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節日範文 > 元宵節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

元宵節1.11W

在日常的學習中,大家都參加過令自己印象深刻的主題班會吧?主題班會要具有教育性、知識性、趣味性。你知道如何準備一個主題班會嗎?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1

元宵節又被稱爲“燈節”,爲促進學生進一步瞭解民族傳統節日,進而弘揚民族精神,秉承傳統節日,豐富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特制定了元宵節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寒假裏真正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節日。

活動背景:

爲了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民族的傳統節日,進而尊重我們的民間風俗習慣,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來樹民族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蒐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6.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活動內容:

1.瞭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

2.學生動手自己製作燈謎、元宵燈作品進行評比。

活動建議及進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學生自主自願地參加這次探究活動,並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階段的探究實踐活動。

第一階段:瞭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佈置學生,利用寒假,藉助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爲單位,班主任爲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製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可以讓學生到電腦上網查找有關資料,並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蒐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以及掌握的元宵節知識,動手設計一份手抄報。

2.元宵節前學生動手自己製作燈謎、元宵燈作品,以備開學後進行評比

學生方面:每個學生製作一個春聯或者燈謎;

開學後舉辦猜燈謎活動;

以班爲單位,班主任(任課教師協助)準備好燈謎(也可使用學生準備好的燈謎),併到總務處領小獎品,讓學生猜謎底,猜對者發給小獎品。

3.活動結束後,每班交5篇有關過元宵節的小作文,進行評比。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2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學習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犛牛時的歡樂心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理解課文內容,體會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犛牛時的歡樂心情。

三、時間:兩課時。

四、教學準備:課件

五、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1.板書課題,根據課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會產生哪些疑問?

(“雪頓節”是什麼節?賽牛是怎樣的場面?)

[激發好奇心及觀察力,主動探索和發現問題。]

2.“雪頓節”是藏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在藏語中,雪頓節的意思是“喝酸奶的節日”。一般在藏曆7月初舉行,爲期3—5天。節日期間,藏族人民觀看藏戲,同時舉行遊園活動,彈唱、歌舞、賽牛,盡情歡樂。

今天,咱們就一起去欣賞一場別開生面的賽犛牛會。

(二)自主讀文、探究識字:

1.自由讀課文,畫出生字,採用自己喜歡的識字方法自學生字。

[尊重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方法的選擇,鼓勵學生自主、合作學習。]

2.字音都讀準了的同學把書立好就大聲讀課文。

3.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

按小組順序帶讀生字生詞。出現問題及時訂正。

誰願意做小老師給大家講一講生字中複雜的字形,易錯的字音,難理解的字義。

[重視對學生自主識字的引導與交流,不斷擴大識字成果。

測查

讀音:嶄慘豁

筆順:砸骨

分段指名讀課文。糾正讀錯的字音。

大家認得真好,有些字不但要求會認而且還要會寫呢。

指導寫字

1.上下結構的字:賞、牽、嶄、不要寫得過長。

2.左右結構的字:脾、踢、嫩、不要寫得過寬。

3.“賞”字最後一筆是點;“牽”字第三筆也是點。

4.“砸”最後一筆,“骨”第三筆都是豎折。

[引導學生髮現書寫規律,根據這些規律把字寫正確,寫勻稱。]

(五)作業。

生字、字詞,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出示字卡,複習檢查。

(1)會認字(組詞)。

(2)會寫字(說記字方法)。

2.檢查朗讀。

(二)自主研讀,理解體味。

1.出示閱讀提示,明確閱讀要求。

(1)作者按什麼順序寫一場賽犛牛的?寫了哪幾方面的內容?

[新課標提出:“在教學中尤其要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力。”何爲“整體把握”?即在教學上,強調閱讀教學的整體輸入、整體輸出。一篇文章是一個整體,這個整體可以是主要內容,可以指思想感情,可以指表達方式。內容也好,情感也罷,都要通過語言文字來表達。葉聖陶先生曾把一篇文章比作一個圓球,組成文章的所有詞句段都環繞於這個球心,缺了其中的某部分,就成不了圓球。所以教學一篇文章,要着眼於整體。“一般都是先全篇閱讀(整體)——分段閱讀(部分)——全篇整理深化(整體)]

(2)雪頓節賽犛牛會的哪些情景最有趣?哪些情景最讓人揪心?畫出有關語句。

(3)讀一讀這些句子。

2.組織交流

重點體會、點撥

板書:比賽前——比賽中——比賽後

(1)“榮耀”“節日盛裝”“出征的勇士”的意思,說明什麼?

(2)主人的動作、犛牛往前衝的`情景及“甩鞭聲、砸地聲、叫喊聲”客人們的擔心,寫出了比賽場面的壯觀、驚險、熱烈。

(3)“沒有取得名次的騎手,也不介意”說明參賽者都有一個好心態,目的是圖個好心情,跟着高興。

[教師在尊重學生自由表達的前提下,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要給學生適當的點撥、一定的評價。學生理解不了的詞句,先要指點他們怎樣理解——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聯繫自己的體驗,或造句,或找近義詞及反義詞等]

3.指導讀

讀出藏族人民過雪頓節賽犛牛時的歡樂心情。

[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學會讀書,必要時可以讓學生跟讀。

(三)迴歸整體,深化“歡樂心情”

1.有感情地讀課文。

2.彙報學習本課後的收穫。如:思想方面、寫作方面、有感情朗讀等。

(四)拓展延伸。

1.通過讓學生去想,去交流資料,激起學生對各民族傳統節日的興趣。

2.從課文中找出描寫犛牛發怒奔跑及它與主人親近的語句,讀一讀,並抄寫下來。

(五)佈置作業

查找、收集有關少數民族風俗習慣、傳統節日的資料,以小組爲單位制做展板。

[語文課程的開放性決定了語文教學決不能侷限於課堂教學,而應在此基礎上深化、延伸,使學生學以致用,真正形成語文能力,提高語文素養。]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3

教學目標

1.認識“古、詩”等13個生字。會寫“古、聲”等6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學重點

識字、寫字,能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準備

幻燈片、課件或古箏曲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你會背哪些古詩?

(指名隨意背誦古詩)你們已經會背這麼多古詩了,真了不起。那麼,老師寫兩個字看看誰認識。(板書:古詩(加拼音)。(會的學生當小老師教教不會的。然後集體交流並書空“古”。)你會背幾首古詩?(板書:首(加拼音))哪位同學認識這個“首”字?(指名讀字、正音、擴詞)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4課古詩兩首(板書:課題)

雨後的早晨,當我們從香甜的睡夢中醒來,推開窗戶時,你有什麼感覺?(生可以根據切身經歷來回答,也可以想象着來回答。)一千多年前的孟浩然跟你們有同感,他以詩的形式爲我們展現了一幅雨後清晨的春景圖──春曉(板書:春曉)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範讀課文,生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邊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讀準字音、讀得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熟讀成誦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樣記住“眠、處”的?(生彙報識字方法。)

點撥:

(1)“眠”是形聲字;它是什麼意思。

(2)“處”是翹舌音,也是多音字,還念chǔ;與“外”區別;書空。

3.說一說:詩中寫了春天什麼時間的景色?又寫了哪些景物?你是從哪句話讀懂的?

點撥:(1)鳥的叫聲是什麼樣的.?(幻燈出示:()的鳥叫聲)

(2)播放風雨聲,想象說話:你眼前出現了什麼?你又想到了什麼?

(3)看到飄落的花瓣,你有什麼感受?

(4)結合每一句進行朗讀指導、訓練。

4.配樂誦讀全詩。(個人讀、評價讀、小組比賽讀)

5.背誦詩句。(男女生比賽讀、背)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古、詩、首、眠、處、聞、聲、多、知

2.認讀、組詞,用“到處”說話。

3.觀察“處、聲、多、知”的結構,並說一說它們在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重點指導“處、聲、多”。

5.學生描紅、臨摹。

六、課後作業、擴展活動

積累詠春的詩句。

第二課時

一、激發情趣、導入課題

春天到了,你們喜歡幹些什麼?清朝詩人高鼎居住在鄉下時就親眼目睹了兒童放學歸來,三五成羣,迎着春風,放飛風箏的情景,於是他便爲後人留下了一首較爲明快的詩篇──《村居》。(板題,生齊讀課題並識記“村、居”)

  二、範讀課文、整體感知

認真聽不認識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讀音。

  三、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利用拼音自讀古詩,邊圈畫生字,要求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連貫。

2.小組合作,交流識字方法。

四、理解詩句、感悟欣賞

1.指讀古詩,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你是怎麼記住“醉、煙、童、散、忙”的?

點撥:(1)“醉”是平舌音。

(2)“煙”韻母是前鼻韻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認記(立+裏)。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書空;擴詞;用“急忙”說話。

3.自讀古詩,然後談一談你最喜歡這首詩的哪一句,爲什麼?

點撥:(1)紙鳶:風箏。

(2)拂堤楊柳醉春煙:楊柳在微微春風中搖搖擺擺,陶醉在這美麗的春光中。(演示課件或出示圖片,幫助學生理解)

4.讓我們閉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樂聽xx同學朗誦這首詩,然後談談你的感受。(指名配樂朗誦)

5.交流聽讀後的感受。

6.請你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讀出你的感受。(配樂練讀、指名讀、評價讀)

7.練習背誦課文。

  五、再現生字、指導書寫

1.出示“醉、煙、童、散、忙”。

2.連詞認讀生字。

3.觀察“忙”的結構特點,說說這個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

4.指導、示範書寫“忙”字。

5.學生描紅、臨摹。

六、交流資料、擴展朗讀

自古以來,人們都喜歡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詩人除了《春曉》《村居》以外,還寫了很多詠春的詩句,把你積累的詩句與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師摘抄的詩句,讓學生讀一讀。如:

雙飛燕子幾時回?夾岸桃花蘸水開。──徐俯《春遊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蘇軾《春宵》

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朱熹《春日》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鬥芳菲。──韓愈《晚春》)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4

教學目的

1.通過學習,理解課文內容,能說出“刻舟求劍”這個成語的含義,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2.學會本課7個生字和掌握由這些生字組成的詞語。

3.會背誦課文。

4.寫話練習。用一段話寫出在學雷鋒活動中做的一件事。

教學時間3課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

2.理解刻舟求不到劍的道理。

教學難點寫話練習。

教學準備投影片一張、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學過程

第一節

教學內容:初學生字,認真閱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教師講:第八課講的是古時候稱象的故事,你們還喜歡學故事嗎?請大家一起來學習。

二、默讀課文,初步感知

要求:(1)看拼音讀課文,把生字的音讀準。(2)新詞要聯繫上下文來理解,不懂的地方記下來。(3)標出小段。

三、認讀生字,解答疑難(出示生字卡片)

四、深入分析、弄懂寓意

1.指定四位學生讀課文。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時間?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寶劍掉到哪裏去了?

2.提問:這個人的寶劍是怎麼掉進江裏的?讀課文回答。“不小心”是什麼意思?再讀這一段,用十分惋惜的語氣讀讀。

過渡:那個人是怎麼做的呢?他爲什麼這樣做?

3.讀第二段,回答問題(①一點兒不着急。②在船舷上刻記號。③他想記住掉劍的地方,撈上寶劍?)

4.指導看插圖,說清圖意。

5.小聲讀3~4段,思考:當有人問他,他是怎麼回答的?

(1)提問:“有人”指的是什麼人?他爲什麼要問?每句話是什麼意思”應該怎麼讀,誰來讀讀看?

(2)教師示範。學生練讀,指名讀。第一句要讀出着急的語氣。兩句話既要讀出不理解的語氣,而且還要讀出不贊同的口氣。

(3)理解詞語“不慌不忙”的意思。他爲什麼不慌不忙?

(4)用不慌不忙的語氣讀讀那個人的話。

(5)提問:按照那個人說的辦法,能把寶劍撈上來嗎?爲什麼?(展開討論)

(6)用投影片演示(或用掛圖)讓學生看明白:船一移動,船的位置就變了,在船上的記號的位置也跟着變了,那個人只記住劍從船弦掉下去的位置,並不是劍掉在水裏的位置,所以,完全不可能在船靠岸之後,從船上刻有記號的地方撈到劍。

五、揭示課題,析字悟意

1.讓同學說出這個故事的名字。

2.逐字分析,舟:是船;求,是找的意思。用自己的話說出這個成語的意思。

六、總結談話,啓發聯想

1.分組討論。

①那個人等船靠岸後撈到劍了嗎?

②他沒撈到劍會說什麼?

③別人可能又會說什麼?

2.提問

①你認爲那個人錯在哪裏?

②學完寓言以後,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板書設計

第二節

教學內容:學習本課7個生字,練習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朗讀課文

二、自學生字,要求重點放在分析字形上

三、集體學習,掌握字形,弄懂字義

1.檢查個人學習情況。

(1)指定認讀。

(2)開展競賽認讀。

2.開展互教法。(學生自由領生字,教給大家)如“求”是“球”去掉“王”旁。

“寶”,“玉”字上面加個“宀”頭。寶劍:古時候指稀有珍貴,所以是“宀”頭。

“撈”,“勞”字加個“扌”旁,“撈”東西,要用手,所以是“扌”旁。

3.教師幫助分析重點字形。(筆畫多和易錯的)

劍:右邊是“臉”的左半部,最後一筆橫變成提,右邊是“刂”旁。

“急”,上下結構,上面是,中間是彐,下面是“心”底。因爲心裏急,所以下面是“心”底。

“號”,是上下結構,上面是口,下邊是橫,豎折折鉤,注意最後一筆不要穿過橫。

“慌”,指心裏慌,所以左邊是“忄”旁,右邊分爲上中下,上面是草字頭,中間是“忙”的右半邊,下邊是。要寫緊湊些,可與熟字“流”區別異同點。

4.擴詞練習,豐富詞彙。

5.邊講邊理解詞語:

“寶劍”:原指稀有珍貴的劍,後來泛指一般的劍。

“不慌不忙”:心裏很沉着,不着急。

四、鞏固複習生字詞

1.看音寫詞語。

2.猜字謎。

3.抄寫生字。

五、作業

1.寫生字。

2.練習背誦課文。

板書設計

第三節

教學內容:(1)指導背誦課文。

(2)寫話練習

教學過程

一、指導背誦課文

1.教給背誦方法。

(1)根據內容,想聯繫。

(2)參看插圖,抓事態。

(3)讀完一段,練習一段。

(4)反覆練習,記得牢。

2.可採用多種方法。(自由背、分行背、互相背、指名背、齊背、領背等)

二、寫話練習

1.讀寫話要求。

2.回憶在學雷鋒活動中參加了什麼活動,做了什麼好事?

3.在班上交流。

4.教師講明寫作要點和格式要求。

5.用一段話寫出來。

三、作業:把寫出的一段話讀給家長聽。

《揠苗助長》教學設計

一、導入

1、今天,我們要學講一則寓言故事,我們不僅要學會,還要會講。什麼是寓言呢?

2、(出示投影)注意寓言的“寓”(大屏幕演示“寓”字的寫法)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你們是如何預習的?通過預習你讀懂了什麼?

相機板書:巴望

焦急

激動

傷心

二、猜猜看

既然你們都讀了不少寓言故事,現在老師來考考你們,誰願意接受挑戰?願意接受挑戰的請起立。

(出示課件-猜猜看)

三、讀課文,講故事

1、課堂上最美妙的`聲音便是同學們的朗朗讀書聲,請同學們用自己最動聽的聲音把課文讀一遍,要做到正確、流利。一會兒站到前邊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爲了展示最佳的讀書效果,我們再將課文聽一遍。善於聆聽也是一種好的讀書方法。(出示課件邊看邊聽)

3、同桌互相講故事。

4、再以第一人稱小組中改編故事

四、配音講故事

1、選出農夫、農婦和他們的孩子的扮演者

2、(出示課件:揠苗助長動畫)自我介紹

3、配音講故事

4、小結。

問農夫:當時你爲什麼會想到拔苗的辦法?現在後悔嗎?說說你的想法。現在你最想對觀衆們說的一句話是什麼?

問農婦:你的丈夫做了一件蠢事,你該如何處理這件事?你的丈夫有勇氣當着這麼多人的面講他的這件蠢事。他真是一個勇敢的人。你看他懊悔的樣子,你該怎麼開導他?

問孩子:小朋友,你的爸爸幹了一件蠢事,你一開始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現在你知道了嗎?你還愛你的爸爸嗎?你知道你爸爸爲什麼會犯錯誤嗎?

五、總結

1、同學們,你們從這位農夫身上應該吸取什麼教訓呢?(出示課件-總結的話)

2、我們以後做任何事都不能違背了事物的自身規律,讓我們都做一個聰明的人,做一個善於觀察、不急於求成的人。

六、作業

《揠苗助長》新編(說說自己做過的一件蠢事)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5

8.短文兩篇

巴金

教學目的

(一)知識儲備點

1.瞭解神話傳說“夸父追日”“嫦娥奔月”。

2.瞭解課文內容。

1.學習散文詩優美的語言,蘊含着哲理。

2.理解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3.貫通理解兩篇短文的主題表達。

(二)能力培養點

強化誦讀,體會巴金散文作品蘊含的美感。

(三)情感體驗點

理解文中表現的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希望和信念,引導學生追求積極奮發、堅韌向上的理想人生人格。

二、教學設想

1.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1)加強誦讀,培養感受能力、理解能力。

(2)理解兩篇短文的精神實質及其時代意義。

難點:把握文中重點語句的深刻含義。

疑點:作者爲什麼不寫日,不寫月,而寫與日月無關的東西?

2.課型及基本教學思路

自讀課。

誦讀,感知文意。聯繫特定的時代背景,結合文中重要詞語的意義,貫通理解兩篇文章引用傳說的深意,從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1.課文中的聯想與想像。

2.理解作品的主題。

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嚦谷(y6ng)一撮灰(cuo1)皓月(hao4 )妲娥(heng2)

2.解釋下列詞語。

皓月:明亮的月亮。

露臺:曬臺。

yang谷:古書上指日出的地方。yang,日出。

二、導入

無數人詠歎太陽和月亮,留下了美好的詩篇。作者在特殊的年代裏,對着這永恆的星球發出了自己的感嘆。在《日中,作者顯然在飛蛾撲火、夸父逐日中寄託着深意;而寒夜裏面對如鏡的涼月,想起了嫦娥奔月,又是一種別樣的心情。

作者簡介:

巴金(1904~),原名李堯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早年在南京東南大學附中學習,後赴法國巴黎學習。回國後長期從事著譯。曾任文化生活出版社總編輯。建國後曾任中國作家協會主席、全國政協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代表作有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憩園和隨筆集。其散文思想深刻,語言優美,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

三、朗讀課文,初步體會作品的主題

讓學生交流讀後心得。

四、精讀《日》

學生朗讀《日》一文。思考:文章按怎樣的思路展開的?如何理解

作品的主題?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這篇散文詩僅僅250餘字,卻濃縮着豐富的感情,它像一團火,炙烤着讀者的心靈。

開頭兩段,作者把自己的感情形象化,先是讚美飛蛾,因爲它是爲追求光和熱而被燈火燒死的,接着又懷念夸父,因爲它是爲追趕日影而渴死暢谷的。這是作者思想感情形象化的表白,他所歌頌的是追求光和熱的執着態度,是爲了得到光和熱不怕粉身碎骨的獻身精神。飛蛾和夸父的形象,是作者思想性格的真實寫照。

三、四兩段,對追求光和熱的獻身精神正面展開議論,指出了生命是可貴的,但爲了追求光和熱應該不怕犧牲,並且還指出追求光和熱的目的是爲了給人間爭得光明與溫暖。這裏滲透着進步的價值觀、生死觀的理論原則,言簡意賅,發人深思。

第五段,作者又進一步明確地表示自己的決心。自己願作人間飛蛾,爲了追求光和熱,飛向日球,失去知覺,化爲灰燼,在所不惜。這是作者莊嚴的宣言,具有着震撼人心的力量。

熱情洋溢、感情奔放是巴金作品的突出特色,《日》一文便是凝聚着熾烈的熱情的佳作。作者歌頌了不顧一切追求光明的精神,表露出不可遏制的爲真理而勇於獻身的思想,表達了爲國家、爲人民發光、發熱,直到燒成灰燼的決心和意志。它蘊含着哲理,奔涌着熱情,堪稱“字挾風霜”、“聲成金石”的藝術精品。

五、指導學習《月》

學生以小組形式,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來學習。

學生自由朗讀《月,提出問題,共同解決。

提問:月亮在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什麼?你是通過文章中的哪些描寫體會出來的.?這裏所表現的意境,能使你聯想起古詩文中的哪些詩句?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

月亮在文章這裏帶給作者最突出的感覺是寒冷。

相關的描寫句子有:

“寒夜對鏡,只覺冷光撲面。面對涼月,我也有這感覺。”

“我望着明月,總感到寒光冷氣侵入我的身子……覺得自己衣服上也積了很厚的霜似的。”

“的確,月光冷得很”。

“月的光是死的光。”……

作者筆下的月給人的是寒冷、陰冷,讓人冷靜,不同於日帶來的熱情洋溢。

學生交流寫月的古詩文,進行整理歸類。

(一)月,呈現不同的形態。

“可憐九月九年級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

“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李白渡荊門送別)

“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范仲淹岳陽樓記)

(二)月,撩撥滿腹的愁緒。

“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靜夜思)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張繼楓橋夜泊)

“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李商隱無題)

(三)月,包含着瑰麗的想像。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淵明歸園田居)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辛棄疾西江月)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月下獨酌)

六、組織學生講神話故事

如“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等神話故事,小組之間進行比賽。

七、小結

短文兩篇是巴金建國前創作的散文詩。它散發着作者憂鬱而熱情的青春氣息。 。

《日》表現作者熱情洋溢的一面,在那個“沒有了光和熱”,只有“黑暗的寒冷世界”,“我願做人間的飛蛾”,“飛向火熱日球”,寧願捨棄自己的生命,表現了作者對真理的追求。

《月》則表現作者細膩幽靜的一面,作者讚頌妲娥爲了一個不知名的理想而放棄原有的一切,“妄想”改變“月”這個冰冷的星球。妲娥是作者理想精神的化身。

這兩篇短文都表現了作者對人生、對生活的一種希望和信念。

八、佈置作業

1.研討與練習三。

2.選用課時作業優化設計

板書設計

短文兩篇

巴金

日:激情洋溢

飛蛾撲火追求光和熱

夸父逐日寄託人格理想

月:細膩幽靜使星球再生

嫦娥奔月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6

[目標設定]

基本目標

1、初步進入鑑賞學習,瞭解人物形象在記敘類文學作品中的地位和作用,體會理解和鑑賞的異同。

2、引進研究性學習方法,通過一定數量作品的閱讀、鑑賞,學習從情節、環境兩個方面切入,運用比較法、言行法等方法鑑賞人物性格,提高鑑賞文學作品的能力。

3、瞭解人物性格常識,懂得人物性格複雜化的原因;瞭解敘事類文學作品中細節和人物語言的作用。

輔助目標

1、積累文學常識——魯迅的小說的歷史地位;巴爾扎克及其生平創作;方苞與桐城派散文;曹雪芹及《紅樓夢》;曹禺及其《雷雨》歷史地位;《水滸》的人物描寫的特點;茅盾在文學評論方面功績;戲劇文學的基本常識。

2、開拓學生視野——採用“主題讀書”“擴展讀書”的`形式,充分利用《新語文讀本》等資源,放手讓學生閱讀課外的敘事類文學作品;組織“怎樣分析細節”和“怎樣分析人物語言”專題講座,提供分析的思路和方法。

3、嘗試以寫帶讀——通過收集、閱讀典型範文,試寫人物鑑賞一得,互動交流等多種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讀讀寫寫中學會鑑賞。以此爲突破口,進一步訓練學生自讀自析課文的能力。

目標鏈接

1、與“文言文基本過關計劃”鏈接:爲“鑑賞、讀寫並重背景下提高學生文言理解能力”探索和實驗提供支撐。

2、與本學期寫作教學實現鏈接:將“細節”與鑑賞聯繫起來進行教學,注意讀寫的結合。

[過程設計]

△準備

——完成《左忠毅公逸事》和《鴻門宴》的文言語言教學。

——初步瞭解《新語文讀本》等教學資源的情況,作好使用的準備。

△實施

第一課時:以《左忠毅公逸事》爲例,介紹人物形象鑑賞的常識

第二課時:以《鴻門宴》爲例,進行人物形象鑑賞方法指導

第三課時:《紅樓夢》專題閱讀:《寶玉捱打》+《新語文讀本》關於《紅樓夢》的資料+寫鑑賞筆記

第四課時:課內小說作品的聽讀《歐也尼·葛朗臺》《林教頭風雪山神廟》+寫讀書筆記

第五課時:擴展閱讀:《新語文讀本》小說選讀1:(每人2~3篇)+讀寫筆記(課外:自讀鑑賞文章)

第六課時:擴展閱讀:《新語文讀本》小說選讀2:(每人2~3篇)+讀寫日記(課外:摘讀鑑賞文章)

第七課時:專題講座:怎樣分析細節?

第八課時:交流:“我對《XXX》小說的鑑賞一得”(與寫作同步)

第九課時:主題閱讀:認識魯迅(同時佈置《祝福》學習要求(書面))

第十課時:《阿Q正傳》的互動式學習

第十一課時:《雷雨》背景與基本內容介紹

第十二課時:專題講座:怎樣分析人物的語言

第十三課時:交流:“從《阿Q正傳》《祝福》,看魯迅小說的特點”(與寫作同步)

第十四課時:《雷雨》的人物形象討論交流會

第十五課時:第一、二單元教學總結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7

設計說明:

本課教學,要處理好教與學的關係,樹立“教是爲了學”的觀念。在重視改進教法的同時,更要重視學法的指導;在讓學生“學會”的同時,更要指導學生“會學”。本課教學,要重視語言文字的學習。抓好語言文字的訓練,做到因道學文,以文悟道,把語文課上成真正的語言文字課。

教學要求:

1、學習課文中優美生動的語言,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秀麗,激發熱愛祖國山河的情感。

2、學習“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

3、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詞語。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法特點:

1、本課的教學思路是:先整體後部分再整體,也就是先“整體感知,直奔中心”,接着“部分深究,逐層滲透”,最後“再現整體,深化中心”。

2、教給學生“從中心句入手”學課文的方法以及抓關鍵詞學句的方法。

3、採用先扶後放,扶放結合的方法。第二節的教學由教師“扶”,第三節“放”手讓學生自學,教師進行點撥引導。在發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要充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教學步驟:

一、啓發談話,導入新課

同學們都喜歡旅遊,今天老師和大家一起去桂林,看看那裏的山水。桂林是我國廣西的一座美麗的城市,也是著名的遊覽勝地。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遊客前往參觀旅遊。爲什麼呢?因爲桂林山水素有“甲天下”的美稱。(出示多媒體課件,邊看邊思:桂林山水給你留下什麼印象?)

桂林山水相關的圖片展示

二、揭示學法,理清脈絡

1、第一步,找出中心句,理解意思,說說作用。(學生默讀課文,找出並劃出中心句)。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中心句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2)用抓關鍵詞的方法理解句意:先學懂“甲”的意思,再理解全句的意思:“桂林山水天下第一。”

(3)這句話點明瞭全文的中心,寫出桂林山水的秀麗,也抒發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感情。

2、第二步,圍繞中心句,瞭解內容,理清思路。

先指名讀課文,思考:文章圍繞中心句寫了哪些內容?是怎樣一步一步寫的?

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課文圍繞中心句寫了灕江的水和桂林的山。

(2)先總的介紹“桂林山水甲天下”,再具體描寫灕江的水是怎樣的水,桂林的山又是怎樣的山。

(3)最後寫遊覽桂林山水總的印象和感受。(據此給課文分段,理清思路,按“總起—分述—總結”的方法分段。)

3、第三步:圍繞中心句,學習詞句,領悟感情。

默讀思考:從哪些詞句能看出灕江的水“甲天下”?課文寫了灕江水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讀後討論交流,明確:

(1)大海的水“波瀾壯闊”,很美;西湖“水平如鏡”,也很美。可作者說“從沒見過灕江這樣的水”,說明灕江的水勝過大海和西湖,比大海、西湖更獨特,更美麗。是用“比較”的方法寫出灕江的水“甲天下”。

(2)灕江的水有“靜、清、綠”三個特點。寫“靜”,是通過人的“感覺”來寫的——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寫“清”是從“視覺”的角度寫的——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寫“綠”是用“比喻”把內容寫具體的'——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結合教學比喻句,知道句中把灕江的水比作綠色的翡翠。)

(3)個別讀,引讀,要讀出感情。(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靜啊nga.真清啊nga,真綠啊ya)

三、總結方法,自學感悟

思考題: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出桂林的山美得“甲天下”?課文寫了桂林山的哪些特點?用什麼方法寫的?

自學後討論,教師引導,結合進行朗讀指導,明確:

(1)作者先用“比較”的方法寫出桂林的山勝過泰山和香山,說明桂林的山“甲天下”。

(2)再用生動的比喻描寫出桂林的山“奇”。(結合看圖,理解“像老人,像巨象,像駱駝,並理解“奇峯羅列,形態萬千”的詞意。)

(3)同樣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寫桂林的山“秀”。(結合看圖解釋:翠綠的屏障。

(4)桂林的山很“險”,抓“危峯兀立”,“怪石嶙峋”等詞語,領會山勢之險。

(5)結合學習比喻句,分別說出在這些比喻句中各把什麼比作什麼?

(6)反覆誦讀課文,特別注意三個“啊”的讀音:真奇啊(ya),真秀啊(wa),真險啊(na)。

四、深化重點,揭示中心

1、學習重點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先學懂詞意:舟,指小船;碧波,碧綠的波浪;畫,畫卷;遊,遊覽。再學懂句意:小船行駛在碧綠的江面上,人好像在美麗的畫卷中游覽。句子形象地寫出桂林山水的無比秀美。也抒發了作者讚美桂林山水的情感。

2、句子的作用與開頭“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照應,並有總括全文的作用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8

  一、目的及意義

1、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組織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體”這個理念。培養他們組織和參與活動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參與能力、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讓學體會到自己纔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積極、主動求知的願望,3、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都是生機盎然的,充滿趣味的。

  二、活動形式

以班級爲單位組織各項慶祝活動

  三、活動內容

預備工作:3月3日——3月10日

1、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從“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的詩歌”3個方面瞭解元宵節的來歷、演變過程以及相關習俗(如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獅子等),收集相關的謎語,圖片,故事。

2、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花燈(最好是自制燈籠),3個燈謎。

活動正式內容:

誦一誦、說一說:

1、班隊會課上每個班級學生交流元宵節的來歷,講講關於元宵節的故事,朗誦一些關於元宵節的詩詞。

2、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製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

猜一猜、玩一玩:

組織開展“賞花燈、猜燈謎”活動。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9

元宵節又被稱爲“燈節”,爲促進學生進一步瞭解民族傳統節日,進而弘揚民族精神,秉承傳統節日,豐富知識,增強民族自豪感。特制定了元宵節活動方案,讓學生在寒假裏真正瞭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的節日。

活動背景:

爲了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民族的傳統節日,進而尊重我們的民間風俗習慣,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通過這次的元宵節活動,來樹民族文化之根,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活動目的:

1.通過活動,讓學生體驗、感受、熟悉我國的傳統節日——元宵節;

2.通過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們中華民族的風俗習慣,進而尊重和熱愛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3.通過本次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到中華民族文化的魅力所在;

4.培養學生上網蒐集信息、整理資料,調查訪問等綜合能力;

5.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探究意識,協作精神;

6.讓學生獲得情感的體驗;

活動內容:

1.瞭解元宵節的由來與傳說,元宵節的'習俗

2.學生動手自己製作燈謎、元宵燈作品進行評比。

活動建議及進程安排:

利用寒假由學生自主自願地參加這次探究活動,並以合作小組的形式共同完成各階段的探究實踐活動。

第一階段:瞭解“元宵節”

學生方面:提前佈置學生,利用寒假,藉助電腦,讓學生圍繞“元宵節”的主題,提出你想知道元宵節的哪些知識?可以上網收集資料,也可以問問社區的爺爺奶奶們。

教師方面:以班爲單位,班主任爲有興趣的學生提供有關春聯知識、燈謎知識和元宵燈製作方法的專題輔導講座,可以讓學生到電腦上網查找有關資料,並有計劃地組織大家對所查閱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從而培養學生上網蒐集資料、處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

第二階段:1.學生就元宵節活動,以及掌握的元宵節知識,動手設計一份手抄報。

2.元宵節前學生動手自己製作燈謎、元宵燈作品,以備開學後進行評比

學生方面:每個學生製作一個春聯或者燈謎;

開學後舉辦猜燈謎活動;

以班爲單位,班主任(任課教師協助)準備好燈謎(也可使用學生準備好的燈謎),併到總務處領小獎品,讓學生猜謎底,猜對者發給小獎品。

3.活動結束後,每班交5篇有關過元宵節的小作文,進行評比。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10

  一、目的及意義

1、鼓勵學生自己動手組織活動,參與到整個活動中來,體現“學生是學習和活動的主體”這個理念。培養他們組織和參與活動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參與能力、蒐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

2、讓學體會到自己纔是學習活動的主人,獲得成就感,激發他們積極、主動求知的願望,3、豐富學生的學習生活,使他們感到學校和學習都是生機盎然的,充滿趣味的。

  二、活動形式

以班級爲單位組織各項慶祝活動

  三、活動內容

預備工作:3月3日——3月10日

1、學生通過各種形式的調查研究,從“元宵節的由來、元宵節的.習俗、元宵節的詩歌”3個方面瞭解元宵節的來歷、演變過程以及相關習俗(如吃元宵、賞花燈、猜燈謎、踩高蹺、舞獅子等),收集相關的謎語,圖片,故事。

2、每個學生準備一個花燈(最好是自制燈籠),3個燈謎。

活動正式內容:

誦一誦、說一說:

1、班隊會課上每個班級學生交流元宵節的來歷,講講關於元宵節的故事,朗誦一些關於元宵節的詩詞。

2、學生相互欣賞各自的花燈,教師引導學生用連貫的語言介紹自己花燈的形狀、顏色、名稱、製作方法及特別之處等。

猜一猜、玩一玩:

組織開展“賞花燈、猜燈謎”活動。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11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落、少、揚、煙、童”等11個生字。

2.會寫“少、處、忙、村、放、春、學”7個字。

3.學習“豎心旁”“反文”兩個部首。

4.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1.正確讀準11個會認字。按正確筆順書寫7個會寫字,並注意安排好字的間架結構。認識並正確書寫2個部首。

2.瞭解兩首古詩所描寫的情景,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

三、教學準備

課件、字卡。

建議學時數:2學時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內容:學習《春曉》。

步驟:(一)談話:

前面我們學習了兩首兒歌,你們能背下來嗎?(全班齊背兩首兒歌)

背得真好!對於春天,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麼?(指名說話,進行語言訓練,同時激發學習情趣)

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表達了對春天的讚美之情。和我們一樣,古時候的文人也作了很多詩來讚美春天。請看這首詩(課件(或看書)出示《春曉》詩文。)。

(二)讀課文,讀準字音:

請同學們試着讀讀這首詩,不認識的字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拼音節、結合上下文猜字、問同學、問老師等。)

[此環節意在引導學生自己發現、解決問題,尊重學生的個性,使他們有選擇的學習方式權利,不過老師在此要注意引導學生如何選擇方式。對於能自己解決的問題不能依賴別人。如自己可以拼讀音節時不能塗省力而去問別人。]

1.檢查讀音情況:

(1)抽讀卡片指名、開火車認讀:夜、落、少、、知、處。

(2)討論認準這些字的方法:春

[此環節意在在認字過程中滲透漢字的知識、培養識字的`能力。分析字形以會寫字“少”、“處”、“知”爲主。]

(三)再讀詩文:檢查讀音。

1.自由讀。

2.同桌互相讀。

3.指名讀。

(四)識字、理解、感悟、朗讀:

學生自讀詩句,提出不懂的問題,師生共同解決。

[整體感知課文,以學生爲主體,根據學生需要進行教學。順學而導。]

具體解決問題:

(1)理解題意,學習“春”。理解“曉”。

A學習“春”時可以採取猜字謎的形式:“三人觀日”。既而理解“春”的意思,指名進行組次練習。

B讀題目質疑(如果學生初讀時已經提出就直接解決):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C結合“日字旁”理解字義——與太陽有關。指早晨。

D再讀課題,導入:這首詩表現的是春天早晨怎樣的景象呢?

(2)分別朗讀每一個詩句,感受其中的意境:

A:春眠不覺曉: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體會並讀出春天的早晨沉睡後舒服的感覺。引導朗讀:春眠/不覺曉。

B:處處聞啼鳥:通過課件演示,理解“處處”。(分別在不同的方位出現小鳥及叫聲,使學生如臨其境。)引導朗讀:處處/聞啼鳥。

學習“處”:分析字形:半包圍結構,先外後內。與“外”、“夜”對比記憶。

C: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通過課件或圖片展示被春雨打落的花瓣,使學生感受詩人對落花的憐惜之情。引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情感。

D:學習“知”:分析結構,認識“失字旁”。重點指導第四筆不出頭、第五筆是點。

E:學習“少”:引導學生觀察這個字容易錯的地方,與小對比。第二筆是豎,不要寫成“豎鉤”。區別多音字“shǎo”“shào”。

[對生字的學習採取隨文識字的辦法,安排在朗讀感悟過程中,更有利於學生的理解,落實在語言環境中識字的要求。]

F:整體感悟情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對詩句意境的感悟,教學中不要求學生千篇一律。要鼓勵個性體驗,如學生對最後一句的朗讀可以這樣讀:花落知多少感慨:花落知多少。也可以悲鳴:花落知多少。朗讀過程中教師要採取多種形式,如:分句讀、齊讀、合作讀、接讀、評讀等]

(四)熟讀成誦:採取多種形式進行背誦,如自由練習、指名背誦、師生互相提示合作背誦等

(五)寫字:

少:獨體字,注意筆畫間的間架結構,位置安排。(自己描、寫。互評。)

處:正方形,外邊三筆老師帶寫,注意撇短捺長、找準斜度。

知:左右對比,可以用畫線法比較:

左高右低、左長右短,特別是與橫豎中線相關聯的筆畫,要着重觀察描摹。

春:學生小組學習,討論。教師指導(橫與橫之間的距離、長短。)

[針對不同的字,通過不同方式進行指導,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供合作時間與空間。重點突破難點。]

(六)佈置作業:

1.必做:背誦古詩、抄寫生字。

2.選做:查閱作者孟浩然的其他詩句。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村居》

步驟:(一)談話導入、解題、學習“村”。

1、上節課我們學習學習了《春曉》,誰願意給大家背一背?

2、學生背誦《春曉》

3、激趣:下面我們再學一首關於春天的古詩——《村居》。

4、齊讀課題,學習“村”:

問:關於這個字你都知道什麼?(音?義?寫?部首及形聲特點等,)

[此意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給學生展示的時間、空間鼓勵學生多種渠道識字、寫字,加強合作學習。]

(二)激發興趣、整體感知。

1、帶入情景:詩中描寫的就是在鄉村居住是看到的一種春天的景象。(出示課件你們想看嗎?

2、整體感受:看到這種情景你有什麼想法?[鼓勵學生個性展示,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同感受。]

3、導入識字:詩中有一些我們不認識的字,你能試着認會嗎?

(三)初讀課文,識字,讀正確、流利。

1、用最適合自己的方式學習生字、鼓勵合作互助。

2、用卡片檢查生字、指導識字。

3、檢查指導讀課文,指導讀流暢。

(四)理解詞句,瞭解詩的大意。

1、自己學習:自己逐句讀詩,想一想每一句詩什麼意思。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2、小組討論:讀懂的內容、討論不懂的詞句。

3、教師針對學生質疑,指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瞭解每句詩的大意。重點指導詞義:

拂:輕輕地擦、掃。

紙鳶:風箏。

煙:春天蒸騰起的煙霧。

(五)指導朗讀,體會詩情畫意。

學生自己試讀,小組彙報、評議。推薦讀得好的同學給全班同學聽。

師生共賞。

教師要適時適度地通過看圖、課件演示及結合生活實際引起學生的想象,開啓思維,要引導學生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以幫助瞭解內容。

[加強小組合作、生生合作、師生合作,使學生學欣賞,引導學生善於正確評價別人。在評讀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賽讀,使朗讀水平層層提高]

在師生評議、競賽探究過程中,教師隨機進行朗讀的指導:

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

(六)熟讀成誦。

自由背誦、同桌檢查。

(七)指導寫字。

1.同桌研究,重點指導:

忙:重點板書“豎心旁”,注意左右筆畫的穿插。(右邊的橫插在左邊點的下面。)

村:左右同高同長,注意“木字旁”和“村”中兩點的位置關係。

放:板書四筆反文的書寫方法。可採取筆畫拼擺的方式讓學生形象感受。

[低年級學生多以形象感知爲主,在識字教學中,要加強教師的師範作用、儘量採取操作性強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實際拼擺是一種直觀有效的書寫指導方法。學生也感到興趣盎然。]

(八)佈置作業:

必做:抄寫、聽寫字詞、背誦。

選做:到戶外去放風箏,體會放風箏的樂趣。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12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⒈板書課題。

⒉介紹作者。

這首詩詩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爲後人傳頌。

⒊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⒈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⒉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麼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⒈認讀生字“徑”“飄”

⒉讀這兩個字,應注意什麼?

⒊指名讀課文。

⒋回答問題:

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⒈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⑴爲什麼稱爲“寒山”?

⑵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說說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遠處看到了什麼?

讀第二句。

理解“白雲生處”。

說說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說說。

⒊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爲什麼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麼?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第三句話的意思。

⒋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於”。

紅葉比什麼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說說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說說它的意思。

⒌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用自己的話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第二課時

一、複習

⒈背誦《山行》

⒉《山行》這首詩描寫了什麼景色?

二、學習第二首詩《楓橋夜泊》

⒈揭題,解題。

⑴板書課題。

⑵指名讀題。

⑶解題。

⑷介紹作者。

⒉自學課文。

⑴輕聲讀課文,讀好字音,畫出生字詞。

⑵自讀課文,遇到不理解的字詞查詞典。

⑶想想每首詩的意思,同座可以討論。

⒊檢查自學情況。

⑴認讀生字。

⑵指名讀課文。

⑶質疑。

⒋理解每句話。

⑴理解一二句。

輕聲讀一、二句邊讀邊想象詩句中的描繪的畫面。

這是什麼季節?從那兒可以看出來?這是詩人的心情詩什麼樣的?

理解“愁”

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前兩句話的意思?指名回答。

⑵學習第三、四句。

指名讀三、四句。

回答問題。

①“姑蘇”在什麼地方?

②到是什麼意思?

③說說三四兩句的意思。

⑶用自己的話說說全詩的意思。

⒌總結全詩,體會情感。

這首詩描寫哪些景物?抒發了詩人什麼心情?

⒍指導朗讀,練習背誦。

讀的時候注意停頓和重音。

範讀,練讀,指名讀,齊讀。

練習背誦。

⒎指導書寫。

三、作業。

⒈用鋼筆描紅。

⒉背誦課文。

⒊抄寫詞語。

《古詩兩首》教後反思

備課中發現,兩詩有很多的共同之處:都是寫秋景,詩中描繪的具體事物也有相同的,如“霜、楓”。都不是單純的風景寫真,融敘事、寫景、抒情於一體,重在借景抒情。兩詩所描寫的景和抒發的情都與作者的生活息息相關,折射出的`,卻是迥然不同的人生態度和內心世界。

自古文人多悲秋。張斷也是其中之一。《楓橋夜泊》只一“愁”字,就透露了心情。也有例外的,有如劉禹錫所云: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從杜牧的“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中,不也讓我們感受到詩人寬廣豪邁、積極向上的樂觀精神麼?

教學時,我摒棄了以前教了一首再教一首的做法。兩詩同步教學對比領悟詩情,感覺效果還不錯。

一、細讀,結合字理,理解詩意

課始,出示古詩兩首。很多學生已經會背,所以初讀節省了很多時間。學生交流反饋,說說自己讀懂了哪些詩句意思。還有哪些詩句意思沒讀懂,請提出來。這一環節很重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起點,從學生的學情出發進行教學,可以事半功倍。根據學生的問題,定向,討論。學生提出的大多是字詞方面的問題。結合字理,進行識字,順便疏通詩句的意思。學生的焦點問題之一:”愁”,重點指導:1、拆字組合啓發學生靈活識記:看到天大旱,田野裏的“禾”苗像被“火”燒焦一樣,農民“心”裏很“發愁”。2、出示宋吳文英詞句: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學生既掌握了字形,又掌握了字義。理解詩句意思,採用了多種方法,如“遠上寒上石徑斜”讓學生在圖上作圖理解,“白雲生處有人家”讓學生通過插圖理解。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元宵節主題班會教案一等獎13

[內容簡析]

這是一篇關於清明節由來的傳說,講的是一個感人肺腑的故事。相傳,晉文公重耳流亡期間,隨臣介子推,在重耳餓得頭昏眼花時,割肉奉君。他護主救國的舉動,感動了晉文公。後來重耳當上了國君,不忘此事,想封他爲官報答他。介子推一一回絕,爲避當官,他躲進深山。晉文公想逼他出來,放火燒山。介子推寧可焚於柳下,也不接受恩惠。他不圖富貴,不居功勞的精神,激勵着晉文公執政清明,完成治國安邦的大業。日後,晉文公懷念他,定他忌日的第二天爲清明節。百姓安居樂業,也十分懷念介子推。因此,每逢清明節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來紀念他。慢慢地清明節成爲我國的傳統節日。

本文語言樸實,故事曲折,引人入勝,是傳承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的好素材。

課文配有二幅插圖:第一幅展示的是介子推割肉奉君,重耳深受感動的場景;第二幅展示的是清明節這一天,晉文公在“清明柳”前祭奠介子推的場景。這二幅圖有助於學生理清文章思路,把握重點,理解課文。

[設計理念]

學成於思,思源於疑。本課設計將從問題入手。只有提煉出有價值的問題,以此爲抓手,解詞析句,探究問題,才能深入地理解課文,從而達到知識、能力、情感共同提升的目標。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使用工具書或用聯繫上下文的方法,學習並理解本課生字詞,以提高學生主動學習字詞的興趣及能力。

2引導學生質疑、解疑,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組織學生反覆默讀,深入地理解課文,使學生在學習文本的過程中,感受並崇尚民族文化及民族精神。

[重點難點]

理清文章的思路,理解“清明”的含義.

[教具準備]

生字詞卡片;春秋五霸晉文公的簡介及春秋戰國的地圖等相關課件.

[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啓發談話,調動積累,引起閱讀期待。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29課,請與老師一起板書課題。(教師示範並提示書寫時注意的事項)

2誰願意把你知道的有關”清明節”的信息說一說,與大家一起分享。

3大家對清明節是怎樣來的;清明節是什麼樣的節;清明節有哪些習俗等有關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誰能再談一談你對“清明”一詞的理解?

(學情預設:此時學生的理解,或是表面的、浮淺的、單一的,或是略有感知卻不知如何準確回答的)

小結:大家對“清明”一詞有了初步的理解。我相信,待我們深入地學習課文後,你對這個詞會有更深刻地理解。

二自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文本。

1自讀課文。

要求:①劃出文中的生字詞,藉助拼音讀準字音。

②利用工具書,查出解釋,並結合上下文理解詞義。(傳統、流亡、感人肺腑、狼吞虎嚥、鄭重、治國安邦、清明、念着、荒山野嶺、慟哭、寒食節、祭奠、鞭策、座右銘、井井有條、安居樂業、不居功勞、不圖富貴)

③把課文多讀幾遍,達到讀通、讀順、讀熟的目標。

2檢查自讀的情況。

①同桌互讀互查,檢查生字詞及讀書的情況。

②師生藉助字卡,認讀生字詞。

③指名讀課文,注意正音。其他同學思考,課文主要講什麼?

④師生討論、歸納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質疑問難,理清思路,培養問題意識。

1提出不理解的字詞及內容,或提出有利於深入理解課文的、有思考價值的問題。

(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梳理,分三個層次解決。簡單問題學生相互提示解決;與課文聯繫緊密的重點、難點問題留在學課文中解決;其他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外資源、或課餘時間討論解決)

2梳理、歸納本節課要重點解決的幾個問題:

①清明節是怎樣來的?

②清明節是紀念誰的,紀念什麼?

3引導學生理清文章思路,解決“清明節是怎樣來的”問題。

①組織自讀,用自己喜歡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學情預設:或用在書上分段標畫的方法;(參考教參253頁)或通過示意圖來表示故事主要人物的人、事、物之間的關係;或通過讀書看插圖,提示重點的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

②小組合作學習,探究“清明節的由來”的問題並用示意圖表示。(可以指導學生用反推法,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例:(注:下文中的小號字與前面畫橫線的詞語組成一個問題,以便提示學生深入思考)

清明節的由來怎樣來的百姓紀念的習俗沿襲而來爲什麼介子推不居功勞不圖富貴怎麼知道的晉文公定“清明節”爲什麼見“清明柳”就像見到介子推二者之間的聯繫晉文公燒山,逼介子推做官,介子推焚於柳下爲什麼報答介子推割肉奉君之恩爲什麼流亡時,割肉奉君,願主公常清明

③各組代表展示並介紹探究成果。

學情預設:學生渴望瞭解重耳流亡的背景。

四引進課件,補白背景,理解割肉奉君的意義。

①出示春秋戰國的地圖,簡介當時各國征戰的歷史背景。

②出示一代明君――晉文公的資料,講述晉文公統一中原,成爲春秋五霸的故事。使學生了解晉文公流亡的原因,及他做國君時治國的二大策略,認清晉文公使中原在相當一段時間內沒有戰亂,百姓安居樂業的現狀,明白介子推割肉奉君的動機。

五再讀課文,調動積累,理解“清明”內涵。

第二課時

一指導讀書,深入理解,品味“清明”內涵。

1讀第一段,隨機處理“傳統節日”“感人肺腑”等詞。

2(讀2――8段)瞭解清明節傳說,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①引導學生理解重耳爲什麼感動,邊讀邊想象重耳飢餓難捱的情景。

②指導學生分角色讀好君臣的對話。重點理解介子推的話“做治國安邦的清明國君”。初步理解“清明”的內涵。(引導學生聯繫重耳流亡的背景及自己的生活經驗與社會現實,談出自己對“清明”的理解。可以理解爲不做昏君,做個清正、廉明、勤政的`國君。)

③指導學生邊讀邊想象“一一回絕”“放聲慟哭”所表達的內容,認識介子推拒絕做官,不圖回報的高風亮節。

④讀讀、議議,“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的意思,說說你對介子推的認識。(讓學生在議論中感受到我們民族的文化與精神。)

⑤指導學生默讀,注意“寒食節”與“清明節”紀念的內容有什麼不同。想一想,晉文公下令定了二個節日,爲什麼只有“清明節”成爲傳統節日?這說明百姓崇尚什麼,追求什麼?

⑥聯繫“清明”前後的氣候特徵及自然景象,聯繫老柳樹死而復活的樣子,再體會“清明”的內涵。(“清明柳”既表示楊柳返青,萬物鮮明的季節,又表示對介子推的懷念)

⑦默讀課文,想一想,晉文公勤政清明,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與介子推有什麼聯繫?對百姓有什麼影響?說說百姓後來爲什麼自發地過清明節。理解“清明”的內涵。(表達百姓希望有一個政治有法度、有條理,百姓安居樂業社會)

3朗讀全文,感受介子推愛國護主、不居功勞、不圖富貴的精神及晉文公勤政清明、安邦治國的品質。

第三課時

一指導學生寫字。

1注意易錯的字,要寫正確。

①“肺”字的筆順。共8筆,最後一筆是豎,它穿過橫、橫折鉤,一通到底,且直且長。

②“昏”“荒”二字不可多一點。

③“臣”字中間不是“口”。

2把字寫好看。

①“邦”字,左右結構,左高右低。

②“荒”“策”“墓”上中下結構的字,要寫緊湊,不可過長。

③左右結構的字要注意兩邊大小、位置。

④“鞭”左高窄右矮寬。

3學生書寫練習。;

二小組交流。

1說說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

2你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傳統節日,和同學們交流。

三讀“學習鏈接”,與同桌相互說一說清明節的第二種說法。

四小組討論,說一說你還知道哪些有關清明節的知識。

五美讀課文,填寫詞語花籃。

六佈置作業

說說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