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5篇)

端午節1.49W

在學習、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家鄉的端午節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精選15篇)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

說起端午節,我馬上就想到了一首童謠: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傳說,端午節是爲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撒到江河是爲了不讓魚兒吃屈原的遺體,賽龍舟是爲了撈救屈原。

端午節到了,我們在門口掛起了艾葉,並佩戴好了香囊,接着,就來包糉子了。奶奶拿出事先洗好的糉葉和泡在水中的糯米,還有一串紅線,開始包糉子。首先,把兩張糉葉疊在一起,然後捲成一個圓錐樣的形狀,再把盆子裏的糯米塞進去、填滿,接着把它封上口,最後用紅線綁好,就大功告成了。我和兩個弟弟照葫蘆畫瓢,包出了幾個難看的糉子寶寶,遠沒有奶奶包的那麼好。

包完糉子,開始煮了,站在竈旁,聞着糉子被火蒸出來的香味,大家都垂涎欲滴,我更是每隔幾分鐘就問:糉子煮好了嗎?這時,奶奶總會笑我是隻小饞貓。等了快一個世紀,終於,糉子煮好了,我迫不及待地挑一個最大的糉子,脫去它的外衣,蘸上糖,咬一口,流香四溢,軟糯無比,讓人飄飄欲仙。

啊!家鄉的端午,美味的糉子,我愛你們。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2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端午節,它是我國的一個傳統節日

我們家鄉在端午節那天,每家每戶都要吃糉子。我們從菜市場裏買來了包糉子的糉葉,還有糯米、豬肉。先把糯米和糉葉放在水裏浸泡幾小時後,用浸泡過的糉葉包上糯米,再放上一小塊肉,然後用線綁好,這樣一個可愛又漂亮的小糉子包好了,再把包好的糉子放鍋裏煮上幾個小時,就可以吃到香噴噴的糉子了。

我邊吃糉子邊問媽媽,端午節是怎麼來的?媽媽給我講了一個故事:以前戰國時期有一位楚國人叫屈原,他是中國最偉大的浪漫詩人,也是我國己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文化名人,他創立了楚詞這種文體。後來因那時國王聽信饞言被流放,最終投江而死。原來端午節的意義是爲了慶祝豐收,後來因爲屈原投江那天剛好是端午節,所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漸漸讓位於對出原的悼念。有些地方還在端午節那天在大江裏賽龍舟。這種撫慰屈原忠心的古俗世代相傳。

我們那裏的人隨便走到哪戶人家都能吃到熱騰騰的糉子、麻花、茶葉蛋。我媽媽還帶上這些東西送去給外婆外公吃,也表示一種對親人的想念。

這真是一個開心熱鬧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3

我的家鄉在德化的花房,那裏很美很美。有清清的湖水,有藍藍的天空,有很多房子,還有很多花、草、樹、木,很好玩的。

有一天,我和媽媽去花房玩,那天剛好是端午節。我們一去到那裏,村裏的路邊賣着許多興端午節吃的、用的東西。比如說“糉子葉、茴香根、牛板子根、雞翅根、紅蒜、小紅參、古東根、牛?……”等很多很多。聽說這些藥根有的通氣,有的排毒,有的提氣,還有的延年益壽。吃了對身體有好處,所以,我們老家端午節都興煮藥根。

到了奶奶家,奶奶家已煮了一大鍋豬腳煮藥根和糉子,香噴噴的。我都忍不住了,很快就和我媽媽坐到飯桌旁,與家人一起高高興興地吃起來了。

我們的家鄉一到端午節就跳舞。我和媽媽出來看,村裏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都在歡歡喜喜地跳。他(她)們有的穿着雞頭和雞尾,這些人是少女扮的,有的拿着花衣服,是女人扮的,拿着龍則是男人。在琴絃的叮咚聲中,他們舞過來舞過去,嘴裏還依依呀呀地唱着,我覺得很好玩。

我們村子還有很多節日呢!比如打跺洛、盪鞦韆、劃龍船啊,都非常好玩!

我要回家的時候,真有點捨不得走!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4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爲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端午節流行於漢、壯、布依、侗、土家、等民族地區。每逢端午節,人們把房子打掃乾淨,在廚房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

端午又稱重五,許多習俗也與“五”這個數字聯繫在一起。用紅、黃、藍、白、黑五色絲線系在兒童的脖頸、手腕或足踝上,稱爲“長命縷”。各家要插“五端”:菖蒲、艾草、石榴花、蒜頭、龍船花。南方過端午節要吃“五黃”:黃魚、黃瓜、鹹鴨蛋黃、黃豆瓣包的糉子、雄黃酒。無論南方北方,這一天還要用雄黃在兒童的額頭上畫個“王”字,還要佩戴五顏六色的香囊。

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汨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屍體。

今年端午節,我們全家一起包了糉子。白白的糯米,綠綠的糉葉,加上蜜棗、花生、葡萄乾包在一起,用繩子繫好,上鍋煮一定的時間就可以吃了。糯米的香味、蜜棗的甜味加上糉葉特有的味道,真是再好吃不過了。姥姥還炸了麻葉和菜角,焦黃酥脆,讓人看了就想吃。

端午節歷來就是我國的傳統節日,也是我國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我們大家都來保衛它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5

端午節就要到了,一想起那又糯又香的糉子,我不禁嚥了咽口水,彷彿又看到了外婆站在窗前,一手拿着竹葉,一手包糯米,裹出四角尖尖、小巧可愛的糉子的樣子。

端午節是我國古老的傳統節日,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在每年的農曆五月初五,有龍舟竟渡、吃糉子、喝雄黃酒等風俗。

我的家鄉寧波,也有很多風俗習慣,比如吃糉子、掛香袋、家家戶戶門口懸掛艾葉草等。

在我記憶裏,印象最深的是,每逢端午節,外婆總會親手包糉子,那可比超市裏買的糉子要好吃多了。

我的外婆是怎麼包出美味的糉子呢?讓我來給你們說說她的祕訣吧。首先,將竹葉浸泡1~2天,接着,挑選純糯米和餡,糯米用鹼水浸泡後會有一種清香,餡有鹹肉、蛋黃、蜜棗……然後,把竹葉捲成鬥形,在鬥裏放少量的米,放入餡,用竹葉包好,最後用麻繩紮緊,棱角分明的棕子就現身了。

更有意思的是,外婆還會包“雙胞胎糉子”,只見兩個細細長長的小糉子背靠着背,那樣子,可愛極了。

還有,到了端午節,外婆會做出各種形狀的香包,小兔子、老虎、小蛇……個個栩栩如生,掛在胸前,據說能驅病防蚊呢!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6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灑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到了農曆五月初五,我們都拍着手、跺着腳,唱起這首熟悉的兒歌。

端午節這天早上,奶奶總是在廚房裏忙着包糉子。我問過爸爸,爲什麼端午節要吃糉子呢?爸爸告訴我:“相傳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人們把糉子投進江河,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跑進廚房看見奶奶忙得滿頭大汗,我一邊幫奶奶升火,一邊問奶奶:我們爲什麼要過端午節啊?奶奶微笑着說:“端午節是龍節,是四五千年以前我們南方少數民族紀念龍神的節日。現在端午節已經成爲我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節、重五節。”我坐在火爐旁,好像懂得了什麼,又好像什麼也不懂。只好呆呆地望着火爐。

到了傍晚,奶奶把廚房打掃得乾乾淨淨,並灑上雄黃酒,嘴裏一邊念着:“雄黃大蒜灑團轉,老蛇螞蟻遠遠走。”我有點懷疑,這雄黃酒真有這麼大的威力嗎?

大人們忙了一天,到了夜晚還不忘記用雄黃酒在孩子們的頭上畫個“王”字,我想這“王”大概是表示:希望我們像快樂王子一樣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7

再過十來天就是農曆5月,正當麥子成熟登場、曠野飄來陣陣新麥香的時候,我們迎來了民間的端午節。

北方的端午節都有吃糉子的習俗,端午節的前一天姥姥就開始煮糉子葉,泡米,洗大紅棗。我問姥姥,怎麼就包進去了呢?只見姥姥先取三片葉子,把兩片葉子正着放,一片反着放,夾在中間,然後把這三片葉子捲成一個空心的圓雉形。接着,在空心圓錐形裏的最低部放一或兩個大紅棗,糉葉裏放點米,只見姥姥兩手握緊糉葉,用繩子在糉子尖角附近返纏了兩圈,結上繩頭,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雖然姥姥包的糉子的原料極其簡單,但是包出來的糉子卻是香噴噴的。

我知道現在端午節的衆多活動都與紀念我國偉大的文學家屈原有關,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居民爲了不讓跳下汨羅江的屈原屍體被魚蝦吃掉,所以在江裏投下許多用竹葉包裹的米食(糉子)。

我還知道南方和北方的端午節不同,南方一般都有賽龍舟的風俗習慣,競相划船(賽龍船)並且希望找到屈原的屍體。當然這都是在書本上看到的。

家鄉的端午節雖然沒那麼熱鬧,但每年這個時節包糉子的習俗卻流傳了下來。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8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9

早上在吃早餐時,聽到旁邊的人在說賣艾葉的事才知道,又快到一年一度的端午節了。是啊,每年端午節我們這裏的人家都會在門上掛艾葉、插蒲劍,說是起到驅災辟邪的作用。

記得每年到端午節時,媽媽總是早早出去割一大把艾葉和蒲劍回來。先在門上各掛一把,然後把剩下的艾葉放到一邊,等到晚上煮水給家裏的小孩洗澡。說是用艾葉水洗過澡的小孩一年都很少有蟲子咬,也不會有皮膚病了。每到這時候小孩總是開心地在一旁玩,等着吃媽媽包好的糉子。糉子可好吃啦!圓錐形的糉子拿在手上,撥開糉葉露出潔白的糉肉,趕緊一口咬開,裏面還有紅棗、紅豆、臘肉等。這時就恨自己的肚子太小。據說吃糉子是因爲要紀念大詩人屈原的。

而這天爸爸呢,總會到街上買一些好菜回來讓我們解解饞,順便也帶些雄黃酒。到了中午一家人坐在一起開心地吃着、喝着並沾些酒點在每個小孩的額頭和耳朵上。大概是保佑平安吧。

吃過午飯,爸爸媽媽就帶我們到大河邊去看賽龍舟,這時岸邊人山人海,彩旗飄揚,鞭炮聲、鑼鼓聲、吶喊聲響成一片。只見河面上有許多隻龍舟已經開始比賽了,水花四濺,龍舟疾馳,號子聲、鼓聲、震耳欲聾。岸邊人羣也在爲各自的龍舟助威加油。當第一條龍舟衝到終點時,人們會歡呼雀躍,蜂擁而上,用一匹紅綢緞掛在龍頭上以求來年平平安安。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0

甘肅民勤是的我的家鄉,在我的家鄉端午節很特別。

端午節這天,每家門上都插上開滿小黃花的沙棗枝和柳枝。還有就是蒸“花扇子”饃和吃甜甜的、粘粘的糉糕。媽媽的“花扇子”蒸得可好了,真像一把扇子。我們這兒的糉子做法跟別的地方的做法不一樣。因爲我們北方沒有糉葉,所以人們常用油餅代替,大家稱爲“油餅卷糉子”。端午節這天,一大清早,一家人把準備好的糉子端出來。那糉子的樣子像小船。中間胖嘟嘟的,兩頭尖尖的。既好吃,又好看。我邊吃邊聽爸爸講端午節吃糉子是爲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真感動人!

噢,差點忘了,端午節這天我們這兒有一種習俗。除了的吃糉子,就是用各種顏色的絲線編成的花絲帶戴在手腕上,脖子上,圖個吉利。再就是等到七月七日的清早,把花絲帶剪下來扔到房上讓喜鵲銜去給傳說中的牛郎織女搭彩橋,讓他們這天在鵲橋相見。小孩子們脖子上都帶着由媽媽縫製的裝有沙棗花的香囊,又好看,又有特殊的花香味!

家鄉的端午節正是沙棗花開的時節。濃濃的花香,粘甜的糉子,還有那感人的故事和傳說真讓人忘不了!

你們不信的話,歡迎你們明年來我的家鄉親自感受一下吧!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1

兩千多年前,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在淚流江邊仰天喊叫一聲後,便投入了滾滾激流。兩千多年後,五月初五成了傳統節日——端午節。大家包糉子,賽龍舟,用各種方式來紀念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這是一首關於端午節的兒歌每當小朋友唱起這兒歌時,人們就知道端午節要來臨了,

一轉眼,端午節來臨了,一大早起來。吃過早飯後,就匆匆忙忙地出門去看賽龍舟了。剛來天鵝湖(賽龍舟的現場),就看到了“人海”。原來是就要開始賽龍舟了,“好險來得及時”我想着。突然,觀衆沸騰起來,只見從遠處划來了十幾條龍船。龍船偏長細窄。龍頭有黑。灰。紅等顏色。很快,比賽開始了。選手們爭先恐後,不甘落後。觀衆們也在一旁加油鼓頸。就要接近終點了,選手們敲鑼打鼓,唱着打油詩。到終點了,來自荔灣區的選手獲勝了。接着就是最有趣的“搶鴨子”遊戲了。資助方和一些好事的富人不許多鴨子仍進水中。選手們從船上跳進水裏抓鴨子,抓到的歸自己。圍觀的觀衆也不甘落後,紛紛跳進水中。場面一片混亂。

比賽結束了,我回到家中,吃着香噴噴的糉子,一家人說說笑笑,開心極了!端午節也將隨着笑聲一直留傳下去,成爲全世界人民的節日。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2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當我唱起這首兒歌,便想起過端午節的情景。

同學們,你們知道端午節的由來嗎?讓我來告訴你們吧。

端午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又稱端陽,重五。主要活動有賽龍舟、吃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相傳龍舟競渡是爲了撈救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把糉子投進江河,是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我們這兒看不到賽龍舟,只能從電視上感受到賽龍舟的'快樂。端午節這一天,外婆買回艾葉、菖蒲插在門的兩側。她說,這樣有避邪的作用。

我最喜歡吃外婆包的糉子啦,那香甜可口的味道,令我久久不能忘懷。坐在外婆身旁,只見她從水中取出三片糉葉,捲成一個圓錐體的模樣,然後放入糯米、蜜棗,一層一層的裹成三角形狀,最後用線捆好,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包好了。我看這麼容易,也學着包一個,儘管很努力,包出來的糉子總是鬆鬆垮垮的。呵呵,有些事情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還真難呀!晚上,媽媽還會用艾葉等中草藥煎的水給我洗澡,這樣能一年不長痱子哦。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我不禁又唱起了這首歡樂的兒歌。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3

又是一年的端午節,又到了賽龍舟吃糉子的時候。在這個熱熱鬧鬧的季節裏,我懷念起了那年的端午節,那是我第一次包糉子。

那天是端午節,媽媽早就把糯米和糉葉買好了。媽媽把材料準備好,開始包糉子。我一看,一個個漂亮的糉子在媽媽手中誕生,好像很簡單嘛,於是我纏着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笑眯眯地答應了。

開始動手,我拿出兩片一大一小的糉葉,學着媽媽的樣子折出一角,再在摺好的角筒上放入一點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塊豬肉,又用糯米蓋得嚴嚴實實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還順利地完成了一大半。當我再把糉葉蓋好時,糯米就像孩子似的不聽我的使喚,接二連三地跳出來。我急得直跺腳,幸好媽媽替我去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氣。有了失敗,我小心了許多,也成功地包出了幾隻。

看着自己包的糉子,我心裏說不出的高興。

媽媽把糉子拿去煮好後端了上來,打開鍋蓋,香噴噴的熱氣撲面而來,我輕輕地拿了一個肉糉子,撥開糉葉,咬了一口,又香又糯,太好吃了!

吃着香噴噴的糉子,我體會到了勞動的快樂。以後每年的端午節,我都要自己親手包糉子。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4

又一個端午節來臨了。每當想到端午節,我就會想起那位值得讓人紀念的偉大愛國詩人——屈原。

屈原的一生是坎坷的,他把自我心中的愛國主義寫成了一首又一首詩,直到之後國家滅亡,他也不屈服,身背年幼的皇帝,爲國投江自殺。這感人事蹟感動了我們一代又一代的炎黃子孫,他們爲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建立了這一個節日——端午節。

在端午節裏,人們要吃糉子、賽龍舟、插艾葉、戴香囊。記得我五六歲的時候,媽媽教過我一首兒歌:“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帶香囊。吃糉子,撒白糖。龍舟下水喜洋洋。”

我的家鄉建湖,那裏的人們也都這樣。端午節前夕,就包好了糉子,插好了艾葉,戴好了香囊。灑黃酒,驅害蟲,把房裏打掃得乾乾淨淨,喜氣洋洋地迎來端午節。

端午節時,我最愛戴香囊。那香囊的香氣可香啦!讓人聞着心曠神怡。我也愛吃糉子,異常是那甜絲絲的蜜棗糉子,又香又白、又嫩又甜的糉子讓人吃了讚不絕口。

知識淵博的爸爸對我說,端午也叫端陽、重五劃龍舟當時是爲了打撈屈原的屍體;而往江裏投糉子是爲了讓魚蛟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我聽了,才明白爲什麼要賽龍舟、投糉子了。

我愛家鄉的糉子,愛家鄉的香囊,更愛家鄉的端午節。

家鄉的端午節作文15

在我的家鄉豫南,端午節是除了春節和中秋節之外另一個比較隆重的節日,不僅僅是因爲它有關於屈原的歷史傳說,在比我們更遠一點的南方,還會有龍舟比賽,我們這裏沒有,這裏之所以說隆重是因爲它有序幕、高潮、還有尾聲。

它的序幕大約提前半個月就開始了,或者更早,村裏的閨女媳婦們提前準備五彩線還有做各種香包的配料,據說孩子帶了五彩線就不會被蛇咬了,可能是因爲五彩線的樣子和老家的無毒小花蛇長的很像吧?

帶了香包,小孩子就不會被蚊蟲叮咬,因此村裏的大閨女小媳婦老早的都開始忙碌起來了,小孩子們就像跟屁蟲,和她們一起跑來跑去湊熱鬧,對於小一點的姑娘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不知不覺的也就會配五彩線、會縫香包了。

五彩線就是五種顏色的線搭配在一起做成的,端午節戴在孩子們的手腕、腳踝、還有脖子上,家裏的綵線不是很齊全,沒有關係,有白線就可以了,因爲可以用白線染出黑線、綠線、黃線、紅線,五彩線做法非常有趣而且環保,我們用鍋灰來染黑線、用灰灰菜染綠線、用莧菜染紫紅色、用藏紅花染出橙黃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