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高校哲學專業遭冷遇的原因

哲學1W

高校哲學專業成"收容所",冷遇源於功利化的社會傾向

高校哲學專業遭冷遇的原因

在高校中,哲學專業是一種什麼樣的存在?對於當下的大學生來說,有多少人會主動選擇哲學作爲自己的專業?曾經,哲學專業一直是文科狀元的理想。如今,這曾經的“思想殿堂”卻成爲調劑專業的“收容所”。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中,哲學專業仍然在經濟、金融等熱門學科的夾擊下艱難生存。根據不久前發佈的《2017年全國研究生招生數據調查報告》,從2010年到2015年碩士研究生各學科(不含藝術學科)招生情況來看,哲學招生規模保持平穩甚至有所下降。從招生人數來看,哲學專業不及1萬的招生人數僅是工學招生人數的零頭。

哲學的冷遇源於功利化的社會傾向

說起那些年哲學的輝煌歷史,不少哲學專業老師的眼中都閃爍着光芒。

“那時,最聰明、最有能力的學生才能進入哲學院。”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黨委書記韓東暉於1990年進入中國人民大學就讀哲學專業,從本科到博士,再到留校任教,他在哲學領域一做就是26年。

本科時,韓東暉班級中有很多各地的`文科狀元。但是,這些年來哲學院的狀元們越來越少,問起本學院的學生“爲什麼來學哲學”,學生的回答令他有些尷尬,因爲他們都說,自己是調劑過來的。

“這個社會變得功利化傾向嚴重。”究其原因,韓東暉這樣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

“一旦面臨就業保研出國等重大選擇,學生們就會把對個人長期發展有利的學科知識暫時放到一邊,一些比較困難的課程理論思維訓練暫時放到一邊,自動偏向短期內對個人利益最大化的選擇。”韓東暉認爲,這種“集體無意識”的傾向讓大學生們逐漸成爲人們口中常說的“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除了招生難,就業困難如今成爲另一個哲學院不得不面對的難題。即使一些高校是哲學學科的“排頭兵”,也不得不承認哲學專業的學生在就業時受到了限制。

“很多工作崗位不對哲學專業學生開放。”韓東暉坦言。

“我們學院本科畢業的學生,大部分是選擇繼續深造,包括出國深造,或者換個專業讀研,選擇本科就業的學生不多。”韓東暉表示,碩士畢業生在黨政機關、新聞出版、教師等行業的就業人數比較多。

“短期追蹤來看,哲學專業學生的發展可能不像經濟、金融專業的學生掙錢多、發展好,但是長期來看,相當一批人在很多領域達到更好的發展水平。”韓東暉表示,這說明哲學教育對於一個人的人生規劃和長期職業發展還是很有幫助的。

韓東暉表示,哲學着重於人類概念思維的訓練,着重於理論和價值關聯起來,不止讓學生思考如何獲得知識、掌握技能,還教會學生如何看待對錯、好壞等價值的問題,對於個體人格養成很有幫助。“我認爲,哲學專業畢業生競爭能力是很強的。”

標籤:冷遇 高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