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第一次包糉子

作文3.03W

第一次包糉子1

第一次包糉子 今天又是端五節了。傳說端五節包糉子是爲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元。往年的端午節都是好心的鄰居幫我們包糉子的。可是今年媽媽說;“不能再麻煩人家了,我們自己包吧。”我聽了高興地跳了起來:“好呀!那我們今天就包吧”媽媽微笑着說:“好吧!”

第一次包糉子

於是我就和媽媽一起上街去,買了粽粑葉、繩子、糯米、板栗、瘦肉、綠豆等。

開始包糉子了,我學着媽媽的樣子先拿一張大的粽粑葉,把三張小的粽粑葉放在大的粽粑葉的`上面。首先在糉葉上面放上糯米,接着放上綠豆、瘦肉、板栗等餡料,然後再放上一層綠豆和糯米,最後把葉子包起來,用繩子綁起來就大功告成。

可是,我就在那最後一步老是做不好、綁不成。因爲是這第一次,所以手不順,顧得上面,顧不得下面。於是,我就給媽媽綁。我不好意思地說:“我來放餡,你來包。

我們包得特別快,一下子就包得了一大堆,夠我們一家人吃幾天了。

晚上,媽媽把煮好的糉子打開,啊!不說十里飄香,至少我們這一棟樓的人都能聞到。嚐嚐味道,當然是妙不可言了。

糉子外的糯米清爽柔軟,裏面的餡日晶瑩剔透。

今天,我終於能自己包糉子了,能吃到自己的勞動果實,我特別高興!

第一次包糉子2

端午節來了,我們全家人都很高興,尤其是我,因爲我要和奶奶一起包糉子,讓全家一起嚐嚐我包的糉子。

奶奶先從廚房裏端來一盆泡好的糯米,又端來一大捆糉葉和草繩,之後奶奶還拿了大棗、花生、栗子。我先把糉子葉和草繩洗得乾乾淨淨,然後,我和奶奶就準備開幹了!

奶奶先給我做了個示範,先把兩片糉葉交叉,做成一個三角形的桶狀,之後在裏面放一些糯米,在糯米上面加一點兒大棗、花生和栗子,上面再加上一層糯米,最後奶奶用非常神奇的“魔術手”將糉子葉包緊,再將草繩綁緊。我心想:“奶奶這手也太快了吧!我都沒有看清最後一步是怎麼包上的。”

奶奶說:“你開始包糉子吧!”我惴惴不安地拿起兩片糉葉,但是我始終也不敢上手。奶奶問我:“爲什麼不包?”我說:“我沒太看清,不會包。”奶奶又說:“你先試一試,哪步不會包,我再給你做一遍。”在奶奶的鼓勵下,我開始包了,主要是最後用草繩綁得不怎麼嚴實,有點鬆垮,奶奶幫了我一下,哈哈!包好了。接下來我就自己包,自己完成了好幾個糉子。奶奶把我包的糉子下鍋煮了。

我終於吃到我自己包的糉子了,輕咬一口,啊!香香的氣味從我的`嘴裏冒了出來,這是我吃過的最好吃的糉子。

第一次包糉子3

以前,我最喜歡吃糉子,也愛聞糉葉的清香。因爲我喜歡吃糉子,外婆就常常給我包糉子。看着外婆熟練的裹糉技術,我羨慕不已,總纏着外婆教我包。可外婆總說我太小,長大了才能包……今天,我終於可以如願以償啦!

到了青少年宮,我們迫不及待地穿上圍裙,戴上帽子,等待老師來教我們包糉子。

第一步:浸米,洗糉葉,拌米;第二步:修糉葉;第三步:裝米,蓋米;第四步:包裹;第五步:扎線。

看了老師的示範,我覺得包糉子很簡單,就火急火燎地開始了。誰料到剛開始就出現了問題,我包的糉子的第一個角上的洞留的太大。當時由於性急也沒太在意,結果導致放米的時候,上面放,下面漏。我慌了,用手塞住洞,這回放滿了,但又有了新問題。我剛把糉子裹好,紮上線,才發現人家已經裹好兩個了。人家的糉子胖乎乎的,而我的`糉子像一張大餅一樣“躺”在桌上。我很納悶,就把剛包好的糉子又拆了。我一看,裏面一粒米也沒有,我哭笑不得,只好重包。

這一次我可細心了,每一步都小心翼翼的,生怕又出現上次那樣的情況。果然,我包了一個又大又漂亮的糉子。我欣喜若狂,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平時笨手笨腳的我,還有細心的一面。“努力就會有結果。”這句話果然不假!

第一次包糉子4

今天是愉快的一天,因爲我們今天舉行了包糉子活動。

下午一點快到了,家長們紛紛來到了學校,家長們來的那麼快,也許是高興的緣故吧!

一點鐘到了,我和其他三位同學進行了《感恩有你》的演講,上臺時我很緊張,但是在徐老師的鼓勵下,我沒有辜負老師的期望,大家的.信任。接下來是大家最期待的環節——包糉子。包糉子並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需要做好每一步,由於這次大家第一次包,所以甄子傑媽媽上了講臺親自教我們包。第一步最重要的是定形,要做一個角,然後留出放糯米和肉的位置,再把糯米和肉放進去,最後把糉葉蓋在上面就行了,如果有多出就捆好。

我照着這樣的方法做了一個,果然成功了,我驚喜萬分。我又繼續做了幾個,不過後來的形狀就越來越像小“炸彈”了,到頭來包的最多的還是徐思媛的外婆。他包的又快又多,而且還整齊。

今天我很開心,我體驗了人生第一次包糉子。

第一次包糉子5

“寶貝,起牀啦!”隨着媽媽的呼喊聲,我下了樓。“今天咱中午包糉子。”媽媽說。我定睛一看,哇!桌子上有糉葉,米,還有蜜棗!我高興極了!央求媽媽教我包糉子,媽媽爽快的答應了。

媽媽首先拿起三片糉葉,用兩個大拇指向內捲成一個漏斗形狀,塞入糯米,再放進去兩顆蜜棗,再鋪上一層糯米,最後合上糉葉,用繩子紮緊,一個糉子就完成了。我有樣學樣,模仿媽媽的動作,但糉子就像一個調皮的'小孩子,不肯聽我的話,不是米撒了出來,就是糉葉合不上,把我的衣服都弄溼了。不過幸好有媽媽幫我補救。不一會兒,糉子包完了。把它們放入鍋中,大火煮兩個小時,然後悶一個小時,糉子就熟了。我嚐了嚐,好吃極了!

通過這次經歷,讓我明白了,凡事不能紙上談兵,要動手實踐,纔有可能成功。

第一次包糉子6

端午節快要到了,媽媽說要帶我去姥姥家學包糉子,我高興極了。

今天早晨,我早早地起了牀,和媽媽來到姥姥家。姥姥見我們來了,忙放下手中的活,出門迎接我們。我迫不及待地對姥姥說:“姥姥,你教我包糉子,好嗎?”姥姥爽快地答應了。姥姥把我帶到廚房,我看見姥姥準備了許多包糉子的材料:紅棗、糯米、竹葉、五彩線。我學着姥姥的樣子,先把竹葉圍成一個圓錐的形狀,再抓些米和紅棗放進去,然後把糉葉摺疊包好,最後用五彩線把糉子捆結實。姥姥看了,滿意地點點頭說:“嗯,包得很好。”接着我包了一個又一個。

包完後,我把糉子拿到鍋上蒸了30分鐘。我打開鍋蓋一看,香噴噴,熱騰騰的糉子正懶洋洋地躺在鍋中呢!我迫不及待地剝開一個,黃燦燦的糯米正閃閃發光,一個個大紅棗在微笑,如同一個可愛的`小姑娘似的。我三口兩口就把一個大糉子吃完了,軟軟的、甜甜的,好吃極了!

今天我不僅學會了包糉子,還明白了以後做任何事情都要親身體會才能明白其中的樂趣。

第一次包糉子7

中國有傳統有:中秋節,元宵節,端午節……其中我最喜歡端午節了。

端午節是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還要包糉子傳說是爲了紀念中國大詩人屈原。

包糉子要準備好糯米,花生,糖棗和竹葉才能開始包。第一次包時因爲沒有經驗,剛把糯米盛進去竹葉就破了糯米撒了一地,第一次沒成功。第二次包時我仔細的包着但在繫繩子時繩子斷了,糉子掉了下去,第二次也沒成功。

第三次包時我手端着的竹葉把最下端捲起來,捲成杯子形,再用勺子盛進些糯米,再放些花生和糖棗。最後再用剩餘的竹葉一卷,繩子一系,我第三次我終於成功了。

糉子終於下爐了,過了一會兒,糉子熟了,我慢慢地將糉子解開,白白的糯米,紅紅的`糖棗和胖胖的花生讓人看着流口水,但只怪我的肚子太小吃不了那麼多。

第一次包糉子8

我只會吃糉子,但不會包糉子。

農曆五月初五的時候,我看見奶奶正在廚房裏忙忙碌碌的,我好奇地問:“您在幹什麼?”奶奶笑着說:“我在包糉子。”我興奮地說:“哇!我最喜歡吃糉子啦!”奶奶依舊笑着說:“過一會你就可以吃了。”說完,又繼續包起來。我看了有半分鐘,突然乞求地對奶奶說:“您讓我包一下糉子吧。”奶奶經不住我的央求,只好讓我試一試。

我先挑選好糉葉,放在水裏洗乾淨,哇!真像一條條腰帶。再把米也洗乾淨,放在盆裏,然後把糉葉一折,就像“漏斗”一樣。奶奶突然對我說:“別把糉葉折破了,還有,舀米進漏斗時,手要握實,不然,就不結實。”我聽了之後牢牢地記在心裏。我小心翼翼地嘗試着。

不過還是有偏差:米填少了,糉葉破了無法包。我不氣餒,有做了一個,我覺得還是不行:米填多了,絲線扎不住。終於,第三個包成了,一個糉子變成了一個小星星。不過和奶奶包的放在一起,我的還只是“醜小鴨”。我心想:我一定要做的更好,我又做了一個又一個,一個比一個漂亮,我高興極了。

最後,我把糉子交給了奶奶,奶奶把一個個像小星星的糉子倒在了鍋裏,它們像一羣小雞奔向窩裏。聞着糉葉的香味,我口水直流。奶奶看見了:“看你這個樣子,真是一隻小饞貓。”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這一天,賽龍舟、吃糉子是端午節的主要活動,我和媽媽也準備在家裏包糉子。

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集市上,挑選糉子葉,經過仔細挑選,我們買的是一種又寬又長的葉子,因爲對於我們新手來說,這種葉子毋庸質疑是最好包的。

回到家裏,我們把做糉子的`材料一一準備好,有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豆沙,還有洗乾淨的糉子葉。

媽媽先給我做了幾個示範,輕鬆幾下就包好了,看起來應該是非常簡單的,我很有信心。

終於該我大顯身手了,可是葉子好像不聽我的話,怎麼也卷不成漏斗形,急得我滿頭大汗,媽媽看我急得不成樣子,就幫我把葉子捲成漏斗形,我拿着大勺子,把糯米、黃桃、蜜棗、葡萄乾都放到了漏斗形的糉子葉裏,媽媽告訴我,用糉子葉上端的葉子緊緊的蓋住這個“漏斗”,多出來的葉子,要兩邊一折、再一扭,就把這個“漏斗”完全封閉了,咦!有點像糉子了,最後,還要用繩子把這個糉子進行“五花大綁”,防止它“漏餡”!

經過我這“能工巧匠”的精工細作,我的糉子做好了,但“面目全非”,看起來有點像包子!

包了幾個以後,我慢慢的熟練了,糉子的樣子也比以前好看多了。我好佩服我自己啊!

雖然我做的“包子”形狀不好看,但因爲是我自己做的,所以,我感覺美味可口!

第一次包糉子9

端午節到了,今天老師給我們佈置了一個作業。是學包糉子,我和媽媽先去菜市場買糉葉,江米和蜜棗。到家了,媽媽告訴我先準備一盆水。然後把江米放進去,再把糉葉放上一個盆子裏,然後泡一泡

準備工作做好了,開始包糉子,媽媽給我示範了一遍,我迫不及待地拿出兩張糉葉,把它捲成一個圓錐形,放一些江米,再放一顆棗,然後又放了一些糯米蓋好。我心裏想,包糉子這麼簡單呀,可是接下來我就高興不起來了。可是困難來了,這小小的糉葉太調皮了,一點不聽我的話,當我捏住左邊,右邊開了;捏住右邊,左邊開了;捏住中間,兩邊又都開了。哎!最後在媽媽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包好了一個糉子,雖然不好看,但是這是我包的第一個糉子,我越包越熟練,等糉子包好後,接着就是放進鍋裏煮了。過一段時間,糉子就可以食用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我感到十分幸福。

包糉子真是一件快樂的事。同學們,你們也來一下包糉子的樂趣吧!

第一次包糉子10

“這是第一步。”只見媽媽拿起一片糉葉,在它三分之一處輕輕一折,就成了一個漏斗形。我也學着媽媽的樣,折了起來。

可要麼折小了,根本放不了多少米;要麼又折大了;或者乾脆就做了個漏斗,米從上面倒進去,就從下邊的.小孔裏逃了出來。

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我才馬馬虎虎做了一個,看似還不錯。

“嘩啦嘩啦";,我將米放入糉葉碗中,用手壓實,淘氣的米仗着自己身上有水,紛紛粘在了我的手上。哼,再敢粘我手,小心我吃了你們。

裝完米,就是最關鍵的一步:包。在我的印象裏,無非是用糉葉把米包牢,不漏就行。但真做起來,似乎不是這麼簡單。不管我怎麼包,葉子都不夠寬,不夠長,米總會嘩嘩地往外跑。

我急出了一頭汗。不管造型了,先包牢再說。我將底下的糉葉往上翻,把每個會漏的地方都往裏折,用手牢牢按住。再把多餘的葉子折下來,用繩子捆緊……

“噹噹噹當……”完工啦!和媽媽包的一對比,我笑得肚子都疼了。我這分明是炸藥包嘛!

第一次包糉子11

快端午節了,你們包糉子了嗎?什麼?沒有?不會?沒關係我來教你們。

今天我們一家來到了外公家,我們今天上來的目的是10斤酒米!我媽會包,我和爸爸都不會包!唉!我就幫媽拿線,爸就幫媽打結!我拿好線,我看着媽媽怎麼包,看着看着我都會了!第一步把箬葉頭弄成圓尖的,倒入酒米;第二步,把倒好的酒米頭,一捏,再把捏好的按下去;第三步把剩下的.箬葉對摺,又向別一頭按下去;第四步,拿一根較長的線把糉子繞緊後,然後打結。就有一個大糉子了!我試着試着,突然我靈光一動!就包到了第四步,但還是包對了,過了一會,我就包了10多個!媽媽包了80個!一共90個,我正在計算!奶奶家10個。外公30個,剩下的50個是我們的!

糉子下鍋了!滾燙的開水!90個大糉下鍋了。柴火噼啪地響着,時不時還轟的一聲!外公在火爐前,爸爸正剁紅糖!把糉子的碗拿來!把糉子一打開!那味道不知怎麼形容!反正就是特別好吃嗎!你想不想吃?如果想,那就快來我的家吧!把紅糖水往糉子上一倒!那金瑩色的紅糖銜在雪白一般的糉子上!讓人想吃。

對了!你想吃!那就來我家或打我家電話,我馬上送來哦!

第一次包糉子12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端午節,這是屈原用命換來的假期。爲了紀念屈原,我國民間流傳着許多端午習俗。令我記憶最深刻的習俗是賽龍州和吃“五紅”,有糉子、雄黃酒、紅鴨蛋、烤鴨、黃鱔等。

往年的端午,我會去莫愁湖看非常激烈的'賽龍舟。今年,我和婆婆在家學習包糉子——廣西特色的有名的駝背糉。

我先在一旁“觀戰”,掌握了婆婆包糉子的程序,再學着婆婆的樣子,把糉葉卷好,然後把白米、綠豆仁和蜜棗依次放進去,又在蜜棗上蓋上一堆尖尖的,像小山一樣的白米,接着把糉葉裹好,最後用細繩把糉子一圈一圈地捆起來,一個駝背糉就包好了。

這是我第一次學包糉子。雖然我包的糉子小了一點,而且不太美觀,但還算是有成果的。煮出來,我包的糉子,味道和婆婆包的糉子是一樣的。我感到很高興!

這個端午節,我除了包糉子,還學習編織鴨蛋絡,也吃了紅鴨蛋。另外,我還在雨後,遊了總統府呢,很有過端午的感覺。

第一次包糉子13

五月初五是一年一度的端午節,當然是包糉子、吃糉子和賽龍舟了。

我也不會包,今天我就要和媽媽、奶奶他們一起包糉子。

早晨,爸爸到街上去把糉葉買回來,我和媽媽,奶奶把糯米準備好。媽媽就開始教我了。我先學着媽媽的樣子,拿起兩張糉葉,把糉葉向中折出一個圓角,左手捏緊。最後,再用先開始撕好的糉葉條向糉子的兩頭各繞兩匝緊。一個好看的.糉子便包好了。於是,我又別出心裁地給它做上記號。我雖花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包好的幾個糉子,但怎麼也沒有媽媽包得那麼美觀結實。我想:雖然我這次沒包好,但是下一次一定會包好的。

糉子煮好後,我就連忙挑我包的糉子。雖然這幾個糉子都被開了花,但是我還是覺得這是我勞動的果實,所以我吃起來感覺特別香。

第一次包糉子14

一說到糉子可能大家就要流口水了吧?可身爲小吃貨的我,不是吃糉子就是包糉子,爲什麼要在端午節吃糉子呢?大家都不知道吧?這就讓我來給你們講講吧!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用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滑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爲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丟進江裏,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原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後紛紛效仿,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說是要用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怕飯因爲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發糉子。以後,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吃糉子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我之所以知道這麼多全是媽媽告訴我的,媽媽不光告訴我了五月初五吃糉子的來歷,還教會了我包糉子,媽媽先把糉葉折成了一個倒三角,之後抓了一把將米放在裏面,再放幾顆蜜棗,一個生糉子就包好了,極有動手能力的我也忍不住學着包起來,開始煮糉子了,我們開着大火煮之後慢慢關小火糉子就煮好了,吃着自己包的糉子真香。

第一次包糉子15

今天早上,我看見奶奶正在包糉子,於是我也想一試身手。

只見奶奶拿起兩張糉葉捲成圓筒形狀,這個圓筒形狀上面大,下面小,就像一個小喇叭。我也拿起兩張糉葉學着奶奶的樣子捲起糉葉,可是,我卷的糉葉不是太大就是太小,不是太緊就是太鬆。奶奶見了就說:“糉葉要卷得大小均勻,下面緊一點,上面鬆一點。”

於是,我聽着奶奶的話,小心翼翼地捲起糉葉,看,一個不大不小的喇叭就卷好了。奶奶先往卷好的糉葉裏面放了一層糯米,再在糯米上放鹹蛋黃、肥豬肉、綠豆、蝦米、栗子、白芝麻,然後再放上一層糯米。這一步我完成得非常好。奶奶又用糉葉把糉子包起來,最後用一條繩子把糉子綁起來,一個漂亮的.糉子就完成了。我學着奶奶的樣子用糉葉包好糉子,又用繩子綁起來,我也完成了一個糉子。

接着,我和奶奶又包了很多糉子最後把所有的糉子放入一個裝滿水的大鍋裏煮。過了差不多兩個小時,糉子終於可以吃了,我嚐了一口自己包的糉子,啊!比平時吃的還好吃。

這一天真開心。

標籤: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