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淺談從加減“消元法”談課堂提問的高效性

語文7.54K

課堂提問是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學中使用頻率最高的教學方法之一。好的課堂提問,不僅能鞏固知識,及時反饋教學信息,更能激勵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啓迪學生思維,發展學生的心智技能和口頭表達能力,促進學生的認知結構進一步深化,還能促使教師瞭解學生,以便因材施教。因此,合理、精煉、巧妙的課堂提問在教育教學中舉足輕重。筆者在不同班級進行“加減消元法”的教學實踐中,深刻體會到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淺談從加減“消元法”談課堂提問的高效性

一、教師設問要有針對性、引導性和開放性

課堂提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使學生養成善於思考的良好習慣。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要讓學生對知識有個清晰的思路和脈絡。如果課堂提問沒有針對性和引導性,學生就很難把握知識的重點,將偏離課堂的初衷。

在課堂引入的過程中通過對“代入消元法”思想——化二元爲一元的簡單回顧,再通過一個具體問題引入“加減消元法”。如下:

問法1:怎樣解下面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呢?

3x+5y=21 ①

2x-5y=-11 ②

學生表現:

迅速投入狀態,各展拳腳,呈現了三種不同的解法。

(1)“代入消元法”;

(2)用5y=2x+11進行整體代換消y;

(3)將兩式直接相加,從而消掉y.

問法2:看這個二元一次方程組,除用“代入消元法”外,還有哪些方法可以求解?

學生表現:

(1)感到不知如何下手,因爲老師的意思“似乎”不能用上節課所學的“代入消元法”;

(2)程度較好,預習過的學生很快就能說出兩式相加,但有相當部分學生覺得不能理解。

兩種問法,兩種不同的結果。(範文網 )問法1,簡潔的一句話,卻能夠讓很多學生參與到課堂——至少在沒有新方法之前能運用“代入消元法”把問題解決,既複習了上節課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同時也達到了對知識的鞏固;其二,展示了三種不同的解題方式,是思維的開闊與碰撞,尤其是第二種整體代入的方法也是一種非常好的方法;其三,通過學生出現的第三種方法,既加深了學生對“加減消元法”思想的理解和認識,又將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得到了很好的發揮。

此處,讓學生髮言“解讀”三種不同的方法——共同之處是“消元”,不同之處是“途徑”。針對第三種解法,教師追問:這裏同一未知數y的係數有什麼特徵?解這類方程組的基本思路是什麼?從而引出直接相加或相減消元的“特徵”——同一未知數的係數相同或相反,使學生更好地接受新知識,加強認識。

問法2的效果就沒有問法1的效果好。它的問題既沒有發揮學生的主體性,禁錮了學生的`思維,又沒有明確的引導,學生即使發現了y的係數互爲相反數,也“不敢”將兩式直接相加,也就不能達到消元的目的。這樣,教師就需要補充一連串的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同一未知數係數的關係,錯過了讓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大好時機。

策略:在備課的過程中,一定要提前“預設問題”,思考課堂環節中不同問法會有什麼樣的反響,不能隨心設問,不能隨口發問,要對學生的思維有啓示、有引導、有發散;問題要精、巧、準。

二、課堂提問要有啓發性、層次性和深刻性

啓發性是課堂提問的靈魂,層次清晰,便於知識的梳理,問題的深度能幫助學生挖掘新知識的內涵。

教學中,在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如何採用加減消元法解題時,設置了這樣的問題:

問法1:解方程組

2x+3y=12 ①

3x+4y=17 ②

問題1:這兩個方程直接相加減能消去未知數嗎?爲什麼?

問題2:怎樣使方程組中某一未知數係數的絕對值相等呢?

問法2:這個方程組能否用加減消元法解題呢?如果不能,該怎麼辦才能讓它可以用加減消元法呢?

這裏的兩種問法都能使問題得到解決,但問法1問題更有層次性——通過把問題“拆解”,層層遞進,化難爲易爲後面的思考題埋下伏筆。這樣的設置很深刻,更能取得“小中見大,揭示規律”的教育效果,同時也是思路的一種啓迪。此外,這樣的提問,還能使知識前後聯繫更緊密,既複習了前面的解題方法,又找到了“加減消元法”解決一般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思路和要點,讓學生感覺到這些知識不難,願意接受。在此,教師還可追問“消y可以嗎”,使知識及時鞏固、加強。

策略:備教材要“懂、透、化”,備學生要“實”。

教師備課,不僅要備教材、備教法,還要備學生、備學法,要務實。教師要深入實際,瞭解學生的基礎知識、接受能力、思維習慣,預設學習中的困難和問題等。要掌握教材的重點和難點,做到透徹掌握,融會貫通。不僅要站在教師的角度,更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體會。只有這樣我們的提問才能真正“從學生出發,爲了學生”。

三、合理等待,及時反饋

問題提得好固然重要,但這僅僅是成功的一半,更爲重要的是怎樣對學生的回答做出合理的反饋,或給予激勵,或對學生加以引導,仍然是很重要的。

課堂提問要學會“等待”。等待主要表現在兩方面:首先,提出問題後,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不馬上重複問題或指定別的學生回答;其次,在學生回答後,給學生時間展示——說明、補充或修改他們的回答,從而使他們的回答更加系統、完善,不輕易打斷他們的思路。學生的回答往往有分析性、創造性和評價性,往往還會有更多的論據,能增加學生的成就感,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策略:加強“集體備課”——不只在備課組、科組集會纔是備課,要充分發揮集體辦公的作用,融備課於無形,隨時隨處。此外,還要多聽課、多評課。只有多聽課,才能發現對於同一知識的不同設問,才能發現提問精、準的妙處,才知道課堂中如何提問最有效。每次確定一個課堂觀察點,課後交流、探討,從細節提高自己教學的能力。課堂中對於學生出現的精彩思想和方法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讚揚,讓學生得到鼓勵和信心。

每一次課都要反覆推敲、斟酌。在設計的過程中,筆者一直在思考如何讓這種“問題”少而精,讓課堂學習得以順利開展,讓課堂環環相扣,使學生真正有所收穫。

讓我們精心設問、巧設疑問、準確提問,收穫高效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