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習作:一張照片》課堂實錄及評析

語文6.69K

 【教學目標】

 《習作:一張照片》課堂實錄及評析

1、寫清楚拍照的時間和地點。

2、能對拍照的內容或與照片有關的故事做介紹。

3、能進行大膽、合理的想象。

  【教學準備】

同學每人準備一張有意義的照片。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聽故事嗎?

生:喜歡。

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許多故事。不過,今天的故事得由大家來講。有興趣嗎?願意的舉手。

生:(大局部同學舉手,興致較高)

師:(出示一張照片)這是什麼?

生:照片。

師:你願意把自身精心挑選的照片展示給大家看嗎?願意的把照片高高舉起。(挑選幾張照片投影)請說出拍照時的時間和地點。

生:這是俺和爸爸媽媽暑假裏在崇州市的公園裏拍的。

生:這是俺9歲時爸爸媽媽帶俺去青城山玩時拍的。

師:請同學們閉上眼睛,穿越時空的隧道,去回憶一下發生在照片上的故事。

生:閉目回憶。

評析:以情景創設氛圍,使同學敢想.敢說,充沛顯示自身的個性,打開師與生,生與生之間的真誠.民主.愉快地交往,讓同學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去。同時,爲同學發明了“有話可說,有話要說”的語言環境,爲下面的“說”故事作鋪墊。

師:大家的腦海中一定浮現了一幕幕令你們難忘的畫面,你願意把你的故事和大家分享嗎?分小組講述自身的故事,各組推選一名組長,佈置講的順序,其他的同學要認真聽,看看哪個詞語用得好,哪個句子寫得好,哪個地方寫得比較具體、生動?待會兒各組抽代表講自身的故事。

生:在小組內講故事。

師:(一邊巡視,一邊點撥)。

師:誰願意把自身精彩的故事先與同學們分享?

生:暑假裏,俺和爸爸媽媽乘上公共汽車,來到了青城山腳下。擡頭一看,只見半山腰上白雲繚繞,遮住了山頂。俺的心裏又高興又緊張……

師:評一評這個同學說得怎麼樣?

生:她說得非常好,說出了時間、地點,還說出了當時的心情……

生:她把青城山的美麗寫得非常具體、生動。

師:誰願意再來講講自身的故事?注意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裏活動等來具體說。

生:在南海的旅途中,有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俺們隨着導遊來到了海 邊,就開始自由活動了……

師:你認爲這個同學講得怎麼樣?

生:這個同學說得好,她抓住了在喂鴿子時的動作、心裏活動、神態來具體描寫。

生:俺認爲她在說時,許多優美的詞語用得好,俺要向她學習。

師:也許你家中珍藏了許多照片,但你爲什麼就只挑選了這張呢?

生:因爲俺最喜歡它。

生:因爲它最讓俺難忘。

生:因爲它最具有紀念價值。

……

師:那麼,應該怎麼開頭呢?

生:那一年,俺剛滿9歲,俺和爸爸媽媽到姑媽家去玩……

生:瞧!照片上的俺和俺的同學鄭思宇顯得多親熱,多團結!也許你不會相信,俺倆以前還發生過一件不愉快的往事……

生:在俺的影集裏珍藏着許多相片,但有一張相片是俺最珍貴的。每當俺看到這張相片時,那激動的事不由得打開了俺的記憶……

師:有了開頭,又應該怎麼樣結尾呢?看着自身的相片,先說開頭,再說結尾。

生:記得暑假裏的一天,是俺10歲的生日……啊,今天真快樂!

生:在南海的旅途中,有一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萬里無雲。俺們隨着導遊來到了海 邊,就開始自由活動了……俺的童年又多了一份美好的回憶。

師:誰願意上臺一邊展示照片,一邊完整地講述自身的故事?

生:瞧!照片上的俺和俺的同學鄭思宇顯得多親熱,多團結!也許你不會相信,俺倆以前還發生過一件不愉快的往事……有一次,俺和鄭思宇玩耍時,因意見不同,沒想到,竟鬧了彆扭……就這樣,俺和他又重新攜起了友誼之手。祝願俺們的友誼和好如初、天長日久。

評析:讓同學先從最感興趣的照片上的故事入手,同學親自實踐了,有真切的.獨特的體驗,在講故事時也會把所見、所聞、所觸、所感真實地講出來。讓同學有感而發。這就防止了同學無話可說,說大話、假話、空話。

師:今天,大家的`故事講得非常精彩,你們願意把它寫下來,讓更多的人看嗎?

生:願意。

師:其實,這就是第八單元的習作。誰願意來讀一讀?

生:(讀略)。

師:這次的習作要求是什麼?

生:寫清楚拍照的時間、地點。

生:可以寫照片上的內容,也可以寫發生在照片上的故事。

師:你認爲這次的作文可以怎麼命題?

生:一張照片。

生:珍貴的照片。

生:美好的回憶。

生:難忘的一件事。

師:那就把你想說,想寫的故事寫下來吧。

評析:教學的中國是生活,作文的源泉也應該是生活。生活是有趣的,也是無窮的。只有引導同學用積極的心態投入生活,熱愛生活,把經歷的一切都當成一種享受,才幹感悟生活,才幹發現生活中的真善美,才幹在作文中反映生活。因此,教師必需培養同學樂觀向上、積極進取的精神,讓他們關心生活,品味人生,讓同學感受生活的多恣多彩。只有這樣,同學才幹寫出鮮活的文章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