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古詩兩首》《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設計

語文1W

一、教學目標:

《古詩兩首》《冬夜讀書示子聿》教學設計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冬夜讀書示子聿》,並能當堂默寫。

2.能理解詩中的重點詞語,並整體把握詩句的意思。

3.感受古詩文意境美和理趣美,領悟知識與實踐的關係,懂得勤奮苦學和知行統一的重要性。

二、教學重點: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冬夜讀書示子聿》,在整體把握詩意的基礎上感受古詩文意境美和理趣美。

三、教學基本流程:

(一)談話中揭題,對比處釋義。

(二)點撥促初讀,重點助把握。

(三)辨析增明辨,默寫即鞏固。

(四)情境裏明理,對演後昇華。

(五)貫通課內外,誦讀厚積累。

四、教學準備:

PPT課件;視頻展臺;學生充分預習這首詩。

五、教學時間:

一教時

六、教學過程預設:

(一)談話中揭題,對比處釋義。

1.談話導入,補充《陸游教子》的材料,揭示詩題。

由六上教材的古詩編排特點引出南宋愛國詩人陸游,課件映示《陸游教子》的材料:

陸游教子

陸游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晚年隱居家鄉。他有六子一女。陸游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鬥爭中度過的。面對金兵的南下,宋朝的山河爲金人所佔有,他心急如焚。他對朝中以秦檜爲代表的投降派恨之入骨。爲此,他對子女十分重視做人的教育。他告誡兒子們說:但願你們長大成人之後,鄉親們稱讚你們是有道德的人。即使做一個老百姓,與那些高官顯爵相比,也是無愧的。他要求兒子們時常檢查自己,有錯必改;看到別人有好的行爲,要主動自覺地學習。

知書達理是陸游在子女教育上十分注意的一點。他說:古人做學問是很努力的,往往是年輕時候開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他對兒子說:現在我已老了,可你們正是讀書的好時機,要刻苦攻讀,莫失良機,希望你們一定牢記我的勸告。他還說,讀書做學問,最要緊的是學以致用,身體力行。他不僅要求自己善言座銘要躬行,更告誡子孫學貴身行道、字字微言要力行。這裏所說的力行,就是要學習古人的高風亮節,不媚權貴,不幹利祿,不污大節,廉潔自守,處處謹慎,時刻想着報效祖國。

陸游85歲那年冬天,病到在牀上。他預感到留在世上的時間不會很長了。然而,使他引以爲憾的是,爲他一生所向往的`中原收復、國家的統一還未能實現。十二月二十九日,他把幾個兒子都叫到自己牀前,捧過紙筆,寫下了最後的遺言: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遂即合上了眼睛。

學生自瀆資料後,教師揭示兩首教子詩《示兒》、《冬夜讀書示子聿》。

2.依次板書示兒、冬夜讀書示子聿。引導學生對比兩個詩題,進而十分自然地理解冬夜讀書示子聿的意思。

(二)點撥促初讀,重點助把握。

1.映示全詩,要求自由讀一讀,讀準字音,儘量讀出古詩的韻味。

2.指名讀(相機進行點評、範讀)。

3.引導學生理解詩意。

(1)學法指導:要想理解全詩的意思,關鍵在於理解詩句中重點詞或難以理解的字詞的意思。這些字詞理解了,再加以適當的補充和調整,詩句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

(2)學生自由默讀、圈劃、批註或查閱。

(3)出示字詞解釋翻翻工具書

翻翻工具書

學問:指讀書學習,即做學問。

無遺力:遺,保留,無遺力就是精力毫無保留,即竭盡全力。

始:才能。

紙上:指書本上。

終:畢竟;終究。

覺淺:感到膚淺,不夠完善。

絕知:深入透徹地理解。

躬行:親身實踐。

幫助學生理解把握全詩大意,讓學生同座位互相說說全詩大意。

(三)辨析增明辨,默寫即鞏固。

1.談話指導:以前很多學生學習了這首詩之後,在寫詩的後兩句時,總會把終覺淺的覺和絕知此事的絕相混淆。主要原因就是沒有真正理解詩句的意思。

2.板書:

堅持苦讀

覺淺 絕知

親自實踐

引導學生加深理解,並進一步感知其中的詩理。

3.當堂默寫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齊讀鞏固。

(四)情境裏明理,對演後昇華。

1.談話簡述宋詩中明理詩的特點以及這首詩的獨特之處。映示插圖和情境描述

這是一個寒冷的冬夜,溫暖的書房內,陸游撥亮了桌上的油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學生想象詩的情境,寫出陸游冬夜教子的情景。

3.指名兩人爲一組,上臺對演。師生相機點評、深化。

(五)貫通課內外,誦讀厚積累。

1.師簡單總結

2.映示詩句積累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唐顏真卿《勸學》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患足己不學,既學患不行。唐韓愈《勸學詩》

※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顧憲成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3.引導學生體會紅線將詩句分成兩部分的妙處,進而很好地理解、積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