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7篇

作文7.17K

我們中華民族有着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文化。下面是小編爲您整理了“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希望能幫助到您。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7篇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1

我國是個古老的國家,傳統文化更是源遠流長,豐富多彩。有民間工藝陶瓷,民族藝術戲劇,國畫,風俗習慣端午節賽龍舟,元宵節鬧花燈等等,不過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民間藝術剪紙了。

剪紙是我國的民間藝術瑰寶,是民間藝術的一朵奇葩,看了讓人羨慕不已,嘖嘖稱讚。剪紙的內容包含着濃濃的生活氣息。鳥,蟲,魚,獸,花草樹木亭橋風景。這些人們熟悉而又熱愛的自然景觀成了人們剪紙的花樣。每逢過年過節或喜事臨門,人們都要剪一些“福”、“喜”、“壽”等貼在窗戶上,門上來表示慶賀。

瞧,這幅剪紙作品多有趣呀。一隻穿着綵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條長長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發現它在偷燈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對似的,葫蘆裏的燈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從燈臺上跳下來趴在地上,伸出那利劍似的舌頭貪婪的舔着地上的燈油,那滑稽的樣子真是逗人喜愛!

剪紙藝人剪得十二生肖也是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就連外國人也嘖嘖稱奇,豎起大拇指一個勁的來誇讚。十二生肖被印成郵票飛到世界各地,讓全世界的人都來認識我國博大精深的剪紙文化。

太精美了!它體現了民間藝人的心靈手巧,他是勞動人民聰明才智的展示,是民間傳統文化的結晶。我也想像民間藝人一樣剪出一副精美絕倫的剪紙作品,送給外國的小朋友,讓他們瞭解我國的剪紙藝術,讓剪紙成爲中外文化交流的橋樑。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2

我最喜歡讀故事書了,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故事》,像荊軻刺秦王、楊時的程門立雪、鐵杵磨成針這些名人故事;拔苗助長、狐假虎威這些寓言故事;還有成語故事和神話故事。這些經典故事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茁壯成長。

在我讀《中國傳統文化故事》時,裏面的情節時不時讓我掉下眼淚。比如,牛郎和織女的故事。牛郎和織女本來是一對恩愛的戀人,可他們是神仙,相愛就會觸犯天條。王母一氣之下,將牽牛星貶下了凡間,同時懲罰織女不停地織布。牽牛星被貶下凡間做了一名凡人,並改名叫牛郎。牛郎變成凡人後還是深愛着織女。最終,他們的真愛感動了王母,王母決定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允許他們相會一次,這個日子就是現在的七七“情人節”。

這本書裏還有讓我們怎樣做人的故事,如“孔融讓梨”。據說,孔融從小聰明懂事。一天,父親的朋友帶來了一盤梨,弟弟先挑了個個兒最大的,而孔融卻拿了個最小的。當大人問他爲什麼要拿最小的,孔融說“我是小孩,應該吃小的。大人們應該吃大的。”大人們聽了,非常感動,他們非常看重孔融,認爲孔融長大了一定會有出息。這個故事的主人公真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還有很多這樣的故事可以讓我體會到深刻的道理,開闊視野,豐富知識。

《中國傳統文化故事》中所選的富有啓迪意義的中國歷史故事、中國名人故事、中國寓言故事等,可以說是中華幾千年的文化精華。

通過讀這些經典故事,讓我學會了思考、學會做人,也深刻地瞭解中國古今的傳統文化和優良品質,啓發我們對生活學習樹立正確而積極的態度。所以,我非常喜歡讀《中國傳統文化故事》。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3

上週日,(11月22日)我們267班第1、2小組在家長的陪同下來到了孝義??木偶劇團,通過實地考查、採訪老師、觀看演出,來了一次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零距離接觸,真是大開眼界,收穫頗豐。

我們一羣人興致勃勃地來到了木偶展演廳,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栩栩如生的木偶造型,有手拿金箍棒的孫悟空,有肥頭大耳的豬八戒,有扛着鐵耙的沙和尚,還有身穿彩色衣裙的仙女,以及一些叫不出名字的小木偶人,真是造型千姿百態,個個活靈活現。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侯建川老爺爺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他還詳細地給我們講解了木偶的四大種類,有提線木偶、仗頭木偶、布袋木偶和鐵線木偶。爺爺講完後,戲團幾位老師舉起了小木偶給我們表演了幾段小戲,他們精湛的演技贏得了臺下同學和家長們的嘖嘖稱讚和陣陣掌聲。我們還與木偶大師以及他的一些木偶作品進行了拍照留念,在一遍遍地欣賞中,我還真對那些木偶作品愛不釋手了,真佩服他們的聰明才智,竟然賦予了那些呆板的木頭人以生的氣息,詮釋了人間的喜怒哀樂。參觀結束後我們一起來到同學楊鴻橋的家裏,家長們你一言我一語合作編了《誇誇家鄉的木偶戲》三句半,在一遍遍的彩拍中,屋子裏充滿了歡聲笑語。

走進傳統文化的實踐活動讓我受益匪淺,在活動中我們拓寬了視野,增長了知識,也加深了對木偶這一孝義傳統文化的深刻認識。通過活動我深深地愛上了這項傳統文化,也希望它能被後人繼承和弘揚下去。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4

孩子到這個世界時,我也只是個大孩子,當時一家三口也就是兩個大孩子帶一個小孩子。親而不膩、嬌而不寵,愛而不縱,傾聽孩子的心聲,這是我秉持的基本原則。我深信,只有贏得了他的信任,孩子纔會向你洞開心靈,願意交流。

愛聽故事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從三歲起,他每天晚上總磨着我講故事。於是乎,諸子百家的經典寓言、人物傳記、神話傳說,歷史故事等,滿載着中華化的精髓,滋潤着孩子幼小的心靈,給他的成長注入了原始能量。

國小四年級時,孩子算術出了問題。我輕鬆地問他,想不想把這些問題都破解啦?孩子渴望地看着我,“想!”於是,我鄭重地向他說,“你的困難也是我的困難,讓爸爸和你一起克服!”之後,我每天晚上給他解讀一道題,孩子的算術興趣、成績不斷提高,國中畢業順利考上鄭州一中數學競賽班。在搞好學習的同時,他如飢似渴學習着中國傳統經典。

理想是人生的目標,信念是人生的動力。家長所能做的就是:在他遇到困難而迷茫時幫他驅散迷霧,堅定信心。在他面臨道路選擇的時候,幫他分析情況儘快慎重做出抉擇。在他面對挫折、壓力的時候幫他緩解壓力。

在科大的四年,面對浩浩蕩蕩的出國潮,孩子也確實有過迷茫。我們及時幫他全面系統地分析了所有選擇,最終促使做出了適合自己的人生抉擇,高高興興地到北大讀研。

這些年,孩子從海量的經史子集、哲學經典中汲取了豐富營養,我也從中領悟到了不少,豐富並提高了自己的素養,伴隨着孩子成長自己也日臻成熟。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5

今天早上,媽媽買回來幾個糉子,說:“晟晟,早上我們吃糉子。”我說;“好啊!我最喜歡吃糉子了。”

我拿起一個糉子一看,小小的糉子尖尖的,像個漏斗。瞧,它還穿了一件綠衣裳,可愛極了!我剝開糉葉,一股清香撲鼻而來,我迫不及待地咬了一口,香香甜甜的,太好吃了!

記得每年的端午前夕,奶奶就忙着浸泡糯米,洗糉葉。做好這些準備工作,就開始包糉子了。每年的這個時候,我總愛蹲在一旁看奶奶包糉子。有時,我也會學着奶奶的樣子,手拿糉葉捲成漏斗形,然後向“漏斗”裏放糯米、臘肉、紅棗,總是將“漏斗”塞得滿滿的才肯罷休,可是,最後我怎麼也不能將糉子裹好,以失敗告終。奶奶見了,笑嘻嘻地說:“快拿來給我包吧!”只見奶奶很熟練地將“漏斗”裏的糯米壓平,然後將糉葉裹好,最後用絲線繫緊,一個三角糉就大功告成了。用火煮上幾個小時,就可以吃上美味香甜的糉子了。

兩三個小時過去了,糉子終於煮好了,我們全家圍着餐桌美美地品嚐起來。這時,奶奶總會跟我說有關糉子的故事,奶奶說:“農曆的五月初五端午節,是傳統節日之一。每年的今天,我們炎黃子孫都要吃糉子,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不僅如此,有些地方還要開展賽龍舟、採茱萸、登高、喝菊花酒等活動?”

手裏的'糉子吃完了,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一個小小的糉子折射出了祖國燦爛的傳統文化,其實傳統文化就在我們身邊。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6

文化是引導社會進步的羅盤,文化是張揚真善美的旗幟。教育需要吸納人類的一切文明成果和文化精華。校園活動是育人的重要載體。創造富有教育價值的校園活動需要先進文化的引領;需要優秀文化元素的移植;需要注入豐富的文化內涵。爲此,我校以創辦“文化宣傳月”爲形式,組織開展校園活動。通過詮釋各類文化的內涵,提取各類文化的精華,通過各種認知活動、實踐活動,使文化的光輝照耀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使我們的校園高唱生命的樂曲,綻放道德的光輝。

在綿亙數千年中華文明的歷史長河中,貫穿着一種非同凡響的精神內質;在我國廣袤的領土上無論何人,在其身上都顯示出一種共同的,與社會生活相融合,且互相影響的文化精神。這共同的文化精神就是——中華傳統文化和民族精神。

當前,我們既要洋爲中用,接受“西學”——學習西方工業文化和科技知識,更要古爲今用,傳承“國學”——吸納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之精髓。勤勞勇敢、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崇尚和平是中華傳統文化之精華,中華民族精神之靈魂。今天,我們舉辦“國學”文化宣傳月,就是要我們同學們領悟中華傳統文化之思想,感悟中華民族精神之精華。並且,使之成爲我們每位同學的思想的源泉和行爲的準則。

讓我們每一個同學不僅有知識,更有文化;不僅有技能,更有思想,是我們的教育理想,更是我們不懈追求的教育目標。最後衷心祝願這次國學文化宣傳月系列活動取得圓滿成功!謝謝!

  關於傳統文化的徵文7

“五千年的風和雨啊,藏了多少夢。黃色的臉,黑色的眼,不變是笑容……”五千年的中國傳統文化源遠流長,我們是中國人,龍的傳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根。身爲一名國小生,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我們責無旁貸。

閱讀完《傳承中華文化,共築精神家園》這本書以後,《范仲淹勤奮讀書》的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范仲淹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很窮,沒有依靠。范仲淹只好跑到寺院的僧房去讀書。在寺廟讀書期間,范仲淹把自己關在屋內,足不出戶,手不釋卷,通宵達旦地讀書。由於家貧,生活十分艱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飯,以供第二天食用,沒有菜,就切一些醃菜下飯,生活如此艱苦,但他毫無怨言,專心讀書學習。范仲淹長大以後,離家去應天府讀書。白天、黑夜,他都認真讀書,孜孜不倦。五年的時間裏,他竟然不曾唾棄衣服上牀睡覺。又是夜裏感到昏昏欲睡,他就把水澆在臉上。就這樣,他領悟了六經的主旨,立下了造福天下的志向。

反思我的學習態度,真是慚愧不已。上課聽講,時有“開小差”的現象;對待知識點,總是一知半解;作業一直都是拖拖拉拉,邊寫邊玩;每天放學回家,從不帶上課本,作業寫完一切就OK了,根本沒有複習功課的習慣,更別提預習新課了。我想,一定要端正我的學習態度,向范仲淹老先生學習,做一個勤奮學習,認真思考的人。

今天,我們是學生,是祖國的花朵;十年後或二十年後我們就成爲了祖國的棟樑,祖國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傳承祖國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在平時的學習中,生活中,交往中,我們一定要熱愛祖國傳統文化,瞭解祖國傳統文化,學習祖國傳統文化。做一個傳承中國傳統禮儀文化的使者。爲弘揚祖國精神而努力奮鬥。讓祖國文化永遠傳播,發揚光大。

標籤:徵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