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調查報告

土壤調查報告

隨着個人素質的提升,我們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避免篇幅過長。你所見過的報告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土壤調查報告,歡迎閱讀與收藏。

土壤調查報告

土壤調查報告1

一、總論

土壤資源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資源,任何生物都離不開土壤。民以食爲天,衆所周知,沒有土壤就沒有農業,也就沒有人們賴以生存的衣、食等基本原料。土壤資源是一個國家重要的自然資源,由於人口的增加,全世界正承受越來越嚴重的糧食危機。特別是對我國人口基數大、人口衆多,而土壤資源又相對匱乏的特點,更需要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壤資源,去爲人類造福。爲此,本門課程特意通過土壤調查,能讓我們對土壤資源有初步的瞭解。

此次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課程的實習調查區域是以海南大學儋州校區爲中心,海南大學儋州校區位於海南省儋州市那大鎮寶島新村,調查面積約爲9平方公里,位處北緯約 19°29′~19°31′,東經約109°28′~109°29′之間。主要任務是調查儋州校區周圍的土壤類型分佈情況及土地利用現狀。

此次土壤調查工作分爲三個階段,包括前期的準備工作階段、中期的野外調查階段和後期的室內工作階段。準備工作階段主要需明確調查任務,收集整理調查地區有關的自然地理、社會經濟、農業生產等基本資料,以及前人對本地區土壤調查的成果等,通過這些基本資料和調查成果能讓我們對當地的土壤資源有一定的認識,爲我們去實地調查提供了有利依據。根據航片,實地勘察調查路線,爲野外調查階段做好充分準備。野外調查以比例尺爲1:4300的航片爲底圖設定主要剖面點、檢查剖面點和定界剖面點,觀察記載土壤質地、顏色、結構、新生體、緊實度、土壤類型、母質以及植被和土地利用等項目。室內工作階段根據野外繪製的草圖進一步補充完善清繪土壤圖,編寫土壤調查報告。

二、調查地區的自然和農業概況

1、調查區地理位置

儋州市位於海南島的西北部,瀕臨北部灣,位於北緯19°11′至19°52′,東經108°56′至109°46′,陸地面積3265平方公里,儋州市地勢由東南向西北傾斜,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構成。丘陵佔76.5%,濱海平原佔23.13%,山地佔0.37%。南部屬山地和丘陵地帶,西南屬平原階地及火山熔岩臺地,東南部爲沙壤土,海拔多在100—200米之間,中部爲河流衝擊平原,北部主要爲玄武岩和第四紀的海相沉積層,海拔在5—10米之間,境內大部分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而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原華南熱帶農業大學)位於儋州市西邊四公里的寶島新村,處於北緯19°29′58.03″~19°31′20.98″,東經109°28′32.56″~109°29′55.46″之間。由於海拔高度以及調查區域範圍延伸不大,因此,土壤類型變化跨度不大。

2、氣候特徵

儋州位於海南省西北部,屬熱帶季風氣候,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氣候溫和,陽光充足,雨量充沛,受颱風影響小而輕,年均日照時數20xx小時以上,年均氣溫23.5℃,年均降雨量1823毫米。受颱風影響少而輕。

3、調查區地形特點

儋州市地勢從東南向西北大致呈傾斜走勢延伸,地勢情況主要由平原、丘陵、山地三部分組成。其中,丘陵佔76.5%,濱海平原佔23.13%,山地佔0.37%。南部屬山地和丘陵地帶,西南屬平原階地及火山熔岩臺地,東南部爲沙壤土,海拔高度一般在100—200米之間,中部爲河流衝擊平原,北部主要爲玄武岩和第四紀的海相沉積層,海拔一般在5—10米之間,境內大部分地區都在海拔200米以下。西南部的紗帽嶺海拔752米,爲境內最高點。境內大小山巒160座,多在東南部。而地處儋州範圍內的海南大學儋州校區周邊主要是以丘陵臺地爲主,其土壤類型爲磚紅壤,土壤母質大多是由花崗岩發育而來。花崗岩爲酸性深成岩,富含硅酸礦物,主要成分有斜長石、鉀長石、石英等。

4、水文特徵

調查區附近有儋州境內最大的淡水儲水庫松濤水庫,源發自五指山流經白沙進入儋州境內,該庫水面面積130平方公里,庫容33.45億立方米,集雨面積1496平方公里。調查區的水資源若干小水溝,無大的河流,另外在儋州校區西邊,有一條人工渠。

5、植被特徵

調查區的植被主要以橡膠、水稻爲主,此外,還有一些屬於科研基地,用於學校學生做農業相關實驗。

6、土壤特徵

調查區的土壤類型基本爲花崗岩發育而來的磚紅壤,質地多是中壤,顏色大多是淺黃還有紅棕色,結構爲團粒或者塊狀。此外,還有沖積土和水稻土等。

7、農業概況

調查區域有國營農場,主要以種植橡膠爲產業。本地區屬於丘陵地區,海拔相對較高的丘陵坡及丘陵頂部多用於栽種橡膠或桉樹。丘陵坡底主要是各種果園或者菜地,但是規模都不大。丘陵間的低谷地主要是水稻田,規模較小,而且荒廢很多。

三、土壤性態綜述

1、土壤的形成

土壤是成土母質在一定的水熱條件和生物作用下,經過一系列物理、化學和生物化學的作用而形成的。影響土壤形成和發育的最基本因素爲氣候、母質、成土時間、生物、地形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和人爲因素共六大成土因素。所以成土因素是一種物質、力、條件或關係或他們的組合,其已經對土壤形成產生巨大的影響。

據調查,這裏的土壤類型主要以磚紅壤爲主,其次還有水稻田各類型土壤,還有河流兩岸形成的沖積土等。

2、土壤分類原則與系統

中國土壤分類系統的分類原則是以土壤發生演變爲基礎,從成土條件和中心概念着手,以典型土壤和生物氣候條件來判斷土壤類型。《中國土壤分類系統》從上至下共設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土屬、土種和亞種等七級分類單元。其中土綱、亞綱、土類、亞類屬高級分類單元,土屬爲中級分類單元,土種爲基層分類的基本單元,以土類、土種最爲重要。

3、各種土壤的特性

①土壤分佈與生態環境

丘陵臺地主要以中層麻磚紅壤和厚層麻磚紅壤爲主,在丘陵臺地海拔最高處存在少部分薄層麻磚紅壤。此土壤類型主要種植有橡膠和桉樹,其他還有少量果樹。在少數水渠附近分佈有沖積土,此類土壤上面有農家自己種的菜園。河沙泥田分佈在丘陵間的低谷地帶,常年種植水稻。

②土壤的形態特徵

按照磚紅壤上層土壤厚度的不同,可以把調查區的磚紅壤分爲厚層麻、中層麻和薄層麻磚紅壤三種。厚層麻磚紅壤的土層厚度>80cm,中層麻磚紅壤的土層厚度40-80cm,薄層麻磚紅壤的土層厚度<40cm。潮沙泥土是由沖積土形成,土壤剖面分層明顯,耕層以下幾個發生層的土壤質地均爲砂土或砂壤土,有時還伴有多層夾沙層。調查發現此地區水稻土多爲淹育型水稻土和潛育型水稻土,土壤剖面主要爲青灰色,還有一些鐵鏽紋。

四、土壤與土地資源評價

1、土地利用現狀

調查區的土地利用主要以橡膠林和水稻田爲主,此外,還有少量的各種果園以及教學用地,具體分佈情況見附圖(圖略)。

2、土地資源評價

調查區大多數都是屬於二等宜農地,水熱條件一般,高產穩產農田爲數不多,水稻產量中等。二等宜農地佔調查區的比例大,興修水利,改良土壤,提高地力,對增產糧食和經濟作物具有重大意義。

調查區也有一定比例的宜膠地。調查區的宜膠地多數屬於二等宜膠地,植膠條件一般,有一定的'限制因素,如風害、寒害、乾旱等。

五、土壤改良利用分區

土地利用分區是遵循綜合相似性和區域差異性的原則,着重如實反映各地區土地利用的現實特點,參照自然及社會經濟條件,並適當兼顧進一步合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的方向和途徑。分區的基本依據是:

①土地開發利用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相對一致性。

②土地利用現狀特徵和遠景開發利用方向的相對一致性。

③土地利用存在主要問題的相對一致性。

④土地開發利用途徑的相對一致性。

⑤基本保持縣級行政區界的完整性。

調查區處於相對海拔較高的丘陵地帶,灌溉條件不是很理想,應繼續發展橡膠、果園等。在橡膠產業上投入更多的技術支持,進行科學管理。可在林間種植耐陰經濟作物,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土地價值。果園種類應多元化,滿足市場需求。應合理利用水稻田,少施化學肥料,多施綠肥等,提高土壤肥力,減少對環境的污染。經常採用翻耕、休耕等方式提高土壤的保肥力。另外,對於一些荒廢的田地要充分利用,種植一些經濟效益好的蔬菜。

土壤調查報告2

一、基本情況

山位於市南郊,距城區20公里,坐落在我市棋盤鎮與山鎮、新店鎮交接地帶,東臨沭河和249省道,南接駱馬湖,爲我國著名自然人文景觀,屬於低山丘陵地貌。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自然保護區,國家地質公園及國家4A級風景名勝。景區規劃面積爲11.8平方公里,中東部地區爲核心景區,已初步建成,西部地區多爲荒山丘陵,面積約爲15000畝,涉及村,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爲發展規劃好山開發,探索丘陵山區高效農業發展模式,做好農業園區建設與山景區融爲一體,打造集旅遊、觀光、生態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帶領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市農委土肥站對山西部丘陵崗地進行了土壤適宜性調查,通過對已採集的'耕層土樣化驗分析結果,現將山西部丘陵崗地土壤性狀及適宜性報告如下:

二、山西部丘陵崗地耕地土壤理化性質及評價

通過對市山西部地區等村的土壤樣品採集、化驗、分析和彙總,根據數據結果進行土宜性評價,結果如下:

三、山西部丘陵耕地土壤特點、改良辦法及適宜作物

1.村地塊土壤特點、改良辦法及適宜作物。該區域面積約7000畝,土壤類型紫泥土、紫砂土,Ph值6-6.8,中性偏酸、有機質偏低、磷鉀豐富、土層淺,部分岩石裸露,土壤不肥沃,紫砂土包漿,紫泥土粘重。改良辦法:增施有機肥。適宜梯田種植苗木、茶樹等,建設水肥一體化解決乾旱問題。

2、村地塊土壤特點、改良辦法及適宜作物。該區域面積4000畝左右,土壤類型爲嶺沙土,Ph值5-5.4、偏酸、有機質低、磷鉀豐富、土層淺、沙性強。改良辦法:增施有機肥,生石灰調酸。適宜種植果樹、苗木等作物。建設水肥一體化解決乾旱問題。

3、村地塊土壤特點、改良辦法及適宜作物。該區域面積4000畝左右,土壤類型爲白漿土、包漿土,Ph值5.3-5.4、偏酸、有機質偏低、磷鉀豐富、土層較厚。改良辦法:增施有機肥,生石灰調酸。適宜種植葡萄、苗木等作物。建設水肥一體化解決乾旱問題。

四、結論

通過對市山西部地區耕層土樣採集和化驗、分析,查閱種植土宜方面有關資料,認爲上述區域土壤耕層淺、礫石多、土壤中性偏酸、肥力較低,在進行改良的基礎上綜合利用水肥一體化設施,因地制宜種植果樹、苗木、葡萄等作物。規模種植,成片開發,做好農業園區建設與山景區融爲一體,打造集旅遊、觀光、生態於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以帶領更多的農民增收致富。

土壤調查報告3

新華社北京7月18日電(記者 鄒聲文)爲全面、系統、準確掌握我國土壤污染的真實“家底”,有效防治土壤污染,確保百姓身體健康,環保總局和國土資源部18日聯合啓動了經費預算達10億元的全國首次土壤污染狀況調查。

環保總局有關專家表示,土壤污染表面上離百姓生活較遠,實際上卻與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息息相關。比如,糧食中的重金屬含量、蔬菜中的農藥殘留、飲用水源的安全情況,都會受到土壤環境質量的直接影響。但長期以來,我們對全國土壤污染的面積、分佈和程度不清,嚴重影響了我國土壤污染防治措施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據環保總局副局長吳曉青介紹,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的範圍包括除臺灣省和港澳地區以外的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所轄全部陸地國土,調查的重點區域是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地區、東北老工業基地、成渝地區、渭河平原以及主要礦產資源型城市

據介紹,本次調查的主要任務包括:

——開展全國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與評價。在全國範圍內系統開展土壤環境現狀調查,通過分析土壤中重金屬、農藥殘留、有機污染物等項目的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質,結合土地利用類型和土壤類型,開展基於土壤環境風險的土壤環境質量評價。土壤環境質量狀況調查的重點區域是基本農田保護區和糧食主產區。

——開展重點區域土壤污染風險評估與安全等級劃分。把重污染企業周邊、工業遺留或遺棄場地、固體廢物集中處理處置場地、油田、採礦區、主要蔬菜基地、污灌區、大型交通幹線兩側以及社會關注的環境熱點區域作爲調查重點,查明土壤污染的類型、範圍、程度以及土壤重污染區的空間分佈情況,分析污染成因,確定土壤環境安全等級,建立污染土壤檔案。

——開展全國土壤背景點環境質量調查與對比分析。在“七五”全國土壤環境背景值調查的基礎上,採集可對比的土壤樣品,分析20年來我國土壤背景點環境質量變化情況。

——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試點。通過自主研發、引進吸收和技術創新,篩選污染土壤修復技術,編制污染土壤修復技術指南,開展污染土壤修復與綜合治理的試點示範。

——建設土壤環境質量監督管理體系。制定適合我國國情的土壤污染防治基本戰略,提出國家土壤污染防治政策法規和標準體系框架,擬定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完善國家土壤環境監測網絡。

根據安排,今年7月至2007年底是調查的實施階段,主要任務是進行野外採樣和室內數據分析工作;2008年是調查的總結階段,主要任務是編制調查報告,全面總結和集成調查成果

土壤調查報告4

1、土壤調查:野外研究土壤的一種基本方法。它以土壤地理學理論爲指導,通過對土壤剖面形態及其周圍環境的觀察、描述記載和綜合分析比較,對土壤的發生演變、分類分佈、肥力變化和利用改良狀況進行研究、判斷。

2、調查類型根據調查目的、調查區自然條件(指地形、母質、土被等)的複雜程度和農業生產特點以及調查區面積的大小,土壤調查可分3種類型。

a、大比例尺是在小面積範圍內對土種或土壤變種爲主的土壤基層單元所進行的性狀、肥力變化和微域分佈規律的調查。成圖比例尺大於1:50000,通常爲1:10000或1:25000。此類調查對土壤分類和製圖的詳度和精度要求較高,調查內容具體而全面,可用於全面查清調查區內土壤的種類、性質、分佈和麪積,具體指導農業生產單位進行合理的生產佈局。中國已進行的兩次土壤普查,均屬此類。在某些特殊農業區或經濟林作區試驗區內進行的更大比例尺(1:500、1:20xx或1:5000)的土壤詳測製圖亦屬此類。

b、中比例尺是在較大面積範圍內(大農業地區、荒地區或流域規劃地區)着重對土屬或土種的類型變化及其中域分佈規律進行的區域性土壤概查。成圖比例尺一般爲1:50000~1:500000。調查時常選擇一定數量的路線進行重點觀察,同時結合典型樣區進行詳測。路線調查要沿線控制填圖,即在目力所能觀察到的範圍內儘量在作業現場勾繪土壤路線草圖的界線,然後通過對各路線控制範圍內的土壤類型進行評比和統一拼、接圖幅,即可完成一幅完整的土壤圖。在已進行過大比例尺土壤調查並有圖件資料的地區,則可按統一的製圖標準直接縮編爲中比例尺土壤圖。

c、小比例尺指對省級、大自然區以至全國範圍內的土類和亞類爲主的.土壤資源分佈進行的調查。成圖比例尺多爲小於1:500000至1:1000000或更小。調查方法以路線約測爲主,即在對有關資料進行綜合分析的基礎上,在調查區內選定少數代表性的路線和典型自然地理單元進行重點調查。小比例尺土壤調查所取得的資料概括性極強。此類土壤概圖和約圖也可藉助若干調查區已有的土壤圖件和其他有關自然條件和農業生產方面的圖件、資料,或藉助衛星象片編制。隨着航空攝影和航天資源衛星遙感技術的發展,許多國家已採用航片判讀進行土壤調查。還有一些國家應用假彩色影象增強衛星遙感數字圖象處理等新技術,藉助衛星象片解譯進行土壤調查的研究。這些對於加速調查進度和提高土壤圖的精度,都有較好效果。

3、調查步驟全過程一般可分3個階段:

a、準備階段主要的工作包括:①路線踏查,統一調查技術,確定土壤調查的填圖單元。②收集並閱讀調查區內各種有關自然、社會經濟、農業和土壤的資料和圖件。③準備供調查填圖時用的底圖,通常選用大於成圖比例尺的符合精度要求的地形圖(或地形-地塊圖);也可用航片或衛片判讀方法進行。④準備調查用的裝備、工具和化學分析設備等。

b、野外作業階段按統一的調查技術要求進行以下工作:①依照技術規程要求,在規定的面積範圍內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土壤剖面,進行觀察、描述、記載和比較,並採集供各種用途的土壤標本。②根據土壤剖面形態特徵,確定土壤變異的界線和勾繪土壤草圖。③研究調查區內土壤的特性、分佈與成土因素、人爲因素之間的關係,以揭示土壤類型的差異及其自然分佈規律。④根據成土條件和土壤特性提出土壤合理利用的途徑。

c、室內整理資料階段主要的工作包括:①將野外各種資料和化學分析資料進行整理、歸納和系統化;②根據經整理的資料制訂土壤分類系統和製圖單元系統;③繪製土壤圖和其他有關圖件;④編寫土壤調查報告和有關圖件的說明書等。

土壤調查報告5

專業班級:xx級資環x班

姓名:xx

學號:xxxxxxxx

土壤資源調查與評價實習報告

實習人:xx學號:xxxxxxxx年級xx資環x班

一、總論

本學期在土壤資源調查預評價課程學習完畢後,安排了此次實習,調查地區爲泰安市山口鎮,山口鎮位於區境東北部,北與黃前鎮爲鄰,南與泰山區邱家店鎮相連,東與祝陽鎮相望,西與泰山區省莊鎮接壤。面積58平方公里。鎮機關駐山口村,距泰城19公里。濟臨公路穿鎮而過。此次調查,我們分小組進行,每個小組對一種土壤亞類進行調查,最後彙總整理。

二、實習目的

1、學會判讀航片,瞭解航片所描述的區域的地形地貌,能夠識別各種地物以及土地利用現狀;

2、掌握野外土壤調查剖面點的選擇,瞭解各類型土壤的形成過程、土壤性質、形態特點、分佈狀況以及改良利用狀況,土壤剖面點觀察記錄的類容和一般方法。

3、通過對泰安市山口鎮的當地土壤進行實地調查,瞭解野外調查的方法和程序。掌握土壤類型分佈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的繪製過程。

4、將各類土壤進行區域的劃分以及製圖軟件的使用,將所學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學會土鑽等採樣工具的使用和採樣方法後期進行土壤樣品的分析寫出實習報告,繪製土壤分佈圖和土地利用現狀圖。

三、實習計劃

本次實習計劃5月24日上午完成,從學校出發到達山口鎮大蘭沃,進行實習內容的開展。

四、實習內容

(一)酸性粗骨土的具體觀察

1、分佈

酸性粗骨土多位於山體下部,與黃壤、黃棕壤、棕壤復區。酸性粗骨土由沙頁岩、千枚巖、花崗岩等殘坡積物發育而成,由於分佈於山地,山高谷深,河流切割深,谷坡陡長,植被覆蓋度低,加之常有大雨、暴雨,土壤沖刷嚴重,並常伴有崩塌和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2、形態特徵

酸性粗骨土土層較石質土厚,但多爲A-C或A-AC-C構型。表土層厚度10到20釐米不等,質地礫質性強,結構性差,根系少,疏鬆多孔。表土層以下即爲風化或半風化的母質層,厚度變幅較大,20到50釐米不等,夾有大量岩屑體。表土層及母質層中石礫含量超過35%。土壤顏色除表土層略深外,以下母質層顏色因巖性不同各異,但均較鮮豔,且上下過渡較明顯。

3、改良利用

分佈地勢高,坡度大,水土流失嚴重,土層薄,養分含量低,含水量少。已墾爲耕地的全部爲低產田,以種植花生、甘薯爲主。改良利用上應以保持水土、發展林果爲主。

(二)麻砂棕壤性土

1、分佈

該土種主要分佈在魯東丘陵區、魯中南山地丘陵區酸性巖緩丘的中上部。土壤面積畝,佔全省面積的%,其中耕地畝,非耕地

3畝。

2、形態特徵

該土種的成土母質是酸性巖風化的殘積物、所處地形部分較高,地面坡度較大,土壤侵蝕嚴重。土壤顆粒粗,砂性大,土層較薄,僅厚32-55cm,土體底部是母巖的半風化物。土壤發育微弱爲A-(B)-C構型。淋溶層質地是砂質壤土,粘粒平均含量%砂粒平均含量是%,大於1mm的礫石含量較多,少者在10%左右,多者達%。澱積層粘粒澱積層特徵不明顯,有少量的粘粒膠膜和鐵子,厚度較薄,一般在20-30cm之間,質地是砂質壤土或黏質壤土,粘粒平均含量是%,砂粒%,礫石含量與淋溶層基本相同。

3、改良利用

該土種雖然分佈地形部分較高,土體較薄,但大部分已開墾爲耕地,以甘薯、花生爲主,另有小麥與雜糧等,其次用於栽植果樹,以蘋果爲主,也有大梨和葡萄等。該土壤因水澆條件差,投入少,土壤養分含量低,近年內由於連續乾旱,缺水成爲當前生產的主要問題。秋耕、春葩、鎮壓、中耕是蓄水保墒的好措施,應全面推廣。施肥除了重施磷、鉀肥外,應注意微肥的施用,如硼肥。

(三)麻砂棕壤

1、分佈

屬酸性巖類棕壤,是棕壤亞類中面積最大的土屬,廣泛分佈與魯東半島和魯中南山區中南部的山地、丘陵坡麓,成土母巖爲花崗岩、片麻岩、變粒巖殘破積物或洪坡積物。

2、形態特徵

絕大部分剖面具有A-Bt-C的完整結構,特徵層澱積層發育明顯自然林被下地表有凋落物層和厚度不等的腐殖質層。表土質地以砂質黏壤土爲主,砂質壤土次之,粘粒在剖面中有明顯的聚集,鐵錳釋放和遷移十分明顯,有較多的鐵錳膠膜和新生體。由於質地較粗通氣性、透水性好。

3、改良利用

由於質地較粗,通透性好,適種作物廣,耕性好。但其土壤養分含量低,普遍缺少灌溉水源,有輕度或中度水土流失,粘澱層位較高的地方根系活動層淺薄,都是生產障礙因素。大部分爲中低產田,以種植小麥、玉米、花生和甘薯爲主,並有一定面積闢爲果園。

(四)洪積棕壤

1、分佈

是棕壤亞類內面積較大的土屬,主要分佈在魯中南山地丘陵區的泰山南麓、魯東丘陵區牙山、艾山北麓和大澤山西麓的山前平原上,在本省廣大山地丘陵區的低山和丘陵周圍開闊地帶的小型洪積扇上也有零星分佈。

2、形態特徵

土層深厚,表層質地多爲砂質壤土和粘壤土,,部分剖面夾有洪積礫石層或透鏡體。澱積層厚度大,一般在50-100cm之間,特徵明顯。由於沉積物的覆蓋和受人爲耕作程度深,所以複鹽基現象非常普遍,pH和鹽基飽和度較高。有機質和各種養分含量在棕壤亞類中比較高,但普遍低於全省土壤的平均水平。

3、改良利用

土體深厚,地勢平坦,一般有深層地下水,目前大部分有機井灌溉,排灌良好,基本無土壤侵蝕,或有輕度面蝕。土壤質地適中,耕性良好,通透性較好,基本無障礙層,發育爲粘化層的剖面利於保水保肥。但土壤潛在肥力水平比較低,土壤養分含量不能滿足作物高產的需要,目前,大部分爲中、高產田。在改良利用上應重視有機培肥,推廣秸稈還田,合理使用化肥,特別是增加施用磷、鉀肥

(五)砂質河潮土

1、分佈

歸屬潮土土類,潮土亞類,河潮土土屬。該土種分佈在魯東丘陵區及魯中南山地丘陵區的.河漫灘及近河地段上。

2、形態特徵

該土種成土母質是鈣質巖類及黃土分佈區富含鈣質的河流沖積物,土壤有明顯的石灰反應,碳酸鹽含量一般大於1%,pH在之間。通體質地較均一,砂性較大,在河流的上游或較小的河流的河牀附近,土體中多夾有礫石,表層質地是砂質壤土,心土層、底土層的質地與表層相同,部分是壤質砂土。潛水位2-3m,在水體的中下部有較多的繡紋斑。

3、改良利用

該土種多爲農用,小麥、玉米、花生、甘薯均有種植,產量不高,土壤砂性大,通透性強,耕性好,適耕期長,但保水保肥差。也有部分作爲林業用地,主要栽培楊樹、柳樹,樹木長勢良好,近年來有部分土壤栽培葡萄,經濟效益很好。今後在糧果矛盾不突出的地方,部分土壤可發展林、果,以提高收入。對於農用地可增施有機肥,實行秸稈還田,有條件的可以粘壓砂,改良土壤的物理性狀,以培肥改良土壤。

五、總結

(一)收穫:在實習之前,我就很期待,希望在這次實習過程中真正能學到好多知識,通過本次實習,我們瞭解了山口鎮地區各種類型土壤的分佈、形態特徵、形成過程、改良利用等,對土樣也進行了採集,學會了土鑽的使用方法,土壤區域的劃分方法,學會了如何使用野外剖面調查表等,書本知識通過切身實踐之後,認識更加深刻,在日後的工作學習中也會更好的運用。

(二)不足之處;本次實習時間比較緊急,沒能對各種土壤做更加深刻的認識與瞭解,並且在數據處理和組內人員配合上稍顯不足,在專業知識方面,可以明顯感覺到我們的乏力,許多問題要老師講解才能解決,所以,在今後的理論知識學習上,我們應當更加努力。

土壤調查報告6

院系:生命科技學院

專業:農業資源與環境

班級:0701

學號:0

姓名:李雙喜

實習地點:昌黎縣劉李莊周邊地區實習時間:20xx年6月21日-6月25日

本組成員:宋瑞寧、郭增江、李飛、李雙喜、王佔權、高丹、王俊潔

實習區概況

昌黎縣東臨渤海,北枕碣石,西南挾灤河,是連結華北與東北兩大經濟區的“經濟走廊”,區位優勢明顯。全縣轄10鎮、6鄉、1個城郊區,446個行政村,人口萬人,總面積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4萬畝。昌黎縣由山丘、平原、淺海和灘塗構成了多相性資源結構,自然資源豐富。昌黎碣石山路水果品種豐富,久負盛名,葡萄、蘋果、桃、梨等乾鮮果品不斷得到品種改良優化,大大豐富了果品市場。

城郊區劉李莊村位於昌黎縣城郊區東側,與縣城接壤,臨近外環路,地理位置優越,交通十分便利。城郊區劉李莊村是秦皇島市無公害蔬菜水果生產基地,每年種植大棚甘藍、菜花20xx多畝,油桃400畝,草莓100多畝,年生產各類蔬菜20xx多萬斤,年產油桃160萬斤,年產草莓100萬斤。

實習目的

爲培養學生野外研究土壤和環境的工作能力,使學生正確掌握土壤調查與製圖的一般程序、原則、原理和主要內容。同時也爲培養學生艱苦奮鬥、事實求是的工作作風,增強體質,逐步適應野外工作環境,特進行本次教學實習。通過本教學實習要求學生能正確掌握“土壤調查與製圖”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同時也爲激發學生專業興趣、樹立爲資源環境事業獻身的思想奠定基礎。

實習計劃

實習時間共安排5天,分準備工作、野外調查工作和室內工作三個階段。

1.準備工作

6月21日,上午進行基本路線調查的原理和技術的講解,領取實習工具。下午,在帶隊老師的帶領下到達實習地點劉李莊,同時進行路線勘察,瞭解劉李莊的主要的土地利用類型。

2.野外調查

6月22日-6月24日上午,開始對劉李莊進行詳查,並繪製成圖。

3.室內工作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各小組進行邊界區域的拼接,對差異較大的地區需在進行野外定點調查。下午,寫實習報告。

實習內容與過程

本次實習是以1:1正射影像爲工作底圖,調查作業面積爲2km X 1km,應用土壤調查與製圖的原理與方法完成劉李莊周邊的土地利用現狀的調查與製圖。

1、準備工作

6月21日上午,首先把班分成了6個工作小組,並在每個組選出兩個小組長,負責統籌本組的工作。然後,就實習內容、步驟、出圖精度、驗收標準及安全等相關事宜,進行了詳細的介紹,並指出在實習過程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接着,每個小組分到一套實習工具。最後每個小組根據自己的區域制定了勘察路線和工作計劃。

下午,在吳老師、張老師和常老師的帶領下,對我們的實習地(劉李莊)進行路線勘察工作。劉李莊周圍的土地,正好有幾條道路穿過整個區域,把我們的區域分割成幾部分有利於我們展開分佈調查。我們首先進行初步的調查,熟悉調查的`技術和技巧,然後在由南向北開始調查,在熟悉的調查技術的情況下完成整個村莊典型區域的調查。

2、調繪與補測

6月22日,上午7:30到達目的地進行調繪。首先進行GPS校準緯度不差,經度差-″,對調查區域南和西的邊界以內的土地利用狀況進行了GPS定位。由於定位點較多,沒有直接上圖,而是畫草圖標出相應點。後在老師的講解下,發現我們調查方法不正確,應邊調查邊繪圖。下午又重新對上午調查區域進行調繪。在工作底圖上結合實地情況繪製各相應圖斑,進行了村邊的繪製。由於村的南頭,有幾所擴建的新建築,我們進行實地補測,並結合工作底圖,進行繪製上圖。

6月23日,上午7:00,我們在劉李莊及以北地區進行調繪和補測。吸取昨天的經驗,並延長工作時間以確保實習工作的順利完成,我們7:00就已經抵達劉李莊,並開始了緊張的工作。首先,我們對昨天的圖面進行了簡單的整理,以確保今天的工作能夠順利完成。然後調查劉李莊村內和東西北邊廓,在東邊廓處。中午,我們爲了節省時間,沒有回學校吃飯和休息。下午1:30左右就開始了勘查和實測。劉李莊村口有一條飲馬河,其周圍建設了許多桃樹種植大棚。將飲馬河周圍的大棚進行了GPS定點,然後經過計算將其標在圖上。

6月24日上午7:00我們於飲馬河畔進行補測,完成了所有的野外調查繪製圖工作。

3、室內拼圖和製圖

6月24日下午-6月25日上午,檢查工作草圖上各地類圖斑是否完整和正確,老師檢查。再進行圖面整飾和現狀圖清繪,清繪圖爲最終提交的成果圖,標上圖名、圖闊線、圖例、指北針、比例尺、投影、製圖成員和時間。

實習總結與心得體會

調查區域主要包括劉李莊及其周圍土地和西錢莊南部土地利用情況。經調查,劉李莊村用建築用地,交通用地的面積變化不大,周圍土地利用情況主要種植大棚油桃、草莓、圓白菜,農作物以玉米爲主。西錢莊南部土地主要以種植玉米小麥爲主。

通過本次調查,不僅使我們對課本上的知識有了更細緻的瞭解,在調查工作過程中還使我們認識到了理論聯繫實際的深刻思想,使我們掌握了實際應用中土地利用現狀調查的方法和步驟。在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也無形中增強了我們發現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調查工作中我們分工明確,通過集體的努力不但完滿完成了實習的工作任務,還提高了我們的集體合作意識以及以集體目標爲重的工作理念。

在實習的這幾天中,天氣都很炎熱。指導老師吳素霞老師、張電學老師、常連生老師仍冒着酷暑到實地給我們指導,在此表示對他們的感謝。

實習中發現的問題和建議:

總體上來說,劉李莊的土地利用很合理。在農業上,多是大棚經濟作物油桃、草莓和大白菜等,施肥、打藥也很科學,大棚與大棚之間種植大糧,充分利用土地。通過走訪當地羣衆,近年來劉李莊種植油桃面積不斷增加,而種植蔬菜的土地面積不斷減少。其原因是蔬菜每年的價格變化很大,而油桃的價格相對穩定。

同時發現在地頭有不少成堆的爛圓白菜。通過與老鄉交流,才知道這是因爲圓白菜價格太低,賣不出去導致的。這反映出劉李莊在尋找相應市場和產品升級方面做的還不是很到位。

有的老鄉種植先進品種每畝地能收入兩萬多,而有的每畝地收入才一萬左右,收入差距很明顯。因此,應加大先進品種,先進生產技術的引進和推廣力度,加大由大隊或農村合作社帶頭尋找相應的市場開發力度。

劉李莊北部的飲馬河水臭氣熏天,河水烏黑渾濁,對當地的水資源以及其它環境資源造成很大的危害,相關部門應採取相應措施及時治理飲馬河嚴重污染問題。

西錢莊的農用土地利用品種單一,經濟作物種植較少。應加大土地的利用改革措施,種植收益較高的經濟作物。

標籤:土壤調查 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