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雷電頌》教學實錄

語文4.51K

在教學進程中教師應在課堂上積極鼓勵學生積極發問,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下面由小編整理了《雷電頌》教學實錄,歡迎查看。

《雷電頌》教學實錄

  《雷電頌》教學實錄一

師:在公元前278年,我國文學史上有一位偉大的詩人屈原,那麼請問同學們,他爲什麼要投汨羅江自盡呢?

生:因懷才不遇,被奸臣迫害,被流放。

師:當時屈原是楚國的一位大臣,曾經輔佐過楚懷王,他主張聯齊抗秦,秦朝的丞相張儀和楚懷王的寵姬南後鄭袖內外勾結,設計陷害屈原,最後,屈原含冤投江自盡。當時黑暗社會,屈原遭受迫害,只好藉助雷電發出了吶喊,現在我們把時間拉到1942年,我國正處在一個什麼樣的階段呢?

生:抗日戰爭時期。

師:抗日戰爭階段,國XX反動派發動了第二次反動高潮,並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這時,一位愛國詩人郭沫若融合了當時大部分人的心聲,對反動派發動“皖南事變”這件事非常痛恨,他將人們這種悲痛的心情和兩千年前屈原的悲痛融合在一起發出了吶喊,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雷電頌》。

兩位詩人的心聲集中到了這篇文章《雷電頌》上,《雷電頌》選自郭沫若的長篇歷史劇《屈原》的第五幕。根據同學門的預習,大家是否發現《雷電頌》自始至終都是屈原的一種長篇獨白。那麼,屈原是在怎樣的情況下發出這種獨白的呢?

生:當時屈原被囚禁在東皇太一廟,遭受到他人的冤枉,他含冤被屈,悲憤填膺,在雷電風雨交加的夜晚做風雷電的歌頌。

師:這位同學說的比較全面,這裏我們要注意的是“悲憤填膺”的“膺”字的讀音。

屈原在這個時候已多次遭受陷害,被關押到東皇太一廟,這時也正是風雨雷電交加的夜晚。正是在這種時候,詩人發出了這篇長篇獨白。

我們已充分了解了這篇獨白的背景,同學們來想一想該如何朗讀這篇課文呢?

生:我覺得應該用慷慨激昂、非常氣憤的語氣來朗讀。

師:那我們就用這種慷慨激昂的預期來嘗試着讀一下這篇課文。同學們把握這一點來表達屈原的感情,同學們現在四人一小組,先找出自己特別想讀的一段來,在大聲讀給自己的同時,並說出選讀這一段的理由(學生自由朗讀,教師巡視指導)。

生:我選讀第二段(朗讀課文);我認爲這兩段裏有許多的詞,比如東海、長江,還有無邊無際,這些詞都能給人一種非常氣勢磅礴的感覺,非常的偉大,所以這些詞帶動這些句子,好像能把這篇課文帶動出來,表現出一種偉大的力量。

師:這位同學感受到了偉大的力,能很有感情的讀出來,那麼我來給大家朗讀一遍,看看我是怎麼讀的(教師範讀課文第二段)。

這裏我們要注意的是“使那洞庭湖,使那長江,使那東海”着幾句中要重讀“使”,突出語氣。

這一段中作者連用了四個“是”字,這是一種什麼樣的修辭手法呢?

生:(齊聲)排比

師:同學們在讀這種句子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語調,注意氣勢,語氣要一句比一句強,哪位同學再來嘗試一下。

生:我朗讀第五段(學生朗讀,掌聲響起)。

我選擇這一段是因爲我覺得當時的屈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他有點無奈,他的心情非常憤慨,雖然當時的社會比較黑暗,但是他心中有一股力量,象劍一樣,是他的心裏和文章的感情色彩融到了一起,更能體現出他難中憤慨的心情,而且還能體現出一種悲壯、痛苦。

師:這位同學說到了“水深火熱”之中,屈原當時正處在這種情況之中,他要表達心中的憤怒,他有沒有直接表達呢?

生:沒有。

師:他藉助了其他事物來表達心中的怒火,這位同學讀的這段中,作者藉助了電來表達思想,把電比喻成劍,拔去了手中的長劍,但心中的長劍卻是不能拔去的,這心中無形的長劍指的是什麼呢?

生:指的是堅定的、忠貞的對楚國的愛國之情。

師:這時候,我們在讀這篇課文時應該怎樣讀,請同學們體會一下。

生:應該用一種憤怒的語氣來讀。

生:從“劈開,劈開,劈開”這幾句可以看出作者非常憤怒。

生:從這段中我感覺到了屈原想劈開一切的一種巨大的力量。

生:在這段中運用了排比句式,突出了這種情感(學生朗讀)。

生:我比較喜歡第一段(學生朗讀),“風,你咆哮吧,應該你盡力咆哮的時候”我覺這一段表現了當時那種社會的黑暗,而且通過咆哮可以表達出作者希望人們象風一樣滾動起來,就是能喚起人們心中的憤怒,反抗這種黑暗,一起走向光明。

師:這裏借了風的力量,希望風咆哮,這裏的“風”成了一種什麼樣的力量呢?

生:“風”成了一種驅逐黑暗的力量。

生:我喜歡第五段(學生朗讀)

師:這段中要注意強調“滾滾”“沒有……”等詞語。

生:這一段中詩人沒有得到自由,他渴望得到自由,充滿對未來的嚮往。

生:我喜歡第一段(學生朗讀)

我覺的這一段充滿了對黑暗勢力的憎恨,體現了作者想站起來呼告的願望,想呼喚人們起來反抗。

師:這位同學說出了一個“呼告”,這是一種修辭手法,前面我們體會到了排比、比喻等修辭,這裏我們又體會到了“呼告”這種修辭,這種呼告更強烈表達了作者的感情,課文中哪些地方還有“呼告”?

生:第十段。

師:不錯,這一段應該怎樣讀呢?(教師範讀)。

師:這裏最能體現呼告的是連續的幾個“你”,體現了當時屈原借這幾個呼告表現了他怎樣的感情?在前面對風雷電的描寫中所表現的感情與這一段是否相同呢?

生:(齊聲)不同。

生:我覺得前面是對風雷電的召喚,而這一段是對東君的斥責。

師:這一段在語氣上是對東君的斥責,作者斥責還有……

生:(接)大司命、少司命、河伯……

師:這些都是傳說中的神,在統治地位的神,這些段落該如何朗讀呢?

師:應該用一種斥責的語氣。(學生齊讀)

師:前面通過同學的朗讀我們深刻了解了課文,現在我們來總結一下同學們談的內容。

師:我們提到了屈原、郭沫若,很明顯看出,他們呼喚的是風、雷、電、光明,斥責的是諸神,表現了對黑暗的.憎恨和對光明的追求,但他們都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藉助風、雷、電錶現出來,這種表現手法叫象徵。那麼風、雷、電及諸神象徵了什麼?

生:風、雷、電象徵一種要求光明的偉大力量,諸神象徵黑暗勢力。

師:在郭沫若所出的年代又分別象徵什麼?

生:諸神象徵反動派

師:大家讀了這篇文章的時候感覺要用一種激昂的語氣來讀,是因爲作者運用了呼告、擬人、排比等修辭手法,所以,我們在平時寫作中要注意應用。

師:今天的課就到這裏,作業是背誦課文前8段。

  《雷電頌》教學實錄二

一、談話,引入新課

師:同學們,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源遠流長,古人爲我們留下了許多的詩詞歌賦,如:有“人生幾何,對酒當歌”的豪邁,有“捲簾西風,人比黃花瘦”的哀怨,還有“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的孤獨……

不知同學們聽說過這樣一句話嗎?——“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

生:聽過

生:是屈原的話

師:對!這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和愛國主義政治家屈原留給我們後人的一句激勵我們的話。在屈原這個歷史人物的身後,有一段令人回味和反思的歷史——

屈原看透了秦國侵吞六國的野心,力勸楚懷王聯齊抗秦,熟料卻遭到張義、南後之流卑鄙地陷害。他仍“沉痛地”勸誡楚懷王,憤怒地斥責南後,恨她危害了祖國:“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們整個兒的楚國啊!我是問心無愧,我是視死如歸,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判斷。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們整個兒的赤縣神州呀!”

昏庸專橫的楚懷王不聽屈原的一再忠告,粗暴地撕毀楚齊盟約,轉而依附秦國,走上了妥協投降的道路,屈原也遭到了囚禁。面對正在沉入黑暗的祖國,失去自由的詩人滿腔憂憤,以《雷電頌》的形式無比猛烈地迸發出來

二、介紹作者

師:下面我們看看這部歷史劇的作者是——

生:郭沫若

師:對,是郭沫若。他原名郭開楨,我國偉大的文學家、歷史學家。代表作有詩集《女神》,戲劇《虎符》、《裳之花》,還有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屈原》。

三、閱覽全文,感知文意

師:下面,同學們就快速閱讀《雷電頌》,感知文章內容,把你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作上符號。

生(自由閱讀)

四、提出質疑,合作學習

師:同學們看完沒有?

生:看完了。

師:有什麼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嗎?

生:文中開頭的地方並不是屈原的獨白,那是什麼?有何作用?

生:爲何戲劇中有獨白這種形式?還有其他形式嗎?

生:屈原身陷牢獄,呼喚風雷電有意義嗎?

師:好。這是同學們在閱讀的時候產生的疑問。下面我們一起來解答。

剛纔有同學問到了選文中獨白前面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頸上並繫有長鏈,仍着其白日所着之玄衣,披髮,在殿中徘徊。因有腳鐐,行步甚有限制,時而佇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手有舉動時,必兩手同時舉出。如無舉動時,則拳曲於胸前。”不知同學們從中讀出了什麼信息?

生:屈原已被囚禁。

師:很好,你從哪裏讀出來的?

生:文中“屈原手足已戴刑具,頸上並繫有長鏈”和“因有腳鐐,行步甚有限制”。

師:很好。

生:屈原在東皇太一廟中,在殿中徘徊。

師:很好,你又是從哪裏讀出來的?

生:“披髮,在殿中徘徊”。

師:很好。

生:屈原很憤怒。

師:那麼你又是從哪裏讀出來的?

生:“時而佇立睥睨,目中含有怒火”。

師:很好。

……

師:剛纔同學們找到了很多的信息,下面我們總結歸納一下。有沒有告訴我們時間、地點、人物、背景等相關信息?

生:有。

師:對。這就是舞臺說明。其作用是交代劇情發生的場景以及人物的動作、神態等,以推動劇情的發展。

而獨白是一種非常具有表現力的藝術手段,它可以直接展現人物內心深刻而複雜的矛盾。

下面,我們就一同進入人物的內心世界——

師:我們一起朗讀第一、二段,看看裏面寫了什麼內容?

(朗讀一、二段)

生:寫出了屈原在呼喚風的到來。

生:寫出了屈原希望風能吹走黑暗的願望,即使吹不走黑暗,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塵,吹走一些沙石,至少可以吹動一些花草樹木。

師:這真是在寫吹走灰塵、沙石,吹動花草樹木嗎?

生:我想不是,應該是一些力量。

師:說得好,是什麼力量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齊讀第三、四段)

師:詩人在思念什麼?在呼喚、歌頌什麼?

生:詩人在思念洞庭湖、長江、東海。

生:詩人在呼喚風。

生:詩人在歌頌自由。

生:詩人在歌頌正義。

生:詩人在歌頌光明。

師:好啊。同學們說得真好。詩人希望這代表正義、自由、希望的風能喚醒人民羣衆,一起來推翻這黑暗的世界,一起來重振這混沌的乾坤。

下面,我們來看看第五、六段。

(生自由閱讀)

師:這兩段又寫了什麼內容呢?

生:寫到了詩人呼喚累、電。

生:不僅寫到了,詩人也表達了歌頌之意。

師:能找出你喜歡的語句讀一讀嗎?

生:“我要漂流到那沒有陰謀、沒有污穢、沒有自私自利的沒有人的小島上去呀!”

師:這些表現了什麼?

生:表現了詩人對黑暗現實的憤怒、詛咒,還有對自由、光明的追求和嚮往。

師:說得真好。還有沒有哪位同學?

生:“我的長劍是被人拔去了,但是你,你能拔去我有形的長劍,你不能拔去我無形的長劍呀。”

師:這又表現了什麼?什麼是“有形的長劍”?什麼又是“無形的長劍”?

生:我認爲“有形的長劍”是指詩人的佩劍。而“無形的長劍”是指詩人的一種心態或者是一種力量。

師:有沒有補充的?

生:我結合前面的內容來看,我覺得“無形的長劍”是指詩人對黑暗社會的強烈的抨擊與揭露,詩人希望藉助風、雷、電的力量摧毀這黑暗的社會。因爲他自己已被囚禁,已迴天無術,因爲他也是一個凡人而已,尤其是面對當時黑暗而強大的黑暗社會,詩人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

師:說的真好。

詩人眼中的風、雷、電象徵着一種人世間追求正義、光明的力量,而詩人對其的呼喚表現了詩人對黑暗世界的憤怒和摧毀黑暗的熱望,表達了詩人對光明、自由、幸福的熱烈追求。這是——“路漫漫其修遠兮,我將上下而求索”啊!

標籤:雷電 實錄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