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國小古詩出塞教學設計3篇

語文8.26K

作爲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一般包括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方法、教學步驟與時間分配等環節。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國小古詩出塞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國小古詩出塞教學設計3篇

  國小古詩出塞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感情基調,能夠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2.能深入理解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3.理解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和不幸,加強對和平生活的熱愛。體會邊塞詩的風格,培養學生對祖國文學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

能深入理解是詩句含義,體會詩歌的藝術境界。

教學準備

1.師生共同查找有關詩人、時代背景、其他描寫戰爭詩的資料。

2.學生課前預習詩文。

3.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教學

(一)相機導入,揭示課題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一首樂府詩《十五從軍徵》,讓我們體會到了戰爭給人民造成的苦難。這節課我們再來學習一首跟戰爭有關的邊塞詩《出塞》。(板書課題及作者)

(二)複習方法,交流資料

1.複習方法: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有一個把古詩學好學透的方法,誰來說一說是什麼內容?(生敘述)。

2.交流資料:

(1)介紹作者。

(2)明確背景。

(三)討論探究,拓展理解。

1.出示全詩,整體感悟。

2.運用學法,小組探究。

3.分句彙報,品味詩句。

A、彙報前兩句

(1)說清詩意,體會詩情。

思考:爲什麼要提到秦漢時的明月和關?表達了作者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帶給你什麼感覺?

(2)反覆吟詠,熟讀成誦,昇華詩情。

(3)拿出摘錄筆記,記錄詩句,養成積累的習慣。

(4)聯繫課外,鏈接知識。

B、彙報後兩句

(1)彙報方法同上:讀、背、摘錄、板書。

(2)看教材我的視角中丁丁的話,瞭解詩中引用的典故龍城飛將。

二、昇華情境

(一)憑藉情境,昇華詩情。(出示課件)

讓我們再看全詩,大聲誦讀一邊,再來體會作者之情。

(二)回味誦讀,深入品味。(再出示課件)

學生誦讀,練背。

三、練習題

(一)解決書後練習題,對比本課兩首描寫戰爭的古詩各自的感情基調。

(二)再看我的視角,解決鼕鼕的問題,理解多數古人選擇戰爭題材寫詩的原因。

四、日積月累,課外延伸。

收集王昌齡其他描寫戰爭的古詩,還可以收集其他詩人描寫戰爭的古詩。

  國小古詩出塞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通過反覆朗讀古詩,體會詩歌的意境,瞭解詩歌的意思,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2、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描述的意境,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重點:瞭解詩歌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難點:體會詩歌意境,體會詩人同情戍邊將士、渴望和平的感情。

教法:講解、指導、示範

學法:自主學習、討論交流、

教學過程:

一、出示詩歌,讀詩:

學生自由讀,要求學生邊讀邊結合註解理解詩意

二、簡析背景:

1、讀詩題:

——告訴老師,詩題中的“塞”指什麼?(關塞、邊塞)

——從詩題中你知道這首詩應該是寫什麼內容的嗎?(反映邊塞生活和戰事詩)

2、簡單介紹邊塞詩

在唐代,有一批詩人(如高適、岑參、王昌齡、王維、李益等)十分擅長描寫邊塞征戰生活,後人稱他們爲“邊塞詩人”,形成了所謂的“邊塞詩派”,邊塞詩是唐代這個詩歌大國的一束奇葩。在邊塞詩中,有《出塞》《前出塞》《塞下曲》《塞上曲》等衆多的邊塞詩,我們今天學的王昌齡的《出塞》是衆多邊塞詩中的極品,被尊爲唐代七絕的壓卷之作。

3、簡介當時的歷史背景

——我國在秦、漢時代便修築長城防禦匈奴入侵。匈漢的戰爭自秦起,至漢,至唐,一直沒有間斷,在陰山一帶,匈奴據此而常常入侵中原。

4、看到邊塞,你想到什麼?

——大漠、烽煙、長城、黃沙……(自然環境艱苦)

(師補充):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王維)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王維)

落日照大旗,馬鳴風蕭蕭。

出塞入塞寒,處處黃蘆草。(王昌齡)

大漠風塵日色昏,紅旗半卷出轅門。(王昌齡)

——戰爭、徵人……(戰爭場面慘烈)

(補充)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陳陶)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王昌齡)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三、註釋讀詩,品味意境,抒發情感

1、自由讀詩,注讀,初步理解詩意

2、詩中有一個詞,高度概括了當時,邊塞戍邊的事,你能找到這個詞嗎?(萬里長征)

3、爲什麼徵人戍邊叫萬里長征呢?(邊塞遠;時間長)

4、你還從哪裏看出時間長?(人未還)

5、出邊塞戍邊的徵人,爲什麼不見回家呢?

(小組討論)

——戰事頻繁終老邊塞

——戰死沙場

6、自古來,是多少時間呢?自秦漢以來,邊關戰事頻繁,徵人死傷無數:

——詩句:秦時明月漢時關

7、指導讀這兩句詩

——這是敘事,告訴我們徵人不能回家的事實,該怎樣讀呢?(凝重)

——從這句詩中,你還讀到了什麼?(同情徵人)該怎樣讀呢?(同情)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徵人“戰骨埋荒外”“白骨亂蓬蒿”

——自秦至漢,自漢至唐,多少親人“望穿雙眼,哭斷心腸”

——指導讀

8、面對着這樣的徵人的生活,你想說什麼?

——對徵人:

——對戰爭:

9、所以詩人這樣寫到: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這句詩中,你讀懂了什麼?

指導讀出自豪與勇敢

——沒有戰爭(渴望戰爭平息,徵人回家)

如果有像李廣這樣的將軍,匈奴就不敢度過陰山,侵我邊疆,這樣徵人就能早日回家,這是詩人的'渴望,這是詩人對和平的渴望。

指導讀出渴望和平的憧憬

——對朝庭的失望

戰事連綿不斷,與朝庭無名將賢才有關,恨報國之志不能如願

指導讀出內心的那份失望和無奈

10、整體再讀全詩,體會詩之意境

  國小古詩出塞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學習《出塞》,理解古詩的含義,體會詩人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過程與方法:極力營造詩意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通過有感情地朗讀古詩,品悟字詞,聯繫所學詩歌理解詩意,體會作者思想感情。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激發學生對戍邊將士的同情、以及建設祖國保衛祖國的豪情壯志

[教學重難點]

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藉助註釋理解詩歌大意,讀悟結合,體味詩情。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溫故知新

1、師:同學們,我們學過了邊塞詩的名篇——王之渙的《涼州詞》,誰來背誦?

我們一起背誦《涼州詞》。

(出示該詩,並配邊塞圖片)

誰來說一說學了這首詩後的體會嗎?(邊塞的的荒涼、孤獨、寂寞)

師:是啊,邊塞,長河落日、大漠孤煙、茫茫戈壁、荒涼孤寂。

唐玄宗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一位年輕的詩人來到西域遊歷,看到了邊塞的風光,見證了邊塞的金戈鐵馬,於是,他揮筆寫下被歷代詩評家視爲唐人七絕的壓卷之作《出塞》,這位詩人就是27歲的王昌齡。這節課,我們一起學習這首詩歌(點擊課件,板書課題:出塞,齊讀課題。)

二、讀通詩歌,理解詩意

1、出示整首詩

師:請大家打開課本,自由朗讀《出塞》這首詩。注意,仔仔細細地讀上四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爭取把它讀得字正腔圓。讀後兩遍的時候,爭取把詩歌讀通順。

師:好,誰來讀一讀《出塞》。請你,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詞當中的一個生字和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唸錯。

師:讀的字正腔圓,請坐。(讀的真不錯,讀出了節奏……)

師:我們一起來讀。(生齊讀)

2、師:讀古詩不但要讀正確,讀出節奏,而且要儘可能地讀出詩的味道來。誰再來讀一讀,(指名讀,師評價)

師:我們一起來讀,讀出詩的味道。(生齊讀)

師:同學們,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請閉上眼睛,隨着老師的朗讀,你的眼前彷彿出現怎樣的畫面?(配樂《涼州曲》朗讀)

(預設:明月,邊關,師板書)(講解:秦時明月漢時關,互文的寫法,秦漢時期的明月照着秦漢時期的邊關)

師:這是怎樣的邊關?(荒涼,冷清,孤獨,寂寞)

師:夜深了,一輪明月照耀着清冷荒涼的的邊關,提起這明月,我們就會想起在中國的古典詩歌中描寫明月的詩句,請看:

(出示: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唐)李白《靜夜思》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唐)杜甫《月夜憶舍弟》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唐)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宋)王安石《泊船瓜洲》

師:大詩人李白這樣寫明月——

大詩人杜甫這樣寫明月——

詩人白居易這樣寫明月——

大政治家王安石這樣寫明月——

大家一定能夠發現,詩人筆下的明月與什麼聯繫在一起?

(思念家鄉,思念親人)

5、師:是啊,遠離家鄉和親人,守衛邊關的將士們把思鄉之苦,懷人之情都寄託在了這一輪皎皎的明月上。他們能回到日思夜想的故鄉嗎?他們能回家與親人團聚嗎?(不能)所以作者發出這樣的感慨,萬里長征人未還。(生齊讀)

師:從秦朝到漢朝再到唐朝,經歷了多少年?(八百多年,將近一千年)

秦朝——————漢朝——————唐朝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公元618年

6、師:將近一千年過去了,明月仍然是秦漢時的明月,邊關依舊是秦漢時的邊關,時光穿越千年,不變的是什麼?(明月,邊關)

在遙遠的邊塞,還有什麼沒變?(引導說出,還有戰爭沒變)

這就是邊塞的戰爭,出示:

( 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深閨夢裏人。——(唐)陳陶《隴西行》

年年戰骨埋荒外,空見蒲桃入漢家。--(唐)李頎《古從軍行》

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唐)王翰《涼州詞》

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唐)王昌齡《塞下曲》)

師:誰來讀一讀?(指名讀)

師:你讀懂了什麼?(戰爭的殘酷,守關將士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