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5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農村教育調查報告,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5篇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爲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東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

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一、鄉村學校負債累累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爲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

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爲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發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爲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臺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不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資源分配不公平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爲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國小、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2

教育是一個國家持續發展的關鍵.在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尤其應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和投資.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人口占據8.8億人,相應的農村教育更應加強.爲更好地瞭解農村教育現狀,我在假期通過走訪和詢問,對廣東地區的農村教育情況進行調查,發現農村教育出現如教育經費不足和學校負債嚴重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農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農民對新知識的吸收及民主與法治的貫徹實行造成障礙.這不但是問題而且將是農村教育的危機.

一、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爲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爲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到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發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爲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臺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不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成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爲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國小、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爲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着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爲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3

調查時間:20xx年8月15日到20xx年8月25日

調查地點: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

調查對象:荒佃莊中心國小,周慶恩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調查目的: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最近又提出了要在20xx年之前把我國建設成爲教育大國的計劃。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村人口較多。據統計:我國有80%的學生是在農村接受中國小教育的,這些學生的素質會影響到我國整體學生的素質,而農村的教育條件、教學水平等在總體上都低於城鎮學校,因此,農村的中國小教育顯得尤爲重要。

我的家鄉河北省昌黎縣荒佃莊鎮(村)與省內其他農村地區相比,經濟條件相對較好,地區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當地的教育狀況即人才狀況。爲了瞭解家鄉中國小的教育狀況,暑假期間,我來到坐落於荒佃莊鎮的一所國小——荒佃莊中心國小、一所初級中學——周慶恩中學,以及一所高級中學——昌黎縣第九中學進行了實地調查,現將此次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

隨着九年義務教育實施,國家對農村中國小投資力度加大,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比以前有所改善,農村中國小的整體面貌已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首先是在校舍上,基本上改爲教學樓,寬敞明亮,爲學生提供了更爲優良的學習環境;其次是教學的硬件設施上,擁有配套的全新桌椅,圖書、文體器材、各種教學儀器也有相應的配備;第三是在學校的師資隊伍有所壯大。但是,仍然存在不少問題,比如教育經費短缺,師資水平不高,應試教育制度依舊,學生自身素質低以及生源不斷流失等,情況令人擔憂。

(一)教育經費短缺、教育設施短缺老舊

國家投入到教育事業的經費,大部分還是用於城市重點學校的發展上,農村學校的教育經費很是不足。在調查過程中,這三所學校的校長們表示,由於資金不足,學校基礎設施情況不是十分樂觀。

1、雖然基本上都有相應的教學樓,但廁所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問題。由於農村衛生條件制約,廁所大部分置於樓外,且距離教學樓較遠,蹲位又很少(基本在十個左右),對全校那麼多師生來說,上廁所也是一種困難。

2、體育設施總體不夠,最好的學校所有的也只是籃球架四副,乒乓球檯二張,單、雙槓幾幅而已,部分體育設施存在着安全隱患。而根據調查知,各學校操場也沒有綠化。

3、實驗設施較少,只有一到兩個實驗室。基本沒有音樂教學設施。

4、雖然學校配置上了電腦和多媒體設備(每所學校有一到兩個多媒體教室),卻因無法滿足教師準備課件所需的資金而使那些電腦基本閒置,這和城市學校裏每個教室配置多媒體設備,每位老師配置一臺電腦的水平相差甚遠。

5、圖書量爲1000冊左右,大部分是一些較爲破舊、久未更新的書刊、過期的雜誌等。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師資水平低

都說一個好學校不能沒有好老師。而農村中國小的教師隊伍中,根本沒有所謂的教學能手,學科帶頭人等優秀教師,而剛畢業分配來的年輕老師,在鍛鍊一兩年後馬上被較大的學校挖走,農村學校成爲了新教師的“練兵場”。在這種情況下,面對目前的教育改革,老師們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的一支隊伍承擔着培養新型人才的艱鉅任務,談何容易,而爲了緩解老師的壓力,學校不得不聘請代課教師,然而最終結果就是導致教學質量變得較差。

2、教師負擔重

在我們農村中國小中,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

3、教師培訓落後

農村中國小教師仍是以“經驗型”、“辛苦型”爲主,缺乏“研究型”、“創造型”的教師。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培訓、自學自研,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口頭的素質教育,實質的應試教育

在所調查的三所學校的老師、學生中,有80%的人對當前的應試教育制度提出強烈不滿:學生要考得高,而老師更要教得出色,雙方壓力非常大!現行的素質教育只限於口頭上喊喊,而實際行動仍是應試教育。應試教育的思想以深深的禁錮着教師的教學行爲和學生的學習行爲,但家長和社會則過分看重於學生的成績和學校的教學結果,導致縣鎮教育部門對學校和老師們定指標、下任務,根據期末統考、會考的成績來對學校和老師進行考覈,排名次,考得不好的學校的校長和老師會受到通報批評,影響獎金髮放、評模,晉級等。

學生們每天不僅要完成應有的作業,還得去死記硬背那些乏味的課本知識,這種情況下,學校就成了個“讀死書”的場所,學生的思維能力、觀察能力限於一個狹窄的範圍內,得不到充分的鍛鍊,導致大部分人高分低能,無法適應社會的發展。

(四)學生自身素質低,生源不斷流失

在調查中我瞭解到,在學生的生活環境中存在着諸多因素影響農村教育的發展。農村孩子由於受地域條件的制約,普遍存在着接受學前教育很不規範的現象,絕大多數幼兒只接受一年的學前教育就進入國小,錯過了幼兒智力發展的最佳期,造成學生髮展很不均衡。農村家庭教育的不到位導致學生較爲任性,在學校裏表現得自由散漫,不遵守學校的制度,不尊重老師;許多中國小生,迷戀於網吧,一些染上網癮的學生經常逃學,甚至夜不歸宿,長此以往只好退學回家。農村的優秀學生都流失到城市重點中國小,在生源上,農村的學生要比較差些。

隨着人們收入水平提高,家庭條件較好的家長爲了使孩子得到良好的教育,不惜花大價錢送孩子進城讀書,而家庭條件較差的家長也因看到上學沒有好出路,讓孩子國中畢業就回家勞動,更有甚者,國小便輟學回家。農村學校的生源嚴重流失,這給學校的教學帶來很大影響,制約其發展。

二、改變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的策略

這次調查中,我主要了解了以上四個問題,就此,我提出以下的解決建議:

(一)保證教育經費,改善辦學條件

每年國家在教育事業上的投入都相當可觀,但不難得知,這些資金中絕大多數被用在了城市重點學校的建設上,農村學校少之又少。所以爲改變這種現象,各級教育部門應該成立專門機構,對資金的流向、用途進行專門監督管理,堅決杜絕發放過程中的剋扣、偏流現象,確保經費合理分配。同時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將鄉村教育的經費劃撥給鄉鎮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中國小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高。只有這樣,農村的教育事業纔會有資金的保障,纔會慢慢發展起來!

(二)減輕師生壓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老師應該盡力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在最少的考試訓練下發揮學生的最大潛力。學校要開展形式多樣的德育課程,恢復音體美課程,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不至於成爲“書呆子”。讓學生的包袱減輕,老師的壓力減小,這樣才能更好的完成教與學的工作,爲以後素質教育的實施鋪平道路。

只有教師隊伍強大了,學校的教學水平才能提高,農村的教育狀況才能改善。上級教育部門應統籌下級教師分配情況,對需要老師的學校及時補充,而且要確保他們在學校任職的時限,不能中途轉校。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注重教師培訓的經常性,創造條件和機會使農村中國小教師能夠參加繼續教育。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另一方面,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

(三)更新教育觀念,開展素質教育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打破學校之間的嚴格界限,實行跨校兼課,體、音、美教師到不同學校授課,讓校校有歌聲、校校有球聲、校校有繪畫。激勵優秀教師到薄弱學校任教。

(四)從學校本身去改變,解決生源問題

對於學生流失輟學嚴重的問題,學校必須改善自身的教學環境和教育成果,以好的成績讓學生家長信服。同時學校加強宣傳力度,對自己進行全方面的宣傳,和其他學校對比,講清利弊,使那些盲目擇校的家長們有更清楚的認識。對家庭條件差的學生,校方應盡力呼籲社會力量去幫助他們,老師應經常到學生家中走訪,對留守兒童、隔代撫養所產生的問題應進行相應的心理輔導,打消學生家長因缺錢讓孩子輟學的念頭。只有學校提高自身的實力,才能保住生源,使農村中國小更加健康發展!

三、本次調查的體會和感悟

鄧小平同志曾說過:“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

感謝學校給了我一個瞭解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機會,感謝家鄉中國小校的配合,我對家鄉農村中國小教育狀況有了一個深層次的瞭解,農村教育狀況不容樂觀,必須抓緊解決資金問題和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這樣,其他問題纔會迎刃而解,農村教育才會走上素質教育之路。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4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村教育明顯落後於城市教育。我國農村有着9億人口,其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進步。爲了瞭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四川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同學深入大邑縣金星鄉,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並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一.調查中農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比較落後,教育與城市相比有着較大差距

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特別是教育經費是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別。就拿英語來說,城市學校的英語教育遠遠強於農村,很多農村國小的孩子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這就在起點上落後於城市。

2.農村師資力量不夠

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師範學校畢業的人不願意到農村教書,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於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憑經驗施教,觀念落後、教法陳舊。加之學校給教師提供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3.農村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在於農村,家庭條件本來就有限,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只有學校在教育着孩子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了,孩子們只在學校裏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同時也受傳統愚昧的影響家長們都認爲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繫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腐,認爲孩子在家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大損失;而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着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就無法找到一個合適的工作,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連國小都沒有畢業。

其次,由於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大量的農民涌進城市務工,成爲我們所說的“農民工”。於是並出現了大量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於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羣體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也變得較爲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隔代撫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老人力不從心。這主要在於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並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學習和行爲習慣較爲突出;再加上與長輩的溝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瞭解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這使教育嚴重的脫節。由於家長外出打工,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瞭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於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也導致學生不愛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老師提問,他們的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能力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願與老師交流、溝通;由於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綴學,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些學生也就成爲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羣體了。在缺乏約束下,學生易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遊戲廳。父母的行爲也對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後改變了職業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農村經濟發展落後是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以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爲代價的。長期以來工農業之間的“剪刀叉”嚴重製約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爲影響農業效益和農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於農業發展緩慢,農民社會地位低下,農村教育自然也處於弱勢的地位。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稍微有頭腦和能力的農民又都去打工,農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和文化素質不高的村民留下來,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導致農村積貧積弱的惡性循環。雖然打工者可以賺些錢回到農村來補貼,但是他們給城市所作的貢獻更大,進一步拉大了工農業之間的差距。農村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發達國家一般是在工業化XX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反哺農業,我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反哺農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當然國家這幾年對於“三農”的問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了。

2.農村教育目標錯位,升學教育、離農教育佔據了主導地位

現行農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目標的錯位。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況相距甚遠,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製度下,由於在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天然劣勢,農村大學入學率,只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苦讀九年只能回鄉務農,因爲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沒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裏閒着。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經濟活動,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

同時教育支出是農民最大的負擔,很多家庭爲此負債累累,陷入惡性循環。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改變,這一現狀也很難改變。但農村職業學校和繼續教育受體制和農村產業化還不發達等多重條件的影響,還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有校無生”的狀況。

三、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幾點建議

1.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

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是要發展經濟。政府要轉變解決農民、農村問題的指導思想,制定各項有利於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制度,讓農民有其利、有其權、有其教。要廢除一切與民奪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護農民、農業的法律政策體系,通過補農、助農、護農,讓農民擁有財富,享受不斷提高的現代物質文化生活,保持發展經濟的活力。要提高農村的社會地位,這既要清除來自社會的障礙,又要清除農民自身的障礙,培養農民維權、用權的權力觀。要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自身發展經濟的能力。要改革城鄉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農村有所傾斜。

2.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它與農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XX年總理提出了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的途徑:一要推進教學改革。農村中國小在實現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要緊密聯繫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職業教育以就業爲導向,成人教育以農民技能培訓爲重點,兩者都要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和培訓方式,切實培養能真正服務於農村的各類人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二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在我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足同農民羣衆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並將長期存在。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積極發展公辦教育,同時要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辦學。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形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三是推進農村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辦好農村學校,關鍵是要有好校長、好教師。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勵城鎮教師到鄉村任教,通過定向招生等方式培養鄉村教師,切實解決“老少邊窮”地區鄉村學校缺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四是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綜合改革。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合作機制,有效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資源,構建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農村教育培訓網絡和科技推廣網絡。要徹底轉變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使農村職業教育在今後幾年有一個較大發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爲農村服務的體制

總理在很多場合強調了城市教育資源要爲農村服務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還不發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因此還沒有出現象沿海和國外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情況。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導,需要先發展起來的城市教育資源來帶動農村的發展。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城市教育資源的優勢,更積極、更有效地爲農村和農民提供服務,特別是要向他們培養輸送合格教師。要擴大城市各類職業學校面向農村的招生,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一定要讓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有書讀、有學上,和城裏孩子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進步。發達地區城市應進一步做好對貧困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

要廣泛動員高校和科研所參與。對於農村的扶貧不能侷限於項目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逐漸轉移到知識和技術的扶貧上來,由高校出技術,由農民出勞力,資金由幾方共同投資解決,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過參與農村教育改革,發揮自己的優勢,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爲生產力,促進農村的現代化。 同時高校要通過培養農村職業技術人員,通過農村職業學校逐漸形成規模和效益,把農村職業教育辦起來,使得當地農民可以就在當地打工,促使當地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要建立爲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服務的科研體制,如建立農村教育研究所、農村科技推廣培訓中心、農村教育學院等。借鑑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重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經驗,加強對農村發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論研究。

以上是我們根據實踐調查和查找資料得出的一些建議,希望對於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助。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5

一、鄉村學校負債累累

由於農村學生的學費難收齊,而教師的辦公經費又不足,很多農村學校只得向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有的學校爲達到"普九標準"向私人借貸修建設施,等到新學年開始就從學雜費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債務。有些地方主管教育部門不顧農村的現狀而要求一些國小、中學一定要達到"普九標準",這無異是在讓學校揹負沉重的債務。更有些學校爲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花費鉅額的招待費。導致農村教育的發展變得越來越艱難,有很多農村少年兒童無法得公平的受教育機會,造成很多農村少年兒童"望學興嘆",以致不得不離開學校農村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發展。

二、雜費和書費讓學生家長難以承受

在調查中瞭解到,農村經濟發展較落後,農民相對較貧困。政府在財政支出吃緊,教師工資難以發放的情況下,就通過增加學雜費,從中提取一部分放給教師,以彌補財政虧空。有的學校爲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輔導材料"強行要學生購買;一些九年義務教育的課程如美術、音樂、手工等因沒有師資和條件完成教學如同虛設,但這些書還得學生購買,這些書除了增加他們的負擔還有什麼用?而農村還有一種怪現象就是攤派多,修路築橋建戲臺等,都要他們出錢,農民靠種幾畝地如何能應付這麼沉重的負擔?

三、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教師問題多多

鄉村學校任教的老師大多是民辦教師,他們的學歷通常都是國中到高中水平,而且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根據規定要轉正參加培訓考試得花一筆少的錢,由於地方財政支出有限,教師工資又難發齊,這給教師帶來沉重的負擔。而很多鄉村任教的教師還要承擔一些攤派,如修建公路、地方報紙的徵訂,這些費用全都直接從教師工資中扣除,這些攤派根本就不同教師商量,猶如強盜攔路搶劫,這些做法直接損害了教師的利益。一方面當地專科師範畢業生回鄉任教,但政府由於教師工資、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無力接收,另一方面沒有經過正規師範教育的民辦教師又由於能力有限而對學生的引導及培養造阻礙。這就導致教育資源被浪費,而少年兒童接受知識的領域變得越來越狹窄。

四、資源分配不公平

在調查中,可以看到資源分配不公平的現象:各政府、電力、交通等機構擁有資源支配的權力,它們利用部門所掌握的權力最大限度地實現部門利益,或從財政分配計劃中優先得到所需資金,他們的辦公室及職工住房等都是最好的。而教育資源卻少之又少,何況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優先滿足,農村人口得到的教育資源就非常有限,遠遠無法滿足農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農村中學中我看到一種現象:籃球場是黃泥地,足球場是一塊荒田,實驗室的儀器陳舊的難以利用。如此的設施怎麼進行有效的教學呢?相反在城鎮的國小,教學活動多種多樣,體育設施和其它教學設備可以說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爲什麼?是資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資源分配不公平,使農村少年兒童處在教育資源非常短缺的環境中,而無法接受良好的教育,這不僅嚴重阻礙農村少年的發展而且使農村青年就業更難。

五、改變教育問題的策略

據調查的情況,當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資金來辦鄉村教育,是不能滿足廣大農村青少年對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貧困地區由於財政吃緊還會挪用教育經費。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我們要首先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鄉村國小、中學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問題,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撥款支付,使學校較好地運轉;其次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資。放寬私人投資辦學,來補充政府投資教育的不足,建立一個機制對農村教育投資監督。再次,教育管理權限下放學校,增加學校的決策權,並向學校提供良好的辦學環境;對農村教師問題要切實做好改變教師的素質,加大師資力量並進行良好的培訓,提高師資水平,建立良好的師資隊伍,對不合格的民辦教師給予辭退,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最後是加大農村教育資源分配,當地政府應該把農村教育作爲一項重要任務來抓,在分配資源時着重加大農村教育的經費,爲農村教育提供土地資源和其它的設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6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爲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爲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爲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衆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爲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爲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爲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爲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爲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裏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二、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爲,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爲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爲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爲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裏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爲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7

一、當前形勢:農村職業教育既出現低迷,又面臨發展的機遇

安徽是個農業大省,目前農村人口仍佔70%以上。八十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開展縣級經濟教育調查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科教統籌結合”積極實施以“三教統籌”位主要內容的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農村職業教育走進全國先進行列。近二十年來,全省農村職業教育共培養各類中初級人才70萬人,在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幾年安徽省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逆轉,發展規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學生數佔高中階段的比例由1996年的61。37%和59。60%下降到XX年的32。24%和41。95%

二、癥結所在: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勢下走入低迷,起癥結在於指導思想,工作措施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

(一)辦學指導思想急需調整。

農村教育要轉軌的指導思想,即從升學教育轉移到主要爲當地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和大面積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的指導思想。應當說已經越來越明確。但是,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或者說辦學定位問題,顯然沒有很好解決。主要表現:一是對“農”字的理解太狹隘,往往侷限於傳統農業;二是對培養目標的定位太落後,仍侷限於培養“不離土,不離鄉”的“紮根派”三是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劃分不科學,統計口仍然侷限於縣及縣以下,實際上城市裏許多職業學校、大中專學校、民辦學校主要招收的是農村學生,僅以合肥市四所中華職業學校爲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餘人面向農村招收學生佔85%以上;四是對農村和就業時常的新需求不適應,仍然在開辦有遊離於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對農民青年毫無吸引力的傳統專業;五是把農村職業教育限於高中階段或者職業高中,忽視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階段的國中畢業生,而這些佔國中畢業生60%以上的農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有資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業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組織或介紹,其中在打工前經過培訓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所辦學校的教育培訓。

(二)對教育結構的宏觀調控亟待加強

高等職業學校擴招和職業中學對口招生規模的擴大,農村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對辦好農村職教育當是利大於弊。但從調查情況看,在貫徹執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一是對“兩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領導把其中的高中階段教育僅僅理解爲普通高中,這種理解甚至出現在一些黨政領導重要的工作報告之中。二是對弄粗擬製業教育難得的發展機遇沒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放鬆了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統籌不夠,對農村職業學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門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輕職教的傾向再次擡頭,有些地方甚至面臨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成果毀於一旦的危險,三是農村職業教育仍然被曲解爲終結性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未能形成體制上的聯繫和溝通,“立交橋”尚未構建起來,當前高等職業學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用於對口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學歷的輿論導向愈演愈烈,充斥報紙,電視是博士生、博導 、大學聯考狀元等等,而對職業教育,對普通勞動者,對“行行出狀元|”的宣傳十分薄弱。三是對策建議:當前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關鍵在於認清形勢,正視差距,抓住癥結,創新制,突破難點,帶動全局。

(一)堅持以人爲本的指導思想,重新確定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

(二)堅持政府統籌協調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加大轉變政府職能的力度。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8

隨着我國經濟的發展,城鄉教育發展極不平衡。農村教育明顯落後於城市教育。我國農村有着9億人口,其教育的發展直接關係到農村經濟的發展和整個國家的提高。爲了瞭解當前農村教育現狀,四川農業大學文法學院的同學深入大邑縣金星鄉,進行了實地調查。調查以問卷和訪談的形式進行,並得出如下調查結論。

一、調查中農村教育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1、農村經濟比較落後,教育與城市相比有着較大差距

農村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農村財政比較緊張,各種經費異常是教育經費是嚴重的不足,從而導致農村學校的可持續發展難以實現。農村學校的環境相當艱難,農村學校教學和辦公環境、教學儀器、試驗設備、圖書資料與城市學校相比有着天壤之別。就拿英語來說,城市學校的英語教育遠遠強於農村,很多農村國小的孩子根本沒有上過英語課,這就在起點上落後於城市。

2、農村師資力量不夠

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普遍偏低,很多師範學校畢業的人不願意到農村教書,農村教師素質明顯低於城市,加之人事制度和管理制度限制着農村師資力量的調整。農村學校有相當一部分教師是民辦轉公辦或村聘教師,學歷不合格,沒有經過正規的'師範教育。憑經驗施教,觀念落後、教法陳舊。加之學校給教師供給外出學習培訓、交流的機會少,多數教師不能進行教育科研和教學改革。教師隊伍年齡結構不合理。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缺乏創新意識等問題。應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應對新課程改革,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

3、農村家庭因素影響子女教育問題

首先在於農村,家庭條件本來就有限,他們的父母文化水平也不高,僅有學校在教育着孩子們,一回到家中就是無人管教了,孩子們只在學校裏學習而到了家中基本上就是玩了,這樣一來就影響了孩子們的學習成績。

同時也受傳統愚昧的影響家長們都認爲讀書無用而排斥教育,一些貧困地區地理位置僻遠,與外界社會聯繫甚少,世代相傳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然盛行。不少人思想觀念陳腐,認爲孩子在家勞動是天經地義的事,而送孩子去上學是一大損失;而又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着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就無法找到一個適宜的工作,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教育的出口又被堵死或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學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少孩子連國小都沒有畢業。[由Www、QunZou、Com整理]

其次,由於受市場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很多的農民涌進城市務工,成爲我們所說的“農民工”。於是並出現了很多的“留守生”和“代理家長”。由於子女和家長長期的分離,在生活、學習等方面都受到影響,尤其是親情缺失和隔代教育,使得留守子女的這一羣體存在着巨大的心理創傷,性格也變得較爲孤僻,學習成績下降。

隔代撫養有一個最大的缺點是:老人力不從心。這主要在於上一代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並且年老多病,通常都不能有效輔導孩子的功課。還有就是老年人往往更容易縱容、溺愛孩子,管教不嚴,這使得孩子不良學習和行爲習慣較爲突出;再加上與長輩的溝通不足,使得老年人不易瞭解孩子的內心思想,不易察覺孩子的不良思想苗頭,難以盡到對孩子的教育管理,這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養成和提高。

其次,就是學校和家長的溝通,這使教育嚴重的脫節。由於家長外出打工,學校不能與家長溝通,甚至學生的作業都沒有家長簽字,不瞭解學生動態,缺乏互動,不利於共同教育培養下一代。也導致學生不愛參加學校組織的文體活動,也很少主動回答教師提問,他們的性格內向,社交意識和本事較弱。在學習、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願與教師交流、溝通;由於缺少家庭的約束,很多孩子學習成績不好,厭學、逃學、甚至綴學,學生們的學習成績也普遍偏低。在這樣的環境中,這些學生也就成爲了犯罪和受侵害的高危羣體了。在缺乏約束下,學生易養成自由散漫的習氣,時間觀念差,愛遲到、曠課,喜歡進網吧和遊戲廳。父母的行爲也對子女造成了不良的影響,一些農民進城務工後改變了職業和生活方式,從而價值觀發生了變化,在對金錢、家庭的態度上畸變,直接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二、產生這些問題的原因

1、農村經濟發展落後是農村義務教育問題出現的根本原因

中國這幾十年的發展,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以犧牲農業和農民的利益爲代價的。長期以來工農業之間的“剪刀叉”嚴重製約了農村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成爲影響農業效益和農民富裕的主要制度性因素。由於農業發展緩慢,農民社會地位低下,農村教育自然也處於弱勢的地位。

實行市場經濟以來,稍微有頭腦和本事的農民又都去打工,農村基本上是老弱病殘和文化素質不高的村民留下來,這樣的結果只能是導致農村積貧積弱的惡性循環。雖然打工者能夠賺些錢回到農村來補貼,可是他們給城市所作的貢獻更大,進一步拉大了工農業之間的差距。農村的發展需要政府加大投入和政策扶持的力度。發達國家一般是在工業化10年左右就已經開始反哺農業,我國已經進行了20多年,反哺農業已經是迫在眉睫的事情了。當然國家這幾年對於“三農”的問題已經開始高度重視了。

2、農村教育目標錯位,升學教育、離農教育佔據了主導地位

現行農村教育的最大問題,是教育目標的錯位。長期以來,農村教育“克隆”城市普通教育的模式,這與農村的實際情景相距甚遠,在國家實行高校全國統一招生考試製度下,由於在學校硬件、師資水平和資訊等方面的天然劣勢,農村大學入學率,僅有城市學生的十幾分之一乃至幾十分之一。絕大多數的農村學生,苦讀九年只能回鄉務農,因爲缺乏生活技能,進城打工沒門,搞二三產業無路,只好在家裏閒着。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很快融入當地的經濟活動,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

同時教育支出是農民最大的負擔,很多家庭爲此負債累累,陷入惡性循環。農村教育的辦學方向不改變,這一現狀也很難改變。但農村職業學校和繼續教育受體制和農村產業化還不發達等多重條件的影響,還沒有發展起來,導致“有校無生”的狀況。

三、促進農村教育發展的幾點提議

1、促進農村經濟發展是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

解決農村義務教育的關鍵是要發展經濟。政府要轉變解決農民、農村問題的指導思想,制定各項有利於農村經濟和社會全面發展的制度,讓農民有其利、有其權、有其教。要廢除一切與民奪利的政策,建立支持和保護農民、農業的法律政策體系,經過補農、助農、護農,讓農民擁有財富,享受不斷提高的現代物質文化生活,堅持發展經濟的活力。要提高農村的社會地位,這既要清除來自社會的障礙,又要清除農民自身的障礙,培養農民維權、用權的權力觀。要提高農民自身素質,增強農民自身發展經濟的本事。要改革城鄉失衡的教育制度,教育投入要向農村有所傾斜。

2、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

深化農村教育改革,是推動農村教育發展的強大動力,它與農村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的。20xx年總理提出了深化農村教育改革的途徑:一要推進教學改革。農村中國小在實現國家規定的基礎教育基本要求時,要緊密聯繫農村實際,突出農村特色。職業教育以就業爲導向,成人教育以農民技能培訓爲重點,兩者都要實行多樣、靈活、開放的辦學模式和培訓方式,切實培養能真正服務於農村的各類人才,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動農村富餘勞動力向二、三產業轉移。要充分利用現代遠程教育手段,促進城鄉優質教育資源共享;二要推進辦學體制改革。在我國廣大農村,教育資源不足同農民羣衆教育需求日益增長的矛盾越來越突出,並將長期存在。各級政府要加大投入,進取發展公辦教育,同時要鼓勵和吸引社會力量參與農村辦學。辦好農村義務教育,是各級政府義不容辭的職責;農村高中階段教育和幼兒教育,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資金,努力構成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共同發展的多元辦學格局。三是推進農村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辦好農村學校,關鍵是要有好校長、好教師。要採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優秀人才到西部任教,鼓勵城鎮教師到鄉村任教,經過定向招生等方式培養鄉村教師,切實解決“老少邊窮”地區鄉村學校

缺少合格教師和骨幹教師不穩定的問題。四是推進“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的綜合改革。要進一步建立和完善農業、科技、教育等部門的合作機制,有效統籌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的資源,構建相互溝通、協調發展的農村教育培訓網絡和科技推廣網絡。要徹底轉變鄙薄職業教育的傳統觀念,使農村職業教育在今後幾年有一個較大發展。

3、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資源爲農村服務的體制

總理在很多場合強調了城市教育資源要爲農村服務的問題。目前農村經濟還不發達,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所以還沒有出現象沿海和國外高度重視農村教育的情景。在這樣的條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導,需要先發展起來的城市教育資源來帶動農村的發展。

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城市教育資源的優勢,更進取、更有效地爲農村和農民供給服務,異常是要向他們培養輸送合格教師。要擴大城市各類職業學校面向農村的招生,開展進城務工農民的職業技能培訓。必須要讓進城務工農民的子女有書讀、有學上,和城裏孩子同在藍天下共同成長提高。發達地區城市應進一步做好對貧困地區教育的對口支援工作。

要廣泛動員高校和科研所參與。對於農村的扶貧不能侷限於項目和基礎設施的建設,要逐漸轉移到知識和技術的扶貧上來,由高校出技術,由農民出勞力,資金由幾方共同投資解決,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經過參與農村教育改革,發揮自我的優勢,使自我的科研成果儘快轉化爲生產力,促進農村的現代化。同時高校要經過培養農村職業技術人員,經過農村職業學校逐漸構成規模和效益,把農村職業教育辦起來,使得當地農民能夠就在當地打工,促使當地企業和產業的發展。

要建立爲農村經濟和教育發展服務的科研體制,如建立農村教育研究所、農村科技推廣培訓中心、農村教育學院等。借鑑美國、日本、德國、韓國重視職業教育、繼續教育和農村教育的經驗,加強對農村發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論研究。

以上是我們根據實踐調查和查找資料得出的一些提議,期望對於當前農村教育的發展有所幫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9

這篇大學生社會實踐調查報告主要是關於本人利用寒假時間當一名農村英語教師勤工儉學的經歷和感想,分爲做人篇和爲師篇兩個部分。

第一部分:做人篇

我於1月20日清晨乘上返鄉度假的列車,下午到家後,稍做一晚的休息,便又匆匆背上行囊,踏上前往莊河旅程。由於在那裏有姐姐照應,因此我並不十分害怕。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起了大雪,我的心情也像這漫天飛舞的雪花有點亂,也有喜悅的激動。因爲這畢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份工作,我將收穫這20年來第一份報酬,將擁有自己支配的一筆數額可觀的工資。我爲它做了無數美妙的計劃,我最終決定應爲父母各買一套新年的衣服,想讓他們在走親訪友的時候感到自己是最幸福的父母。但我的這個心願最終還是未能達成,因爲從莊河回來的時候已經是臘月二十四,父母都忙着添置年貨,沒有時間和精力陪我逛街,最主要的是他們都捨不得花我的錢。最後這筆錢進入了我大一下學期的生活費中。

做人——血濃於水的親情是普天之下最珍貴的情感,當我們羽翼漸豐即將翱翔於天宇之際,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學會感激我們的父母,用我們的實際行動答謝父母多年的養育之情呢?

路途中的景象對我的觸動很大:道路兩旁放眼望去稀稀兩兩的人家,且相距很遠,這讓我想到農村的孩子上學不容易啊!這裏屬於山區,從收割後遺留的莊稼茬可以看出,這裏的農民是靠種玉米爲生,沒有種水稻和小麥,更沒有建大棚的。我想,這裏農民的收入一定不會很高,接下來的所見更加肯定了我的猜想。這裏的房子很少有磚瓦房,大多是石頭砌的房子和泥土房,有一些農民甚至還住的是破舊的茅草房。我心裏開始有一種說不出的酸楚。我們國家的一些地區也許也像這裏一樣落後,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但這裏荒涼卻並不頹廢,因爲這裏的農民已經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有一批像我姐姐那樣甘願在農村吃苦的普通教師,我相信通過一代人、兩代人甚至幾代人的努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一定會在這裏取得成功!雪依然漫天飛舞着,隨着離目的地越來越近,我的心情更多的是一種因責任感而產生的緊張與不安:儘管即將面對的是國小三年級的英語教育工作,但我沒有做老師的經驗,萬一教不會孩子怎麼辦?我怎麼對得起姐姐的信任,怎麼對得起把自己的血汗錢拿來讓孩子上課、渴盼他們成才的父老鄉親?我暗下決心一定要用十倍的認真和努力做好我的工作。

做人——要有責任感,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對得起他人的期待,更要對得起對社會的責任。

第二部分:爲師篇

1月21日下午,我來到超凡英語培訓學校,與校長匆匆見過面,姐姐就把我拉到教室進行培訓,讓我瞭解上課的流程,如何管理學生,如何帶領學生做遊戲,上課時應注意哪些問題等等。聽到這些,我腦袋一下子就大了,心裏異常緊張。爲了增加我的實戰經驗,姐姐找來幾個小孩臨時當我的學生。開始時我講課的聲音非常小,而且經常笑場。經過姐姐的多次糾正和指導,我漸漸進入角色。

第二天,我一大早就起牀了,把昨天剛剛學到的東西又演練幾遍,不到七點鐘,已有學生和家長陸陸續續地來到了教室。看到那一張張可愛的面孔,我真想笑,不過我一直提醒自己要嚴肅,記住自己是老師而不再是學生。那些來早的小孩自覺的坐在座位上讀單詞。不一會,學生都來了。上課鈴一響,他們都自覺的坐好,不再說話。我用英語簡短的做了一下自我介紹,便開始講課。第一節課校長還來聽課了呢!當時我默默暗示自己越是這樣越要保持鎮定,不能出差錯。第一節課就這樣在焦慮和緊張中匆匆上完了。有了第一節課的“開門紅”,接下來的三節課上得還比較輕鬆。不知不覺一上午的四節課都結束了,我長長的鬆了一口氣,此時的我,腿站得生疼,嗓子都快冒煙了,可我還是很高興,一種成就感在我心中慢慢生長,這給我以後上課增添了信心。

一些學生沒有書,我就天天給他們抄錄課文。爲了增加他們的閱讀興趣,我還在每篇課文的旁邊用彩筆畫了一些圖案,爲了獎勵表現好的同學,我還自己出錢給他們買粘貼。他們儘管上課時也有走神和做小動作的時候,但都非常聽話,讀單詞的時候聲音都非常響亮,回答問題也都搶着舉手。二十天悄悄的從眼前飛逝。其間也遇到過不少麻煩,比如上課孩子突然哭了,放學時領生病的孩子回家,處理我們班的學生被高年級學生欺負的事情等等,但現在想起來卻覺得很有趣。不過和有趣比起來,這二十天給我最多的還是感動。這些孩子的家離學校都很遠,可他們每天都能在天剛剛亮的時候提前到學校學習。他們有的是在家長的陪護下來的,有的是騎自行車來的,有的是步行來的。儘管路很遠,儘管天很黑很冷,儘管很累並且少了許多玩的時間,可他們從來不遲到。這讓我想起了今年春晚那些打工家庭的孩子說的一句話:“別人和我比父母,我和他們比明天。”農村的孩子深知上學的機會來之不易,因此他們分外珍惜。雖然他們的家庭條件比不上城裏的孩子,但他們唯獨不缺少的就是吃苦耐勞的堅毅品質。只要他們的這種品質加上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必將取得成功。從孩子那渴求知識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對農村的未來……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0

今年暑假我在農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國小和國中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爲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爲重點。

一、 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普遍推行,農村中國小的教育問題更加明顯地暴露出來了。對此老師抱怨、學生抱怨、家長抱怨。爲了找到問題的實質,把握問題的關鍵,從而向有關部門、有關人士發出呼籲,我進行了“農村中國小教育問題”調查。本次調查以走訪調查及問卷座談的形式爲主,走訪了兩個中國小,調查了國小生20人,國中生30人,老師及校長15人。通過調查,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並對中國農村教育的發展方向和模式做了進一步的思考。

二、調查的基本情況

1.教學問題

在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大部分的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90%的學生選擇是因爲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爲10%。從以上數據表明,相當多的學生和家長已經認識到了受教育的重要性。

孩子們是渴望知識的,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但是從調查情況看,農村中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1)公共教育經費短缺,導致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對素質教育不夠重視,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

(2)師資隊伍不穩定,總體素質不高。

(3)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中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

(4)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大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

(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

(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大學聯考制度依然注重的是成績,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這些局勢,教師感覺壓力很大。

(三)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體罰學生等。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壓力是隻增不減。

3.學生問題

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約佔一半。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中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80%的家長選擇“一般”,10%的家長認爲“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60%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爲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三、 解決農村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個人思考,我認爲,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主要抓以下幾點:

1.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2.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爲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實行職業教育應以就業爲導向、符合農村的條件,培養緊缺人才,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農村經濟、文化的發展。

3.解構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積極支持社會力量興辦教育機構 私立學校應該是一種補充、激活農村教育的最好形式。然而,在我們當地農村,私立學校幾乎沒有。最終使我們的教育成爲獨家經營。因此應大力支持和促進民辦教育健康發展,以切實擴大高中的辦學規模,解決農村國中升高中的瓶頸問題,緩解升學的巨大壓力。

中國70%的人口在農村,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高達1.6億。然而農村中國小教育的現狀並不理想,反而面臨着諸多問題與困難。在農村,雖然絕大多數家

庭通過各種途徑尚能承受孩子接受教育的支出,但仍然有少數孩子因家庭貧困,未圓上高中、考大學的夢想。現代社會倡導人們關注弱勢羣體,這些因經濟困難而輟學的孩子們應該得到社會更多的關心和幫助,助他們圓自己的讀書夢想!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中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1

一、基本概況

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是世界各個國家共同關注的話題,也是不同歷史階段的共同話題之一,在現代文明社會和知識經濟的語境中,教育更成爲了決定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得以繁榮昌盛、立足於世界之林的根本保證。而農村教育作爲建設新農村的奠基性工程,肩負着科教興農、提高農村人口整體文化素質、培養新型農民、縮小社會差距、構建和諧新農村的歷史使命。如何讓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視野中,在城市化進程日益加快的大背景下來重新審視農村教育,認識農村教育,發展農村教育,以充分發揮其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中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是當前的一個重大課題。因此,我利用暑假的時間對農村進行社會實踐,瞭解目前農村教育現狀。

調查時間:20xx年8月23日至25日

地點: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村

二、調研經過及內容

廣西省梧州市蒼梧縣六堡鎮不倚國小位於六堡鎮西北部,距離鎮中心15公里,佔地面積2500平方米,創建於1934年,建國後該爲現名。學校建築面積908平方米,內設有圖書館、閱覽室、遠教室等,各室配備均達三級標準。學校現有學生169名,開設了7個教學班,全校教師9人。學校依山傍水,環境優美,是一所集花園、學園於一體的村級國小。雖然不倚國小現在各種的條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在調查中還是發現存在着幾個問題:

(1)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不倚國小在教學樓和設施配置上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是很有限的,在很多大的方面的很多需求都無法得到滿足,現在國小還沒有微機室、多媒體教師,有的一臺電腦還是人捐獻的,基本都是老師有時候用一下,學生基本沒有接觸到有關電腦方面的知識,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學校的籃球場很是泥地,下過雨之後要天晴幾天才能用,而且很多設施僅僅是擺設,壞了也經常是由於缺乏資金維修或者是去買新的。

(2)農村教師隊伍問題突出

隨着農村經濟發展,我國農村師資隊伍的建設潛在的問題也越來越突出的表現出來。從這次的調查中得知,現在不倚國小的教師隊伍存在着幾個問題:

第一、雖然最近幾年教師的工資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不倚國小的教師的工資待遇還是比較偏低,一般說來,農村高級教師每個月工資才1000多元,一般的老師只有600多元,民辦的代課老師只有200多元,有些教了30多年的民辦老師只有500多元。社會經濟地位不高。

第二、教師的繼續教育質量有待提高。現在不倚國小的很多教師的學歷都是中專的水平,但是現在隨着教育改革的推進,中師已不多,師專正在減少,演變爲師院,綜合性大學也紛紛加入教師教育的行列,一個開放性的教師教育體制正在形成。由於現在國小的學歷水平比較低,很難跟得上現在的教育觀念,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教師的繼續教育的質量。

第三、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在不倚國小中,年齡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的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很多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個階段形式。這種原始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村裏的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部推給了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3)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爲自己的唯一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爲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4)讀書無用論回潮導致輟學率反彈

雖然我國宣佈在20xx年全面普及九年義務教育。但是,通過這次的調查,我知道了學生失學的現象還是常有發生,學生輟學的主要原因是家庭貧困,少部分是家長不重視教育,特別在打工浪潮涌動的今天學生輟學打工的現象較多。另一方面,受市場經濟的影響,在大學生就業整體不樂觀的大背景下,那些揹負着很大債務學習的農村孩子,一旦畢業無法就業,相對而言對於他們較高的教育風險投資就得不到回報,而農村義務教育才出口又被堵死或者不暢,即升入高一級學校的出口有限和職業教育極不發達,導致了知識在農村基本沒有什麼用處,使得農村“讀書無用論”重新回潮,尤其是那些家庭比較困難而成績又不好的孩子,受家庭財力的制約,對教育的需求也很微弱,很多人國小都沒有畢業。在調查中,當提到孩子應該多讀書考大學學文化時,有的村民說:“讀書有什麼用,花錢又多,將來也不分配工作,還不如在家種地放牛,或者出去打工,早點賺錢呢。”這是大部分村民思想的突出表現,村民之所以有這種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受傳統思想的影響。認爲讀書無用,同時他們對現代的就業制度也不瞭解,認爲大學不包分配工作,上大學沒有用,現在社會競爭激烈,即使幾年大學後仍舊找不到工作。懷有這種思想的村民在教育子女時,就會灌輸這種思想於那些不懂事的孩子頭腦之中,使那些孩子對讀書失去興趣,讀完國小或者中學之後就輟學回家了。也有很多村民是非常看重讀書的,希望子女成才,能出人頭地。他們教育子女要好好學習。可由於農村經濟條件有限,他們的收入低,讓很多村民深感供養一個國中生就有一定的困難,並且現在的家庭不止只有一個孩子,所以造成了許多的村民無力供養,導致了一些孩子不得不輟學。供一個國中生就感到吃力了,更何況供一個大學生呢!農村的經濟條件使許多孩子無法圓了他們的大學夢。改變農村的經濟現狀尚有一定困難,但讀書費用是否能降低到農民的平均經濟水平所能承擔的範圍之內,這是一個尚待解決的問題。

三、發展農村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

發展農村教育,辦好農村學校,是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切身利益;提高勞動者素質、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是從根本上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是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高農民思想道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一項重大舉措。因此,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使農村教學走出困境,爲農村基礎教育的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1)改善農村辦學條件

教育與經濟師密不可分的,貧困地區的經濟得不到發展,教育也不可能得到發展。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想方設法突破教育經費極度短缺這個教育瓶頸,改善農村教學的教育條件、物質條件,必需以政府投入爲主,多渠道籌措教育經費,並且政策儘可能向農村地區傾斜,向薄弱、偏遠的農村中國小地區傾斜。沒有相應的教育條件、教學儀器、圖書資料乃至校舍,提高教學質量只能是一句空話。中央及省級財政可依據各鄉村學校的學生數將鄉村教育的經費的經費定額、定時、定量地通過銀行劃撥給鄉的九年一貫制的鄉村學校,這樣可避免教育經費在多箇中間環節的截留現象,又可保證鄉村教育經費的穩定性、均等性、可靠性。同時,要注重改造農村學校的危房,購置必需的教育儀器設備和圖書資料,使村辦國小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的提高。

(2)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決定了一個國家教育質量的高低,建立一支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我國課程改革順利進行和實施的當務之急。

第一、保障和提高農村教師待遇。這是穩定農村教師隊伍的關鍵。提高鄉村教師的地位和待遇,保證村國小師資隊伍穩定和擴衝。各級政府要認真貫徹知識分子的政策,想方設法改善農村教師的工資條件和生活待遇。加強對教師的年度考覈和聘期考覈,逐步實行教師聘任制、崗位責任制,結構工資制,實現多勞多得,優勞優酬的目標,優化教師資源配置。

第二、提高教師繼續教育的質量。充分發揮進修學校和培訓基地的短期集中培訓引導功能,完善教師知識結構,促進教師專業知識的發展。通過學習和培訓,掌握現代化教學手段,在知識的廣度和深度上不斷有所完善,從而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第三、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和教育責任感,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採用啓發式教學,發展農村孩子良好的思維品質和創造能力,以適應現代社會對人才的需要。由於所處生活環境和學校條件的限制,農村的孩子更需要教師的關心、激勵和幫助。儘可能對每個學生,尤其是打工子女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解,多關注其學習完成和變化情況,多與他們談話和交流,及時瞭解他們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與困難。對他們的教育應以鼓勵爲主,使老師的鼓勵變爲孩子學習的監督和動力。

(3)更新教育觀念,開展形式多樣的素質教育活動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可以使學生認識到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爲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保證音樂美術體育等課程的課時,重視課外活動的開展,拓寬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同時,也要注重提高農村教育管理者的素質教育管理水平。

四、收穫和感悟

這次的社會實踐使我受益匪淺,看到了農村教育發展欣欣向榮的大好局面,同時,也瞭解到了農村教育的現狀。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工作的重點,而農村的教育更是重中之重。重視農村國小教育,改善農村教育現狀,是農村義務教育能否順利發展的重要基礎,只有加強農村教育的力度,才能逐步提高農村教育的質量。“路漫漫其修遠兮”,農村教育需要國家和政府更高的重視和不斷的探索。

這次實踐也讓我充分認識到,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們羣衆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啓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增強。在社會實踐中,也使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造能力。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2

一、 概述: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和“科教興國”方略的實施,我國農村中國小所取得的成績是衆所周知,有目共睹的。特別是黨的十七大以後,我國農村教育事業駛入了又好又快科學發展的健康軌道。目前,在我國農村普遍實施了根本意義上的九年義務教育免費機制,不僅鞏固和加強了農村義務教育“普九”成果,同時還促進了社會主義新農村與和諧社會的創建進程。然而,由於受傳統教育的束縛和影響,長期以來,我國農村教育結構單一,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薄弱,應試教育積重難返,一些地方往往把升學率作爲評價教育工作近乎唯一的目標,致使農村教育與當地生產和羣衆生活脫節,忽略了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培養。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

農村中國小教育所存在的一系列問題逐步浮出水面,並且已經成爲制約我國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障礙。爲此,筆者對所在的濱州市濱城區堡集鎮農村義務教育現狀進行了較爲深入的調查。

二、調查方式

我們選擇了訪談和問卷相結合的調查方式。問卷式調查用於收集標準化的定量資料,訪談式調查用於收集非標準化的無結構的定性資料。通過調查,得到豐富的、個性化的信息。然後經過歸納、分析、綜合、整理,得出帶有規律性的結論。本次調查我們重點採用訪談法,正是想通過這種面對面的交談的方式,探詢我鎮農村義務教育的現狀,共謀改進我鎮義務教育的大計。

在訪談人羣選擇上,我們依據典型性、廣泛性原則,採取發散的方式,尋找可以影響到鄉村義務教育的各大主體,分別和一部分學生、教師、家長等進行了訪談。

三、農村中國小教育現狀及成因分析: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經過分析整理,我們概括出了我鎮義務教育的現狀如下:

現狀一:教育經費嚴重短缺

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資源的嚴重短缺首先體現在教育經費的嚴重不足。最近幾年,國家對教育的投入僅佔GDP2%的比例。就這2%而言,絕大部分都投入到了高等教育和城市中國小教育中,等到本來就十分有限的經費到了區、縣、鎮一級教育行政部門手中,他們中的一些好大喜功者卻充分利用這一經費,在城區大興

“示範校”、“窗口校”,不遺餘力地標榜個人政績。筆者在一篇教育調研報告中看到了一個僅有60萬人口的小縣,不顧百姓的反對,不惜斥資近億元將原本就修建得相當不錯的一所重點中學易地重建。這般層層卡扣,最後到達農村中國小尤其是義務教育學校的幾乎是微乎其微。由於教育經費的嚴重短缺,加之某些教育官員的政績膨脹,農村中國小基礎教育教學設施缺乏、落後,造成正常的教學活動無法開展,音體美勞等不少課程都因教學設施的缺乏而無法保證教學任務的完成,所謂現代化的教育設施也是繡花枕頭,成了擺設。由於信息渠道不暢,能熟練或基本熟練使用電腦的不足半數,遠程教育資源的共享成爲了夢想。 現狀二:師資力量薄弱

筆者所處的鄉鎮,六處完全國小中,除了中心國小師資力量相對較爲雄厚一點外,其他國小,沒有幾個是個正規中等師範學校畢業的,幾乎是清一色的“民轉公”。他們中只有極少數受過專業培訓,大部分是憑藉自己日積月累的教學經驗開展工作的,相當一部分教師教法陳舊、觀念落後。教師隊伍整體存在着年齡偏大、知識結構老化、知識面窄的問題。通過查閱所在鄉鎮的教師檔案資料,發現全鎮中國小教師平均年齡47歲,其中,50歲以上佔51.8%。不僅年齡老化,而且學歷偏低,知識結構老化,教育觀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六處國小中,市、區級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幾乎爲零;國中學校,稍有改觀。面對新形勢下的素質教育,面對改革後的義務教育新課程,他們往往顯得力不從心。試想,這樣一支隊伍擔負着我鎮中國小教育教學、人才培養和教育改革的繁重而艱鉅的任務,談何容易?!

造成農村中國小師資力量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受經濟發展水平和事業人員編制的制約,難以注入“新鮮血液”,使得一些學校不得不臨時招聘代課教師,以解燃眉之急。

現狀三:應試色彩濃郁,師生不堪重負。

“考、考、考教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數十年來,農村中國小教師一直無法走出這一應試教育的怪圈,究其原因是一些區、縣、鎮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在學年末,拿會考升學率、非畢業班優秀率、合格率,統一排位,排位的名次、學生成績的好壞,直接關係到老師的晉級加薪。於是乎老師們也顧不了“千呼萬喚始出來的素質教育”,一味汗水加時間,有道是:“不管黑貓白貓,考得高分就是好貓”。筆者所在地是一處偏僻的農村小鎮,老師們早晨5:30天矇矇亮,就要早起跟班輔導,晚上國中部的老師還要輔導到9:30。一天下來,師生心力交瘁,苦不堪言。

現狀四:德育教育令人堪憂。

重智育輕德育是農村中國小教育教學中存在的普遍現象。在一些學校,有的老師可以公開容忍成績優秀的學生犯錯誤,少數學生家長在自己孩子與同齡孩子發生衝突時,竟然給予縱容和支持。不少學生心理欠缺甚至扭曲,打羣架、偷財物、出入網吧、集結團伙、侮辱師生等現象絕無僅有。記得不久前有報道稱:某地某校發生了震驚全國的中學生“滅門慘案”。由此可見,造成一些農村中國小生法制觀念淡薄,道德品質敗壞的主要原因是學校、家庭、社會都沒有對之引起足夠的重視。尤其是學校德育教育的嚴重缺失。

現狀五: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

農村學生“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是農村教育的主要癥結。據有關統計資料,全國大部分農村地區初高中畢業生中60%以上要回到農村,尤其是農業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這一比例更高,達到80%以上。這些學生大多返鄉務農或外出打工。但農村普通國中教育,尤其是課程設置、教材編寫與農業生產經營、城鄉經濟發展實際需要相脫節,學到的基礎文化課,就連勞動技能課也都解決不了很多農村產業技術與經營管理問題。畢業後的農村青年不能儘快融入到當地的經濟建設中,造成農村勞動力的巨大浪費和盲目流動。一些國中畢業後不能升入重點高中的孩子,寧可融入了滾滾打工洪流,也不願到職成教育學校學習深造。因而出現了“升學無望,就業無路,致富無術”的教育怪圈。

現狀六:“國有民辦”教育舉步維艱,學生家長選擇處於兩難

筆者所處的濱城區堡集鎮,受當地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幾年前,一所由多方籌措資金、集九年教育於一體的“國有民辦”實驗學校應運而生了。這所學校,辦學經費和教師工資全部是“公辦”性質,並且整合了全鎮最優秀的師資資源,全部充實到了實驗學校。而收費標準則是“私立”性質的,導致原本並不富裕的當地農民家庭更加不堪重負,爲了給予子女較好的受教育機會,而又別無選擇。縱然,這所學校在一定時期受到了應有的關注,也取得了較爲突出的辦學效益。然而,舉債千萬元辦學基礎上的高收費教育,一方面給義務教育學校和學生、家長造成了人爲的不公平,加重了當地百姓的經濟負擔;另一方面也惡意爭奪了那些名副其實的民辦學校的教育資源,限制或者扼殺了真正意義上的民辦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在國家強制施行義務教育的今天,暴露出了這類所謂民辦教育的種種問題。

農村家長往往爲了讓孩子能夠得到高質量的教育,學更多的知識,走出農村,而將孩子們送入學費昂貴的私立學校學習,放棄收費較低甚至免費的公辦學校。從而得知,國家支持農村的大量教育經費,並沒有從實際意義上給廣大農民減輕負擔,反而使他們中一部分家庭的實際負擔較往日大大加重了。恐怕,這就是問題的癥結所在。

由於農村學校的公用經費撥付不夠及時到位,致使很多農村學校向學生家長等私人借款維持學校的正常運作。據調查,筆者所在的鄉鎮實驗學校,截至目前,尚有1600多萬元的不同債務。可見,農村學校尤其是“國有民辦”學校的負債累累,將嚴重阻礙農村教育的又好又快科學發展。

面對兩種性質的學校,面對兩種相差懸殊的教育質量,面對掌上明珠的兒女和捉襟見肘的家庭境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家長們處於兩難境地。那就是,如果讀免費的公辦學校,家長將無經濟負擔,但由於本鄉鎮最優質的師資被強行抽調到“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因此孩子要付出自己的前程;如果讀“國有民辦”實驗學校,孩子得到較爲優質的教育,但家長要卻付出具大的犧牲。這種兩難境地,正是目前農村教育的困境。隨着義務教育保障機制的逐步完善,隨着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尤其是會考制度的改革,象筆者家鄉這樣的“民辦” 學校面臨的衝擊和生存的風險與日俱增。

現狀七:國中學生流失現象死灰復燃

除學生家庭經濟困難這一主要客觀原因外,還有教師敬業精神差、教學理念落後、教學方法陳舊、教學質量低下等,也是導致學生厭學進而流失的一些主要原因。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爲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教師爲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意識淡薄,追逐個人名利、動輒跳槽厭教的現象時有發生。

教師厭教的表現不僅不利於良好校風的建立,同時也是導致學生厭學之風的重要誘因之一。家長們認爲孩子升學無望,紛紛通過各種關係把孩子轉到區直學校就讀,家庭條件較差的便索性讓孩子輟學。

四、改變農村教育現狀的策略

根據調查的情況,筆者建議,爲改變農村教育現狀,應當採取以下策略: 對策一:加大農村教育資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改變農村教育資源不足的狀況。首先要把教育經費的挪用作爲重點抓,把有限的教育資源用到實處。迅速成立一個調查小組,查清農村中國小的負債狀況以及教師的工資待遇落實情況,對因負債建校舍的,要通過財政支付,使學校能較好地運轉;其次完善對農村教育投資的監督機制,嚴防中間環節的克、挪、卡、要,確保專款專用,並且還要力保各校將有限的經費用在刀刃上,從而逐步完善以縣爲主的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對策二:全面提升農村中國小教師整體的綜合素質。加大師資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成長。清退或分流不合格教師,招收有大專學歷的畢業生回鄉任教,同時對教師的福利等問題要根據實際給予改善。完善農村教育資源尤其師資資源配置,促進農村教育的公平正義。

對策三:徹底擺脫應試教育的桎梏,在爲學生“減負”的同時也要爲教師“減負”。在我國大部分農村中國小,由於受現代企業制度的影響,曾經風靡一時的推行所謂的“末位淘汰”機制,廣大農村教師因擔心自己本就來之不易的“鐵飯碗”砸在質量上、丟在“末位”上,不惜起早貪黑長時間同學生泡在一起,致使應試教育愈演愈烈,一些學生由此產生厭學、逃學的現象。有的教師生怕下崗,便以透支身體健康爲代價,長期自主加壓,延長工作時間,更有甚者造成了嚴重的心理障礙。據調查,在農村中國小教師中由於擔心教學質量而整日吃不好睡不香者大有人在,尤以45歲左右中年教師最爲突出。此外,在農村中國小教師隊伍中,有相當一部分是“半邊戶”(夫妻只有一人有固定工作)由於工作壓力大,家庭負擔重,個人收入有限,他們往往身心俱疲。我們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在農村中國小教師身上大力弘揚人文精神,落實人文關懷,不遺餘力地爲他們減輕工作壓力,消除心理障礙,爲在廣大農村全面推行素質教育鋪平道路。

對策四:堅持德育爲首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健康個性和諧發展。

加強和改進農村中國小學生德育工作,首先要把握好中國小教育階段青少年身心成長髮育的特點,把握好不同學生個體的個性心理特徵和思想、學業基礎,從而有的放矢的對他們進行道德情操、心理品質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幫助他們樹立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目標。抓緊這時期的德育工作,將對他們一生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當前社會生活發生着複雜而深刻的變化,傳統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倫理道德觀正受到商品經濟大潮的不斷衝擊,致使現階段農村中國小德育工作一時無所適從。因此,我們的德育教育必須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並有機結合傳統美德,把握新時代特點,把德育工作擺在素質教育的首要位置,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各個環節,要把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作爲思想道德建設極爲重要的任務,納入教育的全過程。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3

一、當前形勢:農村職業教育既出現低迷,又面臨發展的機遇

安徽是個農業大省,目前農村人口仍佔70%以上.八十年初,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全面開展縣級經濟教育調查的基礎上,大力推進“農科教統籌結合”積極實施以“三教統籌”位主要內容的農村教育綜合改革,農村職業教育走進全國先進行列.近二十年來,全省農村職業教育共培養各類中初級人才70萬人,在農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發揮着重要作用.但是,近幾年安徽省職業教育特別是農村職業教育的發展態勢逆轉,發展規模逐年下降,全省中等職業學校招生數和在校學生數佔高中階段的比例由1996年的61.37%和59.60%下降到xx年的32.24%和41.95%

二、癥結所在:農村職業教育在社會需求日益旺盛的新形勢下走入低迷,起癥結在於指導思想,工作措施等諸多方面存在問題.

(一)辦學指導思想急需調整.

農村教育要轉軌的指導思想,即從升學教育轉移到主要爲當地兩個文明建設服務和大面積提高農村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的指導思想.應當說已經越來越明確.但是,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指導思想或者說辦學定位問題,顯然沒有很好解決.主要表現:一是對“農”字的理解太狹隘,往往侷限於傳統農業;二是對培養目標的定位太落後,仍侷限於培養“不離土,不離鄉”的“紮根派”三是對農村職業教育的劃分不科學,統計口仍然侷限於縣及縣以下,實際上城市裏許多職業學校、大中專學校、民辦學校主要招收的是農村學生,僅以XX市四所中華職業學校爲例,xx年四校在校生7000餘人面向農村招收學生佔85%以上;四是對農村和就業時常的新需求不適應,仍然在開辦有遊離於經濟建設主戰場的,對農民青年毫無吸引力的傳統專業;五是把農村職業教育限於高中階段或者職業高中,忽視了大批不能升高中階段的國中畢業生,而這些佔國中畢業生60%以上的農村青年更加迫切需要接受不同程度的職業培訓.有資料表明,外出打工或在城市就業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組織或介紹,其中在打工前經過培訓的農村青年80%以上未經政府所辦學校的教育培訓.

(二)對教育結構的宏觀調控亟待加強

高等職業學校擴招和職業中學對口招生規模的擴大,農村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逐年增加,對辦好農村職教育當是利大於弊.但從調查情況看,在貫徹執行中存在一些不足.具體表現:一是對“兩高”存在片面的理解.一些地方的領導把其中的高中階段教育僅僅理解爲普通高中,這種理解甚至出現在一些黨政領導重要的工作報告之中.二是對弄粗擬製業教育難得的發展機遇沒有很好把握,一些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門放鬆了對職業教育的領導,對普通高中和中等職業教育的發展統籌不夠,對農村職業學校的招生工作放任自流,招生部門只抓普教招生,重普教,輕職教的傾向再次擡頭,有些地方甚至面臨中等教育結構改革成果毀於一旦的危險,三是農村職業教育仍然被曲解爲終結性教育,與高等教育之間未能形成體制上的聯繫和溝通,“立交橋”尚未構建起來,當前高等職業學校主要招收普通高中畢業生,用於對口招收職業學校畢業生的比例很小.四是崇高學歷的輿論導向愈演愈烈,充斥報紙,電視是博士生、博導 、大學聯考狀元等等,而對職業教育,對普通勞動者,對“行行出狀元|”的宣傳十分薄弱.三是對策建議:當前農村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是發展中的問題,是經過努力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關鍵在於認清形勢,正視差距,抓住癥結,創新制,突破難點,帶動全局.

(一)堅持以人爲本的指導思想,重新確定農村職業教育的辦學定位和培養目標.

(二)堅持政府統籌協調的工作方法,進一步加大轉變政府職能的力度.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4

調查地點:

淮北市杜集區朔裏鎮國小

本次調查以國小的農村教師、學生、家長爲主要對象,調查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教學問題、教師問題、學生問題、家長問題。其中以教師問題和學生問題爲重點。基本環節如下:

一、調查的目的、意義以及調查方法

全面推行新課程改革和教學改革,於是出現了很多問題。老師不願意改變他們已有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本次調查採用採訪法。通過採訪,瞭解了農村教師、學生和家長對教育的看法及其總體教育狀況。

1、教學問題

在我們農村,九年義務教育已無法滿足絕大多數家長和學生對教育的要求,他們要求上高中、上大學。有62、5%的家長希望孩子拿到大學以上學歷。在回答升高中的原因時,64、18%的學生選擇是他們自己喜歡讀書,而選擇是家長要求的僅爲3、49%。由此看來,教育已經受到了家長和學生的普遍重視。孩子們是渴望擁有知識的,知識可以讓他們開拓視野,知識可以讓他們進一步的高升,知識可以讓他們增長見識。當然,農村也是需要人才和技術的。沒有技術,人才也是普通大衆中的一員。沒有人才,技術只能等待有人來駕駑。從調查情況來看,農村國小教育存在着很多問題:教育經費短缺,以至於辦學條件和辦學效益差,教學設施簡陋,教師隊伍教法相對陳舊,嚴重影響着素質教育的實施。思想觀念落後,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調查發現沒有一個孩子表示將來會回到自己的家鄉廟臺來。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脫離農村實際,人才培養與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不相適應。

2、教師問題

在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一些老師很不滿。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是,當地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也就關乎學校的生存問題,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比如不準打罵學生,不準變相體罰學生,不準開除學生等。然而受社會這個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但是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於是,老師感到有很大的壓力。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農村現有教師隊伍中存在許多無心從教的現象,其表現形式主要有:

(1)跳槽:包括徹底調離教育系統或由村級學校向區、鎮級學校轉移。跳槽教師多爲農村中的佼佼者,這部分人員的離去無疑會降低師資隊伍的總體水平。

(2)厭教:部分學校常規工作管理落實不利,教師敬業精神缺乏、工作倦怠、責任心淡化,不願鑽研教材,對任何形式的教研活動絲毫不感興趣。近年來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爲了引進和穩定人才普遍重視了提高教師待遇,卻往往放鬆了對教師的思想教育工作,對於不良傾向不大膽批評,造成教師爲人師表意識淡薄、見異思遷。

另外,農村教師水平遠遠低於城區教師水平。雖說教師整體學歷在提高,但大部分的學歷是通過函授和自考取得的,正規的全日制本科大學生回來的還是比較少,反而外調城鎮的幾乎全是骨幹教師,他們不願意呆在農村,是農村的教學條件比較差。隨着普及九年義務教育的不斷深入,農村教師隊伍的結構已由原來的公辦、民辦、代課教師變成了全部是公辦教師,但是音樂、美術,微機等教師嚴重不足。就我們學校來說吧,幾乎沒有一個老師懂音樂,叫他們如何給學生傳授這方面的知識呢?懂計算機的人更是沒有。老師的年齡老齡化,學校中差不多都是臨近退休的老師。

3、學生問題

通過和學生們的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國小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這方面的原因不能排除心理髮展的因素,國小生的學習是無意識的,缺乏主動性,需要家長及其老師的監督指導才行。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歸因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老師教的不好,歸於外界,沒有考慮自身的因素。60%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這就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4、家長問題

在農村,家長一般考慮的是學生的學習成績,能不能考上大學?對學生課外知識的瞭解極大的限制,大多數家長認爲課外讀物是閒書,廢書,看那些書只會影響學生的學習,對學生的考試沒有好處。還有大多數家長沒有家教意識,他們認爲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置之於外。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出去,不要像他們一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一人三曲的在地裏刨食吃。但這些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的影響吧。

三、解決農村國小教育問題的對策和建議

結合調查情況以及自己的想法,我認爲,要解決農村教育問題,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第一、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

解決“教師行爲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提高教師的工資,爲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覈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的、高效的競爭環境。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二、解除封閉傳統體制,充分利用社會資源,、改革學校管理機制和教育教學方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第三、加強教育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不斷充實教師隊伍數量。吸引更多的具有專業知識的高學歷高素質的教師,比如現在正在進行的特設崗位的教師到偏遠地區支教。

目前,農村希望國小普遍存在經費不足問題,國家撥款只能滿足維修校舍和購買必需的辦公用品的基本需求,許多村不僅沒錢添置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就連維持正常教學運轉所需資金都缺乏。資金不足導致了硬件設備的匱乏,大部分村級國小存在用地狹窄,教室破舊,沒有體育、音樂、美術教學設施,教師宿舍緊缺,廁所條件簡陋等問題。大部分學校仍然是黃泥地,下雨後到處都是泥漿,學生活動和上廁所都很不安全。

農村國小師資匱乏的問題也相當嚴重,特別是30—50歲的中年骨幹教師和音樂、體育、美術、英語學科專業教師極度緊缺。目前大多數鄉村國小以20—30歲的年輕老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爲教學主力軍,但年輕教師經驗不足,老教師知識結構老化與現代教學理念脫節,兩者難以適應現代化的教學要求。

此外,缺少專業的音體美教師,大部分學校採取“複合型”的教學,即由一位教師同時擔任幾門課程教學,但一名教師將5門以上的課程全部以高質量教授是基本不可能的,且大部分老師只擅長語文或數學教學,學校的音體美課程形同虛設,教學質量大打折扣。既便如此,鄉村國小還要面對優質師資的流失問題。目前農村學校的條件和待遇都無法留住優秀的教師,好老師都會爭取調到縣級以上的學校任教,越優秀的教師從村校流失的可能性越大。

學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失問題也不容忽視。調查發現,大部分學校沒有條件開設學前班,因而使得該校學生的學前教育處於真空狀態,爲以後的教學造成了很大困難,最終影響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素質的提高。而且當前農村外出務工人員達到80—90%,“留守兒童”多由爺爺奶奶照顧,他們都沒有能力給予孩子學習上的輔導,對孩子也比較溺愛,無法與學校教育相互協調,爲兒童營造一個良好的受教育環境,這給教師的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

朔裏農村國小教育的發展前景:充實義務教育。鞏固“兩基”成果,提高質量,在保持兩基現有成果的基礎上,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全面提高辦學水平,形成完善的義務教育體系和制度,普及義務教育的成果得到進一步鞏固和提高,人均受教育年限達到9年。發展學前教育。重視兒童早期教育,重點發展學前教育,使絕大部分鄉村兒童都能接受多種形式的學前教育,爲國小階段的學習做好準備。

農村教育調查報告15

教育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有着不可動搖的重要地位,我們黨和政府也十分重視,而國小階段是培養良好的習慣和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黃金時期,因此打好國小教育的基礎,對今後中學、大學的學習將起到極大的作用。而從近幾年的情況看,政府對義務教育較爲重視,投入也是越來越多,農村國小的整體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爲進一步瞭解農村國小教育發展情況,我深入部分鄉鎮進行了調查,從調查情況看,依然存在着很多問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一、學校規模小,硬件設施落後

儘管目前農村國小在校舍及硬件設施配備上雖然已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與城市國小相比差距仍然很大。由於農村教育經費有限,很多需求無法得到滿足,大部分農村國小微機室、多媒體教室缺乏或不完備,圖書館的書籍數量少且陳舊,體育器材也很貧乏,很多設備僅僅是擺設,壞了也因經常缺乏資金無法買新的。

二、教師的業務水平不高,工作負擔重

1、教師負擔重。在我們農村國小中,年紀偏大的教師較多,這些教師教學經驗豐富,但教育方式落後,教學質量存在很大問題。由於農村信息相對閉塞,與外界的交往不多, 造成國小教師的教育觀念滯後,教育教學能力不強。多數教師依然是用“一支粉筆+一張嘴+一本書”的傳統方法來完成教學,而學生的“學法”仍是“聽、寫、讀、背、考”的五階段式。這種原始落後的教學方式,不但不能適應當代教學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師生負擔,消耗了他們大量時間和精力,取得的卻是事倍功半的教學效果。同時,農村家長爲生活所迫紛紛外出打工,使農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現象嚴重。把本應由家庭、家長承擔的教育責任全推給教師和學校,要求教師在學習上、生活上給予這些學生更多關心和照顧,這無疑加重了教師的負擔。

2、教師思想觀念落後。部分老教師受固有傳統教學思想影響嚴重,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存在思想守舊、觀念落後、改革創新意識不強、有畏難情緒的現象,缺乏實課程創新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學中很自然地還走傳統教學的老路,影響着教育質量的提高。

3、教師問題

調查發現,相當數量的教師對生活表示不滿意(51。8%)和比較不滿意(7。8%),感到壓力很大。我總結了一下,有以下幾個方面原因:(一)不合理的農村教育編制導致農村教師的工作量很大。(二)儘管近些年來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積極推進實施着新課程改革,但誰都清楚大學聯考制度不改革,老百姓認可的還是能真正改變孩子命運的考試分數,升學率 也就關乎學校生存。面對動輒“下崗”“走人”的內部管理體制,老師們爲了保住“飯碗”,感覺壓力很大。(三)教師培訓落後。做好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素質勢在必行。教師觀念的更新,教材和課程標準的把握,更多要依賴於教師培訓工作。可是,目前農村學校普遍存在選送培訓和校本培訓不到位的現象。很多學校的教師外出就會影響校內教學。其次在於學校辦學經費緊張,缺少培訓經費。校本培訓不到位,主要原因在於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缺少校本培訓的師資和條件,開展專業培訓和教學研究很難形成氛圍並保證質量。(四)最近幾年教育部門出於維護學生權益考慮,對老師限制很多,然而受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學生個性越來越強,紀律越來越差,暴力傾向突出,打架鬥毆時有發生,談戀愛的越來越多,教師對學生的組織與管理難度也越來越大。同時受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和社會越來越關注學生在諸如被敲詐、勒索、恐嚇等人身、精神方面被傷害的問題,這使得老師們經常“提心吊膽”“如履薄冰”。

4、教師自學自研落後。新課程強調學科教學內容要具有開放性、交叉性、整合性、綜合性,教師傳統的專業知識儲備已經不能滿足實施新課程教學的需要,教師必須加強自學自研,不斷“充電”,不斷豐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把加強自學自研作爲職業發展的需要來對待。可是,農村學校由於受地域、經濟、硬件等條件限制,可供教師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資源極爲有限。許多學校沒有網絡,缺少圖書。有限的圖書得不到及時更新,多數已經過時。教師自學苦於沒有資料可學,自研苦於沒有資料可查,蒐集資料,完善知識結構,改進教學策略受到影響,解決教學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缺少輔助資料。另外,由於學校學習資源的限制,教師外出培訓成果在校內得不到鞏固練習和及時消化理解,不能內化和深化,久而久之,出現培訓成果的流失。教師自學自研的落後嚴重影響了教師專業的發展和素質的提高。

三、學生問題

學生自主學習的現狀與思考,在調查學生的學習態度或學習主動性方面,大部分學生都有明確的學習目標,但學生的學習目標大部分是家長、老師壓出來的,成績認可高,重視分數的達80%。在所學課程中,選擇英語最薄弱的學生比例最高,佔了47。67%。然而對於“你想如何提高”這一問,我原先設計了“自己複習鞏固”,“請家教”,“參加培訓班”和“其他”四個選項,結果有56。3%的同學選了其他,詢問後發現學生們想到的更多方式包括家長指導,向同學、老師請教等等。調查表明,46。1%的農村學生在平時能努力學習,並持之以恆,但也有34。5%的農村學生平時學習沒有規律,主要靠在考前加班學習來應付考試。

通過和學生們接觸,結合自己的經歷,我覺得制約農村學生學習進步的主要因素是農村國小生學習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需要不斷督促才能認真學習。學生們將學習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歸於學習方法有待改進,但由於59。3%的農村學生一般都要承擔部分家務勞動,難以保證他們擁有充足的學習時間。此外,農村基礎教育條件較差、學習資源匱乏、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落後等問題也嚴重製約着農村學生的學習。

四、家長問題

在回答“你覺得所在地區教育狀況如何”的問題時,75%的家長選擇“一般”,25%的家長認爲“較差”。可以看出,很多家長對當地教育狀況並不滿意,不滿足於當地教育,就將孩子送往城裏上學。

當問及“您對孩子在校表現情況瞭解程度”時,只有17。5%的家長表示很瞭解,而選擇“基本不知道”的佔20%。然而在回答“對孩子學習上關心程度”時,卻有58。75%的家長表示很關心。這其中似乎存在着矛盾,即對孩子在校表現基本不知道又何以說對孩子學習很關心呢?對此我詢問了部分家長,原來很多家長認爲對孩子學習成績的關心即是對孩子學習關心的全部表現。

對家長問題的一些思考:

(1)家長沒有家教意識。絕大多數家長認爲教育就是在學校讀書,學生有問題就是學校教育的問題,把自身臵之於外。

(2)家長沒有教育能力。絕大部分家長最多隻是國中水平,而且又不是從事教育職業,就是他們重視家庭教育,其能力也是相當有限的。

(3)家庭影響大於學校。家長們希望孩子們能考出去“將來出息會大一點”,“將來不再去忙土地”。但也許是條件、思想上的多種因素,調查卻發現沒有一個家長有超前教育的想法。

五、素質教育難以實行,課程改革舉步維艱

農村教育,一直籠罩在應試教育的陰影裏。受大的環境制約和影響,教師們都把學生考高分作爲自己的一個重要目標,學校也用學生的成績作爲衡量教師教學水平的唯一依據。音樂體育美術英語等課程雖然開設,但實則難以得到保證,學生的身心難以得到全面的發展,知識面狹窄,觀念滯後。

新課程專業引領落後。特別是新課改後,農村教師由於習慣於運用傳統教學模式,對新課程的組織實施感到困惑,有畏難情緒,所以,必須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引領,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帶動作用和輻射作用。農村學校普遍感到新課程實施的“明白人”太少,力量不足。雖然部分教師參加了一定級別的培訓,但是由於受自身素質和羣體環境的影響,新課程的轉化率不高,不能較好地將培訓所得轉化爲教學實踐,很難成爲學校實施新課程的骨幹和帶頭人。另外,由於地域特點,學校課改工作缺乏上級業務部門經常、有效的指導。對課改實施引領的力度不大,制約了農村學校新課改工作的順利進行。

六、村級國小減少造成學生上學不便

我所調查的一些村級國小,但由於教學條件差,教學設備落後等因素,以及越來越多的家長外出打工,隨之把孩子也送到教學質量較好的城鎮學校就讀,加之計劃生育工作到位,因此生源逐年減少,許多學校合併成一所,合村並校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教育資源,節省教育開支,實際上並校也並非一件容易的事,它涉及到學生上學路途遙遠,傷害部分村民感情等問題,當時並校也是遇到了很多困難,後來由政府出錢給上學超過5公里以上的學生每年每生150元的交通補貼,並校才得以順利成功。但目前農村國小不提供住宿,這就造成了部分家比較遠的學生上學的不便,國小生年齡小,每天來回跑不僅浪費時間,而且學生的人身安全也難以得到保障。可是要住校,學校又無宿舍。

七、城鄉差距越來越大

在教學水平上農村國小是無法與城鎮國小相提並論的,而且差距越來越大,歸結原因大致有5點:

1、硬件方面,即教學設備簡陋,無法爲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條件;

2、軟件方面即師資力量薄弱,農村各方面條件都差,年輕的畢業生大都不願到農村任教,教師平均年齡較大,知識結構相對陳舊,工作也缺乏年輕人的激情與活力。

3、家長素質較低,督促孩子讀書的意識淡薄,有的甚至是抱着讓小孩呆在學校省得他在身邊鬧或四外亂跑的想法把孩子送進學校的。

4、孩子天性愛玩,在缺乏適當的外部壓力的情況下,不會自發地產生學習的興趣。

5、現在社會就業形勢不容樂觀,大專院校的畢業生找不到工作的現象很普遍,而這時許多同齡的打工者已能基本維持自己的生活了,許多農民就會認爲“讀書無用”、“多培養一個大學生,就多出一個貧困戶”,這種認識和環境的存在,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慢慢減弱。

綜上所述,當前農村由於各地經濟發展的不均衡,農村教育的發展舉步維艱,令人難以樂觀。農村國小教育佔了義務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須高度重視它所存在的弊端。基礎教育不紮實,教育的發展也就只能成爲一句空洞的口號。其問題的解決也是實現教育公平、均衡的必經途徑。否則,就相當於丟掉了國小階段的大多數,丟掉了整個基礎教育的基礎,也就談不上什麼全民素質教育了。因此,農村教育必須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更不應該成爲被社會遺忘的角落。“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真正要做到何其難也!只有採取措施徹底改變農村孩子接受條件最差的學校教育的現狀,加強和牢固基礎教育鏈條上的薄弱環節,才能促使農村國小教育走出困境,才能爲農村基礎教育發展打下紮實的基礎,推動農村教育的發展。

同志有兩段膾灸人口的名言,“忽視教育的領導者,是缺乏遠見的不成熟的領導者,就領導不了現代化建設,各級領導要像抓好經濟工作那樣抓好教育工作”。“我們要千方百計,在別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於犧牲一點速度,把教育問題解決好”。基礎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今天的學生到了將來就是建設現代化的中堅力量。不要“偏心”,抓好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義務教育刻不容緩!因此,我呼籲各級教育部門和社會各界都應意識到發展農村教育的迫切性,給予農村教育更多的支持,把更多優秀的教師吸引到農村國小去,提高農村學校的辦學質量,促進農村教育和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