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哲學

康德哲學論文

哲學4.69K

康德不僅以其批判哲學實現對傳統哲學的根本變革,而且以其新哲學理念 深刻影響現當代西方哲學的總體發展。康德哲學論文是小編想跟大家分享的,歡迎大家瀏覽。

康德哲學論文

  [摘要]

作爲人類哲學思想的“蓄水池”,康德不僅以其批判哲學實現對傳統哲學的根本變革,而且以其新哲學理念 深刻影響現當代西方哲學的總體發展。康德的批判哲學開德國古典哲學之先河,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歷史淵源,其貢獻在 於倡導並實踐批判的精神,然而康德的批判是不徹底的。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必須高揚“對現存的一切進行無 情的批判”的精神,“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由康德所奠定的那種高瞻遠矚的理性批判精神,是永遠值得人們珍惜和 深思的。

  [關鍵詞]

康德;批判哲學;批判精神

  一、引 言

康德是德國古典哲學的創始人,而德國古典哲 學是西方自古希臘以來2000多年哲學發展的總 匯,是近代歐洲資產階級反封建哲學發展的最高 峯。所以有人把康德哲學比作西方哲學史上的 “蓄水池”。在德國,第一次使用批判一詞的人是 康德。康德所說的批判不是形容詞意義上的批判, 而是名詞意義上的批判,他通常把批判和先驗作爲 等同意義上的名詞來使用。康德創造性地提出一 種既超越於唯理論又超越於經驗論的新的哲學概 念,這就是所謂的批判哲學,如何使康德哲學成爲 現當代西方哲學及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有益成 分,使之在人類社會發展新形勢下的體現出應有的文 化精神價值,這是研究哲學的人都需要考慮的一個 問題。

  二、康德的批判哲學及其影響

以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和費爾巴哈爲代 表的德國古典哲學,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直接理論 來源。要完整而準確地理解馬克思主義哲學,就必 須深入地研究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開德國古典哲 學之先河的康德哲學,康德的哲學思想之所以被稱 爲批判哲學,是因爲他推翻了18世紀末流行於德 國和歐洲各國的萊布尼茨?伏爾夫“形而上學”體 系,發動一場資產階級的哲學革命,創立德國古典 哲學。人們通常將康德的思想劃分爲“前批判時 期”和“批判時期”兩個階段。在“前批判時期”,康 德的重大研究成果是他提出與當時佔統治地位的 宇宙不變論相對立的宇宙發展論,從而打擊17、18 世紀流行的形而上學的絕對不變的觀點,爲近代辯 證自然觀的形成開闢了道路。雖然他的思想中包 含一些唯物論和辯證法的成分,但是總體看來,康 德這一時期的哲學思想依然囿於萊布尼茨?伏爾 夫的“形而上學”體系。從1781年起10年間,康 德先後發表了三部哲學著作:《純粹理性批判》《實 踐理性批判》和《判斷力批判》,分別闡述他的認識 論思想、倫理學說和美學觀點,構成所謂“真”、 “善”、“美”的批判哲學體系,由此康德哲學進入 “批判時期”,康德對後來哲學發展的影響,主要是 他在“批判時期”所闡發的哲學思想。

康德批判的鋒芒直接指向萊布尼茨?伏爾夫 “形而上學”體系,稱這個體系根本就是獨斷論,同 時康德也反對休謨的“溫和的懷疑論”。康德爲了 批判的需要,提出了兩個基本概念:“現象”和“自 在之物”。康德一方面肯定在我們之外存在着刺 激我們的感官從而產生感覺的.客體,即所謂“自在 之物”;另一方面他又認爲這個客體是不可認識 的,認識所能達到的只是“自在之物”刺激我們的 感官而產生的感覺表象。即所謂的“現象”。很顯 然康德哲學既想要調和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的對 立,同時又反對唯物主義的反映論。傾向於唯心主 義的不可知論。康德說:“事實上,既然我們有理 由把感官對象僅僅看作是現象,那麼我們就也由之 而承認了作爲這些現象的基礎的自在之物,雖然我 們不知自在之物是怎麼一回事,而只知道它的現 象,也就是隻知道我們的感官被這個不知道的什麼 東西所感染的方式。”在康德哲學中,感覺不 反映對象,現象不表現本質,主體和客體之間、本質 和現象之間橫亙着一條不可逾越的鴻溝。從總體 上來看,康德哲學圍繞着“現象”和“自在之物”的 關係,在他的二元論和不可知論的哲學的基礎上, 論證思維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儘管康德哲學自 始至終都帶着調和折衷的特徵,但是他對萊布尼茨 ?伏爾夫“形而上學”體系的批判的歷史影響是巨 大的。康德之後,德國古典哲學的發展走上兩條道 路:在唯心主義道路上,表現爲費希特、謝林和黑格 爾相繼發展康德批判哲學的辯證法思想,在唯心主 義的基礎上論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在唯物主 義道路上,費爾巴哈批判康德的唯心主義和不可知 論形成了自己的人本學唯物主義,以“人”爲基礎 論證了思維和存在的同一性。由此,德國古典哲學 經過艱難曲折的發展道路終於結出兩大碩果:黑格 爾的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成爲馬克思主 義哲學產生的重要理論來源。

  三、康德哲學的“批判”和批判的應有之義

康德是第一位給自己的哲學掛上“批判”招牌 的哲學家,他賦予“批判”以新的理解和作用,認爲 “批判,而且只有批判才含有能使形而上學成爲科 學的、經過充分研究和證明的整個方案,以至一切 辦法,別的途徑和辦法是不行的”,他把自己 的時代稱爲“批判的時代”,呼籲用“人類理性”去 批判一切,但是康德同時也預見到“批判”道路的 艱難。在對萊布尼茨?伏爾夫“形而上學”體系展 開批判時,康德充滿自信;在《純粹理性批判》中 “批判”僅僅“是爲了判斷一個原則或一個事實的 價值而進行的檢查”。康德辛苦工作的結 果,雖然終結了舊的“形而上學”,沉重打擊了神學 和宗教。但是,他卻從一個片面走到了另一個片 面,即從“形而上學”的獨斷論走向唯心主義的不 可知論。康德開闢批判的道路卻又處處有所保留, 使得他的哲學體系充滿矛盾與無奈,最終不得不滑 入形而上學的泥潭。那麼批判究竟該如何展開呢? 我們說費希特批判康德、謝林批判費希特、黑格爾 批判謝林,以及費爾巴哈對康德和黑格爾的批判中 所用的“批判”,就是“對錯誤的思想、言論或行爲 作系統的分析,加以否定”。只是由於這些哲學家 們的階級侷限性和主觀認識能力的欠缺,他們的批 判和否定往往帶有片面性。馬克思主義哲學講的 批判應當是辯證的否定,是“揚棄”,即既克服又保 留,因此正確的批判態度是全面地分析與綜合的態 度,是反對任何“宗派主義”的態度,是辯證的態 度,正如列寧在《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 成部分》一文中指出的:“在馬克思主義裏絕沒有 與‘宗派主義’相似的東西,它絕不是離開世界文 明發展大道而產生的固步自封、僵化不變的學說。 恰巧相反,馬克思的全部天才正在於他回答了人類 先進思想已經提出的種種問題。他的學說的產生 正是哲學、政治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的最偉大代表的 學說的直接繼續。”

  四、康德哲學的全面變革與哲學理念的創新

(一)康德哲學的全面變革

康德哲學之所以能夠成爲西方哲學史上的轉 折點,根本原因就在於他的“破舊立新”,把對舊哲 學的批判改造與對新哲學理念的創新發展統一起 來。首先,康德在理性能力的分析基礎上,對傳統 的獨斷主義的形而上學進行全面而深刻的批判,通 過對理性能力範圍、界限和有效性的揭示,把理論 理性與實踐理性、科學知識與形而上學區分開來, 在康德看來,實踐理性對於理論理性、形而上學對 於科學認知具有優先地位。其次,康德在理論理性 部分,雖然堅持理性主義知識本質論原則,認爲是 時空和知性範疇的先天形式賦予知識的普遍性、必 然性,但他同時承認受物質體刺激而產生的經驗是 知識的來源和質料。在他看來,沒有經驗質料內容 的理論形式是空的,而沒有理論形式的經驗內容則 是盲的。最後,確立理論理性與實踐理性的區分, 併力圖在實踐理性優先性基礎上,以判斷力的“目 的性”理論來統一兩者。儘管這在康德那裏並未 真正實現,但康德由此建立起一種先驗理念本體 論、先驗形式主義倫理學、先驗主義實踐哲學以及 理性主義宗教哲學和先驗美學理論,從而轉換古典 哲學的形而上學性質。恢復西方希臘哲學的實踐哲 學傳統,提出力圖擺脫科學主義控制的能夠作爲科 學的形而上學的新觀念和新路向。

(二)康德哲學理念的創新

正因爲康德哲學所具有的這種全面的革命性 和創造性,給西方現代哲學發展奠定強大的理論基 礎和不竭的思想源泉,可以說西方哲學的發展就是 從康德走向現代的。康德以理性能力有限性的分 析將科學與形而上學區分開來,把科學認知侷限於 經驗現象範圍內,視科學知識爲一種關於有限的、 相對的和有條件的事物的本質性知識等這一方面 的思想就直接影響到了現代科學主義思潮。康德 區分科學與形而上學,他根本上是以此將人們引向 一個不同於科學性質的形而上學領域,是要從實踐 理性上來確認作爲理念存在的本體的價值和意義。 只有建立起理論上的本體論、價值論、道德觀才能 爲解釋世界、社會、人生問題提供堅實的哲學基礎, 也纔會使人的生存、行爲、意義獲得理論上的依據 和保證,人格的偉大與尊嚴也才能油然而生。實際 上,這也是必然的,只要是一個有思維的人,只要他 還活着,他就會有“終極關懷”性的思考。也就是 說在現代人本主義看來,形而上學不僅是一種理 論。它還存在於人們的生存方式之中,不同的生活 理念、不同的生存方式就是一種形而上學觀的體 現,因此,與其說康德是近代哲學的批判者和終結 者,不如說他是現代哲學發展的開拓者和創新者。

  五、哲學需要批判的精神

綜觀人類思想發展的歷史,任何學說、思想及 觀點的提出,無不是建立在對前人的批判基礎之上 的,當前我們要堅持、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就必 須堅持和發揚批判精神。這種批判精神不僅體現 在對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的批判上,也表現在對 馬克思主義自身的理論與實踐的批判上。然而,長 期以來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直處於一枝獨秀的狀態, 我們的哲學教科書反覆告誡我們,馬克思主義哲學 是通過對德國古典哲學的批判而建立起來的,凡是 涉及到現代西方哲學思想時,就要求我們用馬克思 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加以批判。然而,這個 “批判”卻往往用的是“批評”的含義,即“專指對缺 點和錯誤提出意見”。儘管西方哲學思想存在着 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不可否認,隨着西方科學技 術和生產力的飛速發展,西方哲學思想也的確包含 一些很先進的、很科學的觀點。而且在世界經濟全 球化、國際政治一體化趨勢越來越凸現的當代,東 西方哲學所關注的問題也越來越趨於統一,即歸根 到底要解決人的問題,解決人與世界的關係問題。 因此要堅持、發展和完善馬克思主義哲學,對馬克 思主義哲學的批判還必須做到與時俱進、推陳出 新。馬克思指出,“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 釋世界,而問題在於改變世界”,哲學“不僅從內部 即就其內容來說,而且從外部即就其表現來說,都 要和自己時代的現實世界接觸並相互作 用”。批判地改變世界,“對實踐的唯物主 義者即共產主義者來說,全部問題都在於使現存世 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並改變現存的事物”。

標籤:康德 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