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語文課文吆喝賞析

語文2.58W

吆喝以平易而又不乏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了舊北京街市上動人的一景,緩緩追憶的語調中流露出的是愉悅和幻想,讓人體會到生活中蘊含的濃郁的情趣。接下來小編蒐集了語文課文吆喝賞析,歡迎查看。

語文課文吆喝賞析

語文課文吆喝賞析

此文開頭第一段寫了洋人斯提維爾如何欣賞北京街頭小販用以招徠顧客而作出的種種聲響,作者把洋人欣賞的過程較爲詳細地表現出來。

但是在看這一段的時候,我便產生了一個疑問,這一部分並非重點,但爲什麼作者還要這麼詳細地把斯提維爾感受街頭商販的種種音響的過程表現出來呢?你看,作者寫道:他把這些聲響形容爲街頭管絃樂隊,他特別喜歡聽理髮師手裏的“鉗形鐵鉉的聲音”,“認爲很像西洋樂師用的定音叉”,“布販子手裏的撥浪鼓和珠寶玉石收購商打的小鼓,也給他以快感”、令他驚奇的是,“每一樂器,各代表一種行當,坐在家裏的主婦一聽,就準知道街上過的什麼商販”……這個感受的過程不詳細寫的話,似乎也是可以的,似乎也不會有損於意思的表達。

但我們仔細來感受這個洋人欣賞的過程,就會發現,他所注重的只是聲音帶來的感官享受,他的關注是比較表面化和機械化的,與心靈無關。我想作者寫得這麼詳細,其實是要我們更多地去關注斯提維爾與作者在感受過程上的差異。

斯提維爾只能獲得感官享受,那麼作者從各種吆喝聲裏又獲得了什麼呢?他感受的過程又是如何的?

作者感受到的是吆喝詞、吆喝調的藝術性,如“栗子味兒的白薯”,就是用甲物形容乙物、還有“就剩兩掛啦”,靠的是戲劇性來吸引人。在吆喝時還講究聲音的高低起伏以及合轍押韻,如“又不糠來又不辣,兩捆蘿蔔一個大”。這充分體現了吆喝本身給人的豐富的藝術享受。

我們還發現,作者在介紹吆喝時,不僅關注了其藝術性,還聯繫了自己的一些生活體驗,比如,作者在第10段中提及自己對“賣 蛤蟆骨朵兒的最有好感”,因爲小時候的自己能夠買得起,玩夠了還能把它們吞下去;上學的時候冬天天氣很冷,一聽說“烤白薯啊真熱乎,”非買上一個不可,既可取暖,又能溫飽。而那個賣荷葉糕的、賣蕎麥皮的,總用忽高忽低的聲音來吆喝,“把我嚇了個馬趴”,讓我心有餘悸。這些吆喝能喚醒作者童年的美好的回憶。而那個敲小鈸(伯)的盲人、那些個叫得淒厲動人或者編起快板的乞丐,又讓作者在童年時代便體驗了底層生活的艱辛。

我們看,這些吆喝曾經和作者的生活息息相關,滲透在作者生活的點點滴滴裏,它們蘊含着作者美好溫暖的回憶,作者並不是像斯提維爾那樣站在一個觀衆的角度來看這些街頭商販們表演,他是和這些吆喝融爲一體的,那些吆喝就是作者生命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所以作者和斯提維爾的體驗是不同的,一個是純粹的感官體驗,一個是既融入了藝術的享受,又融入了作者個人的生命體驗。這些吆喝並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更多的是人成長中重要的生活載體和情感附着體。

蔣勳有一篇文章《過得像個人,才能看到美》,裏邊寫了一個公司員工問他5歲的女兒將來應該學的是鋼琴還是小提琴,作者只建議11點下班的他多抱抱女兒,這比較重要。作者在下文寫到“因爲所有的藝術講的都是人的故事,一個孩子如果不記得父親的體溫,她將來看畫、聽音樂都沒有感動。如果沒有人的記憶,所有藝術對她而言都只是賣弄而已。”

作者還說“我原來希望的藝術是能恢復人的品味和人的感覺,但他們接觸了這些東西都沒有感覺,像有些企業會固定舉辦一些音樂會,但他們卻沒有辦法進入那個世界。所以我現在希望向大家說的是人的原點,當我們失去人的原點,談所有的美都是假的。”

蔣勳的話真是有啓發性,如果把它和《吆喝》聯繫起來,我想這篇文章,講的其實是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講的就是人的`原點。《三字經》裏說“人之初,性本善”,所謂原點,我想就是人最初的那些關於善的生命體驗,而沒有那些與生命相關的體驗,一切藝術的欣賞都是空洞的、流於表象的。

《吆喝》重點句子分析

1、文章思路:

文章第4段是個總領段落:“我小時候,一年四季不論颳風下雨,衚衕裏從早到晚叫賣聲沒個停”一句從兩個方面爲全文立下了“主題”。一是“從早到晚”,一是“一年四季”。按“從早到晚”的順序,作者介紹了“大清早賣早點的……然後是賣青菜和賣花的……白天就更熱鬧了……到了夜晚的叫賣聲也十分精彩”。按“一年四季”

順序,作者介紹了“春、夏、秋、冬”

四個季節各種不絕於耳的吆喝聲。最後,作者又介紹了各種吆喝的主要內容、聲調變化、音韻節奏,使讀者對這吆喝有了較爲全面深入的理解。這樣,文章的思路顯得有條有理,十分清晰。

2、本文的銜接過渡的語句:

⑴ “囿於語言的隔閡,洋人只能欣賞器樂。其實,更值得一提的是聲樂部分——就是北京街頭各種商販的叫賣。”

自然地將話題由北京商販運用“樂器”招徠顧客轉到口頭叫賣,扣住了文章標題“吆喝”。

⑵ “可夜晚過的,並不都是賣吃食的。”從賣吃食的轉而談論三種夜間吆喝:唱話匣子、算卦盲人、乞丐。

⑶ “四季叫賣的貨色自然都不同。”從“一日”轉到“一年”。

⑷ “叫賣實際上就是一種口頭廣告。”是對吆喝的一種評論、概括。對吆喝敘述介紹轉爲對吆喝的評價品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