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2篇)

作文2.25W

在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作文吧,藉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相信很多朋友都對寫作文感到非常苦惱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2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2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端午節又要到了,從我到了北京以來,已經五年沒有回家過端午節了。

在哈爾濱,端午節是很熱鬧的節日。小的時候,天不亮奶奶就要給我和弟弟綁上五彩線,其中我最喜歡紫色的線,那個時候的五彩線通常是家裏用剩下的毛線,捲起來粗粗的一根,綁在雙手雙腳和脖子上,以祈求好運,當端午節過後第一個雨天,就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水坑裏,奶奶說五彩線會變成小蛇,然土壤變得更肥沃。綁完了五彩線,老媽就會帶着我們去松花江邊,用嶄新的手絹沾着江水擦臉,可是現在的江水變得很臭,不能再擦臉了。早市上,會有賣香草、艾蒿、荷包、掃帚、葫蘆、小老虎、布娃娃、充氣棒的,老馬會給我買一個好看的荷包和掃帚掛在身上,而奶奶會買一些香草、艾蒿和小葫蘆掛在門上。二姑和奶奶包好的大棗糉子和白雞蛋、茶雞蛋也會在這個時候熱氣騰騰的端上來。小時候喜歡玩撞雞蛋,看誰的雞蛋最堅硬,有的用鴨蛋,有的人用鵝蛋,有的乾脆用假的石灰蛋,結果沒個端午節都會吃很多的雞蛋。

上了國中高中,同學們提前很久就會計算端午節的日期,一般是要提前一天晚上去江邊玩一個通宵。這個時候江南、江心島、江北都會燈火通明,年輕人拿着充氣塑膠棒互相追打,閃閃發光的項鍊、戒指都很受歡迎,有烤串,有人打麻將,還有人放鞭炮,這樣的民間慶祝活動一直會持續到第二天清晨。

上了大學就很少去江邊趕這個熱鬧了,記得同學去玩通宵之後趁我熟睡給我綁上了五彩線,結果掉顏色弄得滿手的彩色,真得很懷念。上了研究生之後,北京對於端午節並沒有很大的慶祝活動,每年只是在食堂吃幾個糉子應節。

如今,在端午節來臨之前,真想回家去,想讓奶奶給我綁五彩線,想讓老媽帶我去江邊買荷包小掃帚,想吃奶奶包的糉子煮的茶葉蛋,想看到香草艾蒿和葫蘆掛在我們家的門前。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對過節的興趣越來越淡了。春節便春節,在冰箱裏多放些東西,堅持幾天不去菜市場而已。中秋便中秋,買來月餅也不吃,做做樣子罷了。可是今年有些不同了,糉子的香味越飄越濃的時候,我們剛好學到汪曾祺先生《端午的鴨蛋》一文,平淡幽默的語言,侃侃而談中流露出對故鄉和兒時生活的眷戀,這種情愫抓緊了我,讓我也深深的陷進了對家鄉的懷戀之中。

家鄉的端午節是有很多講究的。包糉子,糉葉有要求,新鮮的蘆葦葉,碧綠碧綠的,或者是槲葉,散發着淡淡的清香。端午節的前一天下午一切原料準備到位,潔白的糯米浸泡在清水裏,飽滿的蜜棗,花生仁,葡萄乾,都早已泡好,勤勞的女主人用靈巧的雙手左折右疊,再用絲線層層纏繞,一個精緻的糉子便誕生了。煮糉子不能心急,小火慢慢煮,老年人愛用火爐,前一天晚上把糉子放在爐子上,能燜整整一個晚上。第二天孩子們一起牀,揭開鍋,就是熱騰騰的糉子,屋子裏,院子裏頓時都瀰漫着蘆葦葉和糉子的香氣。除了吃糉子,還要吃煮熟的大蒜,雞蛋。這幾種食物放在一起,即使不吃只看看就是享受了,扁圓的白玉般的大蒜,肉紅色的橢圓的雞蛋,碧綠的不規則形狀的糉子,從顏色的搭配到形狀的組合,都煞是好看。薰艾蒿,我們這裏離山遠,艾蒿都是從集市上買的,在端午節這天掛在門楣上,過幾天干透了,取一兩隻在屋子裏點燃薰一下,至於薰的目的是什麼,我是不很清楚,有人說是薰蚊子的,我想可能還有更多的東西,比如蜈蚣,蠍子什麼的,大概類似其他地方的薰五毒吧。帶香包,鮮豔的布料做成各種形狀的飾物,裏面放上香料,就成了孩子們心愛的飾物,掛在脖子上不時的嗅一下。系五色線,手腕腳腕都要帶。但最讓我記憶猶新的,卻是黎明時分卻去田野裏拔“聖草”了。這裏說的聖草,加引號,是我實在想不出當時大人們怎樣說的。

長輩告訴我們,月宮裏的嫦娥,年年不停地搗藥,這些藥是要在端午節前夜,灑在各種草木上,河水裏。在端午這天太陽沒出來之前,這些藥還停留在草上,如果這時拔回來,熬製成水,用這水來沐浴,可以治好百病的。小孩子當然非常相信,天矇矇亮,我們就呼朋引伴的出發了,向着蒙着神祕面紗的田野,我們要替家人完成一件神聖使命。農曆五月的黎明是美好的,空氣涼涼的,清爽滋潤,周圍都靜悄悄的,你無意的一臺眼,也許就逢上鄰家來挖野草的孩子。相視一笑裏,多少歡悅在其中。早晨的田野在這一天提前被驚醒了,那茁壯的青草上,露珠還在轉動,我們需要的草是有講究的,如貓貓眼,一摸眼就紅的那種草,今天不怕它,就採。還有車前草,節節草等,不能磨蹭,一定要在太陽出來之前採回家,這樣那些神祕的藥纔會有效啊。慌慌張張的回家去,擡頭看看天空,戰勝了太陽般的自豪。現在想來,還覺得那種神祕如格林童話中的哪一篇,太陽一出,萬物回覆原貌的神祕。

又要端午節了,誰還會去野地挖草呢,給孩子洗澡,有專門的沐浴露了,糉子也懶得包了,吃不了幾個,幹嘛哪麼費勁,買幾個就好了嘛。可是,在種種過程裏藏着的細心,樂趣,也買些就可以了嗎?在能親自做的時候,不要買了吧,因爲一個簡單的“買”字,讓我們失去了多少美好的東西啊。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農曆五月初五,是中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雖然在中國的北方和南方都有過端午節的習俗,但我認爲,南方的端午節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氣氛更濃郁,尤其是在我的家鄉、瓊海。我的家鄉在端午節不僅有吃糉子和插艾葉的習俗,還有洗龍水,以及北方少見的轟轟烈烈的龍舟賽。

每逢端午最讓人嘴饞的就是糉子了。家鄉的糉子有五角型糉子和長糉子兩種。五角型糉子一般是鹹味的,裏面放着肥瘦相宜的豬肉、鹹蛋黃和臘腸等材料。而長糉子一般只是放糯米。包好的糉子放在一個鍋裏煮,等糉子熟了以後,會聞到淡淡的竹葉香,清香四溢,瀰漫整個廚房……解開扎藤,剝開糉子葉,鹹糉子裏白白的糉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蒸糉香。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誘人啊!而長型糉子則透着一股淡淡的糯米香,解開糉子,沾着白砂糖一口咬下去,那滋味妙不可言,含在嘴裏,越嚼越有滋味。

最令我們興奮的就是賽龍舟了。比賽那天,博鰲三江入海口的兩岸紅旗飄飄,彩旗獵獵。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觀看,此時人山人海,熱鬧無比。隨着一聲令下,由當地人民組成的龍舟隊在水面上奮勇爭先,伴着陣陣喧天的鑼鼓聲,隊員們槳葉翻飛,一隻只龍舟像離弦的箭般向前面射去。河岸上的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着:“加油!”“加油!”……

家鄉最有特色的一個就是海島百姓都熟知的內容、洗龍水。每到端午節前一天的晚上,媽媽會準備好五種花草:檳榔花、海棠花、野菠蘿花、艾草、一種蘆葦的芯,寓意“五月五日”。然後,在端午節當日大清早就去井邊取龍水(如果家中、附近沒有井的,就用河水或者自來水代替),先把五種花草清洗乾淨,用盆或者桶裝好放在祖屋門口用來中午祭祖的時候讓祖先洗漱,待祭祖完畢,全家老小再用泡了一天的龍水來沐浴,說是這樣可以在沐浴中沾得龍神恩澤,可以洗去身上的病魔和晦氣,強身健體,而經過龍水洗浴的孩子,會得到龍神的保護,在接下來的一年之中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怎樣,我家鄉的端午節不同尋常吧?朋友們,歡迎你們來到我的家鄉一起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今天是五月初五,中國人特有的節日——端午節,相傳是爲紀念屈原而設。這天人們都要吃糉子,這個節日,全國各地的風俗亦同。

聽爺爺說,相傳古代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他一生才華橫溢而投報無門,他痛恨朝廷fu敗無能,憤然投江自盡。人們懷念這位才子,懼怕他的屍體被魚蟲啄噬,遂投噴香的肉糉疏散魚羣的注意力。故事就是這樣,表達了人們對屈原的尊敬和懷念。

今年的端午節,我跟爺爺一起過,因爲爸爸媽媽太忙,不能回來團聚。奶奶離開我們有很多年了。這些年來,爺爺和我相依爲命,我們家並不富裕,可是,生活得卻有滋有味。爺爺也因爲有我這麼個聽話的孫子而自豪,逢人便講。可是隻要講到我學習上的忙,他就無能爲力了,還好爺爺的建議,得到了爸爸的肯定,爺爺給我找了家教老師,以彌補我學習上的缺陷。

今天爺爺早早地買來了糉子、還準備了我根本就沒有見過的東西——雄黃、菖蒲、艾草等,我在一旁東說說,西問問,好像當年的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好奇。爺爺沒有因爲我打破沙鍋問到底而有半句怨言,一邊整理這些東西,一邊跟我說話。

只見爺爺用棉花棒從雄黃酒裏蘸取少量擦拭在我額頭、手臂和腳背上,說是可以防蚊蟲叮咬的;接着又講雄黃酒倒在房屋的角落,說是可以防止和驅逐蜈蚣、昆蟲和蛇之類的害蟲入侵。

聽爺爺說起,端午節還是天氣變化的分界嶺,有古話說得好,吃過端午糉,寒衣件件送,就是說,過了端午。天氣會慢慢轉暖,不再有冷空氣空襲了,人們可以褪去身上的寒衣了。

待到吃糉子了,我迫不及待地坐到餐桌旁,學着爺爺的樣子,把細線慢慢解開,褪去糉子的外衣後就可以看到肉色的江米了,我小心翼翼地把它放在碗裏,先將早就不聽話的鼻子往前湊了湊,好歹也先讓鼻子享受下這天下無雙的美味吧。一縷縷糉子的香味隨即飄逸過來,我深深地吸了口氣,閉上眼睛,慢慢品位這沁人的香味。我完全被糉子的香味吸引注了,早已忘記了旁邊還有一位爺爺。

快吃吧,亮亮!我被爺爺的話語打斷,這才睜開雙眼,用筷子夾起美味可口的肉糉吃了起來。嘉興肉糉,飄香萬家,一點不假,我吃的就是嘉興肉糉。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農曆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我的家鄉在河南省沁陽市,每年的這個時候,家鄉的人都要吃糉子、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插艾葉來紀念死去的屈原。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都吃糉子。端午節後細菌多了,糉葉是有殺菌作用的,吃了防病。所以糉子花樣繁多:有蜜棗棕、紅豆棕、綠豆棕、黑米棕、糖棕……各具特色,其味各異。解開繩子,剝開糉葉時,那糉子裏藏着的蜜棗,真讓人口水一落千丈。鹹糉子裏白白的棕肉都升騰着蒸汽,散發着一種特有的棕香。兩糉子用盤子放在一起,活好像兩顆亮晶晶的紅白寶石,糯米在燈光下晶瑩透亮散發着撩人撲鼻的濃郁糯米香,真是香極了!

家鄉的端午節,家家戶戶的小孩子都帶五色絲線、飲雄黃酒,拴五色絲線,中國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爲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牀之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系線時,禁忌兒童開口說話。五色線不可任意折斷或丟棄,只能夠在夏季第一場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時,拋到河裏。據說,戴五色線的兒童可以避開蛇蠍類毒蟲的傷害;扔到河裏,意味着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兒童由此可以保安康。這些隨身攜帶的袋囊內容物幾經變化,從吸汗的蚌粉、驅邪的靈符、銅錢,闢蟲的雄黃粉,發展成裝有香料的香囊,製作也日趨精緻,成爲端午節特有的民間藝品。喝雄黃酒,據說屈原投江後,百姓爲了避免屈原屍體被江裏的魚龍所傷,便紛紛把糉子、鹹蛋投人江中餵魚龍。一個老醫生拿來一罈雄黃酒倒人江裏,說要藥暈魚龍。一會兒,水面果真浮起一條暈龍,龍鬚上還沾有一片衣襟。人們就把這條龍拉上岸,剝了皮,抽了筋,解除心頭之恨。接着把龍筋纏在孩子們的手腕和脖子上,又用雄黃酒抹七竅。使那些毒蛇害蟲不敢傷害好像屈原一樣心靈純潔的孩子們。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端午節流露出的是地道故鄉情,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是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精神的一種欽佩,歌頌。吃着正宗的家鄉糉子心裏別有一番滋味。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棕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你聽過這首描寫端午節的兒歌嗎?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據說,有一位愛國詩人屈原,眼看自己的國家被侵略,含恨投江而死,人們爲了記念屈原,所以在每年端午節人們總會把糉子扔進河裏餵魚,魚兒吃了糉子,就不會去吃屈原的遺體了。

讓我跟你講一講我們家鄉是怎樣過端午節的吧!每年一到端午節,每家每戶都要掛艾葉、老人要爲孩子們戴長命縷、漂河燈,還要吃糉子、芽蠶豆、麻花、大蒜和雞蛋,端午節這天,一大早,爺爺、奶奶就買來艾葉和菖蒲,用紅線紮起來掛在門上,據說,門口掛上艾葉,可以驅邪。到了中午,就把提前泡好的芽蠶豆和雞蛋、糉子、大蒜一起放進鍋裏煮熟,到了吃飯的時間,餐桌上擺滿了各種好吃的,讓人眼花繚亂、饞得直流口水。我會迫不及待地拿起一個大糉子,解開線,輕輕扒開糉葉,就露出了白白的糯米飯,忍不住狠狠地咬上一大口,香香甜甜,美味極了。一家人團團圓圓聚在一起,吃着香甜的糉子,品嚐着美味食品,說說笑笑,屋子裏充滿了端午節的快樂氣氛,瀰漫着香噴噴的糉子味,開心極了。

媽媽告訴我,我們家鄉以前還有一個很特別的習俗,那就是漂河燈。在端午節那天,孩子們就自己做河燈,到了晚上,孩子們把各自的河燈點亮放進河裏,然後許上一個心願,讓河燈帶上我們的願望漂向河中央,河面上漂滿了各式各樣的河燈,燈的火光一閃一閃的真像滿天的星星,漂亮極了。因爲現在要保護環境,保護滇池,就不再放河燈了。

端午節這天,老人們最不能忘記的一件事就是給孩子們戴長命縷了,一大早起來,奶奶就拿來一束長命縷(我們這兒叫做百索),長命縷是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做成的,奶奶就一圈一圈地系在我的手腕和足踝上,奶奶一邊系還一邊說:“保佑我的小孫女健健康康,長命百歲。”繫好後,奶奶總是會端詳一番,似乎在欣賞她的傑作,奶奶眼中滿滿的都是對我的寵愛,長命縷寄託着奶奶對我無限的期望和疼愛。這些長命縷一直要戴到農曆六月二十四日過火把節的時候,把它剪下來,放進火把裏燒掉。

我愛我的家鄉,我更愛過家鄉端午節,歡迎你到我的家鄉來和我一起過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農曆五月初五,是家鄉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節。一提到端午節,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糉子。每年這個時候,奶奶就準備好上好的食材,準備包糉子給我吃啦!綠綠的蒲葉裏裹着紅豆的、肉的、花生的餡,和着白白的糯米,等到煮熟的時候,那清香瀰漫了整個廚房!想起來都讓我直流口水。端午節早晨起牀後,媽媽就在我的手腕和腳踝上纏上五彩的絲線,今後一直帶着,據說可以去病除邪。其實在我心裏,這些五彩的絲線是那些精美手鐲的替代品。媽媽還給我係上五彩繩編織的蛋網,裝上鹹鴨蛋掛在我的身上,用艾葉草洗臉,吃黃魚……一開始我就覺得好玩,現在我長大了,從書中知道,原來端午節是爲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所定的節日,這一天裏也寄託了人們消災辟邪的美好願望!

我還知道端午節裏會有龍舟比賽,不過我以前只在電視上看到,今年我可大飽了眼福,在家鄉的金山湖上看到了一場現場直播,精彩極了!

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就來到金山湖邊,人們也從四面八方趕來,只見金山湖兩岸彩旗飄飄,人聲鼎沸,好一派熱鬧的景象。湖邊泊着兩條龍舟——一條黃龍,一條青龍,它們龍頭翹起,蓄勢待發。比賽就要開始了,我和妹妹一起擠到湖岸邊,隨着一聲震天的鑼鼓響起,兩條龍舟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秒鐘,向着同一個目標進發。船上鼓聲震天,船中坐着30名勇士,分列在船的兩側,每人手中緊握劃板,一鼓作氣。河岸上,觀戰的人羣高聲吶喊起來:“黃龍加油!”“青龍加油!”我也扯開嗓子大聲的喊起來,划船的勇士聽着這激情的吶喊聲,個個憋足了氣力,揮舞着劃板,身後激起的水花濺起一道道波瀾。寬闊的湖面上,波濤滾滾,兩條龍舟向着湖對岸飛馳。一場比賽下來,雙方几乎不分彼此。那種緊張激烈、扣人心絃的競渡場面,令我歎爲觀止。比賽結束後,誰都不願離開,大家站在岸邊回味着賽船的無窮樂趣,,,,,,

故鄉的端午節喲,你給了我多少喜悅和歡樂啊!“端午糉飄香,龍舟響噹噹,好事成雙雙!”這是我和妹妹一起編的兒歌,怎麼樣很好聽吧!吃着奶奶包的糉子,看着家鄉的龍舟比賽,我覺得端午節就像過年一樣熱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五月五,是端陽。門插艾,香滿堂。吃糉子,蘸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聽到這首兒歌,我就知道,端午節又快到了。

提起端午節,大家一定不陌生吧!農曆五月初五,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它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關於端午節的起源,還有一個傳說呢!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爲人正直,憂國憂民,屢屢遭到小人的讒言和迫害,再加上楚懷王昏庸無能,不辨忠奸,忠君愛國的屈原被放逐,悲憤絕望之際,於五月初五投汨羅江自盡。人們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屍體,並將糉子投入汨羅江餵魚。爲了紀念屈原,人們將這一天定爲端午節。於是端午節就有了賽龍舟、吃糉子的習俗。

說起糉子,我口水都快流出來了。要說包糉子,我就不得不佩服奶奶的手藝了。奶奶先把長長的糉葉洗淨,浸在水中泡軟。再準備好糯米,還有赤豆、棗子、鮮肉等做餡料。一切準備就緒,只見奶奶三下兩下將長長的糉葉摺疊成一個窩,將糯米填進去,接着把準備好的餡兒放進去,再繼續填糯米,填滿整個窩兒。最後把整個糉子做成一個圓錐形,用線繩繞起來紮緊,一個玲瓏有致的糉子就呈現在眼前。

要想吃到美味可口的糉子,還得再耐心等上一個時辰。奶奶將包好的.糉子一個個放入鍋中煮。只聽見鍋中又像嘆氣又像是嘟囔的聲音,那股糉香味兒便慢慢地飄散出來,惹得我一次又一次地瞟向那鍋,忍不住猜想:此刻鍋裏的糉子該膨脹得很大了吧,赤豆餡兒一定很香很糯,棗子應該很甜,鮮肉一定美味至極想着想着,情不自禁地嚥了下口水。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奶奶說糉子可以出鍋了。我興奮極了,忍不住舔了舔嘴巴。

奶奶告訴我:“以前只有白米糉,用筷子一叉,蘸上白糖,那時候已經覺得好吃得很。看看你們現在多幸福啊,各種餡兒的糉子要什麼有什麼。”

是啊,時代在飛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開花節節高。現在糉子的品種可多啦,什麼栗子肉糉、蛋黃肉糉,甚至還有水晶糉、冰激凌糉總之,只有你想不到的。

聽了我的介紹,你有沒有饞到流口水呢?作爲“吃貨”的我,真希望每天都是端午節呢!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端午節到了,英州鎮的人們都在家裏忙着包糉子,然後,家家戶戶都盛着香噴噴的糉子來迎接這個隆重的節日。

在端午節前那天,我家早就包好了糉子,因爲家鄉有兩個習俗。“爲什麼”我好奇地問媽媽:“什麼樣的習俗?”媽媽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個習俗是節日清早要解釦;第二個是節日裏要賽龍舟。”我追問:“什麼是解釦?賽龍舟什麼時候開始呀?”媽媽聽了,很耐心地跟我講:“解釦就是在節日的一大早,每個剛睡醒的人都要解開一個糉子,目的是圖個吉利,爲今後消魔解難,得以順順利利;而賽龍舟是在節日那天的早上8點準時比賽。你說,我們不早包好糉子,拿什麼來解釦?怎麼有時間去看你爸爸賽龍舟?”聽了媽媽的解釋,我才真正感到自己的鄉情濃了。

第二天一大早,節日的氣氛把我從睡夢中驚醒,家家戶戶都雞鳴狗叫,人們忙碌了起來。我剛下牀,就有幾個叔叔來找我爸爸去準備賽龍舟了。我和往年一樣也跟着爸爸他們來到了赤嶺海港。當天天氣好極了,風平浪靜,雲淡日和。我放眼一望,海邊已是人山人海,有小孩、婦女、老人,人人笑容燦爛,整個海邊人聲鼎沸。人們有的往東走,有的往西走,還有的閒逛在附近等待着。據我所知,東海岸是比賽的起點,西海岸是比賽的終點。7點50分,龍舟已在東海岸準備好了,各個賽隊已陸續上了龍船,大家都迫不及待地伸頭張望。我正極力地尋找我爸爸所在的賽隊,因爲爸爸穿上賽服真的好難辨認,於是,我不時的詢問着旁邊的小夥伴。

8點整,鑼鼓已敲響,“嗨嗨”的聲音已勝過人們的吵嚷聲,看來賽隊的士氣高漲,輸贏不分你我啊。8點3分,船到賽中線,人們齊聲高喊:“加油,加油,加油!”霎時,8號船隊衝在了前頭,旁邊的7號奮力追趕。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到了,8點5分,西海岸的人們傳來了捷報:“是二號,是二號!”真出人意料啊!人們的嘈雜聲又開始沸騰起來,同時也夾着孩子們鈴聲般的笑聲,到處都是。我和夥伴們歡笑着,嬉戲着海浪,尋找起自己喜歡的貝殼……

啊!家鄉的端午節真是熱鬧非凡,我過得快樂無比。我眷戀着家鄉的端午節,也希望家鄉的端午節一直伴隨着我們成長。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在每個地方都會有不同的習俗來過端午節,在我的家鄉過端午節就是吃糉子、鹹鴨蛋。

端午節放假,我們一家來到奶奶家。一進門,就看見奶奶在醃鹹鴨蛋,便問:“奶奶,鹹鴨蛋是怎麼醃製的啊?”“在端午節前一個月的時候,把鴨蛋洗乾淨,放到太陽底下把水分曬乾,然後在黃泥裏放入一定比例的鹽,加進少量高濃度白酒,攪拌均勻,再將鴨蛋放進去滾一下,最後放進盆子裏密封存入一個月,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鹹鴨蛋了。”“那爲什麼要用黃泥呢?”“因爲黃泥的韌性很高,可以牢牢地包在鴨蛋的外殼上。”奶奶說道:“你還知道哪些關於端午節的習俗呢?”“我當然知道了。”我說,“我記得最清楚的是好玩的賽龍舟,可惜不在我們江南這兒,真可惜,唉……”

突然,我聞到了一縷清香,便問奶奶:“奶奶,你還燒了什麼好吃的東西啊?怎麼這麼香啊!”“哦,對啦,我還包了一些糉子,快來吃一個吧!”我恍然大悟,我差點忘了還要吃糉子。奶奶說:“我要考一考你,你知道端午節爲什麼要吃糉子嗎?”“知道!是爲了紀念屈原,他可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呢!他雖忠於楚懷王,卻屢遭排擠,楚國被攻破之時,他悲壯地投汨羅江自殺而死。”我說“在投江後,人們爲了不讓魚蝦搶食屈原,人們紛紛把糉子投入汨羅江,想讓魚蝦吃糉子。後來漸漸就改變爲端午節當天吃糉子了。這就是端午節要吃糉子的由來。”“對極了!那你知道糉子的製作過程嗎?”奶奶問。“我絕對知道。先將蘆葉洗乾淨,浸在水中;再將糯米洗干將備用;接着準備餡料,餡料是多種多樣的:有蜜棗的、紅豆的、鮮肉的……然後將糯米包進蘆葉中,加入餡料,用線捆紮好,再放入鍋中煮上一至兩小時就可以食用了。熱呼呼、香噴噴的,特別好吃。”奶奶驚訝地問:“你怎麼知道得這麼清楚呢?”我笑着說:“因爲我在外婆家看到過,上次還去長江邊採蘆葉呢!”我剛說完,大家都笑了起來……

這就是我家鄉的端午節,空氣中散發着濃濃的糉子香,更濃的是每家每戶歡樂的笑聲……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我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說,屈原於五月初五自投汨羅江,死後爲蛟龍所困,世人哀之,每於此日投五色絲糉子於水中,以驅蛟龍。又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終不見屈原的屍體。那時,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彙集在岸邊的亭子旁。當人們得知是打撈賢臣屈大夫時,再次冒雨出動,爭相划進茫茫的洞庭湖。爲了寄託哀思,人們盪舟江河之上,此後才逐漸發展成爲龍舟競賽。

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爲“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此外,端午還有許多別稱,如:夏節、浴蘭節、女兒節,天中節、地臘、詩人節等等。

端午節到了,我乖乖地在奶奶身旁耳染目睹,認爲簡單的包糉子根本難不住天才的我,不學自通。誰知,當我真正去包時,才明白包糉子是門手藝,能包得漂亮而結實非常不容易。

有一天下午,我就跟着奶奶學包糉子,奶奶拿了一張糉葉,用手一捲,糉葉便成了一個空心的圓錐形。我學着奶奶的樣子,拿了一張糉葉,想把它捲成圓錐形,可就是卷不好,捲來捲去還是一個直筒。奶奶見了,就在旁邊指點:“左手捏住糉葉一角,右手將糉葉的另一角往裏卷,下面用力拉緊,上面放鬆一些。”在奶奶的指點下,我卷好了糉葉。

接着,奶奶在空心圓錐形的糉葉裏先放上一粒棗墊底,放上些糯米放在裏面,然後放上自己喜歡的陷,如棗、紅豆陷,肉陷,直到把糯米包得緊緊的。我也學着奶奶的樣子,不是把糉葉弄破了,就是糯米包不緊。奶奶說:“往裏放的陷候要少一些,把糉葉捏緊些。你看??”奶奶邊說邊示範,我邊聽邊學。哈哈!我包的糉子像點樣子了。

最後一道工序捆繩。只見奶奶兩手捏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

吃着自己包的可愛的糉子,幸福極了。通過這次包糉子,我懂得了一個道理:要學好一種本領,就必須誠心、細心,還要有恆心。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

“燒肉糉、燒肉糉、賣燒肉糉……”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又到了,媽媽又唱起了這首閩南人耳熟能詳的歌曲。

我的家鄉在福建泉州,這裏的端午節民俗多種多樣:吃糉子、賽龍舟、水上捉鴨……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吃糉子,因爲我覺得這是這個節日裏最大的享受。

泉州的糉子主要成分是糯米,外面還裹着一件“綠外衣”——糉葉。它是一個立體三角形,爲了不讓它的“綠外衣”散開,人們會用一根細麻繩把它綁得嚴嚴實實。生的糉葉是翠綠色的,如果把糉子放在鍋裏煮上一段時間,糉子就熟了,糉葉變成了黃褐色。泉州的糉子有很多種,例如:鹼糉、甜糉、肉糉、豆糉、香菇糉等等。

家鄉的糉子最有名的當屬“燒肉糉”了!“燒肉糉”其實是閩南話的叫法,“熱”的閩南語發音就是“燒”,所以“燒肉糉”其實就是指熱騰騰、香噴噴的肉糉。泉州的“燒肉糉”個大、結實、飽滿,大的差不多有半斤重呢!你解開麻繩,掰開一層厚厚的糉葉,濃郁的糉香立刻撲鼻而來。再一看,一個金黃油亮的糉子已出現在你的眼前,軟軟的糯米夾着三層肉、海蠣幹、蛋黃等配料,讓人一看就垂涎欲滴,口味大開。深深咬上一口,充足的油汁從齒間溢出,感覺細膩柔軟,還夾雜着一絲“qq”的感覺,這時,如果再喝上一杯清香四溢的鐵觀音茶,別提有多爽了!

端午節前後,泉州的糉子店生意格外紅火,最有名的糉子店是位於東街的“侯阿婆肉糉店”,那可是泉州最正宗的小吃店之一。每到這時,店門外就會排起“長龍”,人們焦急地等着買到新鮮的“燒肉糉”回家過節,若是不提前預訂,或許你還沒排到時,糉子就已經被一搶而空了。

吃糉子可是要講究技巧的哦,不能太使勁地咬,不然飽滿的餡就會掉出來,同時,你的嘴角邊也會沾滿糯米粒,變成“小花貓”。

瞧,這就是我家鄉的糉子。它香甜味美,色味俱佳,又具有個性十足的閩南文化,因此,每當糉葉飄香的時節,我就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它。

“燒肉糉、燒肉糉、賣燒肉糉……”不知道你們的口水有沒有像我這樣“不爭氣”地流下來了呢?端午節到了,那麼,就請你到我的家鄉來品嚐品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