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報告的適用範圍越來越廣泛,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那麼一般報告是怎麼寫的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1

爲了解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的落實情況,11月中下旬,黃陂調查隊組織力量對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1個區級定點醫院、1個鄉級衛生院、4個村級衛生室以及3個村的農民家庭共30個樣本進行了專題調查.從調查的情況看,新農合的參合率較高,財政投入不斷加大,農民得到的實惠逐年增加,同時也存在經費不足等問題.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農合參合率提高,農民得到的實惠更多

農村合作醫療作爲一項惠農政策,自20xx年在黃陂區實施以來,廣大農民羣衆得到的實惠一年比一年多,既減輕了農民的醫療負擔,又提高了農民的健康水平,因而得到農民羣衆廣泛的稱讚和擁護.

1、農民參合比例較高.新農合給農民帶來的實際利益具有很強的示範效應,農民參合積極性不斷提高.

根據黃陂區農村合作醫療管理辦公室提供的資料,20xx年黃陂區應參合農戶253269戶,應參合農村人口886440人;實際參合農戶252509戶,883781人,參合率達到99.7%,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

2、各級財政投入增加,籌資標準持續提高.

去年,各級財政按照參合人數將年籌資標準提高了40元/人,達到335元/人.在此基礎上,20xx年又進一步增加了投入,籌資標準達到380元/人,其中,中央、省、市、區四級財政實際人均投入增加了45元.目前20xx年的籌資方案也已出臺,籌資標準每年430元/人,其中個人70元,比20xx年多徵10元,四級財政籌資標準提高40元.

3、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

隨着新農合覆蓋率的提高,人們逐步提高了有病及時就醫的意識,門診和住院補償人次數大幅增長.今年1至10月,門診統籌補償人數比上年同期增長11.8%,達到127.38萬人次;住院人次數同比增長18.7%,達到9.97萬人次.

4、報銷補償費用快速增長,農民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

今年1到10月,黃陂區共報銷各項補償費用29647.05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958.63萬元,增長11.1%.

5、超過3/4的村級衛生室納入新農合報銷系統.

20xx年全區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的村級衛生室達到440個,佔全部村級衛生室總數的76.4%.村衛生室是農村醫療的最前沿,納入新農合門診報銷系統後,農民就近看小病可及時報銷40%(日封頂15元,年封頂300元)醫藥費,方便了羣衆看病.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隨着新農合的普及,農民參合的意識增強,有病積極就醫,醫療負擔進一步減輕,健康觀念發生很大變化.

二、存在的問題

1、經費不足,與農民醫療剛性需求的增長不相匹配,矛盾突出.

20xx年,黃陂區按照參合者每人每年380元標準,共籌資專項基金33583.7萬元.蛋糕就這麼大,必須維持到全年,黃陂區合管辦高度關注各月經費報銷情況,以避免出現第四季度經費不足無錢可報銷的局面.至4月底,各項報銷補償支出達到12298.6萬元,佔全年籌資額的36.6%,比上年同期增長34.7%.至10月底,已經支出29647.0萬元,佔籌資款總額的88.3%,比上年增長11.1%.其中門診補償2740.3萬元,住院補償25141.2萬元.

支出增長,主要是農民健康觀念的轉變.以前農民是“小病挨,大病拖”,隨着農民收入逐年增長,新農合參合比例和報銷比例逐年提高,農民的健康觀念轉變很快.黃陂木蘭鄉諶寨村病人家屬諶喜祥說:“反正國家出大半,有病就到醫院住院.以前不願住院的病,現在也願住院治療.”有新農合做支撐,絕大多數人更看重身體健康,小病看門診,大病住醫院,只求身強體壯.因而門診量和住院人次數大幅增長,導致報銷費用增長,經費不足.

爲應對經費不足的困難,黃陂區合管辦採取的措施,一是調低醫療費報銷補償比例.按照原方案,區級專科醫院和綜合醫院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爲80-85%,街鄉鎮衛生院90%.爲了保證下半年不至於出現無錢可報的局面,黃陂區合管辦按照“以收定支、收支平衡、適度調整、略有結餘”的原則,年中調整補償方案,將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住院報銷比例調低了10%.如木蘭鄉諶寨村諶緒發,1月在區級定點醫院住院20天,住院總費用16214元,實報12812元,扣除起付線及自負部分,實際報銷比例超過80%;同村村民11月住院,報銷比例接近70%.二是提高起付線.起付線是住院報銷的門檻,報銷時是要從總醫療費中扣除的.10月開始,區級綜合醫療機構報銷起付線從300元提高至500元,街鄉鎮衛生院報銷起付線從100元提高至200元.起付線提高,意味着農民住院報銷比例下降.

2、相關宣傳還不完全到位.

每年年底,儘可能地組織農民按時參加下一年度的新農合,繳納新農合參合金,是村委會的重要任務之一.新農合的實施方案對農民來說比較複雜,每年也會有一些調整,比如報銷比例的調整等.對於新農合的政策和新的方案的宣傳,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特別是住院醫療費報銷比例的規定、全家參合與否與報銷比例的差別、起付線的規定、門診報銷比例與限額的規定等,比較複雜,直接與醫療費報銷結算相關,需要農民知曉.實際工作中,由於村級事務繁雜,人手有限,有的村雖然向農戶發放了宣傳資料,但農民參合主要還是受報銷比例吸引,對起付線、基藥等一些規定的宣傳重視不夠.之後一旦農民生病住院結算費用時,容易與定點醫院新農合工作人員產生糾葛,鬧不愉快.這樣的情況在各定點醫療機構都有發生.

3、農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覈定.

村幹部反映,爲了達到新農合全覆蓋,每年村級參合人數指標是按照行政村戶籍人數下達的.由於經濟的發展,農民外出打工、全家外出定居或務工等流動情況比較多,難以聯絡,行政村應參合人口基數難以覈定,從而對全區應參合人數穩定性產生影響.一些外出就業的農民,有的在工作單位辦了醫療保險,就不願意回農村辦新農合,但戶口在農村,村裏要求必須辦理新農合,繳納參合金,相關農戶對此有意見.

4、存在違反“四合理”(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合理收費)的現象.

這是全國各地醫療機構普遍存在的問題.在調查中瞭解到,病人在住院治療期間,各醫院在給病人使用非基本藥物目錄上(即不能在新農合報銷)的藥物時,基本都能徵求病人及其家屬同意,纔開處方.但參合病人對一些檢查是否必要、基藥的使用、空調費、服務費等收費是否合理存在疑義,有的病人意見較大.今年,黃陂區合管辦加大了對醫療機構費用監管,請市三級醫院專家組成專家組,從3月起,每個月對全區定點醫療機構抽查1520個病例,看是否存在違反“四合理”的現象,並對違規醫療機構進行了處罰.

5、農民認爲鄉村定點醫療門診每天最高報銷限額15元或每年限額300元比較低

特別是對一些慢性病病人、健康狀況差的老年人,作用不大,認爲還是住院報銷比例高,比較划算,這樣容易造成資源浪費.有的農民反映,有些常用藥不在基藥報銷目錄,如感康、午時茶、護彤等都不是基藥,因而村衛生室沒有.

三、建議

1、各級財政要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新農合籌資標準,做大基金池.

特別是中央財政,要把加大新農合資金投入作爲繼續關注民生、關注農民健康保障的重要舉措,抓好落實,以滿足農村不斷增長的醫療衛生需求.近3年來,中央財政此項投入都在40%左右,20xx年達到41.1%,20xx年將達到44.2%,這個比例提高的速度還可以再快一點.

2、提高村級新農合報銷點覆蓋率.

要加快速度,儘快將還沒有進入新農合系統的村級衛生室納入門診報銷網絡,使當地參合農民能夠及時得到門診報銷補償,減輕農民小病的醫療支出負擔.

3、進一步加強資金監管.

毫不動搖地加大監管力度,堅決查處定點醫療機構違反“四合理”的行爲,堵塞資金支出漏洞,把寶貴的、有限的資金真正用到刀刃上,用到減輕農民醫療負擔、切實保障農民健康上來.

4、加強新農合相關政策宣傳.

要不失時機、不間斷地加強政策宣傳,讓大多數農民知曉主要政策規定,營造社會支持新農合事業、促進新農合健康發展、相互理解、和諧發展的社會氛圍.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2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新形勢下、國務院爲切實解決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主要政策,對統籌城鄉、協調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爲了解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實施情況,我對荊門市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運行情況進行了專題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基本情況

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從20xx1月1日起正式啓動,基本模式是 “區辦、區鄉(鎮、街道)共管”體制,以區爲單位管理住院醫療基金和健康體檢基金,以鄉鎮(街道)爲單位管理門診醫療基金。基金來源:中央財政補助(人平20元)+省級財政補助(人平15元)+區財政補助(人平5元)+農民個人繳費部分(人平15元),合計55元。基金用途分配:門診基金(8元)+住院基金(41.5元)+大病補助(1元)+體檢基金(2.5元)+風險基金(2元)。

二、實施合作醫療制度取得的主要成效

黨委政府重視,宣傳發動深入,農民參合積極。一是領導重視。爲切實解決我區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曾多次向中央、省、市爭取相關政策,組織有關部門研究我區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實施方案,終於使這項惠農工程在我區得以實施。二是宣傳發動深入。各地成立了由黨政一把手牽頭的合作醫療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合作醫療啓動的各項工作。各地採取行之有效的措施,通過會議集中宣講、廣播和有線電視滾動播出、短信羣發、印發宣傳資料、製作專欄等廣泛進行宣傳活動。這些措施調動了農民參加的積極性。

三、在合作醫療帶來的經濟效益分配中呈明顯弱勢,其原因表現如下:

1、是基礎設施差,條件簡陋,設備落後。

2、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現象依然存在。

3、合作醫療工作機構力量薄弱,影響工作效率和監管力度。

四、完善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民對合作醫療政策的知曉程度。一是利用村衛生室這塊陣地,由村幹部和鄉村醫生經常向羣衆宣傳,儘快讓農民瞭解政策。

(二)加強鄉鎮衛生機構服務能力建設,方便羣衆就醫。一是要加大鄉鎮衛生院的基礎設施建設。有計劃地改變鄉鎮衛生院的基礎條件和外部形象。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3

一、調查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涉及全市100戶384人,20xx年總純收入1770600元,人均純收入4611元,95%爲非低保戶;5%爲低保戶,低保戶中有80%是因疾病損傷致貧,20%是因家中勞動力少致貧。

二、農村醫療服務狀況

1、73%的人選擇距離家最近的衛生組織是村衛生室,10%的人選擇是私人診所,9%的人選擇是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的人選擇是鄉鎮衛生院,1%選擇縣級以上醫院;家到最近的衛生組織的距離60%的人選擇不足1公里,39%的人選擇在1-2公里,1%的人選擇在2-5公里。

2、99%的農戶參加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在被調查的100戶中,只有1戶沒有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參保率達99%。

3、66%的人認爲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應以保大病或保住院爲重點,33%的人認爲門診、住院都保,1%的人認爲應以保門診或保小病爲重點。

4、19%的人對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感到滿意,71%的人基本滿意,8%的人不滿意,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不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報銷醫藥費少,報銷手續煩,定點醫院收費高,定點醫院看病手續煩,定點醫院少,就醫不方便,定點醫院醫療水平低等。

5、47%的人認爲農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個人所承擔的比例基本合適,11%的人認爲過高,10%的人認爲過低,32%的人選擇說不清楚

6、在現有合作醫療基礎上,44%的人願意再增加醫療保障支出,56%的人不願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員患病,經常就診的醫療單位44%是村衛生室,44%是鄉鎮衛生院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7%是私人診所,5%是縣級或以上醫院。選擇上述單位的主要原因56%是離家近,13%是質量好,11%是定點醫療單位,8%是有熟人,7%是價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調查前半年,22%的農戶沒有家人患病,59%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農戶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農戶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農戶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後及時就診,共花費醫藥費121743元,按照規定能報銷或減免43509.4元,實際報銷或減免20712.3元。沒有及時就診的主要原因有病輕,自己治療,經濟困難,能拖則拖,醫藥費不能報銷等。

9、43%的人認爲現在看病難,51%的人認爲不難,6%的人選擇說不清楚。認爲看病難的主要原因有經濟困難,醫院缺少名醫,醫務人員服務態度不好,手續太煩等。

10、86%的人認爲現在看病貴,5%的人認爲不貴,9%的選擇說不清楚。認爲貴的原因主要有藥品太貴,檢查太多,醫療機構亂收費,個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農戶因家人得病向醫生送過紅包。

三、農村居民醫療服務中存在的問題

1、報銷範圍窄、比例低,報銷的醫藥費少。

調查顯示,實際報銷或減免僅佔全部醫藥費的17%,農民掙錢不易,他們希望每一分錢的投入都要得到回報。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爲主,對小病、門診補償的比例很低。而一般來說,農民患上需住院治療的大病相對較少,而頭痛、感冒等小病時有發生,但不需住院治療。因此,農民在繳納費用後,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醫療補償,導致農民認爲付出多,回報小,不划算。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農民的積極性,身體健康、沒有患過大病的農民不太願意參加。調查顯示在20xx年僅17%的農戶得到補償,表明絕大部分農戶近期並沒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中得到實惠。部分農戶在問卷上寫上了他們的困惑:“爲什麼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報銷?”。

2、部分定點醫院不規範經營,亂收費,農民利益受損。

調查顯示藥品太貴、檢查太多及亂收費是目前看病貴的主要原因,而現在的醫療機構都是按市場經濟規律經營,追求利潤最大化是目標之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定點機構有在合作醫療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點醫院是新型合作醫療制度實施第一線的部位,它的服務好壞和收費高低至關農民切身利益。定點醫院收費普遍較高,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所能獲得的補償相比微不足道。許多農戶反映,同樣一個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醫生那裏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點醫院卻要花費幾百元。一些比較常見的小病,醫生卻要病人作各種檢查,什麼心電圖、B超和各種化驗,小病大看現象時有發生。爲了能報銷,有病往定點醫院跑,路費、餐宿費、誤工費再加上虛高收費等,化了許多冤枉錢,就算得到了一定補償,仔細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點醫院少,看病手續煩。

調查顯示,農民就醫大多數選擇鄉鎮衛生所、村合作醫療站以及個體醫生。因爲他們覺得這些醫療單位離家近,就醫方便,藥價便宜,收費低,服務態度好。定點醫院少,給農民看病帶來不方便。

農村醫療情況調查報告4

最新一份農村醫療改革網路調查報告顯示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有所認識的人佔到65.4%,而一無所知的人佔到23.1%;醫改給人們帶來益處的只佔到39.4%,56.7%的人認爲沒有帶來什麼益處;有56.7%的人認爲現今的醫改不盡人意,覺得醫改成功的人只佔1%。

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不僅是推進我國農村衛生事業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促進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基本政策之一。面對農民醫藥費用得不斷攀升,農村醫療機構服務質量低下,因病致貧現象的不斷增加;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得宏偉目標,如何建立起一個人人可及而又有效的農村醫療衛生體制,解決農民就醫難、就醫貴的問題已成爲理論界和實踐界的當務之急。

XX年兩會上衛生部長陳竺對農村醫療和公立醫院改革表示不滿意。在農村醫療改革上政府的財政投入非常重要,我國醫療資源總體比較短缺,尤其是優質醫療資源,“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醫務人員的培養也非常的不易。從去年到今年,農村醫改的成就也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總理提到保障制度的進步、基層服務能力也在逐步增強。60%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地方做的不足,譬如農村欠賬太多、公立醫院改革是在太複雜。目前的醫改工作路線不太清晰,在公立醫院深層次問題上,比如四個“分開”等問題也並不十分簡單。縣級醫院能力不夠等等問題。

從開始的調查報告顯示,隨着社會老年化的加劇,人們對於切身醫療保障的意識的加強,人們開始普片關注醫療問題,但是政府對於醫改的宣傳方法不夠合理並且宣傳力度不夠致使還有相當一部分的人不瞭解醫改,尤其是農民這樣文化層次相對較低的人羣。從切身與醫改有過接觸的人來說,感到帶來益處的人只佔1/3,一半以上的人並沒有感覺到醫改給他們帶來的好處。由此絕大部分的人都認爲政府農村醫療改革是不力的。

從我瞭解我當地下塘鎮的農村醫療改革情況如下:

一、長豐縣醫療改革基本情況

有一次,我家人出了點車禍,由此便和醫院有了深層次的接觸。從中我瞭解到一些基本的情況。新醫療改革實行以後,說實在的看病也沒少花多少錢。燒了的錢是鄉村鎮衛生所裏的藥變成最基本的了,說白了就是沒有好藥新藥,只是由於現在藥品分配都是縣級及以上的醫院分配的,爲了降低藥品價格,便只給下面的小衛生院分配低廉的基本藥物。這本來是件好事,禁止醫院私自購藥,降低藥品價格。卻也帶來個些負面的影響。比方說現在的流感在中國有60%的變異,這在歐洲些國家只有4%,這和我國消炎藥亂用濫用所致,而現在鄉村醫院裏的基本流感藥物和消炎藥卻大部分都是無效的或者效果差。如果有個人出了車禍腿部大面積受傷,這種村鎮的小醫院根本沒法醫治,這種情況是綜合所致的,醫院裏沒有好的藥物給予治療,基礎設備差,醫療改革後這種醫院的.醫生工資低了很多,醫院醫生流失嚴重,已經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醫院爲了維持基本的運作,最終還是得向患者下手,不管什麼病,進去就是三項檢查,然後纔給你看病。在大醫院裏在辦理入院手續的時候,醫院會問你有沒有參加新農合,新農合是從XX年起逐步實行的,旨在減輕農民的負擔,解決一定的農村看病難問題,但是一般農民都不願意說自己參加了新農合,即使他已經參加過。這方面的原因很耐人尋味。這是我的親身經歷的事。

二、制約農村醫療改革的主要問題

全國絕大多數鄉鎮逐步把合作醫療補助經費納入財政預算,許多幹部在成績面前沒有抵住誘惑,開始侵吞醫療專款,更多的卻是政府工作者的不作爲。在醫療改革中牽涉到許多複雜的利益問題,政府不願意徹頭徹尾的來個“斬草除根”,當然這也有政府的難處。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毛主席提出的“赤腳醫生”大大降低了行醫者的門檻,對當時的農村醫療情況有了一定的改觀,但是這些醫生的水平是沒法和一個正規的醫生相比的,現在中國有8億的農民,這也爲現在的遺留下了很大的隱患。中國醫療衛生髮展是種畸形的成長,農村醫療在最初的聯產承包責任制時期,由公共衛生所負責農村村民的基本醫療,這還是個社會服務型行業。之後,隨着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變,公共衛生所基本上由鄉村醫生(赤腳醫生)充當,此後,逐漸演變成私人診所,醫療設備因爲資金匱乏、醫療觀念落伍等因素影響,未能形成一系列整體性的醫療器械和一套完整的醫療服務體系,農民的醫療再次出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這是種長期積累下來的沉疾,現近改革只是把這些“赤腳醫生”聚集到村鎮衛生站來,結果只是雙敗不是雙贏,這些“赤腳醫生”也因工資低而離去,最後衛生站只不過是個空殼而已。

三、對農村醫療改革的意見

政府在在醫療公共產品方面不應缺位,政府應主動承擔的公共產品的服務。加強政府在醫改方面的監管,防止某些官員在醫改方面不作爲或者挪用醫改公款,讓屬於農民的每一分錢都落實到實處。加強農村醫療改革的資金投入,可以由政府投入和社會募集相結合,社會募集資金保守在每年3000億左右,加強資金投入用以改善村鎮醫療的基礎醫療設備和醫務人員的招募上。在全國建立全面的互聯的醫療信息網,醫院資金的流動和用途向社會公開,保證透明公正的原則。改革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轉變鄉鎮衛生院服務模式。由上級直接領導,實現“四個分開”。

四、總結

醫療改革是世界性的難題,對中國這樣的農業大國來說,對農村醫改也正處於一個艱苦探索的過程中。在實行醫改後還是有一定的成效的,60%的基層目前正在推進基本藥物制度,藥價降低了30%,老百姓切實得到了實惠。但是還有很多重大的挑戰需要我們政府和人民去面對。我們相信新的農村醫改一定取得成功的,改變現有的看病難,病則返窮的現狀。陳竺說現代醫院管理最終將走向董事會體制,大醫院和基層要形成良性互動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