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課堂改革高效課堂論文

語文1.78W

一、區域性範式研究與個性化風格創立的有機統一

課堂改革高效課堂論文

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特別是在改革實驗之初,在各自的區域裏幫助教師總結一些基本的課改操作規範,優化課堂教學模式,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很有必要的。經過長期總結和提煉地域特色,酒泉市涌現出“三三六”和“教學練案6+6+1”等一批有代表性的課堂教學優化模式。“三三六”即“三學、三化、六步”教學新模式:以“個人預習自學——小組討論互學——教師精講導學”爲課堂結構;以“親情化、嚴格化、個性化”爲特色課堂管理機制;以“引言——明確目標——引導自主學習——精講點撥——測評反饋——總結提升”爲課堂組織教學六環節。“教學練案6+6+1”課堂教學模式即:“教”,按照認知學習目標——預習成果展示——課堂學習研討——當堂訓練檢測——反饋小結提升——新課預習指導等“課堂教學過程六環節”去組織;“學”,按照確定目標——獨自學習——同伴同學——組內互學——反饋討論——修正提升等“小組合作六環節”去引導;“教與學”依據個體差異開發學生的“最近發展區”,確保完成不同的學習目標。範式研究成果的推行主要依託“四課”活動進行。即通過各級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上高效課堂示範課,爲教師提供“範例”研討課,突出引領性;開展教學競賽活動,推出一批高效課堂的評優課,突出激勵性和觀摩性;在校本研修小組內,教師人人上專題研討課,爲教師拓寬“個性”昇華的反思空間,突出提高性;實行檢查性聽課,課後及時點評,長期跟蹤指導,促使教師學以致用,保證教學研究成果常態化。

教師勞動具有顯著的個性化特徵。在區域性推進高效課堂改革的過程中,基本的“範式”是必要的,但不能僵化。比起區域性的範式研究來,個性化勞動創造更加重要,更是區域推進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酒泉市從建立制度入手,深入開展“校本教研”,引領改革順利推進。一是課題立項評審向“校本教研”傾斜,強調校本教研以課例研究爲主,側重行動研究、敘事研究、課後反思,用身邊的`研究成果指導改革實踐。二是以專項課題的形式,對教學任務不能按時完成、備課負擔加重、學生兩極分化現象擴大、學生非智力因素在考試中難以充分發揮等難點問題,進行深入研究,爲一線教師提供堅實的理論支持和實踐經驗。三是“請進來,走出去”,與先進地區學校建立“姊妹學校”和“友好學校”聯繫,派教師到先進地區掛職學習,開展校際間、縣區間互訪研討,進行現場“觀課”和“研課”活動,增強教師駕馭課堂的實踐感知,拉近教師與教師心中偶像名師的距離,增強投身改革的信心和力量。四是在“示範引領——同伴互助——自我反思”程式中,推行教師“青藍結對”、骨幹教師和學科帶頭人“手拉手”等教研形式,加大個案研究典型化的力度,並讓每位教師每學期人人都上一節公開課,作爲典型案例,組織實驗小組的老師進行個案剖析研究,讓教師在實踐中自我剖析、自我修正、自我重塑。

二、課堂改革的實驗推廣與社會化評價導向的深層契合

到目前爲止,高效課堂改革的預期目標並沒有完全達到和實現,根本原因除了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的影響以外,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評價則是長期戴在教師頭上沉重的精神枷鎖,制約了改革的縱深發展。爲此,酒泉市積極探索建立以成長記錄爲主要形式的綜合素質評價方式方法,一步一步地推進教育質量評價改革。成長記錄除了記載學生的生理、身體健康狀況等基本信息外,重點載入學生成長中的小事件、小故事和小製作、小實驗;小組合作學習中的角色分工、角色任務完成情況和主動發言次數;學生每月的質性表現、每次考試成績記錄及分析;學生參加社會調查、網絡學習等綜合實踐活動情況。這種記錄和評價,就是從學生自我成長的路徑中給予“過程性激勵”,把學生“捲入”到“做科學”的環境氛圍中,激發學習內驅動力。

這種評價也就是讓學生成長過程“個性化”、“具體化”、“形象化”,記錄“卷中有人”,評價“人有特點”。要真正解決教師長期以來帶着“鐐銬”應對課堂教學改革問題,從應試教育的桎梏陰影中走出來,增強教師參與改革的信心和動力,除了充分利用已有的學生成長記錄評價工具以外,還必須全方位地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要將內部評價與外部評價相結合,注重促進學校建立質量內控機制,改變過於依賴外部評價而忽視自我診斷、自我改進的做法。從課程改革的角度,有必要對課堂教學評價做進一步探討。從贏得家長和社會支持的角度,迫切需要加快建立分類考試、綜合評價、多元錄取的考試招生制度,更加註重對學生綜合素質和興趣特長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