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跑警報》教學實錄

語文2.03W

《跑警報》是篇感性散文,具有感性散文的無拘無束,率性自由的風格。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跑警報》教學實錄,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跑警報》教學實錄

《跑警報》教學實錄

導入:上節課,我們熟悉了課文,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分析、欣賞這篇散文。

師:昨天大家都讀了這篇課文,那大家說說看,課文中都寫了哪些內容。

生:寫了很多內容,有歷史老師的故事,有講談戀愛的——(答案各異)。

生(某一):很雜,好像什麼都寫,連不相關的也寫了,沒章法。

生(某二):感覺很亂,不知道他要說什麼,不過故事很有趣。(有學生附和兩生觀點)

師:既然這樣,那就讓我們一起來分析,看看這篇散文都記敘了哪些人與事,又是以什麼爲線索記敘的,是否如以上兩位同學所說的那樣雜亂,讀不明白,而其中的故事又有趣。我們一起來體味其中的這種趣味。

師:我們先假設:如果是同學們以《跑警報》爲題,大家會怎麼寫呢?

生:沒經歷過,很難寫。

師:那假設現在有飛機來空襲,大家作何反應?

生:還用說,跑啊!聽到警報教室亂成一團,大家爭先恐後地往外衝。

師:哦,那我們來看作者是怎樣開頭的。

生:從歷史系教授的一件事講起,沒有一開頭就寫跑警報。

師:你們覺得一開頭用這故事如何?

生:故事有趣,那女生記筆記真快。

師:接着又寫什麼?

生:自然就寫昆明的警報多。

師:然後呢?

生:對“跑警報”的“跑”字作解釋。

師:怎樣的解釋?

生:說“跑”相對“躲”、“逃”來說,“跑”字於緊張中透出從容,最有風度,也最能表達豐富生動的內容。

師:那接下來寫什麼了?

生:先寫一個善於跑警報的馬姓同學,後面的就寫跑警報的類型。

生(某一):後面就感覺沒有敘述章法。一會兒說警報的類型,一會兒插了一大堆的故事進去,感覺作者說着說着就離題了。

生:是啊!

師:那好,我們就一部分一部分地看。

師:警報有三種,先看第一種。

生:是預行警報。

師:作者圍繞預行警報寫了哪些事?

生:先講了侯姓同學的故事,還寫了人逃跑的路線,還寫了馬幫——。

師:前兩個故事你們感覺怎樣?

生:有趣,不過與跑警報好像沒有多大聯繫。

師:感覺寫得隨意是嗎?

生:對。

師:再往下看。

師:文中寫了跑警報的人和地點,人們的態度怎樣?驚慌嗎?他們都跑到哪些地方躲了?

生:不慌,都很鎮定,都躲得很集中。

師:說說看。

生:聯大的學生見到預行警報還會繼續上課。跑警報還有幾個點,一是馬尾松林,二是一個橫斷山溝。

師:作者寫了馬尾松林的什麼?

生:馬尾松林的景色,還有賣小吃的擔子,詳寫了丁丁糖、炒松子。

師:寫得如何?

生:美,很有趣,像是去旅遊。

師:別忘了,作者筆下的人們在跑警報。這樣寫表現了人們對當時的警報態度怎樣?

生:不在乎,很鎮定。

師:在橫斷山溝裏重點寫了什麼?

生:對聯

師:表現了人們的.什麼態度?

生:(不耐煩)不在乎。

師:好,回頭看一下,圍繞警報的第一種——預行警報的事件都很有趣,人們的態度不在乎。作者的語言怎樣?

生:可感覺出風趣。

生(某一):寫走馬幫也與跑警報有關?

師:作者寫走馬幫雖與跑警報沒有必然的聯繫,但從我們上節課對馬幫的瞭解,我們可以從中感受到一種民間淳樸樂觀的精神,與文中的感情基調是一致的,同時也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生:(某一)好像有那麼一點點意思。

師:好,往下看後面的兩種警報:緊急警報與解除警報,作者都寫了哪些人和事?

生:聯大的學生與昆明的人們從不倉皇失措,有看書的,閒聊的,還打橋牌,還有藉機談戀愛。還有人傻到給女生送傘。

師:這些事都(被學生打斷)——。

生(打斷):非常有趣,大家都對警報不在乎,作者的語言很風趣。

師:後面還有更絕的。

生:一位學哲學的研究生學以致用,跑警報拾金戒指,一位金先生跑警報還帶情書。

師:還有更絕更厲害的——不跑警報。

生:哇!一個姓羅的女生,一有警報就洗頭,好愛美。一個姓鄭的男生,一有警報就煮冰糖蓮子,哇!還是我們廣東的,真酷。

師:怎樣,夠絕吧?

生:厲害!

師:我們分析到這裏,知道本文的線索是什麼了吧?

生:警報類型是敘述線索,其中的人和事都圍繞它。

師:作者敘述的事件都有個特點是——

生(打斷):有趣。

師:好像與跑警報反差太大了。

生:說明我們中國人厲害,對日本人的飛機轟炸不在乎。

師:文中哪裏點到了?

生:最後三段作者做了小結。

師:作者說我們中國人生於憂患,已經很“皮實”了,“皮實”與“麻木”有什麼區別?

生:“麻木”應該是安於現實,再沒有什麼想頭了,而“皮實”應該還抱有想頭。

師:想頭?可以換個更好的詞嗎?

生:“希望”好不好?

師:連起來說是什麼?

生:皮實是對生活抱有希望,而麻木則沒有。

師(總結):本文記敘了聯大師生面對日軍轟炸,仍泰然處之,採取“不在乎”的心態而發生的種種趣事。這種“不在乎”精神是我們中華民族堅韌生命力的體現。

(鈴響)師:下課!

生:謝謝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