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行政範文 > 報告

師德報告的價值在哪裏散文

報告3.23W

一中的米春梅老師的事的確讓人感動,她的事蹟也將激勵着業界同仁爲神聖的教育事業燃燒自己去照亮孩子們的人生。可感動之餘留給我們的更多的是思考。因爲米老師的師德報告並不是爲了炫耀她的業績,而是爲了將她的教育理念奉獻給業界同仁共享。可是模式化的師德報告,難免讓人誤會爲成績彙報。這就引發我們思考,師德報告應該怎麼做?應該怎麼聽?除了聽些感動還應該聽些什麼?

師德報告的價值在哪裏散文

能上臺爲業界同仁作師德報告的老師,至少都是杏壇辛勤的園丁。可究竟什麼纔是師德的最高境界?師德報告的價值在哪裏?在我們目前教育理念裏,師德的境界還僅僅停留在表現層面。師德報告也還只是感動同仁樹立榜樣的手段。

筆者在多篇有關教育的學術網文裏,不只一次地闡述過師德的最高境界——理性的情感。雖然目前學術界也已經開始關注研究師德的內涵,可是受傳統觀念影響,社會上包括教育的業界同仁在內多數還處於本能的認知層面。優秀園丁的師德報告除感動外較難有直接的實際效果。

所以筆者倡導“理性情感”的師德境界,倡導師德報告教藝化。讓師德這種崇高的修養,作用於孩子們的精神世界;讓師德報告成爲教藝交流手段。這種觀念不是說本能的情感不屬於師德範疇,更不是說師德報告應該摒棄具體反映方式。而是要讓師德昇華,讓師德報告更具直接學術價值。

時下各個層面的師德報告,過度強調關注學生生理,缺乏對學生心理關注的昇華。師德作爲一種專業道德,之所以不同於普通的道德,就在於它對於學生靈魂的影響力。可是在大多數的師德報告中缺乏對這種境界的闡述,過多地強調舐犢情深的本能情感。米老師的報告中提到的那個吃魚的情節很感人,然而不知道米老師本人與業界同仁們想沒有想過對於孩子這種物慾的滿足會不會有負面效應。這種作法,對於不同的孩子是否應該區別對待。

缺乏這方面的闡述,師德報告就極易被誤會爲成績彙報。倘若米老師,用她嫺熟的教藝,就這個案例,作一下具體剖析闡述,師德報告就有了教藝的昇華。比方說,這個情節對待家庭生活貧困,生活中缺少關愛的孩子應該怎麼做?對待生活富裕嬌生慣養的孩子應該怎麼辦?如果是貧困的孩子表達了自己很會吃魚,作爲老師應該滿足孩子這種願望。可是事後一定要就這個問題與孩子進行個別的細緻交流,告訴孩子如何委婉表達自己願望容易被人接受。並引導孩子將這種物慾轉化成學習的動力;如果是生活富裕嬌生慣養的學生,老師就不應該滿足該學生的這種願望。並且有必要就這種話題,引導全體學生如何理性地制約自己的物慾,但不易披露學生表達吃魚願望的情節。

同一情節的兩種不同處理方式,就是學生心理健康的需要。生活貧窮缺少關愛的孩子,需要用愛來感染他(她),讓他(她)感受到人間的溫暖,增強生活的信心。鼓起他(她)們通過學習改變生活質量的勇氣。過去我們常常抵制這種作法,認爲會導致學生思想庸俗化。其實這是左傾觀念的誤區。千里之行始於足下,人類的崇高道德境界都是在本能基礎上升華的結果。所以俗話說,人窮志短。不食嗟來之食,多半是因爲這個人從前有過體面生活。倘若是一個生下就窮困潦倒的.人,就只會受本能所左右,餓了什麼食都吃,管它是怎麼來的呢!

春秋時期的政治家管子說過,倉廩實而知廉恥。如果貧窮的孩子,總是受到周圍人的冷落,在別人是很普通極易達到的願望,在自己總是難以達到。這個孩子要麼喪失生活信心厭世,要麼長大後會仇恨社會,報復社會;而生活富裕嬌生慣養的學生,老師若滿足他(她),就會增強孩子覺得別人就應該滿足他(她)的意識,將來生活裏一但哪些願望滿足不了,孩子就會受不了。感情脆弱的孩子可能受不了這種“遭遇”的壓力積累而輕生,有承受能力的孩子會因此仇恨拒絕自己的人,作出不理性的舉動。如果生活中這種“遭遇”積累得多,也可能導致他(她)們仇恨社會,報復社會。

所以影響學生的靈魂,唯學生的成長需要是從,纔是師德的最高境界。中國有句古話,一日爲師,終生爲父。說的就是作老師的要象父母愛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自己的學生,對孩子成長有利學生容易接受的老師要做,對孩子成長有利孩子不易接受的也要做。哪怕學生甚至會因此誤會老師忌恨老師,作老師的也應該去做。因爲父母是不會因爲孩子可能誤會忌恨自己就置孩子的成長風險於不顧的。象吃魚情節,作老師的就不應該懼怕孩子誤會自己吝嗇而滿足學生,也不應該捨不得自己的口中美味而拒絕學生。是滿足還是拒絕都取決於孩子成長的需要,這纔是師德的真諦,纔是師德的真正內涵。

米老師如果將其報告中的那些感人情節,都用她嫺熟的教藝爲業界同仁們如此剖析,其對聽報告同仁們的影響與對教育事業的作用,就不會只停留在感動層面。她的教藝將會惠及更多的學生,這纔是高尚職業道德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