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3篇

作文9.17K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典故吧,中華上下五千年,產生了無數故事。當你說出一個典故的時候,知道它背後那段風起雲涌、波瀾壯闊的歷史嗎?那麼,你知道都有哪些典故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傳統文化經典故事,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3篇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

【傳統故事】談遷是明朝末年的窮秀才,他歷盡千辛萬苦,花費27年時間,寫出了一部關於明朝的史書,並將其定名爲《國榷》。不料,就在書稿完成後不久的一個晚上,談遷家裏鬧賊了。小偷見談遷家裏沒什麼可偷的,就順手把談遷的書稿拿走了。變遷發現書稿丟失了,不禁痛哭流涕。

這一年,他已經53歲了。但談遷很快就振作起來,並對自己說:“我的手還在,怎麼能這麼消沉呢?”於是他決定重新寫《國榷》。4年過去了,談遷終於重新寫出了一本《國榷》。這部書資料翔實,內容完備,成爲後世學者研究明史的必讀之書。

【人生感悟】一介窮書生,用27年的時間編纂史書,他所付出的精力和遭遇到的窘境是可想而知的。屋漏偏逢連夜雨,在他53歲那年,書稿丟失,可以想象他當時的心境是何等悲痛。

但談遷並沒有消沉,再一次重寫《國榷》,成爲了千古美談。魯迅先生說過:“偉大的心胸,應該表現出這樣的氣概——用笑臉迎接悲慘的厄運,用百倍的勇氣去應付一切不幸。遇到困難、挫折、失敗就惆悵、迷惘、灰心喪氣,這是軟弱的表現。”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2

濟寧始祖文化

濟寧曾是富庶地區,是古代農業的發達地區,也是三皇五帝角逐的地區。這些傳說中的人物,是當時的部落集團首領,他們各自代表着自己的氏族集團,他們是中華民族的祖先。史籍中有關“三皇五帝”的資料較爲豐富,但說法不一。學術界一般認爲:三皇是指青帝伏羲(太昊)、黃帝軒轅、炎帝神農,五帝是指:少昊、顓頊、、虞舜。這些始祖,除了嚳和堯外,都與濟寧文明史有着密切的關係,成爲濟寧古代歷史上的閃光點。

人祖伏羲,被我們濟寧人當做直系祖先加以崇拜,因爲濟寧夏商之際的任國,即是伏羲的後裔建立的國家。據記載他始定父權人道,“畫八卦以治下”;

炎帝神農氏教民播種五穀,“嘗百草之滋味……一日而遇七十毒”從而區分出宜農植物及中醫藥物,奠定了農業的基礎;據史書記載,炎帝曾“都陳,徙曲阜”(曾經在河南‘陳’定都,後來遷到濟寧曲阜)。

少昊,“因執太昊之法,故稱少昊”,他也被我們濟寧人當做直系祖先加以崇拜,他死後被葬在曲阜,斤濟寧曲阜城東即有少昊陵,因其外形與埃及金字塔類似,故有東方小金子塔之稱。

顓頊也是東夷部落的著名首領,爲五帝之一。他所處的時代在少昊之後,山東龍山文化當是顓頊、虞舜等東夷族團的物質文化遺存。帝顓頊,爲高陽氏,其部落活動範圍與少昊相同,其中心地在魯南,是濟寧人的先祖之一。先秦邾國(鄒國)就是顓頊後裔曹俠建立的諸侯國,其國都地、先在濟寧城南,春秋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遷至嶧山之陽。

虞舜,又名重華,是夏代之前虞氏部族最有名統治者,故稱虞舜。堯舜禹禪讓的故事傳爲千古佳話,舜是人們心目中的聖人。《孟子·離婁下》說:“舜生於諸馮,遷於負夏,卒於鳴條,東夷人也”,諸馮在今濟寧東鄰平邑縣境,靠近泗水縣歷山鄉,諸馮村尚在;負夏在今兗州城西北40裏的新驛鎮頓村,秦之後這裏是瑕丘縣縣城。《史記·五帝本紀》說:“舜耕歷山,漁雷澤,陶河濱,作什器於壽丘,就時於負夏”,意思是說,舜曾在歷山耕地,在雷澤捕魚,在河濱製作陶器,在壽丘製作工具及工藝品,在負夏作買賣。以上五個古代地名均在濟寧境內,歷山在今泗水縣歷山鄉;雷澤即歷山腳下的窪地,老百姓至今仍稱“雷夏澤”;河濱即今泗水縣柘溝,自古就是製陶中心;壽丘在曲阜城東,今名舊縣村;負夏即上文提到的今兗州城西北頓村。因此,舜年輕時活動的範圍在今濟寧地區,成年後,入主中原,取代了堯的地位,成爲海內各部族推舉的“盟主”,成爲中華民族的共同祖先。

另外,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除“三皇五帝”之外的另一位始祖蚩尤也與濟寧史前史有着密切的關係。蚩尤是東夷族一位著名的部落酋長,他在世的時間與炎、黃二帝基本同時,其部落活動的範圍在今魯西豫東一帶。《逸周書·嘗麥解》記有“命蚩尤宇於少昊,以臨四方”,其文表明,蚩尤建設宮室的地方就是少昊之地。史學家王獻唐先生的《炎黃氏族文化考》中認爲:“蚩尤之名,亦出邾婁,蚩—邾,尤—婁,音近,以其言邾婁,呼之曰蚩尤”,是說蚩尤是邾婁之地的人,其人名與地名音近,有蚩尤,故稱邾婁。邾婁即邾國的前身,後演變爲鄒縣。《史記·五帝本紀》正義引《龍魚河圖》說:“黃帝攝政,有蚩尤兄弟81人,並獸身人語”。今人認爲,蚩尤部落有81個氏族,是一個強悍好鬥的部落,炎帝與其作戰“弗能徵”,敗走中原。《本紀》記載,蚩尤部族研製了兵器,有戈、矛、戟、酋矛、夷矛,稱爲“五兵”。黃帝之時,“諸侯鹹來賓從。而蚩尤最爲暴,莫能伐……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擒殺蚩尤。”《皇覽》載:“蚩尤冢在東平郡壽張縣闞鄉城中”。闞鄉城即今汶上縣南旺鎮村西。蚩尤是濟寧人的先祖,近年來,曾有部分南韓客人前往汶上蚩尤冢祭掃認祖。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3

我近幾天讀到《畫壇故事》中的三個小故事,略有感觸,寫下此文。讀完這三個小故事最大的感想是:若我們都能以謙卑來面對生活,那我們的人生將是光彩紛呈;若想獲得成功,天賦或許是一方面,但後天的學習更加重要。

細看展子虔交友,擅長畫雄奇山水的他,在名氣大了之後,不服山水畫大師董伯仁對自己的批評,在認真審視自己的畫作之後,一改驕傲之心,誠懇地向董伯仁學習,終成“唐畫之祖”,字裏行間中,我們能看到他那驕傲的個性,同時,隱隱透出的謙卑更讓我們對他大加讚賞,自身的天賦加上謙卑的學習,何事能將他阻擋?何難能讓他止步。他得到的,只會是愈來愈多的成功,是更加美好的人生。相反,倘若展子虔空有一身天賦,傲氣不改,不難想象他的畫技將難以提升,止步不前,對一名畫家而言,一成不變的畫技無疑是最可怕的,因爲,人還是喜歡欣賞新鮮的、多變的,而非千篇一律的畫作。就如古時的傷仲永,少時天賦驚人,很有名氣,但他卻未能謙卑地學習,可憐最後泯然衆人矣。

後面兩個小故事《閻立本觀畫》、《王翬學畫》,閻立本年少成名,偶得大師的石刻畫,耐心地將石刻畫沖洗,大發箇中妙處,留宿十多天學習,終而“丹青神化”。王翬自幼天賦過人,且虛心地向王鑑求教,王時敏更是“以你的高才,究竟是來做我的老師,還是來做我的學生?”的玩笑。不難看出,三位畫家藏畫技於一身,還能以謙卑之心不斷髮展自己,才逐漸名聲大噪而流芳百世。

一個人擁有了謙卑就擁有了成長的力量。從父親手中接過“旺旺”的“米果之子”在短短三年就取代父親成爲“米果大王”。人們驚歎他只有高中學歷,父親讓他謙卑,聽取博士的意見,正是這種心態,他虛心求教,鍥而不捨,最終有所成。

我們一生都需要不斷學習,要向古人學、向名師學、向大自然學。當我們在學習上取得了好成績的時候,還要不要謙虛呢?要!因爲“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有些人往往就是由於驕傲自大而陷入泥坑。古人說得好:“謙受益,滿招損。”如果取得了一點點成績就沾沾自喜,被眼前的勝利衝昏頭腦,就會把辛辛苦苦得來的成績毀於一旦。我們在取得好成績時不自滿,纔會更上一層樓。

凡能成就一番偉業的人,大多都擁有一顆謙卑的心,因爲他們懂得,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沒有誰會樣樣精通,完美無缺,承認自己不如別人,虛心接受別人的建議,以補己之短,更好地成就自己。如果總覺得自己高人一等,狂妄自大,不僅會失去學習方向,更會堵上自己發展之路,

其實,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需要這種謙卑的心態,這是一種能夠成就自我、實現自我的大智慧、大氣度!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4

【傳統故事】商王武丁是歷史上著名的賢君,即位初期,他就雄心勃勃地想復興商朝。爲此,他向天下招賢納士。有一次,武丁聽說有個叫傅說的奴隸非常有才能,便想任用他,但又怕大臣們因爲傅說出身卑賤而反對,就想出了一個辦法。

一天上朝時,他對大臣們說:“先王昨夜託夢給我,說將派遣重臣來輔佐國事。”說完,就讓畫師按照他的描述,畫了一張重臣的像,並派人按此畫去找來傅說。大臣們見傅說是先王在夢中推薦的大賢人,就不敢反對了。武丁在傅說的輔助下,勵精圖治,僅用三年時間就開創了歷史上有名的盛世――“武丁中興”。

【人生感悟】一位賢明的君主如果要使他所管理的國家強盛起來,就必須做到知人善任,勵精圖治,勤勉執政。商武王之所以能開創“武丁中興”的盛世局面,也正是因爲他的賢明治國和知人善任。在現實生活中,青少年雖然不是一國之君,但可以引申武丁的行事作風,在今後的社會生活中做到勤奮自勉,知人善任,定可成就一番事業。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5

【傳統故事】戰國時期,有個著名的音樂家叫公明儀。他彈奏的曲子優美動聽,很受人們推崇。有一天,公明儀看到田野裏有一頭黃牛,心想:“音樂乃天地之神韻,能通宇宙之靈,何不爲牛彈奏一曲呢?”於是,他端坐樹下,爲那頭黃牛彈起了一支很動聽的曲子。可是那黃牛根本不理會美妙的音樂,仍舊頭也不擡地吃草。

公明儀以爲它嫌這支曲子太高雅,就又換了一支通俗一點兒的曲子,可黃牛仍然無動於衷,公明儀很失望。旁邊有人見了,連忙安慰他說:“你不要生氣,不是你彈的曲子不好聽,而是你彈的曲子不入牛的耳朵啊!”於是公明儀用琴模仿蚊子、牛虻的叫聲以及小牛的“哞哞”聲。這時,黃牛立刻搖頭尾巴,豎起耳朵,認真地聽了起來。

【人生感悟】世上萬事萬物無定律,對牛彈琴的故事說明要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有的放矢,對症下藥。同樣如此,在學習過程中,青少年不要今天讀這,明天看那,就像瞎子摸象,碰啥算啥。到最後什麼也沒有學好。真正會學習的人,善於取捨,知道學習的目的是什麼,想要達到一個什麼樣的成效,所學知識能夠在哪個方面對自己有所幫助。也就是說,學習要突出針對性和實效性。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6

【傳統故事】春秋時,有一個叫梓慶的木匠,他技藝高超,製作出的木器精巧而耐用。這天,他雕琢了一把木頭鋸子。這把鋸子造型美觀,上面的花紋纖巧,從沒有一把鋸子這麼美。每一個見過這把鋸子的人無不歎爲觀止。大家都不相信是梓慶做的,都認爲只有鬼神才能做出這種極品。

魯國國君聽說後,也跑來欣賞。他很驚奇,也不相信這是人工做出來的,於是問梓慶:“你是不是會法術?這把鋸子是不是用法術做成的?”

梓慶笑了笑,說:“我不過是一個普通人,怎麼會懂法術呢?”

魯國國君不相信他的話,接着又問:“那好,你告訴我他的製作過程。”

梓慶回答說:“做這把鋸子之前,我先養神靜氣。齋戒三天,以獲得內心平靜。在這三天,我使自己摒棄掉對榮華富貴的渴求;然後再齋戒五天,使自己去掉雜念,忘掉技巧;接着再齋戒七天,這時我已經忘記了自己的存在,已經能做到‘不以物喜’。我的眼中已沒有朝廷和家庭,外界沒有任何東西能夠影響到我的技藝了。齋戒過後,我會去森林中尋找製作鋸子的原料。

我仔細觀察各種樹木,以選擇與鋸子外形最匹配的。而這時鋸子的樣子已經成竹在胸了。只要選好木料,鋸子也差不多完成了,只需要加工就可以了。做任何木器,我都要經過這樣一個過程。我想這大概就是製作出來的木器好像神工鬼斧製作一樣的原因吧,以一顆純真的心,加上木料的自然天性,製作出精巧的木器也就不奇怪了。”國君聽完,恍然大悟,這才明白何爲“鬼斧神工”。

【人生感悟】這個故事源於《莊子》,旨在告訴人們:無論做什麼事,都要精神專注,摒除雜念,達到忘我的境界,才能成功。故事中的梓慶已達到這種境界,他依次淡忘富貴、美名、自我,所以才能夠做到心靈與自然的契合,製作出好像出自鬼神的鋸子。保持內心清淨,不受世俗的干擾,集中精神專注於自己的事業,這種境界也是爲人處事之最高境界,值得我們窮其一生去努力追求。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7

【傳統故事】三國時期有個著名的書法家叫鍾繇,他是楷書的創始人。鍾繇小時候聰穎好學,酷愛書法藝術。爲了練習書法,他經常不分白天黑夜、不分場合地點練習書法。有一次,他與小夥伴們在一起玩耍時,還趁玩耍的間隙蹲在地上寫字呢!他的一生有三十多年時間在練習書法。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鍾繇終於成了一代書法名家。後來,有人登門去向鍾繇請教書法祕訣,鍾繇笑着說:“我哪有什麼祕訣啊!我只不過是比別人更加努力一點,付出的心血更多一些罷了。”

【人生感悟】有耕耘就有收穫,有泥土就會有綠蔭,有豔陽也會有陰雨。一個耕耘者只要認認真真地勞動,定會有果實可收,也定能得到人們的愛戴。在學習生活中,當我們看到別人取得收穫的時候,有何感想?是喜悅,是嫉妒,是不屑一顧,還是其它?“天道酬勤”,看到別人的收穫,不論如何,我們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大家應該去思索,自己該如何去做才能不負這大好時光,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不致虛度。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8

水滴石穿

從前有個叫張乖崖的.人,在錢陽擔任縣令。當時,社會上還存友軍卒**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風氣。張乖崖想找個機會嚴懲這種行爲。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忽然看見一個小吏慌慌張張地從府庫中溜出來。張乖崖喊住小吏,發現他鬢旁頭巾上藏着一枚錢。經過追問盤查,小吏搪塞不過,承認是從府庫中偷來的。

張乖崖將小吏押回大堂,下令拷打。小吏不服,怒氣衝衝地說:“一個錢有什麼了不起,你就這樣拷打我?你也只能打我,難道還能殺我!”。

張乖崖見小吏敢這樣頂撞他,就毫不猶豫地拿起硃筆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一日偷一錢,千日偷千錢,時間長了,繩子能鋸斷木頭,水能滴穿石頭)。”

判決完畢,張乖崖把筆一扔,手提寶劍,親自斬了小吏。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9

中國傳統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寶庫,寶庫中有許多的寶藏,下面,我就介紹一下我喜歡的一個——寓言故事。

寓言故事一般只有幾個字,幾句話或是一則故事組成,篇幅較短,裏面卻包含了深遠的寓意。

我已經度過許多的寓言故事了,有告訴我們不能自以爲是的《刻舟求劍》,有告訴我們不能過分誇耀自己相對的兩樣東西的《自相矛盾》,其中的一篇《守株待兔》讓我過目難忘,內容大致是這樣的:

古時候,宋國有個種田人,他的地上種着一顆大樹。一天,他與往常一樣在田裏幹活兒,忽然有隻兔子不知怎麼的竟然一頭撞在樹上,脖子斷了,死了。那人沒花一點力氣就白撿了一隻又大又肥的兔子。他以爲這樣的好事還能發生,於是,他不幹活了,天天守在樹下,希望再有野兔來。結果,不進再也沒有一隻野兔撞死在地頭而且他的田頭長滿了野草,莊稼全死了。

這個故事讓我明白了,世界上沒有不勞而獲的事,對偶然得到的東西不應該抱有僥倖心理的道理。

寓言故事具有吸取教訓,防範錯誤,追求真理與陶冶情操的獨特作用。我在讀寓言故事的時候,也懂得了越來越多的生活道理。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0

鐵杵磨針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唸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閒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麼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裏讀書多沒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着一個滿頭白髮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繡花針。”老婆婆擡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頭繼續磨着。

“繡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繡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麼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繡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爲什麼不能磨成繡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麼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1

一、 “神”話不再

《故事新編》收錄的小說歷時跨度13年,魯迅在創作《不周山》之時“不記得怎麼一來,突然停了筆”,以致“《不周山》的後半部是很草率的,決不能成爲佳作”①。《不周山》後來改題爲《補天》,且放在了《故事新編》的之首,可見它在魯迅心中的地位並不像所說的那樣低,也不是一篇“誤人”之作。

《補天》始於女媧造人,終於女媧逝世。在《補天》中,女媧被描寫成一個與時代脫節形象,她在人類戰爭中被武器刺的不知所以,而刺痛她恰恰是人類不斷進步的文明,她在現代文明的大浪淘沙中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本篇中魯迅對女媧持一定的肯定態度,女媧造福於人類社會,但人們不懂得惜福。女媧的死是淒涼的,她被人類不斷進步的文明所拋棄,與此同時,魯迅對民衆的無知更是不惜筆墨,“嫡系”之爭,但竟不識自己口中的神。他們只是從表面上承襲了傳統,而未得其精髓;雖秉承着傳統,卻又活生生地拋棄了它。魯迅運用“故事新編體”②,“並不直接鍼砭社會,而是用“曲筆”的形式表露自己的是非觀念”③。在歷史故事上加以現代改編,虛實結合,起到了很好的諷刺批判效果。

二、英雄末路

《奔月》中的羿,《理水》裏的禹,《鑄劍》的黑衣人,筆者都將他們納入英雄形象系列,但在《故事新編》中,他們並沒有神話中的英勇神武。

《理水》裏相較於其他官員,大禹踏踏實實孜孜不倦的爲民辦實事,在故事中其他官員的諂媚與禹的正直不阿相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這種官場形態現今也是普遍存在。當舜要求百姓都學禹的行爲時,嚇煞了一批官員,但最後禹還是接地氣兒,沒讓大家難堪,反而天下太平到人與自然和諧的境地,對此結局,嘲諷之意盡顯其中。

《奔月》中塑造了一個與我們所接受的傳統文化中大相徑庭的羿。在這裏,羿是懦弱的,他怕老婆,甚至一個普通大媽都可以呵斥他。在嫦娥心中,他早已是一末路英雄。如今荒蕪的田地已承載不了他的本領,即使利器在手也無濟於事,與以往富庶的生活相比嫦娥無法適應現今的平淡。時勢造英雄,時事亦覆英雄。羿一直都以英勇的形象被後人謹記,在這裏,卻儼然失色,時過境遷。這篇小說暗含了魯迅先生對當時中國很多能人異士的惋惜,他們以天下爲己任,但由於處在動盪的年代,不得不爲形勢所逼,身懷絕技卻無處施展。

《鑄劍》中的眉間尺貪玩、弱懦、猶豫不決、優柔寡斷,而黑衣人果敢、決絕、膽大心細、目的性強。兩人在性格、處事方法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黑衣人的復仇是成功的,但又帶有戲謔的色彩,故事在滑稽幽默中結束。前半部分緊張、恐怖,後面略顯噁心,而結局又是喜劇的。不得不說魯迅有超強的語言駕馭能力,這也不失他對“油滑”的表現。《鑄劍》的結局和開場一樣悲涼蒼勁,黑衣人不僅是爲了眉間尺復仇也是一場文化復仇,他賦予了復仇更深層的含義,文化復仇的道路註定不是一帆風順的,要付出血的代價才能完成。

這三篇以英雄人物爲主題的小說,所刻畫的英雄形象一反常態,並不像我們在傳統文化中所接受的那樣,光芒萬丈,被視爲崇高的神,他們性格的弱點與社會現實的寫照,都映照着灰色的底調。魯迅對傳統的反向分解,真真假假,虛虛實實,融會貫通,極具嘲諷戲謔色彩,英雄在魯迅筆下也到了末路。

三、智者遁形

《采薇》、《出關》、《非攻》、《起死》四篇都寫了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智者,他們一直是中國精神文化的支柱。但在《故事新編》中,他們的精神能量並非長存於世。

《采薇》中的伯夷、叔齊逃離自己的國家,來到深山裏,靠采薇過活,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刺激斷了他們維持生命的最後一點希望。他們一直活在歷來被視爲傳統的倫理綱常之中,這是他們萬萬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線,這使得他們的性格在小說中難免顯得固執,他們一直堅持的信仰將他們逼上了死亡的道路。魯迅對此類文人的教條做了適時的諷刺,將他們執拗的形象刻畫的鮮明生動,他們的死亡,也是對當時儒者道路的終結。

《出關》裏的孔子、老子均爲古聖人,雖然他們主張不同,但都具有時代意義。孔子的 “入世”,老子的“出世”,這與傳統相符,但魯迅在老子身上頗下功夫。故事中老子較爲弱懦,他一直逃避,在連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無法保障時,還是堅定自己的計劃。這是對自己人生態度的執拗,逃避只會將自己的處境變得更糟。老子在關口被請過去做講座、寫書,但他的講座和書又有幾個人能搞明白呢?故事最後,關尹喜還盤算起了請老子的成本,覺得老子的思想根本就不值錢。故事伊始,魯迅在無形中將老子的“出世觀”變的無處遁形,這也是他自己對傳統文化中的部分思想提出的質疑。

《非攻》主角是墨子,墨子成功勸住了楚攻宋,並向公輸般灌輸了“義”的思想,這一思想卻不爲楚王所接納,因爲他是君王,要的是既得利益,是天下。在墨子看來,得天下者非“義”不可。在這裏,魯迅順便諷刺了一下儒家,“你們儒者,說話稱着堯舜,做事卻要學豬狗,可憐,可憐!”,儒家在他心目中的似乎已失去了作爲傳統文化根基的地位。

《起死》是《故事新編》的最後一篇,寫莊子與鬼魂相遇的巧合。中間有他們對於“死”“活”的辯論、莊周夢蝶和骷髏還魂後的對話。這裏莊子並不是一派威嚴,作者在幽默、滑稽中穿插了無釐頭的情節,讓人哭笑不得,莊子與鬼魂的對話就像人與野獸,不可理喻。 莊子一直忙於公務,分身乏術,這與傳統文化中莊子的形象恰恰相反,莊子主張自由,逍遙,又怎會輕易受到官場的束縛!他與老子不同,老子是順從的,而莊子似乎摻雜了不羈的性格,雖說都是無爲,相較於老子,莊子更加主動地參與政治,他更加適合官場那一套。在無形中形成了對比,在上一篇諷刺老子懦弱,這一篇則又譏諷莊子的那一套,對道家思想的開創者如此調戲,不正是他對道家的抨擊嗎?

四、絕望之於希望

《故事新編》從宏觀的角度可以說是對中國古代魂靈複雜品性的闡釋。他們被奉爲崇高的存在,然而在當時社會,他們的作用被削弱了,從而產生矛盾性。這些歷史人物在中國傳統中都是光輝的,他們對中國後代的影響一直根深蒂固,他們都是中華文明大廈的建構者,但在這裏,魯迅卻大反其道,透過這些文化先鋒,將中華傳統加以戲謔的思考,這也就是爲何國民無法擺脫其自身桎梏的原因,因爲傳統中偉大的先人已如此不堪了,更何況是承繼傳統的後人。人性的愚懦、固執也是承襲的,想要改變如此艱難的現狀,不可一蹴而就。

筆者認爲,魯迅並不是對傳統文化的全盤否定,他也曾試着從傳統中尋求救贖人性的出路。從《故事新編》來看,他抨擊儒、道,目前找到的是墨家,但墨子的“兼愛、非攻”,在人們苦苦追尋既得利益的動亂世界裏,行不通。他寄希望於傳統,有望從五千年的文明中尋覓精神放存處,但是絕望大於希望,絕望的背後又是對傳統文化堅定不移的信仰。他對先人的嘲諷,也是自嘲,他對傳統文化嘲諷的越深,也就對自己所接受的傳統質疑得越厲害。但就是這根深蒂固的五千年傳統文化,曾讓中華民族大放光彩,但又讓中華民族深陷其中,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是矛盾的,在《故事新編》中他對此極盡諷刺的手筆。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2

中華民族是一個源遠流長的民族,她有着五千年的文明歷史,她是中華民族生息不竭的動力,是中華民族奮進的源泉。

我從傳統文化中學會了尊“師”。《程門立雪》讓我深有感觸。北宋時期,有個叫楊時的進士,他喜歡學習,到處尋師訪友,曾在程頤門下學習。一天,楊時向程頤請求學問,卻趕上老師屋中打盹兒。於是靜立門口,等待老師醒來。一會兒,天上飄起了鵝毛大雪,楊時卻還立在雪中,直到程頤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的雪人!程頤深受感動,更加盡心盡力教楊時,楊時不負重望,終於學到了老師的全部學問。

我也要向楊時學習,誠心誠意向老師求教,謙虛謹慎,做尊師重道的好學生。

傳統文化經典故事13

我所教的學科和自然科學緊密聯繫,我和孩子們一起嚮往自然而美好的世界。有時候,人們難免因走得太快而失去了身邊的風景,而我會帶領孩子們靜下來,慢慢看,我們的傳統文化,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給我們了不一樣的收穫。

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業底蘊深厚,在氣象學方面,我們積累了大量的與生產生活相關的諺語,它們讀起來朗朗上口,非常有趣,所以,在學習該部分知識的時候,學生非常喜歡。比如“初冬寒,春雨多”、“古龍曬太陽,不久颱風狂”、“熱生風,冷生雨”、“九月寒霜十月雪”……看到同學們如此回味,我變萌生了給同學們講二十四節氣的想法,每到一個節氣,我在課堂上都要提一提,讓課前蒐集好資料的小老師們講一講,就這樣,孩子們對二十四節氣歌爛熟於心:“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兩節不變更,最多相差一兩天。上半年逢六廿一,下半年逢八廿三。”節氣和景物是相對應的,於是,孩子們更願意觀察身邊的植物,看看在節氣的流轉中大自然的風景。

學了節氣,對於服務於中國傳統生活的“陰曆”,很多同學也迷惑,於是,我們一起觀察月亮,峨眉月、滿月等留給了孩子們無盡的想象,我們一起吟誦有關月的古詩:“月有陰晴圓缺”、“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傳統文化是我們的老家底,是祖輩們爲我們積累下的寶貴經驗,是國家的寶藏。在我的課堂上,我會想着如何利用好,開發好,因爲,民族的,纔是世界的。

標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