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語文

淺談如何優化教學模式打造有效課堂

語文1.71W

【摘 要】有效課堂是指完成教學任務和達成教學目標的效率較高,並且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和社會效益的課堂。提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

淺談如何優化教學模式打造有效課堂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性 學生主體作用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經常遇到這樣的狀況:老師教得很辛苦,學生學得很痛苦。中國的師生爲學習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可是學生卻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教學低效甚至無效的問題始終是制約中國教育發展的瓶頸。

隨着課程改革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教師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行爲也在不斷地調整和發展。“如何提高課堂的有效性”、“老師如何教得輕鬆而學生又學有所成”等問題值得我們每一位教師進行全新的思考。本文從有效教學的理念出發,從發揮學生主體作用的視角探尋,試圖找到一些“有效課堂”的實施策略。

一、“低效”、“無效”課堂的成因

1.認識層面的欠缺。首先,教師對教材解讀不深刻。這就導致了教師在教學時“眉毛鬍子一把抓”,力求面面俱到,對每個知識點都是平均用力、點到爲止,缺乏突破重難點的意識與能力。學生對零碎的知識無法整合,難以形成系統化的知識體系,所以收效不高;其次,教師對學生的把握不到位。在教學時脫離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制定的教學目標過多、過高。學生總是感覺自己達不到老師的要求,學習壓力大,成就感低,學習的積極性受到嚴重地挫傷。

2.課堂實施的低效運作。爲了準確地傳授知識,教師往往會預先寫好教案,制定教學步驟,這本無可厚非。可是一旦到了課堂實施過程中,教師就會自覺不自覺地把課堂教學變成執行教案的過程。爲了確保課堂教學能按照原定的計劃進行,教師就會對課堂嚴加控制,排斥一切意外情況的發生。當學生提出與教案上不一樣的觀點和意見時,教師不是不予理睬,就是予以扼殺,每節課都是嚴格遵循“講——練——評”三步走。久而久之,學生對單一的教學方式心生厭倦,逐漸出現遊離或半遊離狀態。於是就發生了我們常看到的景象:教師講得唾沫橫飛,學生聽得昏昏欲睡。原因就在於教與學的嚴重分離,教師只注重自己的教,忽視學生的學。學生沒有參與,沒有感悟,沒有探究,沒有興趣與成就感,當然也就沒有知識的構建,課堂教學也就沒有效果。

上述問題都是我們在追求有效課堂過程中所應竭力避免的。那麼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又應怎麼操作呢?

二、有效課堂教學策略

1.明確教學目標。

教師在進行教學準備時,必須做到心中有本,即認真深入地鑽研大綱和解讀教材,理清教材中各個內容的編排線索,明確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把握教材精神,進而有效設計教學活動。

備課除了備教材之外,還得備學生,做到心中有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所以我們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重點考慮的不是老師要教什麼,展示什麼,而是學生要學什麼,怎樣學,學到什麼程度。一個班幾十個學生,每個學生的知識背景、學習能力、個性特徵不盡相同。面對同一個教學內容,哪些學生可以自學掌握,哪些學生得在教師的點撥中才能領會,哪些學生必須在教師重點關注下才能達成目標,對於這些問題教師都要做到心中有數,進而採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只有使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得到相適宜的指導和提高,課堂教學纔能有效開展。

2. 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過去,我們把教師定位爲知識的傳授者,學生是知識的接受者。然而新課程強調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參與者和促進者。(教學論文 )因此,教師的核心任務是要發揮其主導作用,啓發誘導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把蘊藏在學生身上的巨大學習潛能開發出來。

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就要克服“對自己過於自信、對學生缺乏信心”的壞毛病,將學習的主動權歸還給學生。具體做法就是在課堂教學中堅持“兩個凡是”:凡是屬於學生自由學習的時間,教師絕不佔用;凡是學生能夠自己完成的事,教師絕不替代。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和空間獨立思考問題、合作解決難題,真正成爲課堂學習的主人。

當然,爲了讓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最大發揮,還需要老師努力營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鬆、自由的心理狀態下充分發揮想象力,迸發出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3.建立新的學習方式。

新課改的一個重要目標是使學生學會學習。因此,要把教師教學的重點,從過去單純研究如何教,轉向研究學生如何學上來。教師在教學中不僅要“傳道授業”,更要“授人以漁”。

我國基礎教育過於強調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導致學生自學能力薄弱,對知識不能靈活運用,缺乏想象力、創造力和發散性思維。因此,新課程倡導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強調在課堂上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閱讀、思考,充分發表個人見解。“合作學習”則是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之上,充分發揮小組學習、全班學習的羣體作用,相互協作、相互幫助、相互啓發地學習。學生在合作中各抒己見、集思廣益、取長補短;“探究學習”是通過設置問題情境,學生獨立、自主地發現問題。通過調查、探究,獲得知識與能力,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獲得情感體驗。

“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有利於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帶着急切的心情投入到新知識的探索中。把傳統課堂變成生動的課堂、互動的課堂,創新的課堂。

4.及時進行教學反饋。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之間進行各種信息傳遞的交互活動,這種信息交流進行得如何,要靠反饋來實現。反饋可分爲課前反饋、課中反饋、課後反饋三個階段。

課前,教師需要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摸底調查,最大限度地瞭解學情,以學定教,爲制定有針對性的教學目標和方法奠定基礎;課中,教師要對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思想、情感、興奮點、疑惑點、需求、表情、心理差異進行記錄,針對普遍存在的問題,在下次教學時進行補充或修正。課後,通過作業、測驗、思想交談等方式,及時瞭解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把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吸收學生對教師的意見和建議。

反饋教學有利於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使課堂信息由單向傳遞變成了雙向傳遞,藉助各種反饋信息,教師可以更好地瞭解學生,及時調整教學進度、教學策略等等,不斷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質量。

總之,有效課堂既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也是一種理念,一種價值追求,它值得我們進行更多的關注和思考。同時,它也激勵着所有的教學工作者在真正實現教與學的和諧統一這條道路上不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