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文齋

位置:首頁 > 校園範文 > 藝術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

藝術1.97W

有了一些收穫以後,馬上將其記錄下來,這樣就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1

《藝術哲學》是法國曆史學家、文學家、哲學家丹納的名著。本書最初是丹納在巴黎美術學習講述美術史的講義,包括藝術品的本質及產生、文藝復興時期的意大利繪畫,尼德蘭繪畫和希臘雕塑。全書條分縷析,富有熱情,內容豐富精彩,不是一般理論文章的枯索沉悶,更像是在讀有趣歷史,因爲所學的是美術,對本書所講述的西方藝術瞭解的並不多,書中所提到的大量畫家並不認識,例舉的大量例證也不瞭解,所以很多細節不能很好的記住,所以對整本書的理解不是很完整,然而讀的過程中會聯想到藝術與現代設計的聯繫,感受到書中所提及的意大利、希臘、尼德蘭當時的繪畫、建築、雕塑等藝術對現代設計的影響,當時的繪畫、雕塑、建築等各種藝術形態都相互影響互有聯繫,比如現在流行的室內及傢俱風格中的“北歐風格”、“洛可可風格”、“巴洛克風格”、“地中海風格”等,都是這些不同的藝術形式在設計中的反映,這些藝術風格雖然過去多年但還在影響着現代的設計風格。設計應該不斷的向前看,走在時代的前端,但是經過時間推敲的經典卻永遠不會退出潮流。這又讓我想到在室內設計中,很多人對中國傳統的設計風格的影響是“古板”、“老舊”,認爲是年紀大的人才會用的設計風格,其實是在很長時間以來我們沒有對中國傳統的東西進行創新,傳統文化不光要“傳承”,還要“創新”。丹納認爲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性質面貌都取決於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種族、環境、時代三大因素影響着藝術和藝術品,中國的設計在經歷了模仿、抄襲的過程之後,也在思考着對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在這樣的環境和時代的影響下,帶有中國元素的設計在國際上也越來越散發出光芒,中國設計師在20xx年米蘭國際傢俱展上展出的“請坐,米蘭”系列傢俱,這一系列傢俱運用了中國傳統的梅瓶、花鼓、萬花筒等加以現代手法的設計,得到了很大的關注度。

藝術是有共通性的,設計包含在藝術當中,只有看清楚藝術的本質,才能更瞭解瞭解藝術的重要。我們感覺到藝術的重要,但那只是處於本能而非根據思考。我們只重視藝術,對藝術感到敬意,但不能解釋我們的重視和敬意。我知道很多設計風格,但不瞭解這些風格的起源和發展,如今我們能說出我們讚美的根據,指出藝術在生活中的地位。

藝術還有這樣一個特點,就把最美好最深處的內容傳達給大衆,而設計也是如此。每個人對美的.理解不同,因爲不是所有人所處的環境都一樣,個人的性格愛好不一樣,審美也就不一樣,所以我認爲藝術本身很難有定論,每個人因爲環境、身份、審美不同,對事物都有自己的看法,都有自己對事物的分析角度,欣賞思維。而丹納認爲“藝術品的目的是使一個顯著的特徵居於支配一切的地位”,因此,他所認爲的對藝術的判斷規則是:“一件作品越接近這個目的越完善;換句話說,作品把我們提出的條件完成得越正確越完全,佔的地位就越高。”這條件是什麼呢?丹納在書中也列出了:“我們的條件有兩個,就是特徵必須是最顯著的,並且是最有支配作用的。”接下來丹納進一步論述了“特徵的重要程度”,用來說明作品的重要程度取決於特徵的重要程度。之後在論及“特徵的有益程度”,仍然同上文論述的部分相當,先從精神生活,再提文學作品,繼而是肉體生活,最後纔是造型藝術。丹納在序文中還提到了人們對於藝術品產生的想法:“我們很容易認爲藝術品的產生是由於興之所至,既無規則,亦無理由,全是碰巧的,不可預料的,隨意的。”是的,也許藝術家在創作的時候只憑個人的幻想、個人的經歷、個人的情感,而羣衆讚美藝術品的時候也只憑一時的興趣,也加入了自己的感受;藝術家的創造和羣衆的同情都是自發的,自由的,也許和一陣風一樣變化莫測。雖然如此,藝術家的藝術創作和羣衆的藝術欣賞也像風一樣有許多有依可循的條件和固定的規律:揭露這些條件和規律應當是有益的。”在我看來,雖然我對書中所提到的人物、事物等還不是理解的很清晰,但是通過這本書,他給予了我有益的東西,開啓了我的思維,例如各種門類藝術的有怎樣的起源和發展,傳承和進化,也許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傅雷先生對此作了較辯證且全面的分析:“有人批評他只採用有利於他理論的材料,拋棄一切牴觸的材料。這是事實,而在一個建立某種學說的人尤其難於避免。要把正反雙方的史實全部考慮到,把所有的例外和變格都解釋清楚,決不是一個學者所能辦到的,而有待於幾個世代的人的努力,或者把研究的題目與範圍縮減到最小限度,也許能少犯一些這一類的錯誤。”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2

京劇藝術大師梅蘭芳說過這樣一句話:“不看別人的戲,就演不好自己的戲。”演戲如此,教學亦如此。不斷聽別的老師上課,吸取他們課堂上的精華。看優秀老師上課,就是讀活的教育學、活的教學法,這與讀書的感受是大不相同的。這個學期我品讀了《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收穫頗豐。

《國小語文名師教學藝術》這本書雖然沒有集合所有國小語文名師的教學藝術,但也是將突出的一部分整理出來,呈現在大家面前。這本書用生動的語言文字介紹了郭學萍、孫雙金、王崧舟、張祖慶、閆學、何捷、盛新鳳八位特級教師的教學藝術。書中介紹了他們的教育觀點,還列舉了他們的經典案例,具體展現了他們的教學藝術。這是一本需要反覆去品讀的書,“長辮子”郭學萍老師的.的詩意課堂,孫雙金老師的情智課堂,張祖慶的簡約而豐滿,紮實而靈動的語文課,盛新鳳老師的雅俗共賞之美的“和美語文”……孫雙金老師總結的16字好課標準“書聲琅琅,議論紛紛,高潮迭起,寫寫練練。”王崧舟堅信“人品、師品、學品、文品、課品”的統一是事業成功的基石,閆學老師認爲語文就是人“道”……

讀此書,彷彿聽到了先輩名師的親切話語,看到了他們的成長足跡。這本書中,每個老師的教學機智,教學魅力都讓我折服。整本書中讓我感受最深,啓發最大的的就是“長辮子”老師郭學萍。她用自己的方式解讀了新課標75首古詩,她用童話把學生變成自己的小“粉絲”,她像“燉老母雞一樣”教會學生寫作文,她是那個快快樂樂的“童詩”推廣人……

郭學萍很擅長捕捉和感受生活的詩意。山腳邊一株不期而遇的菊花,已經足以讓她展開想象,吟詠出意境悠遠的詩句:郭學萍承認自己是個詩意的人:“我在家裏,在生活中都很詩意。”但她覺得這種詩意並不是刻意爲之,而是從內心深處自然而然地流淌出來。郭學萍每次上課的前五分鐘,必定設定爲“爲你讀詩”環節。這個環節就像每天必須刷牙、洗臉、吃飯一樣成爲她和孩子們的共同約定和習慣。至於分享的內容,有時是中外經典詩作,有時則是郭學萍自己創作的小詩,或者孩子們自己創作的小詩。

有人覺得郭學萍在教學上顯得“雲淡風輕”。郭學萍萍說:“當下的孩子學習夠沉重了,作爲一名語文教師,因爲對孩子們真正懂得,因此深深憐惜,纔會捨不得,纔會更加關注孩子們的學習生活和精神生活,纔不願看他們去做無意義的辛苦,纔會更花心思去做一些真正對他們的未來發展有意義有幫助的事情。”

郭學萍覺得,跟孩子們分享閱讀,分享詩歌,就是這種“有意義有幫助的事情”。“我爲孩子們讀詩,並不是爲了讓他們有朝一日成爲作家或者詩人。”郭學萍說,“我只是希望通過這種潛移默化的濡染與浸潤,讓孩子們的內心變得詩意,變得充滿靈氣;我希望這份詩意能還他們的童年一份舒展與自由。”多年來,郭學萍一直致力於推行這種詩意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表現形式,並不僅限於上課前的“爲你讀詩”這一個環節,事實上,詩意的靈光貫穿她的教學課程的點點滴滴。這種“自然而然的詩意”,或許得益於郭學萍對閱讀的熱愛與堅持。

像郭學萍這樣,把整個心靈、精神都投射到教育之中,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倒映出每一個孩子活潑的生命成長的風景,便是我所理解的語文教學藝術的最高境界!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3

讀了《現代課堂教育藝術》,獲益匪淺,使我對課堂教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有了進一步的提升。

在課堂教學中,人們普遍認爲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是教師在課堂上採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欲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都沉浸在藝術的境界之中,就必須要求教師努力追求各個教學環節中的藝術,尤其是教師那循循善誘,獨具一格的評價語言。”這是書中講述的課堂教學方式給我留下的很深的印象,讀到其中談的課堂評價語言魅力,再結合自己平時教學進行反思,感觸頗深。

課堂是展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神聖殿堂。我認爲,對於教師,不單單是完成一項工作和任務,還理應是恆久的科研課題和執着的藝術追求。教學有法而無定法,貴在得法。改進做法的着力點,是改進教學方法。科學而又精妙的方法,是課堂教學藝術中的有機構成部分。回顧以往的課堂教學歷史,預測未來的課堂教學趨勢,筆者在既重可操作性,更重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努力抓好以下幾點:

1、注重課堂整體設計。課堂教學,從每個學科到這一學科的每一節課的教學都是一個多元複合的整體,只有進行整體設計,纔有可能實現全程優化、整體優化的效果;纔有可能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而整體設計的過程,就是藝術構思的過程。在整體設計中,堅持以“大綱”爲綱,以課本爲本,以教具爲輔助,針對教學內容和多數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教師個人的優勢和特長,力求新、巧、精。新,就不能“炒剩飯”,老是“一道湯”。久聞芝蘭不覺香。

2、創設氛圍。營造語境。生龍活虎的學生渴望生動活躍的課堂氣氛。課堂上是最怕“鴉雀無聲”。人非鴉雀,焉能無聲?連古人都懂得“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的辯證法,怎能讓現代的少年兒童個個成爲泥塑、木雕,老是沒有表情或只有一種表情呢?沉悶、呆滯、死寂的課堂氣氛,只會令學生感到壓抑、麻木、窒息。活教,纔有活學;講得傳神,聽得纔有神,而不會走神。如何創設課堂氛圍,營造良好的課堂效果,使課堂氣氛活躍起來呢?

(1)設疑激趣,以趣生情。興趣是一種愉快的情感。我採用遷移法、懸念法、遊戲法等方法來引起學生的認知衝突,引發學生的興趣。他們對學習頓時產生了強烈的興趣,充分調動了學習積極性,使其產生了求知慾,讓學生由疑生趣,進入最佳學習狀態。

(2)以趣激思,以思引探。在少年兒童的`精神世界裏這種需要特別強烈。因此當學生進入了探求新知的最佳狀態時,教師要抓住時機,依據教學目標,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概括的教學內容,發掘教材的興趣因素。

(3)以知促趣,知趣交融。通過學生努力學習和老師的配合指導,由內心的成功體驗產生情感滿足,進而成爲推動下一步學習的動力,促使短暫的興趣發展爲持續性的求知慾。

3、講究課堂語言技巧。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應力臻無聲語言與有聲語言的相互協調和相得益彰。

4、利用遊戲教學,激勵學生參與。課堂不是教師的“一人堂”、“一言堂”。課堂教學也不是教師的“獨唱”、“獨角戲”和自言自語。師生都是課堂教學的主人翁和參與者。動員和激勵學生參與,本來就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況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課堂教學藝術就是師生合作的藝術。

由此,我聯想到平時自己的教學。自己對學生回答問題的評價語言就太顯單調,“好”、“不錯”等簡單、隨意的話語經常出現,現在想來,這樣的方式對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的確產生了極大的阻礙。那麼是自己不會使用這些豐富的評價語言嗎?我想,是堅持給學生鼓勵、隨時關注學生學習狀態的意識不強造成了平時課堂中語言的單調。在一節課中,每個學生回答問題的機會是有限的,他們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師對他們問題回答的打分。可老師在一堂課中面臨着無數這樣的“打分”,容易在意識上產生疲勞,於是,這種簡單、隨意的評價語言就產生了。因此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的狀態很重要,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對學生那難得表現的機會進行有效的評價,從而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讓課堂更活躍,氛圍更輕鬆。書中還講到評價的語言要生動巧妙,富有幽默。有時學生會重複前幾個同學的回答,聰明的老師也不會指責學生,而是幽默地笑笑說:“哦!你認爲這很重要,再強調一下,對嗎?”這些充滿愛心、智慧的話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中的尷尬,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的心靈。學生有這樣一位老師和風細雨地幫助糾正學習中的錯誤,他們自然會沒有任何心理負擔地投入學習,自然會爭先恐後地發言。在這樣的一個課堂氛圍中,學生能夠學會欣賞同學,寬容同學的錯誤,消除有些學生內心的自卑和怕失敗的侷促,在課堂中品嚐被人尊重的喜悅,感到生命存在的價值。

總之,課堂教學藝術在教學中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爲一線的教師,我們還要進行深入探索。尋求更多彩、更靈活的教學手段,促進新課改,營造課堂教學新模式,這一切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4

在知識更新日益劇烈的時代,重視人的再教育、終身教育,是面對新形勢的有力舉措。接受教育不但是自我提升的手段,更是示範的榜樣,感召的力量。這個假期,我閱讀了《課堂教學藝術》感受頗多,受益匪淺。下面談談我理解第三章關於語言藝術的體會。

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教學語言是確定教學成敗的關鍵因素。因此,任何一位教師都應掌握高水平的教學語言藝術,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語言教學能力,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時,講究語言藝術,學生不但易於接受知識,而且易於激發學習興趣;反之,則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影響學習效果。

一、要注重提問藝術的多樣化。

現今的國小課本,裏面插入了大量精美、有趣、鮮活的圖畫,不但符合現階段學生的認知特點,還非常貼近學生的現實生活,這爲我們創設情境,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提供了非常豐富而生動的素材。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提問時,語言儘可能多樣化,再輔之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回答問題的靈感。例如,提問時可說“你能幫老師找出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嗎?”、“你能替老師回答這個問題嗎?”、“你還有什麼問題需要與老師和同學們商量嗎?”形式多樣的提問,不但能活躍課堂氣氛,使老師顯得親切隨和,對知識更易於理解和吸收,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同時,在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好課文中的插圖。

教師可根據插圖內容提問:如“在這幅圖中你看到了什麼?”“你想到了什麼?”“你發現了什麼?”“你能根據這幅圖講一個故事嗎?”與自己小組內的同學說一說,要求在自己編的故事中融入自己想到的數學問題。這樣的語言既開啓了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還鍛鍊了他們的口頭表達能力,從中發現或提出自己的數學問題,而另一面也讓其他學生學會傾聽和交流。

二、要注重鼓勵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經常用一些鼓勵性的語言,使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學習,特別是在學生智慧的火花出現時,教師一定要給予充分的肯定。“你們真聰明!”這樣的語言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是很大的鼓舞和推動,而且師生的情感得到發展。老師提出問題後,有的學生踊躍發言,有的學生卻默不作聲。或因爲性格內向,羞與發言,或因爲基礎不紮實,對老師的問題沒有把握。怎樣讓他們大膽、自信地發表見解呢?這時可以對學生說:“不要緊,你可以輕輕地將答案告訴老師。”然後,老師走到他身邊,側耳傾聽他的悄悄話,當傾聽到學生的答案正確時,教師把答案公佈於衆,並給予讚賞,並適時引導:“×× 說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聲地把答案告訴大家,那樣會更好的!”對於答案不足的.學生,教師則把答案稍加修正,並充分肯定學生思維勞動的成果:“ ××說得有道理,其他同學再補充補充吧!”對於錯誤的答案,教師話鋒一轉說:“某某同學已經積極動腦告訴了我一個答案,你們是怎麼想的呢?”引導全體學生把問題深入討論下去。“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確答案了,如果你再認真想一想,老師相

信你會成功的。”寬容學生的錯誤,善於從學生失利中尋求成功的一面,呵護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這樣,縮短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充滿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學生,逐漸樹立信心,敢於表達、樂於交流,學會合作。因此,教師要樂於和學生站在同一思維層面上,彎下腰來傾聽兒童的心聲,樂於發現兒童思維過程中的閃光點,用自己的真情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

三、要注重批評語言的幽默化。

溫和而不傷感情的批評性語言能及時提醒學生上課要認真聽講,避免了學生牴觸情緒的產生,因而能創設和諧愉快的師生關係。例如,在有學生講話時,可說“今天同學們真安靜啊!看哪一小組保持得最久。”若發現東張西望,可提醒他“小心!你是不是掉金子了!”若發現有學生打瞌睡,則問他“你夢見吃漢堡了嗎?味道怎樣?”如此一來,課堂氣氛馬上就活躍了,學生的注意力自然也就集中了。同時,老師也要像一個演員,有時得故意裝傻,讓學生有機會展現自己,對學生進行提問時,應充分表現疑問的語氣,促使學生思考。對學生答案進行評價時,語氣要平和中肯,使學生感到老師的表揚是真誠的;與學生幽默一下時語調要詼諧,充滿喜劇色彩,在輕鬆愉快的笑聲中完成教育的“真諦”。

總而言之,整個課堂教學語言藝術多種多樣,教師要善於將教學語言的科學性和教育性,用藝術化的優美形式和方法訴諸學生的感官,使之入耳、入腦、入心靈。才能輕鬆愉快地完成教學任務,最終也能體會到學習帶來的樂趣。

讀教學藝術心得體會5

開卷有益,這是我對自己讀書多年來的最深、最明瞭的體會。從古人的“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到今人的“書籍是人類靈魂進步的階梯”,無不看出讀書的良好作用。讀書好處和重要之大的道理人所共知,再加上在這樣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覺會經常出現在每個人的身上。於是人人都想讀書,把活到老學到老作爲至理名言,可是在讀書的過程中,許多人只體會到讀書的無比之苦,我卻更多地感悟到讀書的無限之樂。我不是把讀書當成一種任務,也不是把讀書單純的當成一種無所事事時候的消遣,而是把讀書當成一種心靈之旅,當成一種和古之先賢、智者名士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交流的過程,當成一種消除疲憊,洗去煩惱的精神生化的過程。

書,是良師,更是益友。

好讀書,是年輕時候養成的習慣,但是不得不承認,隨着年齡的增長,工作量和各種社會關係的增多,年少時候那種單純的安心的讀書的心境難以追回,再加上每天的各種事務踏至紛來,每天可以有一段長的讀書時間就顯的彌足珍貴,所以,我這樣的年紀和工作的特點使我在讀書上不得不養成自己的特點,一是要讀書首先是選書。雖說是開卷有益,但是時間有限,所以必須有選擇的讀書,把有限的時間放在好的,適合的書籍上。在選書上,不看庸俗無聊,不求高深專業,但要切實有用;不過於專一,而追求廣博,讀書如交友,只是呆在一個小圈子裏,很容易自我封閉,自我限制,所以要廣交朋友,經史子集,古今中外,各種書都要儘可能涉獵一。二是隨時備書,“見縫插針”。沒有大片的時間可用來讀書,只能是把片刻的閒暇時間利用起來。有時間就拿出來翻上兩頁,享受一下。就算是一本大部頭的書籍,只要發揮愚公移山的精神,日積月累,持之以恆,總會在不知不覺中,輕鬆搞定;三是有計劃,雖說讀書的時間少,但是,不能找藉口,不能放任,每天必須要擠出一段時間讀書,我把這個稱之爲:每天多走一點路,意思是在每天要停下來休息的地方,要再堅持一下,多看一會兒書,在多走一點路。四是要用腦讀書,多做批註,常寫心得體會。用眼讀書,獲得一種簡單的快樂,用心讀書,贏得一片安寧,一種豐潤,

用腦讀書,在思考中完成和作者的對話,那麼收穫的除了快樂,安寧,更是一種洗禮和昇華的過程。子曰:學而不思則惘,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學習和獨立思考必須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優化的效果。五是讀書以致用。有人說,現代人讀書很功利。我倒是覺得,讀書是不能過於功利,那樣讀書讀不好,讀不深,讀不出快樂。但是讀書也要有目的性,那就是讀書必然是直接或間接爲了我們工作,生活服務的,這就是讀書的目的性。讀書是要用的。讀書不能像是在沙漠中下注水,澆灌了很多,但是長不出嬌豔的玫瑰。讀書可以死讀,但千萬不能讀死,所以讀書應該是要結合自己有選擇的讀,有目的的讀。讓書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成爲我們工作生活中前進的階梯。

開心養氣。我在讀書之中,收穫的開心,快樂分四個層次。一是最爲簡單直接的快樂,一段快意恩仇的故事,一個精采絕倫的比喻,一個構思精妙,啞然失笑的結尾這些都會讓我怡然自樂,欣然發笑。二是讀書讓心靈安寧,拋開煩惱的快樂。這時候讀書已經深入其中,忘記身邊的種種事情,溶入到書的世界裏。這時候讀書,因爲書的世界不同,會有激情如火,也會有沉靜似水,也會有百般無奈,感慨嘆氣。這種在書的世界中暢遊,與書的內容同呼吸,共命運的感覺就是讀書的第二層快樂。三是獨立思考,對話交流的快樂。這時候讀書不是讀了,而是和好友知己聚在一起,或茶香四溢,或青梅煮酒,或踏雪尋梅總之是在契合兩歡的'氛圍下的對話、交流、碰撞、引申。四是讀書有用。這種快樂就不在讀書之中了,而是在讀書之後的一種反饋。這是在生活和工作中能夠“書到用時不恨少”,能夠信手拈來,娓娓道來,能夠自信大方,舉止得體。這樣,快樂自然而來了。

修身養性,怡悅身心,幾乎是衆多讀書人對讀書作用的一致性的評價。許多人把讀書弄墨說成是附庸風雅,這句含有貶義的話卻道出了一個事實,讀書對一個人的修養,氣質有很大的塑造力,這種塑造是潤物無聲,潛移默化的,但又是實實在在,明顯改觀的,古代不就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嗎。當然這個“三日”不是指三天,而是代指一段時間的

意思。總之,腑有詩書氣自華,經常讀書的人總會給給人們一種感覺,那是從舉止言談中流露出來的。

開闊視野。書籍是向上的臺階和平臺,是望遠鏡也是顯微鏡。因爲書籍我們能夠擺脫地域的限制,視野的狹隘,從而站的更高看的更廣,看的更遠,看的更深。有句說:視野決定事業。我們要走出大山,跳出峽谷,目的就是爲了開闊視野,學習外面先進的科技,成功的經驗和高效的方法。而我認爲,要達到這樣的目的,讀書無疑是最爲便捷,最爲經濟,最爲高效的方法。從《世界是平的》,我們一下子打開了視野,模糊遙遠的地方被拉成了“一馬平川”,讓我們如此清晰的感受到了全球化的腳步如此接近,一下子把我們也拉入了在太陽升起後,一起奔跑的動物行列之中,危機就在眼前,可是,機遇和希望也同樣的實實在在,爲了生存和發展,必須用力加速向前跑,必須“率先”衝在前,不是大吃小,而是快贏慢。

開拓思路。思路決定出路。以科學和發展觀念指導,解放思想,革新觀念,是我們事業成功與否的關鍵。讀書學習是我們真正掌握科學發展觀,不斷開拓思路,革新觀念的重要途徑之一。書是先賢們智慧的濃縮,是其他人其他地方的先進、成功經驗的總結,是“大補”之品,需要認真研讀,反覆推敲,不斷咀嚼。我看李瑞環的《學哲學,用哲學》,其中許多的話語短小精煉卻意深旨遠,比喻通俗恰當,卻引入深思。有許多的警示之語,也有許多的諄諄教導,總能讓我玩味其中,收穫頗豐。