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課堂問題教學理論論文

語文2.91W

1.問題教學理論與其構成要素

課堂問題教學理論論文

1.1什麼是問題

對現實問題的觀察我們會發現,大凡問題可分爲兩類:第一是有現成答案(相對於已知者),第二是沒有現成答案的。從教學角度看主要研究第一類問題。若對第一類問題再做劃分,又可將問題分爲事實性問題和思考性問題。問題教學法中的問題不是指“事實性問題”,而是指“思考性問題”,否則問題限於“事實性問題”,那麼讓學生回答的只是是與否,涉及到不確定信息,難以引起學生思維的活動,且這樣的問題教學將會成爲簡單的或形式上的問答式教學。

1.2如何創設問題

隨着時代進步,人們對自然、社會和自身的認識不斷深化,各門科學各個學科所研究的對象,總是在不斷深化和擴大,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較多,在這一過程中總是伴隨問題的提出與解決。因此創設或提出問題是研究任何一門學科首先遇到的。從教學角度看,多半面對有現成答案的問題,而不是漫無邊際的問題,即有一定的限制性。

1.3如何解決問題

當問題較明確提出後,教師估計學生已具備解決此問題的背景知識或信息時,要留有時間,由學生獨立嘗試着“發現”解決問題的各種方法,調動學生思維活動,進行發散性思維,並由他們逐一進行論證。教師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充當助手和組織者,力爭在教師的組織引導下,由學生去“發現”解決問題的原則、方法、方案、程序及其利弊優劣,並最終得出正確結論。

2.問題教學法的運用

2.1加工提煉教材,創設問題情境

一般來說,教科書是按照某一學科的內在邏輯體系編寫的,其中事實性問題與思考性問題同時交錯在一起,使得問題的邏輯性不太鮮明。所以,加工提煉教材,做到將此兩類問題分開(相對而言),以思考性問題爲主線,也是創設問題的原材料。以思考性問題爲講課主線,往往不是教科書裏現成的東西,需要教師進行提煉加工,並需要做恰當的表述,它構成了講課的主線。

2.2提供必要的背景知識,讓學生佔有資料

事實性問題是講課過程的輔助線,是學生解決思考性問題的必要知識或信息,有必要做清楚講述和交待。當然這種講述和交待並非機械性的和集中性的,而是服務於問題的提出和問題的解決,是貫穿於問題解決之中的,是教師引導和啓發思維的重要手段。

2.3激發學生思維,多方尋求答案

這一過程應以學生爲主,由他們通過已有知識對未知的問題進行合理推理、猜測,做到廣開思路,暢所欲言。不要給他們以任何的限定,讓思路儘可能發散開來。教師輔之以必要的`歸納分類,以形成條理清晰的解決問題的方案或辦法。如果學生因缺乏背景知識使解決問題“卡殼”,可及時給予必要幫助。

2.4評價方案,歸納總結,提出結論

在學生的發散性思維中,可能提出對問題的多種解決方案,這些方案可能是停留在理想層次,要回到現實中,找出最好或次優的現實解決方案。這一過程的思維表現爲集中性思維。考慮到現實中的各種約束條件,從而得到較滿意或可接受的方案。教師要對各種方案的利弊得失做出正確的評價。

3.運用“問題教學法”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3.1吃透教材,設計好問題

設計問題情境的好壞是問題教學法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創設的問題應具有思考性、情境性和適當性。問題表述比較清楚易懂,具有一定思維空間,問題難度適當。吃透教材是指對教材做二次加工,不能完全按章節順序。圍繞某一問題可作一些順序的變動,以問題爲中心安排講授內容。

3.2精確講解,提供必要信息

對於某些問題的解決,不是學生思維力達不到,而是學生佔有的資料信息不夠。而且此類問題屬於事實信息類問題,表現爲“是什麼”,可以精確講授傳達給學生,爲學生深入思考做好準備。由此看來,問題教學法不等於每一節課都能較好地運用,因爲在提供必要信息的事實性問題的課中難以展現問題教學法的風采,而只能作爲問題教學法的一個必經的階段,且是必不可少的階段。

3.3留有充分時間,讓學生推測發散,並見機做恰當引導

當問題提出之後,學生有一思考過程,應留空隙,教師不能急於回答。此外,在學生髮散思維過程有“偏向”或卡殼沉悶時,要及時給予必要的引導。

3.4做好評價,歸納總結,得出結論

讓學生有足夠的發散思維之後,應就學生提出方案思路,做出評價,並歸納總結出結論。對於由學生髮散思維超越了教師對此問題準備時,教師應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臨場應變,給出一個較好的回答。切不可避而不談,或否定學生思維的創造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