫生惡劣的服務態度,兩者容易發生衝突,大家對此都很有意見,而且一些醫生名利化,在經銷藥品上索取回扣,索取紅包等現象時有發生。小地方醫生不敬業,不爲病人的利益着想,坐在那裏真的就只是爲了工作而已。因此農民心中不滿,生病也不太想去看醫生。

政府對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不夠,沒有激發農民的積極性,沒有針對不同地區採用合適的方法,盲目學習,沒有結合自身情況提出有效的宣傳方法,如這次調查的牧場村,大部分人不識字,而宣傳的方式僅僅是貼宣傳單和召集村委會的人員開動員會,沒有深入每家每戶讓羣衆真正瞭解這一惠及百姓的好事,很多農戶認爲這是國家規定強制要參與的。農民對農村合作醫療政策不瞭解,導致就醫消費不合理和盲目就醫的現象。

三、對策和建議

要解決上述問題必須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及政策,加強對各部門的監督,加大政府對農村合作醫療的投入,提高政策的透明度,保證農合政策落到實處。具體有以下幾點:

1、加大宣傳力度,相關的政府部門應當充分利用各種形式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使農民加強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瞭解,提高廣大農民的健康意識和風險共擔意識,宣傳應深入到每家每戶,做好政策的解釋工作,貼宣傳單的範圍應該擴大,並應有了解這一政策的認識給老百姓進行講解,動員大會不能只在村委會或更小的範圍內舉行,要顧及廣大羣衆,在全村範圍內舉行,耐心地解答農民提出的問題,講解相關的政策內容。同時利用其他各種農民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農村合作醫療的相關政策。儘量做到家喻戶曉。

2、增加醫療過程中各種費用的透明度,爲了規範新型合作醫療管理與運行,應該要嚴格執行衛生收費標準,加強對報銷程序和各醫療機構的監督力度。要做到藥價和各種醫療費用明碼標價,讓農民知道自己的錢花在了哪裏,使農民信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程序應該形成一條流水線,裁減各項多餘的複雜的程序,還應設置諮詢臺,方便不懂程序的就醫者就醫,要改善村衛生室等醫療機構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讓羣衆在醫院感受到尊重和溫暖,並且逐漸信任農村合作醫療,信任政府,信任國家,還有,爲了方便貧困地區羣衆治療,應採取醫療費用可以從合作醫療證上除賬,也可以交現金的制度。

3、加大對村衛生室的資金投入,逐步改善衛生室的環境衛生,徵集資金,完善硬件設施,將村衛生室安排在離村子比較近的地方,經常與農民進行就醫這方面的交流,切實的幫羣衆解決問題,讓偏遠地區的羣衆也能享受農村合作醫療帶來的實惠。農村合作醫療是一項應該讓全民受益的政策,政策的實施必須顧此即彼,全面落實。

4、提高醫務人員和幹部、黨員的素質,對村衛生院醫生進行適當的素質教育,提高醫生的競爭壓力,政府等有關部門應敦促村衛生室各醫生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素質、文化素養以及服務態度,對採用靈活的方法醫生進行相關考覈,並把服務意識和責任心作爲考察醫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6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在xx區已實施了三年,對各個羣體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爲此,我們專門針對個體醫生進行了走訪調查。採用走訪的方式進行調查,主要是考慮到個體診所數量不多且時間較爲充裕,走訪調查更能有效地和個體醫生進行交流,聽取他們的意見和看法,並能有效的發現和分析問題。調查活動期間,我們走訪了xx鎮、油河集、趙橋鄉、xx鎮xx的十幾個個人診所,他們中最低開診時間爲十幾年,最高可達四十餘年,都親身經歷了新農合在地方鄉鎮實施的全過程,對這項政策有着自己最深切的體會。有的個體醫生也成經歷過老的農村合作醫療,在兩次的農合對比時,他們也說出了自己的疑慮。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政策實施對個體診所的影響主要體現在:

一:到個體診所看病拿藥的農民明顯減少,使得診所收入大大降低。當問起“您覺得農村合作醫療的實施對前來就醫人員有着什麼樣的影響?”這個問題時,100%的個人診所醫生都表示,新農合的實施對他們有着很大的衝擊,收入基本可減少一半。由於到定點醫療醫院看病門診可報銷30%,住院可報銷70%,而到個體診所必須付100%的醫藥費,即使在醫院藥費藥價較高情況下,農民朋友們仍選擇在定點醫療醫院看病。但據個體診所醫生反映,由於鄉鎮醫院門診報銷比例較低,到診所看小病的數量並未有明顯的減少,只是患有長年病的病人不再光顧個人診所,這是導致診所收入減半的主要原因。同時,由於新農合的衝擊,個體診所的藥價也比先前有所降低。所以,病員減少和藥價降低是個體診所收入減少的原因所在。

二:對建立村衛生室,加入新農合,成爲定點醫療單位有着不同的看法和認識。現階段,各個鄉鎮均在建立新農合定點村衛生室,準備把個體診所併到村衛生室裏並對其實行相應的管理政策。但個人診所在加入村衛生室之前一定要有“鄉村醫師資格證”。

1、在xx鎮走訪的個人診所中,有的不願加入新農合定點村衛生室,覺得加入之後收入受限制,沒有個體戶自由和賺錢,尤其是需要繳納一萬元的風險費,覺得不能接受,準備在村衛生室建好之前,改行做生意,不再開診所。一些資歷較高的老醫師,行醫40多年,覺得新農合是一項黨關心老百姓的好政策,對建立農村衛生室也有很高的贊同,但覺得自己年事已高,加不加入都無所謂。

2、在xx鎮xx走訪的個體診所,對加入村衛生室都有着很高的積極性。這些個人診所由於離農民距離較近,服務態度良好,與村民關係密切,收入並沒有減少太多。同時,在於村民接觸的過程中也能感受到新農合給百姓帶來的好處,認爲這項政策真正解決了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但有些地方由於離新建的村衛生室距離太遠,離鄉鎮也很遠,有些個人診所併到衛生室後,這些村莊的村民看病拿藥會極不方便,他們希望有關負責單位能在他們那裏新建一所村衛生室,以解決他們的這個難題。

3、在xx鄉走訪的個人診所中,他們普遍認爲新農合的政策和用意是好的,但在鄉鎮實施的過程中,出現與政策相違背的手段方法,使得新農合沒有真正做到利民惠民。對加入村衛生室也抱着一種觀望的態度,有的診所醫生還希望國家能大力提倡個人行醫,在他們看來,建立村衛生室,需要花費國家大量的財力和物力,而且由於藥價的提高,農民很可能得不到應有的實惠,而個人行醫,則會爲國家減輕負擔,好的個人診所對基層人民還是有很打大好處的,新農合解決的是一些“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問題,對於百姓常見的小病並沒有起到幫助,而且在個人診所中,村民可以得到更全面、更周到的服務。

同時,在上述三個鄉鎮中,個人診所加入村衛生室所交地風險金也不相同,在xx鎮、xx鎮xx均是一萬元,而在趙橋鄉卻高達三萬元。對此,這種相同政策不同收費的做法,給有些診所帶來了相當大的壓力。

在調查、訪談過程中,個人診所對新農合的政策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都認爲這是一項體現了黨對人民關愛政策,是一件值得去大力實施推廣的政策。但在基層實施的過程中,卻並沒有完全按政策辦事,很多鄉鎮醫院在推廣農合的時候,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了首位。爲此,他們均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1、新農合這項政策本身就有着改革激發公立醫院活力的作用,讓很多原先瀕臨解體的鄉鎮醫院有了新的發展,各個方面都有了提高。這本身應該讓農民特別受益的事,但很多鄉鎮醫院存在亂收費現象,護理費比先前提高了幾倍,以前一個手術幾百塊,現在高達幾千塊。希望有關單位能及時管制。

2、新農合實施以後,醫生的工資都提高了,希望醫生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責任感也能跟着提高,醫護人員的自身素質也要提高,要不斷加強學習,牢記“爲人民服務”的信念。同時,醫院要紀律嚴明、賞罰分明,堅決杜絕不良現象的發生,對不負責任的醫生和護士不能姑息。

3、新農合開展以來,由於看病有補償的緣故,很多農民都願意去鄉鎮醫院看病,但有些醫院存在小病大治、醫生勸說病人住院的情況,有些農民只是普通的小病,卻要住上一星期的醫院,花了很多不必要的錢財和時間。而且,各項檢查都增加了,農民看病之前都要經過一系列的檢查,這些費用又不在補償範圍之內,希望醫院能本着“救死扶傷”的原則,不要把盈利放在第一位,真正做到關心百姓、愛護病人。

作爲一項利民惠民的大工程,很多人都很支持這項政策,個人診所也希望政策在基層的實施真正能爲百姓帶來利益,減輕農民的經濟負擔。

綜上羣體我們發現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有着廣闊的發展前景,但仍需要不斷豐富其內涵與功能,使之逐步完善。最終體現出“以滿足農民的需求爲中心”的原則。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7

爲加快建立農村醫療保障制度,提高農民健康水平,更好地促進城鄉社會經濟統籌協調發展,一年多來,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精神,各級政府統一領導部署,有關部門精心組織實施,廣大農村羣衆積極參與,我市初步確立了“大病統籌、醫療救助和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三位一體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醫)體系。爲切實鞏固這一制度,進一步探索和建立健康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對我市新農醫的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通過調研,總結概括制度的現狀和成效、研究分析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提出發展對策。

一、現狀和成效

20xx年,我市共有鄉鎮132個,村(居)委會3914個,常住人口549.07萬。其中農業人口380萬,戶數141.74萬,農民人均純收入 6221元。鄉鎮衛生院155個,村衛生室2838個,鄉村醫生3273人。自XX年7月1日鎮海區率先開展新農醫試點工作以來,至今除海曙區外,其他各縣(市)區已全面推開。截止今年12月底,全市參保鄉鎮109個,佔83%,參保村2694個,佔69%,參保人數達275.4萬人,佔全市農業人口的76.4%。

主要工作成效:

(一)加強領導、精心實施、規範管理,初步建立了新農醫制度的良性運行機制。

一是加強領導。市委市政府和縣(市、區)、鄉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新農醫,從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統籌城鄉發展重大戰略出發,切實加強領導,研究政策制度,健全組織機構,落實支持和保障措施。市政府XX、XX連續兩年把實施新農醫工作列入政府實事工程,各縣(市)區根據市政府指導意見,結合當地實際,制定了新農醫實施辦法及相關制度;成立了由常務副縣(市、區)長爲組長,各相關部門負責人蔘加的新農醫協調小組,並設立經辦機構。市和縣(市、區)兩級政府都把實施進度和實施成效列入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考覈內容;各級財政安排專項資金,確保新農醫政府資助資金的到位。

二是精心實施。各級政府建立專門的工作班子,確定實施方案,召開動員大會,廣泛宣傳新農醫制度的優越性,積極引導和動員農村羣衆參加;衛生、財政、民政、農業、宣傳等有關部門積極做好業務指導、政策宣傳解釋和工作督促;人大、政協等部門也給予了高度的關注、支持和監督;基層鄉鎮、村(社區)的廣大黨員幹部分片包乾,承擔了組織發動、人員登記、經費收繳和醫保卡發放等大量基礎工作。由於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領導重視,工作紮實,羣衆參與熱情高,確保了各地籌資工作的圓滿完成和制度的順利實施。

三是規範管理。各縣(市、區)成立了新農醫管委會,設立了專門的新農醫辦公室,各鄉鎮也相應成立了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各行政村(社區)設立了新農醫聯絡員,三級組織網絡的建立,爲新農醫制度的規範管理提供了組織保證。各級經辦機構在制度正式實施後,不斷完善規章制度,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簡化結報審覈流程,實施服務承諾,努力提供優質服務;同時切實加強基金監管,制訂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基金收支專門帳戶,嚴格費用審覈,建立重大結報金額複審制度,杜絕不合理和不合法的補償支出,定期通報和公佈基金運行情況,提高基金運行透明度,並接受同級財政、審計等部門和廣大羣衆的監督。

三是實施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逐步實現了農民的小病普惠。實施新農醫制度後,各地將農村社區衛生服務與新農醫有機結合,借鑑城市社區衛生服務做法,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活動。鎮海、餘姚、江北等地安排專項資金,通過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衛生院)適度讓利,採取必檢項目和農民自選項目相結合,上門體檢和集中體檢相結合的方法對參保人員進行健康體檢,並建立健康檔案。慈溪市探索小病受惠機制,將村衛生室通過競聘後,改建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縣鎮兩級財政對每個服務站每年給予平均3萬元的補助,服務站對參加新農醫的村民提供門診優惠,藥品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讓利,免收掛號費、診療費和注射費,業務用房、水、電等費用則由集體經濟給予補助。北侖區設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專項基金,按照參加大病統籌人數每人每年4元予以投入,主要用於下鄉巡迴醫療、健康宣教和扶持邊遠地區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等,解決邊遠農村居民看病難的問題。另外,全市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標準化建設已啓動,52家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列入標準化建設,市政府將每年投入1000萬,縣鎮政府1:2配套。

總之,新農醫制度的實施,初步構建了我市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雛形,廣大農民羣衆切切實實得到了實惠,對促進我市城鄉社會經濟統籌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拿一位農民的話說,這是記憶中最深的,繼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以來,黨和政府又爲農民辦的一件大好事,據對全市302戶家庭995人抽樣調查顯示,對制度的滿意率達到了93.1%。

二、困難和問題

新農醫是一項長期的艱鉅的社會保障工程,實施之初,還存在許多困難和問題,概括地講,主要有四個方面:

(一)宣傳引導工作不夠深入,農民參保積極性有待提高。各地在推行新農醫制度過程中,一方面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政策宣傳和引導工作尚不夠深入,另一方面農民對以大病統籌爲主的新農醫缺乏經驗體會,與老的制度相模糊,對長期實施信心不足,導致部分農民參保積極性不高,主動自願參加的不多。

(二)審覈結算流程仍顯複雜,農民結報補償手續有待進一步簡化。由於制度實施時間較短,具體規定還不夠完善,成熟地覆蓋一個縣(市、區),乃至全市的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建設尚未啓動等原因,羣衆對審覈結算的流程和服務,意見仍然較多,儘管各地適時作了調整和完善,但審覈結算流程、服務尚需進一步簡化和優化

(三)政策制度尚需完善,部分地區資金沉澱過多。由於新農醫剛剛起步,對具體方案設置缺乏現成的經驗,基金測算相對保守等原因,制度中出現了一些不夠科學和合理的地方。突出地表現在部分縣(市、區)資金沉澱過多,影響了制度的吸引力和羣衆的參保積極性。

(四)監管組織建設有待加強,監管職能履行需要規範。新農醫管委會和基金監督管委會責權不是十分明確,各地雖已成立了相應組織,但應承擔哪些義務和權利沒有明確規定,缺乏規範化運作,大都仍由政府部門直接承擔,缺乏民主管理制度。新農醫基金收支和管理的審計監督,還沒有形成規範的程序,對委託商業保險公司運作的資金如何加強監督更缺乏依據,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基金監管的規範性和權威性。

另外,隨着各地新農醫制度的推廣實施,也出現了許多需要特別關注和研究的新情況。主要有:

一是“醫保盲區”的問題。新農醫制度的主體對象是農民,城鎮醫保的對象是城鎮職工,那些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包括歷史遺留下來的農轉非人員、被徵地未參加養老保障人員、鄉鎮企業退休職工以及長期在本地居住的外來人員等人羣)成了“醫保盲區”,應儘快研究解決。

二是“醫療救助高門檻”的問題。目前的醫療救助制度作爲大病統籌的`補充,是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有效途徑。但目前在實際運行中相當部分縣(市、區)都控制在5 萬元以上,才能按比例救助,救助最多限額2萬元,而困難對象往往無法承受高額的醫療費用,無法享受這一政策,需要對醫療救助的對象和救助的低線作出新的界定。

三是“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的發展”問題。執行藥品順價作價後,全市相當部分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虧損嚴重,實施新農醫後,政府又要求這些機構對參保人員適當減免掛號費、注射費、診療費和優惠部分醫藥費,實現對參保人員的小病普惠政策,來促進新農醫的持續發展,在財政補償機制暫時還不到位、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尚未健全的情況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揹負了過重的公共衛生服務職能,面臨着生存發展危機,需給予應有的關注和財政補助政策的及時到位。

三、對策與建議

總體發展目標:XX年全面實施,覆蓋面達到全市農村居民應保對象的85%以上;XX-20xx年,逐年完善政策制度,擴大覆蓋面,增強保障能力;20xx年前後建立較完善的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並逐步與城鎮醫保接軌,最終建立與我市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城鄉一體的社會基本醫療保障體系。

總體工作思路:

着力建設“三大體系”

一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爲主導,抓住農村基本醫療保障的突破口;

二是醫療救助爲補充,突出農村弱勢羣體的醫療救助力度,增強制度的針對性,彌補現階段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保障的不可及性;

三是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相配套,擴大制度的受益面,增強制度的普惠性,克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受益面窄的弱點。

清晰確立“三個定位”

一是目標定位:最終目標是建立農村基本醫療保障制度,與城鎮醫保並軌,實現城鄉統籌,實施中把握制度的發展目的和方向;

二是階段定位:“低水平、廣覆蓋” 起步,制度將有一個較長的初級發展階段,實施中重視制度的穩定和鞏固;

三是過程定位:在鞏固初級階段成效的基礎上,積極穩妥地提高保障水平、擴大保障面和受益面,實施中着眼制度的完善和發展。

切實保證“三個到位”

一是政府責任到位,既要落實個人義務,更要強調政府責任,建立健全的組織管理體系;

二是宣傳引導到位,既要尊重農民意願,又要強調科學引導,形成農民主動參與的氛圍;

三是資金支持到位,既要堅持個人出資,又要保證合理的財政資助,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

具體發展對策:

(一)進一步加強領導,探索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

一是從社會保障角度,明確界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性質,強化政府責任、突出社會管理、強調個人自主參與,明晰各自的權利和義務;二是出臺中長期的發展規劃和階段性的指導意見,處理好制度近期目標與遠期目標,手段與目的,穩定與發展的關係,加強對基層的指導,宏觀把握髮展方向,建立可持續發展機制;三是積極探索新的個人籌資模式,科學引導農民羣衆主動地自願地繳費,減輕基層幹部工作壓力;四是有關業務部門、相關學術機構加強理論和實踐的研究,在制度設計和實踐相對成熟的基礎上,醞釀相關的地方性法規,從法治的角度加以規範。

(二)進一步加強宣傳,提高農村羣衆參保積極性。

一是通過報紙、電視、網絡等各種渠道,廣泛深入地開展政策制度宣傳,把參保辦法、參保人的權利和義務以及審覈結算流程等宣傳到千家萬戶,使廣大羣衆真正瞭解、熟悉這一制度;二是針對性地開展具體、形象、生動的典型事例宣傳,現身說法,弘揚講奉獻、獻愛心,互助共濟的傳統美德,使羣衆切實感受到制度的意義和好處,增強制度的吸引力,進一步提高自覺參保意識;三是積極爭取人大、政協和社會各界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關注和支持,營造良好的工作氛圍。

(三)抓好鞏固完善,增強制度的合理性和科學性。

一是切實鞏固實施成果。總結經驗,科學測算,充分論證,合理確定基金收支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澱或透支,保持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根據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農村居民收入水平,原則上每二至三年對籌資標準和補助標準作適當調整,適時理順會計年度;二是努力擴大籌資渠道,增強基金實力,逐年提高補償水平。各級政府根據財力,合理增加財政投入,個人籌資根據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和對制度的認同程度,穩妥地提高,村(社區)自治組織要根據集體經濟狀況給予一定投入,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多渠道地增強基金實力,逐步提高參保病人的補償水平;三是加強信息化建設,簡化審覈結算手續,減少不合理的中間環節,努力方便羣衆就醫結報,提高服務水平和效率;四是認真調研,會同有關部門探索解決非農非城鎮醫保對象的醫療保障問題。同時,有條件的地方可根據羣衆對農村醫保的不同需求,探索設置不同個人籌資檔次和不同補償水平的補償機制。

(四)健全管理監督機制,真正做到取信於民。

一是充分發揮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協調小組或管理委員會職責,切實履行組織、協調、管理和指導等工作,定期向同級人大彙報,主動接受監督;二是加強經辦機構建設,按規定落實人員編制、工作經費,完善工作制度,加強規範管理;三是完善基金監管機制,制定監督管理規定,形成定期審計監督制度,確保基金運作規範、透明、高效,保證制度的公平公正;四是加強醫療服務,規範定點醫療機構管理,合理分流病源,合理診治,有效控制醫療費用和非有效醫療費用比,減少不合理的醫療支出。

(五)積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建設,擴大受益面。

一是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優化重組現有農村醫療衛生資源,重點推進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和急救、婦保、兒保、防保、產科等服務功能建設,促進鄉鎮村級醫療機構功能轉型;二是結合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完善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功能,農村計生指導和殘疾康復納入社區衛生服務建設,逐步開展慢病動態管理、社區健康教育、健康體檢等服務;三是出臺小病受惠政策,建立推廣小病受惠機制,增強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吸引力;四是加強農村社區衛生服務隊伍建設,出臺優惠政策,保證農村公共衛生人員編制和工作經費,鼓勵醫學院校畢業生從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工作,開展衛生支農活動,加強在職人員理論和實踐培訓,建立人員的培養、准入、淘汰和更新機制;五是開展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示範點建設,出臺支持政策,制定具體的建設標準,分階段推進農村社區衛生機構和功能建設。

(六)切實加強醫療救助體系建設,提高弱勢羣體醫療救助力度。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制定出臺醫療救助實施辦法,適當擴大救助對象,提高救助標準,降低救助門檻,增加救助受益面;二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醫療救助,與民政部門的醫療救助並軌,並統一實施,建議加大財政資助力度,積極爭取社會捐助,建立醫療救助專項基金;三是建立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結合機制,把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爲享受醫療救助的前置義務,對低保戶、五保戶、重點優撫等弱勢羣體對象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個人出資部分由醫療救助基金給予補助;四是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弱勢羣體門診費用補償機制,對患惡性腫瘤、器官移植、尿毒症等慢惡性特殊疾病的弱勢羣體,實施門診補償,着力提高醫療救助力度。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8

爲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情況,11月中下旬,黃陂調查隊組織力量對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區級定點醫院、1個鄉級衛生院、4個村級衛生室以及3個村的農民家庭共30個樣本進行了專題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新農合的參合率較高,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農民得到的實惠逐年增加,同時也存在經費不足等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合參合率提高,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

農村合作醫療作爲一項惠農政策,自20xx年在黃陂區實施以來,廣大農民羣衆得到的實惠一年比一年多,既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因而得到農民羣衆廣泛的稱讚和擁護.

1、農民參合比例較高.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實際利益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

根據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xx年黃陂區應參合農戶253269戶,應參合農村人口886440人;實際參合農戶252509戶,883781人,參合率達到9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各級財政投入增加,籌資標準持續提高.

去年,各級財政按照參合人數將年籌資標準提高了40元/人,達到335元/人.在此基礎上,20xx年又進一步增加了投入,籌資標準達到380元/人,其中,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實際人均投入增加了45元.目前20xx年的籌資方案也已出臺,籌資標準每年430元/人,其中個人70元,比20xx年多徵10元,四級財政籌資標準提高40元.

3、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

隨着新農合覆蓋率的提高,人們逐步提高了有病及時就醫的意識,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今年1至10月,門診統籌補償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1.8%,達到127.38萬人次;住院人次數同比增長18.7%,達到9.97萬人次.

4、報銷補償費用快速增長,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今年1到10月,黃陂區共報銷各項補償費用29647.0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58.63萬元,增長11.1%.

5、超過3/4的村級衛生室納入新農合報銷系統.

20xx年全區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的村級衛生室達到440個,佔全部村級衛生室總數的76.4%.村衛生室是農村醫療的最前沿,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後,農民就近看小病可及時報銷40%(日封頂15元,年封頂300元)醫藥費,方便了羣衆看病.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着新農合的普及,農民參合的意識增強,有病積極就醫,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健康觀念發生很大變化.

二、存在的問題

1、經費不足,與農民醫療剛性需求的增長不相匹配,矛盾突出.

20xx年,黃陂區按照參合者每人每年380元標準,共籌資專項基金33583.7萬元.蛋糕就這麼大,必須維持到全年,黃陂區合管辦高度關注各月經費報銷情況,以避免出現第四季度經費不足無錢可報銷的局面.至4月底,各項報銷補償支出達到12298.6萬元,佔全年籌資額的36.6%,比上年同期增長34.7%.至10月底,已經支出29647.0萬元,佔籌資款總額的88.3%,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門診補償2740.3萬元,住院補償25141.2萬元.

支出增長,主要是農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前農民是“小病挨,大病拖”,隨着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新農合參合比例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農民的健康觀念轉變很快.黃陂木蘭鄉諶寨村病人家屬諶喜祥說:“反正國家出大半,有病就到醫院住院.以前不願住院的病,現在也願住院治療.”有新農合做支撐,絕大多數人更看重身體健康,小病看門診,大病住醫院,只求身強體壯.因而門診量和住院人次數大幅增長,導致報銷費用增長,經費不足.

爲應對經費不足的困難,黃陂區合管辦採取的措施,一是調低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按照原方案,區級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爲80-85%,街鄉鎮衛生院90%.爲了保證下半年不至於出現無錢可報的局面,黃陂區合管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適度調整、略有結餘”的原則,年中調整補償方案,將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調低了10%.如木蘭鄉諶寨村諶緒發,1月在區級定點醫院住院20天,住院總費用16214元,實報12812元,扣除起付線及自負部分,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同村村民11月住院,報銷比例接近70%.二是提高起付線.起付線是住院報銷的門檻,報銷時是要從總醫療費中扣除的.10月開始,區級綜合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從300元提高至500元,街鄉鎮衛生院報銷起付線從100元提高至200元.起付線提高,意味着農民住院報銷比例下降.

2、相關宣傳還不完全到位.

每年年底,儘可能地組織農民按時參加下一年度的新農合,繳納新農合參合金,是村委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農合的實施方案對農民來說比較複雜,每年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報銷比例的調整等.對於新農合的政策和新的方案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特別是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的規定、全家參合與否與報銷比例的差別、起付線的規定、門診報銷比例與限額的規定等,比較複雜,直接與醫療費報銷結算相關,需要農民知曉.實際工作中,由於村級事務繁雜,人手有限,有的村雖然向農戶發放了宣傳資料,但農民參合主要還是受報銷比例吸引,對起付線、基藥等一些規定的宣傳重視不夠.之後一旦農民生病住院結算費用時,容易與定點醫院新農合工作人員產生糾葛,鬧不愉快.這樣的情況在各定點醫療機構都有發生.

3、農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覈定.

村幹部反映,爲了達到新農合全覆蓋,每年村級參合人數指標是按照行政村戶籍人數下達的.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民外出打工、全家外出定居或務工等流動情況比較多,難以聯絡,行政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覈定,從而對全區應參合人數穩定性產生影響.一些外出就業的農民,有的在工作單位辦了醫療保險,就不願意回農村辦新農合,但戶口在農村,村裏要求必須辦理新農合,繳納參合金,相關農戶對此有意見.

4、存在違反“四合理”(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現象.

這是全國各地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中瞭解到,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各醫院在給病人使用非基本藥物目錄上(即不能在新農合報銷)的藥物時,基本都能徵求病人及其家屬同意,纔開處方.但參合病人對一些檢查是否必要、基藥的使用、空調費、服務費等收費是否合理存在疑義,有的病人意見較大.今年,黃陂區合管辦加大了對醫療機構費用監管,請市三級醫院專家組成專家組,從3月起,每個月對全區定點醫療機構抽查1520個病例,看是否存在違反“四合理”的現象,並對違規醫療機構進行了處罰.

5、農民認爲鄉村定點醫療門診每天最高報銷限額15元或每年限額300元比較低

特別是對一些慢性病病人、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作用不大,認爲還是住院報銷比例高,比較划算,這樣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有的農民反映,有些常用藥不在基藥報銷目錄,如感康、午時茶、護彤等都不是基藥,因而村衛生室沒有.

三、建議

1、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做大基金池.

特別是中央財政,要把加大新農合資金投入作爲繼續關注民生、關注農民健康保障的重要舉措,抓好落實,以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近3年來,中央財政此項投入都在40%左右,20xx年達到41.1%,20xx年將達到44.2%,這個比例提高的速度還可以再快一點.

2、提高村級新農合報銷點覆蓋率.

要加快速度,儘快將還沒有進入新農合系統的村級衛生室納入門診報銷網絡,使當地參合農民能夠及時得到門診報銷補償,減輕農民小病的醫療支出負擔.

3、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

毫不動搖地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查處定點醫療機構違反“四合理”的行爲,堵塞資金支出漏洞,把寶貴的、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切實保障農民健康上來.

4、加強新農合相關政策宣傳.

要不失時機、不間斷地加強政策宣傳,讓大多數農民知曉主要政策規定,營造社會支持新農合事業、促進新農合健康發展、相互理解、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9

一、工作開展情景

1、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公示情景,爲了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新農合醫療制度,在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下,增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使用情景,把新農合每月補償公示工作做好,並做好門診登記。

2、參合農民就診時確認身份後,使用新農合專用處方並認真填寫《新農合醫療證》和門診登記,嚴格控制開大處方,不超標收費,在補償賬本上親自簽字及按手印,以防冒領資金。

3、在藥品上嚴禁假藥,過期藥品及劣質藥品,藥品必須經過正規渠道進取。

4、堅持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準則,嚴格執行新農合的藥品目錄合理規範用藥。

二、存在的問題

對新的優惠政策瞭解不夠,有的羣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宣傳力度不夠,還有極少部分人沒有參與進來,我們今後要在這方面必須加大宣傳力度,做到“家喻戶曉,人人皆知”參加的農民繼續參加農合,未參加的應參與進來。

三、未來工作計劃

1、加強本轄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門診病人的處方和減免情景進行入戶覈實力度。

2、在以後工作中,嚴格按照有關文件要求審處方報銷費用。

3、加強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的本事有待進一步提高,管理人員和經辦人員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及業務知識加大宣傳力度。

4、加強二次補償宣傳使參合羣衆進一步瞭解農合對人羣衆的益處。

經過自查自糾的工作,看到在新農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並加以改正,進一步加大新農合工作的督察力度,審覈力度,確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資金安全,促進我村新農合的健康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0

健全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加強農村衛生建設的重大舉措,是統籌城鄉發展和統籌經濟社會發展、提高農民健康水平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推進和諧社會建設的必然選擇。近年來,西南村始終堅持農民自願參加原則,紮實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建立健全組織協調、經管監辦及醫療救助等各項制度,認真解決農民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取得了明顯成效。截止目前,農民的參合率達到98%左右,廣大農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這種“小投入,大收益”的模式受到了廣大農民的歡迎。參合農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不可否認,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在以後的工作中加以創新和改進。

一、初步成效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實施,取得了突出的成效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實現了農民羣衆得實惠有機統一。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開展以來,各級組織和幹部充分認識到了合作醫療試點的重要意義,認識到了合作醫療是當前解決“三農”問題,解決農民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確保農民身體健康,致富奔小康的有力保證,爲農民服務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廣大農民羣衆通過發生在身邊的許多事例,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好處,關心、支持黨委政府工作的自覺性、堅定性進一步提高。

(二)減輕了農民經濟負擔。通過對住院病人醫療費用的按比例報銷,有效地緩解了農民醫療費用負擔,尤其是重病大病,作用十分明顯。各定點醫療機構按照有關要求,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爲患病的農民合理檢查、合理用藥、合理收費,避免了農民羣衆因住院造成的醫療過度消費,減少了合作醫療基金的流失和浪費。

(三)激活了農民醫療需求。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來,全村醫療機構住院人數和住院費用同比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農民羣衆逐步認識到了合作醫療的重要作用,對醫療需求越來越大,逐漸走出了“小病不治、大病硬抗”的認識誤區,杜絕了“小病養成大病、大病造成死亡”現象的發生。

二、存在問題

(一)報銷範圍窄,農民受益面小。對於一些常用的藥品和常規手術政府是給貼的,但是一些是不給予補貼,還有另外一部分是補貼的,而且報銷必須在制定的門診,所以報銷受到極大的限制。

(二)定點醫院收費高,農民利益受損.許多調查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鄉村醫生那隻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農民說,大醫院的牀位

費太貴,睡不起,爲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三)外出打工人員享受極不方便.外出農民一旦患病,需要回本地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纔可能報銷醫療費用,或者需要回本地相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後,方可在外地治療報銷有關費用.因此,外出農民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後,患病就醫時常常陷入兩難困境:直接在外地就醫,無法享受到補償帶來的好處,心有不甘;回到當地定點醫院就醫或辦理相關手續,要花費不菲的路費,甚至有可能耽誤病情.調查中已經發現部分農民由於打算外出,表示不再繼續加.

(四)鄉鎮衛生院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雖然現在鄉鎮衛生院醫療條件有所改善,但部分鄉鎮衛生院基礎設施落後,設備老化陳舊,人才匱乏,難以提供更高層次的醫療技術服務,遠遠不能滿足農民羣衆日益提高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

(五)競爭激烈,藥品價格仍偏高。雖然現在各新農合定點醫院藥品價格有明顯下降,但由於進貨渠道、管理機制、運營成本等限制,農合定點醫院藥價跟私營藥店相比,仍偏高。

三、幾點思考

(一)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支持和補助是關鍵。從本質上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屬於社會範疇,具有其自身的公益性,要求政府給予一定的投入和支持。從公平角度出發,政府理應利用轉移支付手段,加大對農村衛生事業的支持,同時這也是縮小城鄉差別和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手段。從投資回報看,廣大農民保持健康向上的身體素質,有利於推動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離開政府的大力支持,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將難以維繫和發展,起不到應有的作用。

(二)逐步提高保障水平是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持續發展的趨勢。籌資水平上的懸殊導致了保障能力上的明顯差距,還不能滿足廣大人民羣衆實際的保障需求。因此,要在以農民個人自願繳納和政府資金支持爲主的基礎上,探索科學、合理、多元化的籌資機制。可採用社會捐贈等形式,籌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基金,提高保障金額。

(三)要堅持“鞏固、完善、監管”的方針,提高運轉質量。要不斷完善修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法,探索籌資管理成本更低、補償結構更合理、羣衆更方便的保障辦法,重點是科學劃定補償比例,使辦法更易操作,讓羣衆最大受益,鞏固農民羣衆參合率和受益面,讓更多的羣衆得到實惠;加強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強化鄉鎮合管機構及定點醫療機構的職能落實,確保資金運行安全,保障人民羣衆的知情權、監督權。

(四)要充分利用好上級政策,積極爭取資金,加快基礎設施建設。以國家加大對農村衛生建設投入爲契機,積極爭取衛生三項建設資金,有計劃有步驟地改善鄉鎮衛生院的硬、軟件設施,提高其服務功能,爲農村合作醫療的順利運行創造條件。加快合作醫療管理信息化網絡建設。加大對合作醫療從業人員的培訓力度,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合格、作風嚴謹、服務周到的合作醫療從業隊伍。

四、幾點建議

(一)改進方式,鞏固和擴大參合隊伍。鞏固和提高參合率,是保證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長期堅持下去的關鍵。爲此,要把提高參合率作爲該項工作的首要任務,注重做好已參合對象的穩定和鞏固工作,採取一切有效辦法把尚未參合的對象,尤其是那些對參合持態度消極的特殊羣體動員進來。經過近年來的宣傳和實踐,大多數羣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已有認識並認可,今後的發動方式應轉到提升服務質量、爲農民參合創造方便、增強吸引力上來,始終把爲參合農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放在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繼續加大對基層衛生院建設的投入力度,進一步改善我縣基層醫療衛生條件,配備基本醫療設施,加大對現有醫務人員的培訓,建立人才引進機制,不斷滿足農民羣衆的就近醫療保健的需求。

(三)完善監管機制,提高補償水平。進一步完善農村合作醫療實施辦法,建立健全科學、快捷、長效的籌資、繳費、報銷制度。在保證基金安全運行的前提下,提高基金使用率、補償比例和大病救助水平,想方設法擴大參合農民受益面。

(四)加大醫療市場監管力度,嚴厲打擊非法行醫。現在私營門診和藥店林立,他們以低藥價吸引了許多羣衆,但有些門診和藥店的藥品進貨渠道不明,用藥效果和安全得不到保障,有關部門應依法查處非法行醫,規範醫療秩序,淨化醫療市場,保障羣衆就醫用藥安全,爲新農合的實施創造更加優良的環境。

(五)各級政府和新農合相關管理部門,要採取多渠道、全方位靈活多樣的宣傳方式,加大政策宣傳力度,傳揚新農合制度的優越性,公示大額補償的病例,邀請受益患者在村莊、社區、會議等場合現場介紹參合的好處,讓人民羣衆切身感受到新農合是惠及萬民的好政策,自覺、主動的參合。

在當前進村入戶的籌資模式下,籌資成本很高,應積極探索便捷並行之有效的新的籌資模式:學習借鑑外地經驗,可採取與農民簽訂“代扣代繳”協議的辦法,由金融機構通過農民的糧補賬戶代扣代繳參合基金,減輕基層負擔,節約管理成本。也可嘗試自今年起,凡在規定時間參合的,從其30元自籌基金中拿出10元,打入其家庭門診賬戶,以獎代補,擴大參合受益面,激發羣衆參合熱情,促進收繳統籌基金儘快完成任務。

(六)要激發農民參合熱情,取得他們的信任,就必須順應他們的心願,堅持“與時俱進,科學管理,方便羣衆,務實高效”的理念。一要進一步調整及完善現行《實施方案》,增加門診統籌基金,方便門診就醫補償。二要提高在縣、鄉住院醫療費的補償比例,鼓勵參合患者在基層醫院就醫。三要在縣內定點醫院全部實行即時結報、兌付補償制度。四要增加新農合招標用藥名錄,儘量減少不能報銷的藥品,並提高中草藥報銷補償標準,相對提高藥費補償比例。五要全面開通新農合互聯網信息平臺(含村衛生室都聯網),覈准並錄入參合人信息,並給參合農民辦理IC卡,使參合患者能夠持卡隨地就醫,及時結報補償。六要對經常就醫的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以及重(特)大病給予政策傾斜,在一年內多次住院不再重收“門檻費”。七要對意外傷害所產生的醫療費,應採取區分性質,分別對待,應補償的給予一定比例的補償。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1

今年來,___區委、政府把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作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基礎性工作來抓,健全組織機構,全面宣傳發動,籌措參合資金,強化基金管理,嚴格審覈補助程序,保證了新農合工地的順利開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收到省衛生廳副廳長和省新農合辦公室主任的稱讚和表揚。省新農合工地督查領導也認爲灣成區工作紮實、到位,在全省範圍內有借鑑意義。

一是推進過度快。截止12月1日下午5時,全區14個鄉鎮辦共有51.95萬人參加新農合,籌措資金519.51萬元,平均參合率達92.4,超過去年12個百分點。二是補助資金多。目前,基金專用帳戶共有1348.95萬元,其中省級補助448.10萬元,市級補助179.22萬元,區自補助268.83萬元。三是保障新農村建立貢獻大。全區參合農民共發生醫藥總費用2903.33萬元,總補助金額844.52萬元。其中門診13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48.16萬元,補助費用225.90萬元;住院1.2萬人次,醫藥總費用2639.74萬元,補助費用658.83萬元。其中15有名參合農民分別領取了最高封頂線1萬元的補助,在羣衆中產生了很大影響,都說實施合作醫療後,小病不扛了,大病敢看了,看病不難了,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勁頭和信心更足了。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構,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提供組織保障

爲了認真做好我區新農合工地,保證2月1日正式啓動審覈補助程序,使參合農民因病發生的醫藥費用能夠及時得到補助,緩解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的發生。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會議,認真研究,安排部署新農合全面工作。一是建立了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構。成立了___區新農合管理委員會和監督委員會。管理委員會由區長爲主任,區委副書記、區政府副區長爲副主任,衛生、、財政、農業、民政、發改、教育、人勞、計劃生等部門主要負責人爲成員。監督委員會由區委副書記、區紀委書記爲主任,區人大副主任、區政協副主席爲副主任,區委宣傳部、監察、審計、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物價、廣電中心、醫藥等部門負責人和參合羣衆代表爲成員。二是完善了經辦機構各鄉鎮成立了強有力的領導小組,由主要領導掛帥,分管領導具體負責。同時,爲了強化責任確保新農合工作落到實處,區政府與各鄉鎮簽訂了目標責任書,列入年度綜合工作目標。

三是加強經辦機構能力建設。爲了新農合工作便於管護,我區結合實際,經區政府研究,區編委下發文件成立“___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經辦機構爲事業單位,股級規格,人員編制8人,辦公機構設在衛生局,經費實行全額預算管護。現有辦公用房6間,辦公設施配套,設有區外大額、區內大額、區內小額、補助覈算、信息管理等部門。區財政前期撥付啓動經費3萬元,隨後又撥付辦公經費35萬元,保證了工作需要。各鄉鎮經辦機構設在衛生院,人員編制2人,人員、辦公用房和設施已基本落實到位。四是確定定點醫療機構。按照定點醫療機構的基本標準,根據方便羣衆就醫、技術功能合理的原則,經過醫療機構申報、專家評估、向社會公示等程序,我們確定了區級定點醫療機構4個(區一院、區婦幼保健院、區中醫院、區結防所)、13個鄉鎮衛生院爲鄉級定點醫療機構,225個村衛生所爲村級定點醫療機構。區衛生局同各定點醫療機構簽定了服務協議,制訂了行爲規範,明確了各項工作制度,爲新農合醫療制度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基礎。

二、宣傳到位,措施得力,籌措資金又好又快

新農合醫療的籌資工作是重點,也是難點,加之我區動員會召開會,距上級要求完整籌資任務的時間僅有9天。在時間緊、任務重的情況下。區委、區政府加大工作力度,採取有效措施,嚴格落實鄉包村、村包組、組包戶的工作責任制,認真做好籌資工作。一是廣泛宣傳,營造氛圍。各鄉鎮利用標語、橫幅、宣傳車等形式廣泛進行宣傳,組織人員進村入戶講政策,講新農合的好處,提高羣衆參與意識。二是區政府組織有關職能部門人員派駐到各鄉鎮進行督導,區衛生局作爲新農合牽頭單位,組織機關全體人員分包到各鄉鎮開展籌資工作;三是各鄉鎮村幹部積極主動深入到戶,反覆做思想工作,釋疑解惑,真正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村組幹部帶頭參加,影響和吸引羣衆積極參合。在籌資過程中,有的鄉鎮善於講求方法,採取有效措施,籌資工作非常順利。如:溧河鄉對按時完成籌資任務的行政村獎勵500—1000元;瓦店鎮各村委統一爲五保戶、特困戶繳納參合資金。針對全區外出務工人員較多的實情,我們採取打電話、發電報的形式,進行廣泛動員籌資。由於宣傳到位,措施得力,各鄉鎮都能按時、按要求完成籌資任務。

三、規範程序,達到農民受益的最終目的

在新農合試點工作實施補償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從方便羣衆、取信於民上做工作。爲了方便羣衆,我區實行“一證通”(合作醫療就診證),參合農民持證可在區內任何一家定點醫療機構就診治療,不需要辦理任何轉診手續。對需要到區外以上醫療機構住院治療的,我們及時辦理轉診手續。對於急診等特殊患者,我們開設“綠色通道”,患者可先入院,後辦手續。具體辦法是:

(1)參合農民在村、鄉(鎮)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定點醫療機構可根據其家庭帳戶中的金額數日進行遞減,最大限度地方便羣衆。

(2)參合農民在區級以上定點醫療機構發生的門診費用,由患者持醫院開具的收費票據到戶口所在地鄉鎮合管辦審覈領取補助金。

(3)參合農民在區內定點醫療機構住院所發生的費用,出院當天由定點醫療機構合管辦進行審覈,並給予補助。

(4)外地務工人員可在地公立醫療機構診治,出院後半年內持相關憑證到區合管辦審覈、領取補助。急診病人到區外定點醫療住院的三日內到區合管辦辦理轉診手續,出院後帶有關手續到合管辦審覈領取補助。同時,我們要求區、鄉定點醫療機構每月25日前到區合管辦報帳,區合管辦審覈後並寫出撥付資金的申請報告上報區財局,區財局覈實確認後將資金從財政專戶撥入新農合支出帳戶,由支出帳戶再撥入各定點醫療機構基金帳戶。

對在區外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發生的費用,區合管辦審覈後,由患者到合管辦領取領款條到指定銀行領取補助,按照市衛生局的統一安排,7月1日後,在市直定點醫療機構住院的參合病人,由定點機構直補,每月25日前,定點機構將補助情況報區合管辦審覈無誤後,通過銀行將定點機構墊支的補助資金予以撥付。真正做到了收支奮力、管用分開、資金封閉運行。我區試點工作運行以來,區合管辦嚴格程序,認真審覈,做到人卡相符,人證統一,按規定範圍補助,先後退回不合理收費單據60份,資金累計6萬餘元;涉嫌冒名頂替10人次,杜絕了新農合資金的不合理流失。

四、強化監管,構築三位一體農村醫療保障模式

在監管方面,區合管辦加大監管力度,採取經常性督查與集中督查相結合的辦法,深入各定點醫療機構,督查醫療機構是否執行診療規範,藥品使用是否超出《合作醫療基本用藥目錄》,費用補償是否規範等方面。同時,我們還深入病房,查看病人是否認證相符,杜絕冒名頂替,套取資金。並做好公示工作,定期對門診小額補助、住院大額補助進行公示,張貼在村、鄉定點醫療機構及村委會,同時建立舉報鮮花和舉報箱,自覺接受社會監督,確保合作醫療公平、公正、公開。已審覈補助的13萬多人次約884萬元,未出現一例差錯,無一人上訪現象,達到了政府放心,醫療機構贊同,羣衆滿意的效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2

南部縣開展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下簡稱試點工作),對提高農民健康保障水平,減輕醫療負擔,解決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等問題有重要意義。當前,如何有效解決讓農民參保、費用控制等難題,進一步建立科學的管理機制,使農民真正從中受益,把試點工作建成人民滿意工程,仍是首要任務。

一、初步成效

試點工作在我縣正式啓動已歷時一年,進入醫療費用補償程序已有10個月,各項工作穩步推進,進展有序。目前,全縣參與合作醫療農戶約24.5萬戶、83萬人,參加率達79%。今年1-3月受益羣衆7.39萬人,補償金額467萬元,其中住院補償6092人,人均補償500元,試點工作取得明顯的效果。

1、有效地解決了農民看病難題。

我縣在試點工作中堅持按照“大病統籌爲主,預防治療雙管齊下”的方針,有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意識、自我保健意識。對年內未住院的農民實行免費體檢制度,初步以鄉鎮爲單位建立了農民健康檔案,確保羣衆“無病保健康,小病自籌費用,大病統籌關懷”。同時,進一步完善了醫療救助體系,對患重大疾病的農民實施“大病特補”,從治療費2萬元以上起,超支部分按30-50%不等的比例予以補助;對農村五保戶實行二次補償,二次補償實行零起付點,按實際費用補償50%;對農村“大病特補”、“二次補償”後仍無力承擔剩餘醫療費用的農民實施醫療救助。

2、有效地改變了農民就醫習慣。

實施合作醫療試點後,通過提高補償比例、降低門檻費、封頂線後,農民就診、住院比例明顯上升,農民健康觀念發生了明顯變化,“小病拖、大病抗、得了重病起不來”的現象得到改變。農民高興地說,一年只花10元錢,就能享受到“公費醫療”,值得;在縣內出院時當場就能獲得補償,方便。

 3、有效地激活了鄉鎮衛生事業發展。

許多鄉鎮衛生院在試點工作開始前人員四分五裂、名存實亡。試點工作進行後,鄉鎮衛生院進行了重組,以往的醫務人員又回來上班從事試點工作。而從操作來看,合作醫療管理機構、服務機構誠信、優質、高效、細緻的服務工作對於引導農民自願參與合作醫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參與合作醫療的農民自主選擇定點醫療機構診治疾病,有利於促進全縣衛生資源優化配置,有效構築了定點醫療機構公平競爭的平臺,促使全縣衛生資源最大化地發揮作用,服務行爲進一步規範,診治能力進一步提高,醫患糾紛逐步減少,實現患者需求與醫療機構自我發展的“雙贏”。去年全縣醫療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6%,藥品佔業務收入的構成比下降2.38%,開大處方和濫用藥、造成人民羣衆醫藥費用負擔過重的現象得到了遏制。

4、有效地改善了黨羣幹羣關係。

通過抽樣調查,羣衆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滿意率達90%以上。平橋鄉1村9社農民陳維潤患白血病在廣東和南充中心醫院住院花費3萬多元,由於參加了合作醫療,報銷藥費7450元,解決了繼續住院的經濟問題。受益羣衆感慨地說:“農村稅費改革,政府實實在在爲我們減負;新型合作醫療,政府實實在在爲我們拿錢,這是黨和政府對我們的關心。”

二、存在問題

1、宣傳工作不夠深入。

一是黨政對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宣傳方式簡單,部分農民還不知道農村合作醫療的作用,更不知道具體的操作程序。

二是部分領導幹部和工作人員對農村合作醫療政策把握不準,對農民缺乏有效的教育引導,農民羣衆對這一德政工程理解不全面,甚至產生誤解。

三是部分農民由於受傳統觀念影響,自我保健意識和健康風險意識不強,互助共濟觀念淡薄,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還不十分了解。

2、試點工作權責利不夠清晰。

一是工作相互推諉。部分鄉鎮黨政領導認爲合作醫療工作是衛生部門的事,具體的工作應由鄉鎮衛生院去實施。有的地方雖由政府牽頭,但要求鄉鎮衛生院支付工作經費等,造成工作脫節。

二是崗位職責不清。由於村、社與醫院之間職責不明,信息不暢通,在做基線調查時意見不統一,影響了試點工作的整體推進。

三是工作效率低下。在試點過程中,由於登記、造冊、收繳費工作進展緩慢,影響了填發《醫療證》、建立家庭帳戶、個人信息資料錄入和送審、農民辦理住院補償等後續工作,羣衆有意見。

3、羣衆對費用報銷不夠滿意。

一是農民認爲報銷費用低。部分農民認爲手續多,審查嚴,報帳較爲麻煩,到手的錢少。河東區老鴉鎮流杯村三組參保農民吳顯發因骨折在縣人民醫院治療,花去費用3700元,幾經周折實際報銷才278元,挫傷了農民的積極性。

二是農民受益面小。合作醫療定位於“大病統籌”,在報銷醫療費用中,未住院則不能享受基金補償。假定一次大病在縣以上醫院住院後,補償費用爲3000元,就需要花去100個人全年的所有醫藥費,也就是說覆蓋率僅爲1%左右,其結果可能造成“大病”保不住,小病又沒顧上,發展成更多的“大病”。

三是審覈工作缺乏公正性。有的鄉鎮衛生院爲籠絡病人,該審覈的項目不審,或審覈出的項目不計數,誇大報帳金額,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報銷費用的公平、公正。同時,部分鄉鎮衛生院補償公示形同虛設,缺乏有效的社會監督。

四是醫藥收費標準不統一。藥品報銷範圍太窄、品種太少,甚至出現同一種藥品,在定點醫院拿藥的參合患者比不參合患者支付的費用要高,正規醫療機構的藥品價格比個體私人診所和藥店的藥品價格要高。更爲突出的是報銷有“封頂線、門檻費”,還有“好藥不能報”的限制,影響到了農民受益。

4、合作醫院管理不夠規範。

一是服務質量不高。鄉鎮衛生院醫療設備不夠完善,整體服務功能低下,不能滿足當地農民的就醫需求。同時,設置定點合作醫療,門診費用的報銷只能在合作點報,部分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夠好,直接影響農民參保。

二是收治住院病人把關不嚴。無論具備住院條件與否,能收的就收,故意延長住院時間,從而影響了農民的看病熱情,這一點在鄉鎮衛生院尤爲突出。

三是處方用藥違反規定。有的合作醫療點,開大處方、人情方的時有發生,羣衆產生攀比心態,也影響了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進展。

5、財政經費投入不夠充足。

一是合作醫療業務費用負擔過重。在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中,鄉鎮衛生院要承擔大量的事務性工作,工作量寬面大,而財政沒有一分錢的補助,加重了鄉鎮衛生院的經濟負擔,有的鄉鎮衛生院形成了新的債務。挫傷了醫務工作者的積極性、主動性。

二是縣合管辦年度預算經費不足。縣財政覈算的20萬元工作經費,遠遠不能適應縣合管辦業務費用的需要,加重了鄉鎮醫院的經濟負擔。

三、對策建議

1、加大宣傳,擴大試點工作的影響力。

要深入細緻地做好羣衆的宣傳和發動工作,大力宣傳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目的、原則、意義、基金的管理運行、費用報銷流程、轉診等內容,宣傳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給農民羣衆帶來的實惠。要通過“典型帶動、壓濾機濾布示範引導”的工作方法,充分調動農民自願參加的積極性。同時,系統地設計一套內容完整、通俗易懂、便於接受的宣傳方案,力爭農村合作醫療宣傳工作經常化、制度化、規範化。

2、加強領導,提升羣衆參與的認可度。

各級黨委、政府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切實加強組織領導,保證財政資金長期、穩定投入,有效解決“籌資難”等突出問題。縣合管辦要組建試點工作督導組,設立舉報電話或,切實加強對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的監督指導,做到羣衆有意見可以提,有“貓膩”可以舉報,着力解決實施過程中出現的不公正、不透明等新情況、新問題,提高農民的認可度,真正讓農村合作醫療成爲一項民心工程、德政工程。

3、健全制度,促進試點工作的規範化。

一是要建立科學的籌資機制。進一步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導、羣衆主體、政府補貼、社會捐助”的籌資形式,對因完成縣下達的目標任務而墊資的鄉鎮,縣委、政府應採取補救措施,切實減輕鄉鎮村社幹部負擔。同時,對參加合作醫療的農民費用的報銷要堅持做到鄉、村張榜公示,定期或不定期向社會公佈合作醫療資金的收支情況、受益羣衆名單以及參合農民的補償數額和比例,確保參合農民的知情權。要堅決防止截留、挪用、濫用合作醫療資金的事件發生,確保專項資金有效用在農民身上。

二是要規範合作醫療基金管理。加強對基金的管理,實行收支兩條線,堅決杜絕合管辦既對醫療機構的費用單據實行審覈,又直接辦理報銷撥付現金的做法。對鄉鎮收繳的醫療基金,要及時上繳縣財政專戶,做到“收錢的不管錢,管錢的不用錢,用錢的不見錢”,確保合作醫療基金的安全使用。

三是要強化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管理。進一步加大對定點醫療機構的監督與管理,完善各項規章制度,有效控制醫療費用的支出,切實減輕農民醫療費用負擔過重的問題。要全面落實各定點醫療機構對農民的各種優惠服務措施,真正讓農民得到實惠。

4、科學操作,增強試點工作的實效性。

一是簡化報帳程序。要全面推進科學合理的報帳結算制度,加快報帳速度,減少中間環節,提高工作效率。各定點醫療機構可以採取先行墊付的辦法,實現農民隨時出院、隨時結算、隨時報帳。

二是取消門診補償費用。將個人繳費全部用於住院統籌基金,一次性躉交收費10元,5年爲收費週期,平均每年統籌2元。這樣既可體現互助共濟的原則,又能夠節省人、財、物,降低運行成本,更能夠消除定點與非定點醫療機構之間因價格競爭而挫傷農民積極性的矛盾。

三是要讓利於羣衆。各定點醫療機構要降低醫藥費、服務性收費,藥品價格、費用的審覈報銷要堅持陽光運作,做到公開透明,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

5、強化培訓,提高從業人員的積極性

一是嚴格資格審覈。衛生行政主管部門對鄉鎮衛生院上崗的合管員嚴格進行資格審查,重新認定,確保基層審覈、補償工作質量。

二是加強業務培訓。對農村合作醫療點骨幹醫生,縣財政應撥付專項資金,加強對全縣專業人員業務知識、業務技能的培訓,不斷提高醫務人員的業務水平。

三是強化後備力量。從當地具有執業醫師、執業助理醫師和大中專院校的畢業生中招聘一部分優秀人才充實到鄉鎮、村醫療機構中來,以提高鄉鎮、村醫療機構的整體水平,切實解決農民看病難題。

6、增加投入,保障試點工作的有序化。

一是要統籌經費。縣委、政府對縣合管辦的工作經費進行覈定,應根據實際業務量的多少和相關費用的支出酌情考慮,也可參照人口、參合率確定區鄉鎮經費比例,屬於由縣級財政承擔的經費,應全部納入財政綜合預算,保證工作的正常運轉。

二是改善就醫環境。要按照建立公共衛生財政預算的要求,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儘可能將農村衛生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要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服務網絡的功能和條件,增加鄉鎮、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修繕、設備更新的投入。在保證從業人員工資的前提下,適當提高鄉鎮衛生院醫務人員福利,增強醫務人員幹事的激情,推動試點工作不斷向前發展。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3

前言:

近年來,隨着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也向着精神方面的追求,但是,在農村地區仍然存在着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爲此,切實保障農村人們醫療水平顯得尤爲重要,國家也出臺相關政策,積極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

安徽省自近年來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以來,試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但在阜陽市韋寨鎮“新農合”的實施中仍存在高“參合率”下的低滿意度、政策宣傳不到位、報銷範圍窄的嚴重問題。本實踐報告對這些問題及其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加強合作醫療的宣傳力度,豐富籌資機制,擴大報銷範圍,讓法律走進新農合等相應對策,以促進當地新農村合作醫療健康發展。

調查時間:

20xx年8月10號—20xx年8月23號

調查地點:

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

調查對象:

安徽省臨泉縣韋寨鎮農民、韋寨鎮衛生院

調查方法:

運用走訪,問卷調查的方法進行調查

調查目的:

宣傳我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增強農民的自我保障和防範風險意識,提高農民參加合作醫療的積極性,同時探索現有醫療保障政策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及時反饋給相關部門。在政府、企事業單位與農民之間構築起溝通的橋樑,爲農民醫療保障問題獻計獻策。在不斷的努力實踐調查下,深入探討和總結,將活動中發現的問題及時整理成實踐調查報告,讓更多的人瞭解到真實的農村合作醫療現狀,塣大關注“三農”問題的隊伍。

調查意義:

在“關注民生,共建和諧”這一大的社會主題的引導下,響應時代號召,關注社會民生,對關係農民切身利益並有待完善的新型合作醫療保險制度進行研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擴大基本醫療保障覆蓋面,努力在三年內將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城鄉全體居民參保率均提高90%以上。安徽省作爲一個全國中等發展水平的人口大省,其農村人口比例約爲729%,對其新型農合醫療實施現狀,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我國的醫保現狀。臨泉縣韋寨鎮,又是安徽省中農村醫保參合率較高的縣區,作爲阜陽市新農合的試點,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但在農村醫療保障發展的同時,也存在着一些嚴重問題,選擇其爲調查地區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和可實施性。

實踐內容:

在臨泉縣韋寨鎮衛生院,每天看病的人都很多,醫院門口停滿了各種電瓶三輪車、自行車等,從一個側面來說,農村醫療合作制度的實施,確實給農民們看病帶來了很大方便,由於報銷過後,所花費的費用並不會太多,人們不管大病小病,都會往大點的醫院跑,因爲在他們眼中,大醫院的醫療水平有保證,所以新農村醫療合作的實施,真正做到了惠及農民,提高了農民的幸福生活指數。

通過對來看病的農民進行採訪,他們表示新農合確實給百姓們帶來了諸多好處,讓人們擁有一個更健康的身體。但同時也表示,新農合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報銷落實的慢,惠及面窄等,而對醫院醫生的採訪,他們深切感受到比以前累很多,有時候身體吃不消,確實,醫生也是人,需要休息,這就需要醫院擴招一些年輕有幹勁的醫生。對護士的採訪,都表示會很累,因爲病人太多,大病小病都來醫院,但是這就是他們的職責所在,這就需要醫院制定出一個合理完善的輪崗制度。

新型農村醫療合作制度固然好,都是爲了農民的切身利益着想,但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確實存在着上述的一些問題,希望有關政府部門做好相關工作,讓這項制度真正爲農民造福,讓農民的生活和生命得到保障。

那麼,結合以上調研所反映出的一系列問題,我們能夠給出什麼樣的應對策略呢?

1、切實把農村醫療衛生事業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農村醫療衛生事關廣大農民羣衆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沒有農民的健康,就沒有農村的小康。面對新的形勢,要把加快發展農村醫療衛生事業納入全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點,擺上各級政府及部門重要的工作議程,根據新情況制定長、中、短期發展,完善政策措施。各鄉鎮要落實相關部門和兼職幹部負責此項工作,要切實把健康教育、愛國衛生等工作納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堅持常抓不懈,改變鄉鎮政府對“大衛生”工作“活沒人幹,事沒人管”的局面。在全縣中國小生中繼續開展好健康教育課,在農民羣衆中做好保健知識的宣傳,進一步促進全民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

2、要推進鄉(鎮)衛生院運行機制的改革。努力探索鄉(鎮)衛生院的多種運營方式,不搞一刀切,不強求一種經營模式。要認真總結大崗子鄉衛生院改革經驗,進一步深化運行機制和人事制度改革,積極推行人員聘用制度,注重引進人才、引進資金,以此來改善醫療條件和提高醫療水平,更好地滿足農民羣衆的醫療需求,力爭在三年內取得明顯成效。

3、建立人才流入機制,抓好從業人員培訓。要加快衛生系統內部人事制度改革步伐,激活用人機制,制定寬鬆的人才政策,積極創造有利於人才流入的環境,廣攬技術人才。要繼續加強對農村衛生人員的培訓,每年對鄉村醫生輪訓一次,加快鄉村醫生知識更新步伐。進一步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機制,醫療技術下沉一級,實施技術合作和指導,幫助當地提高醫療水平,進一步提高我縣農村衛生隊伍的整體素質。

4、加強醫療衛生事業的軟環境建設。監察、物價等部門要加強對相關部門針對村級社區衛生服務站所設立的收費項目的檢查力度,堅決取消不合理收費,對合理收費項目的不合理部分也要堅決取消,並重新確定標準,爲村級醫療衛生機構減負。同時,要進一步加大對非法行醫現象的懲治力度,徹底淨化農村醫療衛生市場,使非法行醫現象在農村沒有生存的土壤。

5、積極創造條件,儘快建立農民醫療保險制度。在農村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是大勢所趨,要抓住我省20xx年全面實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這一契機,抓緊爲我縣推行此項制度做好各項準備。在暫時沒有實行該項制度的情況下,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要把開展扶貧工作與解決農村困難羣衆醫療需求結合起來,把因病致貧的羣衆當做扶貧重點,要採取多種措施,有效地解決貧困羣衆就醫難的問題。

希望這些建議能夠對政府、鄉鎮衛生院和新農合醫療制度試點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讓好的制度措施真正造福於農民,提高農民的幸福滿意指數。

總之,這次社會實踐調查,讓我經歷了很多,同時也學到了很多,瞭解到了我們國家農村發展的進步和存在的不足,希望政府能夠積極落實國家的制度政策,做到一切爲了人民,爲了人民的一切,提高整個國民的幸福生活。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4

去年十月底,我參與了我社區20xx年度農村合作醫療收繳工作,並參加了由社區兩委班子組織、社區成員共同參加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經過走訪轄區居民、瞭解農戶、聽取社區老幹部情景介紹,對這項工作有了初步瞭解,在那裏談一下自我的感想。

一、居民對此項政策的態度

大多數居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表示支持和參與,我社區居民參與率達95%以上。也有部分居民對此制度缺乏瞭解,持觀望態度。由於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諸多不便,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調查顯示,羣衆有病時,有38%的人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民迫切期望改變現狀,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正是從爲羣衆解決這些難題爲出發點,爲羣衆辦好事辦實事,使大多農民的觀念和心態了發生了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主動地要求參合。

二、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的特點

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相比,有許多不一樣點,主要是:

1、新型合作醫療是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2、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多方籌資;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團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職責。

3、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爲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本事差。

4、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爲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統籌的範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爲單位統籌,少數以鄉爲單位統籌,互助共濟的本事較小。

三、存在問題及相對提議

作爲一項新生事物,在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瞭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

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爲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經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進取參合的信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到達規範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

政府應當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爲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到達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人才流失是普遍存在的問題。

各相關單位應當採取相對措施引進人才和培養人才,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

農村合作醫療調查報告15

今年上半年,我有幸再次參加了市政協組織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小型調研活動,通過在xx縣xx鎮一天瞭解農戶、聽取基層幹部情況介紹,對這項工作在我市的試行有了初步瞭解,在這裏談一下自己的感想。

xx年10月,國務院召開了有中央政府各部門和省級政府主要領導人蔘加的全國農村衛生工作會議,會後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的名義發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強調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農村衛生工作,加強領導,增加投入,優化衛生資源配置,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建立和完善農村衛生服務體系,建立和完善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制度等等。市政協很快在xx年初組織進行了農村衛生工作專題調研,其中關於新型合作醫療的摸底調查是調研的主題之一。我參加了此次調研,親身感受到了當時大多數農民對這項政策的實施持懷疑、觀望態度,包括我們的一些基層幹部也對開展這項工作信心不足。主要原因是舊的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瓦解和衰落給農民帶來了切膚之痛,農村公共衛生、預防保健工作明顯削弱,一些已被控制和消滅的傳染病、地方病死灰復燃,新的公共衛生問題不斷出現,農民的健康水平呈現出下降趨勢。醫藥費用不斷上漲,廣大農民不堪重負,看不上病、看不起病的相當普遍。xx年的調查顯示,羣衆有病時,有48.9%應就診而不去就診,有29.6%的人該住院而不住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農戶明顯增多。農民迫切希望改變現狀,但又不相信政府能真正下決心解決問題。其實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與過去實行的舊合作醫療制度有許多不同點,主要是:

第一,新型合作醫療是政府主導下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則主要依靠鄉村社區自行組織。

第二,新型合作醫療的資金來源,主要靠以政府投入爲主的多方籌資,中央和地方則政每年都要安排專項資金予以支持。具體的籌資比例爲: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各佔2/5,農民個人繳納115,鄉村集體經濟組織有條件的也要給予資金扶持;而過去的合作醫療資金,主要靠個人繳納和村級集體經濟補貼,政府各級財政不負籌資責任。

第三,新型合作醫療以“大病統籌”爲主,重點解決農民因患大病而出現的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問題;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主要解決小傷小病,抗風險能力差。

第四,新型合作醫療實行以縣爲單位進行統籌和管理的體制。一個縣的人口,大縣有一百多萬,小縣也有二、三十萬,統籌的範圍大,互助共濟的作用就大;而過去的合作醫療一般都以村爲單位(xx左右人口)統籌,少數以鄉爲單位(二、三萬人口)統籌,互助共濟的能力較小。

這次調研我們看到,僅三年時間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已經在全國部分地區實施。在我市四個縣的試行也僅是今年1月份纔開始,已呈現出一種喜人的局面。xx鎮約2.7萬人口,有2.1769萬人參加了合作醫療,參合率達81%,已有154人住院費用得到報銷,7.9萬元,門診人次1051,費用7971元。看病享受了實惠的農民動情地說,我們農民有病住醫院,也能報銷醫藥費,這是歷朝歷代沒有的事,真是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制訂的好政策。現在農民觀念和心態也發生了變化,有病想看了、敢看了,注重自己的生命與健康了。一些持觀望態度的人,開始積極主動要求參合。兩年前後一比較,人們的心態發生如此大的變化,主要原因是我們各級黨委和政府,非常重視這項工作的推行,作了大量紮實有效的工作,把它作爲爲農民作好事做實事的具體體現。

當然作爲一項新生事物,在其實運行初期必然會存在各種各樣的問題,調研中我們瞭解到:

1、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宣傳還不夠深入人心,農民對政策的理解不透徹,普遍存在期望值過高現象。

如現行的合作醫療是建立以大病統籌爲主的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濟制度,主要是幫助農民提高抵禦大病的風險,而農民卻要求將門診費用大幅度提高;在運行過程中遇到的具體問題,由於工作人員的解釋和處理與農民的理解有偏差,容易使農民對政策產生懷疑,失去繼續參合的決心。

2、農村基層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和設備大多數沒有達到規範標準,不能根本解決農民就近醫療的問題。有病治不了或拖成大病,花錢更多。政府應該把鄉鎮醫療機構作爲農村合作醫療的基地,給予足夠的投入,改善基礎設施,增加必須的醫療設備,使每一個鄉鎮醫院都能達到統一的硬件標準。

3、基層醫療機構的人才短缺是困擾農村合作醫療長期穩固發展的嚴重問題。鄉鎮醫院醫務人員學歷低,專業技術水平不高是普遍存在的問題,與兩年前相比情況更差,縣醫院連續兒年都引進不到大學本科的醫生,而現有的人才還在繼續流失,這己經形成了惡性循環。其實人才進不來和流失掉,最根本的原因是待遇問題,如何提高基層醫院醫務人員的待遇,讓他們安心在基層工作,是農村合作醫療的重要支撐點。

4、調研中農民強烈希望,各級合作醫療的工作人員要對政策領會透徹,端正爲農民服務的態度,提高服務意識,讓農民通過與這些工作人員的接觸,理解政策,相信政府,增強積極參合的信心。

我們此次調研只是對試運行中的新興農村合作醫療的初步瞭解,更客觀、真實的信息有待於這項工作的進展中的不斷反饋。以科學的發展觀來看,無論從國民經濟的持續增長,還是要長期保持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在資本、資源和技術這些基本要素上我國都不具有優勢,只有勞動力要素供給具有無可爭議的優勢,我國的勞動力供給大部分來自農村,所以體力良好和心智健全的農村勞動力就是我國競爭力。從這一點上講,建立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保障農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增進我國的人力資本資源的積累,對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具有戰略上的意義。應該把增進農民的基本健康水平和人口控制、普及國民的義務教育放在同樣重要的政策位置,從國策的認識高度來看待。只有把這三項政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才能全面地提高我國國民的素質。城鄉一體化的發展雖然表現爲各個方面,但增進廣大農民的身體健康和心智健全就是我國社會全面發展需要永遠追求的基本目標:發展的根本目標就是促進全體國民自身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