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關於國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的初探

語文4.87K

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化,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提高教學質量,必須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爲中心,國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初探。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工作的核心,課堂教學應該抓好每一個環節。

關於國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的初探

一、教學目的、任務明確具體

教師組織一堂課,教學目的、任務一要具體明確,二要全面恰當。在知識技能方面明確哪些應該理解,哪些應該掌握。通過哪些內容、活動或練習,培養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如學習新知識,或進行某種技能訓練。同時,要全面考慮發展雙基和教育的各項任務以及能力的培養,如何貫穿在學習知識、技能的過程中。例如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這要求教師不僅做好實驗,還要教給學生如何觀察實驗過程和結果;要培養學生的技能,就要通過一定的練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隨時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及時調整教學過程和方法。

二、知識教學優化

現行的化學教材只是根據課程標準提出一般的教學內容。每一位教師都應該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鑽研教材。鑽研教材不僅是對教材的理解、領會、還包括對教材的加工處理。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教學條件(實驗設備、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學經驗駕馭教材。注意知識、技能、能力的相互聯繫和前後照應,並根據學習遷移的原理把新舊知識聯繫起來。一方面從舊知識引出新知識,促進新知識的學習。另一方面學習新知識時,還要注意爲以後學習作好輔墊。課堂教學要突出重點,重點概念要使學生透徹理解,重點的技能要讓學生熟練掌握。要形成一個有主有次,有詳有略,前後有序,張馳適宜的知識結構。

課堂知識教學是由教師的語言和板書表現出來的。教師能否掌握語言藝術,直接影響着教學效果。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教師的語言修養很大程度上決定着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在化學教學中,(教學論文 )教師語言規範準確能使學生得到嚴格的訓練,形成一絲不苟的學風。此外教師語言還要求既精練、豐富、生動活潑,又有幽默感,同時還要速度適中,這樣可以增添課堂的活躍氣氛,減少疲勞,激發興趣。板書是課堂教學過程中傳授知識的一種手段,好的板書能夠幫助教師表達講課的程序和內容,使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能夠體現出講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好的板書還能彌補教師講授的不足,起着引導學生進行積極思維的作用;好的板書便於學生記筆記,有利於學生進行課後複習,理解和鞏固知識,化學論文《國中化學課堂教學優化初探》。因此板書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有着不可忽視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設計出最合理的板書。

三、運用適當的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完成教學任務所採用的手段,是使教學過程達到優化的一種推動力。化學教學要從學生實際出發,從學科的.特點出發。學生剛剛開始學習化學時,對實驗現象興趣很濃,但並沒有因此形成穩定發展的內在動機,也不曉得應該怎樣由表及裏,由淺入深地想問題,更不會聯繫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現象去想問題,不重視記憶,不理解重要的事實、述語和原理,造成知識上的脫節,甚至學習水平分化,所以教師要有針對性地下功夫,爲學生創設更好的學習情境,針對國中學生的心理特徵,最主要的是激發和發展學生探索、求知的內在動機。

比如,在緒言課教學中,演示鎂帶燃燒,鹼式碳酸銅受熱分解,澄清石灰水變渾濁,教師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生動的實驗現象,有什麼特點?有什麼共同點?表明了什麼道理?應當得出什麼結論?並在這一認識過程中,從學習方法上給學生以啓迪,國中學生關於化學的準備知識是薄弱的,再加上國中階段的學習內容,因受學習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識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隨時向學生指明需要記憶的內容,記憶的方法。比如,學習過氧氣的物理性質以後,要給學生點明,學習和記憶的順序,即按色、態、味、嗅、溶解性、密度、熔沸點的順序,雖然不一定求全,但有個記憶和再現的順序,就便於聯想和回憶;當學習氫氣的物理性質時可以提示學生聯繫氧氣的物理性質來學習、記憶。再比如,當學習到有關溶解度和溶質質量分數濃度的計算時,學生往往習慣於按數學計算的思路,急於代公式求解,這時教師要把住方向,要引導學生把注意力先集中到充分理解概念或原理上,在明確了計算依據的基礎上,進行分析,找準相關項(量)的關係後,再求解。

四、加強實驗教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爲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獲得知識和技能,培養觀察能力和實驗能力,還有助於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科學的學習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視實驗教學,教師的演示實驗一定要直觀、顯明、省時、準確、安全。學生實驗一定要課前準備好,課上教師組織、指導好。

教師是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指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客體,又是學習與發展的主體。教師的教要落實到學生的學上。課堂教學是一種教學形式,教師的一堂課不能只滿足合乎科學性、系統性,還必須看到學生是否有了獲得知識的動力,學生是否帶着一種高漲的情緒,進行思考和學習,是否處在積極的智力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