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作文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5篇

作文1.61W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作文吧,作文是經過人的思想考慮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作文的注意事項有許多,你確定會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傳統文化的作文5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實用】傳統文化的作文集錦5篇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1

新年前夕的掃塵開始了,“咚、咚、咚,”一大清早我和媽媽擺這忙那的,忽然,媽媽說到:“是不是人少了點?我們去叫奶奶吧!”我一蹦三尺高。最後,我們分好了工。

媽媽拖地,我擦桌子,爸爸在收拾屋子裏的東西,奶奶在打掃牆角上的小蜘蛛網,你忙你的,我忙我的。不一會兒,終於把屋子收拾乾淨了。此時,我心裏充滿了喜悅。“篤篤篤”有客人來了呀!門鈴的聲音清晰的響了起來。

“媽媽,有客人來了”我小聲對媽媽說。

我連忙打開門,呀!是最心疼我的爺爺,我忙伸出我的“攢錢手”對着爺爺不自然地笑了笑。在我身邊的媽媽看出了我的心思,一把拽過我說:“小孩伸什麼手?嘴巴才靠得住,用得長久呢!”我恍然大悟,趕緊說:“祝爺爺福如東海,壽比南山呀!我愛您!”

“好!好!呵呵!”爺爺摸着鬍子笑呵呵地說,順手又從口袋裏拿出一個畫着娃娃臉的小紅包,放在了我手心裏,像個老頑童似的走了。

過年嘛,我們小孩子的壓歲錢是少不了的。

這就是讓我終生難忘的春節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2

中華民族地大物博,擁有五千年古老的歷史文化,在這歷史長河中先輩們創造出了無數的歷史奇蹟:萬里長城、秦兵馬俑、北京故宮……這些奇蹟讓炎黃子孫感到自豪,先輩們和我們都在靜靜地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

五千年前黃帝統一了炎黃部落,他發明了:舟車、指南車,爲後世的衣食住行打下了基礎,他的部下發明瞭文字、樂譜……開啓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這是最美妙的聲音。

秦朝秦始皇修築了萬里長城,創造了世界上少有的奇蹟,他還統一了天下,使中國第一次得到了統一,這是最動聽的歌聲。

到了西漢,商業有效得到了發展,國家繁榮昌盛,張騫出使西域,使中國文化得到了傳播,從此與各國友好往來,蔡倫發明了紙張,讓中國成爲了最早發明紙張的國家。東漢張衡發明了地動儀,華佗、張仲景,使中國醫術得到了發展。這是中華民族最昌盛的聲音。

清末時期,八國聯軍侵入北京,燒殺搶掠,使百姓叫苦連天,清朝政府腐敗無能,與八國聯軍簽上了各種合約,將中國幾乎讓給了八國聯軍。十幾年後日本佔領了中國八年,他們如同惡魔一般,見人就殺,無惡不做。這是最慘烈的聲音。

1949年,中國共產黨陸續將日本製服了,建立起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幾年,中國研製出了“兩彈一星”這頭東方雄獅終於在世界上站穩了腳。這是最輝煌的聲音。

如今中國迅速發展,已經成爲了一個強國,中國外交、經濟、科研、醫療、軍事等方面大大提高,而且與世界各國友好往來,這是和平的鐘聲。

歷史的回聲叩響心扉。中華民族是一個不屈的民族,有着自信、自強的民族之魂!在苦難中造就偉大,在前進中鑄造輝煌!充滿了活力,富有朝氣,生機勃勃,我聽到了,聽到中國的腳步在蒙邁向前,風華正茂的巨龍開始騰飛!

讓我們傾聽歷史發出的聲音,將民族的蒙邁與剛強、血性與尊嚴、責任與使命放在心中。仰望星空,腳踏實地,昂首向前,共同奮步前進。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3

石頭再硬,經過歲月的打磨終將化作一捧沙被風吹得消散;河水再廣,經過歲月的晾嗮終將乾涸;花朵再美,經過歲月的摧殘終將枯萎……大自然中有很多事物都會因爲歲月的流逝而發生改變,或完全變了模樣,或迎接死亡。文化,在歲月的打磨下卻長久的保存下來。但也不免有所遺失。在磨難裏留下來的,都經歷無數風雨陰險,在改變下變得更加厚重,直到現在也沒有改變它的'地位。而那些不幸遺失的,卻在磨難中被歲月帶走,連痕跡都被風吹走了,他們沒能留於人們心中。

文化是需要保護的,更是我們需要傳承的。

前不久熱播的《舌尖上的中國》就很好的向我們展示了文化傳承的意義,令我們記憶深刻的是其中一期節目中所講述的一羣不平凡的人——麥客。這其實只是一個平凡辛苦的割麥子的職業。但這個職業的從事者,麥客,卻是不平凡的。因爲他們是這個文化的傳承人。可惜,這個文化的傳承也許要就此中斷了,像那些被風捲走的沙一般,變得無人知曉。據悉,中國現在的麥客數量已寥寥無幾,因爲時代在不斷變化,發展與進步,一些低效率的工作終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新時代的機器,所以麥客這個文化的隱沒也在所難免。在節目中,一些反存的麥客這樣說到;“這個工作苦,累,效率也不高,畢竟是人工收割,相比之下,機器的確快許多。但是,我們熱愛這個工作,熱愛這片土地,熱愛這種文化。它已經難以割捨。我們所期望的不是收入有多高,而是能將這份文化永久的傳承下去,僅此而已。”幾個農民的幾句簡單的話語,卻足以體現文化的內涵。

文化當然還包括學習方面。中國幾十年的文化思想。老子,孔子等諸多歷史文學家爲我們文化的傳承做出了貢獻,使中國文化得以在世界上有所成就。近期,傳統文化進考場的理念在日益更新,這對於學生來說似乎有些苟刻了,但這讓新一代的青年能更好地瞭解文化,深入文化,爲文化傳承做出貢獻。

被風吹化的石頭至少還有沙的足跡,乾涸的河水經歷大雨的洗禮將飽含生命之水,枯萎的花朵留下的種子又將盛開下一個春天。歲月帶走了什麼,又留下什麼。傳統文化同樣也會在歲月中再次綻放新的生命活力。而我們將把這傳統文化一直傳下去,讓先輩的英靈自豪的感慨:歲月故消逝,文化駐我心。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4

“民安國泰逢盛世,風調雨順頌華年”道出了新年的期盼;“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點明瞭天下學子的抱負;“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爲雪白頭”描出了甜美愛情的模樣。

一字一句,一聯一對,上下相應,平仄相和,妙趣橫生,雅俗共賞。中華傳統文化瑰寶——對聯已經走過了數千年,從最早的桃符“新年納餘慶,佳節號長春”到如今形式多樣的春聯、壽聯、輓聯,無一不體現着漢語言的博大精深,彰顯着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

國土茫茫,萬里無疆;中華之魂,傳揚四方。新春是每個中國人心中最溫柔的記憶,如今,張貼對聯仍是家家戶戶喜迎新春最重要的習俗之一,儘管各種打印的華麗春聯橫行於市,可在街頭巷尾,依舊可見,一套掉色的舊桌椅,一硯墨,一支筆,一沓大紅正丹紙,寫成的春聯整齊地掛滿一牆,似鮮血明亮,如紅旗飄揚。寫字的大多是已退休的老人,兩鬢斑白,銀絲摻雜,字寫得端端正正,行雲流水,如羣鴻戲海,似舞鶴遊天,這種簡單又傳統的春聯,是許多人熟悉又溫暖的春節回憶。

此去經年,良辰好景應猶在,卻道物是人非事事休。算起來,爺爺去世約莫有七年了,那時,還有許多自家寫春聯的,也還容易買到印有龍鳳呈祥金紋的正丹紙。每當過年,爺爺就會鋪上紙,表情認真嚴肅。施之以墨,飄若浮雲,矯若驚龍,清風出袖,明月入懷,寫“五湖四海皆春色”,書“萬水千山盡得輝”。橫平豎直,如中國人的脊樑,;剛勁有力,如中國人的筋骨。然而如今,家裏也用上了打印春聯,不再有紙墨幽香,奶奶也不再認真看着揮墨如雲煙的春聯,儘管她一向不識字。

“書必有神、骨、血、肉,五者闕一,不爲成書也。”我曾自以爲字寫得不錯,也曾試探着寫過春聯,但我發現,寫在紙上,大小不一,或歪或斜,不夠方正,不夠大氣。寫字,寫聯,真的是靠長期的積澱和修養。

紅色中華,浩浩然正氣於身;書墨憶古,句句聯筋骨育人。之前的書法老師,六十多歲,很是和藹,夏天的時候穿一件純白的短袖,天天執筆,卻從不染墨。他說他退休前,在學校裏除了體育什麼都能教,卻認爲書法是每一個學生首先必須要學的。記憶猶深,在書法課上教的第一個完整的字就是“人”,簡單兩筆,卻很不容易寫好。“這個字的慢慢練,一直練,有些人啊,一輩子都寫不好這個字。”寫字如做人,橫平豎直,端端正正。

紅色的春聯是對往昔的感慨和明朝的期盼,剛勁的筆畫是不屈不撓的堅韌和堂堂正正的大氣。

對聯之下,中華之根;書法之上,民族之魂。無論你身處何地,是居住港澳臺的同胞,亦或是漂泊異國的華僑,中國人,就是我們共同的身份。鑄造我們的,是中國精神。連接我們的,是中華文化。

遲遲鐘鼓,中華文化從歷史長河中流淌而來,源遠流長,綿延不絕;耿耿星河,中華文化亮之於今世,永耀於後人!

傳統文化的作文 篇5

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一到大街小巷張燈結綵,爆竹聲聲到處都是節日的喜慶。

說起春節,我想起了一個傳說:很久很久以前,有一頭叫“年”的怪獸,它長得凶神惡煞,住在村莊旁的深海中,每到除夕,它就會上岸,去旁邊的村莊吞食牲畜,還要傷人命,人們害怕得躲到了山上。有一年,一個老翁出現在它們的面前,對他們說:“那個來搗亂的‘年’怕紅色和響聲。”於是,村民們手忙腳亂地準備起來,把紅色的春聯貼在門上,然後,用竹子互相敲打發出聲音,“年”就落慌而逃,從此以後,我們過年的除夕夜家家戶戶燈火通明,我們每年的大年七年級走親向友,從此,春節就流傳到了現在,變得越來越隆重。

隨着我們科技的發展,家家戶戶變得富裕,我們的春聯變成貼圖,還有掛着燈籠,竹子的敲打聲變成了煙花爆竹。隨着“噼裏啪啦”的煙花聲音在空中綻放開來,像爭奇鬥豔的“仙女散花”,又像下煙花雨,有紅、黃、紫。天空被打扮得炫麗多彩,它們照到了人們的臉上,人們的臉被照得喜氣洋洋,人們過年的習俗還有包團圓果,大掃除。

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可真豐富呀!

標籤: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