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報告包含標題、正文、結尾等。其實寫報告並沒有想象中那麼難,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教育環境調查報告,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1

一、調查概況

20xx-20xx年8月28日至9月30日,我很榮幸的有機會在鎮江市南門國小(又名:江蘇科技大學附屬國小)度過了我一個多月的實習生涯。我這一個多月的實習內容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作爲一名語文教師的教育實習,二是作爲一名班主任的工作實習。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裏,我積極認真地工作,虛心向辦公室裏有經驗的老師請教,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同時,我還利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做了一番的調查,這個調查是針對語文這門課在當今時代的教學情況的。通過調查研究,我對當下語文教學的狀況有了初步的瞭解,爲深化教學改革,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二、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具體目標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二)調查方法抽樣調查:以我實習的三年級語文教師爲主要調查對象,調查對象爲我的指導老師王燕老師、年級主任張俊妹老師、三年級二班班主任黃麗萍老師以及兩位新老師:仲菲老師和孫琴老師。

三、調查結果

1、從語文教師的自身、教學等方面探究現今國小語文教學的現狀。首先,從國小語文教師的自身方面談一談語文教學的狀況。經過一個多月的相處,我發現三年級的語文教師的文化水平都是大專。經過從教導處瞭解的信息,在這所國小中擁有大專文憑的老師佔多數,只有少數教師擁有本科文憑。這證明國小語文教師普遍文憑不高。

另外,有些人的普通話不算很標準。這些狀況比較讓人憂心。其次,從現今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方面來看語文教學的狀況。在教學方法方面,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基本都採用問答法、講授法,少數有經驗的老教師會採用自學輔導法、情境教學法以更好地達到效果。在採用教學設備方面,經調查發現,現在的語文課堂教學,大多數老師所使用的教學方法還是原始的:老師講學生聽,他們很少使用多媒體、掃描儀等先進的手段。導致這種現象的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採用這種教學方法取得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減少了師生互動的機會。以使用多媒體教學爲例,上課時學生的眼球多被吸引到了大屏幕上去,很少有學生再看書本了。學生多愛看一些圖畫,對圖畫的記憶倒很清楚,但卻忽略了圖畫旁邊的文字。這種教學方法還使得老師變得懶惰起來,大部分老師在上多媒體課時很少板書,一些老師一節課下來,根本就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學生也就不作筆記了。他們認爲國小的主要任務還是在認字識字一塊,利用多媒體等先進設備,無形之中就降低了寫字的重要性,而很多學生的自覺意識不高,基本是老師寫他們也寫,老師不動他們也不會動,爲了提高學習效率只能捨棄先進的設備,轉向老舊的方法了。

事實也證明採用老舊的方法是正確的,它符合教學的實際情況。另外老舊的方法具有其獨到的靈活性,它可以根據課堂的實際可是隨時更改課堂內容的設置,這是先進設備所不具備的。從教學態度上來講,國小的孩子都還未定型,心性不穩,不僅一個班裏的學生語文成績有很大的差別,而且單個人的不同時段語文成績也有很大差別,國小語文老師們並不認爲可以把學生分爲幾等,他們一視同仁,想讓所有的學生都把語文學好,他們對所有的孩子都有耐心,他們極力想讓孩子聽懂,所以變換着方式讓孩子感興趣,並且看這些孩子的具體情況,視個人的情況不同而對他們有不同的要求。

對於成績特別差的學生老師也沒有采取放棄的態度,他們認爲不能放棄任何一個學生。當然,老師們也承認他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存有偏見,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對於老師不能平等地看待學生,這一點老師們能很坦誠地同我講,確實是難能可貴的。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三年級的語文老師們對預習指導和字詞教學工作很重視,因爲三年級的學生剛從低年級轉上來,對沒有標讀音的課本一時還不大能適應,所以要確保他們認識字後才能開始課文教學。在作業要求方面,三年級的老師可以說是非常嚴苛的,這是爲了讓學生早日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以後能更好的適應更高年級的要求。

2、從學生的角度探究現今國小語文的發展現狀我實習的年級是三年級,學生都在十歲左右,這個年紀的學生心智很不成熟。經過一個多月的觀察,我發現不僅男生好動,xx不容易安靜下來,上課開小差、做小動作的學生比比皆是,而三年級是個特殊的時間段,語文這門學科從這個年級開始,才真正發揮它的作用,從這裏他們上語文課的任務不僅僅是識字,更重要的是要開始學習如何使用語言,如果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是根本掌握不了語文的知識的,這非常讓三年級的語文老師頭痛。所以上課時,吸引學生注意、維護課堂秩序就成了每個三年級語文教師的重頭戲,他們努力以富於激-情的聲音、高低起伏的腔調吸引着學生的注意力,以遊走於課堂每個角落的眼神、恰如其分的懲罰維持着課堂的秩序。我在實習期間上課時也曾經有這樣的困擾,後來我也學習使用這種方法,課堂收效還不錯。據瞭解,在現今中學,有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習不感興趣,不想學語文,他們認爲語文從國小一年級到現在一直都在學,每天說的也都是母語,特別是理科生,他們的這種想法更爲嚴重,他們認爲自己又不想成爲作家,語文學的再好也沒有多大用,況且自己考試時得分也不會太低。還好,這種現象在國小裏是不常見的,我想從學生方面說,這可能是因爲國小生年齡還小,和語文的接觸還不深,語文這門課對他們來說還是一門很新鮮的學科,對語文知識還有着濃厚的興趣。當然這種現象和國小語文教師的教學也是分不開的,每一位國小語文教師都努力讓每一個學生愛上語文,他們使盡手段、用盡方法,就是要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語文學習上來。

在實習期間,我曾帶領實習班級的學生去多媒體教室上過三次課。通過這幾次課,我發現國小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手法還是比較喜歡的,很感興趣,可是他們自律意識比較差,到了新鮮的地方就東張西望、交頭接耳,導致課堂紀律難以維持,另外由於學校資源問題,多媒體教室又是科學實驗室,實驗器材設備比較多,學生好奇心太強,儘管老師千強調、萬強調,還是有個別學生會去拿、去碰。正因爲這樣,這所國小的語文老師都不願意帶着學生使用先進設備。

國小生是很單純的,正因爲這樣,當一個稱職的老師就必須學會在適當的時機誇獎他們,儘量用表揚來鞭策他們進步。當然也不能全靠表揚,在行爲習慣的調整方面,批評和懲罰也是很重要的,否則引不起他們的重視,甚至會讓他們產生老師不足懼的想法。國小生也是很敏感的,不能因爲他們年齡小,就認爲他們不懂,其實他們都擁有雪亮的眼睛。調查中,國小生最喜歡的是貼近他們思想的老師,他們會去尋找老師跟他們的共同喜好,如果共同喜好多,他們會比較親近這個老師,反之,則比較生疏。他們最不喜歡的老師就是那種對待學生不公平的,無論是有錢人家的孩子還是貧苦人家的孩子,無論是乖學生還是調皮的學生,他們對這一問題的看法是不約而同的。每個孩子都是想通過自己的途徑引起老師注意的,用的方法可能會讓老師喜歡,也有可能會讓老師產生討厭的情緒,後果是他們始料未及的,可以說每個孩子的行動出發點都是好的,端看老師是如何看待它。實習中,我就見到這樣的事情。我實習的班級有一個小男生叫李嘉龍,很是調皮,老師不看到他還算比較收斂,老師的目光一轉到他身上,他便更調皮了,老師對他就比較頭疼,因爲他上課老是插嘴。綜合我的所見所聞,我認爲李嘉龍只是爲了引起老師的注意,所以我比較注意他的一言一行,在每次跟他的談話中爭取引導他到正確的道路上來。我認爲,當一個稱職的好老師,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尋找適合他們的引導之道。這樣纔不會讓學生牴觸老師,甚至牴觸這位老師所教的科目。

國小生年紀比較小,所以知識面比較狹窄,上他們的課就不能海闊天空地、一股腦兒地將語文老師所有知道的、關於課文的東西都灌輸給他們,要考慮到他們的接受能力。如果語文老師不管不顧這些,那就有可能使學生失去上語文課的興趣,甚至討厭起語文課來。實習期間,我教的第一篇課文就是《做一片美的葉子》,這篇課文中有這樣一句話:每一片葉子都做着相同的工作把陽光變成生命的乳汁奉獻給大樹。這裏需要給他們拓展一下關於光合作用的含義,但是又不能講的太過深入,不然的話不僅語文課不像語文課了,而且學生也理解不了。於是,我用我自己的語言比較淺層次的講述了一下基本過程,只要求他們明白葉子做的工作是光合作用便成。

在學習壓力方面,我是在國小實習的,調查的對象都是國小生,教育局明文規定他們的在校學習時間不能超過六個小時,回家作業不能超過一個小時。因爲回家作業的總時間不能超過一個小時,所以劃給語文的時間就更少了,所以我認爲他們的負擔還是很輕的。不過我不是他們,不能爲他們立言,爲此我專門進行了瞭解。據我深入學生之中瞭解到的,大多數學生對回家作業的量還是很滿意的,也能夠及時完成,只有少部分學生因爲種.種原因,遲交或不寫作業。可是他們普遍都認爲在校的課堂作業太多了,導致他們沒時間玩耍。我瞭解到硬筆習字冊是他們課後必須要完成的,大多數時候還要完成大練習冊和補充習題的訂正,有時候還需要在校完成作文的底稿或謄寫。針對這種情況,我特地去問了幾位老師,老師們告訴我其實他們並不想這樣,但是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一是由於教育局給的回家作業時間太少,導致很多既定任務無法完成;二是學生本身回家作業存在很多這樣那樣的問題,只能利用課後時間讓他們訂正返工;三是學生的升學還是要靠他們自己的成績,放鬆作業這塊,有可能導致很嚴重的後果,學生家長也不能理解,這在前幾屆有過這樣的前車之鑑。

3、從學生的心理角度探究現今語文教學該往何處去。

國小生的認知發展的一般特點:國小生的感知覺已經逐漸完善,他們的方位知覺、空間知覺和時間知覺在教育的影響下不斷髮展,觀察事物更加細緻有序。國小生的記憶能力也迅速發展,從以機械識記爲主逐漸發展到以意義識記爲主,從以具體形象識記爲主到詞的抽象記憶能力逐漸增長,從不會使用記憶策略到主動運用策略幫助自己識記。國小生的言語也有很大發展,能夠比較熟練地掌握和運用口頭言語,在教育的影響下,逐漸掌握了書面言語,學會了寫字、閱讀和寫作。國小生思維的基本特徵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爲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國小低年級兒童形象思維所佔的成分較多,而高年級兒童抽象思維的成分較多。

國小語文教學要把握學生的認知發展,找出適合本階段學生的學習方法。注重學生在思維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爲主要形式過渡到以抽象邏輯思維爲主要形式。重視學生在言語上的發展,適時給與引導,讓他們獲得更好的發展。適時把握學生在識記能力上的發展,讓他們多記多背,爲以後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國小生的社會性發展的一般特點:入學以後,他們的社會關係發生了重要變化,與老師和同學在一起的時間越來越長,在與老師和同學的相處中,他們逐漸學會與人相處、與人合作及競爭的一些基本技能技巧。師生關係及同伴關係對他們的學校適應有重要影響。這種關係的質量既影響到他們對學習的興趣,對班級、學校的歸屬感,也影響到學生情緒、情感的發展。國小階段也是個體自我概念逐漸形成的一個重要時期,他們的學業成敗、社會技能的掌握程度,來自教師及同伴的社會支持,對其形成自信或自卑的個性品質有很大的影響。

國小語文教學要注重學生在個性品質上的塑造,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注重學生在人際交往方面的表現,適時給予他們指導,鼓勵他們融入集體,關心他人。

國小生的道德認識能力也逐漸發展起來,從只注意行爲的後果,逐步過渡到比較全面地考慮動機和結果。由於認知能力的發展特別是觀點採擇能力的發展,他們越來越能從他人角度看問題,道德情感體驗日益深刻。

所以,國小語文教學也要注重學生在道德方面的表現,並加以引導,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道德觀。

語文教學的終極目標是:培養學生的閱讀和表達兩個能力。當然,要完成這個目標,須具備一定基礎:即字、詞、句知識基礎知識;表達技巧;文學常識等。這就構成了語文教學的三大現實目標:基礎知識、閱讀、表達。國小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培養學生閱讀和表達的基礎能力。根據以上了解到的國小語文教學現狀,我認爲,在現今條件下改善語文教學現狀必須先從制度改革抓起,國小生減負不能光看回家作業量,最重要的是要關注教育局的既定作業量。其次要提升教師團隊的學歷水平和專業素質,要培養一批關愛學生的老師。最後就是,要從學生的心理出發,制定適合他們的課程,讓他們在身心愉悅中增長知識、獲得做人的學問。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2

大佛寺環境綜合整治情況

大佛寺的環境整治,不僅要徹底拆除亂搭亂建的建築物與構築物,還要對巫婆神漢進行封建迷信活動加大打擊力度,嚴禁欺詐遊客錢財。必須重點整治景區內狗肉攤、燒烤攤等有損景區形象的臨時攤點,加強景區內環境治理,維護景區秩序,立竿見影地徹底改變寺內、外髒、亂、差現象和混亂的遊覽秩序,打造良好的景區環境。我局組織人員,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對大佛寺的外部環境進行了綜合整治。

一、殿外環境整治

1、限定時間改變殿外環境。文管所已經將大佛寺殿外原人行道砌築的臨時構築物全部自行拆除,留作遊人參觀疏散的通道,未再擺攤設點。

2、已經按照規定拆除了位於大佛東巖下和鑑亭旁搭建的簡易棚等有礙觀瞻有損景區形象的臨時攤點。

3、縣文管所對大佛寺保坎下的攤位攤架及香臺、字庫進行了統一規劃,做到攤位統一,規範管理,基本改變大佛寺攤位零亂,燒香放鞭炮極不規範的狀況。

4、大佛寺派出所加強了巡查,加強對危巖路段的監控,維護景區秩序,保護遊人生命財產安全。

5、已由大佛寺派出所具體牽頭,並邀請公安、工商、消防等相關部門予以協助,對大佛寺環境進行綜合治理。在大佛寺殿內、外一律不得燒錢化紙,燃放煙花爆竹,不準巫婆神漢、算命先生等迷信職業者進入大佛寺景區從事封建迷信活動,殿內不準堆放易燃易爆物品,殿坎上一律不準擺攤設點,營造良好的文物旅遊環境。

6、由大佛寺派出所牽頭,縣文管所、大佛寺派出所發出通告,並邀請公安、工商、消防等相關部門予以協助,對大佛寺遊覽環境進行綜合治理。

(1)不準在大佛寺圍牆以內亂丟果皮紙屑,不準隨地大小便,不準亂倒垃圾;

(2)燒香、燃燭必須入香案、燭臺。

(3)殿坎以上一律不準擺攤設點。擺攤設點必須到指定攤位,不得亂擺亂放、遊走推銷。

(4)不準在大佛寺景區內的石壁上、圍牆上、樹木上、古建築上亂寫亂畫和張貼廣告。

(5)在大佛寺圍牆以內,大佛殿、觀音殿之外,開展任何活動都必須事先向文管所和大佛寺派出所提出書面申請,經批准後方能實施。一切活動都必須遵守文物保護工作的方針,不得破壞景區環境,不得對文物造成損害。

(6)大佛寺範圍內一律不得燒錢化紙,燃放煙花爆竹。

(7)嚴禁巫婆神漢、算命先生等迷信職業者進入大佛寺景區從事封建迷信活動。

二、殿內環境整治

1、廟內不得存放、銷售煙花爆竹和香蠟紙燭等易燃易爆物品。

2、殿內不得使用明火,香、燭、神燈等一律改用電子燈具,電源線全部穿阻燃管。

3、殿內不準抽籤、算命。

4、殿內不得變相售遊覽票。

5、殿內懸掛幡幛不得妨礙遊人的參觀視線。

三、大佛寺遊覽區保潔工作

1、形成保潔工作制度,堅持每天清掃一次。

2、每月七年級、十五和佛誕日的下午,由文管所組織全體職工進行大掃除。

四、建立長效機制

縣文管所具體負責對大佛寺環境進行全面整治,並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維護整治成果。堅持二十四小時值班制度,做好安全巡查並記錄,確保文物安全和遊人的生命財產安全。

目前,我局已經委託河南省文物建築保護設計研究中心(文保資質甲級)對大佛寺和楊氏民宅進行保護規劃設計,將充分保護文物本體,有效地改變文物區域環境。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3

的家鄉銅仁德江,在我的寒假中,對我的村進行了初步的走訪,發現農村家長學歷基本爲國小或者國中,甚至還有很多連國小都沒有畢業。其主要原因大概是:就業機會、就業問題,生活條件等各個方面都明顯優於農村,學歷高有點能力的年輕人都不願意留在農村,選擇進城打工,留下的都是那些在城市混不下去的人。從而導致農村人口呈現兩極分化嚴重,老的老小的小。其中有兩類家庭居多,第一類是父母在家務農,留在孩子身邊;第二類家庭是父母外出打工,孩子留給爺爺奶奶帶,即留守兒童。

先來看看第一類家庭,這些家長都是在城市裏無法找到工作,不得不留在農村的,一般來說他們文化水平都很低,只有國小或者國中,甚至有沒去過學堂捫的,所以全家人靠務農爲生。

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雙方必須要有一個抽出時間來帶孩子,這大大影響了幹農活,影響了全家的生計。爲了生計,父母沒有時間陪在孩子身邊讀書給孩子聽,不耐煩手把手教孩子怎麼穿鞋子,怕孩子亂跑影響自己幹農活就把孩子關在房間裏當孩子才四五歲,還沒達到入學年齡時,父母就迫不及待的將孩子送入學校。父母只是想讓學校去管孩子,好讓自己有更多時間去幹農活。由於孩子年齡小,頭腦還沒發育到適合學習的程度,再加上缺少學前教育。 還發現某些家長是盼望孩子長大一點了,大概在國小畢業後就讓她們去外地打工養活自己,就是因爲學費問題,本來在農村辦個學校就有點困難,因爲沒人願意去農村支教,所以就算去了一個學費都還是有點顏色的所以導致某些孩子輟學。但絕大多數家長還是支持孩子學習的,他們深知務農的艱苦,想讓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然而願望是美好的,生活的現實的。家長白天忙着幹農活,只有晚上纔能有一點的時間顧及孩子,由於家長的學歷水平都很低,根本無法輔導孩子學習,也不知道該怎麼在學習上幫助孩子。就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孩子發現自己跟不上的時候,家長不知道該怎麼辦,也沒太放在心上。等到考試成績出來,家長髮現孩子的成績和改變命運的目標相差甚遠,心急如焚。但是,自己不會教,也不會用正確方法引導孩子,很多家長就會去買一堆的習題書逼着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以後,家長不會幫着孩子訂正,原來不會的還是不會,沒有任何效果,只是徒增孩子的負擔。家長看到孩子做了,就以爲自己幫助到了孩子。等到下次考試成績出來後,家長又將大失所望,漸漸的開始不耐煩,斥罵孩子,這大大激發了孩子逆反情緒,對孩子學習產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

在瞭解農村父母教育理念時發現一個很大的偏見。農村父母認爲,關心孩子就是在物質上給孩子錢讓他們唸書,而忽略了精神方面的關心,他們不會抽時間陪孩子學習,也不會關心他們學習遇到了什麼困難。他們會做的大多隻是,想起來時候詢問下孩子學習情況,跟孩子說幾句早已聽出老繭的勵志名言。走訪時遇到過這麼一個學生,由於學習跟不上,父母平時也沒關心他學習,他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開始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開始逃課,後來漸漸發展成根本不去上課。而粗心的家長只是偶爾問問孩子學習的情況,孩子輕鬆的矇混過關。等到家長髮現孩子開始混社會時,已經過去了兩個月。家長又不知道該如何挽回,打罵體罰只會將孩子越推越深,直至無力挽回。還有一些孩子,他們在學校犯了錯,老師想找家長談談,但是家長忙於生計,對老師的幫助並不配合。即使有些家長能和老師進行信息交流,但是家長在孩子心中地位卻不高,孩子根本不怕家長,家長無法管教孩子,只能眼睜睜看着孩子越走越偏。 家長對待孩子學習的態度其實十分微妙,一方面,每個家長都認爲讀書重要,只要孩子會讀書,自己不論砸鍋賣鐵也會供孩子讀書。而另一方面,讀書無用論還是存在於家長的觀念中,在他們身邊,一些普通院校畢業的學生也難找到工作,周圍一些沒文化的孩子出去打工卻能賺很多錢。這種微妙的心態造成了,如果孩子會讀書家長會十分支持,如果孩子讀書成績不理想,父母會想不會念還不如打工算了。父母的這種心態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中學成績兩極分化的情況,成績好的越來越好,成績差的父母也會另謀出路,孩子成績越來越差。在城市,如果父母發現孩子學習成績不理想,會想盡方法幫孩子報各式各樣的補習班幫助孩子學習,很多孩子得以跟上進度,繼續學習。然而,農村父母的心態使得很少有父母會逼着孩子上補習班,孩子自己因爲貪玩又很少會主動提出來,因此學習一時跟不上的會越落越多,這對很多孩子成長是不利的。

再來看看另一類家庭,即父母外出打工孩子交給爺爺奶奶來帶。通過了解了一下,爺爺奶奶輩的學歷大多是國小,很多連國小都沒有讀,文化水平比留在農村的父母還要低。他們根本不管孩子學習,也管不了。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貪玩,也越來越難管,爺爺奶奶很多也會溺愛孩子,隨着孩子來。因此,孩子玩起來更加無所忌憚,很多都因爲貪玩而荒廢了學業,甚至有些還和社會青年混在一起。

實踐之前總有聽到報道,說很多農村孩子因爲付不起學費而輟學,然而我發現經濟狀況對學業影響也做了深入調查。還發現,讀國小和國中的父母把很大一部分的錢用於孩子教育,但是基本還能負擔。但是,到了高中大學以後,基本所有的父母都開始負債供孩子上學。大多數父母選擇向親戚朋友借錢,少數向國家貸款。可見,總體上農村家庭在孩子教育上經濟壓力還是比較大的。然而我們在教育局詢問是否有專款給予貧困孩子幫助時,我們瞭解到,政府有對貧困的優等生提供獎學金,以及特困生提供助學金,一些社會團體也會給予一些幫助。但是,很多困難的家庭並沒有在補助的範圍內,加之農村家長意識淡薄,很多可以得到補助的家庭並沒有提出申請,這使得真正得到補助的家庭少之又少。在走訪家長中,我們瞭解到,幾乎所有家長認爲:只要孩子會讀書,家長無論如何也會供孩子上學。因此,對貧困生補助的不足並沒有導致很多的`孩子輟學,但是很大程度上加重了父母的經濟負擔。

我一直覺得農村重男輕女的思想根深蒂固,但在這次走訪中和我不經意聽到了一些有了新的認識。還有我的詢問;如果經濟困難只能供一個孩子繼續學習時會怎麼選擇,大多數的父母都表示無論如何都要供所有孩子上學,也有一部分表示供學習好的那個,表示選擇男孩的少之又少。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4

一、調查時間:

xx年3月2日~10日

二、調查地點:

西流河一中校園及周邊攤點

三、參加人員:

八年級環保小組成員及部分教師代表

四、調查方法:

考察與調查相結合

五、調查內容:

校園周邊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

六、調查要求:

正確評價我校環境及環境教育現狀,發現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並寫出調查報告。

七、調查結果分析:

(一)總體評價

我校範圍廣,面積較大,達4XX平方米。綠化面積基本達標,森林覆蓋率在40%以上。道路已全部硬化,教學區、教師生活區、學生宿舍區依地形和功能佈局,各得其所,非常合理。整個校園

環境優雅,林木蔥蔥,草地、鮮花盆景遍佈。人文景點錯落有致。校園內潔淨優美,空氣清新,校園周邊環境較好,是個理想的育人場所,稱爲“花園式學校”。同時,我校環境教育初顯成效,爲校園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線。通過創建“綠色學校”活動,提高了學生科學探索能力,加深了對家鄉的瞭解,師生環境意識明顯提高,環境法律法規觀念得到了加強,學校同社區環境的聯繫更加緊密,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或義務活動,助人爲樂,保護環境蔚然成風,有效地促進了當地社會文化的發展。

(二)存在的問題

1、學校環境雖好,但也有一些問題,主要是人爲原因造成的。概括起來講有大氣污染、水體污染、噪聲污染和固體廢棄污染等。

2、我校環境教育儘管有了很大進步,但有些問題還不能令人樂觀,具體表現在:

⑴各學科滲透環境教育的理念還不夠完善,缺乏科學的統籌計劃,部分老師有應付心理。

⑵學生戶外、課外和校外環境教育活動不能持之以恆,有隨意性現象,沒有充分調動全校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⑶教師環境教育培訓沒有全員到位,致使有的教師興趣不高,對“綠色學校”創建活動,缺乏深層次的瞭解。

⑷教師的環境教育科研經費投入不夠。

(三)解決方案

1、成立校園環境保護領導小組,組織教職工學習《環境保護法》,提高教職工環境保護意識。

2、教師在教學中要加強環境保護觀念的滲透,注重理論聯繫實際,增強學生愛我校園,保護校園環境的自覺性。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養成良好的日常行爲習慣。

3、以課堂教學爲主渠道,注重多學科滲透,挖掘教材中有關環境教育內容與環境教育的結合點,開展環境教育。

4、廣泛開展課外活動,以學校的櫥窗、廣播等宣傳工具,邀請環保方面的專家來校演講,開展環境教育。

5、利用讀書周並結合環保知識競賽,在學生中廣泛開展“綠色校園”“綠色生活”等主題活動。

6、結合學校、家庭、社會教育,多層面、全方位地使環境教育深入家庭,進入社會,並建立環境教育長效機制。

7、加大校園管理力度,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校領導小組和保衛處、德育處齊抓共管。儘快清除衛生死角,徹底改變這種現狀,使校園潔、淨、美、亮起來。

8、向有關部門提合理建議。改變教育路行走路線,禁止校內職工燃放爆竹,禁止製造噪聲污染的廣告音像車等個體廣告在校前公路遊弋,改善校園周圍環境,確保校園教學環境的安靜。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5

引言:20xx年x月x日、四月間,我校承擔的省級課題《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在課題負責人陸正啓、李苗老師的率領下,課題組全體成員分成5個小組,重點調查了我縣*所國小、*所國中、*所高中的藝術師資配備情況;藝術教室、教學器材的擁有使用情況;信息技術設備、資源的擁有使用情況;近三年開展的藝術類教學教研活動及取得的成果情況。

本調查報告研究,旨在對縣域內中國小美術、音樂教育和信息技術設備、資源狀況進行摸底,收集課題研究所需的第一手資料。接下來,課題組將依據調查資料,結合相關文獻理論,提出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實施方案,制定操作規程,並針對性地施以各項干預措施,進而論證課題研究的前期預設,實現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縣域內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藝術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協同並進。同時,本調查報告也爲今後進一步研究區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問題提供借鑑,驗證其有效性、可行性。

一、研究背景

1、幾個重要概念的界定

藝術教育:這裏專指美術、音樂教育;協同發展:協調多所學校相互協作完成共同發展目標,它可以是以強帶弱,也可以是強強聯合;信息技術環境:指基於計算機和網絡通信技術用於中國小教育教學的獲取、加工、存儲、變換、顯示和傳輸文字、圖像、聲音信息的方法和設備環境;縣域:指xx縣轄區範圍。中國小:以研究國小、國中兩個學段爲主,高中爲輔。

2、問題的發現與提出

我工作三十餘年,經歷了從農村到城區、從國中到高中的美術教育生涯。三十餘年來,我的工作地始終不出生我養我的xx這片熱土,目睹了xx縣中國小藝術教育從無到有、由弱變強的全部過程。我既是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發展的見證者,更是直接參與者。1990年10月,xx縣中國小藝術教育研究會的成立,是我縣中國小藝術教育事業發展的分水嶺,具有里程牌意義。那時我參加工作不久,是一名研究會成員,在研究會負責人的帶領下,做了大量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如今快三十年了,社會在轉型、在發展,城鄉面貌已發生巨大變化。縣域中國小藝術教育也出現許多前所未有的新情況、新問題,尤其是在現代信息技術環境下,如何做好縣域內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研究工作,是我們面臨的又一次新挑戰。經過周密計劃與部署,我們決定再出發、再研究、再提升。

二、目標與內容

1、研究目標

(1)培養提升學生信息素養。積極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思動腦,使學生在信息化環境下對美術、音樂的學習成爲自主探究、實踐創新的過程。以在線課堂、網絡教育模式爲主實施遠程教育,在多媒體網絡課程爲核心的教育環境下,使學生充分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逐步建立起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學習模式與思維方式。

(2)培養提升教師信息素養。教師通過雲盤、局域網、公共賬戶等方式建立共享資源庫,收集包括教學設計、課件、微課、課例以及來自網絡的音頻、視頻、微電影等信息資源,供大家整合利用,推進藝術教育信息化。並以報告、講座等培訓形式對組內、組外校內、校外縣內藝術師資進行相關培訓,促進藝術教師縣域流動與協同發展。

(3)中國小藝術教育協同發展:通過培養提升學生和教師信息素養,師生均能很好地運用現代教育信息化手段,共享網絡教育資源,進而優化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促進縣域內中國小藝術學科發展。改善縣域內中國小藝術教育發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現狀,促成城鄉之間、不同學校之間藝術教育協同發展,齊頭並進。

2、研究內容

(1)抽樣調查縣域內中國小校信息技術設備、資源擁有使用狀況;藝術教育師資配備情況(含人數、性別、年齡、學歷結構等);藝術教室及器材的擁有、使用情況;近三年各種美術、音樂類活動開展情況及取得的教研成果等。

(2)採集樣本學校(新橋中心學校、泊湖中心學校、雷陽中心學校、華陽中心學校、沈衝中心學校、賽口中心學校、涼泉國中、高士國中、賽口國中、雷池國中)以上四項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發現問題並提出應對措施,形成本調查報告結論,供課題組進一步開展各項研究活動參考使用。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6

一、前 言

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地xxxx橫斷山區,西、北、南面分別與西xxxx、青海、雲南等省區爲鄰,土地遼闊,草原面積大,天然草原面積佔總面積的61.7%,牧民比例大;全州面積15.37萬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9.1萬公頃,以高山、山原和高山河谷三大氣候類型爲主,平均海拔3500米;全州共轄18個縣、325個鄉(鎮)。全州總人口98.3萬人(20xx年末統計),其中xxxx族人口占78.94%,是全國第二大xxxx族聚居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83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4641元。總體來說xxxx州是xxxx省經濟、文化、教育發展較落後的地區。xxxx州作爲康巴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集中了康巴文化的精萃,體現了康巴文化核心的方方面面。這裏有康巴社會的特殊的組織結構、生活方式、風俗習慣、行爲規範等文化內容,xxxx傳佛教文化廣泛地深入於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

“文”,在漢語裏,本意爲“紋”,即紋路、紋理、花紋等,強調的是對自然狀態的人爲加工和處理。“化”即“華”,即美化的意思。《易傳》雲:“關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這個意思。“文化”二字連用,引申到社會領域,則是教化之意。學校學科課程是系統的的文化科學知識,是國家社會現行文化核心價值體系的濃縮體現,它對學生有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目標要求,也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目標要求。學校課程體現的是國家意志,反映國家教育對年青一代的培養目標,反映了國家對下一代人才的要求,是xxxx班學生文化同構主要手段之一。學校學科課程教學是學校文化同構的最重要手段。科學文化知識即學校課程是對xxxx班學生進行文化同構的最重要文化內容,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是文化同構的最主要的目標;同時,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也爲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構提供了認識基礎和科學前提。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既是文化同構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構最主要的手段。科學文化知識在學校情境下主要直觀表現爲學校開設的各門學科課程,這包括必修課程、選修課程、活動課程、社會服務和社會實踐。基於以上認識,課題組認爲:科學文化知識即學校課程是對xxxx班學生進行文化同構的最重要文化內容,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是文化同構的最主要的目標;同時,科學文化知識的掌握也爲其他方面的文化同構提供了認識基礎和科學前提。讓學生掌握科學文化知識既是文化同構的目的,也是文化同構最主要的手段。

基於以上認識,課題小組擬製了《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問卷,對xxxx班三個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

二、調查的目標與方法:

(一)調查對象與具體目標:

1、調查對象。根據實際情況,我們選擇了20xx年秋季剛進普明中學的高一(高20xx級)xxxx班學生100名、高二(高20xx級)xxxx班學生100名)、高三(高20xx級)xxxx班學生100名共300名學生作爲調查的對象,以期瞭解不同時期xxxx班學生在科學文化知識認知能力的修復、認同、內化和範式建構的情況。

2、調查的具體目標

(1)瞭解xxxx班學生在入學之前的生活環境、學習環境;

(2)瞭解xxxx班學生國小、國中階段的學習狀況;

(3)瞭解xxxx班學生高中學習階段的學習狀況。

(二)調查方法:

1、根據平時觀察瞭解到的xxxx班學生表現,擬製《科學文化知識培養》問卷調查表(附《調查報告》後);

2、利用《問卷》,對高一、高二、高三共300名來自xxxx州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

3、輔之以訪談法、談話法、觀察法進行調查。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xxxx班學生生源構成情況

從問卷調查可知,內地高中xxxx班300名學生均來自於xxxx省xxxxxxxx族自治州所屬18縣(xxxx州各縣教育水平差異較大,xxxx州政府根據各縣實際將內地高中xxxx班學生名額分配到各縣進行選拔),父母均是當地農牧民(按當地政策,內地高中xxxx班學生的父母必須均是xxxx州當地農牧民戶口,其子女纔有資格參加選拔);xxxx族學生佔71%,其他少數民族(彝族、回族、羌族)學生佔77%,漢族學生佔12%;家住關外的學生佔45%,關內學生佔55%。xxxx州關內、關外是以折多山爲界,康定、瀘州、九龍、丹巴爲關內,其餘14縣爲關外,關內自然、經濟條件好於關外

(二)xxxx班學生家庭成長環境情況

1、參加宗教活動情況。家裏人常去寺院和去得很頻繁的分別佔25.5%和44%,兩者合計達到70%;學生本人也會在假期中經常參加各種宗教儀式和活動,比例達到30%。由此可見,在xxxx州地區,xxxx傳佛教文化是學生家長和學生本人文化精神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2、家庭語言交流環境。學生在家使用xxxx語和多數是xxxx語的佔55% ,67%以上的同學表示能夠很流利或者比較流利地使用xxxx語口語進行表達,25%的同學能夠用xxxx語文進行書面表達。即使現在到內地學習,假期回到家後,很多同學只能用xxxx語同家人交流。有時,內地老師有急事與學生家長聯繫,也必須請上會xxxx語的同學來作翻譯。

3、生活區域情況。生活在純牧區的學生數較少,約佔3%;生活在農村和半農半牧區的學生佔大部分,約75%;城鎮學生佔22%左右。有23%左右的學生在進入內地學習之前還未出過本地縣城之類的地方。這樣,這些學生進入內地學習時,已有的知識系統更多屬於傳統農牧方面的知識儲備,缺少關於現代科學知識方面的感性積累,這難免會給他們的學習帶來較大困難。

4、父母文化程度。學生父親文盲文化程度佔12%,母親文盲文化程度的佔26%;父親國小文化程度佔47%,母親國小文化程度的佔52%;這樣看來,差不多70%以上學生父母文化程度都在國小及其之下。在這樣的的條件下,由家庭、父母來對學生進行相應的學科文化知識的教育輔導幾乎沒有辦法實現,也很難用科學的的教育理念對子女加以引導。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有94%以上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未來能夠上一般本科以上的大學,表現出很高的期望值。

5、家庭兄弟姊妹情況。約佔70%的家庭有兩個或兩個以下的子女,30%的家庭有3個或者3個以上的子女,總的說來,xxxxxxxx區家庭子女數較內地家庭爲多。由於當地自然經濟條件的制約,大多家庭收入有限,家長難於給學生提供較理想的受教育條件,子女受教育成度一般都很低。有差不多20%的學生表示自己家裏幾乎沒有或很少與學習有關的課外書。

(三)xxxx學生國小、國中學習環境情況

xxxx州幅原廣大,有15.3萬平方公里,差不多佔整個xxxx省面積的三分之一。州內自然經濟條件差異很大,關內地區以農業爲主,居民聚居程度較高,這與內地農村教育環境條件差別不大。地處關外幅員遼闊的牧區,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有的地方屬於半農半牧區域,部分地區還處於遊牧狀態,逐水草而居,牧民駐地分散,再加上學校及教師條件的限制,xxxx州學生在國小和國中階段的教育環境與內地哪怕是內地農村的教育條件相比也有較大的差異。

1、xxxx學生國小、國中階段學習模式。在國小和國中學習階段,6.5%的學生以xxxx語爲主,30%的學生以xxxx漢雙語來學習,有63.5%的學生以漢語爲主來進行學習。國中、國小階段三分之一強的學生以xxxx語爲主或xxxx漢雙語的形式進行學習,這表明這部分學生學習漢語的時間就會縮短,當然學習效果也會難於保障,然而內地高中班卻全部以漢語來進行教學和考覈,這將不可避免地給這部分xxxx班學生的學習帶來困難。

2、學生開設英語課時間及學科學習難度感受情況。由於條件的限制,xxxx州中國小一般在國中階段纔開始開設英語課,這種情況佔比達到72%,只有24.5%的學生在國小階段開始學習英語,更不用說參加什麼課外輔導等;而現實的高中英語卻是以學生國小階段學習英語爲基礎來設置英語教材的,所以,內地高中xxxx班學生都認爲英語是“讓自己最棘手的學科”,國中階段佔36%,高中階段佔37%。在學生學科學習難度感受上,除認爲英語學科最棘手外,其次是認爲數學最難,佔26%;再次是理化,佔24%;再次是語文,佔13%。進入高中後,學生學科學習難度感受的順序仍然差不多,只是比例有所變化而已。

(四)xxxx班學生進入內地高中時學習期待與態度情況

來到內地高中學習時,有94%的同學希望自己能考上二本以上的大學,有68.5%的學生最擔心的問題是害怕學習跟不上,只有17.5%的同學擔心生活不適應。37%的同學認爲自己基礎差,41%的同學擔心自己積累少,也有18.5%的認爲自己學習習慣差會影響自己的學習。83%以上的同學在學習上表現出明顯的主動性,積極完成學習任務。這些良好的傾向表明來到內地學習的xxxx學生普遍感念黨和政府對他們的關懷幫助和家長的期望,心懷立志成才的志向,目標明確,態度端正,學習努力。

(五)xxxx班學生學習方式情況

在課堂上,表示自己能“積極思考、踊躍發言”的學生只佔19%,而“不願意發言”或“不太願意發言”分別佔10.5%和69%,也就是說有差不多80%的學生在課堂上不會主動參與發言討論,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值得進一步探究;在學習方式上,學生除了依靠老師講解(佔47%)外,還會採取個人自學鑽研方式(佔23%),有30%的學生也會更願意採取“向同學請教”(佔19.5%)和“小組合作學習”(佔9%)方式,這一點也是與內地學生有差異的地方。

(六)xxxx班學生學習困難與解決方式情況

學生在學習上的最大苦惱有40%的學生感到有些學科無法聽懂,32%的學生感到理解困難,21%的學生覺得老師的語速快,課堂上常常反應不過來。感到學起來困難的學科按人數比例排序是這樣的,英語37%,數學25%,理化20%,語文17.5%。有32%的學生覺得老師的教學進度過快,但半數以上的學生(56%)覺得老師的教學進度合適,另有6%的學生覺得老師的教學進度較慢。在聽課效果方面,表示全部能聽懂的佔10%,大部分能聽懂的學生佔63.5%,這樣看來,有74%的學生上課聽課效果較好,有26%的學生聽課理解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難。在遇上學習困難,沒有學懂的問題時,學生較多的是採取“同學相互討論”的方式來解決問題,佔56.5%,採取“向老師請教”方式的大約佔30%,其餘的學生也“擱置困難,繼續學習”,真正放棄不管的學生幾乎沒有。

(七)xxxx班學生在面對學習結果時的表現情況

在考試結束,發現自己的學習成績不理想時,學生會主動找出自己的薄弱學科、薄弱環節,自己狠下功夫,彌補缺陷,這部分學生佔62%;有的學生還會去請教老師,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佔24.5%);當然也有部分學生感覺自己“已經盡力了”,結果自己沒辦法掌控(佔11.5%)。總體來看,學生們總是想辦法找到問題產生的原因,明確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有的學生即使基礎較差,也會默默堅持,紮紮實實從頭學起,這樣的學生佔學生總數的絕大部分(佔97.5%),那種聽天由命,得過且過,放棄努力的學生幾乎沒有。

四、調查結論與建議

(一)調查結論:

1、來內地學習的xxxx學生總體具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表現爲較高的學習需求、學習期待和積極的學習態度。

2、來內地學習的xxxx學生學習成績個體之間存在明顯的個別差異,部分學生學習成績在年級中能名列前茅,多數學生學科成績很不平衡,有較明顯的弱科問題。有的學生乃至連國小基礎知識還存在明顯的缺陷,根本無法進行高中內容的學習。例如,政治課老師講價值是凝結在商品中的無差別的“人類勞動”時,竟然有學生問老師什麼是“類勞動”,有學生問老師異分母加減法爲什麼要進行通分,等等。

3、很多學生學習方法明顯不足,傾向於接受式學習,缺乏積極獨立思考習慣,聽課時思維不夠活躍,影響了思維能力的訓練,知識運用、遷移能力不強。部分學生學習基礎薄弱,抽象思維能力較差,他們在學習中主要以“死背”的方法爲主,缺乏靈活掌握知識的能力與方法。

4、部分學生存在聽課學習語言障礙問題。由於xxxx州關外很多學校採用xxxx語和漢語雙語教學,重xxxx語輕漢語,學生漢語知識欠缺,致使學生聽課、記筆記困難,理解運用更困難。例如,把“人類勞動”理解爲“類勞動”等。

(二)對xxxx班學生現狀的教學建議

1、注意探究針對文化基礎知識補就策略

針對來自xxxx學生的學科知識掌握程度個體差異大,學科明顯不平衡的情況,在學科課堂教學中,宜採用以下一些具體策略:

(1)“降重心,補基礎,低起點、小步子、密梯度、勤反覆、快反饋”課堂教學的基本策略。

(2)分層教學、小組互助、個別指導的因材施教整體提升的差異化補差策略。

(3)課程重組篩選、分步實現課程總目標的教材處理策略。

2、注意探究語言障礙形成原因和培優策略

根據xxxx州部分學校採用xxxx語和漢語雙語教學,很多家庭缺少漢語交流語言環境,學生漢語聽、說、讀、寫能力存在不同障礙的情況,學科教師、特別是語文教師要有意識地加強包括漢語讀寫基礎知識在內的閱讀與聽力訓練,學科教師上課時要注意適當放慢語速,有意識地多重複,多板書,這樣讓學生逐漸適應老師的教學。同時也注意發揮xxxx州隨班生活教師的雙語優勢,給予學生一些個別語言輔導,激發學生學習語言的濃厚興趣,根據漢xxxx語言同屬同一語系的特點,架設語言學習的橋樑,逐步解決個別學生的聽課和記筆記上的困難。

3、學科教學中注意培養學生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

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方法和習慣,是提高學習效率、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重要途徑,也是樹立學生人生觀和世界觀的主要方法,加強學生良好學習方法習慣的培養,讓學生明白上課既需要記憶,更需要思考參與的道理,聽課活動中同學加入到課堂討論中的必要性;既要認識到思想新方法新的邏輯關係,又要注意方法的靈動性和科學性特點,更要認識到方法和習慣的兼容性,還要突出體驗式學習的重要性,逐漸增強學生學習的成功體驗。

4、學科課程教學注意滲透文化主流價值的認同意識。

文化認同它是指一個國家的公民對自己祖國的歷史文化傳統、道德價值觀、理想信念、國家主權等方面的理解和認可,是社會成員對自己國家的歸屬認知和感情依附,是維繫一個國家存在和發展的重要紐帶。文化認同是文化同構的基礎。學科知識是一個國家民族文化的重要載體,學科教學中,根據學科特點和xxxx班學生的實際,靈活地把國家主流文化價值體系滲透入知識教學能力培養中,既是新課程教學的目標要求,也對保持xxxx班學生積極進取的學習精神,培養報效國家人生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7

爲了研究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進一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廈門市教育局專門成立了“網絡德育專題調研組”。調研組採用分層隨機取樣的方法,以無記名方式對399名中學生(國中佔34.1%,高中佔65.9%)、222名中學生家長(文化程度爲識字不多、國小國中、高中以上的分別佔4.1%、40.3%、55.2%)、257名中學教師進行了抽樣調查。同時,還通過社區走訪、個案訪談等方式進行調查,分別召開了中學生、家長、教師和社會各界4次座談會。

(一)中學生及其家長對網絡的態度和相關行爲的情況

1.中學生上網率極高,上網時間長,多數家長卻從未上過網,大部分教師上網經驗不夠豐富

互聯網以獨特的魅力吸引着廣大中學生。調查顯示,93.5%的中學生表示對網絡感興趣,並有11.4%的中學生認爲“很長時間不上網是令人難以忍受的”。我市中學生的上網率高達92.1%,其中有24.5%的中學生是互聯網上的常客。75.8%的中學生每月上網的總時間在10小時之內,而6.8%的“網蟲”則超過了30小時。週末和節假日是中學生們上網的高峯時段;9%的中學生表示平時每天的課餘時間都能夠上網,21.3%的中學生上網時間並不固定;35.5%的中學生能自我約束在每次1小時內,24%的中學生每次要在網上滯留3小時以上,24.5%的中學生則不固定。

與孩子們相比,家長和教師們則大爲遜色。45.2%的家長表示不瞭解網絡爲何物,沒上過網的高達69.2%,只有7.7%的家長經常上網。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上網經驗明顯不足。26.7%的教師具有3年以上的上網經歷,64.4%的教師則是近一兩年內才融入網絡的大潮;在上網的教師中,30%表示經常上網,9.1%每天上網;51.9%每次上網時間不超過一小時。同時,還有55.7%的教師坦陳自己很少上網,有近10%的教師稱從不“觸網”。

2.家裏是中學生上網最主要的場所,網吧的主要客源是中學生

過去,我們對於中學生在上網方面的行爲規範教育主要針對學校、網吧等公共場所。調查表明,家裏纔是中學生們上網的最主要場所,應當是網絡行爲規範教育的重點。“按照上網的時間和次數的多少,對學校、網吧、家裏進行排序”一項上,68.2%的中學生首先選擇“在家裏上網”,遠高於首先選擇“在學校上網”(28.2%)和首先選擇“在網吧上網”(5.8%)。

同時,中學生也是網吧的常客。調查顯示,34.4%的中學生到網吧上過網。一些網吧經營者承認,附近學校的中學生是他們的主要客源。78.3%的中學生反映,網吧管理員從不查驗自己的身份,穿着校服,仍能大大方方地進去;有的中學生反映,穿校服的會被安排到較偏僻的角落。去年以來,關於“未成年人不得進入網吧”的新規定實施後,情況已大爲改善。

3.多數中學生對在校上網的條件不滿意,家長、教師呼籲改善條件

近年來,廈門市教育局在全國率先推出全市統一的教育寬帶網,各校也紛紛加快了校園網的建設。然而,對於課餘時間裏在校上網條件表示滿意的中學生只有19.4%,不滿意率達59.2%(其中十分不滿意的佔40.6%)。24.9%的中學生在學校裏學會了上網技巧,而38.3%的中學生則認爲學校並沒有把必要的網絡技巧教給他們。17.9%的家長強烈呼籲校方能提供和改善在校上網的條件,43.1%的家長提出學校要在加強中學生網絡知識和能力上發揮作用。同時,不少教師對於學校的網絡資源現狀,特別是現有資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滿。據教師們反映,校園網絡設施和多媒體教學設備主要用於展示課件與開公開課,而未能充分運用於平時備課和課堂教學,更不能充分滿足學生們在校上網的需求。

4.網上交友已成爲中學生樂於交往的形式,網友主要是同齡人

網絡的發展正改變着中學生交往的方式。調查發現,42.4%的中學生擁有網友,其中,26.7%同時有5個以上,0.8%甚至有15個網友。55.6%的中學生只喜歡與同齡的網友交談,找年齡較大、較小的網友交談的分別只有8.2%與0.8%。同時,中學生們還承認,他們更喜歡結交異性網友。68.4%的中學生在網上聊過天,其中26.2%經常在網上聊天,“聊天室”和qq是其網絡聊天的主要方式。

在網絡這個虛擬社會中,大部分中學生保持了清醒的認識。調查顯示,在“你覺得網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賴的”一項中,完全不同意的佔42.8%,比較不同意的佔37.5%,二項合計佔80.3%。但必須注意的是,7.3%的中學生仍相信“網上的人都是值得信賴的”,持完全相信的態度。絕大多數(83.4%)的中學生知道網友是虛擬現實的產物,選擇“不見面”;同時,也有小部分(14.3%)在網下會過面。

5.多數中學生承認網上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

網絡是個聚寶盆,也是個大染缸,各種色情、暴力、反動信息大行其道,需要具備基本的是非判斷力。調查顯示,76.6%的中學生認同“網上內容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9.6%的中學生則不贊同這種看法。座談會中,對於接觸不良信息的問題,中學生們要求客觀看待,不要把他們“一棍子xx。他們說:“請相信我們還是有判斷力和自制力的。”然而,家長們的疑慮看來難以消除,特別是那些不懂得電腦、無法進行有效監管的家長,其焦慮更甚。

6.多數家長既贊成子女上網,又擔心子女上網影響學業

對於子女上網,27%的家長持贊成的態度,反對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長則順其自然,但近半數的家長表示希望子女將來能從事網絡工作。高達九成的家長認爲,網絡的好處是“能使子女開闊眼界,增長見識,並掌握好電腦技巧”;同時,29.5%的家長還覺得網絡能促進子女的學習興趣,11%的家長認爲“網絡沒有任何好處和作用”。58.5%的家長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網會浪費時間,耽誤學業。顯然多數家長內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網絡的好處,更怕因迷戀網絡而荒廢學業。此外,令家長們深感焦慮的事還有:瀏覽淫穢、反動、暴力信息,產生網戀,癡迷網絡遊戲等等。

同樣的矛盾也存在於大多數教師身上。調查顯示,72.1%的老師認爲網絡對於學生學習上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能夠獲取有用信息,開拓視野,提高學習效率,促進學習。45.6%的教師同時又認爲,學生上網不僅浪費時間,影響學業,而且會耽於玩樂,無心向學。支持學生上網的教師只有31.9%,42.7%的教師則認爲平時應禁止學生上網,只有假期才能允許,21.8%的教師覺得還是任其自然爲好。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於學生上網的觀點和態度,往往會通過家訪、家長會等途徑作用到家長和學生身上。

(二)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影響

1.網絡環境對中學生的積極影響

(1)中學生使用互聯網有助於形成全球意識,強化對國家對民族的責任感。透過網絡的窗口,他們關注“家事、國事、天下事”,使視野空前開闊起來。全球意識的增強,適應了中國加入wto的新形勢,對於中學生們今後走入日趨一體化的世界,顯然是大有好處的。

(2)互聯網爲中學生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拓寬了他們的視野。網絡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中學生們進行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的需要。

(3)中學生使用網絡有助於擴大交往的範圍,促進青春期心理的健康發展。網絡上,電子郵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識的人拉到“零距離”,在相互諮詢、交談、討論、傾訴、請教的過程中,極大地滿足了中學生們旺盛的表達欲、表現欲和社交欲。這對於舒解壓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處。

(4)中學生常上網,激發了對英語和現代科學技術的學習熱情。

2.網絡對中學生的負面影響

(1)網上信息垃圾使中學生深受其害。

(2)中學生迷戀網絡對學業產生衝擊。

(3)網上聊天引發網戀,調查顯示,6.7%的中學生坦言自己有過“網戀”行爲(實際比例會更多)。網戀中存在許多情感陷阱,中學生往往是受害者。

(4)網絡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學生的道德意識。

(5)網吧管理問題依然嚴重,給中學生造成諸多問題。

二、討論與思考

1.網絡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機遇

(1)網上德育更具有時效性和普及性

互聯網作爲“信息高速公路”,網上德育信息的傳播、瀏覽與被吸收的速度之快,遠高於廣播、電視、報紙、雜誌等傳統媒體,也強於班會課、主題活動、家訪、外出參觀等傳統德育手段,其教育覆蓋面更比“一對一”式的個別交談要大得多。德育工作者可針對中學生存在的思想、心理、生活問題,或及時發佈新的教育信息,或組織瀏覽有關的教育主頁,或在聊天室、論壇、bbs裏進行在線引導和教育。

(2)網上德育更具有生動性和吸引性

在網上,德育信息可集文字、聲音、圖像、動畫、影視於一體,並能應用虛擬現實手段,使中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在自覺瀏覽的同時受到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薰陶。而傳統的德育往往流於說教,形式較單一,內容較乏味,忽視了中學生的接受心理和情感需求。

(3)網上德育更具有互動性和有效性

在網上,可通過e-mail、oicq、公告板、聊天室、論壇、網上心理諮詢等,德育工作者和中學生都以平等的身份、以匿名的方式進行思想、情感的雙向交流。彼此無拘無束,袒露真情,避免了傳統的面對面交流所產生的隔閡與難堪,有利於德育工作者抓住思想教育契機,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2.網絡時代學校德育面臨的挑戰

(1)在觀念上

目前,社會、家長和教師普遍存在着一種“網絡有害論”,片面誇大中學生們在上網過程中潛在的負面影響,過度渲染網上有害信息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對報紙披露的典型案例感到過度焦慮。許多家長不敢給孩子買電腦,更不敢讓他們上網“衝浪”;許多教師不是積極地引導中學生們利用好網絡上的學習資源,而是消極地對上網行爲加以勸阻和禁止。同時,在面對中學生上網過程中所犯的錯誤時,許多家長和教師不是以一種寬容、理解的心態,採取積極、有效的引導和防範措施,而是緊張過度,一味進行苛責和懲罰,甚至取消孩子的上網資格。這種因噎廢食的態度,其實並不能消除網絡的負面影響。問題的關鍵不在於“堵截”、“打擊”,而在於引導和教育。

(2)在隊伍上

現有德育隊伍的現代信息網絡技術還相對缺乏,網上德育運作的機制明顯滯後,效果未能如意。有些學校的領導或認識不足,或重視不夠,或本身缺乏必要的網絡德育常識;大部分教師的上網時間少、網絡經驗相當貧乏。座談會上教師們驚呼,許多中學生的網絡水平已遠遠走在自己的前面,如個別中學生甚至在課餘時間裏擔任電腦公司的顧問角色。

德育工作者自己不深度“觸網”,就無法瞭解中學生們在網上的所作所爲,不能承擔起網上“引路人”和督導者的角色。同樣家長自己不知道什麼是網絡,又如何能夠對孩子進行有效的監督和引導呢?有些家長還以爲孩子一上網,不是去搞網戀,就是去瀏覽不健康的信息,難免憂心忡忡。因此,有必要對家長加強宣傳和引導。

(3)在網絡硬件設施和網絡資源上

近年來,廈門市按“寬帶網絡+數據中心+應用系統”的思路加快了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建設全市教育信息網。目前全市各級各類學校共配計算機3萬多臺,平均12名學生1臺計算機,其中,城區平均5名學生1臺計算機。全市共建有計算機網絡機房近400多間,大部分學校教室配備了多媒體計算機,大多數學校都建有教師電子備課室、電子閱覽室。

然而,仍存在着不少弊端,如大部分網站各自爲政,重複投資,網頁內容單薄,更新速度慢,學習資源庫對外封鎖,德育素材嚴重缺乏等,不能滿足中學生和家長日益增長的需求,陷入了低利用率、低點擊率和低滿意率的窘境。

三、對策與建議

網絡環境對中學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同時也提供了許多機遇。江澤民同志在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對於信息網絡化問題,我們的基本方針是積極發展,加強管理,趨利避害,爲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網絡化的發展中,佔據主動地位。”這是我們進行網絡德育工作的指導思想。我們建議:

1.更新教育觀念,推進學校網絡德育工作的開展

第一,通過宣傳和學習,使全體德育工作者轉換觀念,統一思想認識,拋棄“網絡有害論”,消除“網絡恐慌症”,充分認識到網絡德育的重要性和網絡在中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學校德育的目標,把青少年兒童的道德成熟度作爲網絡德育的首要目標,着力培養學生正確的道德價值觀、判斷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設計學校德育的內容,在原有德育內容的基礎上突出價值觀教育,增強識別評價和選擇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訓練,使學生的道德認識與行爲實踐統一起來;開設網絡德育課程,強化學生的網絡道德意識和網絡責任感。

第四,利用計算機和網絡技術,拓展德育的時間和空間。

2.培養網絡德育隊伍,增強網絡德育力量

其一,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講座和考覈,使各級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體教師掌握網絡基本知識、技能,並熟悉網絡德育的運作方式和手段,學會常見的德育課件開發工具(如authware、director、flash等)。在講求實效的前提下,改進和充實目前實施的“廈門市中國小教師計算機考覈”的方式與內容,如增加教師利用網絡開展道德工作的考覈內容。

其二,選拔並培訓一批思想政治素質高,網上溝通技巧好,具有豐富的網絡經驗和技能的專兼職網絡德育工作者,由他們提供在線指導,幫助上網中學生解決各種心理、思想、學習等問題;同時,注意在網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問題,向有關職能部門反饋,以加強德育工作的針對性。

3.加強對中學生進行網絡道德和網絡行爲規範教育,自覺築起心靈的“長城”

一是加強以理想信念爲主題的思想品質教育,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築起心靈的“長城”,抵制網上各種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蝕。

二是加強中學生網絡行爲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廈門市中學生網絡行爲規範”,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自我保護意識和自我約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組織中學生統一瀏覽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題主頁,向他們推薦國內外諸多優秀網站,把中學生們的上網熱情轉化爲自覺學習先進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動力。

4.提高現有網絡德育資源的利用率,增加資金、技術投入,促進德育網絡的形成

(1)要進一步加強各校校園網建設,增加資金、技術的投入,並以結對子的形式扶助薄弱學校。爭取使各校園網內容充實而生動,形式新穎而優美,更新速度快,宣傳做得好,吸引上網中學生的注意力和提高點擊率。

(2)從中學生的需求出發,各校園網要建設好學習頻道、心理頻道、交際頻道、遊戲頻道、生活頻道等,建設並管理好聊天室、論壇、在線心理輔導等,在與上網中學生進行交流同時,努力以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來引導他們。

(3)各校還應想方設法改善中學生在校上網的條件。可設置學生電子閱覽室、電子課堂、網絡走廊等,一方面增加中學生上網時間,另一方面進行必要的技術指導和監督管理。同時,結合課程改革,開設網絡教育課程,向中學生們系統地傳授網絡知識和技巧。

(4)以廈門市教育數據中心爲全市教育網絡的集成型平臺,建設一個全面服務於中學生的大型德育網站。廈門市教育局花費巨資,從美國引進了一套網絡教育平臺,於xx年5月前投入使用。應充分利用這個平臺,集成各校主頁,建立學生成長數據檔案,以實名制登陸,以實現瀏覽信息的自動過濾和網絡行爲的有效監控。

5.切實加強對網吧、網站的監督管理,淨化網絡環境

理順對網吧的管理體制,加大依法治理網吧的力度。成立專門的網吧監管機構;設立全市統一的投訴熱線電話;建議電信部門發行青少年專用的上網卡,此卡具有上網費用低廉,自動屏蔽不健康網站等特點。

6.加強對家長進行網絡德育的指導

通過宣傳、教育增強家長網絡德育的意識,引導他們以身作則,爲子女健康上網樹立榜樣,自覺擔負起對子女進行網絡德育和對子女上網的監護責任。同時,由市教育局組織有關人員編寫“廈門市家庭網絡教育指導手冊”,發放給家長,提高他們對子女進行網絡德育的水平。此外,還要充分發揮家長學校、關工委、共青團、婦聯、心理學會、家教研究會、新聞媒體等社會機構、組織在這方面的優勢,通過舉辦講座、諮詢、宣傳等活動,幫助他們解決網絡德育方面的問題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8

一、某某國小的素質教育現狀

(一)xx國小教育發展的基本情況

某某國小現今在校人數共有263人,教師21人,從學前教育到基礎教育分爲7個級別。該校全面實行多元化、辦學形式多樣化,從國小3年級開始對學生開展外語教育,以優質的教學質量爲學生的以後英語知識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該校並積極培養在校教師進行繼續進修和深造,提高教師的領導教育水平,從而使學生更好地接受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知識水平,使學生從德、智、體三方面得到全面發展。

(二)xx國小的教育方針

該校的教育方針,多數實行教師聘任制,分爲公辦教師和代課教師,把工作成績與實際相結合,大大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辦學效益。正因爲該校的教育方針有效地提高了教學質量,該校的畢業生都能以優異的成績進入國中,爲國中的初級教育培養了較高素質的合格畢業生。

(三)xx國小的教育優勢

該校教育的發展有一個辦學投入不斷加大,辦學條件逐步改善的過程多爲無固定師資,無固定校舍,無穩定經費的“三無學校”近年在行政部門的引導下,學校在基本完成原始積累之後,開始注重辦學投入增添教學設備,美化校園環境。

從以上情況看來,該校的教學水平已具有相當的素質,辦學加強教育素質,該校在進一步完善素質教育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是:

1、採取堅決措施、營造教育環境

該校改善了辦學條件比例的下限,並建立國小的評估制度和評價原則。在全校公佈評價結果,還鼓勵教師對學生給予更好的教育素質,而且要不斷培養自己、深造自己,保證自己的職稱評定、標準、等於或高於重點學校。

2、理順關係、拓展空間

該校對義務教育進行了進一步的改善,使學校儘快完成體制改革,明晰產權,並按規範對學校進行了改善。

3、進一步完善規章制度、切實加強管理工作

在此基礎上,還進一步完善了規章制度,特別是建立了健全教育評估制度,通過檢查評估促進了社會辦學的規範化,法制化和管理科學化。

二、某某國小實施素質教育存在問題

某某國小基本上都已經推進了素質教育,辦學水平有了較大的提高。但在個別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問題,主要存在以下幾點:

(一)教師不夠嚴謹

該校部分教師放鬆了教學管理工作,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督促得不夠嚴謹。使得學生放鬆了學習,對學習沒有緊迫感,缺乏競爭意識,這也造成教學質量下降。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由於該校教師的調動性大,導致教學工作缺乏穩定性。教師之間缺乏凝聚力、向心力,對學生的教育缺乏長遠規劃,使學生對教師沒有習慣性,特別是國小階段學生不是一時就能適應。

(三)教學方法單一

該校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課堂氣氛不夠活躍,導致學生上課時精力不夠集中,不能更好地掌握堂上知識。第二課堂活動和文娛活動開展得不夠多,未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利用好學生的課餘時間。

三、今後的設想和建議

國小教育是基礎教育,提高義務教育水平是一項重要工作,是全面貫徹教育方針,紮實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爲了提高教育質量,培養適應新世紀要求的教學素質,根據市提出的:“重點加強國小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學素質,建立並不斷完善教學選題監測制度”的要求。筆者針對以上某某國小所存在的幾點問題,結合今年全市教育系統“校風、教風、學風建設等”活動精神,認爲要加強某某國小的管理,切實提高教學質量,應重點抓好以下幾點:

(一)提高認識、不斷強化質量意識

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不高,一方面容易導致學生留級,浪費義務資源,妨礙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另一方面不合格的國小生畢業進入中學以後因學習有困難極易中途輟學,影響國中的教學質量,普通九年義務教育的鞏固和提高。

(二)多種形式並舉,提高某某國小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該校要把提高教師素質作爲提高國小教學質量的戰略重點,緊密結合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轉變教育觀念、提高職業道德和教育界水平爲標準,認真落實教師隊伍,積極探索和建立新形勢下的激勵機制,健全和完善考覈制度,堅持“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依法辭退教學水平低,不能履行職責的教師。

(三)注重實效、健全教學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學校管理制度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工作,某某國小必須以黨的方針、政策以及有關法律法規,條件爲依據,按照《國小常規管理基本要求》,認真規定和完善學校的各種規章制度,確保學校的教育工作規範有效地進行,當前要着重抓好以下幾方面制度建設:1、要嚴格執行請示報告制度;2、要嚴格執行作息時間和師生考勤制度;3、要建立教師學習,培訓制度;4、要健全聽課制度;5、要建立教研、教改成果檢查、評比、交流制度。

(四)綜合評價、開展教學質量監測

國小教育質量監測的科目主要是語文、數學,內容爲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主要考勤查學生的合格率,一律採用等級制度評分方法,取消百分制結果報縣級教育主管部門。

(五)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強化職能作用

加強學校管理,提高某某國小的教學質量,是各級教育行政部門,教研部門和鄉鎮中心學校的共同任務。要明確責任,實行領導負責制,加強鄉鎮中心要親自抓好國小教學質量管理,是提高某某國小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

此外,要對某某國小實施嚴謹的英語教育:首先,要充分認識英語入門的重要性,緊迫性;其次,實施英語教育是‘三個面向’的重大措施;再次,要抓緊制訂開課規劃;最後,必須認真研究教學策略。

教育環境調查報告9

一、調查對象:

牡丹江市林管局幼兒園全園教師

二、調查方法:

談話法

三、調查步驟:

1.根據中央教科所幼教室編寫的“對世紀幼兒教師繼續教育叢書《幼兒教育──自我評價手冊》”擬定測查的題目。

2.分別以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與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水平進行個別測查,同時,對園內教師1998年以來論文情況和參加評好課情況進行統計,爲創新教育研究提供依據。

四、調查結果:

1.我園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形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等的認識較差;

2.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進行創新教育研究前的認識水平總體來說是均衡的。經統計檢驗,天顯著性差異;

3.從1998年以來我園教師文章的發表情況和評好課獲獎情況看出教師的科研水平和教研能力不夠理想,有待提高。

五、分析與討論:

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和25歲以上中青年教師在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上存在一定的差異,百分比分別爲54.6%和46.6%,2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比25歲以上的教師回答問題的正確率高出8%。我們認爲,這一結果說明青年教師雖然年輕,但她們思想領域比中青年教師寬,敢於開拓,有股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創新意識較強,而年齡較大的教師雖然兢兢業業,但常常以經驗來開展工作,比較保守,因此,在認識上和青年教師存在一定的差距。

結果還顯示,我園教師在回答“當幼兒的興趣、關注點與你想要進行的活動發生衝突時,你的做法是什麼?”這題時,正確率達85.5%。說明我園教師通過“適應我國國情,提高幼兒素質”的實驗和近幾年的教育改革,能認識到:兒童是主動的學習者,是我們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兒童的人格和基本需要應得到應有的尊重和滿足。

六、建議:

1.根據林幼教師對教育目標、教育內容、教育組織方式和策略、教育環境的認識較差的實際情況,首先要在教師中樹立創新觀念;樹立以人的生存發展爲本的全局性的多樣性教育觀;樹立起尊重、賞識、喚起幼兒主體意識、發揮幼兒主體精神變“學會”爲“會學”的良好教育觀念。教師要認識到兒童是人,是發展着的、能動的主體;是教育的出發點和歸宿。教師要尊重和滿足幼兒的需要,要看到幼兒獨特的認識特點,看到幼兒之間的個體差異。要把兒童看做主動的學習者,允許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和興趣從周圍環境中選擇學習的內容。其次,要爲幼兒營造創新的環境。要促進主客體的相互作用,就要爲幼兒提供環境、材料,引發幼兒主動探索,使幼兒在與物體的相互作用中獲得有價值的經驗。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環境的創新是爲了孩子的發展,孩子們需要的是活的環境,而不是擺設。要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與環境發生積極的交互作用。教師要給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物化教育目標和內容的材料。材料的提供方式應易於激發幼兒的探究活動,使幼兒在與材料的相互作用中獲得對事物的認識。從而發現事物間的關係。

2.正確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根據我園青年教師和中青年教師對教育目標和教育內容的認識有一定差異的測查結果,我們認爲,雖然青年教師在某些認識上成績高於中青年教師,但不管是青年教師還中青年教師都要正確地處理好“創新”與“繼承”的關係。另一方面,必須對教學內容及組織策略進行改革,活化教育過程。這對我們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中青年教師在積累經驗的同時要敢於創新,要有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和創新精神,這是培養創新人才的根本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